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心意六合拳实战技四势
- 格式:pdf
- 大小:168.05 KB
- 文档页数:3
洛阳心意六合拳拳谱一、武艺从来下乱传,无穷奥妙藏其间;艺蓄蹲涮摇拧插,踩扑裹束决外拿。
艺得不易难难难,万勿随意撒世间;如果尊公有师道,真传自会对吾言。
“X“是打杀吼为令,霹雳震川响雷声东击西;内叫守洞尖技艺,外称习意六合拳。
戴李二师传河北,回族马师落河南;追源溯本岳武穆,姬老先师从开元。
二、心意六合不乱传,无穷奥妙在其间,若教狂徒无知汉,惹祸招灾保身难。
三、三节明后,五劲相佐;踩扑裹束,惟决勿错。
四、八势之中,三节宜明;手身及足,八梢中根。
五、学拳容易得艺难,灵劲上身天地翻;六合相聚人难躲,遇人好似弓断弦。
六、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才为真;拳如炮形龙折腰,遇敌好似火烧身。
七、用必七拳,头肩肘手;胯膝合足,相助为友。
八、打法歌诀(七拳歌)头打起意站中央,浑身齐到人难挡;脚踩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亦难防。
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暗处藏;左右全凭盖势取,缩长二字一命亡。
肘打起意剑出囊,寒光一闪人则亡;盘沉横挑变无定,莫发人亡其不详。
手打起意在胸膛,其势好似虎扑羊;沾实用力须展放,两肘只在肋下藏。
胯打阴阳左右边,两足交换须自然;左右进取宜敛劲,得心应手敌自翻。
膝打要害能致命,两手空晃绕上中;金鸡独立势妙用,强身胜敌乐无穷。
足踩正意勿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九、四梢歌人之血肉筋骨之末端曰梢。
盖发为血之梢,舌为肉之梢,牙为骨之梢,爪(甲)为筋之梢。
四梢用力,则可变其常态,能使人生畏惧焉。
肉梢:舌卷气降,虽山亦撼,肉坚似铁;精神勇敢,一言之威,落魄丧胆。
血梢:怒气填胸,竖发冲冠,血轮速转;敌胆自寒,发毛虽微,摧敌下难。
骨梢: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敌肉可食;眦裂目突,惟齿之动,令人恍惚。
筋梢:虎威鹰猛,以爪为锋,手攫足踏;气势兼雄,爪之所到,皆可奏功。
十、六合歌身成六式: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
六合者:鸡、龙、熊、虎、雷。
心意拳之身法,六形合为一体。
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为六合也。
《心意六合拳谱》备注:此谱(由浙江上虞启蒙恩师刘雪炎师傅根据其师:李青山,汪百盛师傅的手抄拳谱整理!李青山,汪百盛皆是卢嵩高弟子)(宋玉喜2018年3月根据2010年刘雪炎师傅赠送打印稿谱整理)如有误,请校正!题词心意六合勿乱传,无穷奥妙在其间;若教狂徒无知汉,惹祸招灾保身难。
--岳武穆题精养灵根气养神原武艺从来不轻传,无穷奥妙在其间;果如岳公师有道,真传自会对我言;武艺从来是黄金,师长跟前要殷勤;果如武诚忠目敬,哪怕师长不用心。
--姬隆丰题《心意六合拳》内名《守洞尘技》心意拳中的心是指人的大脑而言,所以说:人根朝上,树根朝下,意就是意识,唯心有所感想,意必至,动则心与意合,二者不能分离。
