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传感器技术详细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14
传感器技术原理传感器技术是现代工程和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核心技术。
传感器通过转换被测量物理量到可感知的电信号,实现了对物理或化学参数的测量和感知。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传感器技术原理,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
一、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一种测量压力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汽车电子和医疗设备等领域。
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多样,其中一种常见的原理是压阻效应。
根据它的工作原理,压力传感器由薄膜或硅芯片制成,膜片或硅芯片受到外部压力变化时,引起电阻值的变化,从而实现对压力的感知。
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一种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气象等领域。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和热敏电阻。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两种不同材料的接触电动势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是一种测量光强度和光亮度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安防监控和消费电子等领域。
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电效应和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光电传感器能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对光强度和光亮度的感知。
四、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测量加速度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手机、游戏设备和飞行器等领域。
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物体运动时的惯性原理。
它可以感知物体在三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总结:传感器技术在工程和科技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了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这些传感器的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环境参数和物体状态的感知和控制,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
希望本文对传感器技术原理的理解有所帮助。
新型传感器技术
新型传感器技术是一种用于感知和检测环境中各种物理和化学参
数的先进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实际世界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或
其他可测量形式的设备。
相比传统传感器技术,新型传感器技术具有
更高的精确度、更低的功耗和更小的体积。
新型传感器技术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例如光学传感器、
声学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等。
光学传感器利用光信号来
感知和测量光的强度、颜色和方向等参数。
声学传感器则使用声波信
号来探测和分析声音、震动和压力等信息。
化学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和分析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例如气体、
溶液和燃料等。
生物传感器则专门用于检测和监测生物体内的生理参数,例如心率、血压和血糖等。
新型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
医疗健康、环境监测和军事安全等。
在智能家居中,传感器可以用于
智能灯光、智能家电和智能安防系统的控制和反馈。
在医疗健康领域,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传感器技术正不断突破传统的限制,
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和应用提供更广阔的可能性。
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将
进一步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
带来更多便利和舒适。
新型传感器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1. 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传感器是指能将非电能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号输出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领域。
根据测量物理量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多种类型。
2. 新型传感器的原理特点2.1 基于纳米材料的传感器新型传感器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来实现更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通过纳米材料与被测物理量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对微小变化的高精度测量。
2.2 基于MEMS技术的传感器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是一种集成在微小尺寸芯片上的微机械传感器技术。
利用MEMS技术,传感器可以实现更小体积、更低功耗、更高精度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手持设备、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
2.3 基于光纤传输的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利用光纤的波导特性,在光纤上通过测量光信号的损耗、相位变化等参数来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
光纤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抗电磁干扰等特点,适用于环境监测、结构安全等领域。
2.4 基于生物体传感的传感器生物体传感器通过模仿生物体的感知机制,利用生物体相对于特定物理量的敏感性实现对该物理量的测量。
