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摄影构图 突出人物的取景方法(下)
- 格式:doc
- 大小:472.50 KB
- 文档页数:9
人像摄影的取景技巧_单反人像摄影技巧取景之俯拍摄影的魅力一、俯拍(一)俯拍的作用俯拍时,照相机的位置高于被摄体。
在这个高度,被摄体处于相机的下方,画面的透视变化很大,俯拍有利于表现地面景物的层次,数量,地理位置及宏大场面,给人以深远、辽阔的感受。
1、记录宽广的场面俯拍视野辽阔,能见的场面大、景物全,有助于强调被拍对象众多的数量,可以表现宽广的窨,纵对岸宏在的场面,甚至全景全貌,都被纳入视野之中。
这种方法,多用于拍在场面风光风景,比如山川,河流以及大面积农田,水面、交通枢纽、摹及成群的牲畜等,想扩大景物范围,啬镜头涵盖力时,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全景相机、宽幅相机或接片的方法拍摄、制作2、表现宏伟气势俯拍有利于宏观气势的表现,俯拍时相机的位置越高,被摄体在画面上就越显得小;画面中被摄体的数量越多,拍摄范围就越广,拍摄的照片就越有气势,这样使画面有明显的纵深效果和丰富的景物层次。
3、增强被拍主体的立体感俯拍是从补摄主体的上部向下拍,能反映出被拍主体的顶部结构,适于表现结构和体积,增强被拍体的立体效果。
4、画面构图饱满用俯向角度拍摄,能如实交待地理位置、物体数量和远近距离,画面常常显得构图饱满、严谨实在。
能使一一范围内的点、线、面的关系在画面上得以完整展现,从而构成整体的画面效果,却没有喘不过气的空间臃塞感。
5、避让舍弃前后景俯拍可以会使水平线在画面上升,甚至可以将其处理于画面之外,从而能有效地避让近处前景和远处背景障碍物干扰。
而且,随着相机位置的不断升高,近处和远方的景物的范围会逐渐减少,这样主体便更加突出。
(二)俯拍的技巧1、占据制高点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
拍摄城市风光,应主动寻找高楼大厦,站在楼顶向下俯向拍摄;拍摄农村山乡风光,应爬到山坡高处,向下拍摄。
拍摄江河湖泊,若水岸临靠山岳则十分有利于俯拍。
在登山的过程中应多加留意,因为随着高度的变化、道路方向的改变,有时会偶现一处理想的俯拍场景。
2、依靠脚架顶举俯拍在平阔的场地,没有一处制高点;或虽有制高点,现实情况又不允许让你得到利用。
[摄影技巧]人像摄影的美姿和构图技巧[摄影技巧]人像摄影的美姿和构图技巧人像摄影是摄影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有纪实风格和艺术写真风格两种。
两者各有所长,互相补充,因此也谈不上谁优谁劣。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去拍人像,我们不可能象大师一样有着敏锐的目光去捕捉精彩的一瞬间,也不可能有机会使用专业的灯光和化装师去给你所拍摄的model达到专业的效果,因此我们只能走一条中庸之路好在两者在技巧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拍摄人像的技巧,希望更多的摄影爱好者能用上。
考的积累经验才能准确作出判断。
例如一般概念中使用平光,是想将较瘦的人拍的显得胖一些,具体方法是利用平光再加上降低相机高度,尽管这种方法能使人显得胖一些,但,人物的鼻孔会露出来,破坏了美感。
这就是使用传统的灯光与相机机位组合的弊端,所谓的救一救不了二。
所以,现在我们通常是使用以姿态造型来改善塑造人物的形象。
1:“美姿”应该注意技巧(一)对于相貌较难看者,应当尽量避免拍摄特写和近照。
(二)对于脸型较胖者,可以适当采用头纱手或者其他小饰物来遮挡,同时也可以提高相机机位。
(三)大小眼睛的拍摄,应该调整被拍摄者的角度,小眼睛者近量靠近镜头。
