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模拟试题(九)(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2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考点·方法·破译1.一次函数及图象:⑴形如y =kx +b (k ,b 为常数,且k ≠0),则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当b =0,k ≠0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⑵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是经过(0,0),(1,k )两点的直线,一次函数y =kx +b (k ≠0)是经过(0,b )、(-k b,0)两点的直线.2.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 >0时,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3.函数y =kx +b 中的系数符号,决定图象的大致位置的增减性.经典·考题·赏析【例1】(山东)函数y =ax +b ①和y =bx +a ②(ab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解法指导】A 中①a >0,b >0,②b <0,a <0矛盾.B 中①a <0,b <0,矛盾.C 中①a >0,b >0②b >0,a =0矛盾.D 中①a >0,b <0②b <0,a >0,故选D .【变式题组】01.(河北)如图所示的计算程序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所对应的图象应为()02.(安徽)已知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左图,则y =2kx +b 的图象可能是()03.下列图象中,表示一次函数y =mx +n 与正比例函数y =mnx (m 、n 为常数,则mn ≠0)的图象是()【例2】(绍兴)如图,一次函数y =x +5的图象经过点P(a ,b)和Q (c ,d )则a (c -d )-b (c -d )的值为_______.【解法指导】因为点P(a ,b),Q (c ,d )在一次函数图象上,∴b =a +5,d =c +5∴a -b =-5,c -d =-5,a (c -d )-b (c -d )=(c -d )(a -b )=(-5)×(-5)=25【变式题组】01.如图一条直线l 经过不同三点A (a ,b ),B (b ,a )C (a -b ,b -a )则直线l 经过()A .第二、四象限B .第一、三象限C .第二、三、四象限D .第一、三、四象限02.(南京市八年级竞赛试题)已知三点A(2,3),B (5,4)C(-4,1)依次连接这三点,则()A .构成等边三角形B .构成直角三角形C .构成锐角三角形D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03.(四川省初二数学联赛试题)已知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经过点(0,1),它与坐标轴围成的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 的值为_______.【例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顶点坐标为A(1,1)、B(3,1)、C(3,3)、D(1,3),直线y =2x +b 交AB 于点E ,交CD 于点F .直线与y 轴的交点为(0,b ),则b 的变化范围是_____.【解法指导】直线y =2x +b 是平行于直线y =2x 的直线,当直线经过B 点时,b 最小,当x =3时,y =1∴1=2×3+b , b =-5当直线经过D 点时,b 最大,所以当x =1时,y =3∴3=2×1+b , b =1∴-5≤b ≤1【变式题组】01.线段y =-21x +a (1≤b ≤3),当a 的值由-1增加到2时,该线段运动所经过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A .6B .8C .9D .1002.(新知杯上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P (-1,1),Q(2,2),函数y=kx -1的图象与线段PQ 延长线相交(交点不包括Q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03.(济南)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学过两条直线平行的定义.下面就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所确定的两条直线,给出它们平行的定义:设一次函数y =k1x +b1(k1≠0)的图象为直线l1,一次函数y =k2x +b2(k2≠0)的图象为直线l2,若k1= k2,且b1=b2,我们就称直线l1与直线l2平行.解答下面的问题:⑴求过点P (1,4)且与已知直线y =-2x -1平行的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并画出直线l 的图象;⑵设直线l 分别与y 轴、x 轴交于点A 、B ,如果直线m :y =kx +t (t >0)与直线平行且交于x 轴于点C ,求出△ABC 的面积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例4】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当自变量取值范围是2≤x ≤6时,函数值的取值范围5≤y ≤9.求此函数的解析式.【解法指导】⑴当k >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y =kx +b 经过(2,5),(6,9)两点∴9652b kb k∴31b k ,∴y =x +3 ⑵当k <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y =kx +b 经过(2,9),(6,5)两点∴5692b k b k∴111bk ,∴y =-x +11 ∴所求解析式为y =x +3或y =-x +11【变式题组】01.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当-3≤x ≤1时,对应y 的值为1≤y ≤9,则kb的值为()A .4B .-6C .-4或21D .-6或1402.(遂宁)已知整数x 满足-5≤x ≤5,y1=x +1,y2=2x +4,对任意一个x ,m 都取y1,、y2中的最小值,则m 的最大值是()A .1B .2C .24D .-9【例5】如图,直线y =-5x -5与x 轴交于A ,与y 轴交于B ,直线y =kx +b 与x 轴交于C ,与y 轴交于B 点,CD ⊥AB 交y 轴于E .若CE =AB,求直线BC 的解析式.【解法指导】由CE =AB ,CD ⊥AB 可得△AOB ≌△EOC,因而OB=OC 而y =-5x -5与y 轴交于B∴B(0,-5)∴C(5,0),而直线BC 经过(0,-5),(5,0)可求得解析式y =x -5【变式题组】0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y )是直线y =-x +6第一象限上的点,点A(5,0),O 是坐标原点,△PAO 的面积S .⑴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⑵探究:当P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AO 的面积为10.02.如图,直线l :y =-21x +2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在y 轴上有一点C (0,4),动点M 从A 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 轴向左移动.⑴求A 、B 两点的坐标;⑵求△COM 的面积S 与M 的移动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⑶当t 为何值时,△COM ≌△AOB ,并求此时M 点的坐标.0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直线y =kx +b 经过A (0,2)、B(4,2)两点.⑴求直线AB 的解析式;⑵点C 的坐标为(0,1),过点C 作CD ⊥AO 交AB 于D. x 轴上的点P 和A 、B 、C 、D 、O 中的两个点所构成的三角形与△ACD 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有_____个,请子啊图中画出其中两个三角形的示意图.【例6】如图,已知直线y =-x +2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和点B.另一条直线y =kx +b (k ≠0)经过(1,0),且把△AOB 分成两部分.⑴若△AOB 被分成的两部分面积相等,求k 和b 的值;⑵若△AOB 被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比为1:5,求k 和b 的值.【解法指导】欲求k 和b 的值,需知道直线y =kx +b (k ≠0)经过两已知点,而点C (1,0)在直线上,因而只需求出另一点的坐标即可.解:⑴由题意得(2,0)、B(0,2),∴C为OA 的中点,因而直线y =kx +b 过OA 中点且平分△AOB 的面积时只可能韦中线BC .∴y =kx +b 经过C (1,0),(0,2)∴b b kx 20∴k =2 b =2⑵①设y =kx +b 与OB 交于M (0,t )则有S △OMC =S △CAN,∴MN ∥x轴,∴N(34,32)∴直线y =kx +b 经过34,32),(1,0)∴03234b kb k∴22b k 【变式题组】0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已知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21x +2,直线AC 交x 轴于点C ,交于y 轴于点A .⑴若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OBD 的顶点D 与点C 重合,直角顶点B 在第一象限内,请直接写出点B 的坐标;⑵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l ,在l 上是否存一点P ,使得△AOP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⑶试在直线AC 上求出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坐标.02.(浙江杭州)已知,直线y =-133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以线段AB 为直角边的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 △ABC,90BAC°,且点P (1,a )为坐标系中的一个动点.⑴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S △ABC;⑵证明不论a 取任何实数,三角形BOP 的面积是一个常数;⑶要使得△ABC 和△ABP 的面积相等,求实数a 的值.演练巩固·反馈提高01.(芜湖)关于x 的一次函数y =kx +k2+1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02.一次函数y =kx -b 和正比例函数y =kbx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不可能的是()03.一次函数y =(m -1)x +m2+2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是3,则m 的值是()A .5B .1C .-1D .-204.直线y1=kx +b 过第一、二、四象限,则直线y2=bx -k 不经过()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05.已知一次函数y =(1-2m )x +m -2,函数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且其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A .m >21 B.m ≤2 C .21<m <2 D.21<m ≤206.如图,点A 、B 、C 、D 在一次函数y =-2x +m 的图象上,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1,1,2,分别过这些点作x 轴与y 轴的垂线,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是()A .1B .3C .3(m -1)D .23(m -2)07.(绍兴)如图,在x 轴上有五个点,它们横坐标依次为1,2,3,4,5.分别过这些点作x 轴的垂线与三条直线y =ax ,y =(a +1)x ,y =(a +2)x 相交,其中a >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 .12.5B .25C .12.5aD .25a08.