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音乐傅晓莉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9
高中音乐课《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学案例作者:汤婕妤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6年第15期摘要:教一定导致学吗?在实际教学中以音乐为本位,注重审美体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鼓励音乐实践;以小组互动为基础,创设良好氛围;以有效课堂为目标,尊重个体差异。
这种行之有效、行之有道的教,就一定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从而引领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音乐感悟和音乐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音乐本位;音乐实践;小组互动;个体差异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5-082-2音乐新课程的目标强调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但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不断发现一些问题与困境,例如精心设计的教案、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但实施起来,教学效果却不理想,有的学生不愿意参与音乐活动,有的学生参与的积极度不够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一定导致学吗?笔者通过实际教学案例来谈谈怎样的教才一定导致学生学:案例背景:教学内容:湘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一、《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第一课时《中国古代诗词与流行歌曲的交融》。
案例介绍:一堂成功高效的音乐课,既要有教师倾心的教,也要有学生全心的学。
学生上课的专注度是反映学生全心学的一个重要衡量依据。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都明白兴趣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专注度。
现代流行歌曲是学生最为喜爱的一种音乐形态,将现代流行歌曲有效地引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就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音乐为本位,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以小组互动的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创造表现,从而获得美好的音乐学习体验。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感受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美妙。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节奏、韵律,并能够运用到音乐创作中。
3. 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诗歌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与诗歌的概述:介绍音乐与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关系。
2.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讲解诗歌的节奏、韵律及其在音乐中的应用。
3.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实例分析:分析经典音乐作品中的诗歌元素,如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等。
4. 创作实践:学生分组创作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展示并进行点评。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音乐与诗歌交融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例。
2. 示范法: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分析其中的诗歌元素。
3. 实践法:学生分组创作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音乐与诗歌交融的认识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实例分析等内容。
2. 教学音频:经典音乐作品,用于示范和分析。
3. 创作工具:音响设备、乐器等,供学生创作使用。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创作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经典音乐作品中的诗歌元素。
3. 实践:学生分组创作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教师进行指导。
4. 展示:各组学生展示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6. 拓展:推荐相关的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供学生课后欣赏和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品创作:评估学生在创作音乐与诗歌交融作品时的创意和技巧运用。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学设计授课内容: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课时:一课时授课班级:高一5班课型:音乐鉴赏授课教师:张岚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初中学唱歌曲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习声乐的体裁: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这一课题揭示了:声乐作品是音乐与姊妹艺术——诗歌的密不可分,将歌曲这一现代最为常见的音乐形式回归于人类艺术发展的轨迹之中。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促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认真赏析古诗词与近现代诗词的相关歌曲,并通过朗读、分析、学唱等环节,感受音乐与诗歌的交融,以及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不同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听赏和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对以诗歌为创作依据的声乐作品有所了解,进而加深印象。