(四)'翻白眼'的拍摄;应尽量使被拍摄者的眼神朝向一边,扑捉眼神转向的一瞬间,而不是眼睛瞪大的一瞬。
(五)“斗鸡眼”的拍摄;摄影者应尽可能的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使被拍摄者的双眼不同时正对画面出现。
(六)对于脖子较长的被摄者,也应当提高机位,让被摄者位手下颌。
(七)对于尖下巴的人应该使用高机位,被摄者低头的组合方式拍摄。
(八)拍摄“朝天鼻”最困难了,只有不拍摄正面就是了。
2:通常就是三种常用的构图模式,也叫公式化模式构图(一)特写(二)七分身(三)全身在拍摄取景时,相机的高度也应该随着拍摄的范围的扩大而下降。
拍摄半身像时候,相机的高度约与被摄者鼻子的高度相等;拍七分身照片时,相机机位约在被摄者的胸部高度;拍摄全身照时,相机的高度应该在被摄者的腰部。
人物摄影中的基本取景方法 全景构图法相信读者都有以菱形结构拍摄人物的经历。
我们无意识中做出了脱离矩形的单调性形成新视觉效果的行为。
阅读了下面的内容后,您会发现当初的做法多么可笑。
就像不可读的书,这样的照片就成为了难以读懂的图像。
我们要熟悉人物照片的取景手法,摄影前还要明确拍摄全景还是给出特写。
)、中景人物摄影的基本取景手法( 景别)分为全景( F u l l - s h o t (Medium-shot)、中近景(Waist-shot)、近景(Bustshot)、特写(Close-upshot)等。
全景(Full-shot)全景该景别又称做全身景(Figure Shot),是包括背景的全身照,表现人物全身的美丽和动势。
全景包括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周围的环境。
比起照相馆中的摄影,户外摄影中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
拍摄角度选择不当会扭曲人像。
在全景摄影中,要明确取景意图,并采用能够充分展现人物的角度。
照片2-10包括背景的全景拍摄在相同的摄影场地,以不同的景别框取被摄物,观察人物照片不同的表现力。
取景① 的构图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废墟”这个空间,该空间存在较多的线和面,这样影响观赏者的注意力,视线不能集中到人物上。
取景② 以人物为中心截去环境,表现暗、浊的色感,沉闷的视觉感。
分别以横向和纵向构图,满满框取的人物照片①、②,都表现出沉闷感。
这表示,对于人物照片,不是盲目地大比例框取人物,全景拍摄的关键在于背景和人物的协调性,即利用背景强调人物,并赋予表现力。
这是全景拍摄的基本原则。
1)利用色彩对比效果的取景在取景中,要考虑到人物衣服的颜色,使该颜色与周围环境色彩形成对比。
红衣女郎出现在红色系列背景中,背景和人物的颜色接近,应集中到人物身上的视线也会分散。
应尽可能重视衣服的颜色,选择能使人物成为兴趣点的背景,然后适当取景、人和物。
对于颜色对比,最好掌握补色的关系。
互补色表示相反的颜色,B、G、R的反色是Y、M、C(依次)。
人物摄影构图技巧全解_新手必学人像摄影构图方法人物摄影构图技巧全解_新手必学人像摄影构图方法时间:2016-10-11 18:43:05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c*m 芬琪在人像摄影技法中有很多中构图方法,但是都是依据六种基本的构图法则发展而来。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人物摄影构图技巧全解,供大家参考!人物摄影构图技巧全解瞬间构图这种构图不难,但是要靠运气,不然就是要杀爆快门多拍几张才会有一张好的,通常都是为了要抓表情或是动作,这种照片通常都比较自然、有动感,我也比较喜欢这种的只是能拍出像样的就很少。
这样的构图一切都要靠你纯熟的技术、跟MD的互动,还有运气才会拍出精彩的照片。
