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分析煤质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88
煤质工业分析报告单一、引言本报告对煤质工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首先,我们对煤炭的基本概况进行了介绍。
接着,我们详细分析了煤炭的质量指标和主要用途。
最后,我们对当前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煤炭的基本概况煤炭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矿石资源。
它由植物在地质历史长时间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形成,并且是一种可燃性的矿石。
煤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元素,同时也含有氢、氧、氮和硫等其他元素。
煤炭通常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等不同种类。
这些不同种类的煤炭在质地、热值和化学成分上有所不同,因此在工业和能源领域有着不同的应用。
三、煤炭的质量指标和主要用途煤炭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热值、灰分、挥发分、硫含量和水分等。
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煤炭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是评价煤炭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
灰分是指煤炭中的无机物质,它对煤炭的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有重要影响。
挥发分是指煤炭在加热过程中失去的挥发性物质的质量百分比,它与煤炭的可燃性和燃烧特性相关。
硫含量是指煤炭中的硫元素含量,高硫煤炭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水分是指煤炭中所含的水分的质量百分比。
煤炭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它是化工、冶金、电力、建材等行业的主要原料。
煤炭可以用于发电,通过燃烧产生热能驱动发电机组发电。
此外,煤炭还可以用于制造钢铁、炼油和生产化工产品等。
四、当前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当前,煤炭工业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对矿工的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此外,煤炭的资源储量相对有限,随着需求的增加,煤炭资源的供应将成为一个问题。
五、建议为了应对当前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推动清洁煤炭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2.加强煤炭开采安全管理,提高矿工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意识。
3.鼓励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煤质工业分析报告单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煤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为煤矿和相关工业提供基本的煤炭质量数据。
通过对煤样的化学分析、物理性质测试和燃烧性能评估等方面的考察,可以了解煤炭在工业生产中的潜力和适用性。
2. 煤样来源和采集方法本次煤炭样品采集来源于某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原料煤。
样品采集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保证了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步骤:1.选择代表性的煤炭样品。
2.通过手工或机械方法进行样品的采集。
3.将采集到的样品放入密封容器中,避免与外界环境接触,以防止质量损失和污染。
3. 化学成分分析3.1 元素含量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我们对煤样中的主要元素进行了分析。
以下是元素含量的测试结果:元素含量(%)碳(C)65.2氢(H) 5.8氮(N) 1.2硫(S) 2.6氧(O)25.2灰分(A) 4.53.2 热值分析热值是评价煤炭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使用标准燃烧法,测定了煤样的高位发热量(Q)和低位发热量(Qr)。
测试结果如下:•高位发热量(Q):6500 kcal/kg•低位发热量(Qr):6000 kcal/kg4. 物理性质测试4.1 相对密度煤样的相对密度是描述煤炭重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指标。
我们使用比重法测定了煤样的相对密度,结果为1.4 g/cm³。
4.2 粒度分析煤炭的颗粒大小对于燃烧性能和利用价值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使用筛分法对煤样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如下:•10mm以上:10%•10-5mm:40%•5-1mm:30%•1mm以下:20%5. 燃烧性能评估5.1 燃点分析燃点是指煤炭燃烧的起点温度。