3.情感目标: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与艺术表现内涵,体现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群众歌曲、艺术歌曲、大合唱等不同声乐体裁的歌曲。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特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手王菲演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教师:请同学们说出这首歌曲的曲名。
(《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学生:歌词是宋代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师:把诗或是诗词谱上曲,用独唱或合唱的方式演绎,这样的歌曲创作形式就叫做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第一课时《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出示课件)教师:请同学们再列举几首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这种体裁的声乐作品。
(《阳关三叠》、《送别》、《欢乐颂》)【课题揭示】诗是心灵之歌,歌是诗意的结晶。
二、新授课内容(一)教师讲解书上169页关于歌曲的阅读材料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我国古代诗乐合一。
诗歌固然能表达人们的情意但配上音乐唱起来的诗歌更能将情感表达的畅快淋漓。
到了近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已经很善于采用一种固定的、音乐与诗歌融为一体的样式来表情达意了,这种固定的样式就是歌曲。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学设计一、导语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诗歌,就是诗和歌密不可分。
据《礼记·乐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始制乐,以赏诸侯。
”是中国最早的琴歌。
《诗经》里记载,“如鼓琴瑟”“鼓瑟鼓琴”“琴瑟友之”。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诗经三百五十篇,孔子皆弦歌之。
”这些诗句都充分说明琴歌在三百五十篇中的特殊地位,说明琴歌在古代士大夫阶层,是可以边弹边吟诵的。
二、中国的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央视的经典传承节目就是把经典诗词和音乐结合起来,“诗词唱经典,中国正流行”,《经典咏流传》注重时代化、时尚化、国际化的表达。
节目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文化自信,让大众从更年轻化的语态表达中去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三、放幻灯片2,王维的《阳关三叠》,我们曾经欣赏过古代琴歌的表演,今天这首曲目加入了钢琴等现代乐器,演唱者用方言来演绎了这首古诗,放幻灯片3视频。
看完后教师发表感叹:真是送君一别,情真意切,让人潸然泪下。
四、幻灯片4,王维的《山居秋暝》,寄情闲云野鹤,悠悠山水田园,中国古典山水诗中,总蕴含着一种淡泊宁静与自然相亲相拥的生活之美。
我们来欣赏霍尊演绎的《山居秋暝》,放幻灯片5视频。
厦门六中的合唱团演唱的安卡贝拉优美动听,而且加上了身体自然的打击动作,犹如一群活泼美丽的浣纱少女。
五、放幻灯片6,《将进酒》是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曲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
我们来欣赏凤凰传奇的演绎作品,放幻灯片7视频。
教师提问:女声的旋律节奏怎么样,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男声的节奏怎么样,情感表达如何?在旋律上起伏大,充分体现了李白的特色,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设计)第一章: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概述1.1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历史介绍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分析古代诗歌与音乐的紧密联系,例如古代的诗歌演唱传统。
1.2 音乐与诗歌的相互影响探讨音乐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如韵律、节奏、音韵等。
分析诗歌对音乐创作的影响,如歌词的题材、情感表达等。
第二章:诗歌的节奏与韵律2.1 诗歌的节奏介绍诗歌节奏的概念和重要性。
分析不同节奏类型的诗歌,如押韵诗、自由诗等。
2.2 诗歌的韵律讲解韵律的定义和作用。
探讨不同韵律形式的诗歌,如AABB、ABAB等。
第三章:音乐的表现手法与诗歌的结合3.1 音乐的旋律与诗歌的配合介绍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和与诗歌的结合方式。
分析旋律如何与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相协调。
3.2 音乐的和声与诗歌的交融讲解和声的概念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探讨和声如何与诗歌的情感和意境相互融合。
第四章:诗歌的演唱技巧4.1 诗歌的朗读与发音介绍诗歌朗读的重要性和技巧。
分析如何正确发音和语调变化来表达诗歌的情感。
4.2 诗歌的演唱与音乐伴奏的配合探讨如何将诗歌与音乐伴奏有效结合,创造出感染力强的演唱效果。
分析不同音乐风格与诗歌的搭配方式。
第五章:音乐与诗歌的创作实践5.1 音乐与诗歌的协作创作介绍音乐与诗歌协作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探讨诗人与作曲家如何共同创作出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
5.2 学生音乐与诗歌创作展示安排学生进行音乐与诗歌的创作实践。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六章:音乐与诗歌的情感表达6.1 音乐与诗歌的情感共鸣分析音乐与诗歌如何共同表达情感。
探讨音乐与诗歌在情感表达上的相互补充。
6.2 音乐与诗歌的情感传递讲解情感在音乐与诗歌中的传递方式。
探讨音乐与诗歌如何通过旋律、节奏、歌词等元素传递情感。
第七章:音乐与诗歌的意境创造介绍音乐与诗歌意境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音乐与诗歌如何通过旋律、歌词、节奏等元素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7.2 音乐与诗歌的意境融合探讨音乐与诗歌在意境上的相互融合。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学设计壱、导语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诗歌,就是诗和歌密不可分。
据《礼记·乐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始制乐,以赏诸侯。
”是中国最早的琴歌。
《诗经》里记载,“如鼓琴瑟”“鼓瑟鼓琴”“琴瑟友之”。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诗经三百五十篇,孔子皆弦歌之。
”这些诗句都充分说明琴歌在三百五十篇中的特殊地位,说明琴歌在古代士大夫阶层,是可以边弹边吟诵的。
