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理论 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4.66 MB
- 文档页数:3
高中美术分类、技法理论及美术鉴赏常考知识点分析(上)美术基础知识是美术生在学习美术之初,就该掌握的,但很多美术生在学习美术之初都为了应试教育,一味地去掌握技法,而忽略了美术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所以本章节旨在让考生了解美术的基本分类,知道美术相关技法理论,如色彩、解剖、透视等理论知识。
首先,了解美术基本分类。
从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及工具媒介的划分,美术划分为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绘画艺术在考试中出题的概率较大,尤其以中国画为主。
中国画从题材上可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写意两大类。
雕塑是立体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从表现形式上主要分为圆雕、浮雕两类。
建筑艺术被人们称为“石头的史诗”,基本原则是实用、坚固、美观。
摄影艺术又被称为四条边艺术、瞬间艺术。
从美术作品的视觉形式及认知归类来划分,又可以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其次,掌握美术的一些基本技法理论。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以线条或明暗色面来描绘物象的单色画。
从目的和功能上说,一般分为创作素描和习作素描。
基本因素包括结构、形体、比例、明暗。
速写,是一种快速写生的绘画方法,按绘制时间长短分为时间较短的快写(一般15分钟)和时间较长的慢写(一般 30分钟)。
色彩现象,色彩写生时会产生色彩现象,包括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透视,客观物象与人眼的远近距离和空间方位的不同,会在视觉上产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或近长远短、近实远虚的透视现象。
这些都是常考概念,需理解后记忆。
第三,掌握人体结构和解剖学基础。
人体高度比例:站七——坐五——盘三半。
头部比例“三庭五眼”。
人体共有206块骨骼,人体全身的肌肉共约639块,需了解肌肉与骨骼所在的大概位置,这在考试中经常考到。
第四,掌握三大构成的相关知识点,尤其是色彩构成。
色彩三要素、色彩三原色备考时需分清楚:色彩三原色指的是红、黄、蓝,三要素指的是色相、明度、纯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 分共20分)(注意:各类题型引导语、小题得分和共得分,必须注明清楚。
本注意事项和上面方框及三角形可删除)1、武术:2、长拳:3、功法运动:4、“十二型”:5、武术基本功:二、填空(每空0.5分共25分)1、明清是武术的时期,其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不同风格的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汉书.艺文志》兵技巧十三家中,收入了 6篇, 38篇。
3、年,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
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
4、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并于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武术锦标赛,以后每年举办一次。
5、套路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6、功法运动按其形式与内容可分为、、、 4种。
7、“武德”一词最早见于。
传统武德主要表现为“、、、、”等方面。
8、“长拳”一词最早记载于明朝戚继光的中。
9、长拳的姿势要求是、、、、。
10、传统武术技法理论一般将人体分为三节,梢节,为中节,为根节。
11、长拳中的“*****”指的是、、、、部位的协调配合。
12、长拳的传统技法有、、之说。
13、在器械中,刀术在演练中有之说;剑有之美喻;棍有的功效。
14、目前,太极拳的架式主要有、、、、等式。
三、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1、所谓“天人合一”,即指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
()2、后撩腿在腿法中是直摆性腿法。
()3、节奏是指演练武术套路时,套路动作的速度、力量等呈现出的特有的规律性变化。
()4、集体项目的场地为16m,宽为14 m,四周应标明5cm的边线,其周围至少有2m宽的安全区。
