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规范-蔬菜
- 格式:ppt
- 大小:531.00 KB
- 文档页数:9
蔬菜标准园创建实施方案蔬菜标准园创建旨在通过集成技术,集合项目,集中力量,创建一批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采后处理商品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的高标准、高水平、具有引领作用的标准园,树立标杆,示范带动园艺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和效益提高,推进蔬菜产业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为了促进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创建设施蔬菜标准园25个、露地蔬菜标准园8个,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核心区,示范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强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努力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带动全市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通过标准园建设,加大成熟技术组装配套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标准园优良品种、优新技术应用率达到100%,节本增效10%以上,产品质量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通过示范带动,使农民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得实惠,辐射带动全市蔬菜生产水平、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生产供应稳定,确保经济效益提高,促进全市蔬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实施地点及规模(一)设施蔬菜标准园(25个)1、日光温室蔬菜标准园(20个)建设日光温室蔬菜标准园20个,设施栽培面积200亩以上。
2、拱棚蔬菜标准园(5个)建设拱棚蔬菜标准园5个,设施栽培面积200亩以上。
(二)露地蔬菜标准园(8个)建设露地供港蔬菜标准园5个,露地脱水蔬菜标准园2个,西瓜1个,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
四、实施内容(一)示范标准化生产技术1、核心示范区:建立设施蔬菜标准园核心示范区10栋以上,展示组装配套高温闷棚、应用防雾滴耐老化功能棚膜、集约化育苗、测土配方施肥、张挂反光幕、防虫网、黄、蓝板、综合防控等标准化技术,重点示范生物反应堆技术(行下式5座,行间室5座)、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其中3座棚展示不同种类蔬菜优良品种。
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苏州市级园艺作物(果树、茶叶)标准园创建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5.21•【字号】苏市农办[2012]36号•【施行日期】2012.05.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苏州市级园艺作物(果树、茶叶)标准园创建管理办法的通知(苏市农办〔2012〕36号)各市、区农委(农业局、农发局、地方局):为推动市级园艺作物(果树、茶叶)标准园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按照果树、茶叶标准园创建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委特制定了《苏州市级果树标准园创建管理办法》和《苏州市级茶叶标准园创建管理办法》(见附件)。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市(区)实际认真落实。
附件:1.苏州市级果树标准园创建管理办法2.苏州市级茶叶标准园创建管理办法3.苏州市级果树标准园验收申请表4.苏州市级茶叶标准园验收申请表苏州市农业委员会2012年5月21日附件1:苏州市级果树标准园创建管理办法为了进一步促进市级果树标准园创建活动顺利开展,提高我市果树生产的整体水平,创建品牌果园,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按照市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创建管理办法。
一、果树标准园创建规范(一)园地要求1、环境条件。
标准园的土壤、空气、灌溉水质量符合相关果品产地环境条件行业标准的要求。
2、标准园规模。
集中连片面积500亩以上,其中核心区不少于200亩。
3、功能区布局。
标准园须统一规划,布局合理,具有农资存放、生产、采后处理、检验、贮藏等功能区,设施设备齐全,满足生产需要。
4、基础设施。
园内水、电、路设施配套,确保涝能排、旱能灌,主干道硬化,能通过运输车辆。
5、栽培模式。
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选择适宜的栽培模式(露地、促成、延迟、避雨),具备必要的促成、延迟、避雨、防寒、防风设施。
(二)栽培管理要求6、品种选择。
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主要技术措施摘要根据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规范(试行)要求,安徽舒丰蔬菜标准园结合实际情况,从环境保护、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应用和采后统一销售等方面入手,探索出一套实用性很强的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主要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措施1 园地基本情况1.1 环境条件舒丰蔬菜标准园位于县城郊区城关镇双丰村、城南村境内,园区蔬菜生产基地内的土壤、空气、灌溉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委托检测机构——国土资源部合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的环境检测,符合绿色食品蔬菜产地环境生产标准[1]。
园区内的废旧农膜、遮阳网、防虫网和穴盘等生产资料,全部集中委托专门的机构进行回收,防止二次环境污染。
1.2 园区规模园区占地面积800 hm2,其中设施大棚20 hm2,智能化温室4 000 m2,连栋温室8 000 m2,脱毒组培室200 m2,畜禽养殖舍2 000 m2,2 000 t蔬菜储藏保鲜库1座,配套建设办公及仓库用房1 000 m2。
1.3 功能区布局按照统一规划、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的原则,形成六大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即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展示中心、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供肥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采收后蔬菜产品冷藏加工和农业生产资料集中存放区。
