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 格式:ppt
- 大小:150.02 KB
- 文档页数:18
第一章军事科学概论 (2) (2)第二章军事思想概述 (3) (4)第三章毛泽东军事思想 (5) (5)第五章军事高技术概述 (7) (8)第七章精确制导武器 (8) (9)第十一章战略环境概述 (11) (11)第十三章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11) (11)第十四章信息化战争 (12) (12)第十五章国防概述 (13) (13)第十六章国防建设 (14) (14)第十七章国防动员 (14) (14)军事理论思考题第一章军事科学概论第一节军事科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1.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2.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第二节军事科学的任务和性质3.军事学的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的现象,探索和把握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4.军事科学的性质:(1)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综合性科学;(2)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
第三节军事科学体系5.军事科学体系分为军事理论科学和军事技术科学两大部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军事理论是先导,对军事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起着指导作用;军事技术是基础,对军事理论的变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四节军事科学的地位和功能6.军事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军事科学对战争和军事活动实践具有重要的先导地位和作用。
7.军事学的主要功能:(1)为国家的军事战略提出建议和咨询;(2)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3)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4)为国家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第五节大学生学习军事学的意义和方法8.大学生学习军事学的意义:(1)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2)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3)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4)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第十六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习题答案:一、复习思考题1.如表13-1所示。
2.分部报告是指在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中,按照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提供的有关各组成部分收入、资产和负债等信息的报告。
分部报告属于其他财务报告的范畴,在财务报告体系中属于中级或次级信息,通常作为会计报表附注的一个组成部分予以披露。
报告分部的确定如图13-2所示。
其测试标准有三个:重要性标准(10%);报告分部比重达到75%的标准;报告分部的数量一般不超过10个。
分部信息披露的会计难点是如何正确的确定报告的主要和次要的报告形式。
详见图13-3。
3.中期财务报告,是指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
中期财务报告有可能是月度财务报告,也有可能是季度财务报告或者半年度财务报告,当然也包括年初至中期末的财务报告。
企业编制的中期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四个部分。
其中,中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应当是完整报表,其格式和内容应与上年度财务报表相一致;如果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对当年度财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进行了修改,则中期财务报告应当按照修改后的报表格式和内容编制。
此外,CAS32规定,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也应当在中期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中期财务报告的附注并不要求企业像年度财务报告那样提供完整的附注信息,它相对于年度财务报表附注而言可以适当简化,但应遵循重要性原则。
如果一项信息没有在中期财务报告中披露,从而影响到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判断的正确性,就认为这一信息是重要的,企业应当在中期财务报告附注中予以披露。
4.基本每股收益是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有企业利润或承担企业亏损的主要业绩评价指标。
企业应当按照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每股收益。
用公式表示为:所谓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
第1节电压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电压就一定有电流B.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C.有电源的电路中一定有电流D.电流和电压总是同时存在的2.现代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了,为了安全用电,我们对生活中一些“电”常识的了解必不可少。
下列有关常见电压值的表述错误的是()A.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 VB.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C.手机电池电压是3.7 VD.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36 V3.下图是小明同学测量小灯泡L1两端电压的电路,图中有一条导线接错了,接错的导线是()A.导线1B.导线2C.导线3D.导线44.在下面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能用电压表测量L2两端电压的是()5.电路如图所示,甲、乙、丙是连接在电路中的三只电学仪表。
闭合开关后,灯L1、L2均正常发光。
则()A.甲是电流表,乙、丙是电压表B.甲是电压表,乙、丙是电流表C.乙是电流表,甲、丙是电压表D.乙是电压表,甲、丙是电流表6.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前都应检查指针是否指零B.若有两个量程,一般都先用大量程试触C.两表都不能将两接线柱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D.接入电路时,都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各元件工作正常。
一段时间后,若其中一只电压表示数变大,则()A.另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小B.其中有一盏灯亮度不变C.灯L2可能断路D.灯L2可能短路8.某同学做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正确连接了电路,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由此可以看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使实验结果更为精确的做法是。
9.(2017·山东枣庄中考)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锌片插入盐水中,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盐水电池。
观察电压表的接线情况和指针偏转可知:锌片是盐水电池的极,电池的电压为 V。
10.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起来,使电压表能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第十六章 思考题(部分,仅供参考)P603-思考题7.铬(Ⅵ)的化合物(1)氧化物和含氧酸浓H 2SO 4作用于饱和的K 2Cr 2O 7溶液,可析出铬(Ⅵ)的氧化物——三氧化铬CrO 3:K 2Cr 2O 7+H 2SO 4(浓) 2CrO 3↓+K 2SO 4+H 2OCrO 3(铬酐)是暗红色针状晶体,氧化性极强。
(2)铬酸和重铬酸的酸性H 2Cr 2O 4和H 2Cr 2O 7都是强酸,但后者酸性更强些。
铬酸盐和重铬酸盐CrO 42-和Cr 2O 72-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2CrO 42- + 2H + 2HCrO 4- Cr 2O 72- + H 2O (黄色) (橙红色)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主要以黄色的CrO 42-存在;在pH <2的溶液中,主要以Cr 2O 72- (橙红色)形式存在。
(3)重铬酸及其盐的氧化性在碱性介质中,铬(Ⅵ)的氧化能力很差。
在酸性介质中是较强的氧化剂,即使在冷的溶液中,Cr 2O 72-也能把S 2-、SO 32-和I -等物质氧化,例如:Cr 2O 72- + 3H 2S + 8H + 2Cr 3+ + 3S ↓+ 7H 2OCr 2O 72- + 6Cl - + 14H + Δ 2Cr 3+ + 3Cl 2↑+ 7H 2O固体重铬酸铵(NH 4)2Cr 2O 7在加热的情况下,也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H 4)2Cr 2O 7 Δ Cr 2O 3 + N 2 + 4H 2O实验室常利用这一反应来制取Cr 2O 3。
(4)铬酸盐和重铬酸盐的溶解性一些铬酸盐的溶解度要比重铬酸盐为小。
当向铬酸盐溶液中加入Ba 2+、Pb 2+、Ag +时,可形成难溶于水的BaCrO 4(柠檬黄色)、PbCrO 4(黄色)、Ag 2CrO 4(砖红色)沉淀。
4Ag + + Cr 2O 72- + H 2O 2Ag 2CrO 4↓+ 2H +氧化数为+3和+6的铬在酸碱介质中的相互转化关系可总结如下:H-Cr(OH)442-CrCr 2O 72-H-OH -+,氧化剂铬(Ⅲ)和铬(Ⅵ)的鉴定在Cr 2O 72-的溶液中加入H 2O 2,可生成蓝色的过氧化铬CrO 5或写成CrO(O 2)2。
参考答案第十六章 分式16.1.1 从分数到分式1.2s m n + 2.11x +、22a b a b --,1()5x y +、23x -、0 3.12,434.3-,1- 5.3-,为任意实数 6.C 7.C 8.C 9.D 10.(1)34<x <2;(2)x <34或x >2;(3)x =2;(4)x =3416.1.2 分式的基本性质1.2b a a b --,22a b a b -- 2.420510x x +- 3.2212(1)(2)a a -- 4.A 5.D 6.(1)2m n;(2)24x z -;(3)48()x y --;(4)27x x ++ 7.(1)232352,1010ac b a b c a b c ;(2)2232,66ax by x y x y ;(3)32222212,88c a b ab c ab c -;(4)2211,11y y y y +--- 8.12- 9.1816.2.1 分式的乘除(一)1.2x y - 2. 292x y - 3. 213b - 4.9x 5.C 6.C 7.B 8.A 9.1a 10.(1)121n n x x x --++++,(2)200821-16.2.1 分式的乘除(二)1.A 2.B 3.D 4.212y 5.2249x y 6.46x + 7.42m - 8.不正确,原式21122(2)x x x x x =∙∙=--- 9.12 10.22()1x x -+ 16.2.2 分式的加减(一)1.(1)2m a ;(2)x y - 2.(1)2x ;(2)a b + 3.1x x - 4.正 5.58s a6.23s t t - 7.A 8.C 9.(1)2x x +;(2)11a + 10.12 11.3 12.1316.2.2 分式的加减(二)1.(1)0,(2)m n + 2.126x -+ 3.a b + 4.2 5.D 6.A 7.12x -+ 8.23- 9.21(2)x -- 10.2a b +,-1 11.61112.(1)□,○分别表示6和30,(2)1111(1)n n n n =+++ 16.2.3 整数指数幂(一)1.(1)116,(2)-1 2.(1)338y x -,(2)434a b 3.D 4.C 5.12a b6.10x 16.2.3 整数指数幂(二)1.(1)5910-⨯,(2)45.610-⨯ 2.0.0002 3.0.000 000 0302 4.D 5.(1)31.210-⨯,(2)9 6.232.66710⨯(个),271.67510-⨯(千克)16.3 分式方程(一)1.0x = 2.1 3.-1 4.5 5.1 6.A 7.C 8.D 9.A 10.(1)2x =;(2)无解 11.(1)13x =;(2)无解 12.13313.m <-2 16.3 分式方程(二)1.1112()142x +⨯= 2.9012035x x =- 3.1%p d p =+ 4.C 5.B 6.B (1)60天,(2)24天 8.科普书7.5元/本、文学书5元/本;(2)科普书2本、文学书3本 9.此商品进价是500元,第二个月共销售128件. 10.(1)12间,(2)8000元、8500元16.3 分式方程(三)1.151511.22x x -= 2.C 3.5千米/时 4.甲速度24千米/时,乙速度60千米/时 5.2元/米3 6.(1)优惠率为32.5%;(2)标价750元 7.乙先到达第16章 《分式》 章节复习一、选择题1-5 BACCD 6-10 DABDA 11-12 AD二、填空题13. 54.310-⨯ 14.100650025x x --- 15.2ab 16.24 17.24 18.5 三、解答题 19.(1)32x y ;(2)21x x +-+. 20.化简结果为a b +,(取值要求:a b ≠). 21.(1)2x =;(2)3x =. 22.(1)1n ·11111n n n =-++;(2)111n n -=+1(1)(1)n n n n n n +-++1(1)n n =+ 1n =·11n +;(3)244x x +. 23.有错,当a <2时,分母有可能为零;改正:因为2x ≠,所以223a -≠,4a ≠-,所以结果为a <2且4a ≠-. 24.9元. 25.12个月. 26.2元/吨.第十六章 《分式》 章节测试一、选择题1-5 DDCBC 6-10 CDCBA 11-12 DD二、填空题13. 3.5,2 14.2U R 15.3(1)y + 16.2xy 17.()m m a b a -- 18.12n - 三、解答题19.(1)x ≠3±;(2)x <2. 20.(1)2249x y ;(2)44a b ;(3)11m m+-;(4)y x y -+. 21. 原式1x =+,取值时注意x ≠1,2±-. 22. 不可能,原式等于14时,1x =-,此时分式无意义. 23.(1)3x =-;(2)无解. 24.(1)60天;(2)24天. 25. 甲每分钟输入22名,乙每分钟输入11名. 26.(1)移项,方程两边分别通分,方程两边同除以210x -+,分式值相等,分子相等,则分母相等;(2)有错误.从第③步出现错误,原因:210x -+可能为零;(3)当2100x -+=时,210,5x x -=-=,经检验知5x =也是原方程的解,故原方程的解为55,2x x ==.。
