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级综合公园规划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1.引言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乡规划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的,用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术语和定义2.1 居住区: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社区。
2.2 居住用地:专门供建设居住建筑的土地,包括住宅、公寓、别墅、集体宿舍等。
2.3 居住建筑:专门用于人居住的建筑物,包括住宅、公寓、别墅、集体宿舍等。
2.4 生活配套设施:指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而设置的设施,包括商业综合体、健身房、娱乐场所、公园绿地等。
2.5 交通配套设施:指为满足居民出行需求而设置的设施,包括道路、非机动车道、公交站点、停车场等。
3.总则3.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当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考虑到城市的环境、社会经济特点、居民需求等因素。
3.2 城市居住区应当具有多样性,包括居住建筑类型、户型、装修风格等。
3.3 城市居住区应当设置充足的生活配套设施和交通配套设施,以方便居民的生活和出行。
4.规划设计4.1 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城市规划基础上,考虑到宏观和微观的影响因素,如城市的发展规划、资源利用、交通网络等。
4.2 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3 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当注重社会效益,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
5.建筑设计5.1 城市居住建筑的设计应当符合相关建筑规范,注重人文环境,既要考虑到室内外的美观和空气质量、噪音、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又要考虑到居住者的日常需要和习惯。
5.2 居住建筑的设计应当注重节能、环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避免不合理的消耗和浪费。
5.3 居住建筑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居民的隐私问题,通过合理的间距和通风等方式,保护居民的私人空间。
6.生活配套设施6.1 城市居住区应当配备充足的生活配套设施,包括商业综合体、健身房、娱乐场所、公园绿地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要。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居住区绿地设计普通要求、开放式绿地设计、封闭式绿地设计、和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化设计。
本标准合用于北京市新建和改建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工程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者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标准。
GBJ 85 灌工程技术规范CJJ 48-92 公园设计规范(1993-01-01)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8-05-01)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标准。
3.1 居住区绿地在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住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和居住区公园。
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地。
3.2 开放式绿地引导居民进入,为居民提供休憩的绿地。
普通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以及按开放式绿地设计的宅间绿地等。
3.3 封闭式(装饰性)绿地以欣赏为主,不引导居民进入,主要用于改善居住区局部生态环境和美化居住环境的绿地。
普通包括宅间绿地和建造基础绿地。
3.4 居住区公园在城市规划中,按居住区规模建设的,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配套公共绿地。
3.5 小区游园为一个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的,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3.6 组团绿地直接挨近住宅建造,结合居住建造组群布置的绿地。
具有一定的休憩功能。
3.7 宅间绿地在居住用地内,住宅建造之间的绿化用地。
通常以封闭式欣赏绿地为主。
3.8 建造基础绿地在居住区内各种建造物(构筑物)散水以外,用于建造基础美化和防护的绿化用地。
3.9 居住区道路为居住区交通服务,并用于划分和联系居住区内的各个小区的道路。
4 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4.1 居住用地内的各种绿地应在居住区规划中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配套,并在居住区详细规划指导下进行规划设计。
