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员工职务犯罪预防与普及
- 格式:pptx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55
企业员工预防职务犯罪讲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和贡献。
然而,与此同时,职务犯罪的风险也如影随形,给企业和员工自身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帮助大家增强法律意识,预防职务犯罪,今天我们举办了这场讲座。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和类型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是指公职人员或者企业员工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损害国家、企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职务犯罪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贪污罪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2、受贿罪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3、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4、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
5、挪用资金罪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二、职务犯罪的危害职务犯罪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破坏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同时,对于员工个人来说,一旦触犯法律,将会面临法律的制裁,失去自由和工作,甚至家庭破裂,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
1、对企业的危害职务犯罪会导致企业资产流失,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例如,员工通过贪污、挪用公款等手段窃取企业资金,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项目投资,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力。
民营企业员工职务犯罪预防与普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员工职务犯罪问题的增加,给企业经营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员工职务犯罪的发生,对民营企业员工进行职务犯罪预防与普及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民营企业员工职务犯罪的预防与普及进行探讨。
一、员工职务犯罪的现状员工职务犯罪是指企业员工利用其职务之便,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达到个人私利和获得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深入发展,员工职务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犯罪手段多样化:员工职务犯罪手段多样,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吞公司财产、偷盗公司资产、索取回扣等各种方式。
2. 经济损失严重:员工职务犯罪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企业巨额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状况。
3. 社会影响恶劣:员工职务犯罪的发生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还会给企业形象和声誉带来极大的损害,对整个社会经济秩序产生负面影响。
二、员工职务犯罪的预防针对员工职务犯罪的特点和现状,民营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员工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
1.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对于员工职务犯罪的预防非常重要。
企业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明确权限和责任,规范内部业务流程,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漏洞行骗。
2. 强化内部控制: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监控和分析,防范员工的财务犯罪行为。
3. 严格人事管理:企业在招聘、培训和管理员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员工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的教育和培训,强化对员工的纪律约束和管理,在选拔用人上做到公正公平,杜绝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
4. 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加强企业安全保卫工作,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加强对企业资产和财务信息的保护,加大对员工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
工作心得:民营企业管理人员职务犯罪原因及预防一、民营企业管理人员职务犯罪现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XX的“洼地”效应集聚了周边县、市越来越多的个私企业主来XX投资兴业。
民营企业随着XX经济的发展而蓬勃发展壮大,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近些年也出现了一些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营企业中出现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职务犯罪问题。
据统计,201X年全年XX县共发生民营企业职务犯罪案件8件8人,201X年有14件19人,201X年有16件22人,而今年截止4月份就有7件9人。
从发案情况分析,明显呈现两个特点:一是中层管理人员职务犯罪比率正逐年提高;二是中层管理人员职务犯罪所涉及的领域及危害也越来越广。
因此,有必要对XX县民营企业职务犯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规范民营企业防范意识和制度化建设,着力提高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应是当前解决制约XX县民营企业飞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XX县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效环节。
二、民营企业管理人员职务犯罪行为及原因民营企业管理人员职务犯罪行为触犯的罪名,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有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所谓的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所谓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所谓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上述规定。
发挥检察职能预防民营企业中的职务犯罪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国有和集体企业通过被收购、兼并、租赁、承包等形式进行了产权改制和资产重组,逐步转化为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是检察机关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具体体现,也是检察工作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
在新的形势下,我院及时转变执法理念,积极探索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
