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笼载荷试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吊车专用吊笼(以下简称吊笼)的安全使用,防止事故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使用的吊车专用吊笼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监督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吊车专用吊笼的安全使用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吊笼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可靠。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吊车专用吊笼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吊车专用吊笼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吊车专用吊笼的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六条吊车专用吊笼的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对吊笼及其附属设施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确保其安全可靠。
第七条本规定未尽事宜,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章设计与制造第八条吊车专用吊笼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满足使用要求,并具有以下特点:(一)结构合理,强度足够,耐久性好;(二)安全装置齐全,功能完善;(三)操作简便,便于维护;(四)符合环保要求。
第九条吊车专用吊笼的制造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有关标准进行制造。
第十条吊车专用吊笼的制造单位应当对制造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第十一条吊车专用吊笼的制造单位应当对吊笼及其附属设施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第三章安装与改造第十二条吊车专用吊笼的安装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并符合以下要求:(一)安装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二)安装过程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三)安装完成后应当进行试运行,确保吊笼及其附属设施运行正常。
第十三条吊车专用吊笼的改造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并符合以下要求:(一)改造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二)改造方案应当经过专家论证,确保改造后的吊笼及其附属设施安全可靠;(三)改造完成后应当进行试运行,确保吊笼及其附属设施运行正常。
电动吊篮荷载试验报告
一、时间:2016年11月6日
二、地点:航华科贸中心A1、A2楼项目东塔楼
三、试验项目:静载、动载
四、试验吊篮编号、规格、额定载重
17#吊篮规格:6米额定载重:630KG
五、试验方法
1、静载试验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检查钢丝绳、安全锁、电缆线及电器接头状况。
检查操作人员是否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
(2)空载运行试验
悬吊平台上下运行3-5次,每次运程3-5米,全过程升降平衡,提升机无异常声响,电机制动器动作灵活可靠。
按下急停按钮,悬吊平台能停止运行。
拌动上限位开关的摆臂,悬吊平台能停止上升。
(3)手动滑将检查
悬吊平台上升3-5米后停止,将提升机手柄插入电机箱内的插孔内,向上抬,悬吊平台能平稳滑降度不大于下降速度的5倍。
(4)载重630KG运行试验
悬吊平台内均匀布额定荷载639KG,吊篮在3-5米的运程中升降至少三次,在运行过程中无异常声响和停止时无滑降现象,平台倾斜时安全锁灵活可靠的锁住安全钢丝绳。
各紧固连接处牢固,无松动
现场。
2、静载试验
将悬吊平台内均布额定载重630KG的1.5倍,即945KG,在所有绳卡、花篮螺栓处用红油漆做标记,吊篮升至离地面50cm,静止24小时,检查结果:红油漆标记无变化,故钢丝绳延升正常,钢丝绳绳卡无松动,提升机无打滑现象。
六、试验结果
该吊篮在各环节的荷载试验中,各种机构运行自如,使用正常,未发现异常,同意转入验收阶段。
分包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航华科贸中心A1、A2楼项目
