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及氯化氢吸收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23.57 KB
- 文档页数:5
大气中氯及氯化氢的测定方法【D-LJ】氯(Cl2)是具有强烈窒息性、刺激性的黄绿色气体。
分子量70.906。
标准状态下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2.488,1L氯气质量为3.22g。
沸点-34.6℃;熔点-102℃;。
氯易溶于水和碱溶液,也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
1L水10℃时能溶解9.97g氯,20℃时能溶解7.29g氯,50℃能溶解3.9g氯。
氯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一种强氧化剂。
与二氧化碳接触能形成毒性更大的光气(COCl2)。
氯溶解于水中形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易分解成盐酸和新生态氧。
大气中氯以气体状态存在。
污染来源有食盐电解、制药工业、农药生产、光气制造、合成纤维及造纸漂白工艺。
氯气还经常出现在生产聚氯乙烯等塑料的工厂环境中。
氯碱厂和氯加工工厂常排出大量氯气。
氯对人的主要毒性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炎性肿胀,充气及眼粘膜的刺激症状。
工业生产中由于发生事故大量逸漏氯气,局部浓度很高或接触时间较久,可引起呼吸道深部病变,如患支气管炎,肺炎及肺水肿等病症。
高浓度氯气污染地区,还可危害附近农作物的生长,废气中的氯和氯化氢排入大气,当温度和湿度比较高时,金属会受到强烈的腐蚀。
测定空气中氯的方法常用甲基橙比色法和联邻甲苯胺法。
甲基橙比色法优点是试剂易得、显色稳定、定量范围广、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大气中常见共存离子氯化氢对测定不干扰。
其他干扰物如NO-2、Fe3+等在低浓度时可忽略不计。
该法已推荐为居住区大气中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GB 11736-89)联邻甲苯胺比色法,可测出0.5μg的氯气。
但稳定性较差,湿度和阳光都有影响,采样时间长还会使显色褪去。
这两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选择性均较差,氧化剂如臭氧、二氧化氮、溴和还原性气体(如SO2、H2S)等都有干扰。
以下介绍甲基橙比色法〔1、2〕。
(一)原理空气中氯被含有溴化钾的甲基橙硫酸溶液所吸收,氯与溴化钾反应置换出溴,溴能氧化甲基橙,使其褪色,根据颜色减弱的程度,比色定量。
氯气及氯化氢吸收方法一、氯气的吸收方法:1.碱液吸收法:氯气可以与碱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酸,如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氯气反应生成盐酸和氯化钠:2NaOH+Cl2->2NaCl+H2O碱液吸收具有吸收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点,但需要采用专用设备进行操作。
2.活性炭吸附法:氯气可以通过活性炭进行吸附。
活性炭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地吸附氯气分子。
此方法操作简单,但吸附的氯气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免引发再次释放。
3.双氧水吸收法:氯气可以与双氧水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盐酸:H2O2+Cl2->2HCl+O2双氧水具有良好的氧化性,可以有效地吸收氯气,但需要注意反应条件,如温度和浓度等。
以上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提高吸收效果。
二、氯化氢的吸收方法:1.碱液吸收法:氯化氢可以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相应的盐类:NaOH+HCl->NaCl+H2O碱液吸收法是氯化氢常用的吸收方法,具有一定的吸收速度和效果,但也需要进行废液处理,以防止废液对环境造成污染。
2.活性炭吸附法:氯化氢可以通过活性炭进行吸附,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吸收氯化氢。
但需要及时更换或处理吸附的活性炭,以防止再次释放。
3.水吸收法:氯化氢可以通过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HCl+H2O->H3O++Cl-水吸收法是一种简便、安全的吸收方法,但对水的纯度要求较高,并且需要进行废液处理。
以上吸收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收设备和操作条件,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吸收氯气和氯化氢。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服、呼吸器等,并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氯气和氯化氢的溶解性比较松江二中钱秋萍一、课题引入上课了,老师说:研究物质有许多方法,第一章我们已经学习了模型方法、还有实验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