公园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2.1.1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2.1.2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第2.1.7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第2.2.1条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基本要求引言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环境的美观与舒适度。
本文将介绍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空间布局、绿地类型、功能划分、景观设计等方面。
空间布局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空间布局应合理、科学,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以下是几个基本要求:1.绿地分布均衡:绿地应分布均衡,覆盖范围广,避免局部区域过度集中或缺乏绿地的情况。
为了方便居民,绿地应尽量靠近住宅区。
2.大绿地与小绿地结合:绿地规划中应考虑大面积的公园和小区居民的需求。
大绿地可以用于集体活动和休闲娱乐,小绿地可以提供居民日常散步和户外运动的空间。
3.绿地连通性: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到绿地之间的连通性,便于居民在不同的绿地之间进行活动。
连通性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以及绿地间的景观廊道等。
绿地类型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功能需求,绿地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是居住区内的大面积绿地,其设计应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的需求。
公园绿地应包括开放的草坪、花坛、游乐设施、运动场地等。
2.社区绿地:社区绿地是服务于小区居民的绿地,其设计应考虑到居民的日常需求。
社区绿地可以包括休闲广场、健身器材、花园等。
3.沿街绿地:沿街绿地是沿着道路设置的绿化带,可以美化环境,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沿街绿地可以包括行道树、花坛、长椅等。
4.小品绿地:小品绿地是居住区内的零星绿地,用于装饰和点缀环境。
小品绿地可以包括雕塑、水景、景观石等。
功能划分绿地规划设计中,根据不同绿地类型的需求和功能,可以进行以下划分:1.活动区域:活动区域可以用于户外集体活动、休闲娱乐等。
活动区域应包括足球场、篮球场、游乐设施、健身设施等。
2.休闲区域:休闲区域应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设施,方便居民放松身心。
休闲区域可以设置长椅、草坪、花园等。
3.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到居民的出行需求,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居民步行和骑行。
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专项绿地规划包括公共绿地规划、生产绿地规划、防护绿地规划、工业绿地规划、公共设施绿地规划、仓储用地绿地规划、对外交通绿地规划、居住区绿地规划、道路绿地规划、历史文化古迹绿地与城市滨水绿地规划、其它绿地规划、镇村绿地规划,以公园绿地规划为例进行分析。
(一)公园绿地结构规划公园绿地按结构特征规划为三级:市级公园绿地、社区级公园绿地、街坊级公园绿地。
1、市级公园绿地:以城市各类公园如市级综合性公园(G111)、专类公园(G13)为主,服务半径2000米~4000米,面积大于50000平方米,共规划12处,面积900.35公顷,详见下表。
市级公园绿地一览表注:动物公园在规划建成区外。
2、社区级公园绿地:主要为区域性公园(G112)、社区公园(G121)为主,作为社会发展趋势,城市综合社区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从长远来看,社区级公园是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核心单元,其服务半径500米,用地规模大于10000平方米,共规划93处,规划面积769.01公顷。
3、街坊级公园绿地:以带状公园(G114)、街旁绿地(G115)为主,是公园绿地系统中的基本单元,服务半径200~300米,面积规模大于3000平方米,规划109处,规划面积455.24公顷。
(二)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导向1、市级公园绿地规划:⏹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利于广大市民出行。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创建山水城市,建造文化积淀深厚,传承文明脉络,绿化景观优美的公园绿地。
⏹注重生态建设理念,恢复生物植物的多样性,发挥市级公园绿地在城市中的“绿肺”“绿肾”功能,疏通城市绿色“脉络”,与自然协调发展。
⏹为居民提舒心美观功能齐备的游憩空间。
⏹规划绿地率>70~80%2、社区级公园绿地规划:⏹布局平衡,满足服务半径要求,真正方便市民使用和享受。
⏹规划均为开放空间,作为市级公园绿地的补充和平衡,规划配置基本的游憩功能。
⏹突出特色、不搞小而全。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6) 【标题】《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一) 【颁布日期】 2006-3-23 【颁布单位】国家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实施日期】 2006-3-23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5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137-90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六日一、总则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以下图表中的规定。