习题十六16-1 将星球看做绝对黑体,利用维恩位移定律测量m λ便可求得T .这是测量星球表面温度的方法之一.设测得:太阳的m 55.0m μλ=,北极星的m 35.0m μλ=,天狼星的m 29.0m μλ=,试求这些星球的表面温度.解:将这些星球看成绝对黑体,则按维恩位移定律:K m 10897.2,3⋅⨯==-b b T m λ对太阳:K 103.51055.010897.236311⨯=⨯⨯==--mbT λ对北极星:K 103.81035.010897.236322⨯=⨯⨯==--mbT λ对天狼星:K 100.11029.010897.246333⨯=⨯⨯==--m bT λ16-2 用辐射高温计测得炉壁小孔的辐射出射度(总辐射本领)为22.8W ·cm -2,求炉内温度. 解:炉壁小孔视为绝对黑体,其辐出度242m W 108.22cm W 8.22)(--⋅⨯=⋅=T M B按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T M B 4T σ41844)1067.5108.22()(-⨯⨯==σT M T BK 1042.110)67.58.22(3341⨯=⨯=16-3 从铝中移出一个电子需要4.2 eV 的能量,今有波长为2000οA 的光投射到铝表面.试问:(1)由此发射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是多少?(2)遏止电势差为多大?(3)铝的截止(红限)波长有多大?解:(1)已知逸出功eV 2.4=A 据光电效应公式221m mv hv =A +则光电子最大动能:A hcA h mv E m -=-==λυ2max k 21 eV 0.2J 1023.3106.12.41020001031063.6191910834=⨯=⨯⨯-⨯⨯⨯⨯=----m2max k 21)2(mv E eU a ==Θ ∴遏止电势差 V 0.2106.11023.31919=⨯⨯=--a U (3)红限频率0υ,∴000,λυυcA h ==又∴截止波长1983401060.12.41031063.6--⨯⨯⨯⨯⨯==A hc λm 0.296m 1096.27μ=⨯=- 16-4 在一定条件下,人眼视网膜能够对5个蓝绿光光子(m 105.0-7⨯=λ)产生光的感觉.此时视网膜上接收到光的能量为多少?如果每秒钟都能吸收5个这样的光子,则到 达眼睛的功率为多大? 解:5个兰绿光子的能量J 1099.1100.51031063.65187834---⨯=⨯⨯⨯⨯⨯===λυhcnnh E 功率 W1099.118-⨯==t E16-5 设太阳照射到地球上光的强度为8 J ·s -1·m -2,如果平均波长为5000οA ,则每秒钟落到地面上1m 2的光子数量是多少?若人眼瞳孔直径为3mm ,每秒钟进入人眼的光子数是多少? 解:一个光子能量λυhch E ==1秒钟落到2m 1地面上的光子数为21198347m s 1001.21031063.6105888----⋅⨯=⨯⨯⨯⨯⨯===hc E n λ每秒进入人眼的光子数为11462192s 1042.14/10314.31001.24--⨯=⨯⨯⨯⨯==d nN π16-6若一个光子的能量等于一个电子的静能,试求该光子的频率、波长、动量.解:电子的静止质量S J 1063.6,kg 1011.934310⋅⨯=⨯=--h m 当 20c m h =υ时,则Hz 10236.11063.6)103(1011.92034283120⨯=⨯⨯⨯⨯==--h c m υο12A02.0m 104271.2=⨯==-υλc122831020122s m kg 1073.21031011.9s m kg 1073.2-----⋅⋅⨯=⨯⨯⨯=====⋅⋅⨯==c m c c m c E p cpE hp 或λ16-7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包含了电子和光子的相互作用,试问这两个过程有什么不同?答:光电效应是指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全部能量而逸出金属表面,是电子处于原子中束缚态时所发生的现象.遵守能量守恒定律.而康普顿效应则是光子与自由电子(或准自由电子)的弹性碰撞,同时遵守能量与动量守恒定律.16-8 在康普顿效应的实验中,若散射光波长是入射光波长的1.2倍,则散射光子的能量ε与反冲电子的动能k E 之比k E /ε等于多少?解:由 2200mc h c m hv +=+υ)(00202υυυυ-=-=-=h h h c m mc E kυεh =∴5)(00=-=-=υυυυυυεh h E k已知2.10=λλ由2.10=∴=υυλυc2.110=υυ则52.0112.110==-=-υυυ16-9 波长οA 708.0=λ的X 射线在石腊上受到康普顿散射,求在2π和π方向上所散射的X射线波长各是多大? 解:在2πϕ=方向上:ο1283134200A 0243.0m 1043.24sin 1031011.91063.622sin 2Δ=⨯=⨯⨯⨯⨯⨯==-=---πϕλλλc m h散射波长ο0A 732.00248.0708.0Δ=+=+=λλλ在πϕ=方向上ο120200A0486.0m 1086.422sin 2Δ=⨯===-=-c m h c m h ϕλλλ散射波长 ο0A756.00486.0708.0Δ=+=+=λλλ16-10 已知X 光光子的能量为0.60 MeV ,在康普顿散射之后波长变化了20%,求反冲电子的能量.解:已知X 射线的初能量,MeV 6.00=ε又有000,ελλεhchc =∴=经散射后000020.1020.0λλλλ∆λλ=+=+=此时能量为 002.112.1ελλε===hc hc反冲电子能量MeV 10.060.0)2.111(0=⨯-=-=εεE16-11 在康普顿散射中,入射光子的波长为0.030 οA ,反冲电子的速度为0.60c ,求散射光子的波长及散射角.解:反冲电子的能量增量为202022020225.06.01c m c m c m c m mc E =--=-=∆由能量守恒定律,电子增加的能量等于光子损失的能量,故有 20025.0c m hchc=-λλ散射光子波长ο1210831341034000A043.0m 103.410030.0103101.925.01063.610030.01063.625.0=⨯=⨯⨯⨯⨯⨯⨯-⨯⨯⨯⨯=-=------λλλc m h h由康普顿散射公式2sin 0243.022sin 22200ϕϕλλλ∆⨯==-=c m h 可得 2675.00243.02030.0043.02sin 2=⨯-=ϕ散射角为7162'=οϕ16-12 实验发现基态氢原子可吸收能量为12.75eV 的光子. (1)试问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将被激发到哪个能级?(2)受激发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发出哪几条谱线?请将这些跃迁画在能级图上. 解:(1)2eV 6.13eV 85.0eV 75.12eV 6.13n -=-=+-解得 4=n或者)111(22n Rhc E -=∆ 75.12)11.(1362=-=n解出 4=n题16-12图 题16-13图(2)可发出谱线赖曼系3条,巴尔末系2条,帕邢系1条,共计6条.16-13 以动能12.5eV 的电子通过碰撞使氢原子激发时,最高能激发到哪一能级?当回到基态时能产生哪些谱线?解:设氢原子全部吸收eV 5.12能量后,最高能激发到第n 个能级,则]11[6.135.12,eV 6.13],111[2221n Rhc n Rhc E E n -==-=-即得5.3=n ,只能取整数,∴ 最高激发到3=n ,当然也能激发到2=n 的能级.于是ο322ο222ο771221A6563536,3653121~:23A121634,432111~:12A 1026m 10026.110097.18989,983111~:13===⎥⎦⎤⎢⎣⎡-=→===⎥⎦⎤⎢⎣⎡-=→=⨯=⨯⨯===⎥⎦⎤⎢⎣⎡-=→-R R R n R R R n R R R n λυλυλυ从从从可以发出以上三条谱线.题16-14图16-14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外来单色光激发后发出巴尔末线系中只有两条谱线,试求这两 条谱线的波长及外来光的频率.解:巴尔末系是由2>n 的高能级跃迁到2=n 的能级发出的谱线.只有二条谱线说明激发后最高能级是4=n 的激发态.ο1983424ο101983423222324A4872106.1)85.04.3(1031063.6A6573m 1065731060.1)51.14.3(10331063.6e 4.326.13e 51.136.13e 85.046.13=⨯⨯-⨯⨯⨯=-==⨯=⨯⨯-⨯⨯⨯⨯=-=∴-=∴-==-=-=-=-=-=-=-----E E hc E E hc E E hc E E hch VE V E V E a mn m n βλλλλυ基态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υh 被激发到4=n 的能态∴λυhcE E h =-=14 Hz 1008.310626.6106.1)85.06.13(15341914⨯=⨯⨯⨯-=-=--h E E υ16-15 当基态氢原子被12.09eV 的光子激发后,其电子的轨道半径将增加多少倍? 解:eV 09.12]11[6.1321=-=-n E E n26.1309.126.13n =-51.16.1309.12.1366.132=-=n , 3=n12r n r n =,92=n ,19r r n =轨道半径增加到9倍.16-16德布罗意波的波函数与经典波的波函数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答:德布罗意波是概率波,波函数不表示实在的物理量在空间的波动,其振幅无实在的物理意义,2φ仅表示粒子某时刻在空间的概率密度.16-17 为使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1οA ,需要多大的加速电压?解:oo A1A 25.12==uλ 25.12=U∴ 加速电压 150=U 伏16-18 具有能量15eV 的光子,被氢原子中处于第一玻尔轨道的电子所吸收,形成一个 光电子.问此光电子远离质子时的速度为多大?它的德布罗意波长是多少?解:使处于基态的电子电离所需能量为eV 6.13,因此,该电子远离质子时的动能为eV 4.16.13152112=-=+==E E mv E k φ它的速度为31191011.9106.14.122--⨯⨯⨯⨯==m E v k -15s m 100.7⋅⨯= 其德布罗意波长为:o 953134A10.4m 1004.1100.71011.91063.6=⨯=⨯⨯⨯⨯==---mv h λ16-19 光子与电子的波长都是2.0οA ,它们的动量和总能量各为多少?解:由德布罗意关系:2mc E =,λhmv p ==波长相同它们的动量相等.1-241034s m kg 103.3100.21063.6⋅⋅⨯=⨯⨯==---λhp光子的能量eV102.6J 109.9103103.3316824⨯=⨯=⨯⨯⨯====--pc hch λυε电子的总能量 2202)()(c m cp E +=,eV102.63⨯=cp而eV 100.51MeV 51.0620⨯==c m ∴cp c m >>20 ∴MeV51.0)()(202202==+=c m c m cp E16-20 已知中子的质量kg 1067.127n -⨯=m ,当中子的动能等于温度300K 的热平衡中子气体的平均动能时,其德布罗意波长为多少?解:kg 1067.127n -⨯=m ,S J 1063.634⋅⨯=-h ,-123K J 1038.1⋅⨯=-k中子的平均动能m p KT E k 2232== 德布罗意波长 o A456.13===mkT hp h λ16-21 一个质量为m 的粒子,约束在长度为L 的一维线段上.试根据测不准关系估算这个粒子所具有的最小能量的值. 解:按测不准关系,h p x x ≥∆∆,x x v m p ∆=∆,则h v x m x ≥∆∆,x m hv x ∆≥∆这粒子最小动能应满足222222min22)(21)(21mL h x m h x m h m v m E x =∆=∆≥∆=16-22 从某激发能级向基态跃迁而产生的谱线波长为4000οA ,测得谱线宽度为10-4οA ,求该激发能级的平均寿命.解:光子的能量λυhch E ==由于激发能级有一定的宽度E ∆,造成谱线也有一定宽度λ∆,两者之间的关系为:λλ∆=∆2hcE由测不准关系,h t E ≥∆⋅∆,平均寿命t ∆=τ,则λλτ∆=∆=∆=c E h t 2s 103.51010103)104000(81048210----⨯=⨯⨯⨯⨯=16-23 一波长为3000οA 的光子,假定其波长的测量精度为百万分之一,求该光子位置的测不准量.解: 光子λhp =,λλλλ∆=∆-=∆22hhp由测不准关系,光子位置的不准确量为cm30A 103103000o 962=⨯=====-λ∆λλ∆λ∆∆p h x16-24波函数在空间各点的振幅同时增大D 倍,则粒子在空间分布的概率会发生什么变化?