所以很多人喜欢街拍,就是因为街拍少了一个因素跟MD互动,剩下的就只是你自己的观察力跟瞬间捕捉的能力。
你要说是乱枪打鸟也是可以,反正就是乱拍总有一张好的,但是乱拍之中要瞬间搭配上面所讲的构图再加上恰好的表情或动作,也就是乱中要有序这就是这种构图的难度了。
大脸仿长焦构图最后来点轻松的,就是糖水照,最没技术。
新手的最爱构图法,其实拍人像这招就够了,回家在磨一下皮肤包准人人叫你大师。
这种构图没什么缺点,唯一的缺点就是你的MD不可以很丑,不然整张照片就毁了,因为你的主题就只有MD,拍照方式就是用大光圈镜头找正妹拍,最好是广角镜,因为这样可以顺便离正妹近一点。
井字构图这是被用过N次的构图方式,也最通用的构图方式。
不论你要拍风景、人像、街拍、旅拍、还是偷拍一律通用,不过老套归老套,不论你是大师级还是新手级都可以常用,其实井字构图最容易也最稳,也最保险,最为大众所接受。
中央构图一开始学拍照人家都说不要把人放中间,你新手喔我也就傻傻的照做,想说只有井字人家才会以为你大师,人摆中间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是菜鸟,不会拍照还拿个单反,但是拍久了井字,我回过头把人放中间我发现,其实也没那么糟糕,看你怎么使用,只要避免一直拍大头照、一直拍特写就可行。
怎样在摄影构图是调整人物位置和拍摄角度人像摄影是很有内涵是的一门摄影课,因为他拍出来的东西往往会让你大吃一惊。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怎样在摄影构图是调整人物位置和拍摄角度,希望能帮到你。
一、人物位置和拍摄角度关于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我想强调两点,一是中近景画面中,人物之间的相对站位和呼应关系;二是远全景画面中,主体人物与整体环境的互动与衬托关系。
在中近景画面中,着力点在于描述两人之间的关系,更强调人物的表情和情绪,不同的站位会形成不同的氛围。
在大场景构图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成为重点。
俗话说“远取其势,近取其神”,虽然人物只在环境中占很小的比例,但人的姿态和位置极为关键,画面所呈现出的氛围和气势更加重要,抒情意味更浓,要用展现环境、强化氛围的方式去表达人物的情感。
拍摄角度包括拍摄高度、拍摄方向和拍摄距离。
拍摄高度分为平拍、俯拍和仰拍三种。
拍摄方向分为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角度、背面角度等。
拍摄距离是决定景别的元素之一。
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造型效果,具有不同的表现功能,可以纪实再现或夸张表现,平视多给人客观中立之感,而俯视角和仰视角则带有更多的戏剧性,具有特殊的表现意义。
二、人物位置和拍摄角度的例子英国乡间小镇的下午茶时光,人物表情轻松、笑容灿烂,但环境相对局促,于是通过调整角度在让逆光射入画面,成为造型元素之一,几片树叶在逆光下形成梦幻而通透的前景。
过肩镜头的形式,增加了画面的交流感。
墨尔本郊外下午五点,构图时想要突出人物在逆光氛围中的欢乐情绪,于是让人饱满地处在整个画面中,调整男主人公位置,使其位于离镜头更近的地方,作为前景。
于是前景的新郎、焦内的新娘与背景环境,三层关系使画面丰富而充满故事层次感。
标准的对称式构图,人物位于画面正中央,工整地交代出环境特点,建筑物两旁的树林和小路自然地形成了一种透视感。
同时利用移轴镜头调整焦平面,在规整之余,又令画面增添了些许梦幻之韵。
法国卢瓦尔河谷畔,夕阳的逆光穿过屋顶照射到房屋前面的草坪上,天空和建筑令画面上半部分的元素比较丰富,而下半部分的草坪则较为单调,这时将人物安排在右下方最“空”的部分,均衡画面。