在化学学习中一般利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
氯化氢和氯气的溶解性,我们已经分别学习了喷泉和针筒两种实验方法,对于他们的溶解性也有所了解。
我们能否利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来探究并比较氯化氢和氯气的溶解性呢?然后老师邀请我一起做一组溶解性小实验:分别将集满氯气和氯化氢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置于水中。
很快我们都自信地说,水面上升了。
(点评:实验是研究物质很好的方法,但学生经常为做实验而实验,不大注重实验过程中的细微的现象变化,教师应及时引导。
)老师则提醒我们观察要仔细,并问道:水面是怎么上升的?我们这才注意到集氯化氢气体的试管水面比集氯气的试管上升得快且水量多许多。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老师又问。
溶解性;氯化氢和氯气溶解性不同;压强不同等等。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
老师则笑咪咪地不作答,似乎期待着什么。
(点评:学生的思维比较敏捷,但往往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路,特别是不能熟练地进行口头表达,教师应针对地进行有关训练。
)我这才想到我们又犯了表达不完整的老毛病,于是我站起来说,因为氯化氢和氯气溶解性不同,导致试管内气体的压强不同,所以管外的大气压把水压入的速度和量都不同。
老师大大地夸奖了一番,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老师小结到:氯化氢和氯气的溶解性差异------引起试管内外气压差的差异------导致压入水的速度和水量的差异------根据水的速度和水量大小,定性描述或比较两者的溶解性的差异。
老师又教我们破题,氯化氢和氯气的溶解性比较关键是做好对比实验。
同时我们比较准确地了解了对比实验的要求:控制两组实验条件相同,同时改变某一因素,观察该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从而推断其性质的差异。
(点评:进入高中初次接触对比实验,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研究方法,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基础。
)二、方案的设计、交流与评价随后,老师让我们把目光集中到桌上,他为我们提供了少量仪器,有带尖嘴单孔塞的试管一个、大烧杯一只、一个带长玻璃导管的单孔塞、可变形的软塑料瓶一只、圆底烧瓶一只、双孔塞(可与圆底烧瓶配套,一孔按胶头滴管,一孔为直角导管)两只、直角导管一根、单孔塞(与可变形的软塑料瓶配套,按有胶头滴管)一个、小气球一只、200毫升量筒一个、100毫升针筒一个、软胶管若干。
大气中氯及氯化氢的测定方法
1.气体吸附法:利用气体吸附装置,将大气中的氯及氯化氢吸附到吸附剂上,再通过热解或洗脱、吸取等方法进行测定。
例如,可以使用活性炭或分子筛等吸附剂,经过一定时间的吸附后,再用热解或洗脱的方式将吸附的气体释放出来,然后使用气相色谱(GC)等方法进行测定。
这种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气体中氯含量较低的情况。
2.吸收法:利用具有析气反应性的溶剂或吸收液将氯及氯化氢吸收,再通过反应物质的测定或离子色谱等方法进行测定。
例如,可以使用稀硫酸作为吸收液,将氯及氯化氢吸收到溶液中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然后通过滴定法来测定次氯酸的含量,进而计算出氯及氯化氢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需要额外的化学试剂。
3.光谱法:利用气体的吸收光谱特性进行测定。
例如,可以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根据氯和氯化氢各自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吸收的光的强度来测定其浓度。
这种方法非接触式、快速、无需化学试剂,但需要专用的光谱仪器。
4.电化学法:利用氯及氯化氢与电极的反应来进行测定。
例如,可以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ISE)来测定氯及氯化氢的浓度,这种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
另外,还可以使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快速测定,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需要校准和维护。
