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障碍儿童生态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2.49 KB
- 文档页数:3
生态系统理论视野下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的支持策略探索摘要:本文通过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探讨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的支持策略。
首先,介绍了随班就读的概念、意义和挑战。
随后,从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时间系统四个层次,提出了专业人士、家庭、教育机构、同伴、社区等多方面的支持策略。
最后,强调了支持策略应该综合考虑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差异,并呼吁相关机构和个人共同努力,提供更好的支持服务。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支持策略引言随着随班就读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融入了普通教育环境。
然而,由于这些儿童的特殊需要,他们在学校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支持这些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我们需要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探索适合的支持策略。
随班就读的概念和意义随班就读指的是孤独症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进行的特殊教育服务模式。
与传统特殊教育模式相比,随班就读有助于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进行更多的社交互动和学习,并增强他们的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
然而,随班就读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和学习差异可能会对正常班级的教学秩序和进度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普通教师缺乏相关的培训和知识,难以有效地支持孤独症儿童的发展。
因此,探索适合的支持策略对实现随班就读的目标至关重要。
支持策略的探索生态系统理论视角认为,个体的发展和适应取决于各种系统的互动。
在支持随班就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时间系统四个层次出发,提出以下支持策略。
1. 微系统层次在微系统层次,关键的支持策略包括:1.1 专业人士的支持: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学习和行为问题,教育机构应该配备专业的特教教师,并提供持续的培训和支持。
此外,专业人士还可以与普通教师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满足孤独症儿童的特殊需求。
1.2 家庭的参与:家长在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育机构应该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并提供家庭培训和支持服务,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孤独症儿童。
2023-10-29contents •研究背景与意义•社会支持理论概述•社工介入残疾儿童家庭的理论框架•社工介入残疾儿童家庭的实践路径•社工介入残疾儿童家庭的效果评估•研究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01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背景现有研究的不足虽然已有不少关于残疾儿童家庭的研究,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等。
社会支持理论的发展社会支持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研究社工介入残疾儿童家庭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残疾儿童家庭面临的困境残疾儿童家庭面临着经济、心理、社会融入等多重压力和困境,需要得到支持和帮助。
理论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完善社会支持理论在残疾儿童家庭领域的应用,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实践意义本研究将为社工介入残疾儿童家庭提供具体的路径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残疾儿童家庭的生活质量和福祉水平。
研究意义02社会支持理论概述定义社会支持理论是一种以社会网络为基础的系统,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分类社会支持理论可以分为正式支持网络和非正式支持网络。
正式支持网络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学校等正式机构提供的支持;非正式支持网络则是由家庭、亲戚、朋友等提供的支持。
社会支持理论的定义与分类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了解残疾儿童家庭的支持网络状况,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资源链接。
社会支持理论在社工介入中的应用评估与诊断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培训、辅导等方式,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残疾儿童的需求,增强家庭的功能和适应性。
增强家庭功能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残疾儿童家庭链接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资源,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支持和照顾。
链接资源支持与理解社会支持理论强调对残疾儿童家庭的理解和支持,认为家庭是残疾儿童生活的重要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理论在残疾儿童家庭中的应用增强家庭力量通过增强家庭的力量和适应性,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家庭更好地应对残疾儿童的需求,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融合社会支持理论还强调促进残疾儿童的社会融合,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学习困难儿童教育支持与干预研究学习困难儿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知识、技能等学习成绩低于同龄人的一类学生。
这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障碍,需要特别的教育支持与干预。
本文将就学习困难儿童教育支持与干预进行研究探讨。
一、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学习困难儿童有着明显的学业表现差和阅读障碍等特点。
他们可能在阅读理解、记忆、学习速度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学习任务。
对于这类学生,及早识别并给予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育支持的重要性针对学习困难儿童,教育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助、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等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三、干预策略的研究在教育支持的基础上,针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干预策略也备受关注。
通过认知训练、学习技巧指导、心理辅导等方式,可以帮助学习困难儿童克服学习障碍,提升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同时,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也是干预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四、研究展望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支持与干预研究任重而道远。
未来,我们需要加大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不断探索适合他们的教育模式和干预策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希望在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学习困难儿童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支持与干预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