尤其在协助民营企业作好犯罪预防工作方面,及时将其纳入社会大预防格局之中,同时运用检察机关多年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所获得的经验,在民营企业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下面,笔者就检察机关如何在民营企业中开展犯罪预防工作谈些浅见。
预防职务犯罪新措施背景在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职务犯罪已经成为一个频繁发生的现象。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是职务犯罪的主要发生地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需要采取措施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
新措施1. 增强员工道德意识首先,企业应该加强员工道德意识的培养。
企业应该在招聘、晋升、培训等方面更加注重员工的道德素质,以此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员工。
此外,企业还要鼓励员工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员工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从而有效地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
2. 加强内部控制其次,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防范职务犯罪。
对于重点岗位的人员,应该设立严格的权限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防止滥用职权进行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采用更加先进的财务制度和手段,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确保企业资产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3. 依法建立监督机制最后,企业要依法建立各种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职务犯罪行为。
例如,建立投诉制度和举报制度,使员工和社会公众能够参与进来,通过透明的渠道发现职务犯罪行为。
同时,企业还要依法建立监督委员会和监督部门等,对企业内部进行严厉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企业运行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材料1. 新华视讯新华视讯是一家领先的视讯会议解决方案提供商,在企业职务犯罪预防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新华视讯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严格控制内部人员的权限,同时建立了完备的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机制,保证了企业的稳健发展。
此外,新华视讯还在员工道德素质方面下大功夫,采取多种方式,如举办公益活动,加强员工教育等,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平,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
2. 云南白药云南白药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通过长期积累,建立了健全的企业文化和职责制度。
在职务犯罪预防方面,云南白药坚持依法依规,强化内部监督,建立起了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机制。
民营企业职务犯罪分析及预防许多企业的衰败,往往不是因为外部的竞争压力,而是源于自身的腐朽,这些企业当初草创时,规模不是很大,业务不是很广,甚至多数时候还面临生存压力,这个阶段员工们往往能够同心同德、同仇敌忾,与企业一起共度难关。
但是当企业做到了一定的规模甚至成了行业的“领头羊”之后,各种大企业病通常就随之而来:机构庞大、冗员众多、制度(尤其是监督制度)执行不力……许多人感觉不到企业的生存压力,容易滋生“为小我损大我”的心理,加之社会风气影响,行业“潜规则”盛行,许多人不再想如何与企业同甘共苦,而是为自己能够获得多少利益而殚精竭虑,结果这类企业就慢慢地走向衰败,甚至消亡。
对企业而言,“反腐”工作宜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预防大于救治,企业建立良好的预防腐败机制,救的不仅仅是企业,更是那些可能失足的员工。
但民营企业在“反腐”方面,也存在先天的劣势,如我国刑法对“同是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就有很大的不同,前者行为人可能被以涉嫌职务侵占加以追诉,最终定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后者行为人可能被以涉嫌贪污加以追诉,最终定受贿罪。
这两个罪名,其量刑是相差较大的。
我国刑法对侵害民营企业权益的保护,仅设立了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单位人员受贿罪等寥寥几个罪名,力度不大,这也是目前商业领域贿赂高发的原因之一。
但民营企业在“反腐”方面也有巨大的优势,尤其是预防腐败的根本——对权力的监督,我们完全可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民营企业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一)、将管理、经手、使用的财物据为己有;(二)、本企业人员相互勾结,监守自盗;(三)、利用职务之便,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公司财物;(四)、帐外收取回扣归个人所有;(五)、收款不入账,私自将企业资金挪作他用。
二、民营企业常见刑事犯罪的种类以及处罚(一)、挪用资金罪案例:某甲,男,29岁,某民营公司财务部经理。
发挥检察职能预防民营企业中的职务犯罪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国有和集体通过被收购、兼并、租赁、承包等形式进行了产权改制和资产重组,逐步转化为民营,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是检察机关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具体体现,也是检察工作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
在新的形势下,我院及时转变执法理念,积极探索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
尤其在协助民营作好犯罪预防工作方面,及时将其纳入社会大预防格局之中,同时运用检察机关多年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所获得的经验,在民营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下面,笔者就检察机关如何在民营中开展犯罪预防工作谈些浅见。
一、加强思想教育,实现思想防范加强思想教育,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正确树立当前社会利益多元化和根本利益的关系,不断增强自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
在民营中,特别是民营家、中的管理人员,不仅要会管理、懂经营,还要有法律意识,懂法、用法,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遏制犯罪的发生。
1、开展法制宣传。
检察机关预防犯罪人员要经常深入了解情况,发放法制宣传材料,展示法制宣传资料、典型案例宣传片,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
必要时可以搞民营内部的犯罪人员现身说法,进行警示教育等。
2、上专题法制课。
由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向民营中的股东、厂长、经理及财务、采购等人员上法制课,也可以聘请专家讲课。
讲解本行业犯罪的基本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重点讲职务侵占罪、挪用公司资金罪、商业受贿罪、泄露商业秘密罪等罪的含义、构成要件、立案标准及刑罚处罚等。
同时介绍一些生动的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达到有的放矢的法律效果。
二、制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防范措施,形成内部的预防工作机制对于一些小型民营和刚成立的民营,检察机关要协助其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使用制度管理公司、用制度约束人员,使员工尽心尽职地干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