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8.28 MB
- 文档页数:10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练习题一、单选题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已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2.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始祖是( 。
A.有巢氏B.庖栖氏C.燃人氏D.神衣氏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夏B.商C. 周D.秦4.制定礼和刑的是(,其目的是用来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制度,镇压奴隶和贫民。
A.东周B.商朝C.夏朝D.西周5.北魏( 以汉化为主题的改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世。
A.孝文帝B.隋文帝C.汉文帝D.光武帝6.“开元盛世”指的是( 统治时期A.唐太宗B.唐高宗C.唐玄宗D.武则天7.最早的有系统记录的汉语文字是(时代的甲骨文A西周B殷商C东周D春秋8.在我国,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古代绘画实物是战国时期的帛画(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龙凤人物图》9.《诗经》开了中国(文学长河,对此后中国两千哦同安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象征主义10.刘义庆的《世语新说》是一部(.A.神话小说B.笔记小说C.志怪小说D.传奇小说11.我国现存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史书是(。
A.《左传》B.《春秋》C.《尚书》D.《史记》12.八卦的“坎”代表(。
A水B.火C风D.山13.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14.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是(A.王祯的《农书》B.徐光启的《农政全书》C.汜胜之的《汜胜之书》D.贾思勰的《齐民要术》15.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是(时期编订的。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16.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作者是(A张仲景B华佗C孙思邈D黄甫谧17.俗称“金不换”的中药材是( 。
A.鹿茸B.三七C.人参D.虫草18.《诗经》中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 记录。
A.日食B.月食C.哈雷彗星D.黑子19.西周时的商高是见于著述的中国古代第一位(A.医学家B.数学家C.天文学家D.农学家20.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A.《水经注》B.《梦溪笔谈》C.《天工开物》D.《广游志》21.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时以政府命令的形式在全国通行。
一、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导游概述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导游的定义、职责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导游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3)培养学生对导游职业的认知和兴趣。
2. 教学内容(1)导游的定义与职责(2)导游的分类(3)导游的工作内容和要求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导游的定义、职责和分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导游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导游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3)讨论法:分组讨论导游的工作技巧和应对策略。
4. 教学准备(1)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2)导游工作案例素材5.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导游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导游职业。
(2)讲解:详细讲解导游的职责、分类和作用。
(3)案例分析:分析导游工作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导游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4)讨论:分组讨论导游的工作技巧和应对策略。
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二章——旅游业务知识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旅游业务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旅游业务的流程和关键环节。
(3)培养学生对旅游业务的认知和兴趣。
2. 教学内容(1)旅游业务的基本概念(2)旅游业务的流程和关键环节(3)旅游产品的设计和推广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旅游业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作中的旅游业务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关键环节。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业务的产品设计和推广策略。
4. 教学准备(1)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2)旅游业务案例素材5.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旅游业务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旅游业务。
(2)讲解:详细讲解旅游业务的流程和关键环节。
(3)案例分析:分析旅游业务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旅游业务的产品设计和推广策略。
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三章——导游技能1.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导游必备的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导游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导游职业的认同感。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导游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游的定义、职责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导游的工作内容和服务对象。
3. 让学生了解导游员的职业素质要求。
二、教学内容1. 导游的定义与职责2. 导游的工作内容3. 导游的服务对象4. 导游员的职业素质要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游的定义、职责、工作内容等基础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导游服务案例,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导游定义、职责等知识点的掌握。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章:旅游景点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
2. 让学生掌握景点的基本情况和特色,提高导游服务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自然风光类景点2. 历史文化类景点3. 民俗风情类景点4. 现代建筑类景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各类景点的基本情况和特色。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各类景点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景点知识的掌握。
2. 景点介绍报告:评估学生在介绍景点时的表达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三章:导游技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导游的基本技能,如讲解、组织、协调等。
2. 提高学生的导游服务水平,为实际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 导游讲解技能2. 导游组织技能3. 导游协调技能4. 导游沟通技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游技能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角色扮演法:模拟导游服务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导游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 角色扮演报告:评估学生在模拟导游服务中的表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第四章:导游业务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游业务的范围和内容。