六合者:即内三合与外三合也;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指: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再具体地讲,就是部位相合,左右皆同,气力一致。
例如:左手与右脚合,右手与左脚合;左肘与右膝合,前与后合,六合互相联系,结为一体,以心意支配六合,以六合贯穿心意。
锻炼要则:三练三不练三练:冷冬!三伏天!精神愉悦!三不练:刚吃饱饭!肚子饿!睡眠不足!无论何时锻炼要理解人体之三节,四稍,五藏,六腑,奇经八脉,六经,三焦,营卫气血,脉络和身法。
理解这些项目的意义,功夫才能练好,又能健身治病救人。
分述如下:(一)所谓三节,是指人体各部位关节而言;这三节总的从全身来说分为:稍节,中节,根节。
这三节之中,又分为稍三节,中三节,根三节,三三分为九节。
头为稍节,胸为中节,腹部丹田为根节,这是身躯的三节,也就是总节的三节;手为稍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这是臂三节,也是稍三节;足为稍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这是腿三节,也就是根三节。
这九节必须合而为一与六合的精神完全一致。
这九节合而为一叫作相合一气,也就是练功时必须气贯全身,各节一贯的精神。
除去三节中的九节之外,还必须理解这九节之窍。
在练功时,运动哪节,以意想窍,既可以使骨节松开,而气涌过九节之窍。
心意六合拳六法要义心意六合拳(六法)要义心意六法即: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这六种极具特色的心意拳基本行拳要领,又称:六艺。
谱云:身成六式。
时下发表有关:六法的论述不多。
或看似旁征博引颇为翔实丰富,实则繁琐驳杂令人如入雾中难知要义,或未的真传专为拾人牙慧,只言片语支离破碎,误人非浅。
今特去其枝叶,以简明直接之语将:六法,要义详述于下,学一阅自明。
一、鸡腿谱论:此艺拳中最当先,落意前后紧相连。
剪股磨踵忍二便,踩断黄泉照三尖。
师言:打遍天下老鸡形,极言:鸡腿妙用。
鸡腿既言步法,又言足打之法,实则论下盘功夫要皆,下盘为拳法的根本,若无坚实的下盘功夫,其余一切皆成空中楼阁。
1、鸡腿之法:双腿弯曲,两膝内裹,剪股夹裆,行步为直线,直进直出。
前腿未起后腿即随,前腿未落后腿即追,双腿磨胫磨踵,踩踏而行。
2:鸡腿优点:首先两腿弯曲内裹,使下盘坚实而富有弹性,便与卸掉对方的劲力与借助地面仅作用力发动周身之劲。
自然灵活:鸡腿步法近乎于日常行走,不似弓马步。
开裆较大,有碍灵便,自而自然轻灵,移动甚活,步紧如风,可配合全身达成各种防守与反击动作。
藏腿膝之技:鸡行之步,看似平易无奇,实则暗藏腿膝之打法:起脚如风刮地风,进步踩踏有奇功。
提脚直击刮敌之胫骨,落步如踩踏毒物,每步中皆是:远则足打,近则提膝。
自后腿而发,谱云消息全凭后腿蹬。
护裆:裆部乃人身要害,十分脆弱,不堪一击,鸡腿之法磨胫磨踵,双膝内裹,时时夹裆,保护极为严密。
日久定形,临敌之时完全不必再有意护裆,可习惯成自然,全无撩裆之险。
二、龙腰谱云:存意搅海上重天,三折之体寓其间。
蓄势旋拧根节动,上下相合裹意先。
龙:中华民族尊奉之神物,云龙九转,变化多端,心意拳取之盘旋之状,九曲三折之体,而成:龙腰之法。
1、龙腰之法:一指身形的旋拧折叠,一指身法如游龙,曲伸自如变化莫测,收如伏猫,纵如放虎。