1.4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园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配套到位,主干道及部分田间道路实现水泥硬化,水渠全部实现“U”型渠处理,达到旱能灌、涝能排[2]。
新建“U”型水渠4 000 m,排灌站2座,架设80 kV变电设备2台套,地下低压电缆3 000 m,新修3 m 宽园区水泥路2 000 m,泥结石道路3 000 m。
建设8 000 m2连栋生产温室,4 000 m2智能化温室,温室建造委托有资质的温室生产厂家进行建造,符合国家温室行业建造相关标准,园区内的单栋大棚建造,全部采用热镀锌钢管,符合国家钢管大棚行业标准,抗风抗雪压,使用寿命长,已在全县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
蔬菜标准园创建实施方案一、前言蔬菜标准园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建设的蔬菜种植基地,旨在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保障蔬菜的安全和健康。
为了有效推动蔬菜标准园的创建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以期达到规范、高效、可持续的种植目标。
二、创建目标1.提高蔬菜品质:通过标准化种植和管理,提高蔬菜的口感、营养价值和外观品质。
2.增加产量: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保障蔬菜安全:严格遵守环保、农药使用等相关法规,确保蔬菜的安全和健康。
4.提升农业形象:打造美丽乡村,提升农业产业的形象和品牌效应。
三、创建步骤1.选址规划:选择土地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块作为蔬菜标准园的建设基地。
进行规划设计,确定种植区、生产区、生活区等功能区域。
2.土地准备:对选定的地块进行土壤改良、平整整地、排水设施建设等工作,为后续的种植工作做好准备。
3.设施建设:建设温室大棚、灌溉系统、肥料施用设备等种植必备的设施,确保蔬菜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
4.种植管理:根据不同蔬菜品种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的种植方案,包括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
5.质量监控:建立蔬菜品质监控体系,对种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蔬菜的品质和安全。
6.宣传推广:通过各种途径宣传蔬菜标准园的建设成果,提高消费者对蔬菜的认知和信任度。
四、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蔬菜标准园的建设可以享受相关政策的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2.技术指导:引入专业的种植技术人员,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提升农民的种植水平。
3.市场保障:与超市、餐饮等销售渠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蔬菜的销售渠道和价格。
4.环境保护:建设蔬菜标准园要符合环保要求,遵守相关环保法规,保护生态环境。
五、总结蔬菜标准园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
只有科学规划、严格管理,才能实现蔬菜的高品质、高产量、高安全的目标。
希望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能够推动蔬菜标准园的建设工作,为农业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项目条件
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项目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对园艺作物的种植、管理、采收、加工等环节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项目。
要实施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项目,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
1. 土地条件,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土壤PH值适宜,富含有机质和养分,有利于园艺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2. 气候条件,充足的阳光照射,温度适宜,气候稳定,降雨适量且有利于作物生长,避免自然灾害对作物造成影响。
3. 水资源条件,具备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作物生长期间的灌溉需求,并且要求水质清洁,不含有害物质。
4. 技术条件,具备先进的种植技术、管理技术和加工技术,包括育种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采摘和包装技术等,以确保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5. 市场条件,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能够保证园艺作物销售的畅通和价格的合理。
6. 法律法规条件,遵守国家相关的园艺作物种植管理法律法规,取得相关的种植许可证和标准化生产认证。
7. 资金条件,具备一定的投入资金,包括种植、管理、销售等
方面的资金保障。
8. 人员条件,具备专业的园艺作物种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
以上是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项目所需满足的一些条件,只有在
这些条件的基础上,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项目才能够顺利进行,达
到预期的效果。
农业部启动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根据园艺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农业部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园艺产品优势(重点)发展区域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
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就是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营方式创新,逐步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
