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届高三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29.00 KB
- 文档页数:10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生 物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合理膳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下列有关健康饮食的观点,错误的是( ) A .青少年要积极锻炼,合理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B .和吃熟鸡蛋相比,吃生鸡蛋更不容易消化而且很不卫生 C .身体疲惫时服用核酸类保健口服液,可明显增强免疫力 D .长期摄入过量的动物内脏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危及生命 2.囊性纤维病是由编码细胞膜上CFTR 蛋白(主动转运氯离子的载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该突变使得CFTR 蛋白在第508位缺少了苯丙氨酸,进而导致氯离子运输障碍,使得离子在细胞内积累。
下列有关该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B .CFTR 蛋白缺少了苯丙氨酸说明编码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C .编码CFTR 蛋白的基因存在多种突变形式,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D .氯离子在细胞内积累会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上升致使细胞排出水分子受阻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3.伤口感染后会红肿、发炎甚至化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受损部位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变红B.该部位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局部肿胀C.吞噬细胞穿出毛细血管壁,向伤口处聚集吞噬病菌D.痛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刺激下丘脑,产生痛觉4.细胞内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来回穿梭”,参与物质的运输过程,下列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囊泡运输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且不消耗能量B.抗体的运输和分泌过程需要囊泡的参与C.囊泡只能将物质从胞内运输到胞外,而不能从胞外运输到胞内D.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都可通过囊泡进行运输5.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部分染色体模式图,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3、4上基因的差异可能是交叉互换的结果B.图中的染色体只有5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1、2、3、4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减数分裂细胞中D.1、2、3、4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有丝分裂细胞中6.湿地能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
安徽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试卷生物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端粒存在于染色体的末端,由 DNA 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
下列有关端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仅存在于真核细胞中B. 含有 C 、 H 、 0 、 N 、 P 元素C. 癌细胞内的端粒可能具有自行修复功能D. 端粒 DNA 序列随细胞分裂而变长2. 萌发的种子中酶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干燥种子中的酶活化而来,二是萌发时重新合成。
研究发现,种子萌发时新的RNA在吸水后12h开始合成,而蛋白质合成在种子吸水后15~20min便可开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有些酶、RNA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B. 种子吸水后12h内新蛋白的合成不需要RNA参与C. 干燥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低于萌发种子D. 种子萌发时消耗的有机物根本上来源于母体的光合作用3. 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釆用样方法B. 研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可釆用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C. 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 制作的生态缸不用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4.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由HIV(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感染引起的。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B. 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各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C. 感染HIV的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抗体检测来诊断D. 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总是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5. 下表各选项中,符合“M—定能推理得出N结论”的是p6. 选项 M N A 花药离体培养植株体细胞内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B 细胞中不存在线粒体不能发生有氧呼吸 C 孟德尔假说“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F 2 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D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发生了进化A. AB. BC. CD. D二、综合题7. 图1为在水分充足的白天,测得某植物幼苗的光合速率、蒸腾作用强度和气孔导度(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的日变化趋势曲线;图2是某兴趣小组取株高、生理状态等相近的该种植株若干,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内进行的实验示意图,已知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测量装置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2019届河南郑州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没有核仁的细胞将无法形成核糖体B .细胞中既能产生ATP又能产生[H]的场所只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 .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都发生在线粒体中D .线粒体、核糖体、细胞核等细胞结构中都能产生水2. 将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某经济作物分净光合速率为两组,I组用遮光网处理以降低光照强度, II 组不做处理,分别测定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结果如右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 I组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少的时间点是aB .图中b、c时间点产生ATP的场所不同C . II 组f点比e点叶绿体内ATP的含量低D .由I组曲线的d—g段和 II 组曲线的e—d—f—g段的对比可以看出,影响叶片气孔关闭的主要外因是光照强度3. 图是高等生物多聚核糖体肽链的合成过程,下列有关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图表示翻译的过程,图中核糖体从左向右移动B .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互不相同C .若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了100分子的水,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D .该图所示的过程完成后,还霈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肽链进行加工4. 理论上同卵双胞胎有完全相同的DNA,实际上他们的基因也不完全一样.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A .父亲或母亲在形成生殖细细胞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自由组合B .父亲或母亲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C .个体发育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个别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D .个体发育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个别细胞的染色体上某一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5. 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引起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由胃进人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分泌促胰液素,也能引起胰腺的分泌。