龙腰优点:利于发劲,此是龙腰之法最大的一优点,腰部的柔韧灵活,可令周身劲力一气贯通,使劲力能在体内通畅流动,且龙腰之形旋拧折叠,如紧压之弹簧,满绷之弓弦,蓄劲待发,一旦得势,展身吐放,即可随时产生强大的爆发力,如决堤洪水,势不可挡。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漯河市、淮阳县)(2007-07-31 17:04:11)标签:心意六合拳心意门漯河市淮阳县岳飞分类:魅力河南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漯河市、淮阳县)心意六合拳又名心意门,由宋代名将岳飞所创,并著有《心意六合拳经》,当年岳飞训练的岳家军个个都会心意六合拳。
六者,为心意六合之身法。
现广泛流传于河南、安徽、上海、陕西等地。
心意六合拳起源与发展心意拳起源于五禽戏,渐渐演化到宋代,才有传拳记录。
周侗把五禽戏传于卢俊义、林冲、武松等一大批弟子,年老辞官后又在汤阴将五禽戏、翻子拳等传授于岳飞,因岳飞出类拔萃之才,且得名师周侗之嫡传,文武兼擅,其武艺造诣,尤为精邃。
于是集众技之长,撷取五禽戏之精华,参以心得,著为《心意六合拳经》,是为《旧谱》。
因岳飞的“历史问题”,此拳在宋朝禁练,所以元明两代几乎失传。
逮至明末清初,有姬公隆风,讳际可,武艺高超,历访名师,游终南山,得此《旧谱》,悉心揣摩,融合贯通,遂将其精微奥妙,广为流传。
于是由晦而明,始免失传,亦云幸矣。
考《旧谱》所载,其术易简,其象形仅六,曰:鸡腿、龙腰、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
六者,为心意六合之身法。
姬隆风约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卒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享年八十有余。
生前“技勇绝伦”以枪创拳,计十二大势,拳艺历经三百余载传演至今,声名显赫。
其流派分呈,风格迥异。
心意六合拳河南一脉,又名十大形、守洞尘技。
始祖马学礼,约生于1775年,卒于1790年,洛阳马坡村人,其身世不详。
师南山郑氏,艺成后返乡,设官执教,所传仅限回族,外界难窥其门。
传人有马三元、张志诚、马兴等。
马三元,清道光年间繁城县人,精拳技,人称“神拳”。
据传当时远近与之较技者,死伤不下数十人。
因性情暴烈,后患精神病致死。
其技艺四把捶(二十八式),目前在河南中部仍有流传。
张志诚,南阳县人。
得马学礼之传,一生严守门墙,极重体面。
所传学子中,得其真传者仅外甥李政一人。
一、起势抱元:双脚略与肩宽,直立,两手抱元,左手拳、右手掌同时起,作拱手状,右手掌抱于左拳,离胸前尺许,一般作礼节用。
二、剁捶:①起式:右脚上提,右掌变拳,双手在怀内划圈,挽滚而起,高过于眉,右脚起步同时,身体极力下蹲,再滚而起;如图2。
②落式:起式不停,右拳用力向下剁捶,左手掌同时合于右拳腕部,右脚用力震脚成右鸡步,如图3。
要求:做到三尖六合,四面包骨,以意领气,眼似铜铃身似碑,脚似钉耙手似锥,使三节劲、九节力、全身上下浑然一体。
下落时,气生丹田,气发为生,声随手发,手随声落,“噫”的一声从丹田发出。
三、黄鹰扑翅:右拳变掌,往右后方拽,左手由胸前弧线向右后方扑,同时左脚上前一步,变为左鸡步,两手抱于右侧,掌尖对掌尖,如怀中抱月,目视前方,如图5。
要求:脚到手到,协调一致。
四、燕子抄水:左脚向前方移一大步,右手掌同时往下插,如图6。
要求:左腿要伸直,右腿要卧下,两手掌心朝上,右手掌心贴于右大腿上,身子略向前倾。
五、根节巴掌:上动不停,左腿前弓,左手回收,随即,右腿前提,左掌托于右腿内侧,往回收,于胯前丹田处的同时,右手掌以同样姿势往上托于口平,称为过手,如图7、8。
突然左手掌向下按的同时,右手掌用力往前推,同时右脚落地,成右弓步,如图9。