总的来说,大气中氯及氯化氢的测定方法各有优劣,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综合考虑测量范围、灵敏度、选择性、操作便捷性、仪器设备的可用性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
特别注意测量过程中的采样、样品处理、仪器校准等环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装置氯气含量测定方法方案1 饱和食盐水吸收HCL—-操作简单(1)药品及用具药品:饱和食盐水 NaOH水溶液用具:两个磨口锥形瓶(2)原理根据电离平衡:CL2+H2O⇌2H++CL-+CLO—, HCL=H++CL-,二者都可以电离出氯离子,但氯离子可以使前个电离平衡左动,抑制氯气的反应,对后者没有影响,因为后者是彻底电离。
而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钠离子完全电离,所以能抑制氯气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但是水仍然可以将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
之所以要饱和食盐水,就是怕有多的水会溶解氯气。
(3)操作采样:每隔30min采一次样,打开阀门(类似从O2钢瓶放出O2),将采样管分别置于20mL水和20mL NaOH水溶液中,分别采集200mL反应气,塞紧玻璃塞子,静置2h,待用。
检测:方法①用国标GB/T 7139-2002 塑料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氯含量的测定分别检测饱和食盐水和NaOH水溶液CL的含量,再将NaOH水溶液中氯含量—饱和食盐水中氯含量,即得CL2量。
方法②分别称量饱和食盐水和NaOH水溶液的重量,再将NaOH水溶液增重-饱和食盐水增重,即得CL2量。
方案2 快速检测试纸——较快速,不是特别精确(1)药品及用具药品:NaOH水溶液余氯快速检测试纸用具:磨口锥形瓶/气体取样球胆(2)原理CL2和HCL都溶于NaOH水溶液中,反应方程式如下:HCL+NaOH=NaCL+H2O,CL2+NaOH= NaCL+NaCLO;快速检测试纸中的缓冲物质、显色剂、稳定剂、掩蔽剂等可以将溶液中的CLO-快速检测出。
(3)操作采样:直接于采样口采集200mL气体溶于20mL NaOH水溶液或用气体取样球胆取200mL气体样再溶于NaOH水溶液,塞紧玻璃塞子,静置2h,待用.检测:测试时一手握试纸盒,拇指压住试纸于出口处,另一手拉出纸条,在楔状齿上割断,浸入溶液后立即取出,与标准色板进行比色确定有效氯含量。
该试纸的各项参数如下:反应范围 :10~50000ppm;比色范围:10~2000ppm;反应颜色:淡黄—黄—橙—橙红—棕—褐色;反应稳定时间达20分钟以上;标准比色板:10、25、50、100、150、200、300、500、1000、2000ppm;贮存条件有效期:试纸在4—30℃阴凉避光干燥处保存,有效期为2年。
除去氯气中氯化氢气体的方法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氯化氢气体对人
体和环境都具有严重的危害。
氯化氢气体是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有毒
气体,对呼吸道和眼睛有害,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窒息和死亡。
因此,有效地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对于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至关重要。
有几种方法可以用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首先,可以使
用吸收剂来吸收氯化氢气体。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用的吸收剂,它们可以与氯化氢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盐类
物质。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定期更换和处理吸收剂,以防止
其饱和和再次释放氯化氢气体。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氯化氢气体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例如,可以使用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或氧气将氯化氢氧化为氯气和水。
这种方法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确保转化反应的高效和安全进行。
此外,使用吸附剂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吸附剂可以吸附氯化
氢气体分子并将其固定在其表面,从而有效地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气体。
活性炭和分子筛都是常用的吸附剂,它们具有高效吸附气体的能力。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安全性、成本和环保性。
