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小儿斜疝单病种成本核算
- 格式:pdf
- 大小:379.82 KB
- 文档页数:3
固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病种成本核算方法1 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病种成本核算方法以临床路径为基础实行病种成本核算,关键在于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控制诊疗成本,既要能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又不使医院降低收益。
以临床路径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是目前病种成本核算方法中比较好的一种。
病种成本核算是以病种为成本核算对象,通过归集与分配费用计算出某一种病种成本。
以临床路径为基础进行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与以往回顾性病种成本核算方法不同,它对诊疗过程进行了干预,是标准成本核算的一种形式。
它不仅为管理部门科学地制定价格提供依据,同时,还有利于控制医疗成本上涨、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提高医院管理效益。
一 项目成本核算是病种成本核算的基础医院成本核算中科室成本核算和项目成本核算是病种成本核算的基础。
在科室成本核算基础上,进行项目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又是病种成本核算的基础。
病种成本核算是在确定临床路径的前提下,以项目成本进行核算的(DRGS 是和临床路径弥补可分的)。
首先确定病种及它的临床路径;其次,根据临床路径,确定临床服务项目,计算项目成本;最后,把临床路径中所有项目成本相加,就是单个病种成本。
二 病种选择病种选择的一般原则是:(一)取多发病、常见病;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病种成本核算方法 2 (二)取能够代表专科水平的病种,如病毒性肝炎、脑血栓、急性心肌梗死、肺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胃癌、结肠癌、甲状腺癌、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胆石症、前列腺增生、胫骨骨折、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剖宫产、支气管肺炎、婴儿腹泻、急性肾炎等;(三)确保病种有一定的病例数。
三 优化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由医师、临床医学专家、护士及医院管理者,根据某种疾病或手术制定的一种医护人员共同认可的标准的诊疗模式。
优化临床路径主要侧重于对平均住院日的缩短,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化验次数,使流程更趋合理、有效和节省。
优化临床路径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首先,医院组织有关科室负责人对往年具有代表性的病种病例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测算;其次,从临床的角度,请一批专家对单一病种设计临床路径,包括诊疗常规、手术、手术方法、手术当中使用的材料、住院时间等等,全部由专家做好临床路径、诊疗规范、诊疗规程、用药等详细情况的制定,看有没有过度服务、无效服务的因素;在开诚布公的讨论分析之后,再确定使用何种药物和材料,以及用药的剂量和施用时间及投药途径、采用哪种手术方案等等;最后核算出病种成本。
医院项目成本病种成本核算开启探索之路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正开启探索之路。
上海市财政局和市卫计委近日发布《上海市医院成本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自2014年起按该办法全面开展成本管理相关工作。
有条件的医院应在做好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探索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
此前,福建、安徽等省份也发布医院成本管理暂行办法。
显然,规范医院成本管理已经被很多省市提上日程。
成本核算进入规范管理医院成本核算是必需的,其对于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加强医院运行管理、合理收费、控制医疗费用上涨以及提高运行绩效等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业内人士的一致看法。
新修订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自2012起正式实施,其明确提出成本核算的原则、对象及成本归集和分摊的方法,要求成本核算一般应以科室、床日、诊次为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各项支出。
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
石家庄市第四医院财务处副处长赵欣表示,1999年至今,我国医院成本核算进入规范阶段,尤其是上述相关制度均对成本核算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此前,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经历了从1979年到1992年的探索阶段,以及从1992年到1998年的实践阶段。
可以说,我国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已开展了30多年,新制度也对科室的成本范围、成本归集、科室成本的分摊做了统一规定。
“但是,有些医院仍处在单纯的成本核算阶段,未能延伸到效益评价、绩效核算、项目成本测算等领域。
”赵欣说。
记者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财务处副处长高一红了解的情况是,上海市从2009年起在各医院推行科室成本核算,从2011年开始在市内两家医院试点项目成本核算。
从今年起,按照《上海市医院成本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项目成本核算将在有条件的医院内开始全面铺开。
开展项目、病种成本核算有点难随着医院对科室成本核算的推进,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在此基础上开启了探索之路。
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是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开展的,是针对每个医疗服务收费项目进行的成本核算。
财务税收32 2020年11月(上)/ 总第272期引 言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这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
当下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按病种付费支付方式改革,通常的做法是以前三年病种费用历史数据进行加权平均,经与定点医疗机构协商后作为所开展单病种的付费标准。
这种单病种付费标准制定方式对发挥医保支付的杠杆作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防范医保基金出险以及过度医疗行为的竭制起到一定作用,但如何发挥保支付的杠杆作用,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推动医院成本核算,达到既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又确保患者获得基本医疗权益,既防止过度医疗,又防范医疗不足,既规范诊疗行为,又加强成本管控,既监控医保费用,又监控医疗质量和成本费用,达到多赢的目的。