(重庆)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BC =1,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路线B →C →D作匀速运动,那么△ABP 的面积S 与点P 运动的路程x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09.(日照)如图,点A 的坐标为(-1,0),点B 在直线y =x 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点B 的坐标为()A .(0,0)B .(22,-22)C .(-21,-21)D .(-22,-22)10.(义务)李老师给出了一个函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指出这个函数的一个特征.甲:它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乙:它的图象经过第二象限;丙:在第一象限内函数值y 随x 增大而增大.在你学习的函数中,写出一个满足上述特征的函数解析式_________.11.观察下列各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AB ,点P (x ,y )是线段AB 上的点,且x 、y 都是整数,请根据图中所包含的规律,回答下列问题:⑴第5个图中满足条件的点P 个数是_______;⑵第n 个图中满足条件的点P 个数m 与n 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12.(十堰)直线y =kx +b 经过点A(-2,0)和y 轴上的一点B ,如果△ABO (O为坐标原点)的面积为2,则b 的值为________.13.如图,长方形OABC 的顶点B 的坐标为(6,4),直线y =-x +b 恰好平分长方形的面积,则b =_______.14.如图,点B 、C 分别在两条直线y =2x 和y =kx 上,点A 、D 是x 轴上两点,已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则k =______.15.(东营)正方形A1B1C1O1,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点A1,A2,A3,…和C1,C2,C3,…分别在直线y =kx +b(k >0)和x 轴上,已知点B1(1,1),B2(3,2)则Bn 的坐标是________.16.点P 为直线y =-3x +6上的一点,且点P 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则P 点坐标为_____.17.已知直线y1=x ,y2=31x +1,y3=-54x +5的图象如图所示,若无论x 取何值,y 总取y1、y2、y3中最小的值,则y 的最大值为_______.18.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P(0,-3),且与函数y =21x +1的图象相交于点A (a ,38).⑴求a 的值;⑵若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是B,函数y =21x +1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是C,求四边形ABOC 的面积(其中O 为坐标原点).19.定义q p,为一次函数y =px +q 的特征数.⑴求一次函数y =-2(x -1)的特征数;⑵若特征数是2,2k 的一次函数为正比例函数,求k 的值.20.已知:三点A(a ,1)、B(3,1)、C(6,0),点A 在正比例函数y =21x 的图象上.⑴求a 的值;⑵点P 为x 轴上一动点,当△OAP 与△CBP 周长的和取得最小值时,求点P 的坐标;21.已知直线ln :y =-n n 1x +n 1(n 是正整数).当n =1时,直线l1:y =-2x+1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点A1和B1.设△A1OB1(O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的面积为s1.当n =2时,直线l2:y =-2123x 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点A2和B2,设△A2OB2的面积为s2,…,依次类推,直线ln 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点An 和Bn ,设△AnOBn 的面积为Sn.求△A1OB1的面积s1;⑵求s1+s2+s3+…+s2019的值.22.(长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P (x ,y )从M (1,0)出发,沿由A(-1,1),B (-1,-1),C (1,-1),D (1,1)四点组成的正方形边线(如图①)按一定方向运动.图②是P 点运动的路程s (个单位)与运动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图象,图③是P 点的纵坐标y 与P 点运动的路程s 之间的函数图象的一部分.⑴s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2)与图③相对应的P 点的运动路径是:________;P 点出发 _______秒首次到达点B ;⑶写出当3≤s ≤8时,y 与s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在图③中补全函数图象.培优升级·奥赛检测01.已知abc ≠0,且b a c a c b c ba =t ,则直线y =tx +t 一定通过()A .第一、二象限B .第二、三象限C .第三、四象限D .第一、四象限02.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 =x45+495平行,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A 、B ,并且过点(-1,-25),则在线段AB 上(包括端点A 、B )横坐标、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有()A .4个B .5个C .6个D .7个03.在一次函数y =-x +3的图象上取点P ,作PA ⊥x轴,PB ⊥y轴,垂足分别为A 、B ,长方形OAPB 的面积为2,则这样的点P 共有()A .4个B .3个C .2个D .1个04.在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动点M (x ,0)到定点P (5,5),Q (2,1)的距离分别为MP 和MQ ,若MP +MQ 取最小值,则点M 的坐标为________. 05.已知点A (0,2)、B(4,0),点C 、D 分别在直线x =1与x =2上运动,且CD ∥x轴,当AC +CD +DB 的值最小值,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06.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两个点A(-8,3)、B (-4,5)以及动点C (0,n )、D(m ,0).当四边形ABCD 的周长最短时,n m的值为_________.07.已知函数y =(a -2)x -3a -1,当自变量x 的值范围为3≤x ≤5时,y 既能取到大于5的值,又能取到小于3的值,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08.(荆州市八年级数学联赛试题)已知一次函数y =ax +b (a 为整数)的图象过(98,19),它与x 轴的交点为(p ,0),与y 轴的交点为(0,q ),若P 为质数,q 是正整数,问符合条件的一次函数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解析式;若存在,说明理由.09.若直线y =mx -3,y =-1,y =3和x =1所围成的四边形面积为12,求m.10.设f (x )=kx +1是x 的函数,若m (k )表示函数f (x )=kx +1在1≤x ≤3条件下的最大值,求函数m (k )的解析式,并作出图象.。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模拟试题九一试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计42分)1、在一个凸n 边形的纸板上切下一个三角形后,剩下的是一个内角和为2160°的 多边形,则n 的值为( )(A )只能为12 (B )只能为13 (C )只能为14 (D )以上都不对2、已知:a+b+c=3,a 2+b 2+c 2=3,则a 2005+b 2005+c 2005的值是( ) (A )0 (B) 3 (C) 22005 (D)3·220053、有一种足球是由若干块黑白相间的牛皮缝制而成,黑皮为正五边形,白皮为 正六边形,(如图),如果缝制好的这种足球黑皮有12块,则白皮有( )块。
(A) 16 (B) 18 (C) 20 (D) 224、在Rt △ABC 中,斜边AB=5,而直角边BC 、AC 之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m -1)x+4(m -1)=0的两根,则m 的值是( ) (A )4 (B )-1 (C )4或-1 (D )-4或15、在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设k 为整数,当直线y=x -3与y=kx+k 的交点为整数时,k 的值可以取( )(A )2个 (B )4个 (C )6个 (D )8个6、设n 是正整数,0<x ≤1,在△ABC 中,如果AB =x n +,BC =x n 2+,CA =x n 3+,BC 边上的高AD =n ,那么,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A )10个 (B )11个 (C )12个 (D )无穷多个二、填空题: (每小题7分,共计28分)1、已知:x 为非零实数,且1122x x-+ = a , 则2x 1x+=_____________。
2、已知a 为实数,且使关于x 的二次方程x 2+a 2x+a = 0有实根,则该方程的根x 所能取到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p 是⊙o 的直径AB 的延长线上一点,PC 与⊙o 相切于点C ,∠APC 的角平分线交AC 于Q ,则∠PQC = _________.4、对于一个自然数n ,如果能找到自然数a 和b ,使n=a+b+ab ,则称n 为一个“好数”,例如:3=1+1+1×1,则3是一个“好数”,在1~20这20个自然数中,“好数”共有__个。
松山二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数学竞赛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写在下面的答题表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 若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为( )A. 1B. 3C. D. 2. 对于二次函数,其图象的顶点坐标为( )A. B. C. D. 3. 将抛物线先向右平移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A. B. C. D. 4.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为( )A. 有两个相等实数根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只有一个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5. 中秋节当天,某微信群里的每两个成员之间都互发一条祝福信息,共发出72条信息,设这个微信群的人数为x ,则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A B. C. D. 6. 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的高度h (单位:m )与小球的运动时间t (单位:s )之间的关系式是.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所需的时间是( )A. 2sB. 3sC. 4sD. 5s的的..12345678910()1350m m x x ----=1-()234y x =+()0,4()0,4-()4,0()4,0-22(1)y x =+3222(2)2y x =--22(2)2y x =-+22(4)2y x =+-22(4)2y x =++2230x x +-=1(72)x x -=1(1)722x x +=(1)72x x +=1(1)722x x -=2305h t t =-7. 用配方法转化方程时,结果正确的是( )A. B. C. D. 8. 如果三点,和在抛物线 的图象上,那么,与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 9.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与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10. 设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3=0的两根,则x 31?4x 22+20的值为( )A. 1B. 5C. 11D. 15二、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1. 