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可以有效地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可以用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以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
第4期2020年8月No.4 August,2020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氯碱工业也得到了发展。
但是,氯碱生产技术、设备仍然比较落后,无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尤其是废氯气处理技术不成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
为了推进氯碱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废氯气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应继续加大对废氯气处理方法的研究力度,从而为氯碱企业治理废氯气提供可靠的参考。
1 废氯气性质废氯气是指以氯气为主的混合气体,属于有毒物质,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例如,车内空气中的氯气质量浓度不能超过1 mg/m 3。
如果超过这一标准,就会造成人体中毒。
氯碱工业是指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钠溶液、氯气、氢气并以其为原料的工业,在生产中难免会出现废氯气。
若是不能及时处理这些废氯气,直接将其排放到空气中,就会造成大气污染。
当其质量浓度积累到一定值时,有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2 废氯气处理方法2.1 碱液吸收方法碱液吸收方法是指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使其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次氯酸钠、氯化钠、水等物质。
其中,次氯酸钠可作漂白剂。
需要注意的是,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
所以,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及时转移热量,并控制反应温度,以免氯发生分解,导致废氯气吸收效果受到影响。
另外,还需控制废氯气的通氯量。
因为通氯量过大会导致生产的次氯酸钠再次发生分解,生成氯气[1]。
一般情况下,要保证氢氧化钠溶液过量不会超过1%。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处理的废氯气不仅有各种极槽开停车带来的废氯气,还有各生产槽溢出的废氯气。
例如,设置二级塔进行废氯气处理,以一级塔为主塔、二级塔为保护塔,配备碱液循环槽、循环泵、冷却器等设备。
这些设备都可以吸收废氯气,而且,即使其中一个塔发生故障,另一个塔也会正常吸收氯气。
同时,为了保证废氯气装置不会停止运行,可加装自控阀。
除此之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1)严格控制操作温度。
碱吸收废氯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产生的热不仅会影响碱液的吸收能力,还会加速次氯酸钠分解。
常见气体制备收集实验流程一、单选题(共15题)1.燃煤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2SO 过量排放会形成酸雨。
2SO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作漂白剂。
在接触法制硫酸的工业中,2SO 发生的反应为:()()()2232SO g O g =2SO g + -1ΔH=-198kJ mol ⋅。
用下列装置进行2SO 制取、性质验证和尾气处理,其中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 .图甲:制取B .图乙:验证其还原性C .图丙:验证其漂白性D .图丁:尾气处理2.用如图装置探究Cl 2和NO 2在NaOH 溶液中的反应。
通入适当比例的C12和NO 2,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l 2+2NO 2+4NaOH=2NaNO 3+2NaCl+2H 2O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室中可用Cu 与1mol·L -1的硝酸制备二氧化氮气体B .装置II 中的玻璃管起到平衡气压作用,可将多余气体直接排出C .由该反应可知氧化性顺序:NO 2>NaNO 3D .通过观察装置I 、III 中的气泡的快慢控制C12和NO 2的通入量3.ClO 2是一种极易溶于水且几乎不与冷水反应的黄绿色气体(沸点11℃),实验室制备纯净ClO 2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下列反应:NaClO3+HCl→NaCl+ClO2+Cl2+H2O;NaClO2+HCl→NaCl+ClO2+H2O;NaClO2+Cl2→NaCl+ClO2(均未配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中通入的N2可用CO2或SO2代替B.b中NaClO2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C.c中广口瓶最好放在冰水浴中冷却D.d中吸收尾气后只生成一种溶质4.