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攻叙难获支持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让人看不懂的叙利亚局势及美国的外交政策新闻里指ISIS前身就是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在叙利亚内战中美国是对其支持的,可为什么现在又将其指为极端恐怖组织呢?而且美国现在是想要继续支持它还是反对它呢?搞不懂了。
当今世界,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硬性标准,还是从制度、文化、价值观等软性实力来看,美国都无疑是全球唯一的最为强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使之成为现阶段主流文明发展的引领和自由民主的象征,同时也被那些酷政横行国家中的许多民众认为是制度的学习楷模和自己未来的拯救者。
但是,美国的强大并未形成一种霸权。
将美国称为“霸权”的国家往往要么是自己想称霸而被美国所遏制(如俄罗斯),要么是觉得美国的制度和文化影响力正在唤醒本国国民,对当权的统治稳定构成了极大威胁(如伊朗、朝鲜等)。
与纳粹德国动辄要灭绝一个人类种族、前苏联随意可消灭一个民族文字的王霸之气相比,虽然美国目前确实具备凌驾于各国之上的实力,却缺乏主导世界的意识、魄力、野心和手段。
纵观美国的历史,其对外政策的确立和最终的效果一向以不靠谱而著称。
美国明确告之世界其对外政策是以美国自身的利益为核心,其次兼顾人道主义与自由世界的价值观。
但实际上,从一战、二战到冷战,从东亚到中东,从珍珠港、朝鲜半岛到印度支那,其对外政策始终是一种自以为聪明的奸商伎俩,言而无信、傲慢愚蠢又短视草率、虎头蛇尾,很少主动成为他国自由民主、抵御外侮的鼎力支持者,更不会去担当所谓受苦受难民众的拯救者,反而多是站在暴政者的一边,绥靖旁观甚至助纣为虐;不仅维护不了人道主义和自由民主的大局,反而经常是养虎为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把盟友害得国破身灭后再赔上数万甚至更多美国人的性命。
从叙利亚内战中美国的所作所为就可见一斑。
——美国在叙利亚内战中的所作所为:破坏与反动2007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着原有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很多国家发展滑坡、民生困难,长期被“增长”掩盖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深层次矛盾集中爆发。
692022·09美国连续袭击叙利亚意欲何为?闫 伟叙利亚是中东域内外各种力量的交汇处,也是中东地缘政治的博弈场。
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对叙利亚的关注增强,多次对叙境内目标动武。
2022年8月,美军在伊核协议谈判的关键时期,连续三次袭击叙境内的什叶派军事目标,反映出当前美国中东政策的特点与困境,折射出美国在中东霸权的衰落。
美国在叙利亚撤而不离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美国试图重现“利比亚模式”,通过扶植叙反对派建立亲美的叙利亚政权。
然而,随着近年来美国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其在中东地区逐渐进行战略收缩并撤出部分军事力量。
2018年底以来,随着美国从叙利亚撤军,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和伊朗的支持下逐渐收复了叙东部地区,但仍未实现完全统一。
目前,叙利亚国内绝大部分国土由叙政府控制,西北部伊德利卜省部分由叙反对派和土耳其控制,北部由库尔德人自治。
此外,美军也并未完全撤离,在叙利亚与伊拉克交界的代尔祖尔省坦夫基地仍然保留了900余名武装人员。
代尔祖尔省是叙利亚的原油和粮食产区,美军屡屡爆出盗采叙利亚石油的丑闻。
美国虽然撤出了在叙利亚的大部分军事人员,但仍然不断干预叙利亚局势,尤其是打击叙境内的什叶派武装。
拜登上台后,对其前任的政策进行“纠偏”,明显加大了对叙境内什叶派军事目标的打击力度。
2021年2月和6月,美国连续袭击叙利亚境内的什叶派武装。
2022年8月23日以来,美国连续三次对代尔祖尔省的什叶派武装实施打击。
在战略收缩的背景下,美国撤而不离,并在叙利亚保留一定的武装干涉能力,这反映美国仍然想掌控叙利亚的地缘政治野心。