期待未来的研究和实践能够取得更加积极的成效,让每个学习困难儿童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建设在当今社会,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给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建设一个完善的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建设,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家庭:培养健康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他们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关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意见。
同时,父母还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此外,父母还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和温馨的家庭环境,避免家庭冲突和暴力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二、学校:构建健康的学习环境学校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获取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学会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康的班级和校园文化,鼓励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和互助。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三、社会:营造支持性社会环境社会是儿童成长的广阔舞台,也是他们获取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
社会应该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
媒体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报道和专题节目,提高公众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认知和关注度。
同时,社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建立儿童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和机构,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此外,社会还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儿童心理健康的支持和关爱中来。
总结起来,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建设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应该成为孩子的港湾,提供关爱和支持;学校应该成为孩子的乐园,提供健康的学习环境;社会应该成为孩子的后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爱。
摘要当前,世界各国新生儿罹患孤独症的比率己从上个世纪初的0.4‰以下増长至如今的1‰以上。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会对患儿的家庭造成最直接的影响,而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效果又与其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何利用专业的方法介入并帮助孤独症儿童家庭走出精神和生活上的困境,无论是对于孤独症儿童自身的康复,还是对于孤独症儿童家庭的良性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将孤独症儿童的家庭作为研究的对象,以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进行分析,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技巧,采用个案的方式介入孤独症儿童家庭,帮助其走出困境;使其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互相支持的家庭结构;为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有效的服务。
文章首先介绍了关于本研究的相关背景,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然后介绍了我国孤独症儿童家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的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工作介入孤独症儿童家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具体分析。
第二部分是社会工作介入孤独症儿童家庭的过程,笔者在介入过程中采取各种针对性的服务方式,解决案主家庭的问题。
最后笔者根据个案的过程及结果分析,总结社会工作介入孤独症儿童家庭的成效,对介入的过程进行反思,从宏观层面对社会工作的介入方式、社会工作者的能力提升以及相关社会政策的优化提出倡导与建议。
关键词:孤独症;家庭;生态系统理论IAbstractAt present, the proportion of neonates suffering from autism in the world has grown from 0.4‰or less to more than 1‰. The rehabilitation of autistic children is a long and difficult process, which will have the most direct impact on children's families, and the rehabilitation of autistic children i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their family environment. How to use professional methods to intervene and help the families of autistic children out of the mental and life difficulties, whether it is for autistic children's own rehabilitation, or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autistic childre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This study will be the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rough the social work of professional theory, skills to help out of the predica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cosystem theory as a perspective, the use of case-based, intervening in the families of autistic children, so that it can gradually form a good family atmosphere, mutual support of the family structure for the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to provide effective services.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background of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dilemma faced by the children of autistic children in China and their needs analysis. On this basis, the social work is involved in the families of autistic children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a specific analysis. The second part is the social work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autistic children's family, the author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taking a variety of targeted servic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main famil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the case and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summed up the social work involved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ldren with autistic children, the process of intervention to reflect on the macro level of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social worker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and related social policy optimization