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 不屈战俘馆
- 格式:pptx
- 大小:4.22 MB
- 文档页数:12
建川博物馆川军抗战馆观后感前阵子,我去了一趟建川博物馆的川军抗战馆。
这一趟下来,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刚走进馆内,那种凝重的氛围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一下子把我给紧紧抓住了。
展览的开篇,是一张张黑白的老照片,照片里的川军战士们,眼神坚定却又透露出一丝迷茫和无奈。
他们穿着破旧的军装,有的甚至连鞋子都没有,可那股子要保家卫国的劲儿,却从他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里渗出来。
我在一个展柜前停下了脚步,里面陈列着一封川军战士的家书。
信纸已经泛黄,上面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我还是努力辨认着。
那一笔一划,写的都是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可最后却又坚定地表示要为国家赴汤蹈火。
想象着他在战火纷飞的间隙,借着微弱的灯光写下这些文字,我的心猛地一揪。
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套川军的军装。
那军装补丁摞补丁,颜色也不再鲜亮,可就是这样一套军装,曾经陪伴着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我仿佛看到了那个穿着它的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毫不退缩。
馆里还有一个模拟的战场场景,断壁残垣,硝烟弥漫。
看着那些逼真的模型,我仿佛听到了枪炮声、喊杀声,还有战士们受伤后的呻吟声。
在那个场景里,我站了好久好久,心里一直在想,当年的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勇气和决心,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中战斗的?有一个展区专门展示了川军使用过的武器。
那些武器,和敌人的相比,简直可以用简陋来形容。
可就是靠着这些落后的武器,川军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一把把生了锈的大刀,一颗颗自制的手榴弹,都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
在一个角落里,我看到了一双草鞋。
那草鞋已经破烂不堪,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山路,踏过了多少泥泞。
川军战士们就是穿着这样的草鞋,走过了千山万水,奔赴战场。
想到这里,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面挂满了烈士照片的墙。
他们的脸上还带着青春的朝气,可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一张一张地看着他们的照片,心里默默地念着他们的名字,感觉他们仿佛就在我身边,看着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微笑着。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不算太热烈,但心情格外灿烂的日子里,我走进了建川博物馆。
这一趟,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心里头也像被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一踏入博物馆的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把我给“裹”住了。
可别以为这里只是死板地陈列着一些老物件,每一件展品背后,都像是藏着一个活生生的故事,迫不及待地要对你诉说。
我先来到了抗战文物陈列馆。
一进去,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眼前是一件件带着弹痕、锈迹斑斑的武器,有步枪、手榴弹,还有残缺不全的头盔。
看着这些,我心里头不禁“咯噔”一下,想象着当年的战士们是怎样拿着这些家伙,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
其中有一把步枪,枪托都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了,准星也歪了。
我凑近仔细瞧,仿佛能看到它的主人,一位年轻的战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紧紧握着它,眼神坚定而无畏。
他可能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满脸尘土,汗水湿透了衣衫,但手中的枪却一刻也没有放松。
再往前走,是一面挂满了老照片的墙。
那些照片里的人们,有的在欢笑,有的在流泪,有的一脸严肃。
其中有一张照片,是一群战士围坐在一起,中间放着一个破旧的锅,锅里煮着不知道是什么的食物。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不屈的劲儿。
我盯着这张照片看了好久,心里头酸酸的,想着他们为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付出了太多太多。
接着,我又走进了“5·12”抗震救灾纪念馆。
刚一进门,一个巨大的时钟就映入眼帘,指针永远停在了 14 时 28 分,那一刻,地动山摇,整个世界都变了样。
展厅里摆放着一辆被砸得不成样子的救护车,车身扭曲,玻璃破碎。
我仿佛看到了在地震发生后,这辆救护车一路疾驰,在废墟中艰难穿行,去抢救每一个生命。
还有一顶顶救灾帐篷,上面布满了灰尘和泥水,仿佛还能闻到当时那紧张和混乱的气息。
在一个角落里,有一双小孩子的鞋,粉色的,上面绣着小花。
那鞋子小小的,看起来是那么可爱,可一想到它的主人可能经历了那场可怕的灾难,我的心就揪了起来。
介绍建川博物馆
大家好,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建川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坐落在成都市区内,是一座以抗战为主题的博物馆。
它于2007
年12月29日落成,占地面积14340平方米,建筑面积6668
平方米,展厅面积4700平方米,展品约有25万件。
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的大厅,大厅两侧有两个展厅。
左侧展厅展示了“抗战时期重庆地区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和“抗战时期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两部分内容;右侧展厅则展示了“抗战时期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部分内容。
大厅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雕塑,雕塑高3.85米,象征着我们伟
大的祖国在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后终于站起来了。
大厅两侧有一幅巨大的油画:一位解放军战士和一位八路军战士手牵手站在一起。
他们身后的墙上,是一些反映当时真实情景的照片:有很多战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自己的行踪,把自己藏在山洞里;有很多战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自己的行踪,把自己绑在树上;还有很多战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自己的行踪,被敌人无情地杀害了。
