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景德镇粉彩瓷文化品牌效应的形成
- 格式:pdf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3
浅析景德镇粉彩艺术的现状与特色作者:门爽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6期摘要:景德镇粉彩艺术发展至今经受着历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文化。
景德镇粉彩艺术特性及其明显,其色彩鲜艳丰富、在装饰材料上的运用彰显了不同凡响的典雅与高贵。
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到来为世界文化带来了共同发展的形式,大量的外来文化送去中国文艺作品,造成相关艺术工作者无从下手,打乱了艺术创作的思路,因此,相应的艺术创作行业面临了新时代的新问题。
本文就景德镇粉彩艺术的特色与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
关键词:景德镇;粉彩艺术;发展现状;艺术特点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7-0042-01前言:景德镇粉彩艺术历史久远并世代相传,至今仍有无数的艺术爱好者投身于陶瓷粉彩艺术创作的工作中。
面对这种古典的陶瓷艺术,结合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精华进行创作是很有前景的,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文化相互交融,面对西方文化传统我们了解的只是片面,无法切实的体会外来文化的精髓部分,另外二者再结合过程中又是困难重重,因此在景德镇粉彩艺术创作中应以本土文化为准,对于外来文化要合理运用不可照搬照抄。
一、景德镇粉彩艺术发展现状的研究(一)景德镇彩艺术问题阐述1.艺术的盲目跃进式发展艺术的发展需要伴随着文化的进步,部分艺术创作人员急功近利,对艺术创作的成功充满了渴望,因此在题材与相应文化的选取的过程中没有遵循艺术创作本身的原则,盲目的跃进式发展仅仅取决于个别艺术创作者单纯的热情。
艺术创作方向错误将会产生粉彩艺术的价值取向出现偏离,造成不了你不得艺术损失。
2.艺术中心指导思想不明确艺术的创作要围绕着相应的主题进行,即是艺术的核心。
艺术的核心主题中最重要的部分超市艺术的价值取向,只有总有一个良好的价值取向才能够正确的引导粉彩艺术的健康发展,近代随着世界文化相互开放的影响,艺术创作者在艺术创作中选题不够合计,导致艺术作品没有一个真正的核心主题,甚至将本国传统民族文化完全丢弃,来进行西方文化的效仿,由于西方文化发展过程并不适合我国的艺术思维,没有详尽的了解与切实的环境是无法进行合理利用的,因而导致现代部分景德镇粉彩艺术作品创作中主题丢失,艺术作品不伦不类。
景德镇重工粉彩艺术瓷(俗称厂货)的背景及特征分析近年来,不少藏家把眼光转向1978年至1983年景德镇国营艺术瓷厂生产的陈设瓷,主要是花瓶类,还有花钵、皮灯等其他品种,这些陈设瓷不是某一个人能够单独完成制作,也未下作者名款,而且多以仿古的形式出现,其中也有好差之分,行内人士俗称“厂货”,专指1978年至1983年景德镇国营各大瓷厂生产的陈设瓷。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艺术瓷厂当年制作的重工粉彩瓷。
重工粉彩瓷是高难度的制瓷工艺,要想制作一件好的高水准的重工粉彩瓷更是艰难,制作过程中很容易犯毛病,所以对工艺、颜料、胎瓷都有很高的要求。
1958年,景德镇的工艺美术瓷厂、出口瓷厂、部分好的画瓷合作社集中了技艺高超的工艺人员、老艺人成立了景德镇艺术瓷厂,政府也给予他们陶瓷美术家、设计师、设计员的荣誉称号,以生产粉彩瓷器为主,创作了一批优秀的重工粉彩瓷(其作品以开光居多为特征)。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传统的粉彩工艺瓷受到极大的冲击,这些所谓的“封、资、修”、“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粉彩艺术瓷遭到“一刀切”的封杀而绝迹,不少艺术家、老艺人遭到残酷的批判批斗,不说制作,连提都不敢提,连续“十年浩劫”,将这些传统的粉彩瓷打入了艺术的“冷宫”。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给艺术家们带来了艺术生涯的第二个春天,多年压抑的心情,得到了展示,这些陶瓷美术家、老艺人带着感激的心态,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手招术、不计名利、不计工时、精工细作、刻苦钻研、积极创新、精诚团结,为恢复传统文人派的重工粉彩艺术瓷而努力工作,由于受文革时期的政治影响,文革结束几年内,敢在作品上落款的艺术家还是寥寥无几,而且当时国内的人们生活水平不高,均在温饱线上,消费不起,而国家又急需外汇,以解决文革的破坏,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状况,国家再一次以工艺美术行业为重点,换取有限的外汇,稳定政局和经济形势。