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4、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5、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5)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6)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7)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8)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居住区公园广场规划设计目录1设计思想 (1)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3总体布局 (1)4绿化配置 (2)4.1植物选择 (2)4.2植物布局 (3)4.3种植要求 (5)4.3.1种植穴 (5)4.3.2支撑 (5)4.3.3草种播种量 (6)4.3.4其它 (6)4.4苗木名录表 (6)5广场园林设计说明 (7)5.1中心广场区设计说明 (8)5.2儿童活动区设计说明 (9)5.3健身运动区设计说明 (9)5.4休闲区设计说明 (10)5.5棋盘式林荫广场网格区设计说明 (10)5.6棋盘式林荫广场外围区片区设计说明 (11)5.7道路设计说明 (11)5.7.1卵石健身步道(5号片区)设计说明 (11)5.7.2 园路(8号片区)设计说明 (12)5.8水体设计说明 (12)5.8.1旱地声光喷泉 (12)5.8.2浅水渠水池设计说明 (12)5.8.3人工湖设计说明(6号片区) (13)5.9园林小品设计说明 (14)5.9.1树池及园凳设计说明 (14)5.9.2花架设计说明 (14)6附属设施设计说明 (14)6.1停车场设计说明 (14)6.2公厕兼管理用房设计说明 (15)7电气设计说明 (15)7.1设计范围 (15)7.2供电设计 (15)7.3广场园路照明配电系统 (16)7.4电缆、导线选型及敷设 (16)7.5主要设备材料表 (17)8给排水设计说明 (17)8.1水源 (17)8.2给水管网设计 (17)8.3管道的选型及敷设 (18)8.4排水设计 (18)9投资概算 (19)9.1工程概况 (19)9.2编制依据 (19)9.3投资概算 (19)附图:1、广场公园总体规划总平面图(1∶1000)2、广场公园总体规划总平面图(1∶500)3、广场公园效果图4、广场公园总体规划竖向设计图5、广场公园总体规划施工放样方格图6、广场公园总体规划种植工程施工图7、广场公园总体规划广场铺地平面图8、广场公园总体规划给排水平面图9、广场公园总体规划电气平面图10、广场公园总体规划种植工程详图11、广场公园总体规划电气施工图12、广场公园总体规划给排水、灌溉施工详图13、广场公园总体规划路面施工放样图114、广场公园总体规划路面施工放样图215、广场公园总体规划路面施工放样图316、广场公园总体规划树池施工放样图17、广场公园总体规划浅水渠水池施工放样图18、广场公园总体规划人工湖施工放样图19、广场公园总体规划花架及座椅施工图120、广场公园总体规划花架及座椅施工图221、广场公园总体规划花架及座椅施工图31设计思想广场公园位于中心区的东部,办公大楼东侧,南侧为养老院,北侧为职工住宅区。
最全公园规划设计步骤及图纸要求园景⼈⽹公园规划设计是⼀项繁琐的设计,很多设计师,不知道如何下⼿,不知道如何做,现在总结⼀下,公园规划到施⼯图设计步骤和图纸要求!⼀、调查和分析阶段(⼀)掌握⾃然条件、环境状况及历史沿⾰1、甲⽅对涉及任务的要求及历史沿⾰2、城市绿地总体规划于公园的关系,以及对公园设计上的要求。
城市绿地规划图,⽐例尺为1:5000(1:10000)。
3、公园周围的环境关系,环境的特点,未来发展情况。
如周围有⽆名胜古迹、⼈⽂资源等。
4、公园周围城市景观。
建筑形式、体量、⾊彩等与周围市政的交通关系。
⼈流集散⽅向,周围居民的类型。
5、该地段的能源情况。
电源、⽔源以及排污、排⽔,周围是否有污染源,如有毒害的⼯矿企业、传染病医院等情况。
6、规划⽤地的⽔⽂、地质、地形、⽓象等⽅⾯的资料。
了解地下⽔位、年与⽉降⽔量。
年最⾼最低⽓温的分布时间,年最⾼最低湿度及其分布时间,季风风向、最⼤风⼒、风速以及冰冻线深度等。
重要或⼤型园林建筑规划位置尤其需要地质勘察资料。
7、植物状况。
了解和掌握地区内原有的植物种类、⽣态、群落组成,还有树⽊的年龄、观赏特点等。
8、建园所需主要材料的来源与施⼯情况,如苗⽊、⼭⽯、建材等情况。
9、甲⽅要求的园林设计标准及投资额度。
(⼆)图纸资料(由甲⽅提供)1、地形图。
根据⾯积⼤校提供1:2000、1:1000、1:500园址范围内总平⾯地形图。
图纸应明确⼀下内容:设计范围(红线范围、坐标数字);元址范围内的地形、标⾼及现状物(现有建筑物、构筑物、⼭体、⽔溪、植物、道路、⽔井,还有⽔系的进出⼝位置、电源等的位置。
现转物种要求保留利⽤、改造和拆迁等情况要分别说明。
四周环境与市政交通联系的主要道路名称、宽度、标⾼点数字以及⾛向和道路、排⽔⽅向;周围机关、单位、居住区的名称、范围以及今后发展状况。
2、局部放⼤图。
1:200图纸主要为提供局部详细设计⽤。
该图纸要满⾜建筑单位设计,及其周围⼭体、⽔溪、植被、园林⼩品及园路的详细布局。
概念、指标:建成区总面积绿化种植面积绿地率= 建成区总面积植被垂直投影面积绿化覆盖率= 树林总面积树木垂直投影面积郁闭度= 公园设计相关规范1.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管线从乔木、灌木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米,从现状大树下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米。
2. 内容与规模限定:1)综合性公园包含多项文化娱乐设施,面积不得小于10公顷;2)儿童公园有科普游戏设施面积不得小于2公顷;3)动物园内检疫站、隔离场、饲料厂、兽医院等设施面积大于20公顷;4)专类动物园全园面积宜在5~20公顷之间;5)植物园面积应大于40公顷;6)专题植物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
