七年级数学上册双向细目表
- 格式:xls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2
2007年七上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说明:1、试卷的整体难度预测2、试卷的整体均分预测3、原创题罗列、比例4、改编题罗列、比例扬州市2007年七上数学调研考试命题自我评价报告今年,七年级数学使用的是苏科版教材,评价试卷采用用满分150分的成绩作为学生期末学业评定的依据.今年的数学命题,在保持去年特色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加大了能力考查的力度,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客观评价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正确引导七年级数学的教与学.一、基本简况:1、命题的组织和准备工作正式命题前,市教育局、教研室对今年参与数学命题的人员组织了专门的学习和培训.2、命题工作.本次命题组成员共由三人组成,其中教研员一名、初中骨干教师两名,对新课改精神有较深的体会,命题小组成员均有全市、县初中联考命题的经验,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对初中数学命题有较深刻的思考.命题组人员结构合理,具有互补性,能保证命题的质量.命题实施前,命题组的三位成员进一步统一思想,学习领会命题的总体要求,初定出了命题的方案及试卷框架:3、保持稳定、适当创新、检测学习基础与潜能.数学学业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数学思想的掌握及领悟的程度;考查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加大对数学思维的考查力度和深度;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杜绝出现“繁、偏、旧”试题,试题力求规范,严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5、能力考查题注重运用,从数学方法、探究发现、数感符号感等处入手命题,注意创设新的情境、新的题型,创新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设问的角度.6、体现《课程标准》精神,注重探究,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二、命题原则考查内容依据《标准》,体现基础性,突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试题素材,求解方式体现公平性,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关注对学生数学学习各方面的考查.(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三、内容分析1、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采用书面笔试、闭卷的形式,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长8页.(2)试卷结构:全卷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共28道题.各部分的题量及分值如下:表一:各种题型题量及分值分布情况2、卷的整体难度预测、试卷的整体均分预测据命题时的预测,容易题约90分,中档题约45分,较难题约15分,分别占总分的60%、30%、10%.其比约为6:3:1.全卷均分约为103分左右.试题涉及到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数学活动与思考的所有内容,每章的覆盖率达100%.各部分的占分如下:表二:各领域知识所占分值及百分比3、原创题罗列、比例6、9、10、23、26、27、284、改编题罗列、比例1、2、3、4、5、7、8、13、15、16、17、18、21、22、24、252007年七上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注:表中数据格式为:分值+难度.如,5C表示分值为5分,难度为C级.其中:A:容易题,难度在0.9以上;B:较易题,难度在0.7—0.9;C:中档题,难度在0.6—0.7;D:中档偏难题,难度在0.4—0.6;E:难题,难度在0.4以下.注:表中数据格式为:分值+难度.如,5C表示分值为5分,难度为C级.其中:A:容易题,难度在0.9以上;B:较易题,难度在0.7—0.9;C:中档题,难度在0.6—0.7;D:中档偏难题,难度在0.4—0.6;E:难题,难度在0.4以下.。
初一数学上期末试题双向细目表为了评估学生在初一数学上的学习成果,我们设计了一套全面的期末考试试题。
本套试题旨在检测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他们的解题技巧,以及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以下是我们为这次考试准备的双向细目表。
本套试题的内容涵盖了初一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有理数的运算、代数式、几何图形、概率与统计等。
我们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会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来考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深度。
有理数的运算: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的掌握。
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代数式: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代数式的理解、化简和求值。
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几何图形: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性质和测量。
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作图题。
概率与统计: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
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本套试题旨在全面评估初一学生在数学上的学习成果,通过多种题型的设计,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考验了他们的应用能力和思维深度。
希望通过这次考试,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在中考数学试题的编制过程中,双向细目表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它帮助命题者确保试题的难度、题型、考点覆盖等方面达到均衡,从而使试卷能够公正、有效地评估学生的数学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考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的内容、编制方法和应用。
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表格,用于详细规划教学或测试内容,包括行和列两个方向。
其中,行通常代表不同的题型或题目,列则代表测试的目标或主题。
对于中考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题型:列出所有可能的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知识点:列出所有需要考察的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概率等。
难度等级:为每个题型或题目设定难度等级,以便评估学生的数学水平。
分值分配:为每个题型或题目设定分值,以便在整体上控制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
课标说明:第三学段 7—9年级饶河农场中学与教材双向关联表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上册韩昌伟周思含课标分析教材分析课标分项内容课标具体要求完成的内容行为动词其它重要信息维度目标学习水平教材章节内容考核点教学后应达到的水平(方法、数量、条件等)数(一)数与式1.有理数(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有理数的意义理解知识理解1.2有理数有理数数轴理解与代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知识掌握1.2有理数有理数数轴掌握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能知识掌握1.2有理数有理数数轴掌握(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绝对值的意义理解这里a表示有理数知识理解1.2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理解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求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
掌握掌握1.2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掌握数与代数(3)理解乘方的意义理解知识理解 1.31.4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掌握知识掌握1.31.4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掌握(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有理数的运算律理解知识理解 1.3 1.4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理解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运用技能掌握 1.3 1.4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用(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参见例47)。
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运用参见例47 技能掌握1.3 1.4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用4.整式与分式(1)了解整数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了解知识了解1.5.有理数的乘方科学记数法了解数与代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用计算器上表示技能用1.5.有理数的乘方科学记数法掌握(2)理解整式的概念整式的概念,能知识理解2.1整式理解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
