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地质学
- 格式:ppt
- 大小:6.42 MB
- 文档页数:89
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成、结构和演变过程的科学,作为一门广泛的学科,大一学生通常会接触到一些基础的地质知识。
本文将对大一普通地质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岩石与矿物、地质作用等内容。
一、地球的形成与演化1.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是地球宇宙形成的起点,它导致了宇宙的膨胀和冷却。
2.行星形成理论:地球是由星云中的气体和尘埃经过一系列过程逐渐凝聚形成的。
3.地球的分化: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分别由不同成分和物质组成。
4.地球的演化过程:包括原始大气的形成、水的起源、生命的出现以及地质事件的发展。
二、岩石与矿物1.岩石的分类: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每种岩石有不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2.火成岩: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包括侵入岩和喷发岩两大类。
3.沉积岩:由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质岩等组成,形成过程包括物理和化学的沉积作用。
4.变质岩: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包括片麻岩、页岩和大理岩等。
5.矿物的特征:矿物是由确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组成的固体物质,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三、地质作用1.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外部的构造和变形,包括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等地质现象。
2.地质力学:研究岩石的应力、应变和变形等力学行为,包括岩石的断裂和褶皱形成。
3.地貌地质学:研究地表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包括风蚀、水蚀和冰蚀等地质作用。
4.环境地质学:研究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地质灾害的预防控制,包括地质灾害的分析和评估。
综上所述,地质学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的学科,大一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岩石与矿物以及地质作用等基础知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对地球的奥秘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地质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也将不断深入,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实用普通地质学考试重点第一章:地球概况普通地质学课件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勘查系绪论一、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地球普通地质学课件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勘查系绪论❖组成地球的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和形式❖地球发展历史以及演化规律❖地壳以及地球的构造特征及构造的形成条件与演变规律❖研究地质学的应用问题即研究合理开辟和利用地球资源,地球环境及地球保护地球的理论和想法。
二、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一、重力异常:实际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
当实测重力值 > 理论重力值,称正异常 当实测重力值 < 理论重力值,称负异常知识归纳整理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实用在埋藏有密度较小物质(如石油、煤、盐等非金属矿产)的地区,常显示负异常;而埋藏有密度大物质(如铁、铜、铅、锌等金属矿产)的地区,就显示正异常。
所以人们就可以经过重力测量,来圈定重力异常的区域,寻觅那些引起重力异常的非金属和金属矿产。
这算是地质勘查中常用的重力探勘想法二、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有一具交角称为磁偏角。
所以罗盘指针所指的方向不是地理南北而是磁极南北。
磁偏角的大小各处都不相同。
在北半球,如果磁力线方向偏向正北方向以东称为东偏,偏向正北方向以西称为西偏三、普通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四、地表的固体岩石在日、月引力的作用下也有交替的涨落现象,其幅度为7—8cm,这种现象称为固体潮。
五、地球不是一具均质体,具有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可以分为圈和外圈。
圈指固体地球部分,外圈则包括生物、大气和水圈。
目前不能用直接观察的想法来研究地球部结构。
目前主要采用地球物理想法,更主要是利用地震波的传播变化来研究地球部构造事情。
根据两个一级不延续面,将地球部划分为3个圈层:地壳、地慢和地核。
地壳——莫霍面(平均33km)——地幔——古登堡面(2900km)——地核(地球平均半径6371)。
六、在上地幔的上部100-350km存在一具由柔性物质组成的圈层称为软流圈(地震波的低速带)。
绪论本课程是地质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综合性专业基础课,是为学习各自的专业课打下必要地质基础,是进入地学领域的入门学科,也是从事地质工作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分科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外层——岩石圈(地壳+地幔上部一层岩石)自然科学(六大分支)数、理、化气象学——研究大气圈地学——————地质学——研究地壳→岩石圈天文、生物地理学——研究地表海洋学——研究海洋在地质学中所有的分支学科都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地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球的固体外壳岩石圈。
为了全面地研究地壳及岩石圈,地质学的任务越来越需要分出许多专门的学科分别承担,目前地质学已发展成为一系列互有联系的学科体系的总称了。
