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3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5
4.1认识三角形(第3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经过小学学段以及本单元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和它们之间关系的直接学习,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中线和角平分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他们乐于尝试、探索、思考、交流与合作,在老师引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
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因而老师有必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
二教学任务分析“三角形的中线和三角形的角分线”是北师大七年级(下)第三章3.1.3认识三角形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以及刚刚接触到三角形边边关系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中两条——中线和角平分线,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
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有效的开展教学,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要重视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主要体现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获得。
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并掌握其性质,会做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想象、动手做、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问题的发现解决,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认识三角形说课稿精选3篇(一)议题:认识三角形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及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三角形模型、三角形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出示一张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是什么图形?2.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图形有哪些特点?二、呈现1. 出示三角形的定义:“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通过图片和实物模型,展示不同种类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
3. 引导学生总结并归纳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三、拓展1. 出示一些例子,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分类方法判断它们属于什么类型的三角形。
2.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
四、巩固1. 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2. 通过学生的上台展示和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展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总结1. 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相关特点。
2. 鼓励学生要注重思考、观察,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六、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内容的绘本故事、百科知识等拓展自己的阅读广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初步认识三角形,并熟练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在判断三角形类型时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因此,在下一次授课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巩固他们对三角形的认识。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精选3篇(二)敬爱的评委和同行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X学校的X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对于不等式的认识和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不同于等式的数学式子。
东固民族中学八下数学 导学案001 班级 小组 姓名 主备: 审核: 审批: 辅导时间20 年 月 日课题:5.1认识三角形(3)学 习 目 标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2、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并根据它们的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3、能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的性质解题;学习重、难点:理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找出相等关系的量。
导 学 流 程导 学 内 容 与 方 法时 间 学习要求 问题预见一、知识链接:1、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有AB= =2、已知:OP 是∠AOB 的角平分线,则有∠AOB=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及其性质学一学:阅读教材143,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三角形中, ,叫做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如图:∵AD 是三角形ABC 的角平分线∴∠BAD = ∠ = ∠BAC或:∠BAC =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平分线有什么区别?做一做:1、你能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角平分线吗?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三角形三个角的角平分线吗?并且观察这些角平分 线有什么律?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角平分线也有这样的规律 吗?归纳总结: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简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三个角的角平分线会 ,且在三角形的 。
知识点二: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及其性质学一学:1、 在三角形中, ,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2、如图:∵AD 是三角形ABC 的中线。
∴BD =DC = BC或:BC = BD =23、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15 207检查独学情况,避免假学、假合作,关注精力度,对预习成果评估。
展示时关注学生的胆识,语言表达,动作表情,声音,团队协作。
3.1.1认识三角形一、学习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发现三角形三个角之间的关系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将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
2.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结论,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一)新知探究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自学指导:观察下图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① ②归纳: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首尾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 条边、 个内角和 个顶点。
✧ 自学指导:自学教材62页做一做上面那段文字找出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并填空。
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三角形”可以用符号“ ”表示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 ”。
三角形的三边有时也用小写字母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用 表示,顶点B 、C 所对的边分别用 、 表示。
2.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 自学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任意三角形纸片,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方法.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设计的方案并陈述。
结论: 3. 三角形按角分类:自学指导:小组讨论交流下列问题,统一答案后汇报讨论结果。
(1)下面的图(1)、图(2)、图(3)中的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试着说明理由. (2)将图(3)的结果与图(1)、图(2)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将三角形如何按角分类?归纳:我们可以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为三类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练习:课本64页随堂练习第1题思考:在任意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锐角,最少有 个锐角,最多有 个钝角,最多有 个直角。
4.直角三角形✧ 自学指导:学生教材64页蓝框上面的那段文字后填空。
直角三角形ABC 可表示为__,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 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__,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__.1、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为70°,另一个锐角( )度. 例1 在△ABC 中,(1)082,42,C A B ∠=∠=∠则=(2)5,A B C C ∠+∠=∠∠那么=变式训练:(1)在△ABC 中,0078,25,B A C ∠=∠=∠则=(2) 在⊿ABC 中,已知∠A+∠B=80°,∠C=2∠B ,试求∠A 、∠B 和∠C 的度数。
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判定方法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判定方法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掌握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和关系对于解题和证明非常重要。
其中,三边关系是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之一,能够帮助我们判定和描述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本文将介绍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以及相应的判定方法。
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主要包括三边长关系和三边之间的角关系。
1. 三边长关系在任意一个三角形ABC中,三边的关系可以通过三边的长短来描述。
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其中a和b为两个较短的边,c为最长的边。
根据三边关系的定义,有以下结论:(1)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a + b > c,a + c > b,b + c > a。
这是三角形存在的必要条件,通过这个条件可以帮助我们判定一组边长是否能够组成三角形。
(2)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a - b| < c,|a - c| < b,|b - c| < a。
这个条件通常用于判断一个三边长是否构成某种特殊的三角形,比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2. 三边之间的角关系在一个三角形ABC中,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在三角形ABC中,三个内角的和为180°,即∠A + ∠B + ∠C = 180°。
(2)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任意两个角之和大于第三个角,即∠A + ∠B > ∠C,∠A + ∠C > ∠B,∠B + ∠C > ∠A。
二、三边关系的判定方法通过三边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判定给定的边长是否构成三角形,并且可以判断三角形的特殊性质。
1. 判定三边是否能够构成三角形根据三边关系的第一个条件,可以得到以下判定方法:给定三个边长a、b、c,如果满足a + b > c,a + c > b,b + c > a,那么这三条边长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否则,无法构成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