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经典说课)复习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43.51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在小学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及简易方程,本节课通过一个具体的行程问题,首先让学生尝试用算术的方法解决,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这样安排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突出方程在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同时,本节课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及应用的基础,又为今后学习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作铺垫。

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在课程教学之前分析学情很有必要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该年级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对新的知识内容好奇心较强易于接受。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认识问题不能全面周到,所以在教学中我会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并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根据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的概念,懂得判断所给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会根据数量关系或简单问题情境列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和体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激情。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就显而易见了,重点是XX,难点是XX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难点:准确把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念我谈谈我采用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方程模型。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发现的教学方式,使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由教师教授给学生的,而是由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这样,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激起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体验意义,为学生自由探究,创造空间。

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理念,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详细说明,首先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会用多媒体呈现课本当中的问题情境

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着同一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1h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由于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路程问题,学生比较熟悉。引入这个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及兴趣,并且为从算式过渡到方程做准备。在给学生一定读题时间后我会提出以下三个问题:问题1.根据题意怎么画出运动示意图?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问题1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数学模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锻炼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

对于问题2,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可以突出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让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学习。

而最后一个问题是在问题2算式的基础上过渡到方程,学生在思考后可能也会无从下手,这时我这样说“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引入课题并板书【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这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既体现探究式教学又把学生推向主体,也很好的过渡到我的下一个教学环节

2、交流对话,获取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分为两个教学步骤

(1)理解方程概念

在这一步骤中,就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用未知数X去表示AB 两地之间的路程,并让学生独立思考怎么X去表示客车和卡车从A到B的时间,通过引导学生分步用未知数表示相关量,为下面通过等量关系列方程作准备。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时间=路程/速度公式较为熟悉,能够分别用X/70和X/60分别表示客车和卡车由A到B的路程,紧接着我向学生提问那么现在怎么列出方程?这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同桌之间以讨论、交流的形式找出题目当着的等量关系并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我巡回指导。指名汇报的基础上得出等式方程:

X/60 X/70=1

这样设计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路程公式的掌握这一知识,思考找出题目当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通过上述思考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等关系是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

到了这一教学步骤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出了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板书方程概念】,并对等式、等式左右两边进行一定介绍后。再次让学生两个问题:

讨论1,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通过讨论,学生体会到了: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也就是说,在方程中未知数(字母)可以和已知数一起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也通过这一实际问题让学生会逐步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讨论2,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

在这个讨论活动中,我采取了先小组合作交流后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后,学生得出还可以设时间为未知数列方程。从学生的分析总结,这两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就是在以后学习中将遇到的直接设元和间接设元两种设元。

在这个环节里,问题的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使所有的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合作交流的时间。

(2)一元一次方程及解的概念

再给出三道课本例题,让学生懂得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这三个题可以不说出来】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简易方程,通过以上的例题可以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掌握,为下面引出一元一次方程起到过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