我们使用热重分析法测定了煤样的燃点,结果为350℃。
5.2 燃烧特性煤炭的燃烧特性直接关系到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对煤样的燃烧试验,我们评估了其燃烧性能,结果如下:•发热速率:10 g/min•燃尽率:90%•灼烧时间:120 min6. 综合评价综合以上测试结果,我们对煤样的工业应用潜力进行了评估。
GBT212_2024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发电、炼焦、冶金等工业领域。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是评价煤质特性和适应性的关键工作,对于确保工业生产的安全、高效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GBT212-2024标准中常用的煤工业分析方法。
首先,煤样制备是煤工业分析的前提工作。
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煤质分析结果,必须对煤样进行适当的制备。
煤样制备包括煤样切割、研磨和均质处理等步骤。
切割时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煤样,确保分析结果能真实反映整体煤质情况。
研磨则是将煤样颗粒细化,以满足煤质分析的需要。
均质处理则是使煤样更加均匀,避免分析结果受局部差异的影响。
然后,工业分析是煤质测定的核心环节。
工业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热量测定、含碳和挥发分测定、灰分和硫分测定等。
热量测定是评价煤的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常用的热量测定方法有工业分析热计法、DC-KJ热计法等。
含碳和挥发分测定是评价煤的热解性能的关键指标,常用的含碳测定方法有光热反射率法、化学吸收法等,常用的挥发分测定方法有固定碳熔融法、精密天平法等。
灰分和硫分测定是评价煤的燃烧残留物和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指标,常用的灰分测定方法有高温烧蚀法、高温熔融法等,常用的硫分测定方法有高温脱硫法、自动高温洗滤法等。
最后,质量计算是根据煤质分析结果,计算煤的各项指标的过程。
质量计算主要包括低位发热量的计算、高位发热量的计算、低位发热量修正值的计算等。
低位发热量是指煤在常压下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是评价煤的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
高位发热量则是在理论燃烧条件下,燃烧气体完全冷却至与外界温度相同时所释放的热量,常用湿基高位发热量修正公式进行计算。
低位发热量修正值则是对采用计算修正方法进行计算得出的低位发热量修正结果。
GBT212-2024标准中的煤工业分析方法为煤质测定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能够确保煤质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工业生产的安全和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煤的工业分析实验报告1. 引言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领域。
为了了解煤的工业特性和分析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旨在对煤的成分、燃烧特性以及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对煤的工业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煤的元素组成和质量特性;2.研究煤的燃烧特性,包括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的含量;3.分析煤的环境影响,包括二氧化碳排放和气候变化等。
3. 实验方法3.1 煤的取样和制备我们从工业煤矿中采集了多个煤样,并进行了样品制备。
首先,我们将煤样进行破碎和研磨,以获得均匀的粉末样品。
然后,我们从粉末中取出适量样品,用于后续的实验分析。
3.2 煤的元素组成分析我们采用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对煤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通过该仪器,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煤样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包括碳、氢、氧、硫等。
3.3 煤的燃烧特性分析我们使用煤的热值测定仪器对煤样的燃烧特性进行测定。
该仪器可以测量煤样的发热量,从而了解煤的热能价值。
同时,我们还对煤样的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进行分析,以了解煤的燃烧性能和煤质特征。
3.4 煤的环境影响分析为了研究煤的环境影响,我们对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测定。
我们使用了气体分析仪对煤燃烧产生的废气进行采样,并分析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通过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测定,我们可以评估煤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4.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煤样的元素组成分析表明,煤中主要含有碳、氢、氧和硫等元素,其中碳是主要元素,占煤样质量的大部分。
