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课后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9
《背影》课后练习题优秀5篇一、根据拼音写出词语,给加粗字注音。
①交卸(某iè )②chóu chú(踌躇)③yū fǔ(迂腐)④奔丧(sāng)⑤suǒ 某iè(琐屑)⑥妥贴(tuǒ)⑦颓唐(tuí )⑧láng jí(狼藉)2、根据释义,选择恰当的解释:A、触目伤怀B、情不能自已C、祸不单行D、东奔西走E、情郁于中F、琐屑⑴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E )⑵细小而繁多的事。
(F)⑶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A )⑷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 B )⑸指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到来。
(C)⑹跑这里,跑那里。
形容为了谋生到处求职,生活很不安定。
(D)二词语解释【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奔丧】从外地急忙赶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
【谋生】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颓唐】精神不振作。
文中指衰颓败落。
【聪明】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反语,指自己愚蠢不懂事,表达自己内疚、悔恨、自责之情。
【漂亮】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指说话得体。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嘱托嘱咐】两者都含有“告诉对方做事”的意思。
“嘱托”有委托、请求之意,可用于对平辈或晚辈、下级;“嘱咐”有叮嘱、吩咐之意,只可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三、下列有多音字的五组词句中,注音有错误的两组是(A、E )A、父亲的差(chāi)使成绩差(chā)差(chà)异大B、奔丧(sāng)回家办丧(sāng)事丧(sàng)失立场C、铺(pū)好座位反对铺(pū)张浪费临时搭铺(pù)D、他是一个胖(pàng)子肥胖(pàng) 心宽体胖(pán)E、还(huán)了亏空你还(huán)是那样他还(hái)真行四、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情郁于衷勾留锁悄颓唐B、触目伤怀踌蹰掂记螨跚C、满院狼藉橘子捡定历害D、不能自已赋闲栅栏惨淡1、解释下列画线字:⑴不能自已___停止控制⑵颇踌躇___很⑶拭干眼泪___ 擦⑷触目伤怀____心⑸变卖典质__抵押⑹琐屑____琐碎⑺举箸提笔___筷子⑻得行些小费____需要⑼情郁于中___聚积⑽迂______言行守旧,不合时宜2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背影课时训练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簌簌()(2)赋闲()(3)举箸()•••(4)惦记()(5)迂腐()(6)橘子()•••2.根据意思写词语。
(1)细小而繁多的事。
(2)感情积聚在心里。
( ) ()(3)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3•把下列的四字短语填写完整。
(1)—不单行(2)满院狼—(3)变卖—质(4)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伤怀(5)不能自(6)多不便4.下列加线成语的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五月的油城,鲜花盛开,姪紫嫣红,十分绚丽。
B.日本厚生省政务官森冈正宏公然称日本二战屮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罪人”,如此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
C.有个别学生上网成瘾,执迷不悟,浪费了大好年华。
D.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5•仔细阅读全文,看看作者儿次写到背影,想一想每次都表现了怎样的感情?6.把题口改为“车站送别” “买橘子”,好不好?为什么?课时训练答案1. (1) SU(2) fu (3)ZhU (4) Clidn (5) yu (6) ju2. (1) 琐屑(2)情郁于中(3)蹒跚3. (1) 祸(2)藉(3)典(4)触(5)已(6)诸4.D (D项中,“滔滔不绝” 一般指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接连不断。
此处用来指来往的车辆多,显然不对。
)5.(1)开头“最不能忘记”背影一一深沉、浓厚的感情笼罩全文。
(2)车站送别买橘子时的背影一一父亲爱儿至深。
(3)父子告别“混在人群中”的背影一一依恋、伤感,催人泪下。
(4)结尾读父亲来信泪光中浮现背影一一思念不能自已,呼应开头。
6.观点一:可以改为“车站送别”,因为文章主要写这一场景,通过送别表现父子深情。
儿个橘子算不了什么,但父亲费那么大的力才买到,买橘子凝聚着父亲的爱子深情。
观点二:不能改,因为背影集中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背影课后练习题背影课后练习题背影,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讲述了一个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一个普通父亲的伟大和无私。
通过细节的描写,读者不禁被故事中的父子情感所打动。
那么,让我们来做一些背影课后练习题,更深入地理解这篇文章。
练习题一:背影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背影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亲情。
通过对父亲的描写和回忆,作者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文章中的父亲虽然平凡,但他的无私和奉献让人动容。
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和珍贵。
练习题二:背影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背影中的父亲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
他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默默地为家庭付出。
他对儿子的教育非常严格,但也充满爱心和关怀。
他在儿子小时候,为了让儿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卖掉了自己的最爱的东西——那只猫。
父亲的这种无私和奉献,让人感动和敬佩。
练习题三:背影中的细节描写有哪些?背影中的细节描写丰富而细腻。
作者通过描写父亲的外貌、言行举止、以及与儿子的互动,展现了父亲的形象。
例如,文章开头的描写中,父亲高高的个子、留着一撮胡子、穿着一件灰色的长衫,给人一种朴实而坚毅的感觉。
在父亲送儿子上学的细节中,父亲骑着自行车,一路陪伴儿子,给予他鼓励和支持。