2019年高考生物三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的细胞都具有生物膜系统B.细胞膜内外两侧的蛋白质种类相同C.自养生物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D.在细胞核内能完成基因的复制和表达2.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胞核中的mRNA进人细胞质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龙胆紫进入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D.神经元中的钠离子排出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3.下列有关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渗透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只受血浆蛋白含量的影响B.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大都容易引发组织水肿C.细胞内液渗透压的改变不会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4.某地由于围湖造田导致水域面积大量减少,实行退耕还湖工程后湿地面积不断增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湖泊中所有的鱼类构成一个种群B.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农田强C.退耕还湖引发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D.湖泊中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构成食物链5.有关翻译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RNA、rRNA和mRNA都参与了翻译过程B.植物根尖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能发生翻译过程C.不同细胞翻译水平的差异是导致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D.多个核糖体结合到一条mRNA上能翻译出不同的多肽链6.下列与生物变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B.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γ射线处理使染色体上数个碱基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引起的变异是基因重组二、综合题7.(10分)如图曲线为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下表为a~d 4种植物的单个植株在自然CO2浓度及最适温度下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通过光反应把太阳能转变为贮存在ATP中,再通过暗反应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贮存于中.(2)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之间,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为;光饱和点之后,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为.(3)光照强度为0.4klx时,表格中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多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四种植物在群体中的光饱和点比单株的要高,主要原因是.8.(10分)胰岛素低血糖兴奋实验表明胰岛素导致的低血糖能使体内的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含量上升,其调节过程如图所示.(1)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与胰岛素作用相互拮抗的激素是.(2)皮质醇的含量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从而使皮质醇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机制称为调节.若切除肾上腺会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填“升高”或“降低”).(3)胰岛素低血糖兴奋实验中,通过测定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浓度,能判断垂体或肾上腺是否受损.若生长激素的浓度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受损;若,则说明垂体正常,而肾上腺受损.9.(9分)如图甲是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乙为该湿地泥鳅种群增长倍数(X)与时间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1)小白鹭是非迁徙鸟类,数量稀少,决定其种群数量的内在因素主要是.(2)调查得知该湿地小白鹭的数量约有800只,若小白鹭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n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6代后,小白鹭的种群数量为只.(3)图甲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小白鹭摄食同化的碳元素主要通过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其同化的能量最终主要来自于所固定的太阳能.(4)小白鹭在繁殖期主要通过“炫耀”的方式寻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信息.(5)在图乙调查期间,泥鳅大约在第年种群数量达到最大.10.(10分)肝豆状核变性(简称WD)是由于致病基因ATP7B编码的铜转运P型ATP酶功能减弱引发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某家庭中父母表现型正常,其两个儿子正常,女儿患WD病,请回答问题:(1)细胞中由基因ATP7B合成铜转运P型ATP酶的过程中,需要、等原料.WD的发生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2)由题干可知,致病基因ATP7P位于(填“常”或“性”)染色体上.若该家庭的三个孩子有三种基因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再生一个孩子患WD的概率是.(3)人类遗传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仅单基因遗传病就有6500多种.人类遗传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答,则每学科按所答的第一题计分.[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11.(15分)薄荷叶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薄荷油,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咽喉、消炎镇痛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法、压榨法和等.提取薄荷油可以用水蒸气蒸馏法,该方法能利用水蒸气将的薄荷油携带出来.(2)在提取薄荷油的过程中,向得到的油水混合物加入NaCl后,薄荷油将分布与液体的(填“上层”或“下层”),然后用将这两层分开.分离得到的薄荷油油层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可用吸水.(3)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对薄荷进行扩大培养,在接种前工作台需用擦拭一遍.之后所有的接种操作都必须在旁进行.培养基中的生长素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填“低”“高”或“相当”)时,有利于芽的分化.[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12.科学家利用土壤农杆菌把编码霍乱毒素的无毒性β链的基因转移到苜蓿细胞,再将其培养成幼苗,食用这种苜蓿苗后,霍乱毒素β链很快被喉、肠胃等部位的分泌性粘液细胞吸收,刺激特异性抗体的大量产生,使机体获得对霍乱的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1)构建重组DNA分子常用的工具酶是,基因工程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2)图中过程②采用的方法是,Ti质粒上有一个tms片段能促进生长素的大量合成,在对Ti质粒改造时要将该片段去除,其原因是.(3)该实验中将农杆菌转入苜蓿细胞的原生质体后,需再生细胞壁,实验室检测原生质体是否再生出细胞壁的方法是.(4)含目的基因的苜蓿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经过、两个重要阶段能发育成幼苗.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的细胞都具有生物膜系统B.细胞膜内外两侧的蛋白质种类相同C.自养生物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D.在细胞核内能完成基因的复制和表达【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1、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2、自养生物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3、基因的表达分为转录和翻译过程.