解:不变.因为波函数是计算粒子t 时刻空间各点出现概率的数学量.概率是相对值.则21、点的概率比值为:22212221φφφφD D =∴ 概率分布不变.16-25 有一宽度为a 的一维无限深势阱,用测不准关系估算其中质量为m 的粒子的零点能. 解:位置不确定量为a x =∆,由测不准关系:h p x x ≥∆⋅∆,可得:x h P x ∆≥∆,x hP P x x ∆≥∆≥∴222222)(22ma h x m h m P E x x =∆≥=,即零点能为222ma h . 16-26 已知粒子在一维矩形无限深势阱中运动,其波函数为:a xax 23cos1)(πψ=︒ )(a x a ≤≤-那么,粒子在ax 65=处出现的概率密度为多少? 解:22*)23cos 1(a x a πψψψ==a a a a a a aa 21)21(14cos 1)4(cos 145cos 12653cos 122222===+===πππππ16-27 粒子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运动,其波函数为:)sin(2)(a x n a x n πψ=)0(a x <<若粒子处于1=n 的状态,在0~a41区间发现粒子的概率是多少?解:xa x a x w d sin 2d d 22πψ==∴ 在4~0a 区间发现粒子的概率为: ⎰⎰⎰===40020244)(d sin 2d sin 2a a ax a a x a ax a x a dw p ππππ 091.0)(]2cos 1[2124/0=-=⎰x a d a x a πππ16-28 宽度为a 的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波函数为xa n A x πψsin )(=,求:(1)归一化系数A ;(2)在2=n 时何处发现粒子的概率最大?解:(1)归一化系数⎰⎰==+∞∞-ax x 0221d d ψψ即⎰⎰=aa x a n x a n A n a x x a n A 00222)(d sin d sin ππππ⎰-=a x a n x a n A n a 02)(d )2cos 1(2πππ12222===A a n A n a ππ∴ =A a 2粒子的波函数x a n a x πψsin 2)(=(2)当2=n 时,x a a πψ2sin 22=几率密度]4cos 1[12sin 2222x a a x a a w ππψ-===令0d d =x w ,即04sin 4=x a a ππ,即,04sin =x a π,Λ,2,1,0,4==k k x a ππ∴4a kx = 又因a x <<0,4<k ,∴当4a x =和ax 43=时w 有极大值, 当2a x =时,0=w . ∴极大值的地方为4a ,a 43处16-29 原子内电子的量子态由s l m m l n ,,,四个量子数表征.当l m l n ,,一定时,不同的量子态数目是多少?当l n ,一定时,不同的量子态数目是多少?当n 一定时,不同的量子态数目是多少?解:(1)2)21(±=s m Θ (2))12(2+l ,每个l 有12+l 个l m ,每个l m 可容纳21±=s m 的2个量子态.(3)22n16-30求出能够占据一个d 分壳层的最大电子数,并写出这些电子的s l m m ,值.解:d 分壳层的量子数2=l ,可容纳最大电子数为10)122(2)12(2=+⨯=+=l Z l 个,这些电子的:0=l m ,1±,2±,21±=s m16-31 试描绘:原子中4=l 时,电子角动量L 在磁场中空间量子化的示意图,并写出L 在磁场方向分量z L 的各种可能的值. 解:ηηη20)14(4)1(=+=+=l l L题16-31图磁场为Z 方向,ηl Z m L =,0=l m ,1±,2±,3±,4±.∴ )4,3,2,1,0,1,2,3,4(----=Z L η16-32写出以下各电子态的角动量的大小:(1)s 1态;(2)p 2态;(3)d 3态;(4)f 4态.解: (1)0=L (2)1=l , ηη2)11(1=+=L (3)2=l ηη6)12(2=+=L(4)3=l ηη12)13(3=+=L 16-33 在元素周期表中为什么n 较小的壳层尚未填满而n 较大的壳层上就开始有电子填入?对这个问题我国科学工作者总结出怎样的规律?按照这个规律说明s 4态应比d 3态先填入电子.解:由于原子能级不仅与n 有关,还与l 有关,所以有些情况虽n 较大,但l 较小的壳层能级较低,所以先填入电子.我国科学工作者总结的规律:对于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高低以)7.0(l n +确定,数值大的能级较高.s 4(即0,4==l n ),代入4)07.04()7.0(=⨯+=+l n)2,3(3==l n d ,代入4.4)27.03(=⨯+s 4低于d 3能级,所以先填入s 4壳层.。
第16章 量子力学简介16-1 计算电子经过1100V U =和210000V U =的电压加速后,它的德布罗意波长1λ和2λ分别是多少?分析 本题考察的是德布罗意物质波的波长与该运动粒子的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解:电子经电压U 加速后,其动能为eU E k =,因此电子的速度为m2e v U = 根据德布罗意物质波关系式,电子波的波长为h m λ===v 若1100V U =,则10.123nm λ=;若210000V U =,则20.0123nm λ=。
16-2 子弹质量40g m =, 速率1100m s -=⋅v ,试问:(1) 与子弹相联系的物质波波长等于多少?(2) 为什么子弹的物质波其波动性不能通过衍射效应显示出来?分析 本题考察德布罗意波长的计算。
解:(1)子弹的动量 3140101004(kg m s )p m --==⨯⨯=⋅⋅v与子弹相联系的德布罗意波长)m (1066.141063.63434--⨯=⨯==p h λ (2) 由于子弹的物质波波长的数量级为m 1034-, 比原子核的大小(约m 1014-)还小得多,因此不能通过衍射效应显示出来.16-3 电子和光子各具有波长0.2nm ,它们的动量和总能量各是多少?分析 本题考察的是德布罗意物质波的波长公式。
解:由于电子和光子具有相同的波长,所以它们的动量相同,即为 3424196.6310 3.3210(kg m s )0.210hp λ----⨯===⨯⋅⋅⨯ 电子的总能量为21408.3010(J)e hcE m c λ-=+=⨯而光子的总能量为169.9510(J)hc E λ-==⨯16-4、若α粒子(电荷为2e )在磁感应强度为B 均匀磁场中沿半径为R 的圆形轨道运动,则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是多少?分析 α粒子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由此可求出α粒子的速度,再根据德布罗意公式就可得到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解 粒子在均匀磁场受到的洛伦兹力Rv v 2m B e =2 α粒子的速度meB R v 2= 根据德布罗意公式可得到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eRB h m h 2==v λ16-5 试求下列两种情况下,电子速度的不确定量:(1)电视显像管中电子的加速电压为9kv ,电子枪枪口直径取0.10mm ;(2)原子中的电子,原子的线度为1010m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六章电流、电压讲义(带答案)1 / 17漫画释义知识互联网2电流 电压—电流电压电阻电阻关系1.电流强度(1)电流强度的定义同样的灯泡在不同的电路中有亮有暗,说明电流是有大小的.我们定义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来表示,简称电流,用符号I 表示.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打开水龙头,若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水多(即单位时间流过水管横截面积的水量多),那么就说水流很大,同样我们也可以这样来定义电流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流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为电流强度.(2)电流强度的计算式为QI t,Q 为时间t 内流过导体的电荷量.(3)电流强度的单位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其实安培是一个很大的单位,通常我们用的电流都很小,所以经常还用到毫安(mA )、微安(μA )等单位.其换算关系如下:1A=1000mA ,1mA=1000μA注意正确理解电流强度、电荷量、时间三者的关系:①在通电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越多,电流就越大;电流越大,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也越多.②在通过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短,电流越大;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短. ③在电流一定情况下:通过的电荷量越多,所用时间越长;所用时间越长,通过的电荷量就越多.2.电流表(1)认识电流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无法直接观测电流,但是电流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效应,比如说使电灯发光、使电动机转动等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电流产生的效应来直接观测电流的大小.电流表就是利用电流的效应来测量电流的大小的仪器.从外观上看电流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以学生用电流表为例)①标记:表盘上有大写英文字母A ,表示以安培为单位的电流表. ②标尺:标尺分两行,上行刻度量程是0~3A ,最小刻度是0.1 A ,下行刻度量程是0~0.6 A ,最小刻度是0.02 A .③接线柱:三个接线柱分别有“+”“0.6”和“3”标记,其中“+”接线柱是公共端.或者三个接线柱是分别标有“—”“0.6”和“3”标记,其中“—”接线柱是公共端.④调零器,表盘下有个螺旋,用螺旋刀旋转它可以调整指针的位置,测量前指针应指到零,在电路中我们用表示电流表.(2)电流表的使用.在使用电流表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使用前一定要调零②电流表在电路中可以将它看作一条导线,接入电路的时候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如果并联的话就会使被测电路短路,测量出来的就不是实际的用电器的电流,而且电流表也可能因为电流过大而损坏.模块一 电流 电流表知识导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电流、电压讲义(带答案)③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如果接反,电流表的指针将会反向偏转,不仅无法读数还会损坏电流表.④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如果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有可能使电流表的指针碰弯,甚至烧坏电流表.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如果能够估计电流的大小,则可以直接选择合适的量程,选择量程的时候,要在电流不超过电流表量程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小的量程,这样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如果电流的大小无法估计则采用“试触法”,即将电路其他部分连接好,闭合开关,先用导线去试触电流表的大量程,若指针偏转超过最大量程,则应该换更大的电流表;若指针偏转小于大量程,大于小量程,则就选用大量程;若指针偏转小于小量程则换用更小量程.⑤电流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直接连接在电源的两极.因为电流表相当于一条导线,直接连接在电源两极会发生短路,烧坏电源和电流表.(3)电流表的读数在读电流表的读数的时候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①确定电流表使用的量程.②确定电流表的最小刻度,也就是电流表表盘上每一小格代表多大电流.一般对于学生用电流表来说,如果选用0~3A的量程,则每个小格代表0.1A;如果选用0~0.6A量程,那么每一个小格代表0.02A.(从上面的最小刻度可以看出,越小的量程测量的精确度越高,这正是我们为什么要尽可能地选小量程的原因).③通电后,观测指针偏转的格数,读出电流的大小.夯实基础【例1】“0.15A”最可能是下列哪个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A.普通计算器B.普通的白炽灯C.家用电冰箱D.家用空调器【答案】B【例2】如图的几种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接近4A的是()A B C D【答案】D【例3】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A.3 / 17【答案】0.32【例4】如图电路中,如要测量通过灯泡L1的电流,应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的()A.a处B.b处C.c处D.d处【答案】B【例5】某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实验时,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同一组的另四位同学认为测量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以下情况正确的是()A.电流表坏了B.电流表量程选大了C.电流表量程选小了D.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错了【答案】D【例6】一个学生使用电流表时候,本应使用“+”和“3”两接线柱,但误将“+”和“0.6”两接线柱接入电路,而电流还是从“+”接线柱流入,从“0.6”接线柱流出,这样做的结果将是()A.指针摆的角度变小了B.指针不动C.