过氧化钠可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实验室可用下图装置制取少量过氧化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X 还可以制取H2、CO2等气体B.②中所盛试剂为饱和小苏打溶液C.③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直通玻璃管D.实验时需先让 X 装置反应一会儿,再点燃装置Z中的酒精灯5.亚硝酰氯是有机物合成中的重要试剂(NOCl,是一种黄色气体,沸点为-5.5℃,其液体呈红褐色,遇水发生反应)。
氯气和氯化氢〔一〕氯气1、氯原子构造及氯分子构造〔1〕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7个电子,其原子构造示意图为:。
可知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且原子半径较小,在化学反响中易得到1个电子。
因此氯原子是很活泼的原子,氯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2〕氯分子构造由于氯原子最外层为7个电子,通常状况下两个氯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共价分子Cl 2。
又由于两个氯原子对电子对有一样的吸引力,所以在氯分子中共用电子对在两个氯原子正中间。
2、氯气的性质〔1〕氯气的物理性质①通常状况下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气有毒。
②易液化,氯气在×105 Pa 、-℃时变成液氯。
③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④能溶于水,常温时1体积水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
〔2〕氯气的化学性质①氯气与金属的反响2Na+Cl 2===点燃2NaCl 〔白烟〕 Cu+Cl 2===点燃CuCl 2〔棕黄色烟〕2Fe+3Cl 2===点燃2FeCl 3 〔棕褐色烟〕氯气还能跟K 、Ca 、Mg 、Al 、Zn 等金属反响。
注意,氯气把Cu 、Fe 氧化到高价态。
②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响H 2+Cl 2===点燃2HCl〔纯洁的H 2在Cl 2中安静地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并有白雾生成。
〕H 2+Cl 2===点燃2HCl 〔H 2与Cl 2的混合气光照时爆炸,并产生白雾。
〕2P+3Cl 2===点燃2PCl 3〔液体〕PCl 3+Cl 2 == PCl 5〔固体〕2P+5Cl 2===点燃2PCl 5〔固体〕磷在氯气中燃烧时,会产生白色烟雾。
由一些金属、非金属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可知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一切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响,都可以叫做燃烧。
③氯气与水的反响氯气溶于水得到黄绿色溶液——氯水。
在氯水中有一少局部Cl 2与水反响,大局部以Cl 2分子存在,所以氯水中的主要溶质是Cl 2。
Cl 2+H 2O == HCl+HClO新制的氯水中存在Cl 2、H 2O 、HClO 、H +、Cl -、ClO -、OH -等微粒。
吸收液采样方法环境空气:氨:用1.0L/min流量,采样时间20~60min,无须串联。
氯气:用0.6L/min流量,当明显褪色时停止采样,否则采样时间>50 min。
甲醛:用0.5L/min流量,采样时间5~20min,无须串联。
苯胺:用0.5~1.0L/min流量,采样时间5~20min,无须串联。
臭氧:用0.5L/min流量,采样时间5~30min,空白样品需在进气口接一双球活性碳管,其他同样品一样采集空气,采样过程中吸收液褪色一半,立即停止采样,至少需做两个空白,无须串联。
硫化氢:用1.0L/min流量,采样时间30~60min,须串联。
氯化氢:用1.0L/min流量,采样时间30~60min,前联0.3um滤膜,后联吸收液。
氰化氢:用0.5L/min流量,采样时间30~60min,无须串联。
氮氧化物:用0.4L/min流量,采样时间30~60min,须串联。
二氧化氮:用0.4L/min流量,采样时间30~60min,无须串联。
二氧化硫:用0.5L/min流量,采样时间30~60min,无须串联。
工业废气:汞:用0.3L/min流量,采样时间5~30min,须串联。
氨:用1.0L/min流量,采样时间5~30min,无须串联。
甲醛:用0.5L/min流量,采样时间10min,无须串联。
氯气:用0.2L/min流量,当明显褪色时停止采样,否则采样时间60 min。
氟化物:用0.5~5.0L/min流量,采样时间5~20min,须串联。
硫化氢:用0.5L/min流量,采样时间30~60min,须串联。
氰化氢:用0.5L/min流量,采样时间10~30min,须串联。