2. 让学生掌握导游业务的基本操作流程。
二、教学内容1. 导游业务范围2. 导游业务操作流程3. 导游业务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游业务范围和操作流程。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第一节旅游活动及其分类第二节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第三节旅游业的构成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第四节旅游市场与国际旅游组织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第二节中国科技文化第三节中国哲学与文学第四节中国书画艺术第五节中国历史文化常识第六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和成功经验第三章中国旅游景观第一节旅游景观概述第二节地貌旅游景观第三节水体旅游景观第四节气象·气候和天象旅游景观第五节动植物旅游景观第六节中国的世界遗产及其他第四章中国的民族与民俗第一节中国民族民俗概述第二节汉族第三节中国北方部分少数民族第四节中国西南部分少数民族第五节我国南方部分少数民族第五章中国的宗教文化第一节中国宗教概述第二节佛教第三节道教第四节基督教第五节伊斯兰教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第二节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城防建筑与古镇古村第三节宫殿与坛庙第四节陵墓建筑第五节中国著名的楼阁·佛塔·古桥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特色和分类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之造园艺术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第四节中国现存的著名园林第八章中国饮食文化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概述第二节中国四大菜系第三节中国风味特色菜第四节地方名点小吃第五节名茶与名酒第九章中国的风物特产第一节中国陶瓷器第二节中国四大刺绣第三节漆器·金属工艺品和玉石木雕刻第四节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第十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鉴赏第一节中国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第二节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第三节中国旅游诗词名篇赏析第四节中国旅游名联赏析第五节中国游记名篇赏析第十一章主要旅游客源地(地区)概况第一节港澳台地区概况第二节亚洲主要客源地概况第三节欧洲主要客源地概况第四节美洲主要客源地概况第五节大洋洲·非洲主要客源地概况附录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导游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导游的定义、职责和分类。
2. 掌握导游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服务规范。
3. 了解导游人员在旅游活动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导游的定义和职责2. 导游的分类和角色3. 导游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服务规范4. 导游人员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游的定义、职责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导游人员在旅游活动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导游工作的原则和服务规范。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导游工作的原则和服务规范。
第二章:旅游景点知识一、教学目标1. 掌握我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和特色。
2. 了解旅游景观的分类和特点。
3. 掌握旅游景观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和特色2. 旅游景观的分类和特点3. 旅游景观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和特色。
2. 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了解旅游景观的分类和特点。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测试:学生回答有关旅游景点和特色的问题。
第三章:导游业务知识一、教学目标1. 掌握导游业务的范围和内容。
2. 了解导游服务的程序和技巧。
3. 掌握旅游事故的处理和应急预案。
二、教学内容1. 导游业务的范围和内容2. 导游服务的程序和技巧3. 旅游事故的处理和应急预案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游业务的范围和内容。
2. 角色扮演法:学生模拟导游服务程序和技巧。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旅游事故的处理和应急预案。
第四章:导游素质与技能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
2. 掌握导游人员的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导游素质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2. 导游人员的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3. 学生的导游素质和技能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和沟通技巧。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二章浏览中国历史长河(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国发展简史和历史小常识。
2、熟悉中国的天干、地支、年、月、日、辰、及其记录方法。
3、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帝王服饰、饮食、医疗、祭祀活动、国号难点:帝王祭扫活动:大祀中祀群祀、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和科举制度、五行、八卦(三)教学课时12学时(四)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发展简史一、原始社会时期:1、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
2、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人。
3、我国原始社会起自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迄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
4、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
5、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氏族和陕西西安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的代表,山东大汶口是父系氏族的典型。
6、三皇五帝:女娲、神农、伏羲为三皇;炎帝、黄帝、尧、舜、禹为五帝二、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禹传子启夏王朝;夏商周历史更替及文化发展。
1、夏王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奴隶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共经历了1500——1600年。
夏历——沿用至今,即农历,其中有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日食的记录。
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2、商在公元前1600年灭夏,出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3、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朝,共近八百年的历史,以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其中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鲁国编年史《春秋》。
其中有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这一时期确定了24节气,测定了冬至、夏至日期。
甘德和石申——《甘德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第二章中国旅行业发展概略一、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1、我国公民的出境旅行包含出国旅行、边疆旅行、港澳台地域旅行。
()2、 2011 年国务院确立每年的 5 月 19 日为中国旅行日。
()3、世界旅行日为每年的9 月 27 日是旅行工作者和旅行者的节日。
()4、我国入境最大客源地是港澳地域。
()5、北京落户的国际性旅行组织是世界旅行城市结合会。
()6、世界旅行组织的总部设在美国旧金山。
()7、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境旅行市场和第一大出境旅行花费国。