指针摆的角度变大了,电流表可能被损坏D.指针反向摆动【答案】C【例7】小菲同学在使用电流表测量某电路中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时,她先用大量程进行,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小菲同学应该选用的电流表量程是,这样做的好处是.【答案】试触;0-0.6A;读数更为准确能力提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六章电流、电压讲义(带答案)5 / 17【例8】 某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只知道大量程是0-9A ,小量程刻度值未标明,小明为了探究电流表的小量程是多少,他先用大量程测一较小的电流,其示数如图甲,再改用小量程测同一电流,指针指在图乙的位置.甲图测得的电流值是 A ;这电流表小量程每小格表示 .【答案】 1.5;0.1A【例9】 如图所示,在练习使用电流表的实验中,某同学发现电流表(0~3A )的量程刻度值标示不清,根据你对电流表的了解,电流表的正确读数是( )A .0.42AB .0.44AC .2.2AD .2.4A【答案】 C1.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数学表达式:12n I I I I ====2.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数学表达式:123n I I I I I =++++【例10】 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 闭合时,电流表A 1示数为0.3A ,电流表A 2示数为0.1A ,求电灯L 1、L 2的电流分别为多少?模块二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知识导航夯实基础【答案】 I 1=0.2A ,∵L 1和L 2并联 ,∴I = I 1+I 2 ,I 2= I -I 2=0.3A-0.2A=0.1A【例11】 如图,三个电流表1A 、2A 、3A 的示数分别为1I 、2I 、3I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 .123I I I ==B .123I I I >=C .123I I I >>D .132I I I >> 【答案】 D【例12】 在图中,当开关闭合时,测得通过A 点和B 点的电流都是0.4A ,则甲图中通过C 点处的电流是 A ;乙图中通过C 点的电流是 A .【答案】 0.4 ;0.8【例13】 如甲图电路,当开关S 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乙图所示,其中a 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 (选填“电源…‘L I ”或“L 2”)的电流,b 电流表的读数应为 安.【答案】 L 1、1.2【例14】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流表1A 的读数是0.84A ,2A 的读数是0.26A ,则通过灯1L 的电流为( )能力提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电流、电压讲义(带答案)A.0.84A B.0.26A C.0.58A D.1.10A【答案】C【例15】小红将电流表A1、A2如图甲所示串联接在电路中,两表指针示数分别如图乙所示,已知其中量程较大的电流表满刻度值为3A,则另一电流表满刻度值为______A,电路中电流为_____A.【答案】0.60.5模块三电压电压表知识导航1.认识电压(1)电压的作用类似于水压产生水流,电压的作用是使电路中产生电流.电压的符号为U.电源其实就是在正极不断聚集正电荷,负极不断聚集负电荷,这样就在正负两极形成了电压.(2)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国际单位为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千伏(kV)、毫伏(mV)等单位.其换算关系如下:1kV=1000V 1V=1000mV(3)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电压都相对比较固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 1.5V,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家庭电路中的电压为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 V.2.电压表(1)认识电压表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那么电压的变化一定会带来电流的变化,电流的变化就会带来产生的效应的变化,所以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电流的效应来测量电压的大小,电压表就是利用电流的效应来测量电压大小的仪器.7 / 17从外观上看电压表有以下几个部分(以学生用电压表为例)①标记:表盘上有大写英文字母V,表示以伏特为单位的电压表.②标尺:标尺分两行,上行刻度量程是0~15V,最小刻度是0.5V,下行刻度量程是0~3V,最小刻度是0.1V.③接线柱:三个接线柱分别有“+”“3”和“15”标记,其中“+”接线柱是公共端.或者三个接线柱是分别标有“-”“3”和“15”标记,其中“-”接线柱是公共端.④调零器,表盘下有个螺旋,用螺旋刀旋转它可以调整指针的位置,测量前指针应指到零.(2)电压表的使用在使用电压表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使用前一定要调零②电压表在电路中可以将它看作断开的,接入电路的时候必须与被测电路并联,如果串联的话就会使被测电路断路,测量出来的就不是实际的用电器的电压,而且电压表也可能因为超过量程而损坏.③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如果接反,电压表的指针将会反向偏转,不仅无法读数还会损坏电压表.④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如果超过电压表的量程有可能使电压表的指针碰弯,甚至烧坏电压表.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如果能够估计电压的大小,则可以直接选择合适的量程.选择量程的时候,要在电压不超过电压表量程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小的量程,这样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如果电压的大小无法估计则采用“试触法”,即将电路其他部分连接好,闭合开关,先用导线去试触电压表的大量程,若指针偏转超过最大量程,则应该换更大量程的电压表;若指针偏转小于大量程,大于小量程,则就选用大量程;若指针偏转小于小量程则换用小量程.(3)电压表的读数在读电压表的示数的时候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①确定电压表使用的量程.②确定电压表的最小刻度,也就是电压表表盘上每一小格代表多大电压.一般对于学生用电压表来说,如果选用0~15V的量程则每个小格代表0.5V;如果选用0~3V量程,那么每一个小格代表0.1V.(4)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使用方法的异同①相似点使用前必须调零.使用时必须兼顾不超过量程和准确度高两个原则,通过试触选择合适的量程.接入电路时都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读数时都必须根据使用的量程确定刻度盘上每一大格和每一小格所表示的物理量的值,然后才能正确读出指针所在位置所表示的相应物理量的值.②不同点电流表必须串联在待测电路中,电压表必须并联在待测电路两端.电流表不能直接连在电源两极上,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测出电源电压.实验操作时如错将电压表串在被测电路中,它所接的电路相当于开路,所以测不出被测电路的电压.一般情况下,电压表有示数,显示的数值接近电源电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六章电流、电压讲义(带答案)9 / 17【例16】 将电路和水路类比,有较多相似之处.在电路中和如图所示水路中的水轮机作用相似的是( )A .用电器B .电源C .开关D .导线【答案】 A【例17】 下面对一些常见电压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照明电路的电压是380VB .1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C .1节蓄电池的电压是 2.5VD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0V【答案】 B【例18】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 ,能用电压表测量L 1两端电压的正确电路是 ( )【答案】 D【例19】 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是( )A .2.3VB .0.5VC .2.1VD .10.5V【答案】 C【例20】 如图所示,当量程为03V -时,电压表指针的读数为________V ,当量程为015V -时,电压表指针的读数为________V .夯实基础【答案】1.5;7.5【例21】如图所示电路,电压表、导线、开关、电池均完好,当开关闭合后,产生的现象是()A.电压表被烧毁B.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C.电压表指针不动D.电源被短路【答案】B模块四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知识导航1.串联将几个电池串联起来则串联后的总电压为各节电池电压的和.若将几个用电器串联接入电路则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的和,数学表达式为:U=U1+U2+U3…….以图为例,电压表V1测的是灯L1两端的电压U1,电压表V2测的是灯L2两端的电压U2,电压表V测的是串联电路的总电压U,实验结果是U=U1+U2.2.并联将几个相同的电池并联则并联后的总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若将几个用电器并联接入电路则干路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数学表达式为:U=U1=U2=U3…….以图为例,电压表V1测的是灯L1两端的电压U1,电压表V2测的是灯L2两端的电压U2.电压表V测的是电源电压U,实验结果是U=U1=U2.夯实基础【例22】如图所示的电路,电压表测量的电压是()A.灯L1两端的电压B.灯L2两端的电压C.灯L1和L2的总电压D.电源的电压【答案】B。
第一章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概述复习思考题1.我国预算会计的体系由哪些内容构成?2.我国预算会计与国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有什么不同?3.我国2006年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对预算会计有什么影响?4.什么是我国的预算会计?5.国外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有什么特殊性?6.我国预算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是什么?7.我国预算的组成体系是怎样的?第二章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基本理论复习思考题1.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原则是哪些?2.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包括哪些会计制度?3.会计核算基础有哪几类?我国预算会计采用什么会计核算基础?4.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前提包括哪些?5.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要素包括哪些?6.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等式是怎样的?7.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原始凭证包括哪些?8.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原始凭证包括哪些?9.什么是记账凭证?一般分为哪几类?10.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11.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是怎样的?12.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是什么?第三章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概述复习思考题1.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特点有哪些?2.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任务是什么?3.财政总预算会计与其他预算会计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4.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5.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会计核算基础是什么?6.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有哪些?.第四章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资产练习思考题1.