要求:手到脚到,劲从脚后跟起,头往上顶,臂往下垂,手往前推,脚往后蹬,形成抗争力,左手掌向下按至左腿外裤缝处,右手前推时,口发“噫噫”之声。
六、飞鹰啄:右手掌上翻,掌心朝上,变为鹰爪,往回带,左手掌也成为鹰爪,紧靠右手内侧小臂处,以助势,身子同时后坐,成右鸡步,蓄力以待发,如图10。
两手变掌,掌心朝下,手指向前,如白蛇吐信之状,与右脚同时起,手向前标,脚向前蹬至极处。
平胸为度,如图11、12。
要求:脚手同时起,同时到位。
七、双连把:又名双推手,右脚落地,两手同时收回到两肋处,如图13。
右脚震步满脚落地,落地有声,重心在于右腿,蓄力待发,左脚上前一大步,为左弓步,同时两手用力往前推,如图14。
六合拳—搜狗百科六合拳源于元末明初少林寺烧火僧许那罗和尚创编的少林六合拳。
少林六合拳一直是少林寺密不外传的震寺之宝,经过代武术高僧不断修正和完善,其拳法之精妙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少林六合拳由六种拳法z色招组合而成,故称“六合拳”。
这个套路是两个人以实战为基础的对打练习。
其特点是、真打实战、直取快攻、简洁明了、攻防兼顾、拒绝花势。
少林六合拳的步法简单,进退自如,远踢近打,灵活多变。
在缠身近战时,又有擒拿绝技,一招制胜。
中华武术中的踢、打、摔、拿四大绝技均在些拳中蕴涵。
少林六合拳朴实无华、刚健有力、重在实战,有利於护身自卫。
特点1.套路组合周密六合拳少林六合拳的套路从起势到结尾,布局合理,结构谨严,节奏分明。
2.攻猛招连六合拳的套路中,凡出招攻者一是猛,二是连,既攻则猛,攻则必破。
如拳打足踢加冲肘,使对方措手不及,此谓猛。
如连环脚、连三捶,使对方喘不过气,无招架之力,此谓连。
3.攻防兼顾,利於实战六合拳的各路套路每一势都含两招,一是攻招、二是防招,既打人还要防人,谓之攻防兼备。
如此演练日久者,便能运用自如,若遇歹徒恶人之犯,皆可应战胜之,谓利於实战。
4.步法简单,进退自如、少林六合拳从头至尾的步法比较简单、多用弓步、虚步、马步三种。
弓步大多用於向对方正面进攻,如冲拳、推拳、踢、弹、飞脚等。
马步多用于架棚、侧击、后撞等,虚步多用于退、避、闪、躲和变招势的过渡及临时步法。
以上三种步法,既简单易练,又进退自如。
5.声东击西,指上打下六合拳在技法上常用声东击西、指上打下,如三路中的“浪子弹球”、“仙人摘茄”等先出手打面是假,下用足踢是真。
又如“红猴束身”,使对方误认战负败逃,他若麻痹大意,我却急速反攻,使对方难以招架。
6.近敌厮缠,富含技击在六合拳一、三路中,多用近敌斯缠法,尽量接近对方,偷袭对方要害部位或抓住对方某部,然后推打或致残之。
如此不仅系统地练了手足身眼法,而且验证了每一招一势用法,还提高了技击水平。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把者,拳也;拳者,势(式)也,山西、河南等地也有称作把势(式)和势(式)口。
四把即四种拳势(式)的打法。
姬龙峰祖师老年得道,方创的早期心意六合拳“十二大势,前后各六势”和“上四把捶”。
上四把捶,只是“头肩肘手”上四把打法,没有编人下三把(胯膝脚)意(气)。
故《姬氏墨本拳经》曰:“四把捶明练上四把,暗寓下三拳。
”经典上四把捶系根据《易》、《道》之“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一阴一阳……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之理,从简从易,不逐花架招式。
