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 不屈战俘馆
- 格式:pptx
- 大小:4.22 MB
- 文档页数:12
建川博物馆川军抗战馆观后感前阵子,我去了一趟建川博物馆的川军抗战馆。
这一趟下来,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刚走进馆内,那种凝重的氛围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一下子把我给紧紧抓住了。
展览的开篇,是一张张黑白的老照片,照片里的川军战士们,眼神坚定却又透露出一丝迷茫和无奈。
他们穿着破旧的军装,有的甚至连鞋子都没有,可那股子要保家卫国的劲儿,却从他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里渗出来。
我在一个展柜前停下了脚步,里面陈列着一封川军战士的家书。
信纸已经泛黄,上面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我还是努力辨认着。
那一笔一划,写的都是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可最后却又坚定地表示要为国家赴汤蹈火。
想象着他在战火纷飞的间隙,借着微弱的灯光写下这些文字,我的心猛地一揪。
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套川军的军装。
那军装补丁摞补丁,颜色也不再鲜亮,可就是这样一套军装,曾经陪伴着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我仿佛看到了那个穿着它的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毫不退缩。
馆里还有一个模拟的战场场景,断壁残垣,硝烟弥漫。
看着那些逼真的模型,我仿佛听到了枪炮声、喊杀声,还有战士们受伤后的呻吟声。
在那个场景里,我站了好久好久,心里一直在想,当年的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勇气和决心,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中战斗的?有一个展区专门展示了川军使用过的武器。
那些武器,和敌人的相比,简直可以用简陋来形容。
可就是靠着这些落后的武器,川军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一把把生了锈的大刀,一颗颗自制的手榴弹,都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
在一个角落里,我看到了一双草鞋。
那草鞋已经破烂不堪,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山路,踏过了多少泥泞。
川军战士们就是穿着这样的草鞋,走过了千山万水,奔赴战场。
想到这里,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面挂满了烈士照片的墙。
他们的脸上还带着青春的朝气,可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一张一张地看着他们的照片,心里默默地念着他们的名字,感觉他们仿佛就在我身边,看着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微笑着。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不算太热烈,但心情格外灿烂的日子里,我走进了建川博物馆。
这一趟,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心里头也像被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一踏入博物馆的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把我给“裹”住了。
可别以为这里只是死板地陈列着一些老物件,每一件展品背后,都像是藏着一个活生生的故事,迫不及待地要对你诉说。
我先来到了抗战文物陈列馆。
一进去,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眼前是一件件带着弹痕、锈迹斑斑的武器,有步枪、手榴弹,还有残缺不全的头盔。
看着这些,我心里头不禁“咯噔”一下,想象着当年的战士们是怎样拿着这些家伙,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
其中有一把步枪,枪托都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了,准星也歪了。
我凑近仔细瞧,仿佛能看到它的主人,一位年轻的战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紧紧握着它,眼神坚定而无畏。
他可能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满脸尘土,汗水湿透了衣衫,但手中的枪却一刻也没有放松。
再往前走,是一面挂满了老照片的墙。
那些照片里的人们,有的在欢笑,有的在流泪,有的一脸严肃。
其中有一张照片,是一群战士围坐在一起,中间放着一个破旧的锅,锅里煮着不知道是什么的食物。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不屈的劲儿。
我盯着这张照片看了好久,心里头酸酸的,想着他们为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付出了太多太多。
接着,我又走进了“5·12”抗震救灾纪念馆。
刚一进门,一个巨大的时钟就映入眼帘,指针永远停在了 14 时 28 分,那一刻,地动山摇,整个世界都变了样。
展厅里摆放着一辆被砸得不成样子的救护车,车身扭曲,玻璃破碎。
我仿佛看到了在地震发生后,这辆救护车一路疾驰,在废墟中艰难穿行,去抢救每一个生命。
还有一顶顶救灾帐篷,上面布满了灰尘和泥水,仿佛还能闻到当时那紧张和混乱的气息。
