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合理用药病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44.00 KB
- 文档页数:15
抗菌药物在神经内科上应用调查和分析抗菌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对控制、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因不合理的应用而导致细菌耐药性。
了解和掌握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对抗菌药物的供应管理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我院神经内科抗菌药物用药现况,特对我院2012年1~12月神经内科965例出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从我院感染监测数据库中,收集整理2012年1~12月神经内科出院的965例患者在院期间使用抗菌药物的数据。
2 结果2.1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2012年1~12月神经内科出院患者共计965例,每月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不超过30%;上半年标本送检率均大于30%,而下半年患者标本的送检率均大于60%。
2.2 ddds前10位的抗菌药物: 2012年1~12月中我院神经内科使用抗菌药物共40种,其中 ddds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其中β内酰胺类有6种,喹诺酮类有2种,氨基糖苷类有1种,碳青霉烯类有1种。
2.3 抗菌药物使用费用: 2012年神经内科二病区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共计54.35万元,占药品总费用的10.76%。
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24.86万元,占抗菌药物费用4574%;其他依次为碳青霉烯类和糖肽类药物11.90万元,占21.89%;青霉素类抗菌药物8.84万元,占16.26%;喹诺酮类药物2.86万元,占5.27%;其它抗菌药物5.89万元,占1084%。
详细来看,神经内科抗菌药物费用支出主要在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费用次之,喹诺酮类药物费用较少。
2.4 抗菌药物每月人均费用: 2012年神经内科患者抗菌药物每月人均费用以1月份最低为555.50元,以12月份最高为1161.04元,见表3。
神经内科患者抗菌药物每月人均费用变化不大,基本平稳,只是11月份和12月份呈快速上升之势。
神经内科疾病的病例分析与疗效评价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神经内科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神经内科疾病包括多种类型,如中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本文将通过分析病例数据,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为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一、中风病例分析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下面介绍一例中风病例,分析其病情和疗效。
病例编号:001患者年龄:60岁患者性别:男症状:突发右侧身体无力,言语不清病情诊断:右侧脑卒中治疗方法:1. 中医针灸疗法:每周2次,连续治疗3个月2.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血药物和保护脑细胞的药物,每日一次,连续治疗6个月3. 康复训练:进行物理治疗和语言康复训练,每日2小时,连续治疗1年疗效评价: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肢体无力症状明显减轻,言语清晰度有所提高。
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基本恢复正常,没有出现新的并发症。
经过1年的治疗,患者的身体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增强。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中医针灸疗法、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联合治疗,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效果较好。
但是,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治疗方法需要个体化选择,以达到最佳疗效。
二、帕金森病病例分析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
下面介绍一例帕金森病病例,分析其病情和疗效。
病例编号:002患者年龄:70岁患者性别:女症状:手部颤动、行走困难、肌肉僵硬病情诊断:帕金森病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使用多巴胺类药物,每日3次,连续治疗1年2. 物理康复训练:进行肌肉拉伸和平衡训练,每周3次,连续治疗6个月3. 营养补充:增加蛋白质摄入,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疗效评价:经过1年的治疗,患者的手部颤动和肌肉僵硬有所减轻,行走困难的症状明显改善。
经过6个月的康复训练,患者的肌肉灵活性得到提高,平衡能力明显增强。
蛋白质补充也有助于患者的营养摄入。
神经内科临床典型病例分析一、病例摘要患者,男,65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3小时”入院。
患者3小时前在家休息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不能站立和行走,伴言语不利,无意识丧失、抽搐、头痛、恶心、呕吐等。
家属发现后立即呼叫急救车送至我院。
发病后患者神志清楚,情绪稳定,对答切题。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180/100mmHg,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尚可。
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二、病例分析1. 病史特点:患者为老年男性,急性起病,表现为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利,无意识丧失、抽搐、头痛、恶心、呕吐等。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