()8、 2001 年浙江宁海人麻绍勤建议《游露台山日志》开篇之日定为中国旅行日。
()9、世界旅行组织WTA是全世界独一的政府间国际旅行组织。
()10、太平洋亚洲旅行协会是民间性、行业性、地域性、非政府间的国际旅行组织。
()11、我国出境旅行目的地以亚洲国家和地域为主。
()12、我国旅行业定位为公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家产。
()13、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国内旅行市场。
()14、我国入境旅行的三大市场是外国市场、华侨市场、港澳台市场。
()15、旅行真实作为一个行业的重要标记的旅行社的产生。
()16、中国第一家旅行社是上海商业积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建立的中国旅行社。
()17、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早期的中国旅行业主要以招待为主。
()18、中国国际旅行社建立于1974 年。
()19、旅行推行“政企分开、一致领导、一致对外、分级管理、分别经营”的原则。
()20 、 1997年我国旅行业体现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同步发展的新格局。
()21、 2009年提出到 2020年要将旅行业建设成公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2、我国旅行业从景点旅行向大众旅行转变、从参观旅行向全域旅行转变。
()23、旅行市场是由旅行市场主体、旅行市场客体、旅行市场中介三个因素组成。
()24、中国出境旅客的花费方式从“逛逛走、买买买”向“慢慢慢、游游游”转变。
()25、国际山地旅行结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山地旅行为主题的国际旅行组织。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归纳)第二章中国文史常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夏大禹治水,启推翻禅让制建立夏朝,统治500年商(殷)定都殷(河南安阳),完整国家组织,开始有:历法、青铜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主要以农业为主,冶铸水平高超,代表作: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周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奴隶制瓦解,战国七雄:韩赵魏齐秦燕楚,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实力最强。
百家争鸣。
孔子、老子、墨子??屈原,出现《四书五经》,兵法家孙武孙膑,科技史墨子,建筑史鲁班发明瓦当,奠定中国建筑技术基础。
这一时期为中国文化源头。
秦公元前221年——前207年,嬴政建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郡县制。
1974年发现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汉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东汉(公元25年——220年),刘邦建立西汉,他在位期间为鼎盛时期。
司马迁《史记》。
张骞出使,开辟丝绸之路。
王莽改国号为新。
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蔡伦造纸。
三国魏(公元220——265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丕建立魏国蜀(公元221——263年)刘备吴(公元222——279年)孙权西晋公元265——316年东晋十六国(东晋:公元317——420年,十六国:公元304——439年)。
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
晋朝南迁建康(江苏南京)隋公元581年——618年。
杨坚建立。
隋炀帝修筑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唐公元618——907年。
李渊建立。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武则天改国号周。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五代:公元907——960年。
十国:公元902——979年。
唐到宋的过渡时期宋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
赵匡胤建立。
资本主义萌芽。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考点一: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远古时期】一、人类的起源(一)建始人化石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古人类化石。
(二)元谋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三)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直立行走、打制石器、用天然火、吃熟食。
(四)北京山顶洞人:加工石器骨器,人工取火、缝制衣裳,有原始宗教意识。
二、母系氏族文化遗产(距今约7000-5000年)(一)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为典型,陶器上绘制彩色图案的“彩陶文化”。
(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发现最早栽培稻,最先发明打井技术,最先建造干栏式建筑。
三、父系氏族文化遗存(距今5000-4000年)(一)黄河中下游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二)长江下游的浙江良渚文化、辽宁红山文化。
(三)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出现了私有财产,开始贫富分化,阶级对立出现,原始社会解体。
四、远古传说(一)巢氏构木为巢:先人构筑自己居所的状况。
(二)燧人氏钻木取火:人类进入人工取火的时代。
(三)女娲和伏羲。
是“龙的传人”的源头,(四)伏羲又称“庖牺氏”,反映原始畜牧业的产生。
(五)神农氏炎帝教人种五谷尝百草,发展医药,成为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起源。
(六)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名族的始祖,中华儿女因此称为“炎黄子孙”。
(七)尧、舜、禹通过“禅让制”担任首领。
【夏】夏启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我国奴隶社会开始。
桀是最后一个国王。
【商】一、汤伐桀灭夏,建立了商朝,建都于豪。
二、商朝中期,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故商又称殷商。
最后一国王是纣王。
【周】一、西周。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长安区),史称西周。
实行分封制,制定礼和刑。
二、东周。
(一)前半期:春秋时期。
1. 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
史称东周。
“春秋时期”得名于鲁国的编年史《春秋》。
2.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称霸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二)后半期:战国时期。
第二章中国自然旅游资源1 中国自然环境的特点:(1)地势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2)地貌类型复杂;(3)多样的自然景观。
2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气象与气候景观。
3 地文景观中最著名的是山地景观。
4 我国的五岳名山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 我国按山地的海拔高度分为极高山(5000m)高山(3500m)中山(1000m)低山(500m).6 我国有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14座。
7 风景观光型山地的综合美感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听觉美、嗅觉美。
8 风景观光型山的地形象美可以包括雄、奇、险、幽、秀、旷等特点。
9 我国的风景名山可分为:花岗岩山地、变质岩山地、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丹霞地貌、岩溶山地、峡谷地貌等景观类型。
10 花岗岩山地的特点:主峰突出、陡峭险峻、气势宏伟、垂直节理发育、风化成各种奇观、各种怪石。
11 我国花岗岩名山:黄山、华山、衡山、九华山、崂山、普陀山等。
12 黄山四绝指:奇松、怪石、温泉、云海。
13 五岳中最高峰是在华山,2160米。
14 衡山有五岳独秀之说;衡山四绝是指:祝融峰之高、水帘洞之奇、方广寺之深、藏经楼之秀。
15 东北三大名山是指:长白山、千山、医巫闾山。
16 我国变质岩山地主要有:泰山、嵩山、庐山、五台山、武当山、苍山、梵净山等。
17 泰山以“雄”闻名天下,为五岳之首。
18 泰山四大自然景观:云海玉盘、黄河金带、晚霞夕照、旭日东升。
19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东部,也最为典型。
20 唐代诗人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描写桂林——阳朔山水的名句。
21 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属于岩溶地貌景观,被称为“造型地貌博物馆”。
22 流纹岩地貌景观以浙江乐清雁荡山和杭州孤山最为典型。
23 雁荡山“三绝”是指:灵峰、灵岩、大龙湫瀑布。
24 五大连池火山群素有“天然火山博物馆”之称,其矿泉被称为世界第三大矿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