在一个角落里,有一双小孩子的鞋,粉色的,上面绣着小花。
那鞋子小小的,看起来是那么可爱,可一想到它的主人可能经历了那场可怕的灾难,我的心就揪了起来。
介绍建川博物馆
大家好,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建川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坐落在成都市区内,是一座以抗战为主题的博物馆。
它于2007
年12月29日落成,占地面积14340平方米,建筑面积6668
平方米,展厅面积4700平方米,展品约有25万件。
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的大厅,大厅两侧有两个展厅。
左侧展厅展示了“抗战时期重庆地区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和“抗战时期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两部分内容;右侧展厅则展示了“抗战时期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部分内容。
大厅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雕塑,雕塑高3.85米,象征着我们伟
大的祖国在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后终于站起来了。
大厅两侧有一幅巨大的油画:一位解放军战士和一位八路军战士手牵手站在一起。
他们身后的墙上,是一些反映当时真实情景的照片:有很多战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自己的行踪,把自己藏在山洞里;有很多战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自己的行踪,把自己绑在树上;还有很多战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自己的行踪,被敌人无情地杀害了。
—— 1 —1 —。
建川观后感《建川观后感》去建川博物馆游览的那天,天气不错,怀着一种好奇与崇敬交织的心情走进了这个满是故事的地方。
一进去,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中流砥柱馆里陈列的各种抗战时期的文物。
看到那些锈迹斑斑的枪支、破旧的军旗还有当时战士们简陋的生活用品,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那个场景让我不禁想到,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士兵们是凭借着怎样坚定的信念在战斗啊。
我眼前好像浮现出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的画面,他们穿着破旧的衣衫,握着并不精良的武器,却毫无惧色。
当时我就不理解,为什么敌人有着先进的装备而我们却拿着这么简陋的东西,但同时又深深敬佩先辈们,明知力量悬殊,却依旧顽强抵抗。
在正面战场馆看到淞沪会战部分那惨烈的描述时,我震撼极了。
大量牺牲将士的名字和照片呈现在眼前,这背后可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他们有的可能才新婚不久,有的可能还只是十几岁的孩子。
他们告别家人,走向战场,却再也没能回来。
我当时就特别难受,战争是多么的残酷,它无情地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毁掉了那么多幸福的家庭。
走到不屈战俘馆的时候,我内心又有了新的感受。
这里打破了我以往对于战俘的固有看法,原来战俘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与伟大。
他们有些在被俘期间依旧坚强不屈,想尽办法和敌人斗争。
看完后我明白了,战争不只是在阵地上打仗,每一个被卷入的人,无论是战场上的战士还是俘虏,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做出贡献。
建川博物馆之行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这些记忆不应该被遗忘,就像在里面看到的一块展牌写的一样,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珍惜现在,更能激励我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更像是一本活着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往昔的血与泪,每一个故事都能给我们带来深深的触动和无尽的思考。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作文游建川博物馆日本侵华历史博物馆篇一:参观建川博物馆有感参观建川博物馆有感初冬时节,天空飘洒着阵阵细雨,在党委组织下,支部党员党务工作者和党员代表分批乘车来到大邑县安仁镇参观建川博物馆。
由于建川博物馆聚落建设面积大、收藏内容丰富,故重点选择参观了抗战系列展馆和广场,馆内以珍贵的历史资料、实物、图片和实景复原等方式,展示出当年抗战的艰辛岁月,一些史料和图片让人潸然泪下。
有一些历史,虽然充满屈辱与辛酸,但仍值得我们去纪念;有一些故事,虽然我们仅仅听说过,但仍可以那么刻骨铭心;有一些图片,虽然已模糊泛黄,但仍却那么振撼心灵;而有一些人,虽然平淡无奇,但他们背后的故事却那么让人泪流满面。
在那个战火遍地的年代,华夏民族饱受蹂躏,一代代的中国人用血肉之躯抵挡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昔日硝烟弥漫的战场已成为繁华的都市,滚滚长江带走了南京30万不安的灵魂,徒留江河呜咽;血染九州,遍地的殷红谱写了历史的颂歌。