所绘制的重工粉彩瓷均为出口创汇,大部分销往香港及东南亚一带。
改革开放后,该厂的技艺人员退休、去世、流失等各方面因素,以及九十年代十大瓷厂陆续倒闭,已无法再现当时这类重工粉彩陈设瓷的工艺艺术水平了。
景德镇陶瓷的品牌化发展战略李祎祎(景德镇陶瓷学院,南昌,333000)摘要:在市场化的激烈竞争下,通过对现代化景德镇陶瓷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陶瓷行业发展的中存在的品牌营销问题,结合国内外成功品牌化运作诞生的产品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陶瓷行业的品牌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品牌化陶瓷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9—0056—011.引言在欧洲一个国家的某机构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把百威啤酒倒入一个普通的啤酒瓶子里,再把普通啤酒倒入百威的啤酒瓶子里,然后再拿去给顾客品尝,但是令人诧异的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装在百威啤酒瓶子里的普通啤酒更好喝,而真正的装在普通啤酒瓶子里的百威啤酒却被人认为很难喝,甚至很多人觉得难以下咽。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商品的价值远远不止于它的物质表面,而更应该在于它的品牌里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中央电视台的品牌顾问李光斗先生曾经指出:全球化造就了品牌经济时代。
一个成功品牌为企业带来的产品溢价力和影响力的价值往往是任何有形资产所不能比拟的。
伴随着品牌的出现和发展,现代化经营管理的核心已经从纯粹的实体经营转移到品牌经营上了。
品牌既是企业的标志和根基,又是企业出奇制胜,战胜对手,争夺市场,开辟财源的强大武器,因此制定正确的品牌战略并始终贯彻执行就显得无比重要。
2.景德镇陶瓷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作为一座具有上千年制瓷历史,陶瓷从业者占整个城市总人口比例的十五分之一的古老城市,景德镇的艺术陶瓷在国内及国际上都一直处于“领头羊”的位置,景德镇现有地面陶瓷遗迹200多处,馆藏陶瓷文物数万件,再加上丰富的地下陶瓷文物宝藏,在世界产瓷地中首屈一指。
但怎么维持住“领头羊”的位置,怎么把景德镇千年瓷都积累下来的文化和技术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就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了。
随着现在国际化和品牌化在各个产业行业的发展,文化产业要赢得市场,参与各方面文化资本的激烈竞争,就必须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品牌化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的趋势,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厂房设备,二应该是强大的品牌和文化。
清代景德镇瓷器人物粉彩的传承与发展作者:张俏梅齐皓刘童来源:《佛山陶瓷》2008年第02期摘要景德镇是驰名中外的瓷都,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
其中,粉彩瓷器始创于清康熙晚期,极盛于雍正朝,并在清代长期发展,成为清朝及民国初的主要彩瓷。
它色彩柔和、瓷画精细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结合清朝时期粉彩陶瓷人物装饰的发展状况,对粉彩人物装饰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清代,景德镇,粉彩,人物装饰,传承,发展1引言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驰名中外的瓷都。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