笔者试从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成本核算,到病种付费标准制定的流程进行一些探索,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1 制定临床路径标准,规范病种服务项目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重点推行按病种付费,原则上对诊疗方案和出入院标准比较明确,诊疗技术比较成熟的常见病、多发病实行按病种付费。
实行单病种付费的,要制定临床路径,规范操作方式,服务项目。
临床路径的制定既要规范化、标准化,还要本土化,具有可操作性,这就要求以原国家卫计委公布的12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396个病种临床路径为基础,结合本地区不同级别、不同专业类别的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如药物选择、检查检验项目,治疗方法、中药饮片处方、中医非药物疗法、院内中药制剂、手术方式等进行本土化,同时还要细化诊疗流程的具体项目,包括病种适用对象、诊断依据、治疗方案、手术方案、麻醉方式、手术日、术后恢复时间、标准住院日、进入路径标准、住院期间检查项目、选择用药、卫生耗材、抗菌药物选择及使用方法与时机,出院标准,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护理等级,中医单病种临床路径的疾病诊断依据,中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证候诊断,中医证候学观察,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灸法等中医药元素的融入。
临床路径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实施中的效果评价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实施中的效果。
方法:腹股沟斜疝患儿978例,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CP)516例和对照组(HC)46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管理方法,临床路径组采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临床路径进行管理;比较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满意度、工作人员满意度等指标差异情况。
结果:临床路径组患儿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路径组抗菌素规范使用率、家属满意度和工作人员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引入临床路径可有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To detect effect of clinical pathway in children with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surgery.Methods:978 children with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linical pathway group (CP) 516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HC) 462 cases,patients in HC used traditional methods of medical care,patients in HC used surgical clinical pathway for manage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hospital days,hospital costs,utilization of standard antibiotics,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family satisfaction,staff satisfaction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differences in the situation.Results:CP of children in hospital days,hospital costs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HC,CP of children in standardized antibiotic usage,family satisfaction and staff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HC.Conclusion:The introduc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in the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surger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quality of care paths,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Key words] Children with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surgery;Clinical pathway;Effectiveness evaluation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or clinical paths)是指“由医疗、护理的相关专业的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1],其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历了20多年的临床实践,现已成为医院为服务对象降低花费和有效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科学方法[2]。
管理纵横基于单病种临床路径的医院成本管理许冠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99)摘 要:以单病种临床路径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是医院成本管理的新模式,它对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临床路径;单病种;成本控制;信息化平台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精神,2009年12月7日,卫生部下发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推出了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并在全国遴选了14个省、市73家医院作为试点医院试行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2011年4月国家发改委与卫生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开展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推出了医疗付费模式的改革,将现行的按项目付费为主的后付费模式改为按病种付费的预付制模式。