2016年11月7日
周安全教育大会。
电动吊篮荷载实验报告
一、时间:
二、地点:
三、实验项目:动载静载
四、试验吊篮编号、规格、额定荷载
1#篮:规格6米额定荷载:630公斤
五、试验方法
1、动载试验
(1)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检查钢丝绳、安全锁的锁绳、电缆线及电器接头状况。
检查操作人员是否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
(2)空载运行试验
悬吊平台上下运行3—5次,每次运程3—5米,全过程升降平衡,提升机无异常声响,电机电磁制动器动作灵活可靠。
按下急停按钮,悬吊平台能停止运行。
扳动上限位开关的摆臂,悬吊平台能停止上升。
(3)手动滑降检查
悬吊平台上升3—5米后停止,将提升机手柄插入电机箱内的插孔内,向上抬,悬吊平台能平稳滑降度不大于下降速度的5倍。
(4)载重630公斤运行试验
悬吊平台内均匀布额定荷载630公斤,吊篮在3—5米的运程中升降至少三次,在运行过程中无异常声响和停止时无滑降现象,平台倾斜时安全锁灵活可靠的锁住安全钢丝绳。
各紧固连接处牢固,无松动现象。
2、静载试验
将悬吊平台内均布额定载重630公斤的1.5倍,及945公斤,在所有绳卡、花篮螺栓处用红油漆做标记,吊篮升至离地面50cm,静止24小时,检查结果:红油漆标记无变化,故钢丝绳延升正常,钢丝绳卡无松动,提升机无打滑现象。
六、实验结果
该吊篮在各环节的荷载试验中,各种机构运行自如,使用正常,未发现异常,同意转入验收阶段。
分包单位:年月日
施工单位:年月日
监理单位: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吊篮货载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掌握吊篮货载的安装、调试和使用方法;3. 验证吊篮货载在不同载重条件下的安全性能;4. 分析吊篮货载在载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二、实验原理吊篮货载是一种用于高空作业的载人装置,其主要原理是通过钢丝绳将吊篮与地面连接,利用吊篮在钢丝绳上滑动,实现高空作业人员的升降。
在吊篮货载实验中,通过对吊篮在不同载重条件下的受力情况进行测试,验证其安全性能。
三、实验器材1. 吊篮货载一台;2. 负重装置若干;3. 弹性测力计一台;4. 摄像头一台;5. 数据采集系统一套;6. 计算机一台。
四、实验步骤1. 吊篮货载安装:将吊篮货载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确保吊篮与地面连接牢固。
2. 负重装置设置:将不同重量的负重装置分别挂在吊篮的挂钩上,模拟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不同载重条件。
3. 吊篮货载调试:启动吊篮货载,调整吊篮的速度和高度,使其达到预定的工作状态。
4. 受力测试:使用弹性测力计测量吊篮在不同载重条件下的受力情况,并记录数据。
5. 视频拍摄:使用摄像头对吊篮货载在载重过程中的运动状态进行拍摄,以便分析吊篮的受力情况。
6. 数据采集与处理:将弹性测力计和摄像头的数据传输至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在不同载重条件下,吊篮货载的受力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吊篮货载受力情况表载重(kg) | 受力(N)---------- | --------100 | 2000150 | 3000200 | 4000(2)吊篮货载在载重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如图1所示。
图1 吊篮货载运动状态图2. 实验分析(1)从表1可以看出,吊篮货载在不同载重条件下的受力情况符合设计要求,吊篮货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2)从图1可以看出,吊篮货载在载重过程中的运动状态稳定,无明显异常。
(3)实验结果表明,吊篮货载在载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与理论计算相符,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SC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试验及其制动距离的测量方法李生泉【期刊名称】《《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施工升降机; 防坠安全器; 坠落试验; 制动距离【作者】李生泉【作者单位】佛山市禅城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61施工升降机的种类有多种,而与我们建设工程接触最多的就是齿轮齿条传动的人货两用施工降机,简称SC型施工升降机。
许多制造厂的说明书对坠落试验有一定的说明,但是对于制动距离的测量比较模糊。
而标准规范对于这两项都要求严格,都是检验的保证项目。