按其主要研究任务主要、有以下一些学科。
二.内容与分析1.研究地壳的物质成分及其形成、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有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
2.研究岩石圈的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有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质力学、地貌学、动力地质学。
3.研究岩石圈的形成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其中古生物演化特征的学科有地史学、古生物学、地层学。
4.研究矿床资源的调查及勘探理论与方法的分科,包括地质矿产调查勘探、地球物理探矿、探矿工程、遥感地质水文及工程地质等。
5.研究地球其他方面的学科,包括海洋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深部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
以上这些学科大多是我们今后某些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是我们今后三年中必修的主要内容,构成我们必备的地质学理论基础知识。
三.地质学在现代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2.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3.预报和减轻自然灾害地质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很多领域及日常生活中都广泛应用。
如城市建设、环境治理、兴修水利、道路桥梁、旅游、医学、农业学、所以具备一定的地质知识,不光是对从事地质事业的工作者,对从事其它专业的工作者来说,也是有很大帮助。
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王实讲授HCQ整理)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主要是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2.地质学研究内容的主要方面:①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②研究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及成因;③研究地壳的发展历史、古代生物及古地理的演化规律;④研究地质学的应用。
3.地质作用概念: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固体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外部形态特征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4.内动力地质作用:指以地球内部能为能源而产生的地质作用,主要在地球内部进行,也可涉及地表。
主要类型包括:①地壳运动;②地震作用;③岩浆作用;④变质作用。
5.外动力地质作用:指以外能为主要能源,并在地表及其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
主要类型包括:①风化作用;②剥蚀作用;③搬运作用;④沉积作用;⑤固结成岩作用。
6.“将今论古”的基本思想: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的地质过程。
(奠基人:英国莱伊尔在《地质学原理》提出了“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这一“将今论古”的原则)第二章矿物1.矿物是由天然产出并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的均匀固体。
(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2.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简单地说,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3.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可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如,金刚石和石墨就是碳的同质二像)4.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部分地被化学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如,橄榄石中的二价镁与二价铁就呈类质同像的替代关系)5.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包括:透明度、光泽、颜色和条痕。
6.矿物的力学性质包括:硬度、解理、断口等。
7.最重要的有七种造岩矿物:①正长石;②斜长石(二者又统称长石类矿物);③石英;④角闪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角闪石);⑤辉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辉石);⑥橄榄石;⑦方解石。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普通地质学是大一地质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旨在介绍地球的基本构造和演化过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有关地球表面的形成和变化、岩石的分类和形成、以及地球内部的结构等知识。
本文将对普通地质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I.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主要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个部分组成。
1. 内核地球的内核位于地球中心,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内核具有高温高压的条件,因此是固态的。
内核的温度达到了5700摄氏度,相对于地球表面的气温来说是极高的。
2. 外核环绕内核的是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
外核的温度较高,随着距离地心的深度增加,压力也会急剧增加。
外核运动激烈,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3. 地幔地幔是地球的最大部分,位于外核和地壳之间。
地幔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温度逐渐下降,压力逐渐增加。
地幔的运动驱动了地球的板块构造和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