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父亲的存在和他对儿子的关心。
练习题四:背影中的感情表达有哪些?背影中的感情表达充满了深情和感激。
作者通过回忆和思考,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道:“我急忙跳下车去,追着他的背影喊道:‘爸爸!’”。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父亲的思念和想念。
通过这些感情的表达,读者也被带入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
练习题五:背影这篇文章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背影这篇文章让我深思亲情的重要性。
父亲在文章中的无私和奉献,让我意识到家庭的力量和亲情的珍贵。
无论是父母、兄弟姐妹还是亲人朋友,他们的陪伴和关怀都是我们成长中最宝贵的财富。
背影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1. 《背影》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 鲁迅B. 朱自清C. 老舍D. 巴金2. 《背影》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什么?A. 战争的残酷B. 亲情的深厚C. 自然的美景D. 社会的进步3. 文章中“背影”一词象征着什么?A. 父亲的离去B. 儿子的思念C. 时光的流逝D. 记忆的模糊4. 作者在文中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是什么?A. 尊敬B. 怀念C. 疏远D. 怨恨5. 文章中父亲的形象具有哪些特点?A. 严厉B. 慈爱C. 冷漠D. 粗暴二、填空题6. 《背影》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_,是一篇描写_________的散文。
7. 文章中,父亲给儿子买的橘子,象征着_________。
8. 父亲在车站送别儿子时,_________的描写,让儿子感到了深深的不舍。
9. 作者在回忆父亲时,用“_________”来形容父亲的背影,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思念。
10. 文章中,作者通过_________的描写,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背影》中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的情景。
12. 描述一下《背影》中父亲给儿子买橘子的细节。
13. 作者在《背影》中是如何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的?14. 请分析《背影》中父亲形象的特点。
15. 《背影》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四、论述题16. 结合《背影》这篇文章,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17. 你认为《背影》这篇文章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是什么?18.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背影》给你带来的感悟。
19. 从《背影》中,你学到了哪些关于亲情和成长的思考?20. 论述《背影》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写作题21. 以“我眼中的父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描述你与父亲之间的情感纽带。
22. 假设你是《背影》中的作者,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父亲,表达你对他的思念和感激。
23. 以“背影”为题,创作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一个关于亲情和离别的故事。
《背影》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背影》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一、课文选取“背影”这个表现角度,好在哪里?你从文中父亲的“背影”联想到什么?这道练习可以帮忙学生体会本文精致的构思,并培育学生的联想力量,《背影》练习。
背影,可以看做是父亲的一种特别“面貌”。
由于生活的示意,有独特发觉,选择了这个最正确的表现角度。
以“背影”为题,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愁闷、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等,都可以通过“背影”真实地表现出来。
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宽阔天地。
二、有感情地仔细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背影的句子,并加以揣摩,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这道练习的目的是帮忙学生把握课文中的重要句段,领悟这些句段的含意。
1.口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
在这段文字中,哪些词句最富于表现力?为什么?写背影的词句最富于表现力。
先写观察父亲的服装,勾画了一个大体的外貌。
写他平地走路,就用了“蹒跚”,可见步履的不便。
从月台下去,只写了“渐渐探身下去”,用“探”字动作写得很精确。
最精彩的一笔是写他怎样爬上去。
两手的动作用一个“攀”字,那高度显示了,攀的吃力可以想象;两脚的动作用一个“缩”字,把怎样爬法写得更细致了。
又点出他爬的困难,“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动作描写,细腻而简练,给人一个过程的动态,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丰富这种形象,的确是栩栩如生。
2.课文最终又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文章最终写儿子在晶莹的泪光中,又观察了父亲的背影。
应当说,儿子这时意念中的背影,并不单单是父亲往日背影的再现,而且还包含着老年父亲的影子,这个背影,寄予了儿子对父亲肤浅的思念。
写这个背影的作用,是加深了读者对全文的印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3.课文写一见父亲的背影就流泪,这是什么缘由?一见父亲的背影就忍不住流泪,这是由于从背影看到了慈父的形象,看到慈父的至情至善、爱子如命,这是感动之泪;同时看到父亲的境况困难,在逆境中挣扎,对父亲怜悯和挚爱,这是难过之泪。
初二课文背影练习题及答案初二课文《背影》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题目的主题是:A. 父爱深沉B. 母爱深沉C. 父母爱深沉D. 儿女观念深沉答案:A. 父爱深沉2. 小说的背景是:A. 外婆家B. 父亲工作的单位C. 学校D. 家中答案:D. 家中3.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A. 小明和父亲B. 小明和母亲C. 父亲和母亲D. 小明和哥哥答案:A. 小明和父亲4. 小明跟父亲相处的态度是:A. 冷漠B. 温和C. 热情D. 不关心答案:A. 冷漠5. 故事中父亲离开时,小明是否表露出对父亲的怀念之情?A. 是B. 否答案:B. 否二、简答题1. 描述故事中父亲离家的原因。