财政性存教的管理原则是什么?1.在途款是怎么产生的?具体又应该如何核算?3.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和核算有价证券的要求是什么?4.财政总预算会计中财政上下级往来款有哪几种情况?5.预算经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6.财政周转金相关资产科目是哪些?第五章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负债和净资产复习思考题1.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负债包括哪些内容?2.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结余包括哪些内容?3.什么是预算周转金?为什么要设置预算周转金?预算周转金的资金来源是什么?第六章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收入和支出复习思考题1.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所核算的收入包括哪些内容?2.什么是一般预算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哪些内容?3.负责组织一般预算收入的机构有哪些?4.我国现行制度规定预算收入缴库方式有哪些?5.在我国一般预算收入是怎样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的?6.什么是基金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包括括哪些一内容?7.什么是专用基金收入?它与基金预算收入的异同点在哪里?8.什么是资金调拨收入?资金调拨收入包括哪些内容?9..什么是财政周转金收入?财政周转金收入包括哪些内容?10.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财政支出包括哪些内容?11.什么是一般预算支出?一般预算支出有哪些内容?12一般预'算支出列报口径和管理有哪些要求?13.什么是基金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包括哪些内容?14.什么是专用基金支出?15.什么是资金调拨支出?资金调拨支出包括哪些内容?第七章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复习思考题1.在会计年度结束前,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进行年终清理结算的主要事项包括哪些?2.年终结账工作一般有哪三个环节?3.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主要包括哪些?4. 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的审核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应该注意哪些事项?5. 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审核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一般采用什么方法?第九章行政单位会计的概述复习思考题1.行政单位会计使用的范围是什么?2.行政单位会计的特点有哪些?3.行政单位会计的任务是哪些?4.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哪些?5.行政单位会计的会计要素有哪些?会计科目包括哪些?第十章行政单位会计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练习思考题1.行政单位购买有价证券应当遵守什么样的管理原则?2.什么是应缴预算款?3.什么事应缴财政专户款?4.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有哪几种上缴方式?5.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计价有什么规定?第十一章行政单位会计的收入和支出复习思考题1.行政单位领拨经费的原则是什么?2.行政单位的收入包括哪些?3.行政单位对其他收入的管理应遵循哪些厚则丫4.行政单位的支出包括哪些?5.为了加强对行政单位支出的管理,行政单位应遵循哪几方面的管理原则?6.行政单位会计在办理经费支出时,必须遵循什么样的财务规定?7.行政单位会计列报支出的口径有什么具体的规定?第十二章行政单位会计的结账和会计报表制度复习思考题%'1.行政单位会计年终清理包括哪些内容?2.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按照内容和形式可分为哪几类?3.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编制的要求有哪些?4.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的审核应注意哪些问题?5.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汇总填列时,哪些指标需要进行调整?怎样调整?6.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分折的步骤包括哪些?第十五章事业单位会计的概述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事业单位会计?其适用范围是什么?2.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是什么?3.事业单位会计的组织结构如何体现?4.事业单位会计的任务是什么?5.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分为几类?第十六章事业单位会计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练习思考题1辜业单位的资产包括哪些内容?2.事业单位对现金管理的要求是什么?3什么是材料?事业单位的材料如何计价?4.什么是对外投资?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分为哪些种类?应当如何核算?5.什么是固定资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分为哪些种类?取得时如何计价?6.事业单位负债包括哪些内容?7.事业单位的应缴款项如何核算?第十七章事业单位会计的收入和支出复习思考题1.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哪些?其确认原则是什么?2.什么是财政补助收入?它与上级补助收入有什么区别?3.什么是事业收入?4.什么是附属单位缴款?它与经营收入有什么区别?6.事业单位的支出包括哪些内容?事业支出的报销口径如柯规定?6.事业单位拨付经费的原则是什么?7.经营性支出如何核算?8.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核算的程序是什么?第十八章事业单位会计的结账额会计报表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哪些报表?2.什么是资产负债表?主要包括哪些项目?3.什么是收入支出表?主要包括哪些项目?4.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附注主要有哪些?各自包括哪些内容?5.财务情况说明书包括哪些内容?第二十章我国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复习思考题1.简述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六章习题答案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
解答:C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8.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如何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冲突关系?【参考答案】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
其中,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它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或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
物价稳定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是指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之趋于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但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一致性主要是指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够促进或影响其他目标实现。
互补关系主要表现在:一国经济能长期持续均衡增长,就业率就高,失业率就低,反之亦然。
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矛盾和冲突来看,任何一种政策手段都有其副作用,对其他目标的实现产业不利的影响。
著名的“米德冲突”说明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处理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疲软并存或是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同伙膨胀并存的情况时左右为难;而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目标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
2.如何用IS-LM模型解释财政政策效应?【参考答案】财政政策效应是政府变动收支后对社会经济活动如就业、产出等产生的有效作用以及相应的反应。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应是指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这里考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情况,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之相反变动。
如图所示,当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E0点时,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r和均衡收入水平Y。
假定利率水平保持不变,政府支出增加提高总需求水平,促使IS曲线右移至IS1的位置,均衡收入增加到Y2,产品市场实现新的均衡E2。
但是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使货币需求增加,在原来利率水平上存在着货币的过度需求。
在保持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从r0上升至r1的水平。
高中物理选修3-5课木习题答案——第十六章一一第一节P6问题与练习I.解:在碰播中2球的威1Λ与迷度的乘积的Wtlfflilt为O. lX9 kg∙m∕s-0.9‰κ∙π√s.1球的质址匂速度的乘枳的减小凤为0.3X(8-5)kκ∙ m/S-0.9 kβ-m∕s^町见.血这次碰怖中2球堆加的质肚与速度的乘枳勺1球所减小的质贰与速度的孃枳相等.2•解:从盯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帶可以看出•人车在碰曲前是做匀速在线运动.其邀度大小为3 A 5.6OX10 :Z…巾,V=Σ7^3≡ δΓ m/s=0-927 m/sA *和〃乍碰厉连任一起做勻速血线运动的速鹰为.Δ√=Δ√二4.48X10 2rn∕s=O. 4∙∣8 nι,∙z s一应-5丁一 5 XO4 02fitm∣)SfR辆小车各自的质ht与其邃度的乘积之和为MAP=O・ 5 乂0. 927 kg ∙ rti/s—0. SGG A m/gwtmπw辆小乍体自的质凤与其湮度的桀枳之和为(WΛ -f-rz⅛>τ√Z = (0. 6-+0. 6)×0. ∙148 kg ∙ m/s¾0. 556 kg ∙ ιn∕^从实脸数撫中可以并出.«gIIftIlw两辆小车各n的质就与Jr速度的柬枳之和址相筹的.P1Γ12问题与练习I. MI(1> ∣∕J A⅞M为^aB Mι⅜ ≡2XS ICR ■ m∕n≡6 kg ■ m/n 木劝M)⅛/>■H WJW≡2×6 kf(∙ OVz 12 kχ∙ mAWft. ⅛*ifl大为K(来的2ffi i 側动他为Eto I * gWtZ-^×2×3,J≡9 J 末劝他为Kfc≡^m√≡ X2×βt J≡36 JWH,动Iffirtl大为WjRM lfff-(2)∣ΛMt<tf.劝能机“变化•为IE方向•划物体的本速度为√ -3m∕>.动Ut变化ht为Δρ-M√ -rriv■ [2X C -3) -2X 3j kg - m∕s∙-l2 kg ∙ nι∕,w ¾⅛Λ^B⅛1t≡MΛW r∕ffiΛ∙A≡.即向W・<3)取向东为ιEΛ,l⅛. WBftilo⅛υ,4m/«. HlWMttloAP*>IRΛV4+m∣∣va"[2X3+3X(β0] kg ♦wA∙-6 k⅞ ・ m/s4≡ZW⅛氐■扌加A必+g m∣∣4-,y X2X3,J+∣X3X4I J≡JSJ 小^ M< m r∙ft*Mftl 4MKi*. VWteKhif. 36WfZIil不测Al删IMttiBNHHh2、B、D选项正确因为根据题意,由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和题意可知Ft=P FI=E k解得:P = √2mFlP2 I2F2EK = ----- =--------K 2m 2m3、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有F(t _ t) = m u —mumV -mv 10 × (-2)-10 × 10F = —: ------------ = --------- - 2---------------- N = -30Nt -t 4该力大小为30N,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第十六章 机械波16-1 一波源作简谐振动,周期s 010.