临床路径试点和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的推出,要求医院对于常见的病种采用标准的诊疗程序,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品质,尽快转变成本核算模式,按照临床路径制定病种标准成本,组织病种成本核算,分析标准成本差异,从而有效地控制病种成本,合理控制患者的就医成本。
1 单病种临床路径与成本管理框架1.1 单病种临床路径近3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在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临床路径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果。
临床路径是指根据某种疾病制定的一种医护人员学的管理体系,规范经济资源管理的各项操作,保障财务工作以及相关决策的科学性,并重视先进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管理效率。
由于物价监督检查经济资源管理的复杂性,且呈现管理工作量日趋加重的趋势,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管理方案,并做好经济资源管理的监督工作,对于不清楚来历的开支要及时审核,避免资金的浪费和缺失。
2.3 加强内控的监督工作之所以强调内控制度的监督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内部风险对物价监督检查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影响,这与过去我国传统管理模式有很大的相关性,许多领导盲目追求绩效,认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绩效比做好管理工作更重要。
以科室单元为基础的病种成本核算流程病种成本核算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病种成本的核算,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科室单元为基础的病种成本核算流程是一个清晰的流程,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对不同科室的病种成本进行分析和核算。
首先,科室单元是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基本单元,不同科室的医疗资源投入和服务产出都有所差异。
因此,科室单元是开展病种成本核算的基础。
在进行病种成本核算时,首先需要确定各个科室参与病种治疗的具体情况,包括医疗人员、设备和药品等资源的使用情况。
其次,需要确定各个病种的分类和编码。
不同的病种对应着不同的治疗方案和医疗费用,因此需要对病种进行分类和编码,以便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
然后,需要收集和整理科室的相关数据。
包括科室的人员成本、设备成本、药品成本等各项费用的数据,以便进行成本核算。
同时,还需要考虑科室的各项管理费用和间接费用,如水电费、房租费等。
接下来,进行病种成本核算的具体计算。
病种成本核算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病人就诊时直接产生的费用,如医疗人员工资、检查费用、药品费用等;间接成本包括科室管理费用、水电费、房租费等。
通过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核算,可以计算出各个病种的总成本,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最后,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控制。
通过对病种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了解各个病种的治疗成本,针对高成本病种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总的来说,以科室单元为基础的病种成本核算流程是一个系统而清晰的流程,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管理医疗资源,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治疗成本,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通过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可以实现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和效益最大化。
甲医院单病种付费成本核算研究庄蓉摘要:随着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管理是医院必须进行和完善的医院管理方式之一。
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给付,医保部门对许多病种都开始实行单病种付费。
在此背景下,医院实行单病种成本核算,有利于和医保机构的按病种付费方式相匹配,有利于节约成本,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以甲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进行单病种成本核算的方法。
关键词:单病种成本核算;案例研究一、单病种成本核算概述单病种是指不会产生并发症的单一的疾病,通常包括剖宫产、胆囊炎、非化脓性阑尾炎等。
单病种在医疗保险政策中是一种付费方式,指对于一部分的疾病诊断实行按病种付费。
单病种付费就属于后付制的一种方式,由参保人员自付额和医保基金支付额两部分构成。
参保人员自付额部分在患者出院时自行缴纳,医保基金支付额部门则先由医院记账,然后再与医保部门结算。
单病种付费下的医保基金支付额只与病种付费标准有关,而与医院的实际收取的医疗费用无关。
单病种成本核算以单纯的、少多发病的疾病作为核算对象。
在核算过程中,它需要分类、归集和分配病人在住院过程中发生的,与该病种有关的所有费用,然后计算出病种成本。
单病种成本核算的核算单元是选定病种,类似于单一产品的生产成本,涵盖了住院病人从门诊检查、诊断、住院手术、术后护理治疗到出院的全过程,最终计算出其实际发生的成本。
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实际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以及基于临床路径的单病种成本核算。
二、甲医院基本情况介绍甲医院是江苏一所以甲状腺病和糖尿病为主的二等甲级专科医院,自2017年11月起试运行按病种付费,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甲医院有3个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分别是: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良性肿瘤和甲状腺恶性肿瘤,结算标准是10000元,10000元和16200元。
2018年1-4月共发生352例病种病例,总收费为4686545元,医保病种结算标准为4325000,超支了8.36%,说明了有361545万多的费用不能得到社保基金的补偿。
单病种费用测算和定额标准分配重庆黔江中心医院普外科唐勇单病种费用的测算和配整个过程分为5个步骤,需要依次逐步进行。
第一步临床路径运行表单的制定,就是需要有一个可以操作、便于测算的临床路径运行表单,将卫生部关于单病种临床路径的指导模板转换为可操作和测算的运行表单。
卫生部的临床路径指导模板(2009年版),模板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单病种的标准住院流程,包括适用对象,依据疾病诊疗指南确定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住院时间,出院标准,变异情况等一系列内容。