[风景中的人物摄影]风景人物摄影技巧风光人像拍摄技法(1)建议一、考察不同的风景特色,在拍摄之前确立比较明晰的主题,使人物造型及表现与风景气氛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将风光类型作个归纳,找出其一般规律,有助于我们在主题确立及技巧运用两个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可以让我们根据该类风光的特点确立拍摄的主题,使人、景更好地相融,营造出唯美的意境;二、根据不同的风光特点,我们可以采用最合适的表现手法,让作品变得更“出彩”。
1.山川湖畔:这类场景大气磅礴,与女性的娇柔细致形成强烈的反差拍出来的照片能给人留下唯美、幽深的感觉。
2.草原平川:天苍苍,野茫茫,佳人融入其中,天、地、人合一,尤其能表现出风光人像自然、清新的特点。
3.特色景区:大片的花海、茅草等富有特色的景物,往往带有较强的季节性,适合拍摄有寓意的主题。
4.森林树木:静谧的林间充满神秘的感觉,让人遐思。
其间光比较大容易拍出富有趣味的照片。
这类景点适合拍摄安静、感伤的主题,营造绿野仙踪般飘逸的意境。
建议二、在大场景中拍摄,同样需要合理的补光,避免人物的脸部和服饰掩盖在阴影之中,并减淡强光在人物脸部形成的明显阴影。
这样才能在表现风景的同时,使人物获得更好的表现。
在风景区创作,优势与难度都是显而易见的。
好的一面:空气品质好光线通透且方向感强,拍出来的照片清澈明亮。
蓝天白云的机会多,不像在城市里,取景框里几乎不敢出现天空。
但是,凡事有好就有坏——光线强烈,拍摄人物便容易形成明显的阴影,加上数码相机动态范围较小,一不小心就死白一片或死黑一片,失去细节,因此最好选择在上午或下午稍微晚一点进行拍摄,避免过硬的光线。
在光线处理上,不同角度的光线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顺光拍摄:画面明亮,色彩还原充分,容易拍出柔美的画面,缺点是人、景的立体感较差值得注意的是,顺光拍摄要避开过强的阳光,否则模特的眼睛会因为强光而无法睁开。
侧光拍摄:可以勾勒出人、景的线条,明暗对比强,能够展现较为丰富的层次,画面更具立体感,并有色调的明暗对比,照片变得很通透。
2024年人像摄影师构图技巧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一、单选题1.拍摄艺术人像时,使用偏振镜能够()。
A:提高物体颜色的色差,减弱物体表面的质感B:加强物体颜色的质感,提高物体颜色的饱和度,起到中灰阻光滤光镜的作用C:减弱物体表面的质感,无法起到中灰阻光滤光镜的作用D:减低物体颜色的色温,从而无法起到中灰阻光滤光镜的作用试题答案:B2.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拍摄人像,为了获得清晰的照片,摄影师应该怎么做?A、提高ISOB、延长快门速度C、缩小光圈D、使用偏光镜试题答案:A3.在拍摄人像时,如何使用构图技巧来突出主体?A、将人物放置在画面中心B、使用三分法构图C、增加画面中的元素D、使用高对比度色彩试题答案:B4.在拍摄人像时,哪个因素对于控制景深最为关键?A、快门速度B、光圈大小C、ISO感光度D、曝光时间试题答案:B5.哪个光线类型最适合拍摄人像,以营造出柔和、自然的阴影?A、直射阳光B、软光C、硬光D、逆光试题答案:B6.()属于室外光的光线性质。