2.煤样的燃烧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煤样的热值较高,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热能价值。
同时,煤样的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的含量也得到了测定和分析。
3.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测定结果显示,煤燃烧是一个高碳排放过程,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有一定的影响。
5. 结论通过对煤的工业分析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具有丰富的碳含量和较高的热能价值。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2-20081内容和意义工业分析也叫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包括煤中水分(M)、灰分(A)、和挥发分(V)的测定及固定碳(FC)的计算.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性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根据工业分析的各项测定结果可初步判断煤的性质、种类和各种煤的加工利用效果及其工业用途.2水分的测定2.1水分测定方法煤的水分测定方法:A通氮干燥法B空气干燥法C微波干燥法方法A适用于所有煤种,方法B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C适用于褐煤和烟煤水分的快速测定.在仲裁分析中遇到有用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进行校正以及基的换算时,应用方法A测定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水分.2.2试验步骤本实验室采用空气干燥法称样——分析煤样(1±0.1)g;称准到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升温——干燥箱控温在(105~110)℃;鼓风——提前(3~5)min;(注:预先鼓风是为了使温度均匀);干燥——打开称量瓶盖,置于干燥箱中:烟煤1h、无烟煤 1.5h;冷却——从烘箱中取出,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20min);称量检查性干燥:时间:30min温度:(105~110)℃终止条件:△m<0.0010或质量增加<2.00%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Mad计算结果质量减少时:以最后一次质量为计算依据质量增加时:以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2.3结果的计算计算公式:Mad =m1/m×100M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的质量分数,%m——称取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单位为克(g)2.4水分测定的精密度水分(Mad)/%重复性限/%<5.005.00~10.00>10.000.20 0.30 0.403灰分的测定3.1灰分的定义和来源不是煤中的固有物质是矿物质完全燃烧后的衍生物原生矿物质:成煤植物中所含的无机元素次生矿物质:煤形成过程中混入或与煤伴生的矿物质外来矿物质:煤炭开采和加工处理中混入的矿物质煤中存在的矿物质主要包括粘土或页岩,方解石(碳酸钙)黄铁矿或白铁矿以及其他微量成分,如无机硫酸盐、氯化物和氟化物等.3.2灰的形成化学反应煤在灰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1)粘土和页岩矿物质失去结晶水,这类矿物质中最普遍的是高岭土,它们在500~600℃失去结晶水.2Si02·Al23·2H20→2Si02+Al23+2H20↑CaS04·2H20→CaS04+2H20↑(2)碳酸钙受热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后者在一定程度上与硫氧化物反应生成硫酸钙,在某种程度上还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钙.CaC03 →Ca0+C02↑Ca0+S03 →CaS04Ca0+Si02 →CaSi03(3)黄铁矿氧化生成三氧化二铁和硫氧化物(4)(主要是SO2,一小部分SO34FeS2﹢11O2→2Fe2O3﹢8SO2↑2SO2 ﹢O22SO3(4)与煤中有机物结合的金属元素被氧化成金属氧化物.3.3灰分测定影响因素1黄铁矿的氧化程度2方解石的分解程度3灰中固定的硫量的多少为测得有可靠的灰分值就必须——使黄铁矿氧化完全;——方解石分解完全;——三氧化硫和氧化钙间的反应降到最低程度.1采用缓慢灰化法,使煤中硫化物在碳酸盐分解前就完全氧化排出,避免硫酸钙的生成;2灰化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使硫化物一经生成就及时排出;3煤样在灰皿中要铺平,以避免局部过厚,一方面避免燃烧不完全,另一方面可防止底部煤样中硫化物生成的二氧化硫被上部碳酸盐分解成的氧化钙固定;4在足够高的温度下灼烧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碳酸盐完全分解及二氧化碳完全驱除.3.4灰分的测定发法两种方法1缓慢灰化法慢灰——仲裁法2快速灰化法快灰方法A:快灰仪法方法B:马弗炉法3.4.1缓慢灰化法灰皿——新灰皿灼烧至质量恒定,存放在干燥器中;称样——分析煤样1±0.1g;称准到0.0002g,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