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中美史整理最强完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2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课
先秦
• 饕餮纹 P46 P53 • 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 龙或夔凤图案。它形象狰狞可怕,用来“辩神奸”的图腾符号。春秋 时代基本消失。 • 饕餮兽面两角尖如牛角,应为牛头,它的双眼双角对称,呈正面形象, 这种正面取势的手法,造成了威慑人心的视觉效果 • 和饕餮纹相配,夔龙,夔凤都是侧面形象,相对称的两条夔龙,就组 成了一个饕餮纹 • 失蜡法 P43 P54 • 春秋以后采用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陶土包 在外面做成外模,加热去掉石蜡,得到中空的铸模。能铸成精密的器 物纹饰。 • 白描 P87 • 用墨笔勾勒绘画形象的基本手法,在中国人物画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 曹衣出水:北朝曹仲达以画“梵像”著名,他的画风在中国有较大影 响,在佛教雕刻和绘画中有“曹家样”之称。“曹衣出水”是“曹之 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
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王羲之的 作品,风格及影响。
顾恺之的作品:《洛神赋图卷》 《女史箴图卷》 《列女仁智传》 王羲之的作品: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 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 亭集序》、《初月帖》等。 顾恺之:“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他注重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眼神的描绘,善于以绘画艺术 的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面貌。又有“密体”笔 法之称,对中国绘画风格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他的用笔细腻,结构多变,骨质风格。行笔轻重疾 徐,跌宕起伏;笔断意连,法度谨严。他的《兰亭序》奠定了 妍美流便的新体行书风格,经后世千百年的发展而未有大变, 显示了它既深且巨的影响所在,也奠定了他“书圣”之称。其次, 王羲之选择书法作为个性表现的最佳形式,有力地说明书法在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主导作用。
• 马踏飞燕:制作于东汉后期,它把力学的平衡原理运用的 出神入化,显示出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它象征了永恒, 是中国雕塑艺术的可贵创造。
秦汉
• 汉代有哪些重要墓葬,列举各自出土的代表性文 物。 • 1)长沙马王堆汉墓: a.素纱禅衣 b.漆绘 c.帛画 (非衣) • 2)中山靖王墓(河北):a.金缕玉衣 b.长信宫灯 • 3)南越王墓(广州): a.丝缕玉衣 b.角形玉杯 c凸瓣纹银盆 • 4)狮子山汉王墓(江苏徐州): 汉兵马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夏、商、周青铜器的不同特点,并例举出每个时代青铜器的代表器物。 夏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 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圆块和几何纹饰 3青铜器形体主要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 夏 乳钉纹爵 商 早期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艺术高超,含铅量高 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 中期 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 2品类增多 3出现了斝(圆筒底体)圆底爵的开始 4宽体觚,喇叭状的觚 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 6仍保持着不住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有做器者本人的族士徽记 晚期 前段 1方形器大为发展 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 3铭文多为1、2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 司母戊鼎, 后段 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簋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 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 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 4出现蹄形圆鼎较多,双耳 ,平底爵消失 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鼎,虎食人卣