弐、中国的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央视的经典传承节目就是把经典诗词和音乐结合起来,“诗词唱经典,中国正流行”,《经典咏流传》注重时代化、时尚化、国际化的表达。
节目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文化自信,让大众从更年轻化的语态表达中去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参、放幻灯片2,王维的《阳关三叠》,我们曾经欣赏过古代琴歌的表演,今天这首曲目加入了钢琴等现代乐器,演唱者用方言来演绎了这首古诗,放幻灯片3 视频。
看完后教师发表感叹:真是送君一别,情真意切,让人潸然泪下。
四、幻灯片4,王维的《山居秋暝》,寄情闲云野鹤,悠悠山水田园,中国古典山水诗中,总蕴含着一种淡泊宁静与自然相亲相拥的生活之美。
我们来欣赏霍尊演绎的《山居秋暝》,放幻灯片5 视频。
厦门六中的合唱团演唱的安卡贝拉优美动听,而且加上了身体自然的打ft动作,犹如一群活泼美丽的浣纱少女。
五、放幻灯片6,《将进酒》是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曲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
我们来欣赏凤凰传奇的演绎作品,放幻灯片7 视频。
教师提问:女声的旋律节奏怎么样,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男声的节奏怎么样,情感表达如何?在旋律上起伏大,充分体现了李白的特色,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
高中音乐教案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音乐与诗歌课题: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课型:鉴赏课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和学唱《春晓》等四首古体诗词的音乐主题,了解音乐与诗歌结合的几种不同形式,体验诗乐合一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能通过实例欣赏来理解音乐与诗歌间天然的亲和性。
增进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兴趣爱好。
3.能背唱《春晓》主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与古体诗词结合的音乐语言特征。
教具与媒体运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简介本课学习的意图和目的。
二.新课。
(一)诗乐合一。
(二)以乐从诗。
诗歌为音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
1.欣赏《春晓》通过配乐诗朗诵唤起学生对它的熟悉了解,把握诗境。
《春晓》是诗人抒写春天生机的小诗,诗文清新自然、声景俱全.仔细玩味,令人于平淡中见奇巧,于自然中悟真谛。
短短的四个浅近易懂的小句毫无雕琢痕迹和造作情感,浸透着诗人对大自然、对春光的热爱之心和喜悦之情。
通过分析、演唱主题,了解与诗歌结合的音乐语言特征。
《春晓》一歌只有短短的八个小节,四个小乐句构成。
四个乐句的音型基本都采用了×·××××的节奏型。
因此,有利于古诗严谨的格式、音韵的表现,附点节奏的使用更加表现了春天的活力。
2.欣赏《水调歌头》再通过欣赏配乐诗朗诵理解词意。
《水调歌头》是苏东坡熙宁九年(1076年)的一首寓意幽深的词作。
其时苏轼首逢仕途挫折,内心世界极为复杂矛盾。
词作中不仅借咏月表现这一心理矛盾,同时将真挚的感情、美好的愿望、人生的哲理和自然规律统统包蕴其中,使人既有美的感受,有从中得到哲理的启迪。
对比欣赏。
王菲演唱版本增加学生参与热情。
拓展欣赏陈其钢作曲的《水调歌头》。
这首作品,作曲家采用人声与室内乐队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演唱者吸取了以昆曲和京剧为代表的戏曲音乐“依字行腔”、“字正腔圆”的表现方法,将苏轼词作中的字、句、语态、声调和意境生动地表现出来。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感受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美妙。
2. 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与诗歌的交融,体验情感,培养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介绍。
2. 分析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实例,如古典诗词歌曲、现代诗歌配乐等。
3. 创作实践:学生自己创作一首诗歌,并为其配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音乐与诗歌交融的技巧。
2. 学生创作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分析实例。
2. 示范法:播放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实例,让学生感受。
3. 创作实践:分组讨论,学生自主创作。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实例分析等内容。
2. 教学音频:包含古典诗词歌曲、现代诗歌配乐等实例。
3. 创作素材:提供一定的诗歌创作素材,如诗句、音乐片段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3. 实例分析:播放古典诗词歌曲、现代诗歌配乐等实例,让学生感受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美妙。
4. 创作实践:分组讨论,学生自主创作一首诗歌,并为其配乐。
5. 作品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心得。
七、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创作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3.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自主查找更多关于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实例,进行欣赏和分析。
3. 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素材。
九、课程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与诗歌的讲座、演出等活动,拓宽视野。
2.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音乐与诗歌交融的课题,进行课题研究。
3. 开展音乐与诗歌的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十、课程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创作实践的成果。