如何操作,对于使用单位和检验单位都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坠落试验是最终检验施工升降机是否安全使用的最后一个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空载试验,空载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额定载荷试验,性能要求应满足以下:各操作系统、控制系统灵活、可靠;各安全装置应动作灵敏、可靠;吊笼应运行平稳,无异常响声,起、制动正常;无制动瞬时下滑现象,在全行程范围内运行无任何障碍。
坠落试验时,吊笼不得载人,确认升降机额定载荷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
试验步骤如下:(1)切断电源,打开电柜,将地面控制按钮盒的电线接入电箱,理顺电缆,避免吊笼升降时卡断电缆,同时电缆的长度要合适,一般在13~15米为宜。
(2)在吊笼内装好额定载荷2000kg后关闭吊笼门后接通主开关,在地面操纵按钮盒,使吊笼上升约10m停止。
(3)按下“坠落”按钮并保持之,此时电机制动器释放,吊笼呈自由落体状态坠落,达到安全器动作速度时,安全器开始制动,产生制动力矩,最终吊笼将平稳地制停在导轨架上。
试验后应检验的项目:防坠安全器应动作可靠,能将吊笼制停;安全器动作时,其电气联锁安全开关也应动作;升降机结构和各连接部分及齿轮齿条无任何损坏和永久变形。
试验中应注意的事项有:(1)在吊笼空载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额定载荷试验,载荷一般采用工地的包装水泥,一包为50kg,所以用40包即可达到2000kg的载荷量。
编号:
起重机械施工自行检验报告
(施工升降机)
填写说明
1、本报告是依据TSG Q7016-2008《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和施工单位单位起重机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对起重机械进行施工的自行检验报告。
2、报告应当由计算机打印输出,或者用钢笔、签字笔填写,字迹要工整,涂改无效。
3、报告中带“□”
技术规范填写。
4、检验信息、设备参数封页、工程概况栏目应严格依据依照实际情况完整、详细选取、填写。
5、“施工开始日期”应填写办理完告知手续在监检机构报检后的设备安装开始日期(不含基础、道轨安装);“施工结束日期”应填写设备安装完成日期;“检验日期”应填写检验工作完成日期。
6、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栏的填写:
a、要求测试数据的项目,应在栏内填写实际测量后经过处理的数据;
b、未要求测试数据的项目,用“符合”表示符合检验内容要求;用“不符合”表示不符合检验内容要求;
c、设备不存在的检验项目或未经检验的项目,用“无此项”表示。
7、检验项目“检验结论”栏的填写:
a、相应“检验结果”栏为符合时,填写“合格”;
b、相应“检验结果”栏为不符合时,填写“不合格”;
c、相应“检验结果”栏为“无此项”时,填写“无此项”。
8、“备注”栏的填写检验人员认为应记载的事项。
9、本报告必须有检验、审核、批准人员、监检人员的签字和施工、使用单位的签章,否则无效。
10、本报告的填写还应同时符合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相关作业指导书有关填写规定。
11. 本报告一式三份,由检验机构、使用单位、施工单位分别保存。
施工升降机施工自行检验记录附页。
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试验报告
施工升降机型号:设备编号:工程名称
安装单位:使用单位:
坠落试验具体操作情况如下:
1、将吊笼装载约吨的重物,关好前后门,将试验控制线拖出笼外。
2、打开电源,操作试验控制线按钮,将吊笼已额定起升速度上升约高度停下。
3、按下坠落试验按钮,吊笼开始急速下滑后防坠器工作,吊笼停止下滑。
4、将防坠器复原。
5、试验结论:
a、防坠器动作准确、有效。
制动距离符合要求。
b、升降机的结构及连接无任何损坏及永久变形。
C、升降机吊笼底板在各方向的水平度偏差改变值不大于31mm/m。
安装单位:(章)
安装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图1试验吊笼示意图山西冶金SHANXI METALLURGY Total 175No.5,2018DOI:10.16525/14-1167/tf.2018.05.14试(实)验研究总第175期2018年第5期起重机起升载荷试验及试验吊笼设计方法探讨高立程,李军(太原重工技术中心,山西太原030024)摘要:简要引述了国家标准对起重机起升载荷试验的要求,介绍了起升载荷试验吊笼的典型结构型式,进而提出了一种试验吊笼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起升载荷试验试验吊笼设计方法中图分类号:TH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52(2018)05-0031-02收稿日期:2018-08-24第一作者简介:高立程(1985—),男,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现从事起重机设计工作。