()5、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演练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及要求?2、中学武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3、简述冲拳的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五、问答(共27分)1、试述武术套路的教学步骤(12分)?2、试述在武术教学中,讲解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15分)?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1、武术: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中式烹调师初级培训大纲中式烹调基础理论知识一、培训要求:通过初级中式烹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学生应了解常用烹调原料的营养常识和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掌握菜肴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懂得如何指导徒工工作。
二、培训内容:第一章饮食营养与卫生1、几类烹饪原料的营养卫生⑴谷类的营养卫生⑵豆类的营养卫生⑶畜肉类的营养卫生⑷禽肉和蛋类的营养卫生⑸鱼及其水产品的营养卫生⑹食用油脂的营养卫生⑺蔬菜的营养卫生2、几类烹饪原料的主要卫生问题⑴几类烹饪原料的主要卫生问题⑵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和处理3、饮食卫生⑴食具卫生⑵环境与设施的卫生⑶个人卫生⑷关于食品卫生法第二章饮食业成本核算1.饮食业成本核算的意义和作用(1)成本核算的概念(2)饮食业的成本核算⑶饮食业成本核算的意义(4)学习和搞好成本核算工作2.饮食产品成本核算(1)饮食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特点⑵主食、点心的成本核算⑶菜肴制品的成本核算(4)宴席的成本核算第三章指导徒工工作的意义和方法1.指导徒工工作的意义3.指导徒工工作的方法常用烹调原料知识一、培训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员应掌握常用烹调原料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烹饪原料的分类,品质鉴定和保管方法。
二、培训内容:第一章概论1.烹饪原料的分类及品质鉴定2.烹饪原料的保管第二章初级烹饪原料知识1.粮食2.肉品类3.蔬菜4,水产品及其制品5.干货制品6.调味品初级烹饪原料加工技术一、培训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了解刀工的--般知识,掌握基本刀法的适用范围和一般技术操作知识,懂得鲜活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熟悉常用烹调原料的出骨、分档取料和干料涨发的做法。
二、培训内容:第一章刀工刀法1.刀工2.刀和菜墩的使用和保养3.刀法4.原料形状及其刀法5,肉类(禽类)、鱼肉类、豆制品、常用蔬菜及其它原料形状的标准。
第二章鲜活原料的初步加工1.新鲜蔬菜的初步加工5.水产品的初步加工6.家禽、家畜的初步加工7.常见野味的初步加工第三章出肉和取料1.出肉加工2.分档取料第四章干制原料涨发1.干料涨发的意义3.干料涨发的主要方法第五章配菜1.配菜的重要性2,配菜的基本要求3.配菜的原则和方法初级烹调技术一、培训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了解中式烹调的基础知识,掌握火候、调味和原料的初步熟处理的基本知识,懂得汤对烹调菜肴的作用,熟悉挂糊、上浆、勾荚的方法并能掌握几种常用烹调方法的操作要领。
关于美术透视技法理论教学的思考作者:张磊来源:《中国美术》2015年第03期一、从一张画开始说起这张黑白版画,出自18世纪英国的威廉·贺加斯之手。
笔触细腻、风格写实,画中内容丰富,有人物、动物,还有建筑和风景。
但在细细审视后,会发现看似和谐融洽的表象下,隐含着许多反透视现象。
画家运用了二维平面的表达局限性与还原三维真实的多样性,创作了这幅充满矛盾而又统一的作品。
观众在不断的凝视及反观中,不得不佩服画家对透视技法的娴熟运用和别具匠心的创意。
而威廉-贺加斯恰恰是以具有讽刺意味的独特创作风格著称。
在某节名为《技法理论》的美术基础理论课上,这幅画作为一项课堂练习印发到了美术专业的学生手中,要求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纠错”的游戏竞赛,把画面中不合透视规律的地方找出来并加以修正。
经过短短的40分钟,50多个学生自由组合成10个小组,在激烈的讨论后,找到了多处修正点,大大超出预期的范围和效果。
这在以往的美术理论课上是少见的热闹场面,虽然现在的教学目标常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字眼,但有时即使设计出了详细的问答及互动形式,也总会有冷场和尴尬的局面发生。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经历过有“标准答案”的考试筛选,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总束缚在“希望能符合要求”的规范里——害怕犯错、惧怕冲突,不习惯或不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是师生交流失败的主要原因。