氯化氢:用0.5L/min流量,采样时间5~30min,前联0.3um滤膜,后联吸收液。
二氧化硫:用0.5L/min流量,采样时间5~15min,无须串联。
氮氧化物:用0.5~2.0L/min流量,采样时间5~15min,须串联。
氯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呈黄绿色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跟许多化合物发生反应,潮湿的氯气还具有漂白性。
(1)Cl2与金属反应2Fe+3Cl22FeCl3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烟,烟为FeCl3固体,由此可见Cl2的氧化性很强,将Fe氧化成+3价。
但在常温下,干燥的Cl2不与铁反应,故可用钢瓶贮存、运输液氯。
Cl2还可以与活泼金属钠及不活泼金属铜等大多数金属反应。
(2)Cl2与非金属反应Cl2+H22HCl说明:①纯净的H2在Cl2中可以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在瓶口处有白雾生成。
②H2和Cl2混合后光照或点燃都会爆炸。
③工业上制取HCl就是利用H2在Cl2中燃烧来制取的。
(3)氯气与水反应①氯气溶于水后可得到氯水Cl2+H2O HCl+HClO新制的氯水中存在Cl2、H2O、HClO、HCl,主要以Cl2分子形式存在。
说明:Ⅰ.氯水显酸性,放置一段时间后酸性增强,其原因是Cl2+H2O HCl+HClO2HClO2HCl+O2↑使氯气转化为盐酸,氢离子深度增大。
新制的氯水与久置的氯水有区别:(1)颜色变浅至无色(2)酸性变大②HClO HClO具有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漂白性和弱酸性。
Ⅰ.HClO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2HClO+2HCl+O2↑Ⅱ.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有机色质氧化成无色物质,具有漂白性。
Ⅲ.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可用氯气对自来水进行消毒。
Cl2+H2O HCl+HClO HClO能杀死水中的病毒、病菌。
Ⅳ.次氯酸具有弱酸性,酸性化碳酸酸性弱。
说明:①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有机色质(如品红、石蕊等)氧化为无色物质,但不能使碳素等黑色物质氧化。
②氯水久置后失去氧化能力,是因为HClO不稳定,受热、光照易分解。
③氯水要现用现配,不易久置,暂时性保存要避光、密封。
含氯气和氯化氢废气净化方案一、气源气源为60立方盐酸罐上部放空口(DN400*2只)排放口放出的氯气(Cl2)废气。
Cl2废气为无色气体,有刺激臭味,排入大气与水蒸气相遇会产生白色的盐酸雾,这些酸雾有刺激性臭味和很强的腐蚀性,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对植物危害也很大,特别对环境及周边地区有很大的污染,所以要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
净化处理原则,首先应保证废气吸收及处理的效果,达标排放,设备成本少,操作方便,运行费用低廉,维修方便,尽量争取回收副产品,净化效率高等。
废气经净化后,达到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符合“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排放”,符合“大气质量与污染排放标准GB3095-82”,排气筒h=15m。
二、净化设计1、采用湿法碱液中和吸收法净化,用二塔串联,联合工作,碱液吸收法是当前处理含氯气及氯化氢废气的主要方法,吸收净化效果很好,非常明显,常用的吸收液NaOH,或碳酸钠Na2CO3等。
2、贮罐在工况时,进出料时有含氯气及氯化氢废气排出,本设计废气净化塔采用二塔串联,第一塔用水作吸收液,吸收洗涤后产生次氯酸和盐酸,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钠盐生成,然后第二塔用NaOH进行中和吸收,气液逆向接触,经中间填料层(增加比表面积),填料层为二层及两级喷淋,喷淋中和吸收液循环使用,从而达到净化目的。
3、需要说明,废气经第一塔 (水吸收)已使废气洗涤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经多次循环后浓度增加可回用,而第二塔经第一塔吸收后已使浓度稀释降低,使第二塔中和吸收效果明显增加,从而达到达标排放,同时大大减少吸收液的盐成分,且净化效果达到排放标准。
化学反应方程式:Cl2+H2O HClO+Hcl(第一塔)Hcl+NaOH Nacl+H2O(第二塔)HClO+Hcl+2NaOH NaClO+Nacl+2H2O三、净化工艺流程废气净化第一塔净化第二塔风机排放NaOHHClO四、风量计算根据现场设备贮罐DN400×2只,连接悬空罩,设计管内风速11m/s。