而粉彩瓷集前代之长,以其淡雅飘逸的色彩、新颖奇特的风格以及精妙绝伦的工艺,独树一帜地成为景德镇瓷器釉上彩绘的一朵奇葩。
粉彩在瓷器上配有色彩艳丽的传统绘画,它涵盖了中国书画和中国陶瓷艺术两大特点,因此粉彩在中国瓷器史上的显赫地位毋庸置疑。
2粉彩瓷器的传承与发展概况粉彩工艺始创于清康熙时期。
当时经济繁荣,景德镇制瓷业得以蓬勃发展,工艺不断创新。
制瓷工艺越来越讲究文化底蕴,也越来越讲究艺术情趣。
公元1713年,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的彩料和工艺,因而产生了这个釉上彩的新秀——“粉彩”。
康熙晚期时,粉彩由于初创,原料依赖进口,画意较为简单,传世器物极为少见。
雍正六年(1782),粉彩所需的原料已能自己生产,粉彩技艺也已日臻成熟,有时一件器物上的用色多达二十多种。
粉彩取代了五彩,跃居于釉上彩绘的榜首。
不仅官窑制品以粉彩为主要装饰,而且广泛应用于民窑。
到了乾隆年间,粉彩瓷器的烧制进入了黄金时代。
此时,粉彩渐趋繁缛,可自如流畅地着上颜色,同时能细腻地表达意象,被誉为清朝官窑的典型代表,成为景德镇的主要生产制品。
嘉庆朝前期,粉彩基本保留乾隆朝的遗风,但已远逊于乾隆时期。
到了道光、咸丰朝,已趋衰落,粉彩瓷器的数量虽多,但品种、造型大为减少,而且上乘佳品更少。
景德镇粉彩形成的原因及发展景德镇粉彩形成的原因及发展李文跃脱胎于五彩珐琅彩的粉彩,是清康熙晚期发展起来的釉上彩新画种.粉彩色彩丰富、粉润柔和,画工细腻,有其不可代替的艺术特色.它随着清代陶瓷业发展,作为一种陶瓷装饰的又一形成而出现于名品辈出的清代,并非偶然.《牧童遥指杏花村》《游兴正浓》粉彩开光瓷板画第一节康熙粉彩创烧的基础(一)政治原因:满清入关统治中国,经过顺治时期的过渡.至康熙时已趋稳固.尤康熙帝玄烨亲政后至乾隆中叶,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呈现出全面繁荣之景象,景德镇的瓷业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又开始活跃起来,“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趋走如鹜”,云集景德镇。
“从幼年儿童到体弱成人,都能找到活儿做,甚至盲人和残废者也能靠研磨颜料来维持生活”.“整个景德镇变成一座专门烧造瓷器的城市。
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在康熙年间考察景德镇时,对这座瓷城作了这样的描述:“幅员辽阔的景德镇,被袅袅上升的火焰和烟笼罩着,它好象是被火焰包围着的一座巨城.也象一座许多烟囱的大火炉.清初,“景德镇延袤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万,借此食者甚众,候火如候,晴雨,望陶如望黍余.康熙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其六十一年的统治中,总结并借鉴了明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潜心研究汉文化,并善于引进和采用西洋先进的科技和工艺,使社会各方面都取得巨大的进步和成就,釉上彩瓷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再则清王朝正式颁布废除匠籍制,以“官搭民烧”制的实施,明代那些对民窑的限制禁令,普遍提高了民窑烧造技术.“官民竞市”的局面.客观上有利于瓷工们的吸收和融合各窑制瓷技术,加之官窑不计工本,一味追求质量和精美等因素,无疑对清康熙的粉彩得以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清康熙皇帝是主张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开明君主,当时在宫廷任职的欧洲传教士,大多是画家、建筑艺术家、哲学家.葡萄牙传教士范尔格尔尼雷于1673年(康熙十二年)发自北京的信函中提到康熙皇帝说清圣祖在宫殿中经常和外国传教士讨论着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医学、地理、音乐、绘画等方面的问题.康熙帝对西方工艺美术,特别是欧洲传入的铜胎珐琅画倍感兴趣,意大利神父与国贤自畅春园写信给国内说:“皇上变的醉心于我们欧洲的珐琅画,“显然.欧洲珐琅器所呈现的艺术风格更适合皇室富贵华丽的艺术需求,较当时流行的五彩更具魅力,因而康熙皇帝对此的喜爱达到了醉心的程度”。
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品牌化探究作者:刘海棠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24期【摘要】陶瓷产业作为景德镇市的支柱产业,对于当地经济、文化、人文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在当今时代却面临着种种考验。