二、关于《技法理论》这门课不知现在还有多少学校还在继续开设这门课,同名的教材,现在连我这个任课老师都不知放到哪里去了,厚厚的一本分为两部分,上半本讲透视,下半本讲解剖,都是美术专业学生必学的基础内容。
翻开书,满满的是严肃的尺规作图,又或者类似医学院的人体结构分析,文字内容严肃而逻辑清晰,令人肃然起敬,但也望而却步。
即使是对这些内容感兴趣的人,想要通读整本,也要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前提下用心坚持数月,若要做到熟练掌握,更要投入若干倍的精力和时间。
虽然其教学目的,是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有关写实绘画的科学理论,融入到实际的绘画实践中,同时让学生多一个理性的视角来准确表达眼见之实,但要真正落实其实并不简单,原因有以下几点:1.内容相对繁复和枯燥。
油画理论与技法第一章古典主义油画1、提香【色彩、技巧】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贡献在于对色彩的运用和对绘画技巧的发展。
提香是以富于魅力的色彩,卓绝的技巧和完美的艺术表现而名垂青史的。
他对色彩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的作品色彩和明暗关系是塑造形体的基本要素,线条则处于次要的位置。
色彩冷暖变化的微妙,在他的笔下被运用得惟妙惟肖,这是体香技巧的主要特征。
他和乔尔乔纳创造的“色彩交响曲”成为近代绘画的法则——画面像一首交响乐,色彩相互和谐,相互烘托而又相互作用。
形成有节律的有机整体。
他画肖像和人体常用的一种橙黄色,至今仍被称为“提香色”。
他运用色彩的技巧,对后来欧洲的一些著名画家如鲁本斯、凡·代克、委拉斯贵支、伦勃朗、德拉克罗瓦以及苏里科夫等人都有过很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具有柔和的哀婉动人的情绪和静穆的诗意。
《蓄胡子的男人》是一副构图比较单纯的肖像画,在画面处理上基本是传统古典肖像画经典模式:暗背景衬托人脸与衣服等亮部,人物暗部融入背景,以造成空间的深度。
人物脸部罩染出精确的素描关系和色彩关系,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上衣锦缎质感的处理,都令人叹服。
一抹白色的衣领在画面上很气作用,令画面更加精神。
人物动态以半身正侧面置于画面中央,头部回转四分之三,这样的处理时比较罕见的。
2、米开朗基罗【健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他一生经历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从兴盛走向衰落。
以其作品的力量和气势闻名于世。
他笔下的人物充满了无限的力量和张力,扭动的腰肌,丰硕的肌腱,都充分显示了他用人体来表达人类生命力的人类感情力量方面的非凡能力。
他对人体的机构有着深入的理解,表达自如。
在他的作品中。
大量的人体通常是通过默写和记忆区完成的,而并非对模特描绘。
民族的苦难和个人的不幸,葛他的艺术打下了悲壮的英雄主义烙印,他的壁画《创世纪》《末日的审判》以及雕塑《大卫》《摩西》《垂死的奴隶》等,就是表现了痛苦和不幸以及不屈的气概。
雕塑成就突出。
素描基础理论及技法李云峰一、素描常识1、素描是造型艺术的一种。
广义为单色的画,狭义上理解为铅笔画。
2、素描造型能力是在平面的物质上表现和刻画出平面或立体形象的能力。
任何绘画形式都体现这一能力,所以素描造型能力是绘画艺术的基础。
3、素描水平的发展阶段:(1)幼稚阶段:缺乏理性的认识,凭直觉印象作画。
其认识和表现方法处于自觉和朦胧状态。
(2)研究阶段:是以画形为主的阶段,随着画者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正规训练的开始,要求准确表现形体的的状态。
(3)成熟阶段:自觉主动刻画形象的的阶段。
对形体有较深刻的理解和画准确的把握。
(4)意向阶段:画者对形象的美感产生飞跃,充满了表达自己主观独特愿望和激情。
四阶段是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的过程。
二、素描的表现语言1、线条和色调:线条和色调是素描的两个基本表现语言。
线条是首要因素;色调是有线条排列组合而来的。
所以提高线条的运用技巧和表现力是提高素描的关键。
2、线条:客观上任何物体都是严密的整体,不存在线条的现象,由于透视的原因,在视觉上形成了缩减形成了线(边缘线或轮廓线)以及结构线是素描中线条语言的客观依据。
3、色调:形体在一定的光线照耀下,固有色的深浅、明暗变化、质感、空间色等组成丰富的层次。
这是素描色调语言的客观因素依据。
素描可以用线条或色调单独表现,也可以两者相结合。
初学者,要学会用线条打准轮廓,透视关系。
在观察理解形体结构的基础上再表现色调。
三、素描能力高低的三要素1、感觉能力:是对可视形象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联想能力及审美能力等的总称,首先要提高感觉能力,其次才是提高技巧。
2、知识:一方面是直接与绘画有关的知识,另一方面是间接的知识。
如:立体几何、物理结构知识和美学知识等3、技巧:素描的画法和技巧。
四、素描的基本画法1、曲线直画法:任何物体或方或圆,在表现它们的时候,为了迅速而准确的表现形体及其结构,可以用直线去概括,使形体和结构的感觉加强。