【解答】解:A、并非所有生物的细胞都具有生物膜系统,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细胞器膜、核膜,没有生物膜系统,A错误;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内外的功能不同,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相同,B错误;C、自养生物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是自养生物,不含叶绿体,还有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不含叶绿体,C 正确;D、在细胞核内能完成基因的复制和转录,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完成翻译过程,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膜系统的概念、自养的概念、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难度不大,涉及的知识点不少,基础性较强.2.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胞核中的mRNA进人细胞质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龙胆紫进入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D.神经元中的钠离子排出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1、小分子的运输方式:(1)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扩散,叫做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①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如:O2)②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蛋白的扩散方式.(葡萄糖进出细胞的方式)(2)主动运输:有能量消耗,并且需要有载体的帮助进出细胞的方式.(小分子物质、离子)2、大分子的运输方式:胞吞和胞吐:大分子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解答】解:A、细胞核中的mRNA通过核孔进人细胞质,没有经过膜结构,A错误;B、龙胆紫进入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方式为扩散,因为细胞经过解离后已失去活性,B错误;C、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D、神经元中的钠离子排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解答的疑点是神经递质虽然是小分子物质,但是运输方式却是胞吐,原因是和兴奋的传导有关,明确兴奋产生的机制,是解答的关键.3.下列有关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渗透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只受血浆蛋白含量的影响B.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大都容易引发组织水肿C.细胞内液渗透压的改变不会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A错误;B、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B 错误;C、细胞内液渗透压的改变会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C错误;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理化性质、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4.某地由于围湖造田导致水域面积大量减少,实行退耕还湖工程后湿地面积不断增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湖泊中所有的鱼类构成一个种群B.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农田强C.退耕还湖引发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D.湖泊中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构成食物链【考点】人工湿地的作用.【分析】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2、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4、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解答】解:A、种群是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湖泊中所有的鱼类不止一种,A错误;B、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较复杂,故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B正确;C、退耕还湖引发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D、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故湖泊中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由于缺少生产者,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概念、演替的类型、食物链的组成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有关翻译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RNA、rRNA和mRNA都参与了翻译过程B.植物根尖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能发生翻译过程C.不同细胞翻译水平的差异是导致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D.多个核糖体结合到一条mRNA上能翻译出不同的多肽链【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ATP)和tRNA.据此答题.【解答】解:A、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翻译的模板是信使RNA,翻译过程中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A正确;B、植物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B错误;C、导致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转录水平的差异,即转录的基因不同,C错误;D、多个核糖体结合到一条mRNA上能翻译出多条相同的多肽链,D 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重点考查翻译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翻译的模板、原料、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6.下列与生物变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B.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γ射线处理使染色体上数个碱基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引起的变异是基因重组【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2、判断一个个体是单倍体还是几倍体的关键是看该个体是由什么发育来的.若该个体是由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来的,则为单倍体;若该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解答】解: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若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A错误;B、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采用了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正确;C、基因中碱基对的丢失属于基因突变,C正确;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引起的变异是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类型,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及特点;识记单倍体和几倍体的概念,掌握区分单倍体和几倍体的关键,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综合题7.(10分)(2016•河南三模)如图曲线为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下表为a~d 4种植物的单个植株在自然CO2浓度及最适温度下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通过光反应把太阳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ATP 中,再通过暗反应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贮存于糖类(或碳水化合物)中.(2)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之间,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为光照强度;光饱和点之后,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为温度、二氧化碳浓度.