Advocate and suggest.Key Words:autism; family; ecological system theoryII目录一、 绪论 (6)(一) 研究背景 (6)(二) 研究目的 (7)(三) 研究意义 (7)1、 理论意义 (7)2、 实践意义 (7)(四) 相关研究回顾 (8)1、 孤独症儿童的相关研究 (8)2、 孤独症儿童家庭状况的相关研究 (8)3、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孤独症儿童家庭的研究 (9)4、 社会工作介入孤独症儿童家庭的研究 (9)(五) 理论依据 (10)生态系统理论 (10)(六) 研究方法 (11)1、 访谈法 (11)2、 个案研究法 (11)二、 孤独症儿童家庭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分析 (12)(一) 我国孤独症儿童家庭的困境 (12)1、 内部困境 (12)2、 外部困境 (12)(二) 我国孤独症儿童家庭的需求分析 (13)1、 经济负担增重 (14)2、 家庭结构失衡 (14)3、 社会支持弱,边缘化严重 (14)(三) 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5)31、 社会工作介入孤独症儿童家庭的必要性分析 (15)2、 社会工作介入孤独症儿童家庭的可行性分析 (15)三、 社会工作介入孤独症儿童家庭的实务过程 (17)(一) 个案介绍及分析 (17)1、 个案接案背景 (17)2、 个案家庭资料 (18)(二) 分析制定服务计划 (19)1、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对个案情况的分析 (19)2、 服务计划 (20)(三) 个案工作介入过程 (21)1、 梳理明确矛盾根源 (21)2、 引导尝试换位思考 (23)3、 家庭集体户外活动 (25)4、 建立家庭会议制度 (27)5、 总结讨论服务成效 (29)(四) 服务结案 (30)(五) 个案跟进 (31)四、 社会工作介入孤独症儿童家庭反思与建议 (33)(一) 社会工作介入孤独症儿童家庭的作用及成效 (33)1、 疏导家人情绪,使家庭与患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33)2、 增强对孤独症儿童家庭的关注及支持 (33)3、 促进社会工作介入孤独症儿童家庭的研究 (34)(二) 社会工作介入实务过程的反思 (34)1、 对介入过程的反思 (34)2、 对介入方式的反思 (35)3、 对社会工作者自身素养的反思 (36)(三) 社会工作介入孤独症儿童家庭的建议 (36)41、 社工应为政策的优化建言献策 (37)2、 加强需求宣传,鼓励社会资源进入 (38)3、 加强对一线社工的知识培训 (38)4、 探索整合不同行业资源的服务模式 (38)结语 (40)参考文献 (41)个人简历 (44)致谢 (45)5一、 绪论(一)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媒体的报道和公益组织的宣传,孤独症正在逐渐走向公众的视野中。
儿童自闭症的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对儿童的认知、语言和社交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尽管目前尚无治愈自闭症的方法,但是一个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儿童自闭症患者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儿童自闭症的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
一、家庭支持家庭是每个儿童成长的基石,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更是如此。
家庭成员需要与儿童建立紧密的联系,提供温暖、支持和理解。
一方面,家庭可以提供稳定、有爱的环境,形成对儿童的积极引导。
另一方面,家庭成员应该积极参与儿童的康复计划,与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共同为儿童提供最优质的照顾与教育。
二、教育支持儿童自闭症患者通常需要特别设计的教育方案,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教育支持系统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专业的教学人员,以能够有效地帮助这些儿童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和社交技能。
此外,教育机构应加强与家庭的合作,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以便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
三、专业支持专业支持是儿童自闭症患者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之一。
医生、心理学家、康复师等专业人员的参与对于儿童的康复非常关键。
这些专业人员可以提供准确的诊断、专业的治疗和康复建议。
他们还能够为家长提供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儿童的特殊需求。
四、同伴支持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常常较弱,与同龄儿童的交流存在困难。
因此,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于他们的社会发展非常重要。
社会支持系统应该提供积极的同伴支持,通过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和培训课程,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与他人互动,并提供友善和支持的社交环境。
五、社区支持社区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也应成为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的一部分。
社区组织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支持活动,如康复训练、家长互助小组、社交技能培训等。
社区还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为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提供便利和支持。
总之,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儿童自闭症患者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专业、同伴和社区的支持应相互结合,共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康复和教育环境。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在当今社会,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家庭环境变化、社交挑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来保障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家庭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一个温暖、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关爱、理解和支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的重要来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庭存在着过度期望、严厉管教、亲子沟通不畅等问题,这些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
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心理素质。
同时,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建立平等、信任的沟通关系,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学校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系统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阵地。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
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体心理咨询服务也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学校还应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减少校园欺凌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社会环境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大众传媒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传播积极健康的信息,为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社区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孩子提供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他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