4.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壳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相对较薄。
在地壳上发生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现象,如山脉的形成、地震的发生等。
II. 岩石的分类与形成岩石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矿物质组合,根据岩石的形成方式和组成成分,可以将岩石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熔融的岩浆在地壳或地幔中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根据岩浆冷却速度和岩浆成分的差异,可以将火成岩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深成岩冷却速度慢,结晶粒度较大,如花岗岩;浅成岩冷却速度快,结晶粒度较小,如玄武岩。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生物遗骸等在水中沉积堆积而成的岩石。
根据沉积环境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生物化学岩和化学沉积岩。
其中碎屑岩由岩屑堆积而成,如砂岩、页岩;生物化学岩是由生物遗骸堆积而成,如珊瑚岩;化学沉积岩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沉积而成,如盐岩。
3. 变质岩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了结构、组成和矿物学等方面的改变形成的岩石。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普通地质学复习概要◆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油气勘查方向)◆适用教材:《普通地质学》一、地质学、地球概述1.地质学: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综合性自然科学。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岩石圈。
2.岩石圈:地壳加上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幔合称为岩石圈。
结构关系:岩石圈—岩石—矿物—元素。
3.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5.地球表面高低不平,以海平面为界分为海洋和陆地两理单元。
6.地温度分层:外热层/变温层、常温层、热层。
7.地温梯度:地温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受地球部热能影响,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8.地球圈层划分外部圈层: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水圈、生物圈。
其中,平流层是气候现象的发源地。
部圈层:莫霍面(地壳—地幔分界面)、古登堡面(地幔—地核分界面)。
部圈层划分依据是地震波。
9.地壳:分为上地壳(硅铝层/花岗岩层,分布于大陆区)和下地壳(硅镁层/玄武岩层,分布于整个地球区)。
二、矿物10.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并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存在的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矿物三要素:纯净物、地质作用形成、相对稳定。
11.克拉克值/地壳元素丰度:地壳中元素平均含量与总质量的比值。
12.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前四:O、Si、Al、Fe;地球上的元素含量前四:Fe、O、Si、Mg。
13.矿物的物理性质:透明度、光泽、颜色(自色、他色、假色)、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末的颜色)、解理(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解理面的能力[极完全、完全、中等、不完全])、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硬度、密度、磁性。
普通地质学一、填空第一篇,地球和地壳1.重力实际上是和由地球自转而常胜的的。
地面重力值大笑变化规律是:随纬度的增加而,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海洋部分的重力值一般要比大陆部分,说明地球表层的大陆部分唔知密度,海洋部分唔知密度。
2.通常所说的地球形状是指所圈闭的形状,它是一个体,其平均半径为公里,地表岩石的平均密度为克/厘米3。
地球内部的密度随深度增加而逐渐的。
3.岩石圈是由和的固体岩石组成。
4.地震波按传播方式有体波和波,体波又分为和。
5.地球在常温层以下,其温度的变化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常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叫。
6.地球具有弹塑性,地球能传播地震波是地球具有表现;地表岩层有褶皱现象是地球具有的表现。
7.矿物的光学性质有、、、和、矿物的力学性质有和。
8、地壳的结构类型分为地壳和地壳两种,其中地壳具有结构。
9.地壳由上、下两层组成,期间有一并非到处都存在的界面,叫面。
上地壳又叫层,也叫层;下地壳又叫层,也叫层。
10.相对地质年代的四级时代单位依次是、、、,其相应的年代地层单位是、、、。
11.外力地质作用的程序包括、、、和。
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和。
13.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当前的研究重点是或。
在研究上采用的思维方法。
14.地质学说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固体地球的、及其等三个方向。
它具有明显的特点,即、和三大特征。
15.地质学研究重视实验室的测试工作,但更重视工作,研究中常采用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方法称为即通常所谓的原则。
16.组成岩浆岩最主要其中矿物是、、、、、、和。
17.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称为其三个要素是、和。
18.地质学确定岩石新老顺序主要依据下列基本规律:、和。
19.大陆边缘分两类,一类由、和组成;另一类则有、、和组成。
20.地球物理性质包括地球内部的、、、及等。
21.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及其它气体含量很少。
22.地磁异常是地壳中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叠加在正常磁场上的表现。