袭击叙利亚折射美国的多重考量叙利亚是中东“什叶派新月地带”的桥梁,能够联通伊朗、伊拉克与黎巴嫩的什叶派政治、军事网络,也是美国、俄罗斯等域外力量的聚合与角逐场所。
美国在叙利亚保留军事存在,并不断进行军事行动,有多方面考虑。
一是为了限制伊朗与邻国什叶派的直接联系,进而遏制伊朗的地区影响力。
美军方已制定军事干预叙局势计划随时可以行动
style=“position:relative”>原题:美国军方称已制定军事干预叙利亚局势计划美国军方称,已经制定了军事干预叙利亚局势的计划,只要奥巴马总统发出命令,部队随时可以行动。
美国陆军参谋长雷蒙德。
奥迪耶诺上将昨天在华盛顿布鲁克林研究所发表演讲时强调,“军事干预叙利亚局势的计划已制定完毕,只等奥巴马总统下达命令。
”他同时还披露说,“奥巴马总统认为他可以和美国的盟友合作通过外交途径应对叙利亚危机。
但我们军方还是时刻准备着,只要需要,总统下达命令,部队可立即行动。
”中东《祖国大地》网引用奥迪耶诺上将的话说,“军事干预也要考虑那里(叙利亚)国内政治等方面的情况,另外,目前叙利亚境内的化学武器还比较安全。
”《祖国大地》网评论说,持续近2年的叙利亚危机目前正处于敏感时期,以色列担心叙利亚化学武器流入极端武装手中,威胁自己的安全,主张尽快对叙利亚危机采取干预行动,而伊朗则强调叙利亚问题与己息息相关,坚决支持叙利亚政府,俄罗斯强烈反对外部力量介入叙利亚危机,美国虽主张巴沙尔必须下台,但认为叙利亚反对派内部情况复杂,其中有恐怖武装,始终反对向反对派提供军事援助,为此,开始第二任期的奥巴马总统对叙利亚危机采取了两手行动:外交上对巴沙尔施加强大压力,迫使其尽快下台,同时做好了进行直接军事干预的准备。
(安国章)本文地址:棋牌,麻将。
一国有难,其他国家支援的案例一、介绍在国际关系中,当一个国家遇到灾难或困难时,其它国家往往会给予支援。
这种支援不仅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展现了国际社会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本文将围绕“一国有难,其他国家支援”的主题展开探讨,并举例说明在历史中发生的相应案例。
二、历史案例1. 北美原住民文化保护20世纪初期,北美洲的原住民受到殖民者的压迫和剥削,他们的文化和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加拿大政府通过国际组织向国际社会披露了这一情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随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提供支援,向加拿大原住民提供资金和专业技术,帮助他们保护文化、维护权益。
2. 海地地震救援行动2010年,海地发生了毁灭性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美国、加拿大、我国等国家的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灾区,提供医疗、食品、救援设备等急需物资,并参与灾后重建工作。
这些国家的支援大大缓解了海地的困境,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3. 泰国洪灾援助2011年,泰国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纷纷提供援助,向泰国捐赠资金、物资和技术支持,帮助当地人民尽快恢复生活和生产秩序。
三、总结与展望以上案例充分体现了“一国有难,其他国家支援”的精神和实践。
在国际社会中,相互帮助、携手合作是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有效途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相信在未来,国与国之间的支援和合作会更加紧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希望世界各国能够保持团结,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为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作出更多的努力。