2023年初中数学中考考点一、代数1.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1.1 解一元一次方程1.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 整式2.1 整式的加减2.2 整式的乘除3. 因式分解3.1 提公因式法3.2 积因式分解4. 分式4.1 分式的加减4.2 分式的乘除二、几何1. 相似三角形1.1 判定相似三角形 1.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 平行线与三角形2.1 平行线的性质2.2 三角形内角和3. 圆3.1 圆的性质3.2 圆内接四边形4. 三角形4.1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4.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三、函数与图像1. 一次函数1.1 一次函数的性质 1.2 一次函数图像2. 二次函数2.1 二次函数的性质2.2 二次函数图像3. 绝对值函数3.1 绝对值函数的性质 3.2 绝对值函数图像四、统计与概率1. 统计1.1 统计量的计算1.2 统计图的绘制2. 概率2.1 基本概率事件2.2 条件概率的计算五、解析几何1. 直线与圆1.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2 直线与圆的性质2. 空间图形2.1 空间图形的投影2.2 空间图形的体积计算六、实际问题1.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1.1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1.2 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 实际问题的综合运用2.1 结合多种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 实际问题综合运用的技巧七、综合练习1. 综合练习题1.1 完形填空题1.2 阅读理解题2. 综合练习题解析2.1 完形填空题解析2.2 阅读理解题解析以上便是2023年初中数学中考的考点归纳双向细目表,同学们在备考中可根据此表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以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
2023年初中数学中考考点归纳双向细目表随着2023年初中数学中考的逐渐临近,同学们将面临着对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和全面梳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数学中考,以下将就上文所述的考点进行更加详细的探讨和扩充。
一、代数代数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它涵盖了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整式、因式分解和分式等内容。
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数与代数有理数1有理数的概念√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3相反数√√√4绝对值√√√5比较有理数的大小√√6乘方的意义√7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9有理数的运算律√√√10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实数1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12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13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14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15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16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17二次根式的概念√18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代数式19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0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21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22求代数式的值√√方程与不等式整式与分式23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4用科学记数法√√25整式的概念√26整式加、减、乘、除运算√27乘法公式:完全平方√√√28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2次)进行因式分解√√29分式的概念√30分式的基本性质√√√√31约分和通分√√32分式加、减、乘、除运算√√√√方程与方程组33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34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的解√35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36解一元一次方程√√√37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38分式方程的概念√√√39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40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41配方法√√√√42因式分解法、公式法√√√43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44不等式的意义√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4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47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48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9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函数50具体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51从表格、图象中分析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52用表格或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53常量、变量的意义√54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55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56确定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57求函数值√58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59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一60一次函数的意义√√61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62画一次函数的图象√等式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初中数学知识点考试双向细目表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63一次函数的性质√√64正比例函数√√65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66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67反比例函数的意义√68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69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70反比例函数的性质√71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二次函数72二次函数的意义√73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74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75二次函数的性质√√√76根据解析式确定图像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77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78利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79点、线、面√角80角√81比较角的大小√82估计一个角的大小√83计算角度的和与差√84度、分、秒及其简单换算√√85角平分线及其性质√函数一次函数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86补角、余角、对顶角√87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相交线与平行线88垂线、垂线段√89垂线段最短的性质√√90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91过一点有且仅有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92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93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9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9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96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97两条平行直线之间距离的意义√√98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三角形99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画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等边三角形的概念√##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正多边形的概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梯形及直角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及物理意义√√##平面图形的镶嵌√##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简单的镶嵌设计√##圆及其有关概念√##弧、弦、圆心角的关系,√√##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性质√√##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图形的认识角形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切线的概念√##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切线的判定√##画圆的切线√##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圆及其有关概念√√##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尺规作图##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过一点、两点和笔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