1 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的意义111 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近20年,我国园艺产品供应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但基本上是靠外延规模扩张,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技术水平都变化不大。
据农业部统计,从1988年到2008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从603万hm2增加到1788万hm2,增长了1196倍;蔬菜总产量从16290万t增加到59240万t,增长了2164倍; 667m2产量从1801kg增加到2209kg,仅增长23%,蔬菜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靠面积的增长,单产水平提高幅度较小。
受耕地、水资源的限制,我国未来的园艺产业发展不能再走规模扩张的老路,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主攻方向要由规模的扩张向单产的提高、质量效益的提升转变。
通过标准园创建,集成技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集约化生产,可以在现有生产规模基础上,在保障质量安全的同时,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园艺产品需求。
112 创新经营方式的需要目前我国园艺产品生产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生产单位多,种植规模小,品种繁多,组织化程度低,制约了园艺产业的发展。
面对千家万户,生产组织、技术推广、质量监管难度大,严重影响园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水平提高;产区不确定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很难与销区建立相对固定的供货渠道,占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小生产很难与大市场、大流通对接,矛盾越来越突出;园艺生产单元小,规模效益差,抗风险能力弱,难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通过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为载体,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合作社社员自治,形成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现代园艺产品经营模式,可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并有效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增强市场开拓和竞争力。
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总结我市认真贯彻标准园创建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加强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开展标准园创建,推广优良品种,集成组装提质增效技术,为进一步促进我区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一年来项目执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我市共创建蔬菜标准园33个,其中设施蔬菜标准园25个,露地蔬菜标准园8个。
创建规模达到33240亩,其中设施蔬菜6740 亩,露地蔬菜26500亩。
标准园创建过程中,加大了成熟技术组装配套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着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标准园设施农业优良品种、优新技术应用率达到100%,节本增效10%以上,产品质量达到食品安全标准,圆满完成了项目任务。
通过标准园创建,树立了标杆,使农民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辐射带动我市蔬菜生产水平、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市蔬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技术措施1、抓品种筛选,优化品种布局立足产业特色,始终坚持把品种引进、筛选、示范放在首位,加快专用品种推广步伐,充分发挥良种在增产中的作用。
征集了应用面积较大,市场前景较广阔的13个番茄品种,6个辣椒品种开展试验,以期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优的品种进行公开发布和推介。
开展的拱棚辣椒品种对比试验筛选出了亨椒新冠龙、朗月二号、金惠13-B等几个皮薄肉厚、果型匀称、色泽纯正的品种。
筛选出了法国皇后、加州王、圣地亚哥等优良西芹品种。
共参试及展示番茄、辣椒、甜瓜、黄瓜、菜心等不同作物优新品种142个。
2、抓关键技术环节,提高技术到位率蔬菜标准园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创建主体,以当地农技推广中心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专家服务团队为技术依托,抓住关键技术环节,着力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设施蔬菜标准园集成示范了集约化育苗、膜下滴灌、测土配方施肥、温室小气候调控、张挂反光幕、CO2施肥、综合防治等项技术;组装配套了卷帘机、保温被、热风炉、EVA复合棚膜等设施设备,保障了冬季安全生产,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商丘市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成效及措施摘要:我国是园艺产品生产大国,蔬菜、水果、茶叶面积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数量充足、品种丰富,满足了多元化消费需求。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对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园艺产品单产不高、质量不优、品牌不响、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突出。
解决这些问题,核心是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素质;关键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量质量;重要途径和突破口是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