A:顶光B:侧光C:平光和侧光D:直射光和散射光试题答案:D7.哪些元素可以为人像摄影增添故事感?A、合适的服装和道具B、具有特色的拍摄环境C、模特的生动表情和动作D、高清晰度的拍摄设备试题答案:ABC8.拍摄人像特写时,为了更好地捕捉人物的细腻情感和表情,应该选择哪种镜头?A、广角镜头B、鱼眼镜头C、微距镜头或具有较近对焦距离的镜头D、变焦镜头试题答案:C9.在人像摄影中,想要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和深度,以下哪种构图方法最为有效?A、将人物放置在画面正中央B、使用前景元素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C、使用单一的背景色调D、将焦点完全放在人物面部试题答案:B10.()构图的特点是人像视线直视读者。
A:非悬念人像B:虚幻人像C:封闭性人像D:开放性人像试题答案:D11.深暗乃至全黑的背景是拍摄玻璃器皿()表现的先决条件。
A:暗线条B:亮线条C:本体D:复杂结构试题答案:B12.黑白摄影中滤光镜的基本作用包括()。
人像摄影构图技巧一、选择合适的景别景别是指摄影画面所包括的被摄范围。
对于人像摄影来说,选择景别意味着确定拍摄被摄者的特写、近景、半身还是全身。
当你拿起照相机准备拍摄人像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这个问题。
初学摄影的朋友,在拍摄户外人像的时候,往往被周围的动人环境所迷惑,力图把环境背景多拍进画面一些,结果拍摄位置一再退后,有的甚至从十几米的距离上用标准镜头去拍摄一张人像,洗出底片以后始发现周围环境充斥了画幅中很大的部位,被摄人物却只占了很小的面积——人被环境湮没了。
在人像摄影中应以表现被摄者的形象为主,环境背景只起陪衬作用。
假若人物形象为环境背景湮没,人物的相貌、姿态不能突出,便失去了人像摄影的特点。
【目的只为突出人物,只是现在很多拍的是一种情绪、一种意境、一种想法,所以,有时构图也就更加灵活。
】人像摄影的景别,主要有以下几种:(1)特写(大特写)人像的特写,指画面中只包括被摄者的头部(或者有眼睛在内的头部的大影造型的一切艺术手段。
【近拍神、远拍形】无论是35毫米照相机或120比较困难的,也是不正确的做法。
因为,标头拍特写必须离被摄体很近,在较近的距离拍摄人像时,鼻子到照相机的距离比额头、下巴、耳朵到照相机的距离近,在照片上鼻子显得大,容易歪曲被摄者的面部形象。
同时,如果被摄者稍微低头,额头会显得大,下巴显得短;稍微仰头,就会下巴显得长,额头显得小。
因此,最好是用中长焦距的镜头拍摄。
那样,照相机到被摄者的距离就可以稍远一些,避免透视变形。
【广角拍场景,拉大空间;标头拍近景,不变形;中长焦可特可近可中,全景压缩空间,使背景更加干净。
85—135mm——肖像镜头】技巧提示:特写是细节拍摄,往往需要摄影师与模特的距离很近,因此常会让模特产生紧张感,不能放松表情,此时需要摄影师与模特进行更多的沟通,或者换用远焦镜头。
特写拍摄通常是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是一个局部镜头。
如果按成年人的人体为标准来衡量,一般指人颈部以上的部分。
人物摄影构图突出人物的取景方法人像照片是我们大家生活当中拍的最多的,可也是最难的,想拍出好的人像照片就一定要注意照片的构图和色彩搭配,今天看到一个帖子,受益不小,特转来大家共享...·人物摄影构图突出人物的取景方法(上)相机被发明后的初期,照片神奇的再现能力曾经感动了人类。
之后人们就开始研究照片的无限潜力,希望由此能够代替肖像画。
这是因为早先的照片感光度过低,还满足不了人物摄影的要求。
与此相比,如今的数码相机可以说是拍摄人物的最完美的相机系统。
人物照片的画面布局中除了遵守黄金分割的规则外,最重要的还是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本部分提出了人物照片的多种可行取景方式和人物摄影时经常使用的构图方法。
首尔昌庆宫水平构图虽然摄影的主对象是人物,但为了表现皇宫的雄伟建筑,使用望远镜头强调了瓦片和墙体颜色并利用画面右侧的树木塑造了远近感。
在树枝中摄影时,接近镜头的部分显得较为模糊,从而演绎梦幻般的气氛。
人物置于画面右侧的布局不仅强化了背景,还突出了人物形象。