不过上四把捶说来说去,练来练去也就是“横拳、挑领、鹰捉、斩拳”阴阳二式,故“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一)熊出洞(侵扑站)震右脚出左脚。
右腿屈膝半蹲支撑身体重量,左腿屈置身前,脚尖上翘,脚跟点地;腰背一屈一伸,抖膀晃肩(二次),尔后两臂屈肘夹肋,两手自然下垂耷拉,一手在前护胸,一手在后护脘;头脸略上抬,眼睛下吊,谱曰:“熊似观天不看天”。
(如图1)劲意:熊出洞要体现熊的沉稳之态。
(二)虎扑右腿一蹬,提左膝上左脚,向前纵身猛一蹿,带动双掌向前推捉并寓以向下扑按之意。
左脚落定,左弓步,手心内含,掌根着力,拇指紧扣。
眼睛圆睁上翻,逼视前方,有虎视耽耽之意。
(如图2)上动不停,双掌推捉出去,立即收回,置于腹前。
两肘用力夹胁。
(如图3)劲意要点及说明:(1)推捉(扑)出手,先快速吸气下沉丹田,当推捉到极点,用鼻喷气,顿发雷声“嗯——”,声随势落,声势俱厉。
(2)推捉(扑)出击立即回收:第一,体现心意拳“打中有顾,顾中有打,打顾不分”。
第二,体现心意拳“不合不打”,即手足、肘膝、肩胯之合(后人所创“十字把”是也);第三,体现“虎不现爪”之意。
(3)《姬氏墨本拳经》记载着练秘传十二把“虎扑双把”和“雷声鹰捉把”,皆有“三心要实,三尖要照”之说。
即手心足心背心要实,和鼻尖肩尖膝尖脚尖要照(垂)直。
谱曰:心一颤,气贯四梢,五行封闭……可见心意拳出手定势,内(真)气充盈,方达坚实。
(29)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是心意六合拳中一个基本的初级套路。
四把拳,顾名思义,就是在套路中含有四把练法或是四种打法的意思。
据笔者祖父买金奎讲,当年武举袁长青,问及其师买壮图、李海深什么叫四把拳时,买壮图老师讲:“广而言之,前打青龙出水,后打白虎缩山,左打鹞子入林,右打乌牛摆头,凡含此四把者皆为四把拳,窄而言之,凡含头上一把,肘上一把,手上一把,足上一把,或说:头、肩、肘、手或头、肘、手、膝者为四把,应取前者,后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李海深老师进一步指出:四把拳分过步、疾步、垫步,都应该学会,熟练掌握,但表演时,应注意按体型,稍长者练过步,稍短者练疾步,注意讲究整体形象为好。
又说:四把拳是一个简单的套子,不应死练,在练其分形法时,谁喜欢哪一把拳可以随时增减上,但是要注意四把拳收势时要加上斩手,不练斩手不够整体四把。
买壮图老师又打个比方讲:四把拳像一个茶壶,斩手像是个壶盖,不带“壶盖”的练法有人抽象的称之为两把半,应该练上斩手,称四把为好。
于是袁长青前辈在两位老师指导下,将四把拳3种姿势的不同练法及十大动物形象,均按各式一着一式绘成挂图,双附上歌诀,供弟子们演练、学习、仿模。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代老师承传的个人因素,不同风格的四把拳内容出现了,不论过步、疾步、垫步的四把,除了包含前打青龙出水,后打白虎缩山,左打鹞子入林,右打乌牛摆头,斩手以外,还充实了其他形法的练习,姿势也不太一样,就是同一步型差异也不尽相同。
但都大同小异,基本格调没变。
大家都将四把拳拳歌看作是练拳之纲,俗话说:纲举目张,目张太远,断了纲,离开或远离了“纲”,就不叫四把拳。
四把拳歌歌曰: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折身挑领阴阳式,膺捉四平足下抛。
四把拳演练前打青龙出水,也叫出横拳,此动一捶一掌扣合(也有双拳合抱的)由下中节起手,弧形打击中门,直击彼方胸腹部。