文章就以景德镇市陶瓷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响景德镇陶瓷产业品牌化发展的因素分析,进而为解决如何提升景德镇市陶瓷产业品牌这一问题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陶瓷产业品牌商业研究一、影响景德镇陶瓷产业品牌化发展的因素分析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虽然景德镇陶瓷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整个区域的陶瓷产业在做大、做强、做专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而言,影响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1)技术因素,主要是由技术决定的生产的规模经济水平;(2)需求因素,主要指市场规模及其增长速度;(3)进入壁垒,包括品牌意识;(4)政策因素,主要指政府对市场在产业层面的干预。
(一)技术因素通过对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分析,影响其发展的技术因素主要有:(1)自然条件,如高岭土等原材料的不合理使用、生态环境的破坏;(2)资本装备,如生产设备的相对落后及专业人才的缺失;(3)社会经济条件,如资金的缺乏、市场供给的变动、运输渠道的堵塞;(4)社会政治历史条件,如当地人思想的固步自封、计划经济的长期作用、国营企业经营的弊端。
(二)需求因素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开放,市场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消费者对产品的差异化要求越来越高,追求个性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各个陶瓷产区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便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变陶瓷产品的样式及功能。
景德镇工艺陶瓷虽然在这几十年内发展迅速,年产值逐年升高,但是同整个市场需求相比,它仍然是缓慢增长。
(三)进入壁垒景德镇陶瓷产业由于品牌意识的缺失,使得外来企业很容易进入。
景德镇大多数陶瓷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并没有把目光放得长远,加之各个企业也未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从而造成了景德镇陶瓷产业当前发展状况仍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
试论景德镇粉彩瓷的传统与发展汪晓鹏【摘要】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粉彩瓷器是陶瓷艺术家们的思想情感的结晶,成为陶瓷舞台中的一支奇葩,具有更为丰富繁荣的情感,极富情趣。
寓意性和启示性,是艺术和现实生活充分结合起来的。
【期刊名称】《陶瓷研究》【年(卷),期】2012(030)002【总页数】2页(P23-24)【关键词】中国陶瓷文化;粉彩瓷【作者】汪晓鹏【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所,景德镇市3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4.642一、前言景德镇瓷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自今一直以精湛的技艺,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丰富着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及其潮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粉彩瓷从清朝康熙开始,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发展,始终在景德镇陶瓷装饰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粉彩装饰的发明是景德镇陶瓷先辈们的智慧结晶,它是在明代古彩和珐琅彩瓷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粉彩瓷的出现丰富了我国的陶瓷装饰手法,把人类使用的瓷器文化推向到了一个色彩缤纷的时代,从而使景德镇从粉彩瓷立体感不强的效果变成装饰手法更丰富的时代。
