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全册精品完整课件2
- 格式:ppt
- 大小:68.76 MB
- 文档页数:255
世界现代史课件第⼆章、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改⾰的开始第⼀节赫鲁晓夫揭开了苏联体制改⾰的序幕⼀、斯⼤林晚年的苏联1、经济领域的成就与问题材料⼀:到1950年,苏联的⼯业建设在重⼯业和军事⼯业领域取得令⼈嘱⽬的进展,恢复和新建了6200个⼤企业,建成了第⼀座原⼦能反应堆,进⾏了⾸次核武器试验,⼯业总产值⽐1940年增加73%,其中重⼯业产值增加1倍多。
——徐天新著《当代世界史》,第42页材料⼆;轻⼯业产值只增加22%,棉纺织业及⾷品加⼯业甚⾄未达到战前⽔平。
材料三:农业发展缓慢,1953年全苏⼈均粮⾷432公⽄,低于1913年540公⽄的⽔平。
1952年,集体农户饲养的⽜、奶⽜及猪的数量与1940年相⽐,分别减少27%、31%和50%。
2、社会政治⽣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争Ⅰ、对党内外出现的改⾰思潮进⾏扼杀,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了对所谓“资产阶级思潮”和“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批判运动。
Ⅱ、对党内改⾰派进⾏政治清洗,制造了“列宁格勒案件”。
1953年⼜发⽣了“医⽣间谍案”。
Ⅲ、19⼤后,斯⼤林模式陷⼊危机,社会病态现象⽇益严重。
“列宁格勒案件”:1949年秋,苏联保安机关在斯⼤林指⽰下突然逮捕了⼀批⾼级⼲部,其中有: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第⼀副主席、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沃兹涅先斯基,苏共中央书记库兹涅佐夫,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主席罗吉昂诺夫,列宁格勒州委书记波普科夫等。
随后,经秘密审讯,于1950年9⽉,以“叛国罪”将沃兹涅先斯基等⼈判处死刑,并予以执⾏。
由于这⼀案件所涉及的对象⼤多在列宁格勒担任过领导⼯作,所以被称作“列宁格勒案件”。
“列宁格勒案件”的制造是30年代各种冤案的翻版,其⽬的就是为了把可能成为斯⼤林“反对派”的政治势⼒消灭在萌芽状态,以此确保斯⼤林的个⼈权⼒和“斯⼤林模式”的稳固。
“医⽣间谍案”:1953年1⽉13⽇,塔斯社报道了⼀条耸⼈听闻的消息。
据称,苏联保安机关破获了⼀个由15名克⾥姆林宫医⽣组成的反⾰命间谍集团,这些医⽣受帝国主义情报机关和国际犹太民族主义组织的指使,企图⽤有损于健康的医疗⽅法谋害苏联领导⼈。
世界现代史(二)(二战后的世界)第1课时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涉及章节2.7.3)一、课前预习1.1953年斯大林逝世,稳固地位后开始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在“苏共二十大”闭幕前夕作了《》的“秘密报告”。
会后,苏联在爱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斗争,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活动。
2.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试图改变过分集中的,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提高的收购价格,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以提高粮食产量。
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扩大了。
3.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政治改革中提出用“”思想,代替“”,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
1990年又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4.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苏联实际上解体。
二、重点归纳与解析2.构建体系背景: 农业: 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 工业: 政治:评价:未能打破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措施及影响原因:苏联解体影响:三、活动探究例1. 回首苏联历程步骤一:观察风云人物,走近历史。
斯大林 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1)上面三位历史人物中在苏联历史上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答案]:斯大林:领导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开创了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领导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率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领导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但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2)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结果如何?[答案]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农业和政治;失败。
步骤二:整合资料,探究历史真实。
(2)如果你是一位历史学家,你觉得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是什么?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高度集权;未从根本上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脱离社会主义方向。
步骤三反思历史,总结教训。
(3)斯大林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体现?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答案]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个人崇拜盛行;高度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