(3)光照强度为0.4klx时,表格中a、c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多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四种植物在群体中的光饱和点比单株的要高,主要原因是植株间存在遮光现象.【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据图分析:图中曲线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光补偿点以下,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其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光饱和点以前,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大于光饱和点,影响因素不再是自变量光照强度,而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解答】解:(1)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通过光反应光能首先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再通过暗反应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贮存于糖类(或碳水化合物)中.(2)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之间,曲线的上升阶段,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为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大于光饱和点,影响因素不再是自变量光照强度,而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3)据表分析,光照强度为0.4klx时,a、c植物没有达到光补偿点,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多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由于植株间存在遮光现象,导致光照不足,光饱和点增大,所以四种植物在群体中的光饱和点比单株的要高.故答案为:(1)活跃的化学能糖类(或碳水化合物)(2)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3)a、c 植株间存在遮光现象【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8.(10分)(2016•安康三模)胰岛素低血糖兴奋实验表明胰岛素导致的低血糖能使体内的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含量上升,其调节过程如图所示.(1)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与胰岛素作用相互拮抗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2)皮质醇的含量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从而使皮质醇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若切除肾上腺会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升高(填“升高”或“降低”).(3)胰岛素低血糖兴奋实验中,通过测定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浓度,能判断垂体或肾上腺是否受损.若生长激素的浓度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垂体受损;若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浓度上升,而皮质醇的浓度几乎没有变化,则说明垂体正常,而肾上腺受损.【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1、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②肝糖元的分解、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⑤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⑥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⑦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3、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在生物化学中也指一个代谢反应的终产物(或某些中间产物)对生化反应关键酶的影响.【解答】解:(1)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使血糖浓度降低,与胰岛素之间为拮抗作用.(2)据图示可知,皮质醇分泌调节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其含量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从而使皮质醇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机制称为反馈调节.若切除肾上腺,皮质醇会降低,通过反馈调节会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升高.(3)胰岛素低血糖兴奋实验中,通过测定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浓度,能判断垂体或肾上腺是否受损.由于生长激素的垂体分泌的,若生长激素的浓度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垂体受损;若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浓度上升,而皮质醇的浓度几乎没有变化,则说明垂体正常,而肾上腺受损.故答案为:(1)摄取、利用、储存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2)(负)反馈升高(3)垂体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浓度上升,而皮质醇的浓度几乎没有变化【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糖调节及反馈调节的特点.9.如图甲是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乙为该湿地泥鳅种群增长倍数(X)与时间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1)小白鹭是非迁徙鸟类,数量稀少,决定其种群数量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2)调查得知该湿地小白鹭的数量约有800只,若小白鹭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n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6代后,小白鹭的种群数量为800×(1+n)6只.(3)图甲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小鱼、小白鹭.小白鹭摄食同化的碳元素主要通过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其同化的能量最终主要来自于浮游植物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4)小白鹭在繁殖期主要通过“炫耀”的方式寻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行为信息.(5)在图乙调查期间,泥鳅大约在第10年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共有3条食物链.乙图纵坐标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数量的倍数,当倍数大于1时,说明种群数量增加,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据此分析作答.【解答】解:(1)决定小白鹭种群数量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2)对小白鹭来说,繁殖一代后原来个体还存在,个体总数应为800×(1+n);繁殖66代以后,小白鹭的种群数量为800×(1+n)6.(3)以植食性动物微生物的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所以图甲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小鱼、小白鹭.小白鹭摄食同化的碳元素主要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浮游植物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4)在繁殖期朱鹮主要通过“炫耀”的方式寻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行为信息.(5)据图乙分析,大约在第10年后,λ小于1,正确数量开始减少,所以泥鳅大约在第10年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故答案为:(1)出生率和死亡率(2)800×(1+n)6。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四)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B.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C.酶和激素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D.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2.四环素、链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有的能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导致细菌在低渗环境下膨胀破裂死亡;有的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tRNA和mRNA的结合。