粉彩瓷成为我们景德镇四大传统瓷中影响较大的一种。
粉彩瓷的出现广受世界人们的喜爱,为景德镇迎来空前的繁荣,使之加强发展成为全国瓷业中心。
瓷都,更推动了以陶瓷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人们友好交往的桥梁,在人类历史上写下重要的篇章。
二、粉彩的产生及其特点粉彩是我国陶瓷绘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古彩和珐琅瓷基础上,由景德镇的陶工前辈们创造性的吸收以往的经验上加入玻璃白打底洗染颜色,把颜色分出阴阳光层次鲜明从而使色彩有厚度,加强了主题感,使其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极大地突出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从而使粉彩瓷成为极具代表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粉彩瓷的第一个特点:它是颜料里加入雪白使其色彩在780摄氏度温度下烧制而形成色彩明亮,能够经久不变,由于色彩表面形成玻璃体,加上现有的无铅粉的研究,成功使粉彩瓷器更无毒害,不易褪色、氧化、脱落,在生活用途上是非常理想的。
浅析粉彩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创新王效成;肖凌峰【摘要】青花、青花玲珑、粉彩、高温颜色釉,这是景德镇四大名瓷,粉彩瓷也占据一席.粉彩瓷是在五彩瓷基础上,从珐琅彩的绘制方法下,经过景德镇陶工们精湛的技艺演变而来,从清朝历经几百年至今,经久不衰.粉彩开始在瓷器上装饰最先的表现形式是图案,至晚清民国期间珠山八友将粉彩装饰进一步发展创新,让粉彩画在瓷器融入了诗、书、画、印,具有文人的书卷味.粉彩发展到当代更是琳琅满目,创新不断.粉彩与青花和各种彩瓷结合,当代景德镇遵循"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历来传统,大量外来中青年艺术家,中青年艺术家们为粉彩注入新鲜血液,让粉彩具有突破性的发展.本文就以景德镇粉彩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创新来论述,呼吁陶瓷艺术家们为景德镇粉彩艺术的发展添砖加瓦.【期刊名称】《陶瓷研究》【年(卷),期】2018(033)003【总页数】2页(P124-125)【关键词】粉彩;传承;发展与创新;名瓷【作者】王效成;肖凌峰【作者单位】玉诚轩工作室,景德镇市,333000;玉诚轩工作室,景德镇市,3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11 粉彩瓷的由来粉彩瓷,听名字顾名思义给人感觉是柔软粉嫩,粉彩瓷色泽粉嫩柔和,也叫软彩。
粉彩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的基础上,再在珐琅彩瓷绘制工艺的影响下创新的一种釉上彩瓷品种。
粉彩瓷创作出来后,打破了我国之前以五彩,斗彩为主的彩瓷格局。
2 粉彩瓷的特点2.1 绘制工艺特点粉彩瓷绘制的工艺应该算是结合了各类瓷种的绘制工艺于一体,点染和洗染是粉彩瓷的主要特点,点染是指在未烧的玻璃白表面进行点染,工艺之绝,难度之高,这也是粉彩最具代表的工艺。
点染的前提是先填涂玻璃白,玻璃白是采用氧化硅、氧化铅、和氧化砷配制而成。
最主要的成分就是氧化硅。
因为玻璃白烧成后是呈现不透明的乳白状,所以当洋红或者宝石红点染在玻璃白上烧成后颜色在乳白的玻璃白淡化下变得粉嫩。
绘命眾帝科尤论景德镇粉彩艺术发展与典型作品□南力筠李雪艳狄文和摘要:景德镇粉彩艺术融合了西方玉去琅技术,是极具艺术文化价值的瑰宝。
粉彩艺术随着时代变迁沉浮,不断地焕发活力。
关键词:景德镇粉彩艺术景德镇瓷器历史悠久,一直以手艺精湛和艺术形式独特而闻名全国。
粉彩瓷作为景德镇陶瓷智慧的结晶,由古彩和袪琅彩瓷演变而来,是景德镇四大传统瓷器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种。
粉彩艺术的发展为景德镇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也让陶瓷文化成为中外合作友好往来的纽带,在中外历史上影响深远。
一、粉彩的定名自清咸丰年间以来,粉彩瓷已成为景德镇瓷器的重要代表。
粉彩瓷因做工精细、釉质细腻、色彩独特,在景德镇瓷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7世纪各国货物流通,西方的珪琅制作工艺流入中国,景德镇御窑厂的匠人受珪琅工艺的启发,改进一直沿用的釉上彩工艺,创造出新型的粉彩。
粉彩瓷颜色艳丽,晶莹润泽,夺人眼球。