在中流砥柱馆,在川军抗战馆,在飞虎奇兵馆……一张张图片定格了那时的艰苦环境,一段段文字诉说了那时的不屈抗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历史从来都不缺乏英雄,正是有了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有了这些柔韧坚强的女子,那刻板而又艰涩的历史才变得如此鲜活,如此生机勃勃。
岁月苍老了他们的容颜,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让我们震撼的中国壮士群雕广场,200多位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昂首挺立于天地之间,纵贯九州,气宇轩昂,仿佛建立了历史的他们,仍然守护在他们曾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
中国壮士(1931-1945)群雕主体为200多名1931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 200抗日壮士中无不是赫赫有名的伟人、名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杨靖宇、叶挺,以及冯玉祥、张学良、李宗仁、张治中、何应钦、孙立人……其中还包括狼牙山五壮士,他们中有领袖,有指挥或参加过重大战役、战斗的指战员,有的是英勇牺牲的著名烈士。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建川博物馆观后感120__年5月11日,我们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建川博物馆。
这儿,是历史的重现,看着这些一座座的博物馆,就如同历史的画卷一幕幕的从眼前略过。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崇州的大邑县安仁古镇,内建有18座博物馆,其中,分为抗战系列、红色年代系列、地震系列、民俗系列四个系列。
各个系列下又有不同的博物馆供观赏。
沿路进入馆内,首先略过的便是中国老兵手印广场,那一个个强劲有力的掌印,那一排排鲜红的血印,错落有致的陈列在广场上。
相信,每一个掌印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传奇的事迹,虽然,他们的故事被这时间一点一滴的给冲淡了,但是那一个个血印却会永远的屹立在建川博物馆的老兵手印广场。
接着,我们来到了中流砥柱馆,在中流砥柱馆的侧面是一面绘有万里长城局部图,上面还有毛泽东"指点江山"的雕像。
在这馆内,陈列各种各样的抗战文物,这些,虽在各种抗战片里都似有无有的看过,但是在这里看到这些,就有一种别样的感觉,那些,是那么的真实。
感触最深的或许还是得是5·12抗震救灾纪念馆,第二天便是5月12日,已经5年了,作为一位四川人,汶川地震这会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心里。
那一天,让多少人就这么远远地离开了,在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就这么一个一个的远走了。
馆内,虽然只是一些图片,但看着这些图片,眼睛还是不禁的湿润了,08年那一年、那一天的一幕幕又从心底袭来。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
在地震面前,所有人团结起来,共同抵抗这天灾。
当看着那些人的志愿者的申请书的时候,无比的压抑,这些,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就是5年前的事,他们和我们一样。
那教师护住学生的雕像、那救助同学的图片、那救灾是的用具,是那么的真实,这一切,纵使再过十年、二十年、一个世纪,还是挥之不去。
前不久的雅安地震,好在并没有当年那么严重,没多久也就解决了,还在并没有历史重演,不然,又会给多少人烙下心理阴影,虽然,这样也给不少人烙下了不少心理阴影。
黄鳝门女主还原事件细节历史细节的还原与再现黄鳝门女主还原事件细节历史细节的还原与再现20XX年8月15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的建川博物馆聚落里,随着一声穿透历史的鸣响,国内民间最大的抗战博物馆展现在人们面前。
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在这天亲自拉响馆藏的60年前的警报器,他要让这一声音唤起人们深刻地记住那段血腥而惨烈的历史。
建川博物馆聚落总投资约3.5亿元,占地500亩,它第一次将“聚落”的概念运用到博物馆中,聚落下设抗战、“文革”及民俗艺术品三大系列20多个分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
从资料上显示,建川博物馆拥有200万件文物,但据樊建川本人介绍,这200万件的数量仅仅是目前已经过整理造册登记的藏品,实际藏品的数量保守估计应在千万件以上。
如此巨大的数目,令人震憾!很难想像这只是樊建川自1979年以来二十多年的收集成果,但更令人惊叹的是他苦心孤诣地对其藏品的细致分类和饶有意味的布展规划。
为和平收藏“战争”在业内提起樊建川及其博物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被称为“抗战收藏第一人”。
他收藏抗战文物与他的家庭有关。
他的父亲、岳父都是抗日战士,他本人也有11年的军龄,这种家庭背景使他对于战争有一种特别的关注欲望。
起先收藏的激情也是一部《血战台儿庄》的战争影片点燃的,他为片中日本人的嚣张,为中国军队的赢弱,久久不能平静。
樊建川在其所著的《一个人的抗战》的序言中写道:“我的父亲是在面对面的拼杀中认识‘皇军’的;我们这代人是在《地雷战》、《地道战》、《小兵张嘎》中认识‘皇军’的,而我的女儿已经不认识‘皇军’了,她正享受着日本先进的科技产品带给她的舒适,至于‘日本鬼子’,仿佛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
”为了警醒世人不要忘了那场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更为了让下一代了解和永远铭记那段历史,樊建川开始了将为之奋斗一生的收藏之路。