已知抛物线y =(m +1) x 2开口向上,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2. 若抛物线y =x 2-2x -3与x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则线段AB 的长为____________.13. 若实数范围内定义一种运算“*”,使,则方程的解为___________.1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2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15. 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是,且满足. 则的值为 .16. 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abc <0;②a ﹣b +c <0;③m 为任意实数,则a +b>x 0322=-+-k kx x 21x x ,2121)(2x x x x =+k 2210x x +-=2(1)2x +=2(1)2x -=2(2)3x +=2(1)3x +=()111,P y ()223,P y ()334,P y 26y x x c =-++1y 2y 3y 312y y y <<321y y y <<132y y y <<123y y y <<2y ax b =+(0)y ax b ab =+≠()2*1a b a ab =+-()2*50x +=am 2+bm ;④3a +c <0;⑤若且x 1≠x 2,则x 1+x 2=4.其中正确结论有三、解答题(共52分)17. 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满分4分).18. 已知关于的方程.求证:不论取何实数,该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满分6分)19. (每小题4分,满分8分)有一个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225个人患了流感.(1)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2)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染速度,第三轮有多少个人患流感?()311x x x +=+x 220x ax a ++-=a20.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每小题4分,满分8分)如果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根是1,那么我们称这个方程为“方正方程”.(1)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是否为“方正方程”,请说明理由;(2)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是“方正方程”,求的最小值.)0(02≠=++a c bx ax 02532=+-x x x 052=+-c bx x c b 22-21. (每空1分,画图3分,满分8分)已知二次函数.(1)写出函数的顶点坐标 ;(2)补全表格,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出该二次函数的图象.x ……-5-4-201……y……059……542+--=x x y(3)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①当时,的取值范围是 ;②当时,的取值范围是 .22. (每小题4分,满分8分)某商场销售一批商品,已知进价为每件6元,平时以12元的价格出售,平均每天可售出80件,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40件.(1)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280元,每件商品应定价多少元?(2)若该商场要每天盈利最大,每件商品应定价多少元?盈利最大是多少元?23.(每小题5分,满分10分)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相交于点A(-2,0)和点B(6,0),与y 轴交于点C.(1)求b 、c 的值;(2)若点P 是抛物线BC 段上的一点,当△PBC 的面积最大时求出点P 的坐标,0>y x 05<<-x y c bx x y ++=221并求出△PBC面积的最大值.。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 竞赛练习之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含答案)【例1】如图,△ABC 内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5,8,10,四边形AEFD 的面积为x ,则x =________.【例2】如图,在△ABC 中,已知BD 和CE 分别是两边上的中线,并且BD ⊥CE ,BD =4,CE =6,那么△ABC 的面积等于 ( )A .12B .14C .16D .18 解题思路:由中点想到三角形中位线,这样△ABC 与四边形BCDE 面积存在一定的关系.【例3】如图,依次延长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至E ,F ,G ,H ,使BE AB =CF BC =DG CD =AH DA=m ,若S 四边形EFGH =2S 四边形ABCD ,求m 的值.【例4】如图,P ,Q 是矩形ABCD 的边BC 和CD 延长线上的两点,P A 与CQ 相交于点E ,且∠P AD=∠QAD ,求证:S 矩形ABCD =S ∠APQ .例1图1085F ABCD E 例2图DABCE 例3图BC DEF G HA例4图EABPCD【例5】如图,在Rt ∠ABC 中,∠A =90°,AB =8,AC =6,若动点D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A 运动到点A 为止,移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 过点D 作DE ∠BC 交AC 于点E ,设动点D 运动的时间为x 秒,AE 的长为y .(1) 求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 当x 为何值时,△BDE 的面积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例6】如图,设P 为∠ABC 内任意一点,直线AP ,BP ,CP 交BC ,CA ,AB 于点D ,E ,F . 求证:(1)PD AD +PE BE +PFCF=1; (2)P A AD +PB BE +PC CF=2A 级1.如图, ABCD 中,AE ∠BE =1∠2,S ∠AEF =6cm 2,则S ∠CDF 的值为________.2.如图,正六边形ABCDEF 的边长为23cm ,P 为正六边形内任一点,则点P 到各边距离之和为_______.例5图A BCDE例6图ABCDFE第1题图FAB CDE第2题图ABCF第3题图APD3.如图,P 是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 外一点,PB =PC ,∠PBD 的面积等于48,则∠PBC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4.如图,已知∠BOF ,∠AOF ,∠BOD ,∠COE 的面积分别为30,40,35,84,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5.如图,已知AD 是Rt ∠ABC 斜边BC 上的高,DE 是Rt ∠ADC 斜边上的高,如果DC ∠AD =1∠2, S ∠DCE =a ,那么S ∠ABC 等于 ( )A .4aB .9aC .16aD .25a6.如图,已知M 是 ABCD 边AB 的中点,CM 交BD 于点E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与 ABCD 的面积之比为( )A .16B .14C .13D .5127.如图,在∠ABC 中,DE ∠BC ,DE 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若S ∠ADE =2S ∠DCE ,则S ∠ADES ∠ABC等于( )A .14B .12C .23D .498.如图,∠ABC 是边长为6cm 的等边三角形,被一平行于BC 的矩形所截,AB 被截成三等分,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面积为( )cm 2.A .4B .2 3C .3 3D .4 39.如图,平面上有两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ABCD 和 A ′B ′C ′D ′,且正方形A ′B ′C ′D ′的顶点A ′在正方形ABCD 的中心,当正方形A ′B ′C ′D ′绕A ′ 转动时,两个正方形重合部分的面积必然是一个定值. 这个结论对吗?证明你的判断.第4题图OA BCDEF 第5题图EDABC第6题图E ABCDM第7题图ABCD E 第8题图 HGF E B第9题图 A BCDA'C'D'10.如图,设凸四边形ABCD 的一组对边AB ,CD 的中点分别为K ,M .求证:S 四边形ABCD =S ∠ABM +S ∠DCK..11.如图1,AB ,CD 是两条线段,M 是AB 的中点,S ∠DMC ,S ∠DAC ,S ∠DBC 分别表示∠DMC ,∠DAC ,∠DBC 的面积,当AB ∠CD 时,有S ∠DMC =S ∠DAC +S ∠DBC2………..∠.(1) 如图2,若图1中AB 与CD 不平行时,∠式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2) 如图3,若图1中AB 与CD 相交于点O 时, 问S ∠DMC 与S ∠DAC 和S ∠DBC 有何相等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12.如图,在∠ABC 中,∠ACB =90°,∠ABC =30°,将∠ABC 绕顶点C 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θ(0°<θ<180°),得到∠A ′B ′C ′.(1) 如图1,当AB ∠CB ′时,设A ′B ′与CB 相交于点D ,证明:∠A ′CD 是等边三角形;(2) 如图2,连接A ′A ,B ′B ,设∠ACA ′和∠BCB ′的面积分别为S ∠ACA ′和S ∠BCB ′.求证:S ∠ACA ′∠S ∠BCB ′=1∠3. (3) 如图3,设AC 的中点为E ,A ′B ′的中点为P ,AC =a ,连接EP ,当θ=_____时,EP 长度最大,最大值是____________.图2图1图3O BCBA DCADCAMMM第10题图A BD K MB 级1.如图,A 在线段BG 上,ABCD 和DEFG 都是正方形,面积分别为7cm 2和11cm 2,则∠CDE 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cm 2.2.如图,P 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P A =PB =10,并且P 到CD 边的距离也等于10,那么正方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3.如图,四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DC 上,DF FC =1,CEBE =2,若∠ADF 的面积为m ,四边形AECF 的面积为n (n >m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___________.4.如图,图形ABCD 中,AB ∠CD ,AC 和BD 相交于点O ,若AC =5,BD =12,中位线长为132,∠AOB的面积为S 1,∠OCD 的面积为S 2,则S 1+S 2=_________.5.如图,分别延长∠ABC 的三边AB ,BC ,CA 至A ′,B ′,C ′,使得AA ′=3AB ,BB ′=3BC ,CC ′=3AC ,若S ∠ABC =1,则S ∠A ′B ′C ′等于 ( ).A .18B .19C .24D .276.如图,若ABCD 是2×2的正方形,E 是AB 的中点,F 是BC 的中点,AF 与DE 相交于点I ,BD 和AF 相交于点H ,那么四边形BEIH 的面积是 ( )A .13B .52 C .715 D .815θθθ图2图1图3DA CB A'B'ACBA'B'A CB A'B'E P第1题图C BG D EFA第2题图ABCDP第3题图ABCD FE第4题图OA CB7.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BC 上的一点,F 是CD 上的点,已知S ∠ABE =S ∠ADF =13S ABCD ,则S △AEF S △CEF的值等于 ( )A .2B .3C .4D .58.(1) 探究:如图1,在 ABCD 的形外分别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F 和等腰直角三角形ADE ,∠F AB =∠EAD =90°,连接AC ,EF. 在图中找一个与∠F AE 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2) 应用:以 ABCD 的四条边为边,在其形外分别作正方形,如图2,连接EF ,GH ,IJ ,KL ,若 ABCD 的面积为5,则图中阴影部分四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_.9.