商丘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经过几年的发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园艺产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商丘市;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成效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013-11 商丘市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的基本情况自2009年农业部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以来,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的商丘市,在实现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依托自然区位优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狠抓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
2011年全市园艺作物种植面积达30万hm2,总产值达161.4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5.8%。
其中,通过大力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蔬菜面积达18.9万hm2(设施温棚达22.5万座),总产量904.8万吨,产值达98.5亿元;瓜果等特色高效作物种植面积10万hm2,实现年总产量792.5万吨,总产值达62.9亿元。
园艺作物发展趋势由小到大,逐步形成规模,不断向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园艺产业已成为继我市粮食、畜禽之后的第三大农业主导产业。
2 工作成效2.1 基地建设规模逐步扩大经过近3年的建设发展,全市已建立蔬菜、水果国家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区4个,省级蔬菜、水果、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1个,市级以上基地的58个,突出了以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等为主要特色经济作物。
设施园艺作物标准园集中连片面积13.3 hm2以上、露地园艺作物标准园集中连片面积66.7hm2以上的,以宁陵县程楼乡温棚黄瓜生产基地、虞城县田庙乡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夏邑县车站镇食用菌生产基地、虞城县李老家乡豫东花卉生产基地、梁园区双八镇温棚草莓生产基地等为代表的具有园艺作物特色的生产基地125个。
蔬菜标准园创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蔬菜标准园创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一、选择与建设蔬菜标准园生产基地1、蔬菜标准园基地周围没有大气污染源,土壤不能含有重金属元素和有毒或有害物质,灌溉用水不得含有金属等有害的污染物。
2、蔬菜基地应远离工矿区、居住区,公路两侧,生态环境好、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交通便捷。
3、蔬菜基地的环境质量应定期监测,立法保护,严防污染。
二、选择抗病虫品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结合通海生产实际,选择某些抗病虫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以避免一些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减少损失。
三、加强植物检疫及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1、防止危害植物的有害生物及其产品人为引入及传播,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强制实施植物保护措施。
2、预测预报,在一定的区域,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结合田间地点调查和天气预报,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准确掌握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种类、数量、范围、发生趋势等,然后及时向农户发出预报,农户根据预报掌握防治时期,防治方法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清洁田园前作采收以后的枯枝黄叶、病叶及菜田周围的杂草都是病虫害滋生的场所,应及时清除集中销毁或作高温堆肥。
废弃的地膜、农药瓶、种子袋等一起清除,同时进行深挖晒垡可以杀死地下害虫及病菌,使土壤疏松有利根系生长。
五、合理轮作和间套作轮作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肥力,减轻病虫危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不同科属蔬菜之间,粮、菜之间,水旱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及杂草。
豆科作物有根瘤固氮,葱蒜类蔬菜有杀菌作用是很多蔬菜的良好情前作。
六、整地作畦土壤耕翻后要整地作畦,整地是细碎土壤平整畦面,作畦是为了调节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温度及空气条件,便于排灌及排水。
一般在低畦地,雨季栽培多做成高畦或垄。
蔬菜标准园构建技术工作办法蔬菜标准园构建技术工作办法是一种标准化的蔬菜种植技术,它的出现旨在通过对土地、水源、肥料、农药使用进行标准化管理,提高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蔬菜标准园构建技术工作办法。
一、蔬菜标准园的选择蔬菜标准园的位置应选择有良好通风、光照度充分、土地肥沃、排水良好、水源丰富、无污染源的地方。
同时应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土壤种类和肥料种类,以达到最佳栽培效果。
二、蔬菜标准园的建设1、地块整理:先进行地面杂草清除,再进行地面平整。
对于壤土类土壤或砂土类土壤地面可以进行深翻和整平;对于黏土类土壤,应采用轻微的平整方法。
2、选配肥料:蔬菜标准园应根据土壤类型、蔬菜类别,科学选配适宜的有机肥料和化肥进行施肥。
有机肥料应使用化肥之前,按肥料比例进行充分混合。
施肥应均匀,避免在蔬菜茎叶上。
水溶性肥料应根据蔬菜品种施用浓度,避免过量使用。
3、选用优质种苗:应从正规种植基地选购,比如使用标准化育苗盘育苗,选购富含营养物质、芽率高、花色鲜艳、没被侵染病毒的健康幼苗。
4、按品种、适期、适量进行定植:蔬菜标准园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定期进行植株密度控制。
同时根据季节上升或下降的温度、照射强度、空气湿度等因素,适时调整水分管理措施,保持发芽、生长和结果的运作协调。
5、节约农药和其他农业药物的使用:应在确保效果的前提下,不能随意过量使用农药和其他农业药物,防止污染土壤和污染废水。
选择有机农药和生物制剂,并颗粒剂或定时导入,就可以达到节约使用农药和农药的效果。
三、蔬菜标准园的管理蔬菜标准园的管理包括定时、定点、定量的进行夜间加水、灌溉、防虫防病、打药等。
同时应加强园区内堆肥场、工具室、药柜、药箱、药箱内、周围水源管道、水质检测、枯萎病和穗病巡视等项目的管理。
水质检测应定期进行,并记录日报,避免使用含盐度较高、甚至假冒伪劣水源进行灌溉。
四、蔬菜标准园的检测它是通过每隔一定时期对水源、土壤、植物等进行检测和抽样分析,以达到对蔬菜生产管理的实时掌握,精确分析成产效果,以优化整个蔬菜标准园规模和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