华南理工大学自考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考试2010级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表现技法》理论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是至今为止全世界公认的一种美的比例。
A、1:1B、1:2.618C、1:3.618D、1:1.6182、三大面是指()。
A.长、宽、深 B.前、后、侧 C.黑、白、灰 D.横、竖、立3、红、黄色的补色(或对比色)是()色A.蓝、紫 B.橙、紫 C.绿、紫 D.青紫4、由两个原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A.间色 B.合成色 C.复色 D.原色5、画面平行线消失在无穷远处视平线上的图是()A.立面图 B.轴侧图 C.透视图 D.平面图6、造型设计的四大要素()A.点、线、面、体 B.实用要素、审美要素、材料要素、技术要素C.长、宽、高、边 D.工具、材料、做工、设备7、素描的基本表现方法是()A.先局部后整体 B.整理-整体-再整体 C.整体-局部-整体 D.局部-局部-整体8、色彩的鲜浊程度为()。
A.色相 B.色调 C.纯度 D.明度9、线在几何学上的定义是()移动的轨迹。
A.点 B.线 C.形 D.体10、红、黄色的补色(或对比色)是()色A.蓝、紫 B.橙、紫 C.绿、紫 D.青紫11、视觉元素不包括()A.点 B.线 C.面 D.体12、立体构成是()的一种体验A、矛盾空间B、一度空间C、二度空间D、三度空间13、三大面是指()。
A.长、宽、深 B.前、后、侧 C.黑、白、灰 D.横、竖、立14、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性质,这些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要素A.亮度 B.纯度 C.色相 D.明度15、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大体可分为()。
A.对比调和类似调和B.互补调和类似调和C.对比调和互补调和D.冷暖调和互补调和16、画面平行线消失在无穷远处视平线上的图是()A.立面图 B.轴侧图 C.透视图 D.平面图17、一个鲜艳的红色和一个含灰的红色并置在一起,这种对比称为()A.色相对比 B.冷暖对比 C.明度对比 D.纯度对比18、人对色彩感觉的形成,首先要有()A.色 B.形 C.体 D.光19、明暗交界线是对象明暗的分界线,它的位置应该是()A.暗面 B.灰面 C.正面 D.面与面交接处20、素描最主要的工具是()。
色彩技法理论一、对画面整体的把握。
二、从点线面和黑白灰以及色相来关注构图。
三、对色调的追求贯穿始终。
四、对笔触的要求。
关键词:色调调整关系笔触的运用同学们经过三年系统的学习,在即将进入美术高考考场时,我将美术高考中色彩静物要注意的要点作以分析,大家尽量多从本文提及的角度多关注一些问题,进行相关的训练。
一:对画面整体的高难度把握。
何谓高难度?有较多精彩局部充实的和谐的画面。
诸个细节像脱缰的群马,如果你没有对整体的控制力,整个画面会糟成一团。
我在教学中不排斥对具体东西的的描绘,比如瓷罐哪一点有什么个性,和同等色系的物体相比冷暖有哪些微妙的区别乃至有什么疤痕都尽量让同学们表现出来。
做这些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训练同学们扑捉微差的敏锐性----这是一个画家应具备的能力。
同时培养同学们的耐心----这是作为一个画家的前提。
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调整”这个动词。
调整什么呢?调整各个细节之间的各种“关系”比如明暗、虚实、冷暖、鲜灰以及色相的面积关系。
怎么调整?你不妨这样:先把诸如鲜灰、冷暖的各种对比作强。
这种“强”是不和谐的,也不是我们想要的。
那么我们就往弱的关系推进,这就叫“由强到弱”、“由鲜到灰”。
在水粉画中,由于它的媒介的特性,我们往往采用由强到弱、由鲜到灰的步骤。
我开了个玩笑,说调整就是由麦当娜到林黛玉的转变。
画面的整体把握要求我们要整体的观察色彩。
这要求同学们首先要有一个全局的意识,不能孤立地、片面的观察。
其次,要敏锐地抓住基调,然后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局部的色彩关系。
这就是先抓住“大关系”后画“小东西”。
之后,你可以比较画面的各个部位。
比什么呢?比色相、比冷暖、比明暗、比鲜灰。
怎么比呢?同学们记住:同等色相,比冷暖。
同等冷暖,比明暗。
在作画过程当中,我们往往要求同学们画出同一块衬布所呈现的不同的色彩倾向。
德拉柯罗瓦在他的日记记录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风景画时说“康斯太勃尔说他的草地之所以高明,是由于用了许多不同的绿色组成。
美术技法理论试题及答案美术技法理论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绘画、雕塑、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创作技巧和方法论。