=T ,振幅m 40.=A ,当0=t 时,振动位移恰为正方向的最大值.设此方程以m/s 400=v 的速度沿直线传播,试求(1)此波的波函数;(2)距波源m 2和m 16处质点的振动方程和初相;(3)距波源15m 和m 16处质点振动的相位差.分析 波源的周期和频率就是机械波的周期和频率,对于平面波,在忽略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的情况下,波源的振幅就是波的振幅,如果已知波速或波长以及波源的初相,就能给出波函数.由上一章的讨论可知,当给出振动的初始位置和运动方向时,振动的初相就确定了.由波函数可以获得波线上任一点的振动方程;以及任一时刻波线上各点的位移,即波形.波线上相位差为π2质点间的距离(也可视为两个相邻的相位相同点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解 (1)波源的角频率为rad/s200rad/s 01.022πππω===T初始时波源振动达正方向的最大值,即0=ϕ,波源的振动方程为)200cos(4.0π=y已知m/s 400=v ,波函数为)400(200cos 4.0x t y -=π0>x(2)由波函数得m 2=x 处振动方程为)200cos(4.0)4002(200cos 4.0πππ-=-=t y该处质点初相为π.m 16=x 处振动方程为m8200404001620040)cos(.)(cos .πππ-=-=t y该处质点初相为π8或0.(3)两点相位差为 201.0400151622ππλ∆πϕ∆=⨯-==x15m处质点相位超前.16-2 已知平面波波函数).(cos .x t y -=5220π.式中x 、y 以米计,t 以秒计,试求(1)波长、周期、波速;(2)在m 1=x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3)在s 40.=t 时,该处质点的位移和速度.这是原点处的质点在哪一时刻的运动状态?再经过s 40.后该运动状态传至何处?分析 本题强调这样的概念:波的传播过程是振动状态(或相位)的传播过程.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状态(或相位)传播的距离称为波的传播速度,也称为相速度,即本书中的波速v (以区别于反映振幅或能量传播的群速度).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波线上各质点仍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跟随波前进,质点的振动速度为ty u d d =.解 (1)将波函数).(cos .x t y -=5220π与简谐波的标准形式对比,得m/s5.2 /s rad 5.2==v πωm2m 8.05.2s8.0s 5.222=⨯=====T T v λππωπ(2)由波函数得m 1=x 处的振动方程为m)5.2cos(2.0 )5.21(5.2cos 2.0)5.2(5.2cos 2.01ππππ-=-=-==t t x t y x(3)由波函数得s 040.=t 时m 1=x 处质点的位移为m205215220040.).(.cos ..=-==t t y π该时刻该质点振动速度为0521525220d d 040040=-⨯-====..).(.sin ..t t t ty u ππ是原点处质点在052140=-)..(时刻的振动状态.再经过s 40.该运动状态传播的距离m1524040=⨯==...v x即传至距该处m 1或距原点m 2处.16-3 如图16-3,一平面简谐波在空间传播,已知波线上某点P 的振动规律为)cos(ϕω+=t A y ,根据图中所示的两种情况,分别列出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 分析 本题可以沿两条思路求解:(1)由于波线上各点的相位依次落后,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可以判断O 点比P 点相位超前多少或落后多少, 因已知P 点的振动方程,就能写出O 点的振动方程,再写出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2) 从P 点的振动方程直接写出以P 为原点的波函数,根据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写出O 点的振动方程,再写出O 为原点的波函数.下面给出第一种解法.解 (1)第一种情况,波沿x 轴正向传播,O 点的相位比P 点超前vω, 所以O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ϕωω++=v l t A y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为)])(cos[)]()(cos[ϕωϕωω+--=++-=vvvl x t A l x t A y(2)第二种情况,波沿x 轴负向传播,O 点在P 点右侧,O 点的相位比P 点超前vl ω,所以O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ϕωω++=v l t A y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为)])(cos[]()(cos[ϕωϕωω+++=++--=vvv l x t A l x t A y16-4 一平面余弦波在Tt 43=时的波形如图16-4(a )所示(T 为周期), 此波以v =36m/s 的速度沿x 轴正向传播, (1)画出t =0时刻的波形图;(2) 求O 、P 点的振动初相;写出O 点的振动方程及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分析 波形曲线,即y-x 图,给出了某一时刻波线上各点的位移.已知波速时,从Tt 43=时的波形可以推出t =0或t=T 时的波形,从而可得O 点的振动方程, 进而求出O 为原点的波函数.图16-4解 (1) Tt 43=时刻的波形沿x 轴负向移动λ43即为t=0时的波形,或沿x轴正向移动λ41即得t=T 时的波形,如图16-4(b).(2) 由图16-4(a)得 m,40 m,20..==λA 又m/s 36=v 对O 点有,t =0时,有0c o s0==ϕA y (1) 0s i n 0<-=ϕωA v (2) 由(1)式得2πϕ±=,由(2)式得0sin >ϕ,所以应取2πϕ=对P 点, t =0时,有2.0cos 0==ϕA y P (3)0sin 0=-=ϕωA P v (4)因A =0.2m ,由(3)式得0=ϕ,满足(4)式.(3)波的角频率 r a d /s180rad/s 403622ππλπω=⨯==.vO 点的振动方程为 )c o s (.218020ππ+=t y m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为 ])(c o s [.23618020ππ+-=x t y m16-5 一平面波在t =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16-5中曲线(I)所示,波沿x 轴正向传播,经过t =0.5s 后, 波形变为曲线(II). 已知波的周期1≥T s , 试由图中所给条件, 求(1)波函数;(2)A 点的振动方程.分析 从波形曲线(I)可以求出振幅、波长以及O 点的初相. 但另一个重要的常数ω需结合两条波形曲线考虑. 从图上不难看出, 在0.5s 内波形在x 轴正向移动0.1m ,于是可以计算出波速.再根据周期、波长、波速间的关系求出周期,进而求出角频率.解 由图16-5知, A =0.1m, 40.=λm ,20501010....===tv m/s 22040===..v T λs πππω===222Trad/s对O 点0c o s0==ϕA y (1) 0s i n 0<-=ϕωA v (2)由(1)式得2πϕ±=,由(2)式得0sin >ϕ,所以应取2πϕ=故O 点的振动方程为 )c o s (.210ππ+=t ym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为])(c o s [.]).(c o s [.251022010ππππ+-=+-=x t x t y m(2)将10.=A x m 代入上式,得A 点的振动方程为10210510t t y πππc o s .]).(c o s [.=+⨯-=m 16-6 一平面波的波函数为 )sin(.x t y 20050010+=π,式中x ,y 以m 为单位,t 以s 为单位, 试求:(1)波的振幅、频率、波长和波速;(2)何时原点处第一次出现波峰;(3)当t =1s 时,最靠近原点的两个波峰位置.分析 本书约定波函数以余弦函数表示, 因此可先把题目给的波函数化为余弦函数.分列在原点两侧的第一个波峰应是最靠近原点的波峰. 解 (1)波函数化为余弦函数形式为 ])(c o s [.2100252010πππ-+=x t y mm1014.310025Hz, m,01.0 2-⨯====πλνAm /s 79025101432..=⨯⨯==-Tv λ(2) 将x=0, y=A 代入波函数,当第一次出现波峰时,有 02252=-ππ)(t得 t =0.01s(3) 将t =1s 代入波函数得t=1s 时的波形方程xx y 200010220050010sin .)cos(.=-+=ππ欲出现波峰需满足条件:)0,1,2.....( 212200=+±=k k x π)(sin得最靠近原点的两波峰位置为m1035.2 23200 -1,m1085.7 2200 ,02231--⨯-=-==⨯===x x k x x k ππ16-7 沿x 轴负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 =2s 时的波形如图16-17(a), 波速v =0.5m/s, 求O 点的振动方程及此波的波函数.分析 由已知条件算出T =4s. 欲从t =2s 时的波形求出t =0时的波形, 只需将t =2s 时的波形曲线沿x 轴负向移动半个波长即得. 从t =0时的波形便可求出振动方程的几个常数.解 从图16-7(a)知s 4s 5.02===v λT rad/s5.02==Tπω可得t =0时的波形如图16-7(b). 从图知O 点将向下运动,于是O 点在t =0时有0cos 0==ϕA y(1) 0sin 0<-=ϕωA v(2)由(1)式得2πϕ±=,由(2)式得0sin >ϕ,所以应取2πϕ=O 点的振动方程为 )c o s (.2250ππ+=t y m 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为 ]).(c o s [.250250ππ++=x t y m16-8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向传播, 波长为,λ P 处质点元的振动规律如图16-8. (1)求P 点的振动方程; (2)设OP=d , 求此波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分析 振动曲线是描绘波线上某点位移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即y-t 图.通过振动曲线可知P 点的初始条件.有了P 点的初始条件,可得P 点的振动方程.由于波沿x 轴负向传播,因而O 点的相位比P 点落后.解 (1)由振动曲线知P 点在t =0时有AA y -==ϕcos 0 (1)0sin 0=-=ϕωA v (2)由(1)式得πϕ=,满足(2)式.因T =4s ,则ππω5.02==Trad/s所以P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ππ+=t A y 2m(2)波沿x 轴负向传播, P 点相位比O 点超前,所以O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cos[πλπππ+-=+-=dt A vd t A y 4220 m有 4λλ==Tv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为])(cos[])(cos[πλπππ+-+=+-+=dx t A vd x t A y 4422m16-9 图16-9 (a)是一平面简谐波在t =0时的波形曲线. P 点位于波线上点为1 m 处P 点的振动曲线可以判明,当t 稍微大于零时其位移为正,因而t =0时P 点将向上运动.再观察波形图上x =1.5m 处的质点,当t =0时位于最大位移处,此后一定要向下运动回到平衡位置.既然t =0时P 点将向上最大位移处运动, 而1.5m 处质点已从最大位移返回,便可判断出P 点(1m 处)的相位比1.5m 处质点落后,所以波沿x 轴负向传播.解 从图16-9(a)知 2=λm, T =0.2s, A =0.2m.m/s10 rad/s 102====TTλππωv从图16-9 (b)P 点的振动曲线并结合波形曲线(a), 判断出波沿x 轴负向传播, 因而t =0时O 点向下运动,O 点初相由下两式决定:0c o s0==ϕωA y (1) 0s i n 0<-=ϕωA v (2)由(1)式得2πϕ±=,由(2)式得0sin >ϕ,所以应取2πϕ=得波函数为 ])(c o s [.2101020ππ++=x t y m16-10 两相干波源S 1、S 2具有相同的振幅、频率和初相位.已知振幅A =0.01m,频率为100Hz, 初相位为零. 两波源相距30m, 相向发出二简谐波, 波长为5m. 试求: (1)两波源的振动方程; (2)在两波源连线中点处的合振动方程. 分析 相干波在相遇点的合振幅是各列波在相遇点引起的振动的合成.解 (1) 已知 ππνωω200221=== rad/s所以S 1、S 2的振动方程为t t A y y πφω2000100201cos .)cos(=+==(2) 如图16-10, 取S 1为坐标原点, 向右为正. 第一列波到达波源连线中点P 的振动方程为)](cos[λνπPx t A y -=21)(cos .)](cos[.310020105151002010-=-=t t ππ第二列波到达P 点的振动方程为)](2cos[22λνπPx x t A y --=)(cos .)](cos[.310020105151002010-=-=t t ππ所以P 点的合振动方程式为)(cos .3100202021-=+=t y y y π m16-11 一简谐空气波, 沿直径为0.14m 的圆柱形管传播, 波的平均强度为3109-⨯W/m 2, 频率为300Hz, 波速为300m/s. 求: (1)波的平均能量密度和最大能量密度; (2)每两个相邻同相面间的波中含有的能量.分析 本题涉及的概念有: 能量密度、平均能量密度、平均能流、能流密度或波的强度. 