氯化氢和氯气的溶解度-回复氯化氢(HCl)和氯气(Cl2)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溶解度可以看作是某种物质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能够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氯化氢和氯气溶解度的问题,并探讨它们与溶液浓度、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回答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问题。
氯化氢是一种酸性气体,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氯离子(Cl-)和氢离子(H+)。
这个反应可以表示为HCl(g) + H2O(l) →H3O+(aq) + Cl-(aq)。
根据这个反应,氯化氢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酸性溶液。
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低温度下,氯化氢分子的动能较小,不能克服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导致溶解度较低。
而在较高温度下,氯化氢分子的动能增大,能够克服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溶解度。
此外,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受到气压的影响。
根据亨利定律,在一定温度下,气体溶解在液体中的数量与气体分压成正比。
因此,当气压增加时,氯化氢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从而增加了溶解度。
另一方面,让我们来探讨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问题。
与氯化氢不同,氯气是一种非极性分子,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离子。
因此,氯气的溶解度远低于氯化氢。
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样受温度和气压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氯气分子的动能增大,能够克服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提高溶解度。
而随着气压的增加,氯气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同样会增加溶解度。
需要注意的是,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对较低,并且其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不如氯化氢那样明显。
这是由于氯气的非极性分子特性所致。
最后,让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溶液浓度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液浓度指的是溶质在溶剂中的相对数量。
在我们之前的讨论中,溶解度指的是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能够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因此,溶液浓度越高,溶解度也越高。
总结起来,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液浓度的影响。
大装置氯气含量测定方法方案1 饱和食盐水吸收HCL——操作简单
(1)药品及用具
药品:饱和食盐水 NaOH水溶液
用具:两个磨口锥形瓶
(2)原理
根据电离平衡:CL
2+H
2
O⇌2H++CL-+CLO-, HCL=H++CL-,二者都可以电离
出氯离子,但氯离子可以使前个电离平衡左动,抑制氯气的反应,对后者没有
影响,因为后者是彻底电离。
而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钠离子完全电离,所以
能抑制氯气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但是水仍然可以将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
之所以要饱和食盐水,就是怕有多的水会溶解氯气。
(3)操作
采样:每隔30min采一次样,打开阀门(类似从O
2钢瓶放出O
2
),将采样
管分别置于20mL水和20mL NaOH水溶液中,分别采集200mL反应气,塞紧玻璃塞子,静置2h,待用。
检测:方法①用国标GB/T 7139-2002 塑料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氯含量的测定分别检测饱和食盐水和NaOH水溶液CL的含量,再将NaOH水溶液中氯含量-饱和食盐水中氯含量,即得CL
2
量。
方法②分别称量饱和食盐水和NaOH水溶液的重量,再将NaOH水溶
液增重-饱和食盐水增重,即得CL
2
量。
方案2 快速检测试纸——较快速,不是特别精确
(1)药品及用具
药品:NaOH水溶液余氯快速检测试纸
用具:磨口锥形瓶/气体取样球胆
(2)原理
CL
2
和HCL都溶于NaOH水溶液中,反应方程式如下:
HCL+NaOH=NaCL+H
2O,CL
2
+NaOH= NaCL+NaCLO;
