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_: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19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因此,本课对于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原因及影响掌握就尤为重要。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第2节课。
它上承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下启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同时又相对独立,共同反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各个层面。
在近现代史上,中国的社会结构在近现代处于急剧的变革中,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方面体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另一面给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的办法,指导各小组学生阅读教材、搜集材料,制作课件。
课前将学生分为铁路公路组、水运航空组、通讯组等八小组完成各组任务(搜集材料、制作课件、课堂展示)。
要求展示时间5--7分钟左右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征,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1)搜集老照片,引用相关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特点。
(2)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
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变化。
教学重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用图片展示古代、现代交通与通信,给学生视觉形成强烈冲击。
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内容解析:1、内容:了解近代中国出现的交通工具,能够说出这些交通工具出现的时间、特点、能够总结出近代交通工具变化的总趋势。
了解近代中国邮政电信设施建立的背景,能够说出中国最早的邮政、电信创办的时间,了解各个时期邮政电信发展的情况。
了解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
2、解析本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包括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历程以及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邮政和通信设施的进步。
本课是本专题的第二节,从交通和通信设施的角度展示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更全面的了解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了解近代中国出现的交通工具。
能够总结出近代交通工具变化的总趋势。
了解近代中国邮政电信设施建立的背景,能够说出中国最早的邮政、电信创办的时间,了解各个时期邮政电信发展的情况。
说出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
2、解析:知识与能力:了解交通和通信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
掌握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历史,分析思考交通、通信工具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建立橱窗板报等以形成对百年来交通和通信发展史的直观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进步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学生通过数据的比较,清楚认识今天中国西部地区在交通和通信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应该具有历史责任感,努力学习,今后为西部大开发做出贡献。
三、教学问题诊断学生在学习本课的时候,往往容易把注意点停留在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表面上来,看到技术层面的改进与革新,不易理解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为前提的。
要引导学生深入的分许问题。
四、教学情境设置(一)教学基本流程导入——交通工具的更新——邮电和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二)教学基本情景导入:我们在前面的课文学习了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从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角度了解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生活变迁,这节课我们换一个视角,从交通和通信手段变化的角度来了解中国近代中国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变化史,以及交通和通信的变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之小船创作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近代交通工具的演变(1)人力牵引的交通工具:①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②自行车:又称脚踏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开始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2)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①轮船: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②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
③电车:1906年,天津建成了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④公共汽车: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⑤飞机: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民航事业开始起步,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2.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1)具体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以至有“自行车王国”之称。
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快捷灵巧的摩托车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又一重要交通工具。
③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家庭汽车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公路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⑤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2003年,投入商业运营的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
⑥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
(2)主要特点:受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并行应用。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事业(1)背景: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中国还处于依靠驿站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
中国近现代交通与通信工具的进步高一(1 9 )班涂利伟210190033摘要:进入近现代以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
轿子,马车,帆船,等传统交通工具逐渐被人力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所代替。
同时,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也加快了通信建设的步伐,邮电通信设施逐渐完善。
关键词:交通工具,邮电通信,近现代交通工具的进步,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民国时期,仅北平、天津、上海三市便各有数万辆之多。
自行车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一直流行至今,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以至于有“自行车王国”之称.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
然而清政府腐败、保守、专制,唯祖宗之规是从,不肯接受新生事物。
他们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1888年底,慈禧同意了李鸿章的试车奏折。
在试车时,慈禧被震耳的汽笛声和蒸汽机车巨大的排汽声吓得不轻,但是为了保持自己太后的尊严,她又不便直说,最后以火车的动静太大会破坏皇城的龙气,以及火车司机坐在她前面有损皇家威仪为理由,下旨不准用烧煤的火车牵引大清皇家专列。
但是这条铁路和列车却可以使用,所以就出现了世界铁路史上最为可笑的闹剧。
每天早上慈禧到勤政殿上朝及下朝时就乘坐这条铁路上的火车,但是火车开行时却没有牵引机车,而是使用大量宫内太监挽着黄缎子织成的绳索拉着这六节火车车厢跑。
慈禧在乘坐专列出发时和她坐轿子一样,很多人前呼后拥,专列前有两队太监手持幡旗在铁道两旁引导,另有多名太监用黄缎拉着火车前行,列车后还跟随着一些侍奉的太监。
虽然这条铁路上的火车没有使用蒸汽机车,但却是北京历史上出现最早的铁路、车站以及列车。
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制造。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交通工具的发展1.原因: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是“南方舟楫,北方马车”。
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的引进,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开始发生质的变革。
2.表现:〈1〉水运工具:①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垄断中国江海的运输业。
②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首次打破了列强的垄断局面,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将它改为官办,成为官僚资本的企业。
到抗日战争后,它垄断了全国的轮船运输业。
④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获得较快的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在交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呈现萎缩状态。
〈2〉铁路运输:①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凇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
②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③到辛亥革命前夕,已陆续修建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④民国时期,西北和西南与内地没有铁路交通,新中国建立以后,相继修建了宝成和兰新铁路,解决了这个问题。
⑤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特别是京九铁路的建成加强了香港和首都的联系。
⑥从1997起实行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3〉公路运输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②清末民初,近代的公路修筑技术传入中国。
③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和发展了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使公路交通获得较快的发展。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4〉空运发展①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了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②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③改革开放后,航线和航班不断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3.影响: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