答案:故事中父亲离家是因为工作的需要,他需要外出朝朝夕夕地工作来为家庭生计而努力。
2. 为什么小明对父亲离去并不在意?答案:小明并不在意父亲离去是因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对父亲产生了冷漠情感,他觉得父亲只是一个少得可怜的人,不重要。
3. 故事中父亲对小明有何期待?答案:父亲期待小明能够懂事、独立,并能明白父亲忙碌的原因,体谅他们对家庭的付出。
4. 小说最后父亲送给小明的书包暗示了什么?答案:父亲送给小明的书包暗示了他对小明的期望和关爱,并表达了他离开前想让小明读书念书的心愿。
三、综合题写一篇小短文,探讨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关爱。
答案(以下为展示文章):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期望和关爱是如此重要。
父母希望我们能够健康成长,有良好的教育和品德,他们不遗余力地为我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在《背影》这个故事中,父亲对小明的期望和关爱表现得深沉而无私。
父亲默默地工作,为家庭生计而奋斗,他为了儿女的未来操劳一切。
然而,小明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变得冷漠和不关心父亲,他只顾自己的小世界,对父亲的付出毫不在意。
对于这种情况,父亲并没有责怪过小明,相反,他依然默默地付出,给了小明一个温暖的背影。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关爱是无私而深沉的。
他们希望我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并能从他们的经验和教育中汲取智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背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基础导练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交卸.() (2)狼jí() (3)妥.帖() (4)tuí 唐()(5)琐xiè() (6)晶莹.() (7)踌躇..() (8)pán shān()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
________ (2)凄惨暗淡,不景气。
________(3)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________(4)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________(5)细小而繁多(的事)。
________ (6)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________3.选词填空A.惨淡B.凄惨C.暗淡(1)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A.牢靠B.妥帖C.可靠(2)父亲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颇踌躇了一会。
4.根据课文内容,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革命家。
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
B.《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
C.《背影》一文开始写“背影”,指出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
但后面展开写家庭情况,跟主题没有关系。
所以第2、3自然段可以删去。
D.《背影》一文集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
5.照样子,以“勤奋”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例:多思是钥匙,是指南。
没有它,就不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就不能驶出无知的海洋。
勤奋,。
,,。
能力提升6.写作。
每个人都最熟悉亲人的特征,试写写你的一位亲人的特征。
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300字左右。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有一位好朋友,很苦恼,因为他与父亲的关系很僵,父子俩常面对面地坐着,一两个小时没一句话可说。
朋友认为父亲不理解他,换句时máo()的话来说,就是父子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代沟。
背影课后练习题(打印版)# 背影课后练习题(打印版)## 一、阅读理解阅读下文《背影》,回答问题。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通过描述父亲送他上火车的情景,表达了对父爱的深深怀念。
父亲的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心中永远的痛。
那天,我要去北京读书,父亲送我到车站。
他穿着一件旧棉袄,手里提着一个破旧的皮箱,步履蹒跚。
火车即将开动,父亲忽然转过身来,对我说:“孩子,你长大了,要学会独立。
”他的目光里充满了不舍和期望。
火车缓缓启动,我透过车窗,看到父亲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父亲的背影,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1. 朱自清先生在文中描述了父亲送他上火车的情景,这种情景让你联想到了什么?2. “父亲的背影”在文中象征着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3. 文中提到的“最宝贵的财富”指的是什么?请结合作者的情感进行阐述。
## 二、词汇运用根据《背影》中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 父亲穿着一件旧棉袄,手里提着一个破旧的皮箱,步履()。
- 蹒跚- 稳重- 轻盈2. 火车即将开动,父亲忽然转过身来,对我说:“孩子,你长大了,要学会()。
”- 独立- 依赖- 等待3. 我透过车窗,看到父亲的身影越来越(),直到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 小- 大- 清晰## 三、句子仿写模仿《背影》中的句式,写一段话描述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场景。
原句:火车缓缓启动,我透过车窗,看到父亲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仿写句:(此处留白供学生填写)## 四、主题讨论《背影》这篇散文表达了对父爱的怀念和对成长的思考,请围绕“父爱”和“成长”两个主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此处留白供学生填写)## 五、创意写作假如你是文中的朱自清先生,多年后再次回忆起父亲的背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此处留白供学生填写)## 六、综合应用1. 根据《背影》的内容,设计一份主题为“父爱如山”的海报。