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AD =DC =2cm ,BC =4cm ,在等腰∠PQR 中,∠QPR =120°,底边QR =6cm , 点B ,C ,Q ,R 在同一条直线l 上,且C ,Q 两点重合,如果等腰∠PQR 以1cm/s 的速度沿直线l 箭头所示方向匀速运动,t 秒时梯形ABCD 与等腰∠PQR 重合部分的面积记为S cm 2.(1) 当t =4时,求S 的值;(2) 当4≤t ≤10时,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10.有一根直尺的短边长为2cm ,长边长为10cm ,还有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纸板,它的斜边长为12cm ,如图1将直尺的短边DE 放置与直角三角纸板的斜边AB 重合,且点D 与点A 重合 将直尺沿AB 方向平移,如图2,设平移的长为x cm(0≤x ≤10),直尺与三角形纸板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cm 2.(1) 当x =0时,S =________,当10 x 时,S =________; (2) 当0<x ≤4时,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图1图2A DBCFE LK JIH GAD B CEF第5题图 A'B'C'A CB 第6题图 I HABC DEF 第7题图 A B CD EF第9题图ADP(3) 当4<x <10时,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11.如图,设H 是等腰三角形ABC 的三边上的高线的交点,在底边BC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让顶点A 至底边BC 的距离变小(仍保持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这时HBC ABC S S ∆∆⋅的值变大、变小、还是不变?证明你的结论.12.(1) 请你在图1中作一条直线,使它将矩形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2) 如图2,点M 是矩形ABCD 内一定点,请你在图2中过点M 作一条直线,使它将矩形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3) 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梯形OBCD 是某市将要筹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用地示意图,其中DC ∠OB ,OB =6,BC =4,CD =4. 开发区综合服务管理委员会(其占地面积不计)设在点P (4,2)处. 为了方便驻区单位,准备过点P 修一条笔直的道路(路的宽不计),并且使这条路所在的直线l 将直角梯形O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你认为直线l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图2FGFBC A BCEExy图1图2图3OC D DCBAMDCPB 第11题图 H DE F A。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模拟试题〔三〕一、选择题〔此题总分值30分,每题5分〕 1.假设1))(())(())((=++++++++y x z y zxx z y x yz z y x z xy ,那么x 、y 、z 的取值情况是〔 〕〔A 〕全为零 〔B 〕只有两个为零 〔C 〕只有一个为零 〔D 〕全不为零2.假设x ,y ,x -y 都是有理数,那么x ,y 的值是 〔 〕〔A 〕二者均为有理数〔B 〕二者均为无理数〔C 〕仅有一个为有理数〔D 〕以上均有可能3.设n 为自然数,那么n 2+n +2的整除情况是〔 〕〔A 〕既不能被2整除,也不能被5整除 〔B 〕能被2整除,但不能被5整除 〔C 〕不能被2整除,但能被5整除〔D 〕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4.某同学上学时步行,回家时坐车,路上一共要用一个半小时;假设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那么只需半个小时.如果往返都步行,那么需用的时间是 〔 〕〔A 〕1小时〔B 〕2小时〔C 〕2.5小时〔D 〕3小时5.如图,正方形ABCD 及正方形AEFG ,连接BE 、CF 、DG .那么BE ∶CF ∶DG 等于 〔 〕〔A 〕1∶1∶1 〔B 〕1∶2∶1 〔C 〕1∶3∶1〔D 〕1∶2∶16.如果a ,b 是质数,且a 2-13a +m =0,b 2-13b +m =0,那么a b +ba的值为 〔 〕 〔A 〕22123〔B 〕22125或2 〔C 〕22125〔D 〕22123或2二、填空题〔此题总分值30分,每题5分〕1.实数x 满足x x x x -=-132⋅,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2.如果对于一切实数x ,有f (x +1)=x 2+3x +5,那么f (x -1)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_____.3.实数x 、y 满足条件2x 2-6x +y 2=0,那么x 2+y 2+2x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 4.方程332-=3x -3y 的有理数解x =__________,y =__________. 5.如图,从直角△ABC 的直角顶点C 作斜边AB 的三等分点的连线CE 、CF .CE =sin α,CF =cos α〔α为锐角〕,那么AB =__________.6.用长为1,4,4,5的线段为边作梯形,那么这个梯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此题总分值60分,每题20分〕1.如图,D 为等边△ABC 的BC 边上一点,BD =1,CD =2,CH ⊥AD 于点H ,连结BH .试证:∠BHD =60º.ABCDEFG CAF AH2.函数y =-21x 2+213的自变量在a ≤x ≤b 时,2a ≤y ≤2b ,试求a 、b 之值.3.一个自然数假设能表示成两个自然数的平方差,那么称这个自然数为“聪明数〞.例如,16=52-32就是一个“聪明数〞.试问: 〔1〕1998是不是“聪明数〞?说明理由.〔2〕从小到大排列,第1998个“聪明数〞是哪一个自然数?。
G F E'C'E A D B C 初中数学竞赛选拔试题(检测范围:初中数学竞赛大纲要求所有内容)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分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设二次函数y 1=a (x -x 1)(x -x 2)(a ≠0,x 1≠x 2)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2=dx +e (d ≠0)的图象交于点(x 1,0),若函数y =y 2+y 1的图象与x 轴仅有一个交点,则( ).A .a (x 1-x 2)=dB .a (x 2-x 1)=dC .a (x 1-x 2)2=dD .a (x 1+x 2)2=d 2、如图,ΔABC 、ΔEFG 均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点D 是边BC 、EF 的中点,直线AG 、FC 相交于点M .当ΔEFG 绕点D 旋转时,线段BM 长的最小值是( ).A .32-B .13+C .2D .13-3、一名模型赛车手遥控一辆赛车,先前进1m,然后原地逆时针旋转α(0°<α<180°),被称为一次操作.若5次操作后,发现赛车回到出发点,则α为( ).A .72°B .108°C .144°D .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4、方程()y x y xy x +=++322的整数解有( ).A 、3组B 、4组C 、5组D 、6组 二、填空题(本大题分16小题,每题5分,共80分)5、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4,AD =10,连接BD ,DBC ∠的角平分线BE 交DC 于点E ,现把BCE ∆绕点B 逆时针旋转,记旋转后的BCE ∆为''E BC ∆,当射线'BE 和射线'BC 都与线段AD 相交时,设交点分别为F ,G ,若BFD ∆为等腰三角形,则线段DG 长为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 是第一象限内一点,过M 的直线分别交x 轴,y 轴的正半轴于A 、B 两点,且M 是AB 的中点.以OM 为直径的⊙P 分别交x 轴,y 轴于C 、D 两点,交直线AB 于点E (位于点M 右下方),连结DE 交OM 于点K .设x OBA =∠tan (0<x <1),y MK OK=,则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为 . 7、如图,梯形ABCD 的面积为34cm 2,AE=BF ,CE 与DF 相交于O ,OCD ∆的面积为11cm 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cm 2.8、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O 过正方形的顶点A 和对角线的交点P ,分别交AB 、AD 于点F 、E .若⊙O 的半径为23,AB =2+1,则EDAE 的值为 . 9、已知一个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在一个正方形的边上移动.如果这个内接三角形的最大面积是 3.则该正方形的边长为 .第5题 第2题第6题 第7题第8题10、在四边形ABCD 中,边AB=x ,BC=CD =4,DA =5,它的对角线AC=y ,其中x ,y 都是整数,∠BAC =∠DAC ,那么x = .11、如果满足 ||x 2-6x -16|-10| = a 的实数x 恰有6个,那么实数a 的值等于 . 12货车的平均速度都相等,且记为v 千米/小时.两列货车实在运行中的间隔不小于225v ⎛⎫⎪⎝⎭千米,这这批救灾物资全部运到目的地最快需要6小时,那么每隔 分钟从甲站向乙站发一趟货车才能使这批货物在6小时内运到.13、已知0≤a-b ≤1,1≤a+b ≤4,那么当a -2b 达到最大值时,8a +2015b 的值等于 .14、在边长为l 的正方形ABCD 中,点M 、N 、O 、P 分别在边AB 、BC 、CD 、DA 上.如果AM=BM ,DP =3AP ,则MN+NO+OP 的最小值是 .15、如图,在四边形纸片ABCD中,AB=BC ,AD=CD ,∠A =∠C =90°,∠B =150°,将纸片先沿直线BD 对折,再将对折后的图形沿从一个顶点出发的直线裁剪,剪开后的图形打开铺平,若铺平后的图形中有一个是面积为2的平行四边形,则CD =______________.16、从1,2,…,2008中选出总和为1009000的1004个数,并且这1004个数中的任意两数之和都不等于2009.则这1004个数的平方和为 . 17、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AB 长为2,∠ACB =90°,三角形内一个动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7,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大小分别为 , . 18、若实数x 、y 满足:=+-13x xy y -+23,则若设p=x+y ,则p max = ,p min = .19、已知平面上有4个圆叠在一起形成10个区域,其中在外区域的三个圆每个圆有5个区域,在内区域的圆有7个区域.现将数字0,1,…,9分别放入10个区域,且使每个圆都有相同的数字和,则数字和S 的取值范围为 . 20、已知∠BAC =90°,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且边长为1,则CABC AB 111++ 的最大值为 ,简述理由(可列式):. 三、分析解答题(本大题分5小题,分值依次为8分、10分、8分、14分、10分,共50分)21、(8分)牛顿和莱布尼茨于17世纪分别独立地创立了积分学.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定积分.我们规定把函数()x f 中区间[]b a ,(包括a ,b )与x 轴围成的面积记作:()⎰bax x f d .(1).试证:()()x x f k x x kf babad d ⎰⎰=;(2).对于任意实数c b a ,,其中(a <c <b ),是否都有:()()()⎰⎰⎰+=bcc abax x f x x f x x f d d d .如没有请举出反例;如有,请证明之.第10题第15题 第19题x 1x 2 x 3x 4x 5 x 6x 7x 8x 9x 10第20题A BDEC22、(10分)在正方形ABCD的AB、AD边各取点K、N,使得AK·AN=2BK·DN,线段CK、CN交对角线BD于点L、M,试证:∠BLK=∠DNC=∠BAM.23、(8分)设AB,CD为圆O的两直径,过B作PB垂直AB,并与CD延长线相交于点P,过P作直线PE,与圆分别交于E,F两点,连AE,AF分别与CD交于G,H两点(如图),求证:OG=OH.