尺规作图的步骤√√##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直棱柱、圆锥的侧面积展开图√圆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制作立体模型√##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一些有趣的图形(如雪花曲线、莫比乌斯带)√##物体阴影的形成√##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实物的阴影√##视点视角及盲区的含义√√##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图形的轴对称##轴对称√√##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要求作简单平面图形的轴对称关系√##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认识平移√##平移的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按要求作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视图与投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图形的旋转##旋转√##旋转的基本性质√√##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作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图形的相似##比例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黄金分割√##图形的相似√##相似图形的性质√√√##三角形相似的概念√##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图形的位似√##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实际问题√√√##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tanA)√√##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图形与变换形的平移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使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图形与坐标图形与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坐标描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确定物体的位置√证明的含义##证明的含义√##证明的必要性√##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逆命题的概念√##互逆命题√√##反证法的含义√##综合证明法√√证明的##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形的相似初中数学知识点考试双向细目表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证明命题##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和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图形与证明证明的依据初中数学知识点考试双向细目表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统计与概率统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抽样的必要性√√√##总体、个体、样本√√##用条形、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计算加权平均数√√##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 程度√√√##计算极差和方差√√##频数、频率的概念√##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题初中数学知识点考试双向细目表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概率##概率的意义√##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频率√##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题学习课题学习##"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强应用数学的自信心√与概率初中数学知识点考试双向细目表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
单元测验双向细目表
➢该单元由三个小主题组成。
➢本张试卷的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其中:
➢选择题:10道。
每题5分,共50分
➢填空题:5道。
每题5分,共25分
➢解答题:8道,共75分
说明表中数字斜杠左边为题号,斜杠右边为分数,合计、小计中斜杠左为分数,右为题数:
该表中的试卷:
一、尽量做到全覆盖。
二、重点在主题二、主题三和主题四(这两主题各出15道题,各占、3435、36分,比重最大)。
三、中等难度的题比重较大。
题数和所占分数都多于难题和容易的题。
四、难题和容易的题相比,容易的题所占分值多了一些,主要是以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姓名 班级 得分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30分)1、-2的相反数是 。
2、平方等于64的数为 。
3、-132的倒数是 ,-︳-(-21)︴=____________,=4、-32与-43的大小关系是-32 -435、澳门人口43万,90%居住在半岛上,半岛面积7平方千米,试估计半岛上平均每平方千米有 万人。
(保留2个有效数字)6、用四舍五入法把3.1415926精确到千分位是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302400,应记为7、若|x|-1=4,则x= 。
8、如图:在数轴上与A 点的距离等于5的数为 。
9、a 与b 的和的平方,用代数式表示为 ,a 、b 两数的平方和,用代数式表示为 。
10、单项式-31a 2b 3c 的系数是 ,次数是 。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供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B 、1是绝对值最小的数C 、0的相反数是0D 、0的绝对值是012、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a ,十位数字是b ,则这个两位数可表示为( )A .abB .a+bC .10a+bD .10b+a13、下列说法中①-a 一定是负数;②|-a|一定是正数;③倒数等它本身的数是±1;④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4、下面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1,2,4,8,16,……,第2002个数应是( )A 、B 、-1C 、D 、以上答案不对15、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不是单项式B 、–a 表示负数C 、-53ab 的系数是3D 、x+ ax +1不是多项式 16、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A .32与23B .-23与(-2)3C .-3与(-3)2D .(-3×2)3与-3×2317、如果知道a 与b 互为相反数,且x 与y 互为倒数,那么代数式|a + b| - 2xy 的值为 ( )A. 0B.-2C.-1D.无法确定18、已知4个矿泉水空瓶可以换矿泉水一瓶,现有16个矿泉水空瓶,若不交钱,最多可以喝矿泉水( )A. 3瓶B. 4瓶C. 5瓶D. 6瓶19、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半小时分裂一次(由一个分裂为两个).若这种细菌由1个分裂为16个,那么这个过程要经过( )A .1小时B .2小时C .3小时D .4小时20、若某件商品的原价为a 元,提价10%后,欲恢复原价,应降价( )A .10010B .10011C .111D .1110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20分)1、(-153 )+(-3.2)+︱-1.8︳ 2、-41-(1—0.5)×31×〔2—(-3)〕3、-12×(131-43+65) 4、[ 221 -(83 + 61-43)×24 ]÷5×(-1)2010四、(5分)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3.5,21,–121,–4,0,2.5,并用“<”把这些数连接起来。
一.双向细目表的作用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它是命题的依据,是核检内容效度的依据,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如果我们的检测内容和要求与教学脱节,随意用一份试卷进行测试的话,测试结果就不能准确反馈教与学两方面的信息,就有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改变测试命题的随意性,就要求教师用“双向细目表”规范各科测试.各科各备课组在测试前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详细列出每次测试所要检测的知识点,然后根据“双向细目表"中所列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及考试区分度的要求进行命题.二.双向细目表的构成一般地,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既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考题分数所占的比例。
因此,这种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
三、考察目标的不同层次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关于教学认知目标(见附件1)分为六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六个层次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递进的关系。
一般按照这六个层次来确定各科内容所要达成的考察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可按照课程标准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区分或者直接简化为A、B、C三个等级。
例如数学新课标中以”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
)四、具体实施方法1.确定检测内容。
进行测试前,备课组全体教师根据测试的范围和教学目标,共同商定检测内容。
测试可分为形成性测试、终结性测试、水平测试、选拔测试等类型。
2.填写“双向细目表"。
根据教学要求将检测内容编排入具体的题型内。
教学大纲里对各类知识都有明确的要求,每年的中考也有考试要求的说明。
编排时应根据该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将其安排到适合的题型。
填好“双向细目表”后,应该认真检查所列的考查内容是否全面、是否符合要教学要求、是否有不必要的重复等等。
3.按照“双向细目表”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