背影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背影》的作者朱自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B. 《背影》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C. 朱自清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D. 朱自清在《背影》中主要讲述了与父亲的一次争吵A. 父亲穿过铁路,到对面买橘子B. 父亲爬上月台,为儿子挑选橘子C. 父亲在车站等候儿子时,为儿子买橘子D. 父亲在车上为儿子剥橘子A. 歌颂了父爱的伟大B.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C. 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D. 反映了作者对亲情的珍视二、填空题1. 《背影》一文中,作者因______(事件)与父亲产生了误会。
2. 父亲在车站为儿子买橘子时,作者感受到了______的父爱。
3. 文中提到的“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中的“他”指的是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背影》一文的主要情节。
2. 请谈谈你对文中父亲形象的理解。
3. 文中作者多次提到自己的“泪”,这些“泪”分别代表了什么情感?四、阅读理解题选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 请描述选段中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的情景。
2. 作者在选段中为何流泪?3. 请分析选段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五、作文题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条理清晰。
六、仿写题请仿照《背影》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场景,写一段描述你与家人之间温馨互动的文字。
七、语法填空题1. 父亲因为年纪大了,所以走路()有些吃力。
2. 在我离开家乡的那天,母亲()一直送我到车站。
3. 看着父亲远去的(),我不禁泪流满面。
八、句子仿写题原句:《背影》中的父亲,用他坚实的背影,为我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背影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1. 《背影》一文中,作者描述了父亲送他去车站的情景,请问父亲给作者买了什么?A. 苹果B. 橘子C. 香蕉D. 梨2. 父亲在车站为作者做了哪些事情?A. 买了车票B. 买了橘子C. 买了车票和橘子D. 没有买车票也没有买橘子3. 在《背影》中,作者对父亲的感情是怎样的?A. 敬爱B. 疏远C. 厌恶D. 无感4. 父亲在车站送别时,做了哪些动作?A. 挥手告别B. 转身离开C. 回头望D. 以上都是5. 文章中,父亲的背影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A. 坚强B. 瘦弱C. 模糊D. 清晰二、填空题6.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写于________年。
7. 文章中,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描写,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________。
8. 父亲在车站送别时,作者观察到父亲的背影,感受到了父亲的________。
9. 文章最后,作者通过________,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10. 《背影》一文中,作者通过________,展现了父亲深沉的爱。
三、简答题11. 描述《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情景,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12. 简述《背影》中父亲送别儿子时的情感变化。
13. 根据《背影》一文,分析父亲背影在作者心中的意义。
14. 阐述《背影》中作者对父亲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15. 描述《背影》中父亲送别儿子时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对文章主题的深化作用。
四、论述题16. 论述《背影》中父亲形象的塑造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17. 分析《背影》中父亲背影的象征意义及其对作者情感的影响。
18. 论述《背影》中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19. 探讨《背影》中作者对父亲情感的转变及其对文章主题的贡献。
20. 分析《背影》中父亲背影在不同阶段的象征意义及其对作者的影响。
五、作文题21. 以《背影》为蓝本,写一篇关于亲情的记叙文,描述一次你与家人离别的情景,注意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22. 以《背影》为灵感,写一篇议论文,探讨现代社会中亲情的缺失及其原因。
背影课后练习1.找出下列成语中的别字,并加以改正:触目伤怀不能自己气势凶凶如数奉还失魂落魄莫明其妙辗转反则饮泣吞声无精打彩娓娓动听有错的成语改正2.按要求默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劝慰朋友,志趣高远的千古名句是:《夜雨寄北》中表现诗人想像重逢情景的语句是:《己亥杂诗》表达诗人对理想信念追求的诗句是:3.依照下列例句,请分别再写三句你对”爱心”和”父母的心”的理解例1: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爱心是爱心是4.根据下列拼音,写出下列词语:tuí( )唐狼jí( ) yū( )腐mò()地lán()褛阅读理解阅读下列文段,回答5——8题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她,倚着校门口的一颗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忽然,一阵电铃的急响。
她黯淡的眼神里,射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的孩子,跨出了校门。
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还是没有她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昏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着铁栏使劲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大爷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的小亮!”她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老大爷说。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衣襟里摸出一包裹得紧紧的,还带有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王小亮”,”几年级几班?”“今天,刚过,八岁生日。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显然有点不耐烦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