四、个人观点作为一个写手,我深感在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支援和合作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相互的帮助和合作,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
相信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的互助精神会更加深入人心,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以上内容为创作参考,文中所述案例纯属虚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与国之间的支援和合作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的常态。
奥巴马对叙动武暂时搁置的前因后果作者:暂无来源:《海外星云》 2013年第19期(美国)谭中在美国将对叙利亚动武的问题上,最近一连串“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式的发展,暴露出美国总统奥巴马国际战略的思想混乱。
8 月21 日传出叙利亚千余人民遭受毒气杀害的报道逼得奥巴马不能不表态。
8 月31 日,奥巴马在白宫玫瑰园宣布决定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但先要等待9 月9 日国会复会后讨论授权才实行。
9 月10 日奥巴马向全国直播演讲,受到全世界关注。
但这5天以前就郑重宣布的重要演讲只有15 分钟,把前两周华盛顿战鼓咚咚、盛气凌人的气氛变成和平外交姿态,使人有虎头蛇尾的感觉。
奥巴马9 月5、6 两日到圣彼得堡参加G20 峰会主要的意图是维持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尽量动员国际政界支持他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
可是结果却是让俄罗斯总统普京变成最中心的世界领袖,国际政界多数都不支持奥巴马对叙利亚动武的打算。
美国代表团曾经力图争取G20 峰会发表有关叙利亚的“联合声明”(为此本来宣布不与普京单独会谈的奥巴马只得厚着脸皮在众目睽睽之下拉着普京坐到大会堂的一角对话20 分钟)未遂,结果G20 峰会不是奥巴马动员国际政界支持他,而是国际政界动员他放弃对叙利亚动武。
更被动的是奥巴马要对叙利亚动武在美国国内引起强烈反弹。
奥巴马是靠“和平鸽”形象起家的,他再三强调说:“我是个停止战争的总统,不是发动战争的总统。
”国务卿克里9 月3 日在国会参议院作证时强调奥巴马计划的军事行动不是“发动战争”,可是这军事行动不是“战争”的逻辑普通人民并不苟同,奥巴马接受NBC 电视台采访时透露他夫人米歇尔对此也有思想抵触。
各种民意调查反映出超半数美国人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动武,虽然多数人认为叙利亚阿萨德政府犯了施放毒气杀害平民的罪行。
奥巴马也看出:他想要国会批准对叙利亚动武是很难办到的。
国会不批准,不但他失去面子,美国也会在全世界名誉扫地。
奥巴马之所以执意要对叙利亚动武,牵涉到一个“国际道义”的问题,那就是:阿萨德政权使用毒气伤害平民的惨无人道的罪行不能不受到惩罚。
就美国轰炸叙利亚我想对你们说100字美国总统特朗普13日晚宣布,美国已联合英国和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实施精准打击,这次军事打击还是以叙利亚拥有化学杀伤武器这样荒诞的理由。
美国对于叙利亚的军事打击,造成叙利亚大量房屋受损,工业设施毁坏,并且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美国为何要如此严厉地制裁叙利亚?笼罩在叙利亚上空的迷雾又将何时散开?
在笔者看来,美国对于叙利亚如此严厉的打击,并不是国家之间的矛盾,美国是世界霸主,而叙利亚不过是中东的一个弹丸小国,根本无法对美国构成威胁,这种矛盾更多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之间的矛盾。
从总的格局来看伊斯兰文明近代以来日趋衰落,要想重塑昔日辉煌,至少中东这块核心区,必须在政治上实现大一统,希望以阿拉伯族系为标准,在西亚北非建立一个大一统的阿拉伯人国家,然后再以这个阿拉伯轴心为主导,一统伊斯兰。
而此举会威胁到美国对中东秩序的主导,所以伊美之间,存在结构性的战略冲突。
从总的战略层面上来看,我们对于此次美国轰炸叙利亚,阻止叙利亚政府军北上统一叙利亚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