根据病史,初步考虑为脑血管疾病。
2. 体格检查: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
神志清楚,对答切题。
双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震。
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口角不偏。
右侧肢体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
右侧巴氏征阳性,左侧巴氏征阴性。
颈软,无抵抗。
3. 辅助检查:头颅CT检查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10ml。
心电图、胸部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4.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患者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三、治疗与预后1. 治疗: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预防感染等治疗。
同时,针对患者的高血压病史,调整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内。
2. 预后: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右侧肢体无力逐渐好转,言语不利症状减轻。
住院治疗2周后,患者好转出院。
出院后继续服用降压药物,定期复查血压,并进行康复治疗。
四、讨论1.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等。
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本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尚可,但仍然发生了脑出血。
神经内科病房患者的用药分析目的:分析研究神经内科疾病病房患者的用药情况。
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患者120例,对以上所有患者的用药的品种和用药数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神经内科病房处方常见药名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银杏叶片、疏血通注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药品使用DDDs前3位分别是银杏叶片、脑安胶囊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神经内科诊断病种前三位病种分别为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
结论:在神经内科病房中,发生的疾病主要是脑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等,主要用于治疗的药物有银杏叶片、疏血通注射液等。
标签:神经内科;神经内科;用药分析神经内科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中枢神经系统,另一部分是周围神经系统[1]。
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分析内外的整体环境传出的信息,并做出一定的反应[2]。
周围神经系统主要作用是用于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内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诊治: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②癫痫;③脑血管疾病(脑卒中、脑动脉炎);④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小舞蹈病);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脊髓炎;⑥脊髓疾病(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⑦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遗传性共济失调、遗传性痉挛性截瘫)⑧睡眠障碍;⑨自主神经系统疾病;⑩神经一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周围性瘫痪)等等,在神经内科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诱发电位、脑电图、CT、ECT、头颈部MRI 和血流变学检查等[3]。
本研究通过对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病房120例患者的用药品种和用药数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神经内科疾病病房患者的用药情况。
1材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患者共12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80例,女性患者有40例,年龄在25-7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5.6±4.8岁之间,对以上患者的用药品种和用药数量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神经内科病例分析研究目录1. 研究背景 (2)1.1 我国神经疾病概况 (2)1.2 神经内科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5)2. 文献综述 (5)2.1 神经内科疾病分类与特点 (6)2.2 国内外神经内科病例分析研究进展 (8)2.3 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与挑战 (9)3. 研究方法 (11)3.1 研究设计 (11)3.1.1 病例选择标准 (12)3.1.2 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13)3.2 数据分析 (15)3.2.1 统计方法 (16)3.2.2 临床研究工具与软件 (17)3.3 伦理考虑 (19)4. 