第23题24、(14分)如图,点A 和动点P 在直线l 上,点P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Q ,以AQ 为边作Rt ABQ ∆,使∠BAQ =90°,AQ :AB =3:4,作ABQ ∆的外接圆O .点C 在点P 右侧,PC =4,过点C 作直线m ⊥l ,过点O 作OD ⊥m 于点D ,交AB 右侧的圆弧于点E .在射线CD 上取点F ,使DF=23CD ,以DE ,DF 为邻边作矩形DEGF .设AQ =3x . (1)用关于x 的代数式表示BQ ,DF .(2)当点P 在点A 右侧时,若矩形DEGF 的面积等于90,求AP 的长. (3)在点P 的整个运动过程中,①当AP 为何值时,矩形DEGF 是正方形? ②作直线BG 交⊙O 于点N ,若BN 的弦心距为1,求AP 的长.25、(10分)有A 、B 、C 三个村庄,各村分别有适龄儿童a 、b 、c 人.今要建立一所小学,使各村学生到校总里程最短.试问:若三村人数不一定相等时学校应建在哪里?第24题初 中 数 学 竞 赛 选 拔 试 卷参 考 答 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分105、17986、212xy -= 7、12 8、222或 9、332+ 10、4或511、10 12、12 13、8 14、48515、 432+或32+ 16、1351373940 17、30°,60° 18、2213921539++或 19、21≤S ≤25 20、221+;理由:求式=1+BC1,又EFC BDE ∆∆∽⇒BD ·CF =1,BC 2≥2+2BD ·CF +CF BD •4=8∴计算可得为221+三、分析解答题(本大题分5小题,分值依次为8分、10分、14分、10分,共50分) 21、(8分)【解】(暂无解答,征求答案) 22、(10分)【解】连结KN 、KM ,将ND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EBC ∆. AB=AD ⇒AK+BK=AN+DN ⇒(AK-AN )2=(DN-BK )2⇒AK 2+AN 2-2AK ·AN =DN 2+BK 2-2ND ·BK (两边同加2AK ·AN )⇒AK 2+AN 2=(DN +BK )2(由AK ·AN =2BK ·DN 可知),结合图可知NK 2=KE 2 ∴EKC NKC ∆∆∽(SSS )∴∠DNC =∠KEC =∠KNC ,且∠KCN =45° ∴B 、C 、M 、K 四点共圆(∠KBN =45°) ∴KM ⊥CN ,∴A 、K 、M 、N 四点共圆∴∠KAM =∠KNM =∠DNC ,又∠MDN =45°=∠KCN ∴N 、L 、C 、D 四点共圆,∴∠DNC =∠DLC =∠KLB ∴∠DNC =∠KAM =∠KLB (即∠BLK =∠DNC =∠BAM )23、(8分)【解】24、(14分)【解】23、第23题解ABC (1)XABC(2)25、(10分)【解】 (I )当三村人数相等时,分以下两种情形(如图):(1)ABC ∆中最大角大于120°,不妨令∠A ≥120°,则学校应建在A 村;(2)ABC ∆中最大角小于120°,则学校应建在X 点(此点到三边的张角相等,亦称ABC ∆的费马点)(II )当三村人数不一定相等时,则学校所在地X ,可通过物理学的模拟方法求出:在平面上,用三点A 、B 、C 模拟三村,用重物a 、b 、c 模拟相应各村人数,并用细线通过滑轮连接于X 点.当出现平衡时,平衡点X 就是学校该建的地方.由静力学势能原理可知:AX ·a +BX ·b +CX ·c 达最小值,即各村分别有适龄儿童到校总里程最短.当a=b=c 时,AX 、BX 、CX 三方向拉力相等且平衡.由对称关系,立得:∠AXB =∠BXC =∠CXA =90°.。
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初三年级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以下每题的4个结论中,仅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在题后的圆括号内。
1.已知a+0221≠+=b ab ,b a 则的值是( ) A . -1 B .1 C .2 D .不能确定2.已知122432+--=--+x B x A x x x ,其中A 、B 、为常数,则4A-B 的值是( ) A . 7 B .9 C .13 D .53.在一个多边形中,除了二个内角外,其内角之和为20020,则这个多边形边数为( )A .12B .12或13C .14D .14或154.已知一次函数y=kx-k,若y 随x 的减小而减小,则该函数的图象经过( )A . 第一、二、三象限B .第一、二、四象限C .第一、三、四象限D .第二、三、四象限5.如图,D 是△ABC 的边AB 上的点,F 为△ABC 外的点,连DF 交AC 于E 点,连FC ,现有三个断言:(1)DE=FE ;(2)AE=CE ;(3)FC ∥AB 。
以其中两个断言为条件,其余一个断言为结论,如此可作出三个命题,这些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 0B .1C .2D .3B D FC A EDE B 第5题图 第6题图6.如图,在△ABC 中,∠ABC=900,D 是AC 的中点,BE ⊥BD 交CA 的延长线于E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BED ∽△BCAB .△BEA ∽△BCDC .△ABE ∽△BCED .△BEC ∽△DBC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0分)7.设-1≤x ≤2,则│x-2│-21│x │+│x+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_____________. 8.若平面上4条直线两两相交且无三线共点,则共有同旁内角_______________对。
9.方程210712122=+++-+x x x x 的解为 10.HJ 牌小汽车的油箱可装汽油30升,原来装有汽油10升,现在再加汽油x 升,如果每升汽油2.95元,油箱内汽油的总价y(元)与x (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
C(第2题图)2013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九年级预赛模拟试题(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下列各小题中,均给出四个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不填、多填或错填均为零分.1. 从长度是2cm ,2cm ,4cm ,4cm 的四条线段中任意选三条线段,这三条线段能够组成等腰三角形的概率是( )A .41B .31 C .21D .12.如图,M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AN 平分∠BAC ,AN ⊥BN于N ,且AB =10,BC =15,MN =3,则△ABC 的周长为( ) A .38 B .39 C .40 D . 41 3.已知1≠xy ,且有09201152=++x x ,05201192=++y y ,则y x的值等于( )A .95 B .59 C .52011- D .2011- 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是4为直径作三个半圆(如图所示),已知两个月牙形(带斜线的阴 影图形)的面积之和是10,那么以下四个整数中,最接近图 中两个弓形(带点的阴影图形)面积之和的是( ) A .6 B . 7 C .8 D .9 5.设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二次函数2)2(2a cx x ba y ----=在1=x 时取最小值b 58-,则△ABC 是( )A .等腰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 6.计算机中的堆栈是一些连续的存储单元,在每个堆栈中数据的存入、取 出按照“先进后出”的原则,如图,堆栈(1)中的2个连续存储单元 已依次存入数据b ,a ,取出数据的顺序是a ,b ;堆栈(2)的3个 连续存储单元已依次存入数据e ,d ,c ,取出数据的顺序是c ,d , e ,现在要从这两个堆栈中取出5个数据(每次取出1个数据),则不 同顺序的取法的种数有( )(1) (2)(第5题图)A .5种B .6种C .10种D .12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7.若04122=---x x ,则满足该方程的所有根之和为 .8.(人教版考生做)如图A中,过A ,B ,C 三点的圆交AD 于E ,且与CD 相切,若AB =4,BE =5,则DE 的长为 . 8.(北师大版考生做)如图B ,等边三角形ABC 中,D ,E 分别为AB ,BC 边上的两个动点,且总使AD=BE ,AE 与CD 交于点F ,AG ⊥CD 于点G ,则FGAF= . 9.已知012=--a a ,且3222322324-=-++-axa a xa a ,则=x . 10.元旦期间,甲、乙两人到特价商店购买商品,已知两人购买商品的件数相同,且每件商品的单价只有8元和9元两种.若两人购买商品一共花费了172元,则其中单价为9元的商品有 件.11.如图,已知电线杆AB 直立于地面上,它的影子恰好照在土坡的坡面CD 和地面BC 上,如果CD 与地面成o 45,∠A =o 60,CD =4m ,BC =)2264(-m ,则电线杆AB 的长为 m .12.实数x 与y ,使得y x +,y x -,xy ,yx四个数中的三个有相同的数值,则所有具有这样性质的数对),(y x 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3.(本题满分20分)已知:))(())(())((a x c x c x b x b x a x ++++++++是完全平方式. 求证: c b a ==.(第11题图)ABCD(第8题图A )GFECBA(第8题图B )D14.(本题满分20分)如图,将OA = 6,AB = 4的矩形OABC 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M ,N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其中点M 沿AO 向终点O 运动,点N 沿CB 向终点B 运动,当两个动点运动了t 秒时,过点N 作NP ⊥BC ,交OB 于点P ,连接MP . (1)点B 的坐标为 ;用含t 的式子表示点P 的坐标为 ; (2)记△OMP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0 < t < 6);并求t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3)试探究:当S 有最大值时,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T ,使直线MT 把△ONC 分割成三角形和四边形两部分,且三角形的面积是△ONC 面积的31?若存在,求出点T(第14题图)15.(本题满分20分)对于给定的抛物线b ax x y ++=2,使实数p ,q 适合于)(2q b ap +=. (1)证明:抛物线q px x y ++=2通过定点;(2)证明:下列两个二次方程,02=++b ax x 与02=++q px x 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6 C D B A D C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7. 62-; 8. A :516;B :12 ; 9. 4; 10. 12; 11. 26; 12.)1,21(-)1,21(--.三、解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3. 证明:把已知代数式整理成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得原式=3x 2+2(a +b +c )x +ab +ac +bc ∵它是完全平方式, ∴△=0.即4(a +b +c )2-12(ab +ac +bc )=0. ∴ 2a 2+2b 2+2c 2-2ab -2bc -2ca =0,(a -b )2+(b -c )2+(c -a )2=0.要使等式成立,必须且只需:⎪⎩⎪⎨⎧=-=-=-000a c c b b a解这个方程组,得c b a ==. 14. 解:(1)(6,4);(2,3t t ).(其中写对B 点得1分) ···· ………………………………3分 (2)∵S △OMP =12×OM ×23t ,∴S =12×(6 -t )×23t =213t -+2t =21(3)33t --+(0 < t <6).∴当3t =时,S 有最大值.…………………………………………8分(3)存在.由(2)得:当S 有最大值时,点M 、N 的坐标分别为:M (3,0),N (3,4), 则直线ON 的函数关系式为:43y x =.设点T 的坐标为(0,b ),则直线MT 的函数关系式为:3b y x b =-+,解方程组433y x b y x b⎧=⎪⎪⎨⎪=-+⎪⎩得3444b x b b y b ⎧=⎪⎪+⎨⎪=⎪+⎩ ∴直线ON 与MT 的交点R 的坐标为34(,)44b bb b++. ∵S △OCN =12×4×3=6,∴S △ORT =13S △OCN =2. ························ …………………10分 一、当点T 在点O 、C 之间时,分割出的三角形是△OR 1T 1,二、如图,作R 1D 1⊥y 轴,D 1为垂足,则S △OR 1T 1=12•RD 1•OT =12•34b b+•b =2.∴234160b b --=, b.