掌握美术技法理论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艺术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还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以下是一份美术技法理论的试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位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蓝调时期”而闻名?- A. 毕加索- B. 达芬奇- C. 米开朗基罗- D. 梵高答案:D2. 透视法是一种表现物体在空间中位置关系的方法,以下哪种透视法是最基本的形式?- A. 线性透视- B. 大气透视- C. 色彩透视- D. 纹理透视答案:A3. 在油画技法中,“直接画法”和“间接画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A. 使用的颜料不同- B. 绘画的步骤不同- C. 完成作品的时间不同- D. 作品的厚度不同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答案:印象派绘画强调光线和色彩的即时感受,艺术家们通常在户外直接作画,捕捉自然光线下的瞬间变化。
他们使用明亮的色彩和松散的笔触,追求光影效果和色彩的微妙变化,而不是复杂的细节描绘。
2. 描述一下“点彩法”在绘画中的应用。
答案:点彩法是一种绘画技法,由乔治·修拉和保罗·西涅克等后印象派艺术家发展而来。
这种方法通过将色彩以小点的形式排列在画布上,观众在一定距离观看时,这些点彩会视觉混合,形成清晰的色彩效果。
点彩法能够创造出一种闪烁、动态的视觉效果,特别适合表现光线和大气的变化。
三、论述题1. 论述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技法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技法经历了显著的发展,艺术家们开始探索更为科学的透视法,以及更为真实的光影表现手法。
列奥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作品,不仅在技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更加深刻和丰富。
他们的技法和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学习的对象。
中式烹调师高级理论知识竞赛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每张卷160道题)1.下列( D)酱料是家常海参必须的调料。
A、海鲜酱B、排骨酱C、甜面酱D、豆瓣酱2.宰杀牛蛙时可以先用刀背击昏,再用竹签沿(D)部位捅一下,可使其迅速死亡。
A、头部B、心脏C、颈喉D、脊髓3.加工风鸡的最佳时间是(D)。
A、农历正月B、农历五月C、农历九月D、农历腊月4.属于光参类的是(A)。
A、大乌参B、梅花参C、方刺参D、灰刺参5.冻一般分为自然凝固和(B)。
A、冷冻凝固B、凝固剂凝固C、添加剂凝固D、人工凝固6.人体内的宏量元素是(C)。
A、碘B、铁C、钠D、锌7.易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食品( A)除外。
A、豆制品B、奶油蛋糕C、剩饭D、凉糕8.腌制腊肉多采用(B)。
A、湿腌法B、干腌法C、混合腌法D、半干腌法9.与骨骼新陈代谢有关的元素是( A)。
A、钙B、锌C、硒D、铜10.碱发的原料在涨法前必须先将原料进行(C)处理。
A、洗净B、烘干C、泡软D、炸脆11.配菜间对于刀、砧板、抹布、配菜盘等用具的管理措施是(A)。
A、必须清洗消毒后使用B、同一原料可连续使用C、同一工具可重复使用D、工具应先消毒后清洗12.正常体力劳动者每人每次宴席的净料量为(A)。
A、750克左右B、850克左右C、950克左右D、1050可左右13.开水白菜的烹饪方法是( A )。
A、蒸B、烧C、煮D、烩14.烹饪原料食用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安全性、营养性、(C)三个方面。
A、价格性B、季节性C、适口性D、地区性15.(A)俗称砒霜或白砒。
A、三氧化二砷B、砷酸钙C、亚砷酸钠D、砷酸铅16.属于蛋用鸡的是(C)。
A、九斤黄鸡B、狼山鸡C、白来航鸡D、浦东鸡17.成品成本等于毛料总值(A)下脚料总值加上调味品总值后除以成品质量。
A、减去B、加上C、除以D、乘以18.九转大肠在红烧前的预熟工序是(A)。
A、油炸B、烤C、煸炒D、蒸19.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消耗的能量约为基础代谢能量的(B)。
《创新设计技法》单元测验1一、选择题30*1.5=45分1、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包括()。
(D)。
A、知识创新体系B、技术创新体系C、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D、以上均是2、目前世界上的发明专利()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
(A)。
A、90% B、80% C、70% D、60%3、我国关键技术对外依存率达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非常大。
(B)。
A、40% B、50% C、60% D、70%4、美国经济学家舒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的具体内容包括()。
(D)。
