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的区域差异
- 格式:pptx
- 大小:10.66 MB
- 文档页数:5
高中地理中国的区域差异一、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与界线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气候和地貌的地域差异。
三大自然区划分的界线是:①400mm年等降水量线;②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③3000m等高线。
自然要素地域差异差异成因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地质作用的影响气候气温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转向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特征的差异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自然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都是相互影响、共同联系的,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自然要素和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虽然每个自然区域都具有整体性特征,但各自然区域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归纳如下。
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地势海拔较低,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东部的大部分在500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既有3000米以上山脉,海拔4000米以上,有许多7000~8000米米以下,并有众多广阔的平原也有250~500米的内陆盆地的山峰气候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风向、降水有季节变化,年降水量大于400mm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东部400mm左右,西部100mm以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气温低,冻土广布。
风力大,区外输入水汽不多水文多属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多属内流区,河流短小,以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湖泊多,多咸水湖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江河的发源地;多冰川、湖泊植被森林为主;部分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山草甸灌丛。
谷内有森林土壤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发育程度差,土层浅薄人类活动人类影响广泛而深刻,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人类影响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深刻。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
农、牧业生产特点。
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
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揽北方地区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中国的地理差异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特点和地理差异。
这些差异在中国的各个地区之间产生了不同的自然环境、气候、地貌和资源分布。
以下是中国的主要地理差异:1.北方与南方:–北方地区通常具有鲜明的季节变化,冬季寒冷而夏季炎热。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相对较为温暖。
这种气候差异带来了不同的农作物种植方式和农业生产模式。
–还可以说北方人与南方人的生活习惯差异。
北方以米面条饭和炖菜为主食,南方则以米饭和菜为主食,并有更多的海鲜和水果供应。
2.西部与东部:–西部地区主要是高原和山脉,地势高大崎岖。
东部地区相对平坦,有广阔的平原和丘陵。
这导致了西部地区气候和植被的重大差异。
西部地区通常干燥寒冷,植被稀疏,而东部地区温暖湿润,植被茂盛。
–西部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而东部地区则更多地依赖于工业和经济发展。
3.沿海与内陆:–沿海地区的气候较为温和,季节变化相对较小。
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温差较大。
沿海地区有更多的港口城市和经济活动,内陆地区则更多地以农业为主导。
–沿海地区常常受到海洋的影响,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繁荣。
内陆地区则相对较远离海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4.西南与东北:–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有许多高山和峡谷。
气候多样,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
东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寒冷,其冬季温度极低。
这些巨大的气候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农业和农作物类型。
5.广东与广西:–广东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广西地区也属于亚热带气候,但相对较干燥。
这两个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广东地区比广西地区工商业更发达,而广西地区则经济相对落后,并以农业为主。
总结起来,中国地理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包括气候、地势、植被、经济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这些差异源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中国庞大的国土面积。
不同地区的差异为中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添了魅力,并为不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挑战。
这些差异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丰富了中国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专题1.11 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右下图)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2、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重点)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8)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9)冬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10)水稻和小麦的分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势和地形。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位置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代表地形: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代表地形: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低于0℃高于0℃河流水量较小、汛期短、冬季有结冰现象水量大、汛期长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农业耕地类型旱地水田作物熟制一年一熟(东北地区)、两年三熟(华北地区)一年二熟至三熟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糖料作物甜菜甘蔗(产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经济作物棉花棉花、蚕丝主要水果苹果(产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柑橘生活主食面食、小米(黄土高原)大米住宅特点土坯垒墙,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注意防寒保暖。
砖瓦竹木,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注意通风散热。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的区域差异重点归纳考点梳理1、秦岭一准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及分界线。
2、南、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区分布,工农业经济状况,森林、矿产等资源。
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对农牧业、交通、河流、植被等的影响。
4、我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分布、四大牧区的分布和农耕区的分布等。
5、我国重要基础工业(能源、钢铁、机械、纺织)和高技术产业的分布。
6、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的分布,客运简明时刻表的判读。
根据生活实际以及客、货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设计合理的运输线路。
7.结合京津、京沪、武广高铁建成通车等时事热点,考查现代化运输方式的特点,铁路线及铁路枢纽等。
备考攻略1秦岭一准河线的地理意义多以选择题和读图题为主要考查方式呈现。
复习时,考生要在“秦岭一淮河线示意图”上明确该线的具体位置。
通过观察南北两侧不同的自然环境、居民生活等景观图片,形成鲜明印象;再将气候界线(气温、降水)、农业界线、植被、交通等列表比较,形成整体知识结构。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读图题或材料分析题为主要形式。
复习时,要将南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呈现在一幅图上,通过对比,对南、北方形成整体印象,而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状况,可通过列表比较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区、农作物、作物熟制等来掌握。
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以选择题、读图题和材料分析题等多种形式来考查。
结合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及西部大开发等社会关注的重点,考查两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地表景观,材料题是常见形式。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同学们可以通过比较那曲与南京的气候差异来理解。
因地势高,气温低,植被以草原为主,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农业区也主要分布在地势低、热量相对丰富的河谷地带。
在复习西北地区相关知识时,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西北地区”图,明确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山岭阻隔等原因,导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