GB/T 5905—2011《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第3.2条规定:“起重机在出厂交付使用前,制造商应对其进行试验和检验。
对于在使用地点进行安装或总装的起重机,也应在投入使用前进行试验和检验”[1]。
标准规定的试验和检验包括三种类型:起重机性能的合格试验和检验、目测检验和起升载荷试验。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起重机起升载荷试验。
1起升载荷试验根据GB/T 5905的规定,起升载荷试验主要包括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2]。
静载试验的目的是检验起重机以及各结构件的承载能力。
每个起升机构的静载试验应分别进行,静载试验的载荷为1.25G n 。
对于桥式起重机,G n 为制造商规定的最大起重量,即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
试验载荷应被逐渐加大,起升至离地面100~200mm 处,悬空时间不少于10min 。
卸载后,检查起重机,如未出现永久变形、油漆剥落或对起重机的性能和安全有影响的损坏,连接处没有出现松动或损坏,则静载试验合格。
动载试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起重机各机构和制动器的功能及安全装置的可靠性。
起重机各机构的动载试验应分别进行,然后做联合动作的试验。
起重机械载荷试验标准125起重机械的载荷试验,对于一台安装或重大维修或改造的起重机械的监督检验,对于一台新上起重机的首检(TSG Q7015-2008中的定义),都应是必做的检验项目,这对于日后使用单位安全使用起重机械有重要意义。
鉴于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和更新,起重机械产品质量纠纷有所增加,针对新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对起重机械进行合格的载荷试验做相应的探究。
试验的依据安全技术规范由原来的《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2]296号)(以下简称旧检规)变成了TSG Q7016-2008《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和TSG Q7015-2008《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以下统简称新规则)。
标准由原来的GB/T5905-1986《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更新为2011版。
试验的重量和位置要求起重机械旧检规试验中明确要求进行1.25倍额定载荷的静载试验和1.1倍额定载荷的动载试验,变成新规则中表述为按照相应要求进行静载荷试验和动载荷试验,用词更加科学、准确了。
由于GB/T5905中静载试验的载荷要求:如果国家法规和订货合同没有更高值要求,所有起重机的试验载荷都为1.25P。
这样就没有再强调必须是1.25倍的额定载荷。
且该标准在动载试验中,要求“除起升机构以外,起重机的各机构都应按制造商规定的低速进行1.25P的承载试验”。
对静态刚性的要求在额定载荷试验中测量桥架型起重机静态刚性,旧检规要求A1~A8级都有明确的固定数值要求,新规则表述为挠度值按照调速控制系统和就位精度根据该产品设计文件确定,若设计文件对该要求不明确,才采用旧规程诉述的数量值。
符合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中5.5.2.1.1.2的要求,扫除对起重机设计人员的硬性限制要求,更加科学。
起重机械旧检规和新规则对试验的种类几乎相同,都要求空载试验、额定载荷试验、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
只不过新规则多了有特殊要求时的试验(如升降机的吊笼坠落试验,升船机过船联合试验等)。
液压升降机安装工况吊笼额定载荷的限制即便吊笼的额定载荷(工作工况)再大,安装工况的额载欧洲标准规定为〈 1 000kg(美国标准为簇800kg),我国标准未能作出规定。
众所周知,在安装过程中,整机的部件(含安全装置)并未装全,吊笼不应进人正常承载状态(否则就是工作工况了),因而认为“无对重吊笼的安装工况额载就是其工作工况额载”是错误的(如果安装工况的额载误以传动机构的能力来定,则速度大于42m/min的升降机,由于遵循了安装工况提升速度(42m/min,它的承载能力还可超过工作工况的额载)。
为确保安全,对安装工况吊笼额载作出限制是非常必要的。
加载和卸载时的附加力吊笼门槛和层门门槛(或登机平台边缘)的设计强度,应考虑加载和卸载时产生的垂直力Fv和水平力FH,欧洲标准规定:Fv应是吊笼额载F的50%,但不小于2kN,而当F大于20kN时,Fv=4 0.3F (kN );FH应是F的20%,但不小于0.5kN,也不大于2.5kN; Fv和FH(作为集中载荷)同时作用在吊笼人口及层站出口的1/3宽度处。
这项规定是非常合理的,我国标准也应纳人。
产品标准应规定产品的使用寿命在施工升降机、塔机国家标准的修订中,出于“不要用到出事故才报废”的考虑,起草小组认为应对产品的使用寿命作出规定—科学的判废依据是载荷的循环次数,产品加装合适的不可逆记录仪,若无法做到普遍且有效地采用记录仪,则可规定判废年份。