随着大规模杀伤武器接踵而至地研发出来,大国之间的实力对决已经不是原有的军事战争,而是在小国进行角力,强化自身在小国的影响力。
美国虽然是世界霸主,但是在叙利亚乃至中东布局的不仅仅是美国,还有军事实力强悍的俄罗斯。
俄罗斯若想保持在世界上的重要影响力就不可能对中东的这次事件置之不理。
这也是叙
利亚的一个机会,寻求俄罗斯在军事与物资上面的支持,争取统一全国。
美国军事干涉叙利亚面临五大难题动荡两年多的叙利亚如今再一次面临历史拐点,严重的内乱冲突已然造成包括大量平民在内的十余万人丧生,阿萨德政权和反对派相互指责对方使用国际条约明文禁止的化学武器,且无论谁是背后的主使,至少证明了此类骇人的惨剧已经发生。
国际社会一直缺乏干预叙利亚问题的政治决心和有效手段。
如今,美国坚持不可逾越的“红线”已被突破,故而要在缺少盟友支持和国际社会授权的情况下单方面强行介入,军事打击已如箭在弦,不得不发。
但是必须清楚看到,美国的干涉行动尚且存在着诸多重大疑问。
实际上,这些疑问不仅仅是对美国战略考量的潜在挑战,同样也是整个国际社会必须面对的棘手难题。
首先,如何在维护国际规范的同时保证干涉的合法性?这恐怕是奥巴马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首要法律困境。
联合国作为唯一的合法干预及授权机构,其宪章是指导一切国际军事干涉的法理基础。
纵使叙利亚存在使用化学武器的事实,美国若在其部分盟友的支持下绕开联合国安理会一意孤行,则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尤其是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主权原则。
冷战结束以来,人道主义干预时常与主权原则发生正面冲突,已经形成了国际政治中的规范演化困境。
在现阶段,主权原则仍然是被普遍接受的国际关系准则,从这一点出发,用“非法”的暴力手段来对抗暴行,只能削弱甚至颠覆美国主导的干涉合法性。
考虑到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冲突的先例,奥巴马此刻也终于体会到了小布什政府遭遇过的历史尴尬。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美国介入叙利亚事务,那么当前的叙利亚冲突就可能发生性质转变,从其内部政权合法性斗争转变为对抗外来入侵甚至是阿拉伯世界新的反美斗争,这无疑是力主与阿拉伯世界和解的奥巴马政府最不愿看到的,也将对奥巴马倡导的多边主义努力,特别是恢复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领导力造成沉重打击。
其次,如何在维护安全机密的同时取得国际社会的充分信任?每逢遇到具有争议性的国际安全热点事件,总会出现颇为相似的尴尬一幕:作为最具权威性和合法性的调查与仲裁机构,联合国及安理会派遣的调查团往往行动迟缓、情报有限,难以给出明确结论,在认定相关责任上时常模棱两可,令国际社会无所适从。
军事:美国打击ISIS中国不反对但打叙政府军另当别论2014-09-24 09:02 来源:环球时报美打击IS理由正当,但请遵守规则美国国防部星期一晚间宣布,美国已经联合几个中东盟国针对“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在叙利亚境内的目标实施了空中打击。
美方使用了战斧式导弹,并出动包括F-22在内的先进战机。
奥巴马此前曾表示,对IS的打击将持续到他的任期结束。
奥巴马政府没有为这一行动征求联合国安理会的同意。
叙利亚说,美在行动的前一天向其驻联合国代表通报了将发动空袭的决定,叙表示美方行动没有得到叙方的授权。
叙利亚现在有影响力的主要是政府军、西方支持的反对派和IS三方力量,它们彼此之间相互敌对,其中最强的是叙政府军。
美国现在的战略姿态是打IS,但只联手反对派,继续把巴沙尔政府当极端独裁政权打压。
这决定了这次行动将是困难的。
无论美国在外部获得了多少支持,它在叙内部却放弃了联合更多力量的机会,选择做了“少数派”。
奥巴马恐怕当下也没别的办法,美国原有的中东政策已成死棋,其对巴沙尔一贯的敌视态度是IS坐大的原因之一,现在也没有力量和勇气改变它。
如果美国能联合叙利亚政府军,铲除IS会容易许多。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在中东的敌人太多,它即使在发动新战争的关键时刻,似乎也无法确定究竟谁是它的“主要敌人”。
然而不管怎么说,IS已是文明世界的公敌,美国打击它的正面意义虽有其他因素干扰,但仍是明显的。