瓷器风格华丽而不失隽永、缤纷不乏诗情。
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柔和的颜色也成为柔和,这意味着颜色浅,粉末均匀。
硬色(五彩),价格昂贵,凝固深,粉彩而优雅。
”这是近代人们对于景德镇粉彩瓷确切而清晰的评价。
二、粉彩的工艺粉彩瓷工艺使用的釉上彩绘颜料以K-Pb-Si为主要熔剂,加入各种发色金属氧化物,熔制后形成载色玻璃体。
另外,粉彩瓷在制作材料中还加入了金红和含有铅、碑、硅元素的白色粉末(俗称玻璃白,氧化碑有不透明性)以及一些用玻璃白配制的材料等。
将这些颜色画在胚釉上,在大约750摄氏度的温度下烧制,就会形成粉彩。
三、各时期粉彩的发展和典型瓷器1■粉彩艺术的初创与探索(清康熙、雍正时期)康熙末年,粉彩艺术处于初创阶段,此时的粉彩瓷构图单一,线条简单,纹饰粗犷,色彩鲜丽,风格简朴。
雍正年间,景德镇匠人深入探索、革新粉彩工艺,将珪琅彩和五彩绘制在同一瓶身上,创造了许多青涩却工艺细腻的作品。
雍正时期的粉彩盘大多是白底粉彩,画面线条流畅飘逸,改变了以往五彩用笔僵硬、浓重的弊端。
[学苑]137
品牌在现代社会文化运作中成为一个十分流行的学术用语,乃至成为人们进行交流的口头语汇,它与文化联姻的意义更加时髦,在给人们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让人们从总体上认识世界。
这样,人们在利用一个语汇并逐渐延伸它文化范畴的时候,使之成为一个文化俗语。
然而,这样的文化俗语又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中具有该领域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特点。
一般地讲,品牌是“被用来区分不同生产者的产品由来已久,实际上,英语‘品牌’(brand )一词根源于古挪威语的‘brandr ’,意思是‘打上烙
印”[1]。
由此可见,品牌具有极其广泛的文
化语义,并且,在现代社会文化活动中的用处也是十分宽泛的。
正因为如此,本文采用品牌这个概念对景德镇粉彩进行分析,旨在从文化的视角进行剖析,为解决陶瓷文化创造与发展问题提供一些初浅的思路。
一、技术的初步积累
陶瓷在文化内容拓展方面,是从材料及其工艺技术开始的。
例如,从彩陶到釉
论景德镇粉彩瓷文化品牌效应的形成
潘玲霞
陶,尤其到唐三彩的成熟,在视觉上所引起的巨大反响,就是因为陶瓷材料技术的进步实现的。
如果不是唐代陶工对铅釉及其发色剂作用的利用技术得到提升,不是铅作为助溶剂在陶器烧成过程中携带着铁、锰、铜、钴发色剂在器物表面四处流动,便没有唐三彩神奇的外观特征展现。
同样地,景德镇在千余年的陶瓷生产及其利用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工艺技术形成了景德镇制瓷技术的核心基础。
不论是从全局上看,还是从一个片段上研究,均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里,不妨就用粉彩做一几个解释。
粉彩,既是景德镇陶瓷装饰的一种方法,又是一个瓷器品种,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它都是具有特殊技术含量的陶瓷制品。
粉彩制作属于纯粹手工化性质的制作,因而,具有丰富的人文情怀。
“所谓粉彩,顾名思义,即具有粉润之感的色彩。
它是在烧好的白胎上,用珠明料作画,填好粉彩颜料后,再次入炉经750度左右温度烧制。
烧好后颜色不仅固着在瓷器釉表面,而且光泽晶莹,粉色柔和,手触摸有明显凸
起感”[2]
的瓷器装饰。
由此可见,粉彩材料
1382014/3
是属于绘制的画料,制作工艺技术主要以绘制,包括勾线、彩色、填色等工艺制作环节。
传统粉彩衰落之后,兴起的浅降彩瓷器的绘制工艺技术,更加趋向于绘画的表现手法。
实际上,对于浅降彩的绘制,就是因为“一批诗书画等素养较高的文人或画家的参与,使得浅降彩的绘制水平迅速提高。
”[3]在浅降彩大发展时期,有1000余人参与这种制作活动,其中,有署名的并具有代表性的“以程门、王少雄、金品卿、高心田、许达生、黄士陵、张熊等人作品为佳”[4]。
不仅如此,浅降彩重大的意义还在于它吸收了中国画山水、人物和花鸟的题材,甚至审美因素。
可以肯定地说,浅降彩在景德镇陶瓷装饰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尽管浅降彩成为昙花一现片段,但是,它为新粉彩的发展奠定了绘制的技术基础。
二、文化审美的筛选
粉彩的出现、形成,以及继续发展的过程,不仅是技术不断积累与丰富的过程,而且是文化审美的筛选过程。
从粉彩的发展过程看,在其第一个阶段,即所谓的传统粉彩发展阶段,因为它的主流文化是有皇室左右的,所以,主要体现了皇家意识。