快速检测试纸中的缓冲物质、显色剂、稳定剂、掩蔽剂等可以将溶液中的CLO-快速检测出。
(3)操作
采样:直接于采样口采集200mL气体溶于20mL NaOH水溶液或用气体取样
球胆取200mL气体样再溶于NaOH水溶液,塞紧玻璃塞子,静置2h,待用。
检测:测试时一手握试纸盒,拇指压住试纸于出口处,另一手拉出纸条,
在楔状齿上割断,浸入溶液后立即取出,与标准色板进行比色确定有效氯含量。
该试纸的各项参数如下:
反应范围:10~50000ppm;比色范围:10~2000ppm;反应颜色:淡黄-黄-橙-橙红-棕-褐色;反应稳定时间达20分钟以上;标准比色板:10、25、50、100、150、200、300、500、1000、2000ppm;贮存条件有效期:试纸在4-30℃
阴凉避光干燥处保存,有效期为2年。
待测液体本身最好是无色或接近与无色,有颜色的液体检测前需要做脱色处理。
方案3 滴定法——较精确,现有条件可操作,操作复杂
(1)药品及用具
药品:NaOH水溶液
用具:磨口锥形瓶/气体取样球胆
(2)原理
检测试纸的检测范围有限,CLO-浓度不在此范围内的不能检测,据此可以
采用滴定法检测CLO-浓度。
CL
2
和HCL都溶于NaOH水溶液中,反应方程式如下:
HCL+NaOH=NaCL+H
2O,CL
2
+NaOH= NaCL+NaCLO;
另外,在根据行标HG/质-TF-002.16中在酸性介质中,NaCLO与KI反应,
析出I
2,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
2
S
2
O
3
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反应离子方程式:
2H++CLO-+2I-= I
2+CL-+H
2
O; I
2
+2S
2
O
3
2-= S
4
O
6
2-+2I-
(3)操作
采样:直接于采样口采集200mL气体溶于20mL NaOH水溶液或用气体取样球胆取200mL气体样再溶于NaOH水溶液,塞紧玻璃塞子,静置2h,待用。
检测:量取5mL试样置于250mL磨口锥形瓶中,加入10mL 100g/L的碘化钾溶液和10mL硫酸溶液,迅速盖紧瓶塞后加水封,于暗处静置5min。
用
Na
2S
2
O
3
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试液至浅黄色,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试液至
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方案4 苯甲酸类分光光度法——较精确,操作复杂
(1)药品及用具
药品:NaOH水溶液
用具:磨口锥形瓶气体取样球胆比色皿分光光度计(2)原理
为了使检测更加精确,可以用可见分光光度法。
CL
2
和HCL都溶于NaOH水溶液中,反应方程式如下:
HCL+NaOH=NaCL+H
2O,CL
2
+NaOH= NaCL+NaCLO;
苯甲酸类显色基与CLO-起氧化反应,生成绿色。
(3)操作
采样:直接于采样口采集200mL气体溶于20mL NaOH水溶液或用气体取样球胆取200mL气体样再溶于NaOH水溶液,塞紧玻璃塞子,静置2h,待用。
检测:固定波长,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O标准溶液,测定吸光度,做标准曲线,溶液进行前处理后测定其吸光度,样品吸光度代入标准曲线公式推算出含量。
如果溶液浓度较大,超出仪器检测范围,需将其先稀释,再进行测量。
方案5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较精确,操作复杂
(1)药品及用具
药品:甲基橙乙醇溴化钾硫酸溴酸钾(优级纯)用具:气体取样球胆比色皿分光光度计
(2)原理
参考国标GB/T 11736-XXXX,在酸性溶液中,氯遇KBr置换出Br
2,Br
2
能氧
化甲基橙。
根据颜色减弱的程度比色定量,反应方程式如下:
H 2SO
4
+CL
2
+2KBr= Br
2
+2HCL+K
2
SO
4
(3)操作
采样:直接于采样口用气体取样球胆取200mL气体样再溶于NaOH水溶液,塞紧玻璃塞子,静置2h,待用。
检测:吸收溶液:采样前,配制100mL甲基橙溶液,加入溴化钾和硫酸溶液,置于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标准溶液:配置不同浓度梯度的含氯溶液,分别加入干燥过的溴酸钾,在加入吸收液分别测波长,绘制标准曲线。
溶液进行前处理后测定其吸光度,样品吸光度代入标准曲线公式推算出含量。
如果溶液浓度较大,超出仪器检测范围,需将其先稀释,再进行测量。
方案6 气相色谱法(检测HCL)——较快速
(1)药品及用具
用具:是50mL玻璃针管注射器/气体取样球胆气相色谱仪
(2)原理
气相色谱仪的色谱柱根据不同气体的样品在色谱柱中得以分离是基于热力学性质的差异。
固定相与样品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亲合力(对气固色谱仪是吸附力不同,对气液分配色谱仪是溶解度不同)。
当载气带着样品连续地通过色谱柱时,亲合力大的组分在色谱柱中移动速度慢,因为亲合力大意味着固定相拉住它的力量大。
亲合力小的则移动快。
(3)操作
采样:直接于采样口用气体取样球胆取200mL气体样或用50mL玻璃针管注
射器取满样品,密封,待用。
检测:由于样品气体中主要的成分是CL
和HCL,使用36%-400PEG的色谱
2
柱,热导池检测器,进样量1mL对样品中的HCL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