0.15g;灰化——将灰皿送入<100℃的马弗炉恒温区中,炉门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缓慢升温至500℃30min以上,保持30min,继续升温到815±10℃,灼烧1h;冷却——取出灰皿,放在耐热瓷板或石棉板上,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称量检查性灼烧:时间:每次20min温度:815±10℃终止条件:连续两次灼烧后的质量变化不超过0.0001g灰分<15%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结果计算:以最后一次灼烧后的质量为计算依据与水分的不同.3.4.2马弗炉法升温——马弗炉加热到850℃;灰皿——新灰皿要灼烧至质量恒定,灰皿放在干燥器中;称样——分析煤样1±0.1g;称准到0.0002g,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0.15g;灰化——灰皿缓慢推入马弗炉,先使第一排灰皿中的煤样灰化,待5~10min后煤样不在冒烟,以不大于2cm/min的速度把其余各排灰皿顺序推入炽热部分若煤样着火发生爆燃,试验应作废;灼烧——关上炉门并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灼烧40min;冷却——取出灰皿,放在耐热瓷板或石棉板上,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称量检查性灼烧——同缓慢灰化法3.5结果的计算计算公式:Aad =m1/m×100Aad——空气干燥基灰分的质量分数,%m——称取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1——灼烧后残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3.6灰分测定的精密度灰分质量分数/%重复性限/%再现性临界差/%<15.000.200.3015.00~30.000.300.50>30.000.500.704挥发分的测定4.1挥发分的定义定义: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校正水分后的挥发物产率即为挥发分.4.2实验步骤坩埚——在900℃下灼烧至质量恒定,总质量为15~20g,冷却放在干燥器中;预升温——将马弗炉加热至920℃左右;称样——分析煤样1±0.01g,称准至0.0002g,轻轻振动坩埚,煤样摊平,盖上盖,放在坩埚架上;加热——坩埚架送入恒温区,立即关上炉门并计时,准确加热7min,放入后要求炉温在3min 内恢复至900±10℃,此后保持在900±10℃,否则此次试验作废.加热时间包括温度恢复时间在内.冷却——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4.3结果计算计算公式:Vad =m1/m×100-MadVad——空气干燥基挥发分的质量分数,%m——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1——煤样加热后减少的质量,单位为克gM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的质量分数,%4.4挥发分测定的精密度挥发分质量分数/%重复性限/%再现性临界差/%<20.000.300.5020.00~40.000.50 1.00>40.000.80 1.504.5焦渣特征分类a.粉状1型:全部是粉末,没有相互粘着的颗粒;b.粘着2型:用手指轻碰即成粉末或基本上是粉末,其中较大的团块轻轻一碰即成粉末;c.弱粘结3型:用手指轻压即成小块;d.不熔融粘结4型:以手指用力压才裂成小块,焦渣上表面无光泽,下表面稍有银白色光泽;e.不膨胀熔融粘结5型:焦渣形成扁平的块,煤粒的界线不易分清,焦渣上表面有明显银白色金属光泽,下表面银白色光泽更明显;f.微膨胀熔融粘结6型:用手指压不碎,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焦渣表面具有较少的膨胀泡或小气泡;g.膨胀熔融粘结7型:焦渣上、下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明显膨胀,但高度不超过15mm;h.强膨胀熔融粘结8型:焦渣上、下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焦渣高度大于15mm.5固定碳的计算FCad =100-Mad+Aad+VadFCad——空气干燥基固定碳的质量分数,%M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的质量分数,%A——空气干燥基灰分的质量分数,%ad——空气干燥基挥发分的质量分数,%Vad。
GBT2122024煤的工业分析方法2024年,煤仍然是全球最重要和最广泛使用的化石燃料之一,尤其在工业领域使用广泛。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煤的质量特性和燃烧特性,为工业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指导。
下面是2024年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的一些主要内容。
首先是煤的质量特性分析方法。
煤的质量特性是指煤的组分、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特征。
这些特性对于确定煤的适用性和燃烧特性非常重要。
在2024年,常用的煤的质量特性分析方法包括:元素分析:通过对煤中主要元素(如碳、氢、氧、氮、硫等)的测定,确定煤的组分和热值等特性;元素周期表:通过对煤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确定煤的化学特性和燃烧特性;红外光谱法:通过对煤样进行红外光谱测定,确定煤的结构特性和功能性特性;X射线衍射法:通过对煤样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煤的结晶特性和晶体结构等。