∴b 1 b 2 舍去)此时点T 1的坐标为(0). ··········· ……………………………………………15分② 当点T 在OC 的延长线上时,分割出的三角形是△R 2NE ,如图,设MT 交CN 于点E , ∵点E 的纵坐标为4,∴由①得点E 的横坐标为312b b-, 作R 2D 2⊥CN 交CN 于点D 2,则 S △R 2NE =12•EN •D 2 =12•312(3)b b --•4(4)4b b -+96(4)b b =+=2.∴24480b b +-=,b2=±.∴b 1=2,b 2=2-(不合题意,舍去).∴此时点T 2的坐标为(0,2). 综上所述,在y 轴上存在点T 1(0),T 2(0,2)符合条件.…20分 15. 证明:(1)∵)(2q b ap +=∴b ap q -=2代入抛物线q px x y ++=2中,得0)2(2=++-+-ax p b x y得⎪⎩⎪⎨⎧=+=-+-0202a x b x y 解得:⎪⎪⎩⎪⎪⎨⎧-=-=4422ba y a x , 故抛物线q px x y ++=2通过定点)44,2(2b a a --……………………10分 (2)∵b ap q 22-=,∴)2(2224222b ap p q p q p --=⋅-=-=b ap p 422+-=b a a ap p 42222+-+- =)4()(22b a a p ---∴0)()4()4(222≥-=-+-a p b a q p ∴q p 42-与b a 42-中至少有一个非负.∴02=++b ax x 与02=++q px x 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20分(备用图)。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数学人教版模拟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数中,是整数的是()A. 0.5B. 2C. 2/3D. 1.52.下列各数中,是负数的是()A. 3B. 4C. 5/6D. 03.下列各数中,是正数的是()A. 3B. 0C. 2/3D. 44.下列各数中,是分数的是()A. 0B. 2C. 3/4D. 15.下列各数中,是正整数的是()A. 3B. 0C. 2/3D. 56.下列各数中,是负整数的是()A. 4B. 5C. 2/3D. 07.下列各数中,是正分数的是()A. 3/4B. 0C. 5/6D. 28.下列各数中,是负分数的是()A. 3/4B. 0C. 2/3D. 59.下列各数中,是零的是()A. 3B. 0C. 2/3D. 510.下列各数中,是自然数的是()A. 3B. 0C. 2/3D. 5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数中,是整数的是__________。
2.下列各数中,是负数的是__________。
3.下列各数中,是正数的是__________。
4.下列各数中,是分数的是__________。
5.下列各数中,是正整数的是__________。
6.下列各数中,是负整数的是__________。
7.下列各数中,是正分数的是__________。
8.下列各数中,是负分数的是__________。
9.下列各数中,是零的是__________。
10.下列各数中,是自然数的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解方程:2x + 3 = 7。
2.解方程:3x 2 = 5。
3.解方程:4x + 5 = 9。
4.解方程:5x 3 = 7。
四、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1.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7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
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华有7个苹果。
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整数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9月月考模拟试卷(全国通用)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图形中,属于全等图形的是( )A. B.C. D.2. 以下列数据为三边长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 1,2,3B. 2,3,4C. 14,4,9D. 7,2,4 3. 下列各组图形中,BD 是ABC 的高的图形是( )A B.C. D.4.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5,则这个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为( )A. 1B. 2C. 7D. 95. 两个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其中两条一样长的直角边交于点M ,另一直角边BE ,CD 分别落在PAQ ∠的边AP 和AQ 上,且AB AC =,连接AM ,则在说明AM 为PAQ ∠的平分线的过程中,理由正确的是( )A. SASB. SSAC. HLD. SSS.6.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这个多边形是( )A. 五边形B. 六边形C. 七边形D. 八边形7. 如图,已知ABC 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图形是( )A. 甲和乙B. 乙和丙C. 只有乙D. 只有丙8. 如图在BCD △中,A 为BD 边上一点,AE CD ∥,AC 平分BCD ∠,235∠=°,60D ∠=°,则B ∠=( )A 50° B. 45° C. 40° D. 25°9. 下列多边形材料中,不能单独用来铺满地面的是( )A. 三角形B. 四边形C. 正五边形D. 正六边形10. 如图所示,△ABC 中,点D 、E 、F 分别在三边上,E 是AC 的中点,AD 、BE 、CF 交于一点G ,BD =2DC ,S △GEC =3,S △GDC =4,则△ABC 的面积是( )A. 25B. .30C. 35D. 40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11. 如图,已知AB ∥CF ,E 为AC 的中点,若FC =6cm ,DB =3cm ,则AB =________.12. 如图,A B C D E F ∠+∠+∠+∠+∠+∠=______.的.13. 一个n 边形内角和等于1620°,则边数n 为______.14. 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为边BC ,AD ,CE 的中点,且ABC 的面积等于24cm ,则阴影部分图形面积等于_____2cm .15. 已知,如图ABC ,点D 是ABC 内一点,连接BD CD ,,则BDC ∠与12A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16. △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BAD=50°,∠CAD=20°,则∠BAC=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72分)17. 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长为9cm ,另一边长为2cm ,若第三边长为x cm .(1)求第三边x 的范围;(2)当第三边长为奇数时,求三角形周长.18. 已知:如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AB DE ∥,BF EC =.求证:ABC DEF ≌△△.的的19. 如图,CE 是ABC 外角ACD ∠的平分线,且C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 ,42B ∠=°,25E ∠=°,(1)求ECD ∠的度数;(2)求BAC ∠的度数.20. 将两个三角形纸板ABC 和DBE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连接DC .已知DBA CBE ∠=∠,BDE BAC ∠=∠,ACDE DC ==.(1)试说明ABC DBE ≌△△.(2)若72ACD ∠=°,求∠21. 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 ,B ,C 均为小正方形的顶点,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1)在图1中,作ABD △与ABC 全等(点D 与点C 不重合);(2)在图2中,作ABC 的高BE ;(3)在图3中,作AFC ABC ∠=∠(点F 为小正方形的顶点,且不与点B 重合); (4)在图3中,在线段AC 上找点P ,使得BPC ABC ∠=∠.22. (1)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在ABC 中,9AB =,5AC =,求BC 边上的中线AD 的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如图1):①延长AD 到Q ,使得DQ AD =;②再连接BQ ,把2AB AC AD 、、集中在ABQ 中;根据小明的方法,请直接写出图1中AD 的取值范围是 .(2)写出图1中AC 与BQ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3)如图2,在ABC 中,AD 为中线,E 为AB 上一点,AD 、CE 交于点F ,且AE EF =.求证:AB CF =.23.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60120AD AB DC BC DAB DCB ==∠=°∠=°,,,,E 是AD 上一点,F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且DE BF =.(1)求D ∠的度数;(2)求证:CE CF =;(3)若G 在AB 上且60ECG ∠=°,试猜想DE EG BG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4. 在ABC 中,90ACB ∠=°,分别过点A 、B 两点作过点C 的直线m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 、E . (1)如图,当AC CB =,点A 、B 在直线m 的同侧时,猜想线段DE ,AD 和BE 三条线段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__________;(2)如图,当AC CB =,点A 、B 在直线m 的异侧时,请问(1)中有关于线段DE 、AD 和BE 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给出正确的结论,并说明理由.(3)当16cm AC =,30cm CB =,点A 、B 在直线m 的同侧时,一动点M 以每秒2cm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A →C →B 路径向终点B 运动,同时另一动点N 以每秒3cm 的速度从B 点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A 运动,两点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分别过点M 和点N 作MP m ⊥于P ,NQ m ⊥于Q .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t 为何值时,MPC 与NQC 全等?2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0,5),B (12,0),在y 轴负半轴上取点E ,使OA =EO ,作∠CEF =∠AEB ,直线CO 交BA D .(1)根据题意,可求得OE = ;(2)求证:△ADO ≌△ECO ;(3)动点P 从E 出发沿E ﹣O ﹣B 路线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到B 点处停止运动;动点Q 从B 出发沿B ﹣O ﹣E 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到E 点处停止运动.二者同时开始运动,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才能停止.在某时刻,作PM ⊥CD 于点M ,QN ⊥CD 于点N .问两动点运动多长时间△OPM 与△OQN 全等?人教版数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9月月考模拟试卷(全国通用)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图形中,属于全等图形的是( )A. B.C. D.【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图形.根据全等图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逐项判断即可得.【详解】解:A 、两个图形的大小不相同,不能够完全重合,不是全等图形,则此项不符合题意; B 、两个图形的大小不相同,不能够完全重合,不是全等图形,则此项不符合题意;C 、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是全等图形,则此项符合题意;D 、两个图形的形状不相同,不能够完全重合,不是全等图形,则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 以下列数据为三边长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 1,2,3B. 2,3,4C. 14,4,9D. 7,2,4【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判定即可.