3. 学生对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理解和感悟。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诗歌交融》说课稿(4)4高中说课稿《音乐的体裁》――《音乐与诗歌的交融》一、说大纲我设计的课堂内容是《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是能够联系姊妹艺术和其他学科,并能够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区分音乐的不同体裁,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二、说教材1、教材: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第一课《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它是音乐体裁的开篇,起启下作用.学生对音乐的常见体裁基本了解,本课将主要欣赏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两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各两首,并比较其特点.2、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群众歌曲、艺术歌曲两种体裁的音乐作品。
(2)能理解声乐体裁的划分,在欣赏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能很容易的判断和区分两种体裁的音乐作品3、教学重点:聆听、体验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4、教学难点:比较两种音乐体裁的特点,并能判断不同体裁的作品三、说教法音乐体裁的种类很多,就这堂课主要是欣赏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两种体裁的特点,我采用了如下方法:1、通过巩固旧课内容,视听结合法导入:如开始播放《霓裳羽衣舞》,让学生了解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结合,延伸到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2、视、听结合的图像法:本课多运用多媒体精美的图文并茂显示,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和感知音乐作品。
3、对比欣赏法:在比较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的特点时,我对比欣赏两种体裁的音乐作品4、另外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演示法、讨论法等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意境,感受音乐作品四、说学法学生是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内容和高中学生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听”“赏”“唱”让学生感知两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从而达到对两种音乐体裁的把握,通过对比欣赏了解音乐体裁的特点。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学设计作者:谢红娟文章来源:教育资源库点击数:更新时间:2009-11-2课题: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课时:三课时年级:高一年级课型:音乐鉴赏授课人: 中华中学谢红娟第一课时:音乐与古体诗词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和学唱《春晓》等四首古体诗词的音乐主题,了解音乐与诗歌结合的几种不同形式,体验诗乐合一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能通过实例欣赏来理解音乐与诗歌间天然的亲和性。
增进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兴趣爱好。
3.能背唱《春晓》。
教学过程:1.诗乐合一。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我国古代诗乐一体,《诗三百篇》与汉魏六朝乐府诗大都是合于音乐而可歌唱的。
“乐府”原为汉时政府音乐机关之名。
汉以后的五、七言古体诗和唐以后的近体诗始为徒诗而不可歌。
唐人的拟乐府古题与新乐府不再合乐,实为古体诗了。
唐代绝句也有可配乐歌唱的,或称“唐人乐府”,有时与词相混,如《阳关曲》《杨柳枝》等,也被作为词调名。
宋词唱法虽早已失传,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别有一种感染力量。
1.欣赏《虞美人》,让学生初步领略吟诵这种再现古诗词的原有表达方式的韵味。
2.欣赏《陋室铭》,通过欣赏配乐朗诵和吟唱两种形式,让学生对此进行比较和引发思考。
二:以乐从诗。
诗歌为音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
1.欣赏《春晓》。
通过欣赏配乐朗诵,唤起学生对它的熟悉了解,把握诗境。
《春晓》是诗人抒写春天生机的小诗,诗文清新自然、声景俱全。
仔细玩味,令人于平淡中见奇巧,于自然中悟真谛。
短短的四个浅近易懂的小句毫无雕琢痕迹和造作情感,浸透着诗人对大自然、对春光的热爱之心和喜悦之。
通过分析主题、演唱主题,了解与诗歌结合的音乐语言特征。
《春晓》一歌只有短短的八个小节,四个小乐句构成。
四个乐句的音型基本都采用了ו××××的节奏型。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外国作品赏析【教学目标】1.师生共同探讨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增强学生对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音乐作品的关注和学习兴趣。
2.赏析音乐作品,学习和回顾曲式结构、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对于表现情绪情感的重要作用。
3.通过音乐与诗歌结合的不同形式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者的内在联系及其表现特点,并从中得到音乐美、诗歌美的享受与熏陶。
【教学重点】感知、表现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教学难点】对音乐与诗歌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听赏并随音乐哼唱歌曲《菊花台》。
有感情朗读唐诗《不第后赋菊》。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学生们喜欢的音乐作品的聆听和演唱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强烈欲望。
】二、作品鉴赏(一)配乐诗朗诵《我看过你哭》1.为诗歌配音乐。
聆听两首音乐片段,说一说它们各自的音乐情绪怎样?2.师生合作完成配乐诗朗诵【设计意图:通过以乐从诗,感受音乐与诗歌交融的意境美,师生投入地合作为后面深入鉴赏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二)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之《春》1.比较聆听,展开音乐的联想,说说音乐对应的分别是ABCD四个情境词中的哪个场景。
2.完整聆听,根据音乐中的音响模拟标出四个不同场景出现的顺序。
3.再次完整聆听,为维瓦尔第的14行诗正确排序。
【设计意图:先通过初次聆听,引出回旋曲式结构图,再通过进一步欣赏,感受音乐的诗意美。
从而让学生理解音乐带给人们是抽象的想象和情感体验,诗歌则更好地为我们诠释了音乐,二者是完美的交融。
】(三)欣赏艺术歌曲《菩提树》1.简介作曲家和作品相关知识。
2.对比旋律(1)和旋律(2),体会情感,并用色彩来形容两首乐曲。