A、采用新技术B、生产新产品C、研制新材料和开辟新市场D、以上均是5、在国际竞争中,国防、工业、农业等领域内的竞争越来越表现魏科学技术能力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的竞争。
(B)。
A、高技能型人才 B、创新型人才 C、高学历型人才 D、科技复合型人才6、从创新的内容来看,一般把创新分为()。
(C)。
A、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部分 B、知识创新和应用创新两部分 C、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三部分 D、应用创新和技术创新两部分7、知识创新又称为()。
(C)。
A、技术创新 B、应用创新 C、理论创新 D、文化创新8、社会实践中,创新方式指()。
(D)。
A、由无到有的创新B、从由到新的创新C、凭空创新D、包括A和B项9、自行车和缝纫机应属于()。
(A)。
A、机器 B、机构 C、通用零件 D、专用零件10、一般的机械钟表应属于()。
(B)。
A、机器 B、机构 C、通用零件 D、专用零件11、()可以用来代替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
(B)。
A、机构B、机器C、构件D、零件12、构件是机器中每一个独立()的刚性单元体。
(B)。
A、制造 B、运动 C、分析 D、设计16两构件在未构成运动副之前,在空间中它们共有()个相对自由度。
(D)。
A、3 B、4 C、5 D、619、在平面机构中,如果引入一个平面低副(转动副和移动副),则提供()个约束。
美术技法理论试题浙江省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1.1485年,画家____________在他所着的____________中把透视学发展到了相当完美的地步。
2.当眼睛透过透明画面观察物体时,眼睛被忽略为一个观察点,称为____________,它对基面的垂直落点为____________,对画面的垂直落点为____________。
3.躯干的骨骼有脊柱、胸廓和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4.小腿部分由两块骨骼组成,分别是粗大的____________,细长的____________。
5.髋关节属于____________状关节,活动范围较大,由股骨头和____________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A.B.C.D.2.A.B.C.D.3.A.B.C.D.4.A.B.C.D.5.A.B.C.D.颞肌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距点2.肘关节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要回答正面圆与平置圆在视觉中最宽点的区别。
2.简要回答人体的韵律特征。
五、作图与识图(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请根据提供的资料,用起点法作图。
2.请根据题图写出线条所指的骨骼和肌肉名称。
(每空格1分)1.平行透视有________个消失点,有________个面与画面平行。
2.宋朝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分析了山水画由于视点位置的变化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种透视变化构图特点。
3.人体坐在椅子上的高度约________个头长,席地而坐约________个头长。
4.人体躯干分为________、胸、________、________和背等部位。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素描画苹果的方法、技法、理论知识一、天下没有两个一样的苹果
二、用石膏球体理解苹果的造型规律
通过一个圆球体你可能会想到一个苹果、桔子、鸡蛋……,他们都有着几乎相同的黑白灰变化规律,而不同点主要在于结构与材质的不同。
学画画一定要悟,要主动地总结归纳,掌握其中一种或几种球形静物的画法就能“一通百通”。
三、苹果的素描关系深度解析
苹果的素描关系是最容易被“概念化”,有些看似画得不错的苹果其实都是概念化的画法,画一百个苹果跟画一个苹果的套路是一样的,同学们一定要尊重不同苹果在不同环境中微
妙的色调变化,如:自然光与聚光下的素描关系是不一样的,浅色衬布与深色衬布作为背景反光的强弱也是不一样的,不是把“五调子”画出来就可以了,在绘画上,差一点点等于差很多。
四、常见球体错误调子分析
1.认为明暗交界线在球体的外轮廓上。
2.把暗面理解为一片均匀的黑色,不注意暗面的色阶变化,导致黑白太过分明。
3.真的把明暗交界线画成一条线了。
(明暗交界线是一个有虚实变化的面)。
4.暗面与亮面过渡过于均匀,不但失去质感,还画灰了,失去立体感。
5.明暗交界线没有找准,明暗交界面与光线垂直。
6.投影、暗面、背景、颜色一样重,应注意区别三者之间的色调、轻重变化。
7.背景色调没有轻重变化,边缘线没有虚实,使画面缺少空间感,背景太闷。
8.投影的外轮廓画死了,没有虚实变化。
五、苹果的结构表现深度解析
常见错误结构素描分析
六、苹果的明暗表现深度解析
常见错误明暗素描分析
七、苹果虚实关系的表现
八、苹果的表现手法
九、细节的表现——“蒂窝”
十、细节的表现——“蒂把”
11。
武术理论试题题库一、单选题1、武术起源于()。
A 生产劳动B 军事战争C 娱乐活动D 宗教祭祀2、以下哪种武术流派以刚猛为主()。