袁长青武举的挂图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前打一丈,疾步践窜“,简要地说明了此动起步要迅速,勇猛远打一丈不为疾。
周口心意六合拳——一把一肩一把一肩,把手与七拳结合(头、肩、肘、手、胯、膝、足、合称七拳),是实战中的一把重拳。
因冷兵器时期的徒手搏斗已基本退出历史,而今此技只有少数人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
网络图片一、一把一肩的练习方法阳式起步法练习:分定向练习,异向练习,多元练习。
定向练习:由轻步站起势:前手前足先起动,前脚(左)先前进一步,前手随之上升,掌心朝下由左向右,应中线而划弧,后脚(右)随之起进一大步,后手也随之左手起动而起动,由左手外,从左向右,向上起手,掌心朝下。
起至右头顶稍高时,随着右脚的落地,突然向下打出照意单把,单把与肩平,掌心朝前,掌指直立,左掌附于右肘左下侧。
随之上后步(左),下手(左)从肘下向前弧形抽出,右掌下落,右脚再向前进一步。
随着右步落,右肩顺势送出,肩上下与脚(右)尖照齐,左手附于右肩部,身体向左侧转,重心中正,身体稍向前倾,头属阴,眼属阳,两眼平视前方。
以下再活步,恢复立正姿势,由轻步站重新练习。
异向练习:由轻步站下势:向前打出一把照意单把,然后向后转体180度,打出一右肩手拳,接着向前进恢复立正姿势,再由轻步站起势重新向前打出照意单把,然后再转体180度,向前打出一把肩手拳……。
如此类推向前练下去。
多元练习:就是多方位或错中方位,或交叉方位,或字母方位或图案方位……。
歌曰“横竖掂倒不定式,左右来往任意行。
”因此,一把一肩的练习可以走十字形。
例如:向前打出一把照意单把,然后转体180度打出一肩,再右转体打出一把照意单把,再转体180度打出一肩,按这样的顺序一直练下去,就是一把一肩的十字练法。
歌日: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眼观六路明前后,左右栽膀点内伤;有人来寻拳中势,一把一肩势猖狂。
又有隐语歌诀日:(一)云雾欲满天,岳隐彩云间;急风裹骤雨,山色面目见。
(二)把如云雾肩若山,山雾辽绕尽其间;撤掉迷障尽杀气,进步践踏一步歼。
(三)把肩去雾大,动法尤欺诈;不知胜似虎,贴身来年怕。
心意六合拳“龙形四把”精解武艺汇宗汇宗古今武艺,承传武学真谛公众号“龙形四把”是河南派心意拳最精套路之一,一般密不视人;十二形中,龙为首。
龙是传说中的动物,上能升空行云,下能入海翻江,身无定形,体无常态,腾落闪展,变化莫测。
龙有搜骨之身(声),力可排山倒海,善探爪取物,快捷灵敏。
“龙形四把”多带悬劲,难度极大,要在前两套架子的功底的基础上方可练习(注:2003年《精武》第八期、2004年《精武》第五期中刊登的《心意六合拳虎形四把精解》与《心意六合拳十窜精解》)。
演练时要求起如哲龙登天、落如伏龙翻浪、挥臂如风云突变,探爪如雨洒乾坤,拧、裹、钻、翻应轻灵敏捷。
《龙形四把》还有两个新的手型:1、龙掌:附图一,主要用于提、拿、抓、扣、带,青龙出水就用此掌。
2、虎掌:附图二,主要用于点、打、插等。
该掌比拳长一寸,打击面小,杀伤力大,在实战中如一把铁铲,直插敌两肋,又名铁把掌。
龙行插掌,侧脚鸡步腿就用此掌。
一、起势抱元。
直立,双脚与肩同宽,两手抱园,左手拳、右手掌,同时抬起,做拱手状,右手掌抱于左拳,离胸一尺许,一般作礼节用。
(图1)二、青龙出水,又名龙起罩。
1、左拳、右掌变龙掌,由下向上划弧抬起,右手掌略高于头,掌心朝前,左手掌贴于右肘外侧,掌心朝外,同时右腿抬起,脚掌朝前。
要求:左脚站稳、五趾抓地,中节堕,手裹身缩。