但这两种提议最终都未获通过。
作为高空危险作业产品,不规定其使用寿命,对于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是十分不利的。
欧洲标准对施工升降机的寿命概念是这样提出的:载人升降机的载荷循环次数基本应取为1.6 X105—间歇T-作制(即10年X 40周/年X 40小时/周X 10次/小时)”。
这里既规定了载荷循环次数,也提出了使用年限(10年)。
欧洲产品每年使用1 600h、寿命也只是10年。
在我国,按升降机每天工作240天、每天工作10h,则10年的载荷循环次数为2.4 X 105,使用寿命不应该超过10年(按欧洲标准则不足7年)。
载荷试验成果报告一、引言本次报告旨在详细阐述最近进行的载荷试验的成果。
该试验是为了测试某一特定结构或材料在承受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收集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本报告将围绕试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方面展开。
二、试验目的本次载荷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结构或材料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承载能力、变形行为和破坏机制。
具体来说,试验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确定结构或材料的极限承载能力;2. 分析结构或材料在不同载荷水平下的变形特征;3. 研究结构或材料的破坏形态和机理;4. 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建议。
三、试验方法1. 试验设备:本次试验采用了先进的加载设备和测量系统,包括高精度液压千斤顶、位移传感器、应变计等。
2. 试件准备:根据试验要求,我们准备了具有代表性的试件,并对其进行了严格的尺寸和质量检查。
3. 加载方案:试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分级加载的方式,逐步增加载荷水平,并记录试件的变形情况。
4. 数据采集与分析:试验过程中,我们实时采集了试件的变形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处理。
四、试验结果通过本次载荷试验,我们获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 承载能力:试件在达到极限承载能力前,表现出了良好的承载性能。
随着载荷的增加,试件的变形逐渐增大,但并未出现明显的破坏现象。
2. 变形特征:在不同载荷水平下,试件的变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在低载荷水平下,试件主要表现为弹性变形;随着载荷的增加,试件逐渐进入塑性变形阶段。
3. 破坏形态和机理:当载荷达到极限值时,试件发生破坏。
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两种类型。
韧性断裂是由于试件在承受大量塑性变形后发生的断裂现象;而脆性断裂则是试件在几乎没有塑性变形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断裂现象。
通过对试件破坏后的断口形貌和微观组织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揭示试件的破坏机理。
4. 数据统计与分析:我们对试验过程中采集的大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吊笼载荷试验报告
新疆哈密华电重工时间2014/04/13
地点华电重工间接空冷施工现场
试验项目吊篮载荷试验
额定荷载200KG
试验方法试验前准备
1.检查吊笼各焊点焊接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质量要求,吊索、吊具
是否良好。
2.检查操作人员装备是否齐全,是否配套使用防坠器。
技术准备
1.吊笼制作方案及承载计算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技术标准,是否经相关
方审核批准。
2.吊笼制作采用材料符合相关要求,安全系数按材料的最低屈服强度
值计算,
3.静力试验载荷为吊笼和其附属装置质量的125%的额定载荷之和,
4.动力试验载荷为平台和其附属装置质量的110%的额定载荷之和。
5.吊笼底部应设有防电隔离板。
6.工作处阵风风速不大于10.8m/s(相当于6级风力)。
动载试验
吊笼内均匀放置额定荷载300公斤的125%即375公斤,吊笼在3—5
米的运程中升降至少三次,各焊点无裂纹、无变形符合相关技术质
量要求。
静载试验
将吊笼内均布额定载重300公斤的1.1倍,即公330公斤,吊笼升至
离地面10cm,静止30min。
单位签字日期制作单位
使用单位
监理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