A 太极拳B 八卦掌C 少林拳D 形意拳3、武术中的“抱拳礼”,左手抱右手表示()。
A 武不犯禁B 止戈为武C 勇不滋乱D 以上都是4、长拳中的“四击”指的是()。
A 踢、打、摔、拿B 手、眼、身、法C 精、气、神、韵D 心、意、气、力5、武术套路比赛中,运动员完成整套动作的时间不少于()。
A 1 分钟B 1 分 20 秒C 50 秒D 55 秒二、多选题1、武术的特点包括()。
A 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B 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C 内容丰富多彩D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2、以下属于武术基本功的有()。
A 腿功B 腰功C 肩功D 桩功3、太极拳的主要流派有()。
A 陈式B 杨式C 吴式D 武式E 孙式4、武术竞赛中,评分的主要因素包括()。
A 动作规格B 演练水平C 动作难度D 创新难度5、传统武术中的器械包括()。
A 刀B 枪C 剑D 棍E 鞭三、判断题1、武术在发展过程中未曾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
()2、武术套路的编排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3、武术运动员只要技术好,身体素质不重要。
()4、南拳的特点是动作刚健朴实、发力迅猛。
()5、武术中的“武德”就是指礼貌待人。
()四、简答题1、简述武术的健身价值。
2、请说明武术套路和散打的区别。
3、武术教学中应遵循哪些原则?4、谈谈你对武术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论述题1、结合实际,论述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前景。
2、从多个方面阐述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
以下是对上述试题的详细解析:一、单选题1、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在狩猎、捕鱼等生产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攻防的动作和技巧,这便是武术的雏形。
所以选择 A 选项。
2、少林拳以刚猛为主,其动作迅猛有力,气势磅礴。
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相对而言较为柔和。
因此选择 C 选项。
中式烹调师四级理论复习题(2022年6月201班考证)1. 下列以水为传热介质制作的菜肴是()。
[单选题] *A、软熘鱼丸B、清炒虾仁C、西湖醋鱼(正确答案)D、滑溜里脊2. 油发的干肉皮要去除()以免影响菜品的口感和中味。
[单选题] *A、油味B、碱味(正确答案)C、异味D、杂味3. 焖菜的主要成品特色是:形态完整、()、质感酥烂鲜醇,少许勾芡。
[单选题] *A、无汁B、略有汤汁C、自然收汁D、汁浓味厚(正确答案)4. 下列为干制品原料的是()。
[单选题] *A、火腿B、腊鸡C、乌鱼蛋D、木耳(正确答案)5. 直刀法中的切可分为()种切法。
[单选题] *A、1B、2C、3D、6(正确答案)6. 下列蔬菜中含硝酸盐最少的是()。
[单选题] *A、菠菜B、荠菜C、黄瓜(正确答案)D、大白菜7. 干货原料经过涨发加工后()会发生变化,涨发率越高,它的单位成本就会越低。
[单选题] *A、重量(正确答案)B、营养C、口感D、外形8. 白斩鸡的调味阶段是()。
[单选题] *A、加热后(正确答案)B、加热中C、加热前D、加热时9. 酱制原料需要用()腌制时,不可单独追求色泽,最大用量不得超过万分之一。
[单选题] *A、硝(正确答案)B、盐C、酱油D、香料10. 酱制动物性原料时,一般是先将原料用有色调味品、盐和()腌制。
[单选题] *B、酱油C、面酱D、料酒11. 单位菜点成本是指构成单一菜点所耗用的主料成本、配料成本和()成本之和。
[单选题] *A、生料B、熟料C、燃料D、调料(正确答案)12. 干货原料涨发的目的之一就是恢复原来的形状和()。
[单选题] *A、色泽B、数量C、份量D、鲜味(正确答案)13. 菜品售价=原料()/(1-销售毛利率)。
[单选题] *A、重量B、数量C、成本(正确答案)D、质量14. 菜肴顺色组配使用的原料色相相同,()可以不同。
[单选题] *A、花色B、光度(正确答案)C、温度D、洁净度15. 酱牛肉最佳选料部位是牛的()肉。
茶艺师(中级)理论知识复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8题,每题1分,共88分)1.为()宾客服务时,尽量当宾客的面冲洗杯子,端茶时要用双手。
A、布依族B、纳西族C、景颇族D、维吾尔族正确答案:D2.汤色清澈,馥郁清香,醇爽回甜是()的品质特点。
A、云南普洱茶B、滇红工夫红茶C、金银花茶D、云南沱茶正确答案:D3.鉴别真假茶,应了解茶叶的植物学特征芽和嫩叶背面有()。
A、油亮反光B、银白色的茸毛C、细长的茸毛D、灰色茸毛正确答案:B4.龙井茶艺的()是寓意向嘉宾三致意。
A、祥龙三叩首B、金狮三呈祥C、孔雀三清声D、凤凰三点头正确答案:D5.引发茶叶变质的主要因素有()等。
A、CO2¬B、氮气C、氧气D、氦气正确答案:C6.茉莉花茶艺()的顺序是从右到左。
A、送宾B、就座C、迎宾D、敬茶正确答案:D7.《神农本草》是最早记载茶为()的书籍。
