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室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4
内镜室管理及质量控制1%以内。
②治疗性内镜:如内镜下止血术,术前准备应充分,满意率达90%以上。
2、内镜检查操作:①内镜检查操作规范,满意率达95%以上。
②内镜检查中出现并发症率不超过0.5%。
3、内镜清洗消毒:①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满意率达100%。
②内镜清洗消毒后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③内镜灭菌后合格标准为无菌。
B质控措施1、内镜室工作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2、内镜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3、内镜室作业程序的规范和执行。
4、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的监测和登记。
5、内镜诊疗登记和质控分析。
6、内镜室的继续教育和疑难病例讨论。
7、医院感染培训和反馈督查意见收及整改措施。
8、科室会议记录和谈话及好人好事登记。
9、内镜室工作制度、清洗消毒灭菌制度、疑难病会诊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10、内镜室主任、医生和护士的职责明确。
11、内镜室进修医生管理办法和进修要求及实施办法。
12、科室评优评先的有关规定等。
C质控评价1、定期对内镜室的质控措施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对内镜室的质量目标进行评价和监测,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3、对内镜室的质控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
1.为确保胃排空,胃镜检查需要术前至少空腹4小时以上。
2.治疗性内镜需要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如心电图和血常规等检查。
3.电子结肠镜检查插管成功率达到95%以上,胃镜插管成功率达到99%以上。
内镜诊断与病理或手术的正确诊断率为95%以上,早期胃肠癌检出率占总胃肠癌的5%以上,进展期胃肠癌无漏诊病例发生。
4.活检率达到100%(除非患者及家属不愿检查),报告中要说明之。
5.治疗内镜成功率在95%以上,严重并发症如消化道穿孔等发生率占内镜治疗总数的1%以下。
B。
质控措施:1.内镜医生需要对不规范填写的内镜检查申请单重新要求临床医生重填申请单。
2.内镜室在接受申请单时,必须按常规审查该检查是否具有禁忌证,从源头上杜绝发生事故的隐患。
内镜室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内镜室质量管理考核标准(100分)本考核项目分为三个方面:科室质量管理、依法执业管理和技术操作规范管理。
下面将分别介绍每个方面的考核标准和分值扣减情况。
科室质量管理方面,要求内镜室设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并制定质控方案和质控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质控检查工作。
若没有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质控方案、质控工作计划或质控计划未落实,将分别扣2分、4分、3分和1分。
依法执业管理方面,要求内镜室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制度,技术人员持有执业许可证和上岗合格证。
如果发现无执业资格从内镜工作一例,将扣1分。
此外,若没有相关设备检查操作规程和常规,每项设备将扣2分。
技术操作规范管理方面,要求内镜室建立紧急意外抢救预案和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并建立相关危急值项目与标准。
若没有抢救预案或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将分别扣3分和1分。
若缺少抢救设备或抢救药品,将分别扣1分。
若帐物不符或无交接检查记录,将扣1分和2分。
若未及时通报或未登记,将分别扣1分和0.5分。
除此之外,内镜室还要建立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并记录于《重点病例随访记录》本中。
同时,要定期进行检查质量评价,每月对随访情况进行自查、总结评价、分析整改。
若无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将扣1分。
最后,内镜室要求内镜报告发放及时,诊断准确。
对疑难病变,应进行内镜医师会诊讨论。
对错误的诊断报告有上级医师的更正重新报告及签名。
影像报告书写规范,主要项目填写齐全,字迹清楚,无错别字,无涂改,签全名。
实医生、进修生书写的报告必须有上级医师审核。
题发现及分析、质控评价等)扣5分;3、未及时整改问题或整改效果不明显扣5分。
1.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至少应包括姓名、性别和床号等三种。
2.应建立跌倒、坠床报告制度和相应的处理预案。
3.应执行差错事故登记及分析制度,及时登记差错并记录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4.对于重点病例应进行专门的随访管理,否则将扣除相应的分数。
5.应建立诊断和影像报告的管理制度,对于错误的报告应及时更正。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评价指标:
一、內镜室工作量统计:胃镜、肠镜、麻醉胃镜、麻醉肠镜、ERCP、内镜下治疗。
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统计:
(一)、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二)、內镜图像质量合格率:100%。
(三)、內镜报告书写合格率:100%。
(四)、出报告平均时间:≤30分钟。
(五)、仪器设备完好率:100%。
(六)、患者投诉处理率:100%。
(七)、危急值登记及时率:100%。
(八)、內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
(九)、不良事件发生率:≤0.1%。
(十)、查对制度:所有病例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三、内镜室核心医疗制度执行情况:优秀。
四、完成上级指令性任务比率:100%。
消化内镜中心医疗质量考核细则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质量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评价指标:
一、內镜室工作量统计:胃镜、肠镜、麻醉胃镜、麻醉肠镜、ERCP、内镜下治疗。
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统计:
(一)、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二)、內镜图像质量合格率:100%。
(三)、內镜报告书写合格率:100%。
(四)、出报告平均时间:≤30分钟。
(五)、仪器设备完好率:100%。
(六)、患者投诉处理率:100%。
(七)、危急值登记及时率:100%。
(八)、內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
(九)、不良事件发生率:≤0.1%。
(十)、查对制度:所有病例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三、内镜室核心医疗制度执行情况:优秀。
四、完成上级指令性任务比率:100%。
消化内镜中心医疗质量考核细则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质量考核标准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内镜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背景
内镜中心是医院重要的诊疗部门之一,提供了内镜检查和治疗服务。
为了确保内镜中心的护理质量达到最高标准,制定了以下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1. 内镜设备维护和管理:内镜设备应定期保养和维修,保证设备状态良好,并按照规定对设备进行管理和追踪。
2. 护士培训和技能:内镜中心的护士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包括内镜操作技能、消毒和清洗流程、急救技能等,以确保他们具备处理各种情况的能力。
3. 感染控制:内镜中心应有明确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和穿戴防护装备的要求、器械清洗和消毒的规范操作流程等,以减少感染风险。
4. 病例记录和随访:内镜中心应建立完善的病例记录系统,记
录每位患者的详细信息和操作过程,并进行后续的病情随访。