老头奇怪地打量着这个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
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了二年级二班王小亮的手里,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有尝过了。
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一颗,给要好的伙伴两颗,又恭恭敬敬地给了老师五颗。
”吃呀!”他快活地蹦着跳着,连那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
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5.文中你认为哪些语句最能表现过去的妈妈对小亮的爱?请找出句子并作简单分析。
答:6.研读句子,回答:⑴.”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
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她”知道些什么吗?答:⑵.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你能说出老头明白了什么吗?答:⑶.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背过身去?你能想像出老师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吗?答:7.有人说:文中的小亮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
你能理解这句话吗?答:8.结合文章或者生活实际,请你说说父母离异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答:阅读下列文段,回答9——13题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太婆,带来的礼物中,有七八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
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
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气息,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吃罢早饭,姑父走了。
太婆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
她乐呵呵地地对我们说:”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的盯着苹果。
快到一边吃去,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
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
我呢,不时地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
”哥哥说:”咱们吃吧。
”我说:”咱们吃吧。
”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
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
”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
”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
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我们齐声回答:”是给俺太婆带来的。
”妈妈说:”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太婆带来的。
你们太婆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
你们说我说的对吗?”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
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忽然脸上没了笑容,好一阵子后,她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别玩了,咱们该写作业了。
”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太婆床前,正准备削苹果。
太婆看到我们,擦了擦眼睛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呀。
”妈妈给我们使了眼色,我和哥哥连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那天我们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
”我们把手伸出去。
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地说:”吃吧,孩子。
”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
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妈妈,苹果皮是苦的。
”“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
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哥哥脑门说:”你这小鬼头哟。
”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
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地说:”真甜真香啊。
”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往事。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