A、礼品B、聘礼C、食用D、药用正确答案:D8.乌龙茶艺持杯方法喻为()。
A、敬奉香茗B、悬壶高冲C、三龙护鼎D、观音出海正确答案:C9.制作乌龙茶对鲜叶原料和采摘(),大都为对口叶,芽叶已成熟。
A、二叶一芽B、五叶驻芽C、一叶一芽D、四叶驻芽正确答案:A10.“香气清纯,滋味甜爽,汤色橙黄明净,叶底嫩黄匀亮”是()的品质特点。
A、黄山毛峰B、六安瓜片C、君山银针D、滇红工夫红茶正确答案:C11.舒城小兰花干茶色泽属于()。
A、黄绿型B、金黄型C、银白型D、橙黄型正确答案:A12.“山后涓涓涌圣泉,盈虚消长景堪传”。
此诗是对()泉水景观的赞美。
A、涌泉B、梦泉C、圣泉D、惠泉正确答案:C13.由于乌龙茶制作时选用的是较成熟的芽叶做原料,属半发酵茶,冲泡时需用()的沸水。
A、70--80℃B、90℃左右C、95℃以上D、80--90℃正确答案:C14.()不是近代作曲家为品茶而谱写的音乐。
A、《采花扑蝶》B、《竹奏乐》C、《茉莉花》D、《闲情听茶》正确答案:C15.()是茶叶对外贸易中成交计价和货物交接验收的实物依据。
第一部分知识要点
一、基本知识点
1、古埃及艺术家在人物造型上不是结构解剖式的,而是强调绝对的对称与平衡。
2、把透视分为线透视、空气透视、隐没透视的画家是达·芬奇。
3、人体骨骼具有不同形态,基本可以分为4种类型。
4、反透视是最直接与传统透视相对立的透视方法。
5、人的头骨可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两者的分界线是眉弓线。
6、按照肌肉的功能划分,头部肌肉可分为2类。
7、透视研究中,物体的线段主要有两种特征,它们是原线与变线。
8、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骨骼是股骨。
9、达·芬奇作品《最后的晚餐》把画面的视觉中心放在耶稣的位置,主要采用了平行透视方法。
10、人体作为大自然最完美的造物,集中体现了自然界最微妙、最生动、最均衡、
最和谐的美。
11、我国人体平均身高约为 7.5个头长,人体高度的二分之一处是耻骨联合。
12、人体脊柱是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与尾骨组成。
13、肘关节作为主要结构点来说,显露于外表的有肱骨的内外髁和尺骨鹰嘴。
14、公元5世纪时,我国南朝宋山水画家宗炳的论述的透视理论与后来西方透视的研究方法很相似。
我国北宋时期画家郭熙提出高远、平远、深远的透视理论。
15、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学与解剖学成为当时的两大绘画理论支柱。
16、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所以平行透视又成为一点透视。
17、不在视平线上的消失点是天点和地点。
18、光滑的物体表面都能反映其他物体的形象而得到其物体的反像,这种反像称为
反影。
19、1至7对肋骨直接与胸骨相连称为真肋。
20、人体脊柱是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与尾骨组成。
21、第7颈椎是颈部与背部的分界线。
22、著名建筑师阿尔伯蒂在《绘画论》中专门论述了透视学。
23、研究焦点透视的最基本观察方法是单眼的, 绝对静止的观察方法。
从而形成一个视点,一个视域、视平线的性质。
24、与画面基面成近高远低关系的变线消失到地点。
25、上臂的肌肉主要有前边的肱二头肌、后边的肱三头肌。
二、名词解释
1、骨点:在结构上直接显于皮下的骨骼组织。
2、距点:在视平线上把视距标在心点左右两侧所得到的两点。
3、关节:能活动的骨连接。
4、地点:凡是位于视平线下方的消失点都可以称为地点。
5、原线:与画面平行,不会产生消失变化的线。
6、60°视域圈:以视中线为轴心的60°视角所构成的视圈,是透视图的正常观察范围。
7、基线:画面与基面相交的线。
第二部分作图与填图
1、自己确定条件,应用正立方体顶面或底面的对角线消失到左右距点的原理,作一幅正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评分标准:1、关系正确 2、标示正确 3、作图精准
2、自己确定条件,应用测点作图法,作一幅正立方体的成角透视图。
评分标准:1、关系正确 2、标示正确 3、作图精准
3、写出躯干正面凹凸点名称。
1、锁骨窝 6、肋弓
2、锁骨 7、腹中沟
3、胸骨 8、横腹沟
4、胸窝 9、侧腹沟
5、侧胸沟10、髂前上棘
4、标出骨盆的骨骼、骨点名称。
答案:1、骶骨 2、尾骨 3、耻骨联合
4、髂后上棘
5、髂前上棘
6、髂脊线
7、髂骨 8、髂前下棘 9、耻骨 10、坐骨5、自己确定条件,用起点作图法作出桌子的透视图。
第三部分分析题
1、从透视学角度出发,对以下作品中的透视应用及构图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弗里—贝基尔酒吧间》法国爱德华·马奈
答案要点:
1、运用平行透视、反影透视。
2、画家巧妙通过反影透视使主题突出,画面丰富,画外与画里得到呼应。
2、从解剖学角度出发,对下列幅作品中的解剖知识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评分标准:1、观点正确 2、表述得当 3、分析展开3、从透视学角度出发,对以下作品中的透视应用及构图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战争之厅》法国阿尔杜恩·芒萨尔
评分标准: 1、观点正确 2、表述得当 3、分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