从能量密度)(sin v x t A w -=ωρω222看到,介质单位体积中的能量不守恒, 随时间作周期变化, 在给定时刻能量又随单位体积平衡位置坐标x 作周期变化,因此波的传播既是振动相位的传播又是能量的传播,因此而称为行波.解 (1)平均能量密度为 2221A w ρω=平均强度为 v A I 2221ρω=3533J/m 103J/m300109--⨯=⨯==v I w能量密度为 )(s i n 222vxt A w -=ωρω最大能量密度为 353522m a x J /m 106J/m 10322--⨯=⨯⨯===w A w ρω(2)相邻同相面间隔的距离为一个波长,即 1300300===νλvm相邻同相面间的波中含有能量J 1062.4J )07.0(14.31037252--⨯=⨯⨯⨯===λπr w V w W16-12 一简谐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 波速31001⨯=.v m/s, 振幅A =1.0×10-4m, 频率31001⨯=.νHz. 若介质的密度3kg/m 800=ρ, 求: (1)该波的能流密度; (2) 若有一平面面积s=4.0×10-4m 2, 波速v 与该平面法线e n 的夹角为︒60, 求一分钟内通过该面积的平均能流.解 (1)能流密度为2523242322W/m1058.1W/m10)100.1()1014.32(80021 21⨯=⨯⨯⨯⨯⨯⨯⨯==-vA I ρω(2)一分钟内通过垂直于波传播方向的平均能流为W1089.1W 6060cos 100.41058.1345⨯=⨯⨯⨯⨯⨯==- Ist P16-13 若太阳能电池板的接收面积为13cm 2, 当正对太阳时, 电池板产生0.45V 电压, 并提供0.20A 电流. 设太阳光的能流密度为1.0×103W/m 2, 求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效率.分析 1s 内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与1s 内电池板吸收的太阳能之比就是能量转换效率.本题提供的太阳的能流密度是一常识性数据.解 1 s 内太阳能电池吸收的太阳能为J 3.1J 1013100.143=⨯⨯⨯==-Is W产生的电能为 E = 0.2×0.45 J = 0.09 J 所以转换效率为%9.6%1003.109.0=⨯=WE16-14 两相干平面波波源A 、B 相距20m, 作同频率、同方向和等振幅的振动, 它们所发出的波的频率为100Hz ,波速为200m/s ,相向传播, 且A 处为波峰时, B 处为波谷, 求AB 连线上因干涉而静止的各点的位置.分析 两相干波等振幅,所以相干减弱点的振幅为零,即因干涉而静止.A 处为波峰时B 处恰为波谷, 表明波源A 与波源B 的相位差为π.解 两相干平面波波长为 2100200===νλvm两平面波相向传播,相遇点在两波源之间,设P 在A 、B 间,距离波源A 为x ,如图16-14,设波源B 相位比波源A 超前π,有xxxx l A B ππππλππϕϕ21922202)(2+-=--=---=-相遇点为干涉静止时需满足条件为),2,1,0( )12( ±±=+=-k k A B πϕϕ得 πππ)12(219+=+-k x 所以AB 连线上因干涉而静止点的位置为x = k+10 m )9,,2,1,0(±±±= k16-15 如图16-15, 两列波长均为λ的相干简谐波, 分别通过图中的O 1和O 2点, 通过O 1点的简谐波在M 1M 2平面反射后与通过O 2点的简谐波在P 点相遇. 假定波在M 1M 2平面反射时有半波损失, O 1和O 2两点的振动方程分别为t A y πc o s 10=和)2/cos(20ππ+=t A y ,且O 1m +mP =8λ, O 2P =3λ, 求: (1)两列波分别在P 点引起的振动的振动方程; (2)P分析 通过O 1的简谐波在M 1M 2平面的m 点反射,反射时有半波损失,即对于通过O 1的简谐波, M 1M 2平面是波密介质, 反射时反射波的相位改变π.介质无吸收,即表明振幅保持不变. 解 (1) 222===ππωπT s在M 1M 2面上反射有半波损失, 所以通过O 1点的简谐波在P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cos(])(cos[πππππλλπ-=-=+-=t A t A t A y P 158221通过O 2点的简谐波在P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cos[223222πππλλπ+=+-=t A t A y P(2)由(16-22)式, P 点合振动的振幅为A A A A 222222=++=)cos(ππ合16-16 如图16-16(a), 三列波长均为λ的简谐波, 各自通过S 1、S 2、S 3后在P 点相遇,求P 点的振动方程. 设三列简谐波在 S 1、S 2、S 3 振动的振动方程分别为)/cos(,cos ),/cos(222321πωωπω-==+=t A y A y t A y ,且S 2P =4λ,S 1P =S 3P =5λ, 并设介质无吸收.分析 振动的合成采用旋转矢量法最简便.本题可用旋转矢量法先求第一、二个振动的合振动,再与第三个合成. 以此类推可作多个振动的合成.解 三列简谐波在P 点的振动方程分别为)cos()cos(])(cos[232192521πωπωπλλπ-=-=+-=t A t A T t A y Pt A t A T t A y P ωπωλλπcos )cos()](cos[=-=-=8422)cos()cos(])(cos[22210225223πωππωπλλπ-=--=--=t A t A T tA y P先将第一列波在P 点引起振动的旋转矢量A 1与第三列波在P 点引起振动的旋转矢量A 3合成,合旋转矢量为A 13, 如图16-16(b). 合振动方程为)c o s (313πω+=t A y)cos(2πω-=t A y 合16-17 沿弦线传播的一入射波的波函数为)./cos(λπωx t A y 21-=设波在x=L 处(B 点)反射, (1)反射点为自由端, 写出以B 为原点的反射波的波函数; (2)反射端为固定端又如何?分析 考虑在自由端反射的反射波无半波损失,在固定端反射的反射波有半波损失,结合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可写出B 点的振动方程.沿入射波的传播方向, 波线上各点相位依次落后,且注意到入射波的波函数是以O 为原点.B 点的坐标为x B =L ,于是以B 为原点的反射波传到坐标x 点时, 传播距离是L-x.解 (1)如图16-17, 反射点B 为自由端时, 反射波无半波损失,B 点坐标x B =L ,B 点振动方程为 )cos(λπωLt A y B 2-=反射波沿BO 方向传播, BO 间各点的相位均落后于B 点, BO 上坐标为x 的任一点t 时刻相位为)()()(x L t x L Lt --=---2222λπωλπλπω所以B 点为自由端时, 以其为原点的反射波波函数为)cos(λπωxL t A y --=22反(2)当反射点B 为固定端时, 反射波有半波损失,以B 为原点的反射波波函数为)cos(πλπω+--=xL t A y 22反16-18 两列波在同一直线上传播, 波速均为 1 m/s.它们的波函数分别为),(cos .),(cos .t x y t x y +=-=ππ05005021 式中各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 (1)试说明在直线上形成驻波, 并给出波腹、波节的位置; (2)求在x =1.2m 处的振幅.分析 两列在同一直线上沿正反方向传播的等振幅相干波叠加形成驻波.驻波波函数为.cos )cos (t xA y πνλπ222= λπxA 22cos 为振幅项.结合书上对驻波的讨论, 可总结出驻波区别于行波的两个特点:在驻波中无能量传播, 无相位传播.解 两波函数改写为)(c o s .)(c o s .x t y x t y +=-=ππ05005021所以这两列波是在同一直线上沿正反方向传播的等振幅的相干波,在直线上叠加形成驻波,(16-24)式给出驻波波函数的形式为t xA y πνλπ222cos cos =与已知条件比较,知 m/s 2 rad/s, , m 050====T v A λπω. 得 22==ωπT s ,501.==Tν Hz , 2==vT λm.所以驻波波函数为t x y ππc o s c o s.10= m 当 x 满足1=x πcos 时出现波腹, 即ππk x = (k =0,1,2,…..)解出x=k m 出现波腹.当 x 满足0cos =x π时出现波节, 即212ππ)(+=k x (k =0,1,2,…..)解出)(1221+=k x m 出现波节.(2)x =1.2m 处的振幅为0810*******1..c o s .c o s..====ππx x A m .16-19 如图16-19, 位于x =0 处的波源O 作简谐振动, 产生振幅为A , 周期为T ,波长为λ的平面简谐波. 波沿x 轴负向传播, 在波密介质表面B 处反射. 若t =0时波源位移为正最大, 且OB=L, 求:(1)入射波的波函数; (2)以B 为原点的反射波的波函数; (3)设L =43λ, 证明BO 间形成驻波, 并给出因干涉而静止的点的位置.分析 将入射波的波函数写出后与习题16-17 联系应不难求解. 解题时需十分留心的是题目已把坐标取定, B 点的坐标L x B -=.解 (1)波源的初相由下式给出 A A y ==ϕc o s 0 (1)0sin 0>=ϕA v (2)从(1)式解出 0=ϕ 满足(2)式, 故 0=ϕ所以以O 为原点, 沿x 轴负向传播的入射波波函数为)(c o s λπxT t A y +=21(2)B 点坐标x B =-L , 且B 点为波密介质表面一点, 在B 点反射的反射波有半波损失,B 点的振动方程为])(2cos[πλπ+-=LT t A y B 振反射波沿x 轴正向传播, BO 间坐标为-x 的任一点t 时刻相位为πλππλλπ++-=++--)()(xL Tt xL LT t 222所以以B 为原点的反射波波函数为])(cos[πλπ++-=xL T t A y 222(3) 因43λ=L ,所以入射波波函数为)(cos λπxT t A y +=21反射波波函数为)(cos ]))((cos[λππλλπx T t A xTt A y -=++-=243222BO 间两波叠加, 合成波为tTxA y y y πλπ2221coscos=+=为驻波.因干涉而静止点的位置满足02=λπxc o s即λ412+±=k x (k =0,1,2,….),且],[L x 0∈,所以BO 间因干涉而静止的点为λλ4341,处.16-20 站在铁路附近的观察者, 听到迎面开来的火车笛声频率为440Hz,当火车驶过后, 笛声的频率降为390Hz, 设声音速度为340m/s, 求火车的速度.分析 据已知, 观察者相对于介质静止, 波源(汽笛)先向着观察者运动后又背离观察者,对照(16-29)式不难求解.解 设1ν和2ν分别为观察者听到的火车迎面开来和驶过时的频率, ν为汽笛的固有频率. 设声速为V, v 为火车速度,火车的汽笛是波源. 据(16-29)式, 火车向着观察者运动v>0, 有 ννvV V -=1火车背着观察者运动v<0, 有ννv V V +=2两式相除得vV v V -+=21νν解出火车速度 m /s 5.20m/s 3403904403904402121=⨯+-=+-=V ννννv16-21 水下甲潜艇静止, 乙潜艇以航速v 向着甲运动. 为了测定乙潜艇的航速, 甲潜艇上的人员用声纳装置向乙潜艇发出频率为0ν的超声波. 若甲潜艇收到的反射波的频率为ν, 试确定ν与0ν、v 间的关系(已知超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为u ).分析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Hz 的机械纵波,具有频率高、波长短、强度大特点,因而有良好的定向传播性能和很强的穿透本领. 由于海水导电性能好,对电磁波有很强的吸收,因而依赖发射、接收电磁波而工作的电磁雷达无法在海水中使用. 利用超声波制成的超声波雷达——声纳应运而生.解 超声波从甲传到乙时, 甲为波源静止,频率为0ν. 乙为接收者,以 v 向着甲运动, v<0. 据(16-28)式, 乙接收到的频率为0ννuv +='u超声波从乙传到甲时,甲为接收者,静止. 乙为波源,频率为ν',以v 向着甲运动, v>0. 由(16-29)式, 甲接收到的反射波频率为0νννv-u v v+='-=u u u。
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第十六章第五节呼吸功能不全1.何谓呼吸衰竭?根据PaCO2是否升高,呼吸衰竭分哪几型?答: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因素造成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动脉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成年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PaO2<8.0KPa(60mmHg)],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PaCO2>6.7KPa(50mmHg)]的病理过程。
根据PaCO2是否升高,呼吸衰竭分为以下两型:低氧血症型(I型)[PaO2 < 8kPa(60mmHg),PaCO2 < 6.67kPa(50mmHg)高碳酸血症型(II型)[ PaO2 < 8kPa(60mmHg),PaCO2 > 6.67kPa(50mmHg)]2.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涉及哪几方面?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答:呼吸衰竭是由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所引起,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涉及肺通气功能障碍和肺换气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肺通气功能障碍包括哪几方面?血气改变如何?答:肺通气功能障碍包括限制性通气不足和阻塞性通气不足。
血气改变:PaO2↓PaCO2↑,最终出现II型呼吸衰竭[PaO2 < 8kPa(60mmHg),PaCO2 > 6.67kPa(50mmHg)]4.何谓限制性通气不足?见于哪些原因?请举例。
答:限制性通气不足是指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其原因有:1)呼吸肌活动障碍:①中枢或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例如: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炎、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等;或由过量镇静药、安眠药、麻醉药所引起的呼吸中枢抑制;②呼吸肌本身的收缩功能障碍,例如:由长时间呼吸困难和呼吸运动增强所引起的呼吸肌疲劳、或由营养不良所致呼吸肌萎缩;或由低钾血症、缺氧、酸中毒等所致呼吸肌无力等。