普通地质学(一~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质学(geology)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
地球有固体地球(solid earth)和覆盖在其上的水圈(hydrosphere)、生物圈(biosphere)和大气圈(aerosphere)构成。
固体地球又分为地壳(crust)、地幔(mantle)(上地幔和下地幔)和地核(core)(外核和内核)三大层圈地壳是厚度很薄(平均30~40km)的固体外壳。
地壳之下是厚度约2900km的地幔,除上地幔内有一层约200km的软流圈是固体与少量(1%~10%)液态物质的混合物体外,地幔的其它部分皆为固体。
地壳加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幔合称岩石圈(lithosphere);具有一定规模的岩石圈块,称为板块,可分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
地壳厚约3470km,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构成地球的各个层圈是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与彼此作用的;层圈间的相互作用是地球逐渐演化成一个具有强大活力而又复杂的系统。
第二节:地质学的任务(1)指导人们寻找和开发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2)有效地指导抵御自然灾害。
(3)研究地质环境,保护人体健康。
第三节: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组成地球的物质(2)物质的组成方式、形成、演化与分布(3)地球的历史(4)应用问题: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分布、找寻、开发和利用;工程地质学研究的是与,铁道、公路、大坝、桥梁、隧道、城市工程等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工程的稳固与安全;地震地质学研究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与分布规律,为预报地震服务;环境地质学研究影响环境的地质因素,为提高环境、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服务。
此外,还有煤田地质学,石油地质学,铀矿地质学等应用学科。
(5)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6)综合性研究第四节:地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一、地质作用地质作用(geology action)就是改变地球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普通地质学》教案胡德旺第一章绪论1-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一、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二、地质学相关的学科:地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
1-2:地质学的任务一、指导寻找矿产、能源和水资源。
二、指导认识地球形成、变化规律及宇宙起源和演化。
三、查明自然、地质灾害的规律。
四、查明工程建筑与地质、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关系。
1-3: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一、研究组成地球的物质。
二、研究地壳及地球的构造特征。
三、研究地球的历史。
四、研究地质学的应用问题和方法。
五、研究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六、综合研究。
1-4:地质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方法一、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地震及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太阳能、日月引力能、水圈和大气圈能作用。
二、地质作用的特点:区域性、复杂性、漫长性。
三、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观察地质现象、运用实验分析手段、理论研究。
1-5:矿产的工业分类能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铀、钍。
黑色金属:铁、锰、铬、钒、钛。
有色金属:铜、铅、锌、铝、镍、钴、钨、锡、铋、钼。
稀有金属:铍、锂、铌、钽、锆、镉、镓、铟、稀土。
贵金属:金、银、铂、钯、钌、锇、铱、铑。
冶金辅料:石灰岩、白云岩、硅石、菱镁矿、耐火粘土。
化工原料:硫铁矿、自然硫、石英、钾盐、明矾石、泥炭。
特种矿产:压电水晶、冰洲石、金刚石、石棉、熔炼水晶、光学石英。
建工建材:云母、石棉、高岭土、石墨、滑石、水泥用石灰。
水气矿产:地下水、地下热水、二氧化碳气体、洋底固体甲烷。
1-6:地勘单位组织机构及生产组织组织机构:国土资源厅--局--队(院)--分队(项目部)--组(方法组)。
工作类别:普查--区调--详查--勘探。
工作方法:地层、火山活动、构造、矿产、地球物理测量、地球化学测量、工程测量、探矿工程。
本章重要地质学术语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普查、区域地质调查、详查、勘探、太阳能、引力能、风能、水能、矿产的工业分类。
绪论(课件一、地质学简介1地质学的英文名称— Geology2地质学概念 (Geology :研究地球的科学。
研究地球(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表面特征及地球演化历史的科学。
3地质学的发展阶段 :⑴地质思想萌芽时期(公元前~十八世纪中叶 :对自然界地质现象的认识是朴素、直观、零散的,分析问题带有极大的猜测性。
附:《庄子》 : 风之过焉有损焉 ----风蚀日之过焉有损焉 ----物理风化 , 昼夜温差变化 .《诗经》 :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地表起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朱熹《梦溪笔谈》 :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变而为刚 ------沈括出使辽国经过太行山麓时,见山壁中间有由卵石和螺壳组成的堆积层,便断定这里是古时的海边。
只有在海滨环境, 才会出现海洋生物的贝壳, 而浑圆的卵石, 必然是波浪长久冲刷的结果。
因此,如今距离海岸千里之遥的太行山一带,在过去曾是茫茫大海。
沈括进一步推断,现在太行山与大海之间的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漳河等河流携带着混浊的泥沙,年复一年地向东沉积而成的。