突出人物的取景(Framing)方法:所谓取景(Framing)是指利用照相机的取景器(Finder)构成画面,这是探知作者摄影意图的艺术行为。
摄影师通过取景设计艺术照片。
非人物摄影和人工卫星所拍的照片都不会看做是艺术照,这是因为没有反映出作者的意图,即没有涉及到取景行为。
取景是摄影师固有的权限,也是赋予艺术性的重要条件。
人物照片的取景过程离不开瞬间产生的感觉。
按下快门的瞬间先要观察人物是否闭上了眼睛,人物的视线和手的位置是否得当等细节。
另外,还要调整背景的深度突出表现人物形象。
人物照片的关键在于摄影师,因此摄影师的意图直接决定照片的主题及效果。
所谓抓拍是指利用高速快门捕捉运动中的被摄物,因此需要培养瞬间的感觉和观察被摄物整体移动过程的习惯。
不少人忽略摄影过程,反而对照片的后期修整抱有希望,但这不是可取的方法。
这不仅会降低照片的画质,也很可能成为失去取景感觉的原因。
人像摄影实战!·好的构图是成功的一半无论是拍摄人像还是拍摄风景,构图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画面的美感,这就是为什么在拍摄同样景物时有些人拍的好看,而有些人拍的就不是很好看的原因。
下面笔者向大家介绍一种摄影中最常用的构图手法——三分构图法。
图为:三分构图法示意图在摄影构图时,我们将画面的横向和纵向平均分成三份,线条交叉处叫做趣味中心。
当我们在观察一副照片时,目光会优先被吸引到趣味中心的位置,所以在拍照时我们尽可能将主体事物安排在趣味中心的附近。
将拍摄主体放置在趣味中心处图为:三分构图法实际演示当然,在使用三分法构图时也可以将景物放置在黄金分割线处,这样的话从视觉上看会比较美观一些,比如建筑物或者是地平线等等。
将被拍事物放置在分割线处也是不错的选择其实在很多的单反相机中,包括一些卡片相机中都内置有构图辅助线功能,开启这个功能相机会自动的在取景器中添加构图辅助线,来帮助我们进行构图。
三分法对横画幅和竖画幅都适用,按照三分法安排主体和陪体,照片就会显得紧凑有力。
·手把手教你拍糖水人像在拍摄单纯的人像照片时我们往往纠结于拍摄背景的选择,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各个景区都人山人海,很难找到一个没人的地方进行拍摄。
其实这是没有关系的,只要我们善于运用景深,依然能拍出背景干净的照片。
图为:大光圈糖水人像我们先来看看这张照片,画面上除了主体人物是清晰的以外,其余的背景都被很好的虚化掉了,这种拍摄手法就是时下流行的糖水人像。
这么好看的照片是怎么拍摄的呢?其实很简单,要做到浅景深我们首先需要开大相机的光圈,因为光圈越大,景深则越浅,拍出来的照片背景虚化效果的也就越明显。
图为:糖水人像示意图图为:糖水人像示意图图为:糖水人像示意图除了开大光圈外我们还可以使用长焦距镜头来实现浅景深的效果,镜头焦距越长越能达到浅景深的效果。
较浅的景深可以使被拍摄的人物突出,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用长焦镜头也能拍出背景虚化的照片在使用长焦镜头时,拍摄者可以离被摄者很远,因此容易拍摄出一些表情、姿态自然的作品,同时也会拥有较为不错的背景虚化效果。
人像摄影的构图形式与构图的三大风格一、人像摄影的基本构图1.特写构图:是指构图时构到人的胸部以上的景别。
当构到人物的肩部以上时又称为大特写。
无论是大特写构图还是一般特写构图,构图时一般习惯把人物的眼睛构在画面的三分之一以上。
大特写构图时切忌从人物的颈部构图。
2.半分身构图:是指构图时构到人物腰部的景别。
半分身构图一般习惯把人物的鼻子构在画面的三分之一线以上。
3.六分身构图:是指在拍摄人物站姿时,构图构到人物手臂自然下垂与手指相齐的大腿部的景别。
六分身构图一般习惯把人物的下巴构在画面的三分之一线以上。
4.七分身构图:是指构图时构到人物的膝盖以下的景别。