7)其他专类公园,全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
8)居住区公园面积随居住人口数量而定,宜在5~10公顷之间。
居住小区游园面积宜大于0.5公顷。
9)面积大于10公顷的公园,应按游人容量的2%设置厕所蹲位,小于10公顷按游人容量的1.5%设置,男女蹲位比例为1:1.5,厕所服务半径不超过250米,10)公共坐凳座椅,其数量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但平均每公顷陆地面积上座位最低不少于20个,最高不得超过150个。
3. 容量计算: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以60平方米为宜,居住区公园以30平方米为宜,最低人均占有面积不得低于15平方米,风景名胜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大于100平方米。
4. 公园游人容量计算公式: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公园总面积公园游人容量=公式表示:M A A C = 5. 布局:园路路网密度宜在200~380米∕公顷之间,动物园的路网密度宜在160~300米∕公顷之间。
6. 古树名木保护:成林地带外缘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米所围合的范围;单株树时同时满足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5.0米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
7. 人力剪草机修建的草坪坡度不应大于25%。
8. 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米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米,达不到此要设防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米范围内水深不得大于0.5米。
城市居住区级综合公园规划设计
(软质景观设计)
学期:第三学年第二学期专业:景观学时:64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城市居住区级公园的规划设计,使学生熟悉、掌握城市公
园的基本规划设计要求及其规划方法与步骤。
2.通过对公园绿地的种植设计,了解及熟悉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
内容及方法,掌握运用植物造景的一般规律。
二、设计要求:
1.分析基地现状条件及区位环境特点,了解、收集相关环境背景
资料,对交通、功能、景观、文化等方面做出综合分析并以文
字和图式的方式提出结论。
2.公园主要功能设置包括:安静游览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
区、园务管理区及服务设施。
在上述主要功能要求范围内,自
行确定及布置各类活动用地及完成景区划分与组织,并完成公
厕、电话亭、服务点等公用设施的布点。
3.规划设计总用地:5.73公顷,其中含城市高压走廊:1.34公顷;
4.园路及铺装场地占地:〈15%
5.管理建筑占地:〈1.5%
6.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占地:〈4.5%
7.绿化用地:〉70%
8.综合考虑人流、交通、功能分区等条件,在满足交通性、游览
性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公园交通组织,区分各级园路,确定公
园主入口、次入口、专用入口的位置及数量,并合理组织入口
广场、人车疏散及安排停车。
(车位数:30)
9.在公园各功能区中,结合现状条件及各景区构想,运用风景造
园手段,合理利用及改造地形,创造多个具有独特风格、引人
入胜的景点,对其进行艺术布局,并选择其中1-2个重要景点
进行详细设计。
10.完成重要景点的详细设计。
(包括植物种植设计及主要小品建筑
设计)
11.图纸内容及要求:
分析图(比例自定):区位分析、地形及主要现状条件分析、交通分
析、功能分区结构分析、景观视线分析等。
规划总平面(1:500):明确功能分区、景色分区;完成园路组织及等级划分;进行服务点、公厕、电话亭的布点;进行绿化配置(区分乔木、灌木、花卉及草坪)。
重要景点平面详细设计(1:200);
断面图(2个,1:500);
种植设计(确定树种、规格及数量);
建筑小品及构筑物设计(2-3个,1:200):建筑及周边环境平、立、剖;
透视图(表现手法及比例不限)
设计说明、用地统计表
三、各阶段设计内容及要求:
本设计共计8周,总学时64,具体安排如下:
四、评分标准:
1.第一次草图及相关作业占20%;
2.第二次草图及相关作业占20%;
3.正图占60%;
五、参考书目: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李铮生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约翰.O.西蒙兹著,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3.“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4.《风景园林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各杂志中相关内容(《中国园林》、《景观设计》)
成都本地公园调研指南
成都近年新增的公园有:
两河城市森林公园、青羊绿舟森林公园、西郊艺术公园、永康森
林公园、北郊风景林地(北湖核心区)、金沙遗址公园、江安河公园、
幸福梅林、十陵郊野公园、熊猫生态公园、新世纪公园(一期)和新
益州公园等11个公园。
除新世纪公园今,其余10个公园都已在06
年向市民开放。
在新增的市政公园中,大致可分为6大主题和功能:
生态旅游型:熊猫生态公园、金沙遗址公园
观光农业型:幸福梅林、永康森林公园、江安河森林公园
亲水休闲型:北湖公园、十陵郊野公园
运动休闲型:青羊绿舟森林公园
文化艺术型:西郊艺术公园
宜居、商务森林型:两河城市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