病例报告 (20)4.1 病例描述 (21)4.1.1 个人资料 (21)4.1.2 临床表现 (22)4.1.3 辅助检查结果 (23)4.2 诊断与治疗 (24)4.2.1 临床诊断流程 (26)4.2.2 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 (27)4.3 预后分析 (28)4.3.1 长期随访结果 (30)4.3.2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31)1. 研究背景随着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神经内科疾病的研究已经成为临床研究和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神经内科涉及到的疾病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神经内科病例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病例分析是研究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具体病例的深入研究,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信息,为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开展神经内科病例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一系列神经内科病例的深入分析,探讨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为提高神经内科疾病的诊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1 我国神经疾病概况我国神经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患病人数众多。
神经系统疾病涵盖了从脑血管病、脑炎、脑膜炎、癫痫、周围神经病等常见病到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硬化症等罕见病。
第六节神经科疾病病例分析和用药实践一、格林巴利综合症病例(一)病例介绍1.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38岁,起病前2周出现腹泻,口服蒙脱石散、黄连素等后好转,1周前觉全身麻痛、乏力,并逐渐加重。
4天前四肢无力较前明显加重,双手不能持物,双下肢不能站立,不伴吞咽困难,无构音障碍,无大小便困难。
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均正常。
言语清晰,对答准确。
双眼睑无下垂,闭眼有力。
双侧瞳孔正常,眼球各方向活动均到位。
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
转颈耸肩力稍弱。
四肢肌力Ⅲ级。
肌张力下降,双侧腱反射减弱。
双侧巴氏征阴性。
入院后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
发病2周后腰穿压力正常,单核细胞数6×106/L,糖、氯化物正常,蛋白0.92 g/L。
2. 入院诊断格林巴利综合症3. 主要治疗药物(表15-13)表15-13 主要治疗药物及使用情况4.主要治疗过程及转归患者入院后密切监测呼吸功能,保证每日足够热量、维生素,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
防止电解质紊乱,避免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及尿路感染。
患者肌力逐渐好转,经康复治疗后,完全自理。
治疗8周后随访肢体肌力已完全好转。
(二)病例分析格林巴利综合症(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又称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主要损害脊神经和周围神经,也常累及脑神经。
常有前驱感染史,呈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多在2周左右达高峰。
表现为对称性肢体和延髓支配肌肉、面部肌肉无力,重症者可有呼吸肌无力,四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可伴轻度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电生理检查提示远端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F波异常、传导阻滞、异常波形离散等。
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急性期患者应尽早开始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in,IVIG)治疗。
成人按照0.4 g/(kg·d)计算,静脉滴注,持续3~5天。
神经内科典型病例目录1、右侧颞叶出血(轻度) ……………………………。
.陈谊2、左侧基底节区出血(重度)……………………………。
翟宇3、脑梗塞(右侧内囊)………………………许建忠4、右侧颞顶区大面积脑梗塞…………………………….曹炯5、脑栓塞(左侧颞顶枕区)…………………………方晶6、蛛网膜下腔出血………………………….。
万里明7、带状疱疹病毒脑炎…………………………。
周翠8、急性脊髓炎…………………………陆勤9、癫痫…………………………沈仙娣10、格林—巴利综合症…………………………严为宏11、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朱宁12、重症肌无力…………………………….石楠13、帕金森氏症…………………………….。
翟宇14、多发性硬化……………………………..李威病例一病史摘要患者女,78岁。
入院前四小时突然觉得头痛,同时发现左侧肢体乏力,左上肢不能持物,左下肢不能行走,恶心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
无意识丧失,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即送医院急诊.体格检查:神清,BP 185/95mmHg,HR 80次/分,律齐,EKG示窦性心律.对答切题,双眼向右凝视,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左鼻唇沟浅,伸舌略偏左.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侧腱反射略亢进,左侧肌力III0,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肌力V0。
左侧巴氏征(+),右侧病理症(-)。
颈软,克氏征(-).辅助检查:头颅CT示右侧颞叶血肿。
既往史:患者原有高血压史十余年,平时不规则服药,不监测血压.否认有慢性头晕头痛,反复意识障碍,否认长期偏侧肢体麻木乏力症状,否认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咯血、腹痛便血、低热、体重减轻史。
发病前无短暂性意识障碍、眩晕、四肢轻瘫及跌倒发作。