2)胸廓的顺应性降低:例如:严重的胸廓畸形、胸膜纤维化等。
3)肺的顺应性降低(即肺泡扩张的弹性阻力增大):例如:严重的肺纤维化或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见于II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发育不全(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急性肺损伤所致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和组成的变化,肺过度通气或肺水肿等所致表面活性物质的过度消耗、稀释和破坏。
二次根式学科素养·思想方法一、转化思想【思想解读】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是将不易解决的问题,设法变成容易解决的问题,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我们通常是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将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应用链接】在本章中,体现转化思想的知识点共有三个:一是把确定二次根式有意义时字母的取值范围问题转化成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问题;二是在化简形如的二次根式时,要转化为绝对值;三是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遇除法运算一般要转化为乘法运算后再进行求解.【典例1】(2017·贺州中考)要使代数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思路点拨】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0,转化为不等式组进行求解.【自主解答】由题意可得:2x-1≥0,且x-1≠0,解得x≥且x≠1.答案:x≥且x≠1【变式训练】化简:(a<2).【解析】==.∵a<2,∴a-2<0,∴==-(a-2)=2-a.二、数形结合思想【思想解读】结合具体问题,合理进行“数”与“形”的相互转换,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同时利用代数知识可以解决复杂的问题,简化解题的方法.【应用链接】数形结合思想在二次根式中主要体现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时,可以借助数轴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然后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典例2】(2017·福建模拟)已知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的结果为________.导学号42684156【思路点拨】由实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判断出a的范围,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及绝对值的相关知识进行化简.【自主解答】根据数轴可知-1<a<0,所以1-a>0,所以+=1-a-a=1-2a.答案:1-2a【变式训练】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________.【分析】先根据数轴确定a及a-1的正负,再利用二次根式及绝对值的性质把二次根号及绝对值化去,化简即可.【解析】由数轴可知:a<0且a<1,所以-=-=-(a-1)-(-a)=-a+1+a=1.答案:1三、分类讨论思想【思想解读】指在解决一个问题时,无法用同一种方法去解决,而需要一个标准将问题划分成几个能用不同形式去解决的小问题,将这些小问题一一加以解决,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注意: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应用链接】分类讨论主要体现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中,当二次根式中含有字母且未给出字母的取值范围时,一般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分类的关键是根据分类的目的,找出分类的对象,分类时既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典例3】已知=5,=3,且ab>0,则a+b的值为( )导学号42684157 A.8 B.-2 C.8或-8 D.2或-2【思路点拨】由于a,b的符号不能确定,再根据ab>0可知a,b同号,分两种情况计算a+b的值.【自主解答】选C.由=5,=3,可知a=±5,b=±3,又因为ab>0,所以a,b同号,当a>0即a=5时,b=3,此时a+b=8;当a<0即a=-5时,b=-3,此时a+b=-8.【变式训练】化简:(x<1且x≠0).【分析】x2-2+=,由x<1且x≠0并不能确定x-的符号,需分三种情况讨论:(1)0<x<1.(2)-1≤x<0.(3)x<-1.【解析】==.当0<x<1时,x-<0,∴原式==-x.当-1≤x<0时,x-≥0,∴原式==x-;当x<-1时,x-<0,∴原式==-x.四、整体思想【思想解读】在数学问题中,对于有的问题可以从整体角度思考,即将局部放在整体中进行观察分析,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简捷巧妙地解决问题.【应用链接】二次根式中的整体思想主要体现在与整式和分式的化简求值的综合应用上,把已知或已知变形后的式子作为一个整体,代入求值式或者求值式的化简式子中,往往可以避免局部运算带来的麻烦,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在二次根式中,见到对称式、倒数式的求值问题请考虑使用整体代入.【典例4】已知x=-1,y=+1,求+的值导学号42684158 【思路点拨】先将+进行化简,然后再计算x+y和xy的值,最后代入计算.【自主解答】+==.∵x=-1,y=+1,∴x+y=(-1)+(+1)=2,xy=(-1)(+1)=2-1=1,∴原式==6.【变式训练】已知x=3+2,y=3-2,求+-4的值.【分析】因为x=3+2,y=3-2,则有x+y=6,xy=1,再将所求代数式用x+y和xy表示出来,即可求出代数式的值.【解析】+-4==.∵x=3+2,y=3-2,∴x+y=(3+2)+(3-2)=6,xy=(3+2)(3-2)=32-(2)2=1.∴+-4==30.。
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指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进行的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是国家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通过世界市场在商品、资金、科学技术、服务等领域的相互联系与结合。
2.绝对优势——指某国用相同数量的资源所能够生产出的某种商品比另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这种商品多。
3.相对优势——是指一个生产者(个人,公司,或国家)能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
4.H-O定理——要素相对富裕度和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差异,而生产成本的差异又是导致了不同国家贸易前相对价格不同的原因。
这种商品相对价格之间的差异可以转化为两国商品绝对价格的差异,而商品的绝对差异才是两国间发生贸易的直接原因。
各国都倾向于生产其要素相对富裕的产品并且出口,并且进口其国内要素相对稀缺的产品。
5.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制订和实行的各项管理措施的总称。
6.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交往或联系而发生地以货币表示债权债务的清偿行为或资金转移行为。
7.国际金融——是世界(国际)经济关系中的资金融通关系,这种关系具体体现为国际的货币兑换、借贷关系、收付方式、结算制度、资产储备、金融市场、货币体系、金融机构、金融一体化等。
8.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它有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动态的外汇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务的金融活动;静态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9.汇率——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
10.固定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波动幅度很小。
11.浮动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不规定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官方汇率,也无任何汇率波动幅度的上下限,本币任凭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自由涨落。
12.国际收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它是以交易为基础,不仅包括贸易收支和非贸易收支,而且还包括资本的输出输入,既包括已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也包括尚未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材习题及参考答案第1节电压1.在图16.1—7中,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来连接实物图,使小灯泡能够发光并且电压表能够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估计在2—3V之间)。
2.在烧杯中加入盐水,将铜片和锌片放在盐水中,这就是一个电池。
试着用电压表测量这个自制电池的电压,其现象如图16.1—8所示。
这个电池的电压是多少?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正极?3.图16.1—9中,三个电压表的示数各是多少?4.图16.1-10是一位同学所连的电路,他要测量小灯泡L2两端的电压。
图中有一根导线接错了。
(1)请你找出这根接错的导线,在这根导线上打“×”(表示不要),并用笔重新画一根正确连接的导线。
(2)画出正确接线的电路图16.1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及提示1.提示: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标有“一”号接线柱靠近电源负极,另一接线柱靠近电源正极;选择0~3 V的量程。
2.0.5 V与电压表“正”接线柱相连的金属片是电池的正极。
提示:本题还可以通过“试触”的方法,根据电压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正极,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负极。
3.甲图是2.0 V乙图是12.5 V丙图是1.0 V4.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1.一个用电器工作时,要求电源电压是6V。
如果用干电池做电源需要几节串联起来?如果用铅蓄电池做电源,需要几个串联起来?2,在图16.2-4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2.5Ⅴ,Ⅴ2的示数应为V。
V的示数应为 V。
在图16.2-4乙所示的测量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2.5Ⅴ,V2的示数为3.8Ⅴ, V的示数应为 V。
3.如图16.2-5,在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时,小明想把两个灯泡并联起来,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的总电压,请你用笔帮他画出连接的电路。
4.请自行设计一个表格,对比电流表和电压表在使用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16.2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及提示1. 答1个干电池电压1.5V,需要4节串联,1节蓄电池电压2V,需要3节串联2. 2.5 V 2.5 V 6.3 V3.4.共同点:1.使用前需要校零.2.接入电路时,应使电流从"+"接线柱入,"-"接线柱出.3.使用时,不能超过电表的量程.不同点:1.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而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2.电流表不能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两端,而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测电源的电压第3节电阻1.有两段导线A和B,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导线A的电流较大,通过导线B的电流较小,哪段导线的电阻大?2.24000Ω= kΩ= M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