现在不太确定的是,华盛顿是否能专注于打击IS,至少不升级与巴沙尔政权的敌对,从而避免这场“反恐战争”进一步复杂化。
奥巴马已经警告叙利亚不要“骚扰”美国的战机,他最新讲话的强硬态度再次关上与巴沙尔政权开展某种合作的大门。
在没有合作的交叉地带,美叙摩擦的可能性往往很难消除。
只空袭不进行地面作战,不把美国部队重新带回中东战场,这差不多已是奥巴马的公开誓言。
美国的危险小了,但IS生存下去的几率大了,如果发生美同IS和叙政府军“两面作战”,那将更是一场战略目的混乱的战争。
美国为什么打叙利亚纵观如今的叙利亚战争,已经不再只是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抗争了,或许从一开始就不是。
想要真正解决叙利亚战争,就要从源头来考虑问题。
美国打叙利亚的原因是什么,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现在请欣赏带来的美国为什么打叙利亚。
美国打叙利亚原因大揭秘叙利亚位于亚洲大陆西部,地中海东岸,是处于阿拉伯世界“心脏地带”的“核心”国家之一,是各大国逐鹿中东的目标。
其周边有不少国家也具有十分敏感的政治地位。
因此,这次叙利亚爆发的冲突,也被看作中东冲突的核心。
在叙利亚内部,因为国内经济、民生等方面的问题突出,使得叙利亚内战爆发了。
除了这一方面的原因,叙利亚战争更多的原因则是来自于外部矛盾。
叙利亚战争的外部矛盾,主要是叙利亚和美国的关系,两国的不睦由来已久。
美国单方面认为,叙利亚意在破坏美国积极推动的中东和平进程。
在众多时间中,叙利亚一直站在美国的对立面,所以美国早就把叙利亚列入支持恐怖主义的黑名单。
叙利亚爆发暴力冲突后,美国等西方国家更是加大了对叙政府施压的力度,无视一些国家怂恿和支持叙反政府武装制造的暴力事端,这些行为推动了叙利亚暴力冲突的升级。
另外,叙利亚作为阿拉伯国家联盟中的一员,阿拉伯国家失去安全上的归属,凝聚力逐渐减弱。
加上面临内外挑战,多数阿拉伯国家无力他顾。
在许多地区重大问题上,阿盟内部经常因为各自利益分歧严重。
特别是美国加强介入中东地区局势以来,阿盟国家间的分化进一步加深。
以上这些都是叙利亚战争的原因之一。
叙利亚的战事之所以会持续到现在还没能解决,其中也有美国的原因,美国为什么打叙利亚呢?从军事方面来分析,叙利亚是伊朗的唯一的朋友,反美情绪很高。
要打伊朗,叙利亚和伊朗的关系就像中国和朝鲜的关系一样,必须先拿下叙利亚。
就好像要打中国,先打朝鲜一样。
如果不拿下叙利亚,一旦以色列对伊朗开战,叙利亚对以色列的后院有很大的威胁。
从经济方面来分析,中东掌握了世界的石油资源。
不只是叙利亚,整个中东地区伊拉克、阿富汗等等都一个一个的被美国掌握了,拆掉叙利亚实际上也是美国掌握中东资源的重要的一个过程。
不同角度看待下的打击“伊斯兰国”——试论新闻意态的多维性及新闻意态建构的选择文化与传播系1401班陈昱璋【摘要】新闻的意态是多维的,而其建构更是复杂的。
由于立场角度的不同,不同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意态建构时往往表露出不同的倾向,甚至由于媒体选择特定的事实或观点加以阐述,新闻本身的意态往往会被夸大甚至扭曲。
通过对于三篇不同的对打击“伊斯兰国”的报道的分析,表征了新闻意态的多维性,更进一步的揭示了建构新闻意态的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新闻意态多维性建构选择“伊斯兰国”新闻的意态是指新闻事实蕴含的思想,以及其表明的客观事物的趋势。
对一篇新闻报道而言,一般除了对于新闻事件的本身进行重现,使得新闻的受众了解这一事件的相关基本信息,报道也会对于新闻的意义进行挖掘,也就是新闻意态的建构。
为坚持平衡公正的报道,记者在建构新闻意态的时候,必须依据事实的本来面目,全面揭露新闻的意义。
然而新闻的意态一般是多维的,甚至是多重的;同时,也由于在现实中新闻媒介本身立场和背景的存在,因而一篇新闻报道很难将该新闻的全部意态表征出来,甚至不同的新闻媒介会选择不同的立场和倾向,以至于对新闻意态多维性的挖掘不尽相同。
以对打击“伊斯兰国”的报道为对象,不难看出不同媒体对新闻意态建构的不同。
自从“伊斯兰国”在2014年宣布建国后,已经与周边的多个国家爆发了军事冲突,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虐囚惨案,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制造恐怖事件。
在此背景下,全球多数国家即组织对“伊斯兰国”展开了声讨,其中部分国家付诸行动,开始对“伊斯兰国”进行军事打击。