其次是煤的燃烧特性分析方法。
煤的燃烧特性包括煤的可燃性、燃烧速度、燃烧特性等方面的特性,对于确定煤的燃烧效率和排放物特性非常重要。
在2024年,常用的煤的燃烧特性分析方法包括:热重分析法:通过对煤样进行热重分析,测定煤的热重变化曲线和热分解特性;差热分析法:通过对煤样进行差热分析,测定煤的燃烧热功和反应动力学参数;燃烧实验法:通过对煤样进行燃烧实验,测定煤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物特性;煤粉爆炸试验:通过对煤粉进行爆炸试验,测定煤粉的爆炸特性和安全性。
最后是煤的工业应用分析方法。
2024年,煤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发电、制造、化学工业等多个行业。
煤的工业应用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煤在特定工业过程中的适用性和效果。
常用的煤的工业应用分析方法包括:煤质分级法:根据煤的质量特性,对煤进行分级,确定煤的适用范围和品质等级;煤气化实验法:通过对煤样进行气化实验,测定煤的气化特性和产物组成等;煤燃烧实验法:通过对煤样进行燃烧实验,测定煤在不同燃烧设备中的燃烧特性和效果;煤化学加工实验法:通过对煤样进行化学加工实验,研究煤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潜力和可行性等。
煤的工业分析国家标准
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生活供暖等领域。
为了规范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保障煤质量的准确评价,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其中包括煤的工业分析国家标准。
煤的工业分析国家标准主要包括对煤样的采集、制样、化学分析和物理分析等
内容。
首先,煤样的采集至关重要,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煤矿的整体状况。
其次,对采集到的煤样进行制样处理,确保分析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化学分析是评价煤质量的重要手段,国家标准对煤中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硫分等指标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
物理分析则包括对煤的粒度、密度、抗压强度等指标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煤的工业分析国家标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为
煤矿企业提供了科学、标准的分析方法,帮助企业准确评价煤炭质量,指导生产经营。
其次,国家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煤炭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国家标准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依据,加强对煤炭市场的监管和管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然而,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国家标准也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随着煤的种类、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随着新技术的应用,煤的分析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国家标准需要及时跟进,确保与时俱进。
总之,煤的工业分析国家标准对于规范煤的分析方法,保障煤质量的准确评价,推动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国家标准的重要性,严格执行标准,不断完善和更新标准,推动我国煤炭行业朝着更加科学、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又叫煤的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
在国家标准种,煤的工业分析包括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指标的测定。
通常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指标的测定。
通常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是直接测出的,而固定碳是用差减法计算出来的。
广义上讲,煤的工业分析还包括煤的全硫分和发热量的测定,又叫煤的全工业分析。
1.煤的水分煤的水分,是煤炭计价中的一个辅助指标。
煤的水分直接影响煤的使用、运输和储存。
煤的水分增加,煤中有用成分相对减少,且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
煤的水分增加,还增加了无效运输,并给卸车带来了困难。
特点是冬季寒冷地区,经常发生冻车,影响卸车,影响生产,影响车皮周转,加剧了运输的紧张。
煤的水分也容易引起煤炭粘仓而减小煤仓容量,甚至发生堵仓事故。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采掘机械化的发展和井下安全生产的加强,以及喷露洒水、煤层注水、综合防尘等措施的实施,原煤水分呈增加的趋势。
为此,煤矿除在开采设计上和开采过程中的采煤、掘进、通风和运输等各个环节上制定减少煤的水分的措施外,还应在煤的地面加工中采取措施减少煤的水分。