旋律(1)色彩:情感:旋律(2)色彩:情感:3.完成表格填空4.对比两段歌词(缪勒的诗),体会情感完成连线题;忧伤——诗歌1——旋律2甜蜜——诗歌2——旋律15、聆听这两段歌曲片段的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聆听,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特点,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感受和理解音乐,懂得音乐的创作要随诗歌的情感而流动。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启东陆莺燕) 【课题】黄河大合唱【课型】音乐鉴赏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材选用】湘教版——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之第一章节《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第二课时)【课前准备】请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与其他媒介去搜集有关《黄河大合唱》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并做好在课堂上交流的准备,让学生带着相关资料和认识、思考或问题来上课。
【教学内容】1、聆听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主要乐章,感受、分析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
2、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结合作品表现的历史背景与事件,能够简述作品的思想内涵,充分领会作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目标】l、乐于聆听和欣赏《黄河大合唱》的音乐,体验《黄河大合唱》的艺术魅力。
2、通过“交流与展示”、“听赏与体验”、“思考与反馈”、“探究与总结”等形式,感受并分辨作品中不同的声乐表现形式。
3、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作品中“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所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了解作品强烈的时代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教学重点】听赏并分析《黄河大合唱》主要乐章。
【教学难点】探究《黄河大合唱》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理解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具体内涵。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多媒体屏幕上播放黄河雄伟壮观的图片及动态视频,播放背景音乐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片段。
2、师:今天,我们将要欣赏一部大家比较熟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设计意图:播放汹涌澎湃的黄河场面,意在营造课堂学习的气氛,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
导课形式直截了当,直入主题。
)二、新课教授A、交流与展示生:分组交流,请小组代表进行陈述:1、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和诗人光未然。
2、讲述《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3、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的名称等。
师:对学生的交流和陈述进行概括和总结。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借助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展示交流,能促使学生自觉了解学习的内容。
---------------------------------------------------------------最新资料推荐------------------------------------------------------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学设计湘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学设计湘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学设计音乐与诗歌课题: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课型:鉴赏课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和学唱《春晓》等四首古体诗词的音乐主题,了解音乐与诗歌结合的几种不同形式,体验诗乐合一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能通过实例欣赏来理解音乐与诗歌间天然的亲和性。
增进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兴趣爱好。
3.能背唱《春晓》主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与古体诗词结合的音乐宪语言特征。
教具与媒体运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警程:一.导入:简介本课帝学习的意图和目的。
1 / 6二.惩新课。
(一)诗乐合一。
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葛,律和声。
我国古代株诗乐一体,《诗三百篇》醚与汉魏六朝乐府诗大都是真合于音乐而可歌唱的。
华乐府原为汉时政府音乐每机关之名。
汉以后的五、诲七言古体诗和唐以后的近披体诗始为徒诗而不可歌。
孝唐人的拟乐府古题与新乐歇府不再合乐,实为古体诗捕了。
唐代绝句也有可配乐车歌唱的,或称唐人乐府箩,有时与词相混,如《须阳关曲》《杨柳枝》等,绎也被作为词调名。
宋侥词唱法虽早已失传,但读浮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殃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佑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叹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秩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儒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私,别有一种感染力量。
每欣赏《陋室铭》配乐诗榔朗诵和吟唱两种表达方式买。
(二)以乐从诗。
诗歌免为音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氓创作形式。
1.欣赏《春五晓》通过配乐诗朗诵油唤起学生对它的熟悉了解滚,把握诗境。
《春晓》是恐诗人抒写春天生机的小诗瞩 ,诗文清新自然、声---------------------------------------------------------------最新资料推荐------------------------------------------------------ 景俱毅全.仔细玩味,令人于平燥淡中见奇巧,于自然中悟焰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