七分身构图一般把人物的肩头设在画面的三分之一线以上。
5.全身构图:是指把人物包括脚部的整体构出来为原则的景别。
全身构图是一种很灵活的景别,但是在标准的全身构图中,一般把人物的胸部设在画面的三分之一线以上。
二、构图的注意事项1.构图时要尽量饱满、严谨、重点突出。
饱满:就是美点完整无残缺;严谨:就是一步到位不寄望二次构图;重点突出:就是美点突出。
2.构图时不要固定一个位置,一定要从拍摄的距离、方位和高度去变化。
距离可以变化景别大小,方位可以调整人物的角度,高度可以变化人物的高矮胖瘦。
3.构图对焦时一定要点人物的眼睛或脸部对焦。
4.构图时可以通过歪倒相机的方式进行构图,使人物产生动感。
5.手臂的延伸方向可以提示构图的景别:当人物的手臂都向上延伸时,一般是以特写或半分身为主;当人物的手臂一上一下延伸时,一般是即可以拍特写又可以拍六分身或七分身;当手臂都向下延伸时,一般是以拍七分身或全身为主。
七分身或全身构图主要展现身体曲线,半分身与特写构图主要展现人物表情。
三、人物在画面中的构图形式1.三角形构图:这种构图形式是让人物在画面中以自身的外形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框架模式为目的。
可以单人形成也可以是双人形成。
三角形构图是所有构图中最稳也是最经典的一种构图,具有稳定、稳重、精神集中等特点。
人像摄影构图5大技巧人像摄影构图5大技巧:选择尽量简洁的背景,以突出人物拍摄一张出色的人像照片,首要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寻找一个适合拍摄的环境。
选择环境的原则要符合摄影的减法原则,即环境特点应当尽量简洁单纯,只有简化的背景元素,才能突出主体人物。
一定要记住人像摄影不是拍摄纪念照,那些看着鲜艳、五彩缤纷、形状奇异的景物,并不是人像摄影的合适背景。
影棚中控制背景相对容易一些,简洁的单色背景是常用的选择。
但此时应避免过于单调,对于高调人像,可以增加背景灯,控制明暗和光影变化;而低调摄影,经过渲染的背景布,也是不错的选择。
反倒是简洁的大海,空旷的草地或色调统一的树林,会起到更好的衬托作用。
在寻找到合适的环境后,其次就要考虑虚化背景以突出清晰的人物,即利用光圈值大小控制景深。
对于简洁的天空、大海等背景,光圈可以为稍小的f/8 或f/11,将它们表现得清晰一些;而对于稍杂乱的树林等,可以用f/4或f/2.8,让它们虚化些。
这些都是简洁画面的经典技巧。
TIPS:在构图中,还要多注意远处的地平线,尽量不要经过人物的脖颈部位,否则很容易造成割喉的感觉。
如果要虚化地平线上的建筑,最佳的办法是距离它远一些,这样既可以缩小它所占的画面比例,也更容易虚化掉它。
人像摄影构图5大技巧:人物与环境背景的协调拍摄环境人像,在创意和构图方面,比之单纯的人像摄影,更需要摄影师有更多的考虑。
此时,不仅要考虑人物的造型与用光,还需要考虑环境特点和光线效果,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融洽,相互衬托。
如果家居中环境有些杂乱,可以采用使用长焦距镜头、大光圈浅景深的效果,尽量虚化掉前后的景物,尤其是针对餐桌前小摆设很多的场景。
利用窗口的逆光拍摄,增加曝光可以形成高调背景效果,避免家居中阴暗景物对画面的影响。
这是摄影师拍摄的一组家居人像照片。
作者选择客厅作为拍摄场地,这里通常是家中面积最大最为宽阔的房间,可以供摄影师自由取景发挥。
作者在取景时可谓费了苦心,人物斜坐在沙发的一角,中景是瓷瓶台灯的局部,而背景虚化的楼梯形成纹理,增加画面的变化感。
·深度探索与揭秘摄影中黄金分割与构图我们从最
基本的介绍开始这个话题——“黄金分割”是一种由古希腊人发明的几