生物体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
3. 新型传感器的应用3.1 工业控制新型传感器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基于MEMS技术的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压力监测和控制;基于光纤传输的温度传感器可以用于高温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测量。
3.2 环境监测新型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基于纳米材料的气体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室内空气质量,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基于光纤传输的水质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保护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3.3 医疗诊断新型传感器在医疗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基于生物体传感的血糖传感器可以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为患者提供连续、准确的数据;基于MEMS 技术的心电传感器可以用于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通用技术《认识传感器》课件及其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传感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了解传感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举例说明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传感器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传感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
2. 讲解传感器的作用和原理,让学生了解传感器如何将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
3. 分享一些传感器在工业、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传感器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收集学生对传感器应用案例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让学生掌握常见传感器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2. 讲解常见传感器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步骤:1. 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如光电效应、磁电效应等。
2. 介绍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等,并讲解其特点和应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程度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对常见传感器类型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传感器的应用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自动门、智能家居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传感器的作用和原理,让学生了解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传感器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2. 收集学生对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和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
第四章:传感器的选择与使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传感器工作原理详解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身体、化学、光学或其他形式的环境变化转化为电信号的设备。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医疗诊断、交通监控等。
本文将详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感器技术。
一、传感器分类传感器根据测量的物理量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对应不同的工作原理。
二、传感器工作原理概述传感器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通过测量环境参数的变化,将变化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具体来说,传感器通常包含物理传感元件和信号处理电路。
1. 物理传感元件物理传感元件是传感器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根据测量的物理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温度传感器常使用热敏电阻元件、热电偶元件或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元件;压力传感器常采用应变片、毛细管元件或电容变化元件等。
这些物理传感元件通过感受环境参数的变化,产生相应的信号。
例如,温度传感器中,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热敏电阻元件的电阻值也会相应变化;压力传感器中,应变片会因为受力变形而引起电阻变化。
2. 信号处理电路物理传感元件产生的信号通常较弱,需要经过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放大和滤波等处理。
信号处理电路可将微小的物理信号转化为可靠的电信号输出,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和选择与传感器的应用场景有关。
在某些应用中,信号处理电路还可对信号进行校准、线性化等处理,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传感器实例解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传感器工作原理,我们以温度传感器为例进行详细解析。
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传感器类型,用于测量环境的温度。
在温度传感器中,热敏电阻被广泛应用。
热敏电阻是一种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元件。