1)煤中游离水和化合水煤中水分按存在形态的不同分为两类,既游离水和化合水。
游离水是以物理状态吸附在煤颗粒内部毛细管中和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化合水也叫结晶水,是以化合的方式同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
如硫酸钙(NaSO4.2H2O)和高龄土(AL2O3.2SiO2.2H2O) 中的结晶水。
游离水在105~110C的温度下经过1~2小时可蒸发掉,而结晶水通常要在200C以上才能分解析出。
煤的工业分析中只测试游离水,不测结晶水。
2)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煤的游离水分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外在水分,是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
外在水分很容易在常温下的干燥空气中蒸发,蒸发到煤颗粒表面的水蒸气压与空气的湿度平衡时就不再蒸发了。
内在水分,是吸附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的水分。
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又叫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它包括煤的水分、灰分、挥发份产率和固定碳等四个项目的测定,水分、灰分、挥发份都是直接测定,固定碳是用差减法进行计算.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性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根据工业分析的各项测定结果可初步判断煤的性质、种类和各种煤的加工利用效果及其工业用途.煤中水的来源及其存在形态1.来源:水是煤炭的组成部分,随着煤的变质程度不同,水分变化很大:从泥炭-褐煤-烟煤-年轻无烟煤,水分逐步减少,从年轻无烟煤-年老无烟煤,水分又有增加的趋势。
这是由于煤中的水分除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外,还与煤的结构有关,我们可以由煤的水分含量来大致推断煤的变质程度.2.煤中水的存在形态煤中水分按其结构状态可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即结晶水)两大类 ,游离水是以物理吸附或吸着方式与煤结合的水分。
化合水是以化合的方式同煤中的矿物质结合的水,它是矿物晶格的一部分。
煤中的游离水于常压下在(105~110) ℃的温度下经过短时干燥即可全部蒸发;结晶水通常要在200℃, 有的甚至要在500℃以上才能析出,煤的工业分析中测定的水分只是游离水。
水分测定的意义水分是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它在煤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加工利用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煤中水分随煤的变质程度加深呈现规律性变化:1)根据煤的水分含量可以大致推断煤的变质程度。
2)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和储存运输都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水分高不是一件好事,例如在锅炉燃烧中,水分高会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在炼焦工业中,水分高会降低焦炭产率,而且由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在煤炭贸易上.煤的水分是一个重要的计质和计量指标。
3)在煤质分析中,煤的水分是进行不同基的煤质分析结果换算的基础数据。
煤的全水分: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叫煤的全水分.外在水分: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失去的水分.内在水分: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保持的水分.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GB/T211-2007)注意事项:a.修改试样量, <13mm.3Kg, <6mm.1.25kg。
四、煤质分析1、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个项目分析的总称。
2、外在水分(符号Mf):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
3、内在水分(符号Minh):在一定条件下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持的水分。
4、全水分(符号Mt):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
5、一般分析煤样水分(符号Mad、又称空气干燥煤样水分、曾称分析煤样水分、):在一定条件下,一般分析煤样在实验室中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大致平衡时所含有的水分。
6、最高内在水分(符号MHC):煤样在温度30℃、相对湿度96%下达到平衡时测得的内在水分。
7、化合水:与矿物质结合的、除去全水分后仍保留下来的水分。
8、矿物质:(符号MM):煤中的无机物质,不包括游离水,但包括化合水。
9、灰分:(符号A):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留物。
10、外来灰分:由煤炭生产过程混入煤中的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