请根据以上事实判断下列说法正确是A.干扰细菌细胞壁形成过程是通过影响高尔基体的作用实现的B.阻止tRNA和mRNA的结合会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C.细菌培养中为保证细菌的渗透压稳定应在培养液中加入HCO3-等无机盐D.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可以阻止遗传信息的转录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完全不同B.及时排涝,能有效避免水稻根细胞受乳酸的毒害C.在植物叶片中,各种光合色素的含量始终保持相对稳定D.光合作用的过程中,CO2的同化速率受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4.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其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不存在分级调节B.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同时机体产热量低于炎热环境C.“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模拟活动本身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D.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5.某地山火使原有的优势物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被野燕麦、毛雀麦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所取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失火前后的草原生态系统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该草原生态系统一定能演替成森林C.失火前后的优势种均为草本植物,故没有发生群落演替D.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6.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对家族中有甲病病史的适婚青年,遗传咨询时建议生男孩B.如果调查丙病的发病率,男性的发病率一般不会高于女性C.禁止近亲结婚,可以有效降低乙病的发病概率D.丁图中夫妇再生患病女孩的概率是3/8二、非选择题(共4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39分)29.(10分)效应T细胞可通过细胞膜上TCR受体识别肿瘤细胞上的相应抗原并进行攻击(如图1),而肿瘤细胞可通过某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攻击,以实现免疫逃逸。
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一、选择题1.对真核细胞来说,ATP的生成主要发生在线粒体,而ATP的消耗却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任何一个需能的地方。
线粒体合成的ATP必须被转运出线粒体到细胞质基质中,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右图是A TP转出线粒体的方式,已知A侧的H+浓度高于B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中所示膜结构为线粒体内膜,A侧为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间隙B. 膜上两处H+从A侧到B侧的运输均属于协助扩散C. 有氧时B侧可以将葡萄糖分解为CO2,产生 NADPH,并释放少量能量D. 膜上物质的定向转运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ATP主要在线粒体内部合成,线粒体两层生物膜,图中所示为一层生物膜,膜上面有大量的酶,所以该膜结构为线粒体内膜,A侧为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间隙,A正确;B. 由题可知:H+浓度A侧高于B侧,H+从A侧到B侧的运输,为顺浓度运输,且都需要载体,为协助扩散,B正确;C. 有氧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产生 NADPH,产生NADH,C错误;D. 膜上物质的蛋白质决定了物质的定向转运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故选:C。
2.下表为小鼠的一个卵原细胞到发育成一个新个体所经历的几个重要生理过程。
请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的描述,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过程中性激素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相关细胞并为其提供能量B. 乙过程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不需要受体参与C. 甲和乙过程能够发生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材料D. 丁过程形成的不同种类的细胞内,蛋白质分子有些相同、有些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甲过程中染色体组的变化可以判断甲过程是减数分裂;乙过程中染色体组由一个变成两个,代表受精作用,丙过程染色体组的变化代表着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丁代表的是细胞的分化。
【详解】A. 甲过程中性激素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相关细胞,性激素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B. 乙过程是受精作用,直接通过细胞间的接触进行信息交流,但是也需要受体蛋白参与识别过程,B错误;C. 乙过程没有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D. 丁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属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产生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D正确;故选:D。
2019年全国Ⅲ卷(丙卷)高考模拟生物试题(三)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缺乏P会影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B. 染色质是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C. 大肠杆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大部分来自线粒体D. 内质网膜可直接与核膜和细胞膜相连2. 下列有关细胞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主要是通过被动运输实现的B. 胃壁细胞吸收乙醇需要膜蛋白协助C. 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D. 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减弱3. 下列有关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都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B. 人体不同细胞中DNA复制方式不同C. 翻译过程中mRNA都要与核糖体结合D. 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可由DNA流向RNA4. 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反馈调节在稳态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B. 人体内组织液进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 血浆中酸碱平衡的维持不需要器官、系统的参与D. 细胞都要通过内环塊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5. 棕榈蓟马是一种体型微小的害虫,在茄子叶片上集群分布,研究人员调查了茄子叶片上的棕榈蓟马的种群增长情况,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集群分布是棕榈蓟马种群的空间特征B. 棕榈蓟马种群呈“S”型增长C. 第15天时棕榈蓟马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棕榈蓟马的种群密度6.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可利用多只患病家系的调查数据,计算其发病率B. 可通过基因诊断判断胎儿是否患有白化病C. 遗传病都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D. 隐性遗传病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二、非选择题: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29.(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有关细胞内含氮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二苯胺可用来鉴定细胞中的某种含氮化合物B. 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需要含氮化合物的参与C. 细胞膜、染色质、核糖体等结构都有含氮化合物D. 细胞内的含氮化合物都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二苯胺可用来鉴定细胞中DNA,DNA中含有N元素,A正确;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需要DNA、RNA、RNA聚合酶等含氮化合物的参与,B正确;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和磷脂中均含有N 元素,染色质中的蛋白质和DNA均含有N元素,核糖体中的蛋白质和RNA均含有N元素,C正确;细胞中的核酸为含氮化合物,但是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2.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进出各种细胞的方式相同B. 细胞的胞吞和胞吐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C. 经过糖腌制的番茄细胞对通过自由扩散进行物质运输.D. 只要有载体蛋白的参与,都可以实现逆浓度运输物质【答案】B3. 下列有关图示两种细泡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动物细胞中含有甲、乙两种细胞器B. 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这两种细胞器的参C. 甲、乙两种细胞器都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 原核细胞中没有细胞器甲,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答案】B【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A错误;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需要线粒体提供的能量、需要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B正确;中心体没有生物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成分,C错误;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无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细胞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D错误。