分析思考: 1 请做出诊断及依据? 2 可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3 治疗原则是什么?参考答案1 诊断:脑溢血(右侧颞叶)。
诊断依据:(1)患者有十多年高血压史,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故有脑溢血的病理基础。
神经内科常见病例解析神经内科是一个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分支专科,涉及到许多常见病例的诊断和治疗。
在本文中,我将对其中的一些常见病例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些疾病。
一、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静止性震颤、肢体僵硬和姿势不稳等。
这种疾病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神经元损伤等。
在临床上,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手部和下巴的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以及运动缓慢。
此外,一些病人还可能出现心理症状,如抑郁和焦虑。
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症状,增加多巴胺的水平。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运动和康复训练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二、脑卒中脑卒中是由于大脑血液供应不足或中断引起的疾病,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病例之一。
这种疾病通常根据引起脑血管破裂或堵塞的原因,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类。
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大脑出血,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头痛、意识丧失、呕吐等。
缺血性脑卒中则是由脑血管堵塞引起,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瘫、肢体无力和语言障碍等。
治疗脑卒中的方法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手术治疗。
溶栓治疗可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血流,手术治疗则可以通过去除阻塞血管或修复血管损伤来恢复血液供应。
三、癫痫癫痫是一种由慢性脑部异常放电引起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和短暂行为或感觉异常。
这种疾病可以根据发作部位和频率的不同,分为部分性癫痫和全面性癫痫。
部分性癫痫的发作通常限于一个肢体或某个脑区,全面性癫痫则涉及到整个大脑。
癫痫的发作可以由许多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脑损伤和代谢异常等。
治疗癫痫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癫痫的发作,药物的选择通常根据发作类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
手术治疗则是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考虑的选择。
四、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主要影响脊髓、脑干和大脑皮质。
《临床用药处方分析_神经内科常见病用药处方分析》摘要:处方分析处方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危,医师必须严肃、认真书写处方,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药物的剂型、规格不明确同一种药物具有多种剂型,即使是同一剂型也有不同的规格,如果不标明药物的剂型、规格,调剂人员就会无所适从,给调剂工作带来困难,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尤其是抗生素,是临床应用最多、最普遍的药物,不合理用药最为突出,滥用情况也十分严重关键词临床用药处方分析处方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危,医师必须严肃、认真书写处方,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为了解临床用药状况,笔者对某基层医院门诊1430张处方进行了调查分析,在调查中发现存在处方书写不规范、用药不当甚至错误之处,望能引以为戒,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处方书写不规范药物的剂型、规格不明确同一种药物具有多种剂型,即使是同一剂型也有不同的规格,如果不标明药物的剂型、规格,调剂人员就会无所适从,给调剂工作带来困难。
同时,剂型不同其给药途径、生物利用度、显效快慢也不同,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异。
处方书写不认真少数医师用药处方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影响调剂人员的工作效率,甚至导致药品发放错误。
而有的医师签名更是“天书”无法读懂,一旦发现问题处方,不能及时与医师沟通,给调剂人员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会延误病人的治疗。
存在随意改动处方内容的现象个别医师在处方内容改动或涂改之处既无签字也无盖章,更无特殊说明不符合处方书写规则,容易造成医事故或纠纷,同时也反应了个别医对处方不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用药不合理问题突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尤其是抗生素,是临床应用最多、最普遍的药物,不合理用药最为突出,滥用情况也十分严重。