11、内在灰分:由原始成煤植物中的和由成煤过程进入煤层的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
12、碳酸盐二氧化碳(符号CO2):煤中以碳酸盐形态存在的二氧化碳。
13、挥发分(符号V):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质量损失。
14、焦渣特征CRC:煤样在测定挥发分后的残留物的粘结、结焦性状。
焦渣特征(CRC)煤炭热分解以后剩余物质的形状。
根据不同形状分为8个序号,其序号即为焦渣特征代号。
1、粉状。
全部是粉末,没有相互粘着的颗粒;2、粘着。
用手指轻碰即成为粉末状或基本上是粉末状,其中较大的团块轻轻一碰机即成粉末。
3、弱粘性。
用手指轻压即成小块;4、不熔融粘结。
用手指用力压才裂成小块,焦渣上表面无光泽,下表面稍微有银白色光泽;5、不膨胀熔融粘结。
焦渣形成扁平的块,煤粒的界限不易分清。
焦渣上表面有明显的银白色金属光泽,下表面银白色光泽更明显;6、微膨胀熔融粘结。
用手指压不碎,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但是焦渣表面具有较小的膨胀泡;7、膨胀熔融粘结。
煤的工业分析实验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广泛用于工业和生活领域。
为了了解煤的质量和用途,常常需要进行煤的工业分析实验。
煤的化学成分分析是煤的工业分析的重要一环。
常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包括元素分析、有机质含量分析和灰分含量分析。
元素分析可以测定煤中的主要元素含量,如碳、氧、氢、氮等。
有机质含量分析可以测定煤中有机质的含量,是评价煤的能源价值的一个指标。
灰分含量分析可以测定煤中的无机灰分含量,也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
煤的物理性质分析也是煤的工业分析的重要一环。
常用的物理性质分析方法包括煤的密度测定、挥发分含量测定、固定碳含量测定和焦渣特性分析。
煤的密度是煤的一个重要的物理属性,可以反映煤样的紧密程度。
挥发分含量测定可以测定煤中的挥发分含量,是评价煤的可燃性和燃烧性能的一个指标。
固定碳含量测定可以测定煤中的固定碳含量,也是评价煤燃烧性能的一个指标。
焦渣特性分析可以测定煤在高温下的膨胀和收缩特性,是评价煤的焦化性能的一个指标。
煤的热值分析是煤的工业分析的重要一环。
煤的热值是煤的一个重要的能源评价指标,常用的热值分析方法包括全水基热值分析、干基热值分析和空气干燥基热值分析。
全水基热值是指煤中全部含水的热值,干基热值是指煤中除去水分后的热值,空气干燥基热值是指煤中连同水分在内的非灰分部分的热值。
煤的工业分析实验还包括煤的化学反应性分析。
煤在燃烧、气化和焦化等工艺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煤的化学反应性分析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评价煤的燃烧性能、热解性能和焦炭性能等。
常用的化学反应性分析实验包括煤的燃烧特性分析、煤的热解特性分析和煤的焦化特性分析。
综上所述,煤的工业分析实验主要包括煤的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质分析、热值分析和化学反应性分析等。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煤的质量和用途,为煤矿开采、燃烧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广泛应用于能源、冶金、化工、建筑等各个行业。
为了充分利用煤的价值,需要对煤进行工业分析,根据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到煤的各项指标,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1.煤的元素分析方法煤的元素分析是煤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常用的元素分析方法有:碳氢氮分析法、硫分析法、氧分析法等。
其中,碳氢氮分析法是对煤中的碳、氢、氧、氮四个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对煤的燃烧性能评价、碳排放估算等方面。
2.煤的灰分分析方法煤的灰分是煤中无机杂质的含量,对煤的燃烧特性和可燃性能有一定影响。
常用的灰分分析方法有:干灼燃烧法、干孔隙燃烧法、湿孔隙燃烧法等。
其中,干灼燃烧法是将煤样加热至高温,完全燃烧除去有机物质后得到的残渣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煤的灰分进行定量分析。
3.煤的挥发分分析方法煤的挥发分是指在煤样加热过程中挥发出的可燃性气体和液体的量。
常用的挥发分分析方法有:烘干法、热解法、干燥无氧法等。
其中,烘干法是将煤样置于恒定温度下进行烘干,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得到挥发分的含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煤的挥发分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4.煤的发热量分析方法煤的发热量是指煤燃烧时所释放出的热能。
常用的发热量分析方法有:热值计算法、热弧法、热效应气体分析法等。
其中,热值计算法是通过准确测定煤中碳、氢、氧、硫等元素的含量,结合热值计算公式来求得煤的发热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煤的发热量进行定量分析。
5.煤的低温等温吸附分析方法煤的低温等温吸附是指煤在低温下对特定气体的吸附作用。
常用的低温等温吸附分析方法有:比表面积测定法、孔容测定法等。
其中,比表面积测定法是通过对煤样进行气体吸附实验,根据气体吸附量计算煤的比表面积。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煤的孔隙结构和孔隙分布进行定量分析。