—— 1 —1 —。
建川观后感《建川观后感》去建川博物馆游览的那天,天气不错,怀着一种好奇与崇敬交织的心情走进了这个满是故事的地方。
一进去,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中流砥柱馆里陈列的各种抗战时期的文物。
看到那些锈迹斑斑的枪支、破旧的军旗还有当时战士们简陋的生活用品,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那个场景让我不禁想到,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士兵们是凭借着怎样坚定的信念在战斗啊。
我眼前好像浮现出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的画面,他们穿着破旧的衣衫,握着并不精良的武器,却毫无惧色。
当时我就不理解,为什么敌人有着先进的装备而我们却拿着这么简陋的东西,但同时又深深敬佩先辈们,明知力量悬殊,却依旧顽强抵抗。
在正面战场馆看到淞沪会战部分那惨烈的描述时,我震撼极了。
大量牺牲将士的名字和照片呈现在眼前,这背后可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他们有的可能才新婚不久,有的可能还只是十几岁的孩子。
他们告别家人,走向战场,却再也没能回来。
我当时就特别难受,战争是多么的残酷,它无情地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毁掉了那么多幸福的家庭。
走到不屈战俘馆的时候,我内心又有了新的感受。
这里打破了我以往对于战俘的固有看法,原来战俘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与伟大。
他们有些在被俘期间依旧坚强不屈,想尽办法和敌人斗争。
看完后我明白了,战争不只是在阵地上打仗,每一个被卷入的人,无论是战场上的战士还是俘虏,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做出贡献。
建川博物馆之行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这些记忆不应该被遗忘,就像在里面看到的一块展牌写的一样,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珍惜现在,更能激励我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更像是一本活着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往昔的血与泪,每一个故事都能给我们带来深深的触动和无尽的思考。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作文游建川博物馆日本侵华历史博物馆篇一:参观建川博物馆有感参观建川博物馆有感初冬时节,天空飘洒着阵阵细雨,在党委组织下,支部党员党务工作者和党员代表分批乘车来到大邑县安仁镇参观建川博物馆。
由于建川博物馆聚落建设面积大、收藏内容丰富,故重点选择参观了抗战系列展馆和广场,馆内以珍贵的历史资料、实物、图片和实景复原等方式,展示出当年抗战的艰辛岁月,一些史料和图片让人潸然泪下。
有一些历史,虽然充满屈辱与辛酸,但仍值得我们去纪念;有一些故事,虽然我们仅仅听说过,但仍可以那么刻骨铭心;有一些图片,虽然已模糊泛黄,但仍却那么振撼心灵;而有一些人,虽然平淡无奇,但他们背后的故事却那么让人泪流满面。
在那个战火遍地的年代,华夏民族饱受蹂躏,一代代的中国人用血肉之躯抵挡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昔日硝烟弥漫的战场已成为繁华的都市,滚滚长江带走了南京30万不安的灵魂,徒留江河呜咽;血染九州,遍地的殷红谱写了历史的颂歌。
在中流砥柱馆,在川军抗战馆,在飞虎奇兵馆……一张张图片定格了那时的艰苦环境,一段段文字诉说了那时的不屈抗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历史从来都不缺乏英雄,正是有了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有了这些柔韧坚强的女子,那刻板而又艰涩的历史才变得如此鲜活,如此生机勃勃。
岁月苍老了他们的容颜,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让我们震撼的中国壮士群雕广场,200多位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昂首挺立于天地之间,纵贯九州,气宇轩昂,仿佛建立了历史的他们,仍然守护在他们曾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
中国壮士(1931-1945)群雕主体为200多名1931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 200抗日壮士中无不是赫赫有名的伟人、名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杨靖宇、叶挺,以及冯玉祥、张学良、李宗仁、张治中、何应钦、孙立人……其中还包括狼牙山五壮士,他们中有领袖,有指挥或参加过重大战役、战斗的指战员,有的是英勇牺牲的著名烈士。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建川博物馆观后感120__年5月11日,我们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建川博物馆。
这儿,是历史的重现,看着这些一座座的博物馆,就如同历史的画卷一幕幕的从眼前略过。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崇州的大邑县安仁古镇,内建有18座博物馆,其中,分为抗战系列、红色年代系列、地震系列、民俗系列四个系列。
各个系列下又有不同的博物馆供观赏。
沿路进入馆内,首先略过的便是中国老兵手印广场,那一个个强劲有力的掌印,那一排排鲜红的血印,错落有致的陈列在广场上。
相信,每一个掌印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传奇的事迹,虽然,他们的故事被这时间一点一滴的给冲淡了,但是那一个个血印却会永远的屹立在建川博物馆的老兵手印广场。
接着,我们来到了中流砥柱馆,在中流砥柱馆的侧面是一面绘有万里长城局部图,上面还有毛泽东"指点江山"的雕像。
在这馆内,陈列各种各样的抗战文物,这些,虽在各种抗战片里都似有无有的看过,但是在这里看到这些,就有一种别样的感觉,那些,是那么的真实。
感触最深的或许还是得是5·12抗震救灾纪念馆,第二天便是5月12日,已经5年了,作为一位四川人,汶川地震这会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心里。
那一天,让多少人就这么远远地离开了,在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就这么一个一个的远走了。
馆内,虽然只是一些图片,但看着这些图片,眼睛还是不禁的湿润了,08年那一年、那一天的一幕幕又从心底袭来。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
在地震面前,所有人团结起来,共同抵抗这天灾。
当看着那些人的志愿者的申请书的时候,无比的压抑,这些,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就是5年前的事,他们和我们一样。
那教师护住学生的雕像、那救助同学的图片、那救灾是的用具,是那么的真实,这一切,纵使再过十年、二十年、一个世纪,还是挥之不去。
前不久的雅安地震,好在并没有当年那么严重,没多久也就解决了,还在并没有历史重演,不然,又会给多少人烙下心理阴影,虽然,这样也给不少人烙下了不少心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