图22、突然双拳向前推出,右掌略高于头,左掌于胸齐,同时右脚向前蹬出,脚掌朝前双掌与右脚上下在一条线上。
要求:头顶、腰松、肢直。
图3。
三、连环腿1、右脚落于身体右侧约一尺许,脚尖左扣,左脚向前方进一步,脚尖右摆,身体引进蓄力,双手置于身体左侧,右掌在上,左掌在下,掌心朝外。
图42、以左脚为轴心,突然右脚由右向左通过面前,横扫刮地,同时双手由左向右通过面前弧线横摆,推出,脚手交*,形成剪夹之势,将对方掀倒。
图5要求:进身要快,上推、下刮,干脆利落,要有横向对争力。
太极汇宗汇集古今太极宗法,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公众号四、青龙张口1、双掌收回贴于右肋前,右手倒立掌,左手正立掌,掌根对掌根如抱球状,掌心朝外,同时右脚提起。
河南心意六合拳实战技四势
赖庆新 张笃新
鸡步盘肘为心意六合拳的重要筑基功法,它有效地锻炼
了梢、中、根三节的协调能力,使人体各器官充分地调动起来,
达到全身灵变、劲力顺达,“合”字自然显现。
一、熊出洞(起势)
1.左侧在前,右侧在后,身向右转,整体下蹲。
左脚向
前迈一步,脚跟着地,脚尖微上跷,两肘尖向下,两手相抱至
胸前,掌心向下,两腿弯屈,成虚步(图1)。
要义:沉肩坠肘,势如背锅,谷道上提,舌顶上腭,身成
六式。
熊有竖颈之力,防御之能,以顾上下冲击,两眼平视前
方。
谱曰:“鹰形望地不见地,熊形望天不见天。
”
二、鸡步盘肘
1.后脚蹬地,左脚向前迈一步。
在左脚着地的同时,以
腰带动左臂向左后划弧拉拽,肘尖向后。
左臂向左前方划弧盘肘,肘尖朝前。
两臂于胸前平行,两掌掌心向下,掌指分开,左肘尖与左膝、左脚尖上下相照,两肘尖至肩成一直线。
身腰尽力向左拧转,对称协调,合裆提谷,两眼平视前方(图2)。
2.紧接上动,向前迈右脚,同时蹬左腿,右臂向右后划弧拉拽,肘尖向后,左臂肘由后向前盘肘,全身发劲,两臂于胸前平行,掌指分开,掌心向下,左肘尖与右膝、右脚尖上下相照,两肘尖成一直线,腰尽力向右拧转,目视前方,一左一右直线盘练(图3)。
三、回身式
盘到尽头,如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可身体向右后转(如拧紧的弹簧猛然崩开),同时右肘向后猛扫,左肘向右后侧盘肘,变为左肘、右脚在前,然后向前迈左脚、盘右肘,继续一左一右盘练,至收势。
要义:鸡步盘肘要以腰的左右拧转带动两肘、两手、两脚的运动,脚一蹬,手、肘、身、脚、胯一起运动,如离弦之箭,疾速,迅猛,劲整,两肘则如滚动之利刃。
用意:此势意在肘,与敌交战抓住时机,迅疾攻击,手护,脚踏,膝撞,肘击,对准要害瞬间抖发,身整步活,力贯肘尖。
心意六合拳每一式皆是“练为功,用为技”,意在用功、用心,切莫把它当简单的招式。
拳谚云:“手为规,脚为矩,规矩成则百法具备”。
实战技——大劈裹横
歌曰:
裹横之艺势真急,
戒告犯者礼字先;
若成宝剑抽出鞘,
裹者横击变肘尖。
1起势熊出洞,要领同前。
2左脚向前进一步,同时左掌经面部向前下劈并急上右步过左脚;右脚触地的同时,身向左侧拧转,同时左掌由下向后、向前划弧猛劈,随之左右掌上下交叉,在掌上升至右腮旁,掌心向腮,右掌下劈至左膝前,掌心向外,成马步形,两掌五指撑开,双眼注视右前方(图4 )。
3接上动,右掌掌心转上,手臂斜上抬,向右横起,伸直与眼同高,
左掌随之下按至裆前,掌心向下:同时左腿蹬直成右弓步,两掌五指撑
开,目视前方(图5)
4回身式:如盘至右脚右手在前时,则身向左后转,同时左掌向前
下劈,右脚蹬地,随之左脚向前迈步,右掌向前下猛劈,变为左脚在前
右脚在后,继续盘练。
用意;与敌对峙时无论对方如何动作,皆可用大劈裹横向敌进攻,
速交敌双手双腿裹住,并迅疾横向发力打击对方。