⑵近代(经典地质学时期(十八世纪中叶~二十世纪初 :地质学诞生、发展并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地质学家,确立了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地质年代表,使这一科学体系不断完善成熟。
附:英国莱伊尔 :发表《地质学原理》 ,全面阐述“ 古今一致性”观点和“ 将今证古”现实主义方法。
英国史密斯 William Smith:化石层序律 , 制订出世界上第一张系统的地层表 .⑶现代地质学时期 (二十世纪初~现代 :建立了以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为标志的系统的新的地质学理论、观念、方法。
地质应用学科得到了很大发展。
附:德国魏格纳 :发表《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 大陆漂移理论的缔造者。
4我国地质事业及其地学学派 :⑴新中国成立前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中央地质调查所 , 丁文江、翁文灏等地质前辈对地质事业做过一些贡献。
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是研究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地质学则是从不同角度研究地球形成及演化的科学。
普通地质学是历史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和矿物学的概括性科学,它以地球的岩石为研究对象,研究地球外表层在过去几十亿年中的形成、演化、结构及地质环境,以及其影响下的动植物结构、化学组成、宇宙辐射、岩溶及水力作用等。
二、普通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普通地质学的主要内容有:(1)岩石地质学,研究岩石的类型、结构、年代、分布及其形成的历史;(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的构造运动、构造变形的过程及其作用;(3)矿床学,研究矿产物质的构造特征、分布规律以及矿床成因;(4)古地质学,研究地质演化史,以及古代动植物及环境;(5)地质工程学,研究建筑物及其它地质工程设施的地基及其稳定性;(6)地球化学学,研究岩石和地壳的化学成分,以及其形成的历史。
三、普通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地质地貌、岩石构造、矿产特征、古地理学、地球化学等。
它们在不同时期和地点发生的地质过程,使得地貌类型和结构、岩石构成、矿产特征、古地理学现象和地球化学现象相互纠缠,形成复杂的地质地貌结构,而这些复杂的地质结构与岩石资源、能源资源有着重大的关联。
四、普通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实地考察和勘探:从地表上进行实地考察,勘查岩石圈的结构及其在不同时期和地点的变化;(2)实验和分析:根据地质实验的要求,利用实验室对地质样本进行定量分析,以获取地质岩石特征;(3)地质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建立完整的地质模型,用以描述岩石圈的构造变形、构造演化及其影响等;(4)综合分析:整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资料,建立整体地质模型,识别地质特征,进行概念模型研究,以此来阐明地质过程的发生和进化。
五、普通地质学的作用(1)普通地质学可以探讨地质学的客观实践,并为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2)普通地质学可以阐明资源开发、地质灾害等重大问题的发生机制;(3)普通地质学可以为科学家们提供地质地貌和岩石的形态特征的研究方法;(4)普通地质学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促进社会发展。
第一章绪论:1 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主要是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2 地质学研究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1)物质组成(2)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及成因(3)地壳的发展历史、古代生物及古地理演化规律(4)地质学的应用3 何谓地质作用?: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固体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外部形态特征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概念及类型:(1)指以地球内部能为能源而产生的地质作用,主要在地球内部进行,也可涉及地表。
主要类型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2)指以外能为主要能源,并在地表及其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
其中重力是最主要的参与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外动力作用的实质是以各种形式的水、大气和生物为动力,塑造和改造地壳表层的过程。
根据作用过程和结果可将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划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4 “将今论古”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将各种地质知识和地质思想加以系统化,深入论证了古代地质作用与现代地质作用的相似性,提出了“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这一将今论古原则。
这一原则为研究地壳发展史、古代地质作用的特点,恢复古地理环境,提出了分析、推理的地质思维方法,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二章矿物1、矿物和晶体的基本概念(1)矿物:矿物是由天然产出并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的均匀固体。
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
①矿物必须是天然产出的,是地质作用的产物②矿物必须是均匀的固体③每种矿物都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并可用化学式来表达。
④矿物具有一定的晶体结构,它们的原子或离子呈规律的排列。
(2)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简单地说,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2、何谓类质同像和同质多像,举例说明(1)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如,T、P)下可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