总之,煤的工业分析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适用于煤的不同特性和应用需求。
通过对煤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业分析,可以为不同行业提供宝贵的参考数据,促进煤的高效利用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煤的工业分析中各项指标1、水分,水分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它在煤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加工利用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煤中水分随煤的变质程度加深而呈规律性变化:从泥炭、褐煤、烟煤、年轻无烟煤,水分逐渐减少,而从年轻无烟煤到年老无烟煤,水分又增加。
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和储存运输都有很大影响。
锅炉燃烧中,水分高会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在炼焦工业中,水分高会降低焦炭产率,而且由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在煤炭贸易上,煤的水分是一个重要的计质和计量指标。
在现代煤炭加工利用中,有时水分高反是一件好事,如煤中水分可作为加氢液化和加氢气化的供氢体。
在煤质分析中,煤的水分是进行不同基的煤质分析结果换算的基础数据。
2、灰分,煤中灰分是另一项在煤质特性和利用研究中起重要作用的指标。
在煤质研究中由于灰分与其他特性,如含碳量、发热量、结渣性、活性及可磨性等有程度不同的依赖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它来研究上述特性。
由于煤灰是煤中矿物质的衍生物,因此可以用它来算媒中矿物质含量。
此外,由于煤中灰分测定简单,而它在煤中的分布又不易均匀,因此在煤炭采样和制样方法研究中,一般都用它来评定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在煤炭洗选工艺研究中,一般也以煤的灰分作为一项洗选效率指标。
在煤的燃烧和气化中,根据煤灰含量以及它的诸如熔点、粘度、导电性和化学组成等特性来预测燃烧和气化中可能出现的腐蚀、沾污、结渣问题,并据此进行炉型选择和煤灰渣利用研究。
3、挥发分,煤的挥发分产率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随着变质程度的提高,煤的挥发分逐渐降低。
如煤化程度低的褐煤,挥发分产率为65%~>37%;变质阶段进人烟煤时,挥发分为55%~>10%;到达无烟煤阶段,挥发分就降到10%甚至3%以下。
因此,根据煤的挥发分产率可以大致判断煤的煤化程度。
在我国煤炭分类方案以及苏(原)、美、英、法、波和国际煤炭分类方案中都以挥发分作为第一分类指标。
根据挥发分产率和测定挥发分后的焦渣特征可以初步确定煤的加工利用途径。
煤质工业分析方法编制:审核:审批:2012-08-20发布2012-08-30实施云南先锋化工有限公司发布煤质工业分析方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煤、焦炭及炉渣样品的工业分析。
工业分析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测定和固定碳的计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方法参照采用《GB/T 212-2008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3 相关术语3.1 外在水分(Mf):煤样在一定条件下与周围空气达到温度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称为外在水分,简称外水。
3.2 内在水分(Mad):煤样在一定条件下与周围空气达到温度平衡时所保留的水分,称为内在水分(空干基水分),简称内水,实际工作中也称为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或分析水。
3.3 全水分(Mt):外水和内水的总和即全水分。
外水和内水之间并没有本质差别,其测定结果与测定条件密切相关。
若测定环境湿度较大,温度较低时,部分外水并不能失去,从而转换为内水;若测定环境湿度较小,温度较高时,部分内水也会转换为外水。
但无论外水、内水之间如何转换,全水分从理论上讲是不变的。
3.4 灰分(A):煤样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残留物。
3.5 挥发分(V):煤中有机质在高温下裂解产生的气态产物。
一般情况下,以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质量损失的百分数表示。
必要时,还应进行碳酸盐二氧化碳校正,或采用浮选煤样进行测定。
3.6 收到基(ar):分析结果以煤样的原始(收到)状态为基准计,也称为应用基。
3.7空气干燥基(ad):简称空干基,分析结果以煤样干燥至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为基准计。
实际工作中指的是分析结果以煤样在一定条件下干燥后用于分析时所处的状态为基准计,亦称分析基;3.8干基(d):分析结果以煤样假想为无水状态为基准计。
3.9干燥无灰基(daf):分析结果以煤样假想为无水无灰状态为基准计。
根据煤的水分和灰分含量可以大致判断煤质的好坏,从煤的挥发分产率和焦渣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煤的煤化程度高低、粘结性强弱等,从而初步判断煤的种类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