4.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的化学反应B.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pH下发生C. 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D. 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本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答案】C【解析】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的化学反应,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酶的催化作用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pH下发生,在高温、pH过高或过低等条件下酶会发生变性失活,B正确;对于同一个细胞来说,若发生细胞分化,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C错误;酶的作用机理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实现的,D正确。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生 物 (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合理膳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下列有关健康饮食的观点,错误的是( ) A .青少年要积极锻炼,合理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B .和吃熟鸡蛋相比,吃生鸡蛋更不容易消化而且很不卫生 C .身体疲惫时服用核酸类保健口服液,可明显增强免疫力 D .长期摄入过量的动物内脏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危及生命2.囊性纤维病是由编码细胞膜上CFTR 蛋白(主动转运氯离子的载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该突变使得CFTR 蛋白在第508位缺少了苯丙氨酸,进而导致氯离子运输障碍,使得离子在细胞内积累。
下列有关该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 .CFTR 蛋白缺少了苯丙氨酸说明编码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C .编码CFTR 蛋白的基因存在多种突变形式,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D .氯离子在细胞内积累会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上升致使细胞排出水分子受阻 3.伤口感染后会红肿、发炎甚至化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损部位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变红 B .该部位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局部肿胀 C .吞噬细胞穿出毛细血管壁,向伤口处聚集吞噬病菌D .痛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刺激下丘脑,产生痛觉4.细胞内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来回穿梭”,参与物质的运输过程,下列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囊泡运输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且不消耗能量B .抗体的运输和分泌过程需要囊泡的参与C .囊泡只能将物质从胞内运输到胞外,而不能从胞外运输到胞内D .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都可通过囊泡进行运输5.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部分染色体模式图,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3、4上基因的差异可能是交叉互换的结果B .图中的染色体只有5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 .1、2、3、4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减数分裂细胞中D .1、2、3、4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有丝分裂细胞中6.湿地能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
2019高三第三次理综模拟考试生物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宄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用微电流计测量膜电位时,要将微电流计的两极置于膜外或膜内②经健那绿染液处理,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③在观察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细胞进行解离④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⑤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中观察不到染色体⑥在证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不可同时用32P和35S标记其DNA和蛋白质外壳A. ①②⑤⑥B. ②⑤⑥C. ①②④⑤D. ①②③④⑤⑥【答案】B【解析】用微电流计测量膜的静息电位或动作电位时,要将微电流计的两极分别置于膜外、膜内,①错误;健那绿染液可以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②正确;在观察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③错误;碘遇淀粉变蓝色,但是不能检测蔗糖,所以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④错误;染色体出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因此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中观察不到染色体,⑤正确;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的外面,而其DNA注入细菌体内,如果同时标记,上清液和沉淀物均具有放射性,不能判断谁是遗传物质,⑥正确。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有②⑤⑥,故选B。
2. 如图是小麦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后的生长情况。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实验探究的可能是有无光照对幼苗生长的影响B. 10 d后白光下的幼苗体内消耗AD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 前10 d光照对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D. 白光条件下的幼苗体内有机物的量一直在增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自变量为黑暗和白光,因变量为幼苗长度,故探究的可能是有无光照对幼苗生长的影响,A正确。
0天后白光下的幼苗叶子变绿,可以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进行光反应,将ADDP合成ATP参加暗反应,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二、三阶段在线粒体进行,三个阶段都消耗ADP合成ATP,B正确。
前10天黑暗下幼苗长度长于白光下,推测前10天光照对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C正确。
白光条件下前10天叶子不变绿,不能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D错。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3.如遗传病的研究备受关注,己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表示某家系中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选项是对该致病基因的测定,则Ⅱ-4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选项中的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已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人类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大),Ⅱ-3和Ⅱ-4均患该遗传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Ⅲ-3),即“有中生无为显性”,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据此答题。