长沙马王堆汉墓
•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 出土三座汉墓。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 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 三号墓是利苍之子。
辛追夫人
b.朱地彩绘漆棺
中山靖王墓
• 河北省满城县西南陵山,是西汉中山靖王 刘胜及王后窦绾之墓。据《史记》、《汉 书》记载,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景帝 前元三年(公元前154)立为中山王,在位42年, 死于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是中山国第 一代王。
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分布,题材, 特色。(P74-80)
• • •
• • • •
•百度文库

画像石分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西、陕西、四川等地。 画像砖分布:四川、河南等地。 汉画的题材:一.日常生活,吃喝玩乐的画面很受时人欢迎,如1大型宴饮聚 餐2百戏杂技的表演3车骑出行4生产劳动 二.历史故事,体现史官文化的特点,主要有前代政事,如明君贤臣乱臣贼子 三.神话传说,汉代在用儒学统一人们思想的同时,也开始系统的整理深化传 说,以地域不同分成东部沿海的蓬莱系统和西部内陆的昆仑系统 四.神灵怪物与天象– 汉民族对天像的重视,1是由于农耕生产的需要2是经过 阴阳家的改造,。四时被用来为天人合一的政治观念服务 汉画的特色:一.大气铺陈,重视整体;二.叙事性,戏剧性强;三.笔法流动, 颇具运动感。 补充,从先秦的装饰风格过度到绘画性更强的再现风格,吧现实与理想糅合 在一起,用俯视的角度来扩展绘画的空间,即以大观小,重视整体效果 汉画具有强烈的运动感,通过人物举手投足的动态来互相呼应,用充满表现 力的线条将生命注入其中
狮子山汉王墓
• 西汉楚王的陵墓,位于其西侧300米远的汉兵马俑则 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象征着卫戍楚王陵的部队。 •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狮子山楚王墓的墓主很可能是 第三代楚王刘戊。 • 徐州东郊南麓,是模仿地面宫殿的建筑群体,结构 复杂,形制奇特。整座陵墓呈南北中轴线对称式建 筑布局,设施结构一应俱全,再现了西楚汉王奢侈 的生活场景,也印证了汉代盛行的“视死如生”的 丧葬观。
秦汉
• 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和成就。62-67 秦朝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霍去病墓前石刻马踏匈奴。均是纪念碑式的雕刻。 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的威严。 兵马俑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 。一号坑是战车步兵混合编组的主体部队(秦皇兵马俑陪葬坑);二号坑是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是 统领一二号坑的军事指挥部队。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总体布局上采用了众多的直立静 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感。 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等石刻崇尚象征性。浮雕、圆雕和线刻艺术融汇在一起。 此外秦汉青铜宏伟壮丽,运动感强烈。例如:秦始皇陵的铜车马;东汉的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 由于道家的思想,汉代统治者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相同的,写实主义的运用,2重视头部塑造3适度夸张4塑绘结合5群塑形式
隋唐
• 列举五种以上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艺术珍品。 1)历代帝王图;2)女史箴图;3)昭陵六骏;4) 照夜白图;5)捣练图。 • 分别指出唐代楷书和草书的代表人物。141-144 楷书: 颜真卿 柳公权 褚遂良 欧阳询 虞世南 草书: 怀素 张旭
概述隋唐时期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情况。
一、“金碧山水”:展子虔《游春图》 在构图壮阔沉静,第一次有了近,中,远三叠景致的山水楼阁,摆脱了前任的局限,笔法 依照旧体。 在造型勾线基础上的装饰化的青绿山水赋彩方式,有点勾线用泥金,产生富丽堂皇的视觉 效果 二、“青绿山水”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与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布局画面非常饱 满。(158-159) 三、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水墨山水画;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泼墨。 到了五代时期,荆浩六要,笔与墨成为一对概念。六法,古法用笔。(150-152王维, 180-181) 四、唐以前的山水理论,主要有宗炳《画山水序》与“卧游”记,王微《叙画》与“畅神 论”。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论画山水树石”一节论述了魏晋以来山水画的发展演 变。