【详解】解:A 、123+=,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错误,不符合题意;B 、234+>,成立,符合题意;C 、4913+<,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错误,不符合题意;D 、247+<,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形成三角形的标准是两小边之和大于最大边,熟练掌握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关键.3. 下列各组图形中,BD 是ABC 的高的图形是( )A. B.C. D.【答案】B【解析】【分析】三角形的高即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根据概念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可知,只有选项B 中的线段BD 是△ABC 的高,故选:B .【点睛】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的概念,掌握高的作法是解题的关键.4.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5,则这个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为( )A. 1B. 2C. 7D. 9 【答案】C【解析】【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x 的取值范围,再求出符合条件的x 的值即可.【详解】解:设三角形第三边的长为x ,则5-3<x <5+3,即2<x <8,只有选项C 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5. 两个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其中两条一样长的直角边交于点M ,另一直角边BE ,CD 分别落在PAQ ∠的边AP 和AQ 上,且AB AC =,连接AM ,则在说明AM 为PAQ ∠的平分线的过程中,理由正确的是( )A. SASB. SSAC. HLD. SSS【答案】C【解析】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结论,从而作出判断.【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90ABM ACM ∠=∠=°,∴ABM 和ACM △都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BM 和Rt ACM 中,AB AC AM AM = =∴()Rt Rt HL ABM ACM ≌,∴BAM CAM ∠=∠,∴AM 为PAQ ∠的平分线,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6.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这个多边形是( )A. 五边形B. 六边形C. 七边形D. 八边形【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设边数为n ,根据题意,得 ()2180720n −⋅°=°,解得6n =. ∴这个多边形为六边形,故选:B .7. 如图,已知ABC 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图形是( )A. 甲和乙B. 乙和丙C. 只有乙D. 只有丙【答案】B【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分别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解:在ABC 中,边a 、c 的夹角为50°,∴与乙图中的三角形满足SAS ,可知两三角形全等,在丙图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可求得另一个角为58°,且58°角和50°角的夹边为a ,ABC ∴ 和丙图中的三角形满足ASA ,可知两三角形全等,在甲图中,和ABC 满足的是SSA ,可知两三角形不全等,综上可知能和ABC 全等的是乙、丙,故选:B .8. 如图在BCD △中,A 为BD 边上一点,AE CD ∥,AC 平分BCD ∠,235∠=°,60D ∠=°,则B ∠=( )A. 50°B. 45°C. 40°D. 25°【答案】A【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求得BCD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得B ∠的度数.【详解】解:∵AE CD ∥,235∠=°,∴1235∠=∠=°,∵AC 平分BCD ∠,∴2170BCD ∠=∠=°,∵60D ∠=°,∴180180607050B D BCD ∠=°−∠−∠=°−°−°=°,故选:A .9. 下列多边形材料中,不能单独用来铺满地面的是( )A. 三角形B. 四边形C. 正五边形D. 正六边形【答案】C【解析】【分析】一个多边形的镶嵌应该符合其内角度数可以整除360°【详解】A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能整除360°,能密铺,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 、四边形内角和为360°,能整除360°,能密铺,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 、正五边形每个内角是180°﹣360°÷5=108°,不能整除360°,不能密铺,故此选项合题意;D 、正六边形每个内角为180°﹣360°÷6=120°,能整除360°,能密铺,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镶嵌问题,重点是掌握多边形镶嵌的原理.10. 如图所示,△ABC 中,点D 、E 、F 分别在三边上,E 是AC 的中点,AD 、BE 、CF 交于一点G ,BD =2DC ,S △GEC =3,S △GDC =4,则△ABC 的面积是( )A. 25B. .30C. 35D. 40【答案】B【解析】 【分析】由于BD=2DC ,那么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S △ABD =2S △ACD ,而S △ABC =S △ABD +S △ACD ,可得出S △ABC =3S △ACD ,而E 是AC 中点,故有S △AGE =S △CGE ,于是可求S △ACD ,从而易求S △ABC . 【详解】.解:BD =2DC ,∴S △ABD =2S △ACD , ∴S △ABC =3S △ACD ,∵E 是AC 的中点,∴S△AGE=S△CGE,又∵S△GEC=3,S△GDC=4,∴S△ACD=S△AGE+S△CGE+S△CGD=3+3+4=10,∴S△ABC=3S△ACD=3×10=30.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之间的面积加减计算.解题关键在于注意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面积相等、同高的三角形底相等.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11. 如图,已知AB∥CF,E为AC的中点,若FC=6cm,DB=3cm,则AB=________.【答案】9cm【解析】【详解】试题解析:AB∥CF,∴∠=∠∠=∠A FCE ADE CFE..E为AC的中点,∴=AE CE.△ADE≌△CFE,∴==DA FC6.AB AD DB cm∴=+=+=639.cm故答案为9.∠+∠+∠+∠+∠+∠=______.12. 如图,A B C D E F【答案】180°##180度【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将所求角的度数转化为某些三角形的内角和是解题的关键;将所求的角的度数转化为HNG △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 B GHN C D GNH E F HGN ∠+∠=∠∠+∠=∠∠+∠=∠ ,∴180A B C D E F GNH GHN HGN ∠+∠+∠+∠+∠+∠=∠+∠+∠=°,故答案为:180°.13. 一个n 边形内角和等于1620°,则边数n 为______.【答案】11【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18021620n −=,解得:11n =,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和,熟练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4. 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为边BC ,AD ,CE 的中点,且ABC 的面积等于24cm ,则阴影部分图形面积等于_____2cm .【答案】1【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分得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就可证得12BEF BEC S S = ,12BDE ABD S S = ,12DE CD S S =△C △A ,12ABD ABC S S = ,再由ABC 的面积为4,就可得到BEF △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及其应用.【详解】解:∵点F 是CE 的中点, ∴12BEF BEC S S = , ∵点E 是AD 的中点, ∴12BDE ABD S S = , 同理可证12DE CD S S =△C △A , ∵点D 是BC 的中点, ∴114222ABD ABC S S ==×= , ∴1212BDE CDE S S ==×= , ∴112BEC S =+= , ∴1212BEF S =×=△, 故答案为:1.15. 已知,如图ABC ,点D 是ABC 内一点,连接BD CD ,,则BDC ∠与12A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答案】12BDC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延长BBBB 交AC 于点E ,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1BEC A ∠=∠+∠,2BDC BEC ∠=∠+∠,进而即可求解,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延长BBBB 交AC 于点E ,如图,∵BEC ∠是ABE 的外角,∴1BEC A ∠=∠+∠,∵BDC ∠是CDE 的外角,∴2BDC BEC ∠=∠+∠,即12BDC A ∠=∠+∠+∠,故答案为:12BDC A ∠=∠+∠+∠.16. △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BAD=50°,∠CAD=20°,则∠BAC=___________.【答案】70°或30°【解析】【分析】根据AD 的不同位置,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AD 在△ABC 的内部,AD 在△ABC 的外部,分别求得∠BAC 的度数.【详解】①如图,当AD 在△ABC 的内部时,∠BAC=∠BAD+∠CAD=50°+20°=70°.②如图,当AD 在△ABC 的外部时,∠BAC=∠BAD -∠CAD=50°-20°=30°.故答案为:70°或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高的位置情况,充分考虑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的内部或外部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72分)17.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边长为9cm ,另一边长为2cm ,若第三边长为x cm .(1)求第三边x 的范围;(2)当第三边长为奇数时,求三角形的周长.【答案】(1)7<x <11(2)20cm【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到有关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即可;(2)根据(1)得到的取值范围确定第三边的值,从而确定三角形的周长.【小问1详解】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9292x −<<+,即711x <<;【小问2详解】∵第三边长的范围为711x <<,且第三边长为奇数,∴第三边长为9,则三角形的周长为:99220c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列出有关x 的取值范围,难度不大.18. 已知:如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AB DE ∥,BF EC =.