【详解】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患病为显性性状,正常为隐性性状。
A图表示Ⅱ-4的基因型为X a Y A,其儿子均患病,女儿可能不患病,与系谱图相符,A正确; B图表示Ⅱ-4的基因型为X A Y a,其女儿均患病,儿子可能不患病,与系谱图不符,B错误;Ⅱ-4为该病患者,含有A基因,C错误;D图表示Ⅱ-4的基因型为X A Y A,其儿子和女儿均患病,与系谱图不符,D错误。
【点睛】本题最佳解法是将选项假设为正确的,则根据Ⅱ-4的基因型推断系谱图中其他个体的表现型是否吻合来判断。
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能产生抗体B.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C. 过敏反应是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D.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答案】A【解析】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可以合成与分泌抗体,A正确;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B错误;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C错误;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既参与了非特异性免疫过程,又参与了特异性免疫过程,D错误。
5. 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某一亮氨酸被另一氨基酸替换。
下图是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替换的结果B. 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12%C. 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 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C【解析】1、分析题干可知,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某一亮氨酸被另一氨基酸替换,根本原因可能是碱基对发生替换;2、由柱形图可知,杂合子具有抗性,说明抗性对敏感性是显性性状,如果抗性基因用A表示,敏感性基因为a,甲地区中:aa=78%,Aa=20%,AA=2%,乙地区中:aa=64%,Aa=32%,AA=4%,丙地区中:aa=84%,Aa=15%,AA=1%.A、由题意知,抗性性状出现的原因是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替换,根本原因是基因碱基对替换的结果,A正确;B、由柱形图可知,甲地区中:aa=78%,Aa=20%,AA=2%,抗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是:A=2%+1/2×20%=12%,B正确;C、甲、乙、丙三个地区的抗性基因和敏感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体现基因突变频率的高低,C错误;D、由C分析可知,D正确.【考点定位】基因频率的变化;基因突变的原因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C.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D. 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但能量散失到大气中,A错误;B、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利用的,B错误;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C正确;D、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多少与初级消费者数量无关,D错误.故选:C.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名师点睛】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二、综合题7.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消耗一定量的02,这属于植物细胞光呼吸的重要环节,如图所示为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的部分过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加氧反应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已知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有C3,则光呼吸对应的中间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催化羧化反应和加氧反应的是同一种羧化酶,而且C02和02会竞争此酶的同一活性位点,当细胞中02浓度升髙时,羧化反应会____________,从而导致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速率____________;对于绿色植物而言,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和光呼吸三种生理过程,只能在光下进行的有:______________。
(3)若在理想状态下,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不进行光呼吸,则将理想状态下的一株植物移至具有高浓度02 的环境中,则其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5含量将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4)若将植物密闭在无0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叶绿体基质 (2). C3和C2 (3). 减弱(或受抑制) (4). 减小 (5). 光合作用和光呼吸 (6). 降低 (7). 植物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有多余的氧气释放到细胞外(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ADH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或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水),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解析】试题分析:光呼吸是所有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它是光合作用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光呼吸可消除多余的NADPH和ATP,减少细胞受损的可能,有其正面意义。
据图分析,高浓度二氧化碳条件下,五碳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发生羧化反应生成三碳化合物,进而进行卡尔文循环生成糖类;高浓度氧气条件下,五碳化合物与氧气发生加氧反应,生成三碳化合物和二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一方面参与卡尔文循环,另一方面与二碳化合物结合,参与有氧呼吸,生成二氧化碳。
(1)根据题意,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消耗一定量的02,说明图中加氧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光呼吸过程中,五碳化合物发生加氧反应生成了三碳化合物和二碳化合物。
(2)根据题意分析,羧化反应和加氧反应需要的是同一种羧化酶,则当细胞中02浓度升髙时,加氧反应增强,因此羧化反应会减弱,导致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速率降低;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光呼吸需要光照条件,因此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和光呼吸三种生理过程,只能在光下进行的有光合作用和光呼吸,而呼吸作用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都可以进行。
(3)将理想状态下的一株植物移至具有高浓度02 的环境中,植物将进行光呼吸,导致五碳化合物含量降低。
(4)植物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有多余的氧气释放到细胞外(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ADH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或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水),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弄清楚在高浓度二氧化碳和高浓度氧气条件下生成三碳化合物,参与卡尔文循环以及有氧呼吸的过程。
8.哺乳动物血液中C02含量变化能够作用于神经系统,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强度。
C02感受器有两类,位于脑部或位于躯体的动脉管壁上。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哺乳动物因剧烈运动产生的____________等酸性物质能与血浆中的HCO3-反应,使血液中C02含量升髙。
C02浓度变化可使一些特定的感受器兴奋,兴奋以____________的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导至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