为和平收藏“战争”是他的收藏理念。
建川博物馆的介绍
建川博物馆位于重庆,是中国第一座以抗战时期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
我作为一名志愿者,有幸参与到了建川博物馆的参观活动中。
建川博物馆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馆内分为8个展厅,收藏着500多万件展品。
展馆分为八个展厅,分别是:序厅、山魂、海魂、兵魂、川军、民魂、商魂和军魂。
序厅中,有一面巨大的日军战刀模型,它是侵华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一把战刀,十分锋利。
还有一把长达2米的步枪和一把手枪,它们是国民党反动派在抗战时期使用的武器,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见证。
还有一尊八路军战士的雕像,他们用手拿着枪,仿佛在守护着我们这片神圣的土地。
展厅中还有许多珍贵的展品,如:“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展览中有中国人的尸骨、被刺刀刺穿身体后又被活埋的人体标本等。
这些展品都是日军在中国犯下不可饶恕罪行的铁证,是日军罪行最有力的证据。
参观完序厅和展厅,我们来到了历史文献厅。
—— 1 —1 —。
关于建川博物馆观后感800字文章关于建川博物馆观后感800字文章15:04:29建川博物馆,全称建川博物馆聚落(Jianchuan Museum Cluster),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位于中国博物馆小镇-——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是刘氏庄园所在地。
关于建川博物馆观后感800字文章一我们到达了建川博物馆。
站在建川博物馆的正门口,虽然不似想象中那般气势恢宏,却也自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令人忘记了嬉笑追打,以郑重之心、肃穆之情倾听历史的声音。
机中解放出来,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抗战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根本的历史经验。
”全国人大会议中心的一间会议室里,76岁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原主席何鲁丽对记者说。
到194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所抗击的日军,占侵华日军总数的75%,同时还抗击着几乎全部的伪军。
戴安澜、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郝梦龄……一大批抗日将士舍生取义、英勇牺牲。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血染疆场的中国军人超过150万,包括250多名将领。
近日,影片《喋血孤城》在各大影院上映,讲述了抗战时期常德保卫战中八千余名中国将士与3万侵华日军激战16昼夜、仅83人生还的悲壮故事。
看完电影,70岁的左权将军之女左太北感慨万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们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充分体现了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笔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永远铭记。
”四川建川博物馆800余万件藏品中,抗战文物就有上百万件。
“健忘的民族,是潜伏悲剧的民族。
”53岁的博物馆馆长、中国抗战史学会副秘书长樊建川说,“中国人要正视,日本人也要正视,然后面向未来。
” 正视历史,面向未来--滇西边城腾冲,和顺古镇掩映在静谧祥和的田园风光中,滇缅抗战博物馆就坐落在古镇上。
这里展示着大量抗战文物,无声地讲述着保卫抗战期间援华物资“生命线”——滇缅公路的悲壮历史。
今天,“新滇缅公路”横空出世,从昆明到滇西边城瑞丽的国道主干线已经全程高等级化,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大动脉。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着既好奇又期待的心情走进了建川博物馆。
一踏入博物馆的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但很快,这种严肃被我内心的激动和好奇所取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抗战系列的展馆。
走在那略显幽暗的通道里,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墙上挂满了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人们或神情坚毅,或满脸悲伤。
有一张照片让我久久不能忘怀,那是一位年轻的战士,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只有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他的衣服已经破旧不堪,脸上还沾着泥土,但那挺直的脊梁却仿佛在诉说着不屈的精神。
我盯着那张照片,想象着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继续往前走,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抗战文物。