首先,忽略或不重视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如抗感染治疗时,青霉素与红霉素联合应用,青霉素可抑制细菌胞壁的生物合成,而红霉素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其结果是使青霉素抗菌能力大为减弱;青霉素与维生素C合用,因维生素c为还原性药物,使青霉素的抗菌疗效降低;妥布霉素与多黏菌素E合用,虽然抗菌能力加强,但也增加肾毒性及听神经毒性;庆大霉素与大剂量维生素c静滴,使庆大霉素抗菌效能降低;土霉素、多西环素与硫糖铝、乐得胃合用,可形成螯合物,影响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其抗菌效能;红霉素与维生素C、呋喃妥因、胃蛋白酶、阿司匹林合用,因红霉素在酸性条件下易被破坏失效,降低红霉素的抗菌效能;磺胺类与维生素c、氯化铵、复方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合用,后者可使尿液酸化,而磺胺类在酸性尿液中易析出结晶,增加对肾脏的损害;呋喃唑酮、黄连素、磺胺类抗生素与乳酶生合用,使乳酶生失去活性,因乳酶生为活的乳酸杆菌的干燥制剂,在肠内分解糖类产生乳酸,抑制腐败菌的生长。
神经内科典型病例目录1、右侧颞叶出血(轻度)……………………………..陈谊2、左侧基底节区出血(重度)……………………………..翟宇3、脑梗塞(右侧内囊)………………………许建忠4、右侧颞顶区大面积脑梗塞…………………………….曹炯5、脑栓塞(左侧颞顶枕区)…………………………方晶6、蛛网膜下腔出血…………………………..万里明7、带状疱疹病毒脑炎………………………… .周翠8、急性脊髓炎…………………………陆勤9、癫痫…………………………沈仙娣10、格林-巴利综合症…………………………严为宏11、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朱宁12、重症肌无力…………………………….石楠13、帕金森氏症……………………………..翟宇14、多发性硬化……………………………..李威病例一病史摘要患者女,78岁。
入院前四小时突然觉得头痛,同时发现左侧肢体乏力,左上肢不能持物,左下肢不能行走,恶心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
无意识丧失,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即送医院急诊。
体格检查:神清,BP 185/95mmHg,HR 80次/分,律齐,EKG示窦性心律.对答切题,双眼向右凝视,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左鼻唇沟浅,伸舌略偏左。
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侧腱反射略亢进,左侧肌力III0,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肌力V0。
左侧巴氏征(+),右侧病理症(-)。
颈软,克氏征(-)。
辅助检查:头颅CT示右侧颞叶血肿。
既往史:患者原有高血压史十余年,平时不规则服药,不监测血压。
否认有慢性头晕头痛,反复意识障碍,否认长期偏侧肢体麻木乏力症状,否认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咯血、腹痛便血、低热、体重减轻史。
发病前无短暂性意识障碍、眩晕、四肢轻瘫及跌倒发作。
分析思考: 1 请做出诊断及依据? 2 可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3 治疗原则是什么?参考答案1 诊断:脑溢血(右侧颞叶)。
诊断依据:(1)患者有十多年高血压史,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故有脑溢血的病理基础。
神经内科典型病例目录1、右侧颞叶出血(轻度)……………………………..陈谊2、左侧基底节区出血(重度)……………………………..翟宇3、脑梗塞(右侧内囊)………………………许建忠4、右侧颞顶区大面积脑梗塞…………………………….曹炯5、脑栓塞(左侧颞顶枕区)…………………………方晶6、蛛网膜下腔出血…………………………..万里明7、带状疱疹病毒脑炎………………………….周翠8、急性脊髓炎…………………………陆勤9、癫痫…………………………沈仙娣10、格林-巴利综合症…………………………严为宏11、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朱宁12、重症肌无力…………………………….石楠13、帕金森氏症……………………………..翟宇14、多发性硬化……………………………..李威病例一病史摘要患者女,78岁。
入院前四小时突然觉得头痛,同时发现左侧肢体乏力,左上肢不能持物,左下肢不能行走,恶心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
无意识丧失,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即送医院急诊。
体格检查:神清,BP 185/95mmHg,HR 80次/分,律齐,EKG示窦性心律.对答切题,双眼向右凝视,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左鼻唇沟浅,伸舌略偏左。
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侧腱反射略亢进,左侧肌力III0,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肌力V0。
左侧巴氏征(+),右侧病理症(-)。
颈软,克氏征(-)。
辅助检查:头颅CT示右侧颞叶血肿。
既往史:患者原有高血压史十余年,平时不规则服药,不监测血压。
否认有慢性头晕头痛,反复意识障碍,否认长期偏侧肢体麻木乏力症状,否认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咯血、腹痛便血、低热、体重减轻史。
发病前无短暂性意识障碍、眩晕、四肢轻瘫及跌倒发作。
分析思考: 1 请做出诊断及依据? 2 可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3 治疗原则是什么?参考答案1 诊断:脑溢血(右侧颞叶)。
诊断依据:(1)患者有十多年高血压史,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故有脑溢血的病理基础。
神经内科安全用药护理分析目的加强对神经内科安全用药的管理。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医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用药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40例中,药物不良反应1例,为呕吐;对照组6例,其中呕吐2例,头晕2例,发热2例。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水平的提高是保证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
标签:神经内科;安全用药;分析;护理药物的安全使用关系到患者的预后,甚至生命安全,同时药物作为抢救治疗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1],其间往往会出现药物的相互作用并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因而加强安全用药的监督和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选择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用药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2~77岁,平均(63.5±2.1)岁。