求证:ABC DEF ≌△△.【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ABC DEF ∠=∠,再根据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BC EF =,再根据“边角边”,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AB DE ∥,∴ABC DEF ∠=∠,∵BF EC =,∴BF FC EC FC +=+,∴BC EF =,在ABC 和DEF 中,AB DE ABC DEF BC EF = ∠=∠ =, ∴()ABC DEF SAS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本题的关键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9. 如图,CE 是ABC 外角ACD ∠的平分线,且C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 ,42B ∠=°,25E ∠=°,(1)求ECD ∠的度数;(2)求BAC ∠的度数.【答案】(1)67°(2)92°【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角平分线定义及三角形外角性质.(1)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ECD ∠;(2)由已知可求出ACE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BAC ∠即可.【小问1详解】解:ECD ∠ 是BCE 的外角,ECD B E ∴∠=∠+∠,42B ∠=° ,25E ∠=°,∴67ECD ∠=°;【小问2详解】解:EC 平分ACD ∠,67ACE ECD ∠=∠=°∴,BAC ∠ 是ACE △的外角,BAC ACE E ∴∠=∠+∠,672592BAC ∴∠=°+°=°.20. 将两个三角形纸板ABC 和DBE 按如图所示方式摆放,连接DC .已知DBA CBE ∠=∠,BDE BAC ∠=∠,AC DE DC ==.(1)试说明ABC DBE ≌△△.(2)若72ACD ∠=°,求BED ∠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 (2)36BED ∠=°【解析】【分析】(1)利用AAS 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ED BCA ∠=∠,证明()SSS DBC ABC ≌,得到1362BCD BCA ACD ∠=∠=∠=°,即可得解.【小问1详解】解:因为DBA CBE ∠=∠,所以DBA ABE CBE ABE ∠+∠=∠+∠,即DBE ABC ∠=∠.在ABC 和DBE 中,ABC DBEBAC BDE AC DE∠=∠ ∠=∠ = ,所以()AAS ABC DBE ≌.【小问2详解】因为ABC DBE ≌△△,所以BD BA =,BCA BED ∠=∠.的在DBC △和ABC 中,DC AC CB CB BD BA = = =,所以()SSS DBC ABC ≌, 所以1362BCD BCA ACD ∠=∠=∠=°, 所以36BED BCA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证明三角形全等.21. 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 ,B ,C 均为小正方形的顶点,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1)在图1中,作ABD △与ABC 全等(点D 与点C 不重合);(2)在图2中,作ABC 的高(3)在图3中,作AFC ABC ∠=∠(点F 为小正方形的顶点,且不与点B 重合); (4)在图3中,在线段AC 上找点P ,使得BPC ABC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3)见解析 (4)见解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作三角形的高,三角形内角和,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1)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即可;(2)取格点T ,连接BT 交AC 于点E ,线段BE 即为所求;(3)构造全等三角形即可;(4)利用勾股定理可知45A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作45QBC A ∠=∠=°,QB 交AC 点P 即可.【小问1详解】如图1,ABD △即为所求;【小问2详解】如图,BE 即为所求;【小问3详解】如图,AFC ∠即为所求;【小问4详解】如图,点P 即为所求.22. (1)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在ABC 中,9AB =,5AC =,求BC 边上的中线AD 的的取值范围. 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如图1):①延长AD 到Q ,使得DQ AD =;②再连接BQ ,把2AB AC AD 、、集中在ABQ 中;根据小明的方法,请直接写出图1中AD 的取值范围是 .(2)写出图1中AC 与BQ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3)如图2,在ABC 中,AD 为中线,E 为AB 上一点,AD 、CE 交于点F ,且AE EF =.求证:AB CF =.【答案】(1)27AD <<;(2)AC BQ ∥,证明见解析;(3)见解析 【解析】【分析】(1)先证()SAS BDQ CDA ≌ ,推出5BQCA ==,再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求解; (2)根据BDQ CDA ≌可得BQD CAD ∠=∠,即可证明AC BQ ∥; (3)(3)延长AD 至点G ,使GD AD =,连接CG ,先证明()SAS ≌ADB GDC ,即可得出AB GC G BAD =∠=∠,,再根据AE EF =,得出AFE FAE ∠=∠,最后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求证AB CF =.【详解】解:(1)延长AD 到Q ,使得DQ AD =,再连接BQ ,∵AD 是ABC 的中线,∴BD CD =,又∵DQ AD =,BDQ CDA ∠=∠, ∴()SAS BDQ CDA ≌ ,∴5BQCA ==, 在ABQ 中,AB BQ AQ AB BQ −<<+,∴9595AQ −<<+,即414AQ <<,∴27AD <<,故答案为:27AD <<;(2)AC BQ ∥,证明如下:由(1)知BDQ CDA ≌,∴BQD CAD ∠=∠, ∴AC BQ ∥;(3)延长AD 至点G ,使GD AD =,连接CG ,∵AD 为BC 边上中线,∴BD CD =,在ADB 和GDC 中,的BD CD ADB GDC AD GD = ∠=∠ =, ∴()SAS ≌ADB GDC ,∴AB GC G BAD =∠=∠,,∵AE EF =,∴AFE FAE ∠=∠,∴DAB AFE CFG ∠=∠=∠,∴∠=∠G CFG ,∴CG CF =,∴AB CF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等,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23.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60120AD AB DC BC DAB DCB ==∠=°∠=°,,,,E 是AD 上一点,F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且DE BF =.(1)求D ∠的度数;(2)求证:CE CF =;(3)若G 在AB 上且60ECG ∠=°,试猜想DE EG BG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3)EG BG DE =+,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边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的计算;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相等的边角关系是关键.(1)结合AD AB DC BC ==、即可证出ABC ADC △△≌,由此即可得出30DAC ∠=°,60DCA ∠=°,即可求解;(2)通过角的计算得出D CBF ∠=∠,证出()CDE CBF SAS ≌,由此即可得出CE CF =; (3)结合AD AB DC BC ==、即可证出ABC ADC △△≌,由此即可得出60BCA DCA ∠=∠=°,再根据60ECG ∠=°即可得出DCE ACG ∠=∠,ACE BCG ∠=∠,由(2)可知CDE CBF △△≌,进而得知DCE BCF ∠=∠,根据角的计算即可得出ECG FCG ∠=∠,结合DE DF =即可证出CEG CFG ≌ ,即得出EG FG =,由相等的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即可证出DE BG EG +=.【小问1详解】解:ABC 和ADC △中,AB AD AC AC BC DC = = =, ()ABC ADC SSS ∴ ≌,BCA DCA ∴∠=∠,DAC BAC ∠=∠,60120DAB DCB ∠=°∠=° ,,1302DAC DAB ∴∠=∠=°,1602DCA DCB ∠=∠=°, 180D DAC DCA ∠+∠+∠=° ,180306090D ∴∠=°−°−°=°;【小问2详解】证明:36060120D DAB ABC DCBDAB DCB ∠+∠+∠+∠=°∠=°∠=°,, , 36060120180D ABC ∴∠+∠=°−°−°=°.180CBF ABC ∠+∠=° ,D CBF ∴∠=∠.在CDE 和CBF 中,DC BC D CBF DE BF = ∠=∠ =, ()CDE CBF SAS ∴ ≌.CE CF ∴=.【小问3详解】解:猜想DE EG BG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DE BG EG +=.理由如下:在在ABC 和ADC △中,AB AD AC AC BC DC = = =, ()ABC ADC SSS ∴ ≌,111206022BCA DCA DCB °=°∴∠=∠=∠=×. 60ECG ∠=° ,DCE ACG ACE BCG ∴∠=∠∠=∠,.由(2)可得:CDE CBF △△≌,DCE BCF ∴∠=∠.60BCG BCF ∴∠+∠=°,即60FCG ∠=°.ECG FCG ∴∠=∠.在CEG 和CFG △中,CE CF ECG FCG CG CG = ∠=∠ =, ()CEG CFG SAS ∴ ≌,EG FG ∴=.DE BF FG BF BG ==+, ,DE BG EG ∴+=.24. 在ABC 中,90ACB ∠=°,分别过点A 、B 两点作过点C 的直线m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 、E . (1)如图,当AC CB =,点A 、B 在直线m 的同侧时,猜想线段DE ,AD 和BE 三条线段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__________;(2)如图,当AC CB =,点A 、B 在直线m 的异侧时,请问(1)中有关于线段DE 、AD 和BE 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给出正确的结论,并说明理由.(3)当16cm AC =,30cm CB =,点A 、B 在直线m 的同侧时,一动点M 以每秒2cm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A →C →B 路径向终点B 运动,同时另一动点N 以每秒3cm 的速度从B 点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A 运动,两点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分别过点M 和点N 作MP m ⊥于P ,NQ m ⊥于Q .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t 为何值时,MPC 与NQC 全等?【答案】(1)DE AD BE =+;(2)不成立,理由见解析;(3)当9.2t =或14或16秒时,MPC 与NQC 全等【解析】【分析】(1)根据AD m ⊥,BE m ⊥,得90ADC CEB ∠=∠=°,而90ACB ∠=°,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CAD BCE ∠=∠,然后根据“AAS”可判断()ACD CBE AAS ∆∆≌,则=AD CE ,CD BE =,于是DE CE CD AD BE =+=+;(2)同(1)易证()ACD CBE AAS ∆∆≌,则=AD CE ,CD BE =,于是DE CE CD AD BE =−=−;(3)只需根据点M 和点N 的不同位置进行分类讨论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猜想:DE AD BE =+(2)不成立;理由:∵AD m ⊥,BE m ⊥,∴90ADC CEB ∠=∠=°,∵90ACB ∠=°,∴90ACD CAD ACD BCE ∠+∠=∠+∠=°,∴CAD BCE ∠=∠,在ACD 和CBE △中,ADC CEB CAD BCE AC CB ∠=∠ ∠=∠ =∴()ACD CBE AAS ∆∆