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知识讲座
- 格式:ppt
- 大小:20.57 MB
- 文档页数:184
⼼电图知识讲座⼼电图知识讲座1.为什么要学⼼电图?β在我国随着⼈们⽣活⽔平的不断提⾼,⼼⾎管疾病有逐年增⾼的趋势,当前我们虽然拥有许多⾼精尖的⼼⾎管病诊断技术,但体表⼼电图仍然是诊断⼼⾎管病的重要⽅法之⼀。
这不仅因为⼼电图检查对⼀些⼼⾎管病的诊断有较⼤的准确性,⽽且它简便易⾏,花费少,在患者床边即可进⾏,⼏分钟内可以作出诊断,由于这些优点,⽽⼴泛应⽤于临床重症监护、危重病⼈的抢救,⽆论内,外、妇、⼉等临床科室,还是急诊室、监护室⽆不使⽤⼼电图。
是临床医师所不可缺少的⼀门学问。
故要求学习⼼电图知识、提⾼⼼⾎管病诊治技术的⼈员越来越多。
特别是对于即将⾛向临床的医学⽣来讲,了解并掌握⼀定⼼电图知识尤其重要,为今后的临床独⽴⼯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2.什么是⼼电图呢?临床⼼电图学就是把⾝体表⾯变动着的电位记录下来,给予适当的解释,以辅助临床诊断的⼀门学问。
3.⼼电图的临床使⽤价值及限度常规⼼电图对诊断急性⼼肌梗塞、⼼肌缺⾎、房室肥⼤、某些电解质紊乱和各种⼼律失常都有较⼤的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对不明原因的胸痛、⼼悸、昏厥、休克、不易解释的某些部位的疼痛和较弱⽆⼒等都有不同的诊断价值。
但常规⼼电图也有其诊断限度:(1)⾸先它不能反映⼼脏的储备功能,也不能为临床提供病源诊断,如病⼈有严重的甚⾄休克,⽽⼼电图可能正常或所记录的⼼电图与发病前表现⼀样。
相反,当⼼电图出现束⽀传导阻滞、T波倒置、⼼室肥厚等图形,⽽临床上并⽆⼼功能减退的迹象。
因此,⼼电图记录的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当时的⼼脏储备功能。
还有绝⼤多数⼼电图形只是反映⼼脏病变的某⼀具体现象,⽽不能说明病变的原因。
如⼼电图表现为左⼼室肥厚,只能帮助我们发现病⼈有左⼼室肥厚病变的存在。
但引起的原因不能从⼼电图上找到解答。
(2)另外⼀些局限性表现在,有⼀些⼼脏病包括严重⼼脏病⼼电图可⽆表现,因此⼼电图正常决不能排除⼼脏病。
约有20%的急性⼼肌梗塞⼼电图可正常或不典型;约有50%左右的陈旧型⼼肌梗塞⼼电图上不遗留坏死性Q波;还有约60%的冠⼼病患者休息时⼼电图正常;有明显的左右⼼室肥⼤(超声⼼动图)⼼电图可⽆表现。
住院医师心电图讲座心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气活动来评估心脏健康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对于住院医师而言,了解心电图的基本知识非常重要。
本讲座将为住院医师介绍心电图的基础知识和常见异常表现,以及如何诊断和治疗心电图异常。
基础知识心电图的原理心脏是由许多肌纤维组成,这些肌纤维在心跳时会发生收缩和放松。
这种收缩和放松的过程会产生电信号,这些电信号可以通过皮肤传导到心电图机器,形成心电图。
心电图包含了多个电极的电信号,它们被记录在一张心电图纸上。
心电图纸有不同的速度和幅度,可以用来评估心脏的健康。
心电图的正常表现一张正常的心电图应该包含以下表现:•心率:正常心率应该在60到100次/分钟之间。
•P波:P波代表房室结电位,它应该是正常的和规则的。
•QRS波:QRS波代表心室肌电位,它应该是正常的和规则的。
•ST段:ST段应该是等电位的。
•T波:T波代表心室复极化,它应该是正常的和规则的。
常见异常表现心率异常心电图上的心率异常包括过缓和过快心率。
过缓心率可能表现为心率低于60次/分钟,而过快心率可能表现为心率高于100次/分钟。
心脏节律异常心脏节律异常包括窦性心律不齐、房性心律不齐、室性心律不齐和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是指心率在60到100次/分钟之间,但是节律不规则。
•房性心律不齐:房性心律不齐是指房颤或房扑等节律不规则的表现。
•室性心律不齐:室性心律不齐是指由心室搏动产生的异常节律。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指心房出现快速而不规则的收缩。
心电图波形异常心电图波形异常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缺血、传导系统疾病等。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和灶性坏死。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和Q波出现。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心脏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细胞功能异常。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和T波倒置。
•传导系统疾病:传导系统疾病包括心电图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它的心电图表现为QRS波变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