第二部分的内容是病种的临床路径表单,表单里面全是关于疾病诊疗项目的指导原则,医嘱分为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药物治疗,具体什么药物,使用方法、剂量等没有明确,另外指出的一些特殊医嘱,是指的什么内容也需要细化。
如何来转换这个表单呢?首先由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组织学习卫生部的指导模板,然后以指导模板为蓝本,共同讨论制定临床路径运行表单,在交省级专家组审核。
运行表单与指导模板的不同之处是,将所有的医嘱项目分为可选项和必选项,涉及药物的列出了药物名称与剂量。
便于项目数据的提取和测算。
第二步是单病种费用的测算,成本测算的依据是:1、临床路径运行表单;2、医院近3年的历史费用,历史费用最好是能够尽可能多地覆盖单病种病例费用,一般来讲可以将这个比例设为80%。
成本测算原则:1、为了保证测算的准确性,在测算成本的时候,所有服务项目首先要严格按照制定的临床路径运行表单执行;2、将项目分为必选项和可选项分别计算。
可选项和必选项中如果涉及多个科室的话还要分为临床可选和麻醉科室可选。
3、测算的所有服务项目都必须严格按照当地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执行,以黔江区为例,我们使用的就是重庆市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
4、历史费用测算原则,在测算历史费用的时候,要遵照以下原则进行统计:数据来源为医院近3年相应病种的病案数据。
以病例的总费用为具体数值,每组数据按照年来划分。
如果病人住院时间跨年的话,那么病人出院时间是那一年就把这个病例归于那一年。
医院成本核算-—单病种成本核算时间:2010—1-3 18:46:00 点击: 来源:单病种成本核算随着医疗保险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将成为医疗服务筹资的主要方式,按病种付费,也将成为医疗保险控制医疗费超支的主要方式。
因此,开展病种成本核算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病种成本是医院为因某种疾病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耗费的平均成本。
病种成本以住院的不同病种为核算对象,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各个病种项目总成本和病种单位成本。
其核算的一般程序,首先确定病种项目,将病房的成本费用,按照单病种能直接计入的费用直接计入,不能直接计入的依据一定的分摊系数进行分摊计入。
病种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一)核算院级成本首先核算院级总成本,院级总成本包括医疗总成本和药品总成本,医疗总成本和药品成本可以划分门诊和住院两部分。
(二)进行科室成本核算按院级总成本指标,分解到有关科室,以科室为核算单位,病房包括:住院部、住院结算、住院药房、各病区、手术室、清洁组、被服供应组等科室,各病区、住院药房为直接科室,其他住院辅助科室为间接科室。
将住院辅助科室的成本、以及医技科室的成本和手术室的成本,在住院直接科室之间,选择一定的分配标准和方法进行分摊,即求出直接成本科室的总成本。
(三)进行单病种核算第一步,按单病种设置帐户,能直接计入各病种的成本费用直接记入,不能直接计入的成本费用选择适应的方法记入.对单病种成本进行分类,具体可分为:药品费成本、分摊药房成本、手术成本、医技检查成本、分摊科室成本费用.第二步,将单病种药品费成本,按单病种用药收入减去进销差价计算求得,其计算公式为:单病种药品费成本=单病种药品收入×(1-各类药品进销差价率)各类药品是指西药、中成药、中草药,由于各类药品进销差价率高低不一,因此,应分类计算求出各类药品成本,然后汇总求得单病种药品费用总成本。
第三步,住院药房除药品费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费用,按单病种用药收入总额占住院药房成本(药品费成本除外)的比例计算求得,其计算公式为:单病种药品收入单病种药品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百分比=────────×100%住院药品总收入单病种分摊住院药房成本(不包括药品费成本)=住院药房成本×单病种药品收入占住院药品总收入的百分比(不包括药品费成本)由于各类药品进销差价率高低不一,如果按药品费用成本分摊住院药房其他成本费用,不合理,不匹配,按药品收入进行分摊,药品收入也不再分药品类别成本计算,而是只以总药品收入为标准计算,这样有利于分摊的合理。
临床路径及单病种管理工作总结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其中,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是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临床路径及单病种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一、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是一种新型的医疗管理模式,其目的是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患者满意度。
1、制定临床路径我院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本院特色的临床路径。
这些路径不仅涵盖了常见病和多发病,还涉及了一些重大疾病,如肺癌、胃癌等。
2、实施临床路径我院在实施临床路径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对医生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临床路径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其次,在患者入院时,医生会向患者介绍临床路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最后,在患者出院时,医生会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3、成效与问题通过实施临床路径,我院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医生对临床路径的实施不够积极,导致路径的执行率不高。
此外,一些患者对新型的医疗管理模式不够了解,也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二、单病种管理单病种管理是指对单一病种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环节。
这种管理模式旨在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1、制定单病种管理规范我院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本院特色的单病种管理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案、护理方案等。
2、实施单病种管理我院在实施单病种管理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对医生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单病种管理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其次,在患者入院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是否适用单病种管理。
最后,在患者出院时,医生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3、成效与问题通过实施单病种管理,我院医疗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医生对单病种管理的实施不够积极,导致管理的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