然而由于媒体背景,新闻立场乃至政治背景的不同,国内外的不同媒体对打击“伊斯兰国”这一行动的报道立场与态度也不尽相同。
三篇新闻报道了同一事实,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号召多国参与到对“伊斯兰国”的战争中去。
然而尽管报道了同一新闻事实,三篇报道所选择的新闻角度却不尽相同。
相比环球时报只选取了美国意图牵头打击“伊斯兰国”这一新闻事实,中金网则选取了G20峰会上的相关事件;而新华网在其报道中既选取了美国意图牵头打击,也选择了美国国内两党的态度与立场进行报道,同时也对美国的老对头——俄罗斯的意向进行了陈述。
美国攻叙难获支持
对奥巴马来说,叙利亚化武真相如何已经不能阻挡他军事心动的信心,然而他却没有从传统盟友那里获得足够度的支持,北约成员中有12个国家明确表态不经安理会批准不会参与这一行动,德国说,即使北约参与动武,德军也不会追随。
就连号称和美国有着“特殊关系”的英国也在国会否决之后放弃动武计划。
唯一高调宣称愿随美国出兵的只剩下法国一家。
然而,奥朗德近日又改口称,要等国会结束休假复会后“再说”。
凤凰卫视9月9日《今日看世界》,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叙利亚历来是中东危机的核心,牵一发动全局,就在人们认定一场大规模战争已经箭在弦上,奥巴马话锋一转,把“开战皮球”踢到了国会,分析说,作为美国三军总司令,奥巴马如果真想对叙利亚动武,寻求国会授权无疑是画蛇添足,从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到利比亚战争,过去的历次军事干预,都是由美国总统主导,联合国都奈何不得,北约只是个幌子,更何况美国国会。
过去一周,奥巴马迟迟未到的军事行动已然让白宫信誉严重受损,英国《独立报》评论认为,“从前华盛顿发出警告时,黎巴嫩、叙利亚、埃及都会发抖,如今它们哈哈大笑,现在没有人把美国当回事了。
”
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甚至嘲笑说,奥巴马是自己有生之年遇到的最软弱的总统,更让奥巴马尴尬的是,如今的西方盟友除了法国都不愿出售,美欧“大西洋裂痕”正在加深。
解说:叙利亚化武风波持续发酵,9月5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宣称,英国方面已经掌握了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的新证据。
此前在大马士革所收集到的样本,包括建筑物残骸和纺织物的残片,英国方面称,在这些样本中均检测到了沙林毒气的痕迹。
尽管美国和它的西方没有都一口咬定叙利亚政府军是化武元凶,近日,大马士革的反对派向美联社承认,8月21日在叙利亚发生的化武事件是一起乌龙事件,这批化武是从沙特提供给一个名为“叙利亚胜利阵线”的武装组织,反对派的人员在处理这些化武时出现失误,根据反对派士兵形容,这些武器具有桶状结构,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是什么武器,以及怎样使用。
一名反对派武装领袖说,大家都对这些武器很好奇,但不幸地有人错误处理,导致爆炸。
而在叙利亚国内,巴沙尔与反对派的战斗依然焦灼,9月5日,叙利亚政府军连续第二天在西部马卢拉山的天主教村落与反对派缴获,这里原本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考虑的地点,如今却变成战场。
另外,在首都大马士革郊区的达拉亚也有自由武装分子利用废弃大楼掩护与政府军激烈枪战。
对奥巴马来说,叙利亚化武真相如何已经不能阻挡他军事心动的信心,然而他却没有从传统盟友那里获得足够度的支持,北约成员中有12个国家明确表态不经安理会批准不会参与这一行动,德国说,即使北约参与动武,德军也不会追随。
就连号称和美国有着“特殊关系”的英国也在国会否决之后放弃动武计划。
唯一高调宣称愿随美国出兵的只剩下法国一家。
然而,奥朗德近日又改口称,要等国会结束休假复会后“再说”。
姜安:现在美国出现单干迹象,表明美国的国际形象在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欧洲,已经失去了它以往的影响力,道德感,这本身表明美国在国际的霸主地位,强权政策,已经开始它的链条当中,体系内部当中受到了明显的冲击和震撼。
解说:分析指出,美国一直以来奉行的单边主义和单级战略咄咄逼人,也令欧洲觉得不自在,再加上美国的一系列丑闻,特别是最近“棱镜门”监听风波,也使得美欧之间的隔阂进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