康熙时期,粉彩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具有“色调柔和淡雅,笔力精细工整”[5]的特征;雍正时期粉彩发展到成熟阶段,具有“鲜艳夺目,工致殊常”[6]的审美特色;乾隆时期粉彩逐渐走向高峰并式微,具有“繁缛”的特色。
因此,在粉彩的审美上,各个发展阶段分别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特别是新粉彩,结合了传统粉彩与浅降彩的成果,将粉彩装饰及其审美推到了具有个性化表达的时代。
例如,“珠山八友”从各自所擅长的绘画中摄取了山水、花鸟、人物、鱼虫等不同的题材,进行表现分别形成了自身的个性风格。
令人可以选择的,是当今民间和学院派粉彩的两大风格形成,而在学院派的粉彩表现中也不乏个性化的艺术特色,从总体上看,邹晓松教授的粉彩艺术力求在色彩、工艺与格调上继承传统文化审美的特色;李磊颖教授的粉彩在色彩表现上追求简约,格调淡雅,手法秀丽;宁钢教授的粉彩追求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介入及其表现,并综合反映粉彩的综合性装饰语义,风格是绚烂多彩,豪放华丽。
总之,现代粉彩,不论是学院派的粉彩创作,还民间的工艺美术等,均是可以选择的文化审美内容。
事实上,在古典文化复兴中,连同传统粉彩、浅降彩、新粉彩等一并成为粉彩文化审美的共同选择。
三、文化品牌的形成及其社会认同感
任何事物在社会上进行传播,都是从被人们认知开始的,人们通过对其形象和功能的认识及利用,最终对之谙熟,然后,再传播的。
粉彩是在陶瓷文化领域中从某些人所具有的社会特殊地位及其特殊的文化生活中传播开来的,这种传播“漫长性”的原委,在于技术的难度及其经济消耗等。
于是,在社会经济、政治、意识思想的演变中,人们逐渐改变着它,使之趋于
[学苑]139
大众化的文化生活,进而为它的广泛传播做着探索。
人们在材料、制作技术、表现题材、文化主题、个性风格等方面对粉彩的综合性开发,不仅仅是技术的不断积累与丰富,而且是文化审美积累的过程,它综合形成的文化特性是可供人们进行审美选择的文化基础。
从对传统粉彩、浅降彩和新粉彩,以及以粉彩为基础的综合性装饰中可以看出,粉彩的的文化品牌,是陶瓷生产制作与利用之文化内容,尤其是表现人情感喜好为特点的文化符号,而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综合构成了一个以地方陶瓷文化为个性的品牌。
作为粉彩的文化品牌,它从客观上将不同时代和相同时代的生产制作者区分开来,并具有时代文化个性,诸如康熙时代的五彩瓷器与粉彩瓷器是各自具有个性的陶瓷装饰。
在不同历史时期,粉彩本身也不一样,例如乾隆时期的粉彩,明显与现代文化意义上的粉彩是各有自身独特个性的。
然而粉彩还仍然是粉彩,它综合了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的文化内容,一并构成了陶瓷文化的一个文化范畴,这就是粉彩文化品牌的文化内涵及意义。
任何一个具有文化个性的品牌,都是具有社会认同感的文化生活的符号,这个文化符号存在于广大的文化环境中,并在参与人们的文化活动中体现自身的文化价值及文化意义。
不过,这样的文化符号是随着时代文化的变迁而变化的:它以适应当时的文化生活需要为标志,最大限度包含了时代的生产力要素、经济要素、意识思维要素,以及纯粹的文化审美要素等。
就粉彩而言,它之所以被社会广泛认同,就在于它处在不同时代的个性是它以实时的生产制作技术为核心,体现实时的经济价值,彰显属于时代的创造性思维意识,以及它所涉及到的综合的审美文化在内的文化范畴。
总的说来,粉彩之所以成为陶瓷文化中的品牌,包括它所处的地域性文化特征,与它参与本地域乃至其他地域文化活动的内容,构成了粉彩文化品牌的含义。
综上所述,粉彩作为文化品牌的要素是生产粉彩瓷的技术及技巧、经营理念及其模式,制品受众及其反映的陶瓷文化范畴之一。
结论
通过对粉彩出现、形成,持续发展及被人们利用所形成的文化内容的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陶瓷文化品牌的形成,是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并使之更适于人们的表现;是文化功能的积累并使之更适应人们的认知;是传播范围的扩大并使之更适应于文化环境的存在。
注释
[1]舒咏平,品牌传播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9,第163页
[2][3][4]邹晓松 ,陶瓷工艺——粉彩装饰,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7. 第1页,第7页,第1页
[5]田自秉 ,中国美术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1985,1,第309页
[6]清代,朱炎,陶雅
潘玲霞:华中科技大学访问学者、景德镇
陶瓷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