劈掌时身腰要向左或
右侧拧转,使肩背对准对方中线,右腿提膝向对方之后腿踢击,使对方
上下肢被我控制,无从逃脱。
尔后左腿猛蹬以腰带动全身向右后猛然发
劲。
前撑后顶,上冲下踏,两手形成合力。
若想下毒手,可变抽肘横击敌要害,此为阴毒之手。
“手不离肘,
肘不离手,手为有,肘为暗,一明一暗要敌命”,此手不不可轻用
实战
一、熊出洞(左势)
1.左脚向前进步,同时双手分别向上向胸前伸,右手压在左手上,掌心向内,五指撑开。
左脚落地的同时,双拳滚手变掌掌心向外,此时右掌在前,左掌在后,向下扑按。
身向左拧转,左掌按至左胯旁右掌按至左膝上,成左侧身;右腿紧随一步,成虚步,左腿在前,右腿在后,双掌五指撑开(图6)。
2.紧接上动,疾进右腿,同时右掌速向内翻,成掌心向前、指尖向左,左掌指尖向下,左腕内上,掌心上斜线托击,两掌五指撑开
二、熊出洞(右势)
1.左势不停,右脚向前进步,同时双手向上、向前伸出,
左手压在右手上,掌心向内,五指撑开,右脚落地的同时双掌
变为掌心向外向下扑按,左掌在前、上,右掌落至右胯旁,身向右拧,成右侧身,左腿紧随一步,
右腿在前,左腿在后。
2.接上动,急进右腿,同时左掌速向内翻成掌心向前、
五指朝右两掌上下相距一拳,紧随左脚落地,两掌同时向前上方托击。
用意:交手中,两手向敌面部一领(可防可攻),在敌一惊
之时,双手瞬间翻滚向对方面部,上肢猛一撕拽,同时前脚向
前进步。
也可用脚攻敌下盘,腰向情况,可踏、踢对方中门,可封对方双腿。
猛向外展腰劲,带
动两掌的滚动,托击敌阴部。
在周身上下浑然一体,头领其气,神逼其目,身藏其劲,爪藏其锋。
在对歹徒时万
,慎之。
技——托阴拳
,侧向
向前,两掌上下相距一拳,紧随右脚落地,由下向前
(图7)。
右掌在后,左掌按至右膝
,右掌变为五指向下,右腕内侧向上,掌心向前外,
下拧,随之上后脚,视当时
运动中,
要滚身而人,展身而起,
使全身形成拧滚之势,
敌一
实战
歌曰:
撼山河威镇重山,
只有提防我者先;
猛虎施威扑食勇,
形神
一、左势熊出洞(略)
1.左手、左脚在前,右脚向左脚前跃进一步,同时左腿抬起,脚尖下拉拽至左腿两侧,手指撑开,右腿成独立势,两眼平视前方(图8)。
2.左腿向前落步成左弓步,同肘尖向前
二、右势
1.接上式,速提右腿脚尖内勾屈膝,同时两手向下拉拽至右腿两侧,成左独立势。
2.右腿向前落步成右弓步,两手随屈肘前。
如此
三、回身式
如右脚在前时,身向左后转,双手下落交搁胸前,变为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脚跟着地,两腿下蹲,身向左侧,两眼平视,成左熊出洞势,继续盘练。
用意:交手中,身猛向敌跃进,以双手封、撕对方上肢或头面部。
同时迅疾或提冲膝勾踢敌之下盘,或膝撞敌裆,使敌上、中、下同时受到猛烈的击打,不管对方防或不防、退或不退,随即以连续的击打,以双手作为前锋,后以双肘向上挑击对方心胸,使其遭到崩溃的一击。
如果第一动时机把握好,即可一击必胜。
在运作中要有猛虎离穴之威猛气势,扑食之勇,而物不能逃,动我即踏进,以我手封粘敌人,牵动敌重心,猛然拧身发力,滚手,其凶猛程度使对方无从逃脱。
技——虎抱头
合一妙其间。
内勾屈膝上提,双手同时由上向时两掌随屈肘上提至两耳旁,两掌心向内,手指炸开,两肘尖上挑,,两眼目视前方(图9)。
上提至两耳旁,掌心向内,五指撑开,双肘尖上挑,肘尖向一左一右不断盘练,欲息收势。
,左脚回收半步,脚尖上翘,形神合一,起打落打,起落有式,意中求快,快中求力,快如闪电,猛如炮弹,一经接触,立即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