• • • • • • • • • • • •
秦汉艺术显出了伟大的气魄 ,
是一种 胸怀之大,力量之大,气魄之大秦汉艺术的 这种大气魄,来源于和勃发于一种文化的新现状和新结构之中。 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 新统一的现实力量二、 与前所未有的巨 大现实力量共生的是一种容纳万有的想象心灵三、 汉代宇宙观的 核心:阴阳五行思想 . 秦汉的雕塑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也可以说它奠 定了雕塑文化的基础
洛神赋图卷
女史箴图卷
列女仁智传
• 中国四大石窟的名称,分布,代表艺术作品。
大同云冈石窟(山西)--昙曜五窟,洛阳龙门石窟 (河南)--白马寺,宾阳洞,敦煌莫高窟(甘 肃),--尸毗王本生图,天水麦积山石 窟(甘肃)--摩崖千佛廊

• • •
• • •
• •
云冈石窟:作为我国内地现存较早的石窟之一,在规模样式和表现力方面达到空 前的水平,是因为它占有北魏都城的地利(这个地利由于鲜卑族统治者的关系, 变得非常突出。)佛教形象艺术性极高。 2.龙门石窟:(汉地传统成为主导风格)佛教的艺术表现力通过一系列的布局充 分发挥出来 ,使佛教石窟艺术达到了一个成熟的境地。在工程技术问题上,使花 岗岩呈现了丰富且细腻的机理效果。以图案作重点来突出佛教的象征意义。 3。敦煌石窟:(其基本的赞助来源是基本的信众,不是皇家神龛,而是当地的 “家庙”。)记录了从4世纪以来千年不断的佛教艺术创作史,是一部完整的宗教 地方文化史。 4麦积山石窟:最完备的佛教彩塑博物馆(他在石窟艺术史上独树一帜的地方)。 在建筑形制上面,这些洞窟开凿在高一百四十余米的悬崖上,从外观上看布局像 蜂窝,相互以栈道项连。麦积山的造像手法在圆雕、高浮雕、影塑之外,新添了 “薄肉塑”是特别值得重视的艺术创造。 北朝石窟艺术的成就及其与当时历史政治之关系。 1.中国各地不同文化在对待外来宗教文化时的两大倾向“南方重义理北方重功 德。”宗教文化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2.北方诸多政治政权,其统治者有复杂的民族背景,汉文化程度有限,因此信仰 的基础更靠近佛教的一面。又因为统治者的文化水平不高,视觉形象就特别容易 受到重视和接受。上行下效,在战乱动荡的时代苟延残喘的广大民众,也视佛教 为生活的最后希望。北方佛教遗迹表明,这些功德的确注入了“供养人”和匠人 们的智慧和信念,使我们体会到艺术与宗教的相通性。 3北朝各地的佛教艺术遗存提供了认识北方佛教艺术的横向发展线索,当我们做这 些纵横的比较时,北方佛教遗存多以石窟这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比了解南方的就要立体得多。 4这些造像,他们的第一考虑不是审美需要,而是信仰和服从的需要。不再是古时 代的鬼神,而是系统严密的外来宗教。再次意义上,石窟艺术的立体概念,其涵 盖的范围就更广大,可以使朝廷出面赞助支持,但更多还是由佛教徒与广大信众 的兴建
魏晋南北朝
• 女史箴图:传说出自东晋顾恺之之手,它大致反映了顾恺之时代的画风 和艺术水平。其内容是教育封建宫廷妇女的一些道德箴条,属于政教 类题材。 • 三希帖:所谓三希帖就是藏在乾隆皇帝读书的三希堂内的王羲之的 《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 六法:指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的人物画创作的六种原则,后被 作为中国画创作和批评的纲领,对传统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气韵 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 战国时期出土的两张帛画的名称、绘画风格 《龙凤仕女图》 《人物御龙图》
白描: 用墨笔勾勒绘画形象的基本手法,在中国人物画发展中占 有重要地位。
秦汉
• 画像石:刻凿在石料上的图画作品,在汉代的石祠和墓室 中大量使用。技法有凹线刻,平面减底刻凿和浅浮雕刻凿。 图像风格古朴,大气浑成。 • 秦始皇兵马俑:它属于纪念碑式的雕刻,出土于骊山秦始 皇陵的东部。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是秦代禁卫军 的真实写照。艺术特点:形象生动,大气磅礴。
.
隋唐
• 吴家样:唐代吴道子的人物画线法有独特的审美意趣,影响着唐以来的 画风,世称“吴家样” • • 石窟:佛教建筑形式之一,传自印度次大陆,成为中国佛教艺术的主要 遗存。石窟多依山崖而开凿,作为僧人修行的僧房和信众礼拜的场所。 它和佛寺相连,内有佛教石刻或泥塑的造像,壁画,图案装饰以及碑刻 铭文…是各种佛教艺术的总汇。 • • 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的壁画中,是一种佛教文化。一般是敦煌莫高窟 的代名词和标志。 • • 步辇图:出自唐朝阎立本之手。据传描绘的是唐太宗召见吐蕃使臣禄东 赞的历史场景。在这幅具有重要艺术和文献价值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注 意到当时的华夷观念和等级次序。 • • 唐三彩:指唐代的一种低温釉多色陶器。工匠通过对温度的控制,让釉 在俑上产生不同的颜色。陶塑作品色彩美丽,光彩动人。其中有的题材 特别表现了中外文明的交流,提供了史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