此外,政府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投入和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学习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与支持研究引言学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发育障碍,影响了许多儿童的学习过程。
学习障碍儿童在学术、认知和行为方面遇到困难,需要特殊教育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探讨学习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及各种支持方法。
学习障碍儿童的特征对于识别和理解学习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他们的一些普遍特征。
学习障碍可能表现为阅读困难、写作困难、数学困难等。
此外,这些孩子在语言发展、注意力集中和记忆能力等方面也会面临挑战。
特殊教育需求针对学习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个性化措施来帮助他们实现成功学习。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支持措施:1. 提供个性化学习计划根据学习障碍儿童的具体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这可以包括为他们提供额外的辅导、适应性技术工具、或者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2. 配备专业支持人员特殊教育需要专业的支持人员,如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学家等。
他们能够为学习障碍儿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并与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合作。
3. 创造友好的学习环境为了使学习障碍儿童能够充分参与到学校和社交活动中,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友好、接纳和无歧视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培养同伴关系、提供良好的交流和互动机会等。
4. 培养自信心与自尊心由于他们面临各种挑战,学习障碍儿童常常缺乏自信心。
因此,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并培养自尊心。
5. 家庭与学校合作特殊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
双方应进行定期沟通,分享学生的进展、问题和所需的支持措施,以确保一致性和连贯性。
结论了解学习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配备专业支持人员、创造友好的学习环境、培养自信心与自尊心以及家庭与学校合作等措施,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孩子克服困难,并取得积极的学习成果。
学习障碍与学习环境的关联研究学习障碍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困难,这些困难可能包括阅读、写作、计算、注意力和社交技能等方面的问题。
学习障碍对个体的学习成就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学习障碍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关联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学习环境对学习障碍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学习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两个方面。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
例如,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程度和家庭的经济状况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而在学校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教学资源等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学校提供的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师的高水平教学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学习障碍也会对学习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习障碍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校中遭受同伴的排斥和歧视。
这种排斥和歧视会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此外,学习障碍还会给学校带来额外的教育负担。
学校需要为学习障碍学生提供特殊的教育支持和资源,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这些额外的教育负担可能会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环境。
然而,学习障碍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关联并不是单向的。
学习环境的改善也可以对学习障碍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支持程度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研究表明,父母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学校环境中,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教育支持和资源,帮助学习障碍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一些研究还发现,学校中的同伴支持和友好的学习氛围对学习障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学习障碍与学习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学习环境对学习障碍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学习障碍也会对学习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然而,学习环境的改善也可以对学习障碍产生积极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0-09-0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留守儿童社会发展问题与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建构研究(08BSH050)。
[作者简介]雷鹏(1984-),男,湖北随州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生,主要从事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研究。
陈旭(1966-),男,重庆渝北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研究述评雷鹏,陈旭,关幼萌(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715)[摘要]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体、与个体日常生活紧密接触的近端支持,以及与个体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远端支持构成,并且这些支持能被个体感知、评价和利用。
留守儿童不等于问题儿童,社会支持作为一种保护因素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但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还停留在描述层面,干预研究欠缺。
未来研究需要开发出较为系统全面的测量工具;同时需要从干预的灵敏性、适宜性和动态性上深入探讨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干预[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52(2010)06-0148-051引言留守儿童因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不能陪伴左右,使得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对缺乏情感支持,教育指导等而处于一种不利环境。
对该群体已有研究的文献回顾表明,留守儿童不等于问题儿童[1],也即处境不利儿童在应对外界不利状况时存在个体差异,而社会支持作为一种保护性因素正越来越多的受到研究者的关注[2-4]。
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比较零散,停留在社会支持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问题行为的相关性探讨上。
因研究工具相对缺乏,大多采取横断的研究方法,使得目前的研究很难制定出操作性强的技术性干预方案,而仅仅是从政策和理论层面讨论。
本文较为系统的评述了中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测量工具需要改进的必要性,并展望了今后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研究需要在干预的灵敏性、适宜性及动态性上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