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与温度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并且不同的热敏电阻具有不同的温度-电阻特性。
因此,在使用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时,需要事先校准和标定,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传感器基础知识讲解传感器,在现代科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将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化为可测量、可感知的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输出的装置。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工作原理、分类和应用领域等。
一、传感器的概念及工作原理传感器是指能够将所测量的物理量或化学量转换成可读的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输出的装置。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利用物理量改变电阻值的特性,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获取目标物理量的值。
例如,温度传感器就是一种电阻式传感器,它根据温度的变化来改变电阻值。
2. 压阻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利用物理量改变电阻值的原理,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间接获取目标物理量的值。
比如,压力传感器利用介质压力的变化引起电阻值的变化,从而测量介质的压力大小。
3. 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利用物理量改变电容值的特性,通过测量电容值的变化来获得目标物理量的值。
例如,湿度传感器就是一种电容式传感器,它根据湿度的变化引起电容值的变化来测量湿度。
4. 磁敏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利用物理量改变磁场强度的原理,通过测量磁场强度的变化来获得目标物理量的值。
例如,磁力传感器可以根据磁场强度的变化来测量磁力大小。
二、传感器的分类根据应用领域和测量原理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感器分类:1.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或物体的温度,常见的有热敏电阻、热电偶和红外温度传感器等。
2.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气体或液体的压力,常见的有压电传感器、压阻传感器和压电式绝对压力传感器等。
3. 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空气或物体的湿度,常见的有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和表面声波湿度传感器等。
4. 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光源、物体的透明度或反射光强度,常见的有光电开关和光电二极管等。
5. 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的位移或位置,常见的有电感位移传感器和光电编码器等。
6.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的加速度或振动,常见的有压电加速度传感器和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新技术和新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目前,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普及到了许多领域,包括生产、生活、医疗、运动等等。
传感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不断创新的技术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本文将介绍传感器的新技术和新应用,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术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一、传感器的新技术1、MEMS技术MEMS,即微机电系统。
它是一种以微加工技术制造微米或亚微米级别机械、电子元件,并通过微米级别结构与电子电路相结合的集成电路。
MEMS技术现已广泛运用于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目前,MEMS技术已应用于机械、光学、热和化学等传感器的制造。
2、柔性传感器柔性传感器采用柔性材料制造,可以适应复杂的表面形状和变形。
传统的传感器通常采用刚硬的材料制造,很难用于一些会发生形变的场景。
柔性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包括可穿戴设备、生物医学、人机交互等。
3、纳米传感器纳米传感器对物质的探测、测量和识别具有高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和高选择性。
纳米传感器用于环境监测、生物传感和食品检测等领域,使得传感器的响应速度更加精确和迅速。
二、传感器的新应用1、智能家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家居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现在,越来越多的传感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如智能电视、智能门锁、智能照明等。
当人们出门时,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关闭所有家电设备,避免浪费电能。
如果有闯入者,智能警报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
智能家居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2、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下,传感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规划路线,减少拥堵。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控城市交通状况,并利用算法分析车辆拥挤状况。
如果某条道路拥堵,智能交通系统会将车流导向其他道路,从而减少交通阻塞。
3、医疗设备传感技术在医疗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监测病人心率的传感器可以预测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
医生可以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缓解疾病症状。
另一个例子是呼吸机器。
《传感器技术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感器犹如人类的感官,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各种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或其他易于处理和传输的信号,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控制世界的重要手段。
从智能手机中的各种传感器到工业自动化中的精密传感器,从医疗诊断中的生物传感器到环境监测中的智能传感器,传感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本文将对传感器技术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概述,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一)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它能将被测量转化为另一种物理量;转换元件则将敏感元件输出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易于处理和传输的信号。
(二)分类传感器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1. 按被测量分类:可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和生物量传感器。
物理量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化学量传感器包括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生物量传感器包括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等。
2. 按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3. 按输出信号分类:可分为模拟式传感器和数字式传感器。
模拟式传感器输出的是连续变化的电信号,数字式传感器输出的是离散的数字信号。
(三)主要性能指标1. 灵敏度:指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比,它反映了传感器对被测量的敏感程度。
2. 线性度: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线性关系程度,通常用非线性误差来表示。
3. 精度:指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它包括准确度和精密度两个方面。
传感器原理及技术传感器在现代科技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关键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包括传感器的分类、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一、传感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传感器根据测量的物理量不同可以分为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等多种类型。
每种传感器通过不同的原理来检测和测量物理量。
1. 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一种用来测量压力的传感器。
它可以将被测压力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常见的压力传感器有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和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等。
应变式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应变量的变化来判断压力的大小,而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则是利用压电效应来实现压力的测量。
2.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一种用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
它可以将被测温度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热敏电阻和热电偶是常见的温度传感器。
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以间接测量温度。
而热电偶则是利用温差效应来实现温度的测量。
3. 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是一种用来测量湿度的传感器。
它可以将被测湿度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和电阻式湿度传感器是常用的湿度传感器类型。
电容式湿度传感器通过测量物体的电容变化来判断湿度的大小,而电阻式湿度传感器则是利用材料的阻值变化来实现湿度的测量。
4. 光传感器光传感器是一种用来测量光强度的传感器。
它可以将被测光强度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光敏电阻和光电二极管是光传感器中常见的类型。
光敏电阻的电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以间接测量光强度。
而光电二极管则是利用光电效应来实现光强度的测量。
二、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环境监测等。
1. 工业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和测量各种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通过获取这些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2. 智能家居在智能家居领域,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和感知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信息,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家居控制。
新型传感器技术的突破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
新型传感器技术的出现不仅在传感器应用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撑。
本文将探讨新型传感器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展示其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一、新型传感器技术的突破1. 精度提升:新型传感器技术利用了先进的物理原理和工艺,能够实现更高的测量精度。
例如,光学传感器利用光的特性进行测量,具有高精度和低误差的特点,能够满足精确测量的需求。
2. 多功能性增强:传感器技术的突破使得传感器具备了更多的功能,能够同时检测多个参数。
例如,多功能传感器可以同时监测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多个参数,提高了传感器的实用性和效率。
3. 体积减小:新型传感器技术采用微型化设计,使传感器在体积上得到大幅度减小。
这种突破在无人机、智能设备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提供了更好的适应性和便携性。
4. 低功耗:新型传感器技术在功耗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大大降低了传感器的能耗。
低功耗的传感器不仅延长了电池寿命,还减少了能源的浪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新型传感器技术的应用1. 工业制造领域:新型传感器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精准的测量和监测,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设备运行状态,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测管道内的压力,预测设备故障,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2. 智能家居领域:新型传感器技术使智能家居成为现实。
传感器可以感知房屋内外的温度、湿度、光线等信息,并与智能设备进行连接,实现智能控制。
通过传感器的应用,居民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提高生活舒适度和便利性。
3. 医疗健康领域:新型传感器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人体的生理指标,如心率、体温等,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传感器还可以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设备中使用,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健康管理方式。
4. 环境监测领域:新型传感器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物联网中的传感器技术详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广泛,各种智能设备越来越普及,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也开始变得智能化。
而在物联网中,传感器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联网中的传感器技术。
一、传感器技术的概念和分类传感器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原理,利用特定的传感器设备将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等转换成电子信号,并将电子信号传送给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技术。
传感器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中,可以实现物品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传感器技术根据测量物理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的传感器技术,可以用于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
2、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湿度的传感器技术,可以用于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海绵等。
3、光电传感器:用于测量光强度和光敏电阻的传感器技术,可以用于智能照明系统、智能门锁等。
4、气体传感器:用于测量气体浓度的传感器技术,可以用于智能烟雾报警器、智能氧气机等。
5、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压力的传感器技术,可以用于智能水杯、智能体重秤等。
二、传感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1、温度传感器技术温度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将温度转化为电信号的技术,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技术有水银温度计、热电偶、热敏电阻和红外线温度计等。
在物联网中,温度传感器技术可以被应用到智能穿戴设备中,帮助人们实现对体温的实时监测;也可以被应用到智能家居中,实现对室内温度的实时监测。
2、湿度传感器技术湿度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将湿度转化为电信号的技术,常见的湿度传感器技术有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电阻式湿度传感器和电解湿度传感器等。
在物联网中,湿度传感器技术可以被应用到智能空气净化器中,帮助人们实现对室内湿度的实时监测;也可以被应用到智能海绵中,帮助人们实现对土壤湿度的实时监测。
3、光电传感器技术光电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技术,常见的光电传感器技术有晶体管、光敏电阻和光电二极管等。
在物联网中,光电传感器技术可以被应用到智能照明系统中,帮助人们实现对光照强度的实时监测;也可以被应用到智能门锁中,帮助人们实现对门锁亮度的实时监测。
新型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感器作为一种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核心设备,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现代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在此背景下,新型传感器应运而生,成为目前传感器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新型传感器的概念入手,深入探讨新型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一、概念传感器(sensor)是用于感知现实世界中事件并把事件转换成可记录或描述的电信号的设备。
新型传感器是指近年来广泛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高性能、小型化、多功能、低功耗、无线化、智能化和绿色环保的新一代传感器。
二、原理新型传感器的原理技术主要涉及电子技术、光电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系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
具体来说,新型传感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原理:1. 电感式传感器:通过感应电感变化来检测磁场、电流、电压、力、压力、重量等物理量。
2. 电容式传感器:通过感应电容变化来检测位移、压力、质量等物理量。
3. 气敏传感器:利用敏感材料在气体作用下的电学、光学、热学、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变化来检测气体种类、浓度、温湿度、化学成分等。
4. 视觉传感器:使用光电、计算机、图像信号处理等技术,检测物体表面特征、形状、颜色、运动等.5. 生物传感器:通过生物体内或外的生物分子(如酶、抗体、DNA)与检测对象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对生物重要分子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
6. 纳米传感器:通过纳米技术制备出的纳米级晶体管、纳米线、纳米芯片等微型结构,检测物理、化学、生物参数。
7. 智能化传感器:借助智能处理技术,实现传感器对信息自愈性、故障诊断、自适应控制等高级和智能化功能。
三、应用随着新型传感器的原理不断创新和完善,传感器在农业、医疗、环境保护、城市智能化、物流、航空航天、电子科技等领域的应用也更加广泛。
以下内容仅以部分领域为例:1. 农业新型传感器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温湿度、微环境、土壤、水分控制、气象、营养成分分析、种植环境监测等领域,通过数据处理将信息传导给科研人员、政府以及相关企业进行更大范围的产值控制。
传感技术介绍一、传感技术的定义传感技术是指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技术。
这里的被测量可以是物理量(如温度、压力、位移等)、化学量(如酸碱度、浓度等)或者生物量(如血糖含量、酶活性等)。
例如,在汽车中,传感器可以测量车速、发动机油温、轮胎气压等各种参数,将这些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然后传输给汽车的控制系统,以便进行相应的操作,像根据车速自动调整挡位等。
二、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1. 敏感元件•敏感元件是传感技术的核心部分,它直接感受被测量的变化。
例如,金属热电阻是一种常见的温度敏感元件,其原理是基于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温度升高时,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运动加剧,导致电阻增大。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将温度的变化转化为电阻的变化,进而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来确定温度的高低。
2. 转换元件•转换元件的作用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如电阻的变化、电容的变化等)转换为电量(如电压、电流等)。
以电容式传感器为例,当被测量引起电容极板间的距离、极板面积或者介电常数发生变化时,电容值就会改变。
然后通过转换电路将电容的变化转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输出。
三、传感技术的分类1. 按被测量分类•物理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物理量。
如光电传感器,它可以测量光强、颜色等物理量。
在自动门控制系统中,光电传感器可以检测到门前是否有人或物体遮挡光线,从而控制门的开启和关闭。
•化学传感器•用于检测化学物质的成分和浓度等。
例如,气体传感器可以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如一氧化碳传感器在家庭燃气泄漏检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一氧化碳浓度超过安全阈值时,传感器会发出警报,提醒人们采取措施。
•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生物物质。
如血糖传感器,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血糖传感器来实时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
它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特定酶的反应所产生的电信号来确定血糖浓度。
2. 按工作原理分类•电阻式传感器•如前面提到的金属热电阻传感器,还有应变片式电阻传感器。
传感器技术模块一传感器(Sensor)知识要求:1、传感器组成及工作原理;2、分类、输出特性、和负载的连接。
技能要求:1、掌握光电、电感、电容和磁场式传感器的正确使用;2、掌握传感器的串联、并联回路控制负载。
1.1 传感器基本知识1.1.1 定义传感器是自动检测装置中直接感受被测量,并将它转换成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
①自动检测在自动化装置构成的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
②直接感受被测量,表明传感器和被测量之间没有其它感受器件。
③实际的被测量中多数是非电量,当然也可能是电量。
④输出的可用信号,是与被测量有确定对应关系的电量,通常为电压、电流。
1.1.2 组成图1.1传感器组成①敏感元件是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他量的元件。
其作用是检测感应被测物体信息。
②转换元件是只感受由敏感元件输出的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它量并将其转换成电量输出的元件。
其作用是把被测物体信息转换为可用输出信号(电量)。
③辅助元件:辅助电源,固定、支撑件等。
1.1.3 应用代替人的五种感觉(视、听、嗅、味、触)器官。
1.1.4 分类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数字量传感器、模拟量传感器。
1.1.5 数字量传感器输出特性(1)NPN型:传感器的转换元件的输出管为NPN型。
①传感器的负载(灯)接在传感器电源正极(+DC24V)和传感器输出信号端之间;②未感应时传感器输出管截止,输出端输出逻辑电平“1”(+DC24V),负载不工作;③有感应时传感器输出管导通,输出端输出逻辑电平“0”(0V),负载得电工作。
(2)PNP型:传感器的转换元件的输出管为PNP型。
①传感器的负载(灯)接在传感器输出信号端和传感器电源负极(0V)之间;②未感应时传感器输出管截止,输出端输出逻辑电平“0”(0V),负载不工作;③有感应时传感器输出管导通,输出端输出逻辑电平“1”(+DC24V),负载得电工作。
蓝黑红蓝黑红负载接近开关电路接近开关电路负载()输出特性为型()输出特性为型图1.2 以电感式接近开关为例的传感器输出特性1.2 光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发射出来自其发光元件的光线(可见光或红外线)。
传感器技术详细讲解传感器技术模块一传感器(Sensor)知识要求:1、传感器组成及工作原理;2、分类、输出特性、和负载的连接。
技能要求:1、掌握光电、电感、电容和磁场式传感器的正确使用;2、掌握传感器的串联、并联回路控制负载。
1.1 传感器基本知识1.1.1 定义传感器是自动检测装置中直接感受被测量,并将它转换成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
①自动检测在自动化装置构成的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
②直接感受被测量,表明传感器和被测量之间没有其它感受器件。
③实际的被测量中多数是非电量,当然也可能是电量。
④输出的可用信号,是与被测量有确定对应关系的电量,通常为电压、电流。
1.1.2 组成辅助电源图1.1传感器组成①敏感元件是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他量的元件。
其作用是检测感应被测物体信息。
②转换元件是只感受由敏感元件输出的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它量并将其转换成电量输出的元件。
其作用是把被测物体信息转换为可用输出信号(电量)。
③辅助元件:辅助电源,固定、支撑件等。
1.1.3 应用代替人的五种感觉(视、听、嗅、味、触)器官。
1.1.4 分类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数字量传感器、模拟量传感器。
1.1.5 数字量传感器输出特性(1)NPN型:传感器的转换元件的输出管为NPN型。
①传感器的负载(灯)接在传感器电源正极(+DC24V)和传感器输出信号端之间;②未感应时传感器输出管截止,输出端输出逻辑电平“1”(+DC24V),负载不工作;③有感应时传感器输出管导通,输出端输出逻辑电平“0”(0V),负载得电工作。
(2)PNP型:传感器的转换元件的输出管为PNP型。
①传感器的负载(灯)接在传感器输出信号端和传感器电源负极(0V)之间;②未感应时传感器输出管截止,输出端输出逻辑电平“0”(0V),负载不工作;③有感应时传感器输出管导通,输出端输出逻辑电平“1”(+DC24V),负载得电工作。
«Skip Record If...»图1.2以电感式接近开关为例的传感器输出特性1.2 光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发射出来自其发光元件的光线(可见光或红外线)。
反射式光电传感器被用于探测来自目标物的反射光线,而透射式光电传感器被用于因测量目标物穿过光轴引起的光通量的变化。
1.2.1 分类:(1)按光电传感器发射光线性质分:可见光式;红外线式。
(2)按光电传感器应用原理分:(A)反射型:发射端(发光器件)和接收端(光敏器件)合成在一起或安装在物体一侧;(B)透射型:发射端(发光器件)和接收端(光敏器件)分离,在光轴上面对面安装。
1.2.2 反射型光电传感器(1)通过被检测物体反射光大小判别信号有无。
常用的形式有漫反射式和镜反射式。
(2)对漫反射式传感器,被检测物体经过传感器的对面。
被检测物体的信号与背景反差要大,被检测物有关部位表面反射率要高。
黑色物体或透明物体(如玻璃)不宜作被测物。
图1.3反射型光电传感器(3)对镜反射式传感器,传感器对面设置一个表面反射率高的镜反射面。
被检测物体经过传感器和镜反射面之间。
透明物体不宜作被测物。
(4)若接收端接受到反射光信号,对输出特性为PNP型的,则输出一个电平“1”信号;对输出特性为NPN型的,则输出一个电平“0”信号;输出信号可作为PLC输入信号。
(5)有效工作距离和发射端(发光器件)发射的光强度大小有关。
注意,工作距离愈大,受外部光线干扰愈大。
一般工作距离≤1米。
1.2.3 透射型(对射型)光电传感器(1)被检测物体经过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
透明物体(如玻璃)不宜作被测物。
图1.4透射型光电传感器(2)通过检测传感器输出端输出信号,判断有无被检物体经过。
(3)若接收端接受到光信号,表明无被测物体经过。
此时,对输出特性为PNP 型的,则输出一个电平“1”信号;对输出特性为NPN型的,则输出一个电平“0”信号;输出信号可作为PLC输入信号。
(4)有效工作距离和发射端(发光器件)发射的光强度大小有关。
注意,工作距离愈大,受外部光线干扰愈大。
一般工作距离≤10米。
1.2.4 抗干扰(外部光线)措施(1)安装注意,为减少外部光线干扰,应仔细调整安装位置和方向。
(2)电路措施,在电路中,设置电平检测器(电压比较器)。
(3)软件措施,在PLC程序中增加数字滤波手段。
1.2.5 应用:用作位置传感器、产品计数传感器等。
1.2.6 光电(数字量输出)传感器接线(1)反射式:(见附录第1、2号图)3线,红线为电源正极(+DC24V),蓝线为电源负极(0V),黑线为输出信号线。
(2)透射式:(见附录第1、2号图)①发光器件:2线。
红线为电源正极(+DC24V),蓝线为电源负极(0V)。
②光敏器件:3线。
红线为电源正极(+DC24V),蓝线为电源负极(0V),黑线为输出信号线。
1.3 接近式传感器1.3.1 分类电感式、电容式、磁场式(磁感应式)。
1.3.2 电感式传感器(1)工作原理①传感器端头内部振荡电路的电感中通高频振荡电流,在其端头周围产生交变磁场;«Skip Record If...»图1.5 电感式传感器②当金属物体靠近传感器感应端头检测面时,在金属物体表面产生涡流;③该涡流反作用于感应端头,使传感器振荡能力减弱,传感器输出相应信号。
(2)对电感式接近传感器,被测物体必须是金属物。
(3)若金属被测物体接近传感器端头检测面,电感式接近传感器输出开关信号。
对输出特性为PNP型的,则输出一个电平“1”信号;对输出特性为NPN型的,则输出一个电平“0”信号;输出信号可作为PLC输入信号。
(4)应用:用于金属物体的位置检测、行程限位、产品计数等,一般工作距离<20毫米。
1.3.3 电容式传感器(1)工作原理①传感器检测面由两个同轴金属电极构成电容器(敏感元件)并串接在内部RC振荡回路内,无被测物体靠近传感器端头检测面时,此电容器电容量不足以使振荡器起振;②当被测物体靠近传感器端头检测面时,引起敏感元件周围的介质介电常数改变,敏感元件将此被测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变大),使振荡器起振;③传感器的转换元件将振荡器振荡信号转换成开关信号(数字量信号)输出。
(2)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对被测物材料无要求,但要求被测物有一定厚度,以达到改变介质介电常数而使振荡器起振的目的。
有“灵敏度旋钮”可调节传感器的灵敏度。
(3)若被测物体接近传感器端头检测面,电容式接近传感器输出开关信号。
对输出特性为PNP型的,则输出一个电平“1”信号;对输出特性为NPN型的,则输出一个电平“0”信号;输出信号可作为PLC输入信号。
(4)应用:用于物体的位置检测、行程限位、产品计数等,工作距离很近,和灵敏度有关,一般<20毫米。
«Skip Record If...»图1.6 电容式传感器1.3.4 磁感应式(磁场式)传感器(1)分类:(A)干簧管式磁感应传感器;(B)霍尔(磁感应)传感器。
图1.7 干簧管式磁感应传感器(2)工作原理(以干簧管为例)①磁感应式传感器内部结构为高导磁率和低矫玩力合金簧片组成的干簧继电器。
②当干簧管所处位置的磁场强度足够大时两触点簧片被磁化,克服矫玩力而互相吸引使触点导通;当磁场减弱到一定程度,借助弹簧片本身弹力使其释放,触点断开。
③产生磁场的方式有永久磁铁和电磁铁两种。
(3)一般用磁铁做成被测物体。
①对于干簧管式磁感应传感器,磁性被测物体接近传感器时传感器触点吸合,磁性被测物体离开传感器时传感器触点断开,从而产生开关信号,可作为PLC输入信号。
②对于霍尔(磁感应)传感器,磁性被测物体接近传感器时传感器输出开关信号。
对输出特性为PNP型的,则输出一个电平“1”信号;对输出特性为NPN型的,则输出一个电平“0”信号;输出信号可作为PLC输入信号。
(4)应用:用于物体的位置检测、行程限位、转速检测等,一般工作距离与被测物磁场强度成正比。
«Skip Record If...»图1.8 磁感应式传感器1.3.5 接近式(数字量输出)传感器接线(1)干簧管式:2线或3线。
(见附录第5、6号图)(2)电感式、电容式、霍尔感应式:(见附录第1、2号图)3线。
红线为电源正极(+DC24V),蓝线为电源负极(0V),黑线为输出信号线。
1.4 传感器的串联和并联1.4.1 传感器的串联(1)NPN 型串联(2个3线NPN 型传感器(DC )的逻辑“与”)连接线路:图1.9(2)PNP 型串联(2个3线PNP 型传感器(DC )的逻辑“与”)连接线路:AND (serial connection )+ + out DC24V - -+ out -图1.10(3)NPN 型和PNP 型串联(NPN 型和PNP 型传感器(DC )的逻辑“与”)连接线路:AND (serial connection )+ + out DC24VLoad PNP PN P NPN NPNDC24V NPK- -+ Kout-图1.111.4.2 传感器的并联(1)NPN型并联(两个NPN型传感器(DC)的逻辑“或”)连接线路:图1.12(2)PNP型并联(两个PNP型传感器(DC)的逻辑“或”)连接线路:OR(parailel connection)+ +out DC24V- -+out-图1.13(3)NPN型和PNP型并联(NPN型和PNP型传感器(DC)的逻辑“或”)连接线路:OR(parailel connection)LoaPNPLoaPNPPNP+ + out DC24V - -+ K out -图1.14附录:传感器接线图例Loa NPPN P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