有锈迹斑斑的大刀,刀刃上的缺口仿佛在讲述着曾经激烈的战斗;有破旧的军帽,帽檐上的弹孔见证了主人经历的枪林弹雨;还有那一封封字迹潦草但饱含深情的家书,字里行间透露出战士们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双草鞋。
那草鞋编织得极为粗糙,草绳都已经磨损得厉害。
我不禁想到,当年的战士们就是穿着这样简陋的鞋子,走过了千山万水,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
他们或许脚底磨出了血泡,或许在寒冷的冬天双脚被冻得失去知觉,但他们从未停下脚步。
看着这双草鞋,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战士们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的画面,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
来到了战俘馆,这里的气氛更加沉重。
那些曾经遭受敌人折磨的战士们的事迹让我感到无比愤怒和痛心。
有一个展示区,展示了战俘们在狱中所受的酷刑,老虎凳、辣椒水、电刑……看着那些逼真的场景复原,我的心都揪了起来。
同时,我也被战俘们顽强的意志所震撼。
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没有向敌人屈服。
走着走着,来到了抗震救灾纪念馆。
一进入这个展馆,那巨大的地震废墟场景复原就让我倒吸了一口凉气。
断壁残垣、破碎的家具、扭曲的钢筋,一切都显得那么触目惊心。
在展示区,我看到了许多当时的新闻报道和照片,有被埋在废墟下的孩子那无助的眼神,有救援人员那满脸的疲惫和坚定,还有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
建川博物馆川军抗战馆介绍嘿,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建川博物馆的川军抗战馆。
你可别小看这个馆哦,它里面藏着的可是一段段沉甸甸又充满热血的历史呢!一走进去,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这里,你能看到当年川军战士们用过的那些物件,什么破旧的军帽啦,带着弹痕的水壶啦。
每一件都好像在诉说着他们经历过的艰难战斗。
想象一下,那些战士们就是戴着这样的军帽,拿着简陋的武器,勇敢地冲向敌人。
馆里还有好多照片和资料,记录着川军的赫赫战功。
他们虽然装备比不上别人,但那股子不怕死的劲儿,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呀!他们在战场上那叫一个勇猛,简直就是一群“拼命三郎”。
那些战斗场景的还原,更是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你能想象到枪炮声就在耳边响起,硝烟弥漫在眼前的感觉吗?川军战士们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为了保卫家园,和敌人殊死搏斗。
川军抗战馆就像是一个时光机器,带我们回到过去,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它让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呀,那可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所以呀,朋友们,有机会一定要来这里看看。
来感受一下川军的精神,来铭记那段历史。
别总是忙忙碌碌的,偶尔也来这里充充电,给自己的心灵来一场洗礼。
相信我,你会被深深震撼的,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好了,我就说到这儿啦,等你来亲自体验哦!
这就是建川博物馆的川军抗战馆,一个充满故事和力量的地方,等你来探索哟!。
建川博物馆各馆名称介绍嘿,朋友,你问到建川博物馆的各馆名称,那我可得好好给你摆一摆龙门阵了。
这个博物馆啊,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里头的故事多得数不过来,每进一个馆,都像是打开了一扇时光的大门。
首先,咱们得说说抗战系列的几个馆。
中流砥柱馆,一听这名字就晓得是讲咱们国家在抗战中的中坚力量,那些英勇无畏的英雄们,他们的故事,看得人热血沸腾,眼泪花儿都在眼眶里打转。
正面战场馆呢,里头全是些枪炮子弹、头盔血衣,每一件都是历史的见证,让人心头沉甸甸的,又想起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
还有那个不屈战俘馆,哎呀,看着那些老照片和文物,真的能感受到抗战中被俘将士们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再来说说红色年代系列的几个馆。
生活用品馆,里头摆满了那个年代的锅碗瓢盆、衣服鞋帽,看着就亲切,感觉一下子回到了爷爷奶奶讲故事的那个年代。
知青生活馆也是很有意思,展示了知青们当年的生活和劳动场景,看得人感慨万千,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还有瓷器馆,那些精美的瓷器,每一件都是匠人们的心血,也是咱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地震系列的几个馆了。
5.12抗震救灾纪念馆,一进门就能感受到那种震撼和悲痛,馆里还原了汶川大地震的一些场景,看着那些废墟和救援的场景,真的让人心头不是滋味。
但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灾难面前的人间大爱和团结力量。
胡慧珊纪念馆和猪坚强之家,也是很有特色的两个馆,讲述了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让人在悲痛中也能看到希望和坚强。
总之啊,建川博物馆的每个馆都有它独特的故事和魅力,走进去就像是在和历史对话一样。
如果你有机会来四川,一定要来这里逛逛,相信你也会被这些故事深深打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