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9.太婆给”我们”苹果为什么要我们到一边去”别让你们妈看见了”?答:10.结合文章说说文中的”我和哥哥”是怎样的孩子?答:11.文中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你认为妈妈美好的心灵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2.为什么说”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答:13.文中划线句子中”脸上忽然没有了笑容,好一阵子后她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你能试着说说当时妈妈在想什么吗?答: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4——19题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曰:”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14.翻译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何以都.不闻消息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弦既.不调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15.翻译下列句子:(8分)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译: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译: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译: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译:16.兄弟死了,为什么王子猷一点都不悲伤?(3分)答:17.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子猷、子敬之间的深厚的兄弟之情的?(3分)答:18.你认为王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2分)答:19.你还记得本文的作者吗?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答:作文训练读完下文,请你以承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则不少于20行),阅读:一诺千金秦文君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问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
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很贫穷,他母亲仿佛是个职业孕妇,每年都为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
她留给大家的形象不外乎两种:一是腹部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口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那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那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
我不知道怎么来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来上学。
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的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的脸上淌着汗,手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突然松开,手心里像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的纸币。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办成了一件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后来,从那男生的获奖作文中知道,他当时借钱是急着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夜里到北站附近的旱桥下帮菜家推菜。
到了第五天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熟睡,没料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
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那是我和那男生的惟一的一次交往,但它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绵长深切的。
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这类的字眼,总会联系上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谨。
那个男生后来据说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
许他早已遗忘了我们相处的这一段,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一诺千金看来只是一种作风,一种实在,一种牢靠,可它的内涵涉及到对世界是否郑重。
诚挚、严谨的人做人做事自然磊落、落地生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那种准则的含义已超出了本身,而带着光彩的人类理想和精神、正气在其中。
然而处在大千世界,有着太多随意许诺,却从不兑现的人。
那种人较之于一诺千金的人似乎活得轻松。
可惜,这种情景不会长久,一个人失信多了,他的诺言也就被当成戏言,大打折扣,全面降价。
且不说别人会怎样看轻他,就是他自己,那种无聊、倦怠都会渐渐袭上心。
人一沾上那种潦倒的气味,做人的光彩就会大为逊色。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
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到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守候。
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也是在这儿等一个朋友。
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上形成有一道道雨帘,天地间白茫茫的,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
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
又来了一辆车,突然,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
伞下的少年一下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
当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
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当时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
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
因为对于并不怎么看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暴雨中的少年。
三、作文(30分)16、有人说:”亲情是无价的,亲情是一切美好的根源,家和万事兴,世界才会进步与发展。
”也有一些社会上的人六亲不认,忽视亲情,甚至伤害亲人。
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题自拟,文体不限,45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