何学公式,遵循这一规则的构图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的,在欣赏一件形象作品时这一规则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条被合理分割的几何线段,对许多画家、艺术家来说“黄金分割”是他们在现时的创作中必须深入领会的一种指导方针,摄影师也不例外。
原理1:
图A
如图A:“黄金分割”公式可以从一个正方形来推导,将正方形底边分成二等分,取中点X,以X为圆心,线段XY为半径作圆,其与底边直线的交点为Z点,这样将正方形延伸为一个比率为5:8的矩形,(Y’点即为“黄金分割点”),A:C = B:A = 5:8。
幸运的是,35MM 胶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这种5:8的比率(24:36 =5:7.5)原理2:
图B
图B—1
如图B:通过上述推导我们得到了一个被认为很完美的矩形,连接该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对角线,然后从右上角向Y’点(黄金分割点,见图A)作一线段交于对角线,这样就把矩形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
现在,在理论上已经完成了黄金分割,下一步就可以将你所要拍摄的景
物大致按照这三个区域去安排,也可以将示意图翻转180度或旋转90度来进行对照。
三分法则
“三分法则”实际上仅仅是“黄金分割”的简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通常把被摄物置于画面中央,这往往令人生厌。
在图C1和C2中,可以看到与“黄金分割”相关的有四个点,用“十”字线标示。
用“三分法则”来避免对称在使用中有两种基本方法:
图C1
图C1—1
第一种:我们可以把画面划分成分别占1/3和2/3面积的两个区域。
图C2
图C2—1
第二种:直接参照图示的四个“黄金分割”点。
例如,设想我们看到了非常引人入胜的风景,但缺少具有优美几何结构的被摄主体,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只会是一个空洞泛味的场景,那该如何处理呢?试着寻找一个与这种单调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物体,并将这一被摄物置于如图C2中的其中一个“十”字点位置,这样照片就有了一个明显的锚点,并将观众的目光由此出发引导至整个风景。
天然画框
有时在我们看到的场景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被摄主体,但往往由于主体周围杂乱的环境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而削弱了主体的吸引力,使照片最终的效果令人很失望。
试试寻找一个能够排除杂乱
环境干扰的天然画框使观众注意力集中于被摄主体,如图D利用主体周围的树枝形成一个天然画框从而使中间的山岩更为突出。
图D
图E 天然岩洞口也是一个极好的画框交叉线
交叉线、对角线实际上又是“黄金分割”的另一形式,其基本思想是提供了一条指引你视线的引导线,较为理想的是某两个边角之间的连线。
图F
图F中出现了一个多条斜线集聚的焦点,让观众的眼睛可以多方向地沿着引导线浏览而使画面生动有趣。
图G
图G中有两个锚点:小船和凉亭,恰到好处的点缀打破了原本很泛味的对称。
传统的方法认为左上角是最好的起始点,因为大多数人习惯从这里开始浏览一幅图画(译者注:这一观点其实很多人看法不同)。
但这种对角线如果是单一的直线往往会很平泛而令人厌烦,所以总要在图中有某种点缀(如图G)。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
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