5. 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
内镜中心的护理服务的评价和意见,以便改进工作质量。
6. 安全管理:内镜中心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事故
报告和处理流程、应急预案以及员工培训等,以提高内镜检查和治
疗的安全性。
7. 团队合作:内镜中心的护理团队应保持良好的合作和沟通,
确保工作高效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结论
以上评价标准对于内镜中心的护理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通
过制定和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提高内镜中心的运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内镜室管理质量标准
(一)工作人员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掌握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执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内窥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内窥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和贮藏符合要求,无交叉感染。
(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做好检查前的健康教育,观察病人仔细,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配合抢救,无差错事故。
(四)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后的内窥镜生物学监测符合要求。
(五)不能采用压力灭菌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灭菌后无菌监测合格率100%,并记录。
(六)需要消毒内窥镜及附件使用2%碱性戊二醛不少于20分钟,消毒后内窥镜细菌总数
<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并有记录。
(七)医疗器材灭菌合格率100%。
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等灭菌合格率达100%,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八)急救器材完好率100%。
贵重、精密仪器无损坏、无丢失。
(九)内窥镜室保持“四化八字二
(十)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内镜室管理及质量控制一、引言内镜室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部门,负责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对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镜室的管理及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内镜室设备管理、内镜室人员管理、内镜室环境管理以及内镜室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内镜室设备管理1. 内镜室设备的购买与验收内镜室设备的购买应根据医疗机构的需求和规模进行合理的选择,并确保设备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
在验收过程中,应检查设备的完好性、性能和安全性,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2. 内镜室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内镜室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维护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校准,并记录维护情况。
3. 内镜室设备的更新与淘汰内镜室设备的更新与淘汰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技术更新和医疗需求进行合理的决策。
更新设备时,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更新计划。
三、内镜室人员管理1. 内镜室人员的组织与管理内镜室应设立专业的管理团队,负责内镜室的日常管理和人员安排。
管理团队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能够合理调配人员资源,确保内镜室的正常运行。
2. 内镜室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内镜室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提高其内镜技术和操作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内镜操作技术、消毒与灭菌、感染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应定期进行内镜室人员的考核,评估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 内镜室人员的岗位责任与义务内镜室人员应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与义务,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他们应保证内镜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确保患者的隐私和权益,并积极参与内镜室的质量控制活动。
四、内镜室环境管理1. 内镜室的布局与设计内镜室的布局和设计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内镜室的功能分区合理、通风良好、设备布置合理,并考虑到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 内镜室的清洁与消毒内镜室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内镜室的卫生状况符合相关的要求。
内镜室质量管理考核标准际负责人签字确认。
考核项目包括科室质量管理、依法执业管理、技术操作规范管理、紧急意外管理、危急值管理、重点病例随访反馈和内镜报告发放。
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和分值扣减标准。
科室应该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制定质控方案和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质控检查工作。
同时,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制度,技术人员持有执业许可证和上岗合格证。
科室应该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并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抢救设备和药品齐备并处于应急状态,有交接和记录。
科室应该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建立相关危急值项目与标准,按操作程序确认、及时通报临床并登记。
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应该建立,内镜报告发放及时,诊断准确。
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扣分标准和得分标准,科室应该按照标准进行评估和整改。
按照内镜室质量管理考核标准,每月召开质控分析会议是必要的。
如果未按规定召开,将会被扣10分。
此外,会议记录也需要注意,如果记录项目不全,包括上月问题整改成效、本月问题通报、讨论及原因分析、整改意见,每项将会被扣2分。
同时,缺少记录人或主持人签字也会被扣1分。
质量与安全小组成员未全体参加也将扣1分。
最后,如果质控分析涉及的质控检查记录不全,每项将被扣2分。
为了确保内镜室的质量管理,每月召开质控分析会议是必要的。
如果未能按规定召开,将会被扣10分。
会议记录也需要注意,必须包括上月问题整改成效、本月问题通报、讨论及原因分析、整改意见等项目,否则每项将会被扣2分。
同时,记录人或主持人的签字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将会被扣1分。
质量与安全小组成员也需要全体参加,否则将会被扣1分。
最后,质控分析涉及的质控检查记录也需要完整,如果不全将会被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