格林-巴利综合征8例,癫痫持续状态10例,脑梗死11例,重症肌无力23例,脑出血13例,缺氧性脑病3例,重症颅内感染1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注射药物的护理?注射药物因是药物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静脉给药方式,起效迅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便会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其给药护理过程中须严格注意以下几点:(1)护理人员应反复核查所用药物的配伍禁忌,首先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其次才是患者用药的有效性。
而且由于当下药物更新换代较快,护理人员往往不能够全面掌握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故而在确定配药是应通力合作,确保所用药物中没有出现配伍禁忌。
神经内科典型病例目录1、右侧颞叶出血(轻度)……………………………..陈谊2、左侧基底节区出血(重度)……………………………..翟宇3、脑梗塞(右侧内囊)………………………许建忠4、右侧颞顶区大面积脑梗塞…………………………….曹炯5、脑栓塞(左侧颞顶枕区)…………………………方晶6、蛛网膜下腔出血…………………………..万里明7、带状疱疹病毒脑炎………………………….周翠8、急性脊髓炎…………………………陆勤9、癫痫…………………………沈仙娣10、格林-巴利综合症…………………………严为宏11、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朱宁12、重症肌无力…………………………….石楠13、帕金森氏症……………………………..翟宇14、多发性硬化……………………………..李威病例一病史摘要患者女,78岁。
入院前四小时突然觉得头痛,同时发现左侧肢体乏力,左上肢不能持物,左下肢不能行走,恶心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
无意识丧失,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即送医院急诊。
体格检查:神清,BP 185/95mmHg,HR 80次/分,律齐,EKG示窦性心律.对答切题,双眼向右凝视,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左鼻唇沟浅,伸舌略偏左。
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侧腱反射略亢进,左侧肌力III0,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肌力V0。
左侧巴氏征(+),右侧病理症(-)。
颈软,克氏征(-)。
辅助检查:头颅CT示右侧颞叶血肿。
既往史:患者原有高血压史十余年,平时不规则服药,不监测血压。
否认有慢性头晕头痛,反复意识障碍,否认长期偏侧肢体麻木乏力症状,否认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咯血、腹痛便血、低热、体重减轻史。
发病前无短暂性意识障碍、眩晕、四肢轻瘫及跌倒发作。
分析思考: 1 请做出诊断及依据? 2 可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3 治疗原则是什么?参考答案1 诊断:脑溢血(右侧颞叶)。
诊断依据:(1)患者有十多年高血压史,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故有脑溢血的病理基础。
神经内科药品安全护理管理与合理用药分析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药品安全护理管理与合理用药进行分析。
方法:本研究选择了我院神经内科护理人员3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比较了实施前后他们在理论知识、操作流程、合理用药知识、安全用药知识以及不同类型药物使用方面的得分变化。
研究时间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比较,可以评估实施后对护理人员知识和技能的影响。
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在实施后,护理人员在理论知识、操作流程、合理用药知识、安全用药知识以及不同类型药物使用方面的得分明显提高,相较于实施前。
结论:实施神经内科药品安全护理管理与合理用药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药品管理以及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用药意识,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和药物交互风险。
对于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相关风险具有显著作用,同时也能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引言神经内科药品安全护理管理与合理用药是现代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提高神经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随着神经内科疾病的不断增加,如老年痴呆、中风、帕金森病等,对神经内科药品的安全管理和合理用药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要。
神经内科药品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的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30名为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共有30名护理人员参与,其中女性占27人,男性占3人。
他们的年龄在23岁至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19±4.95)岁,。
他们的工作年限在3年至12年之间,平均工作年限为(6.36±53.79)年。
在研究过程中,已经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且所有参与人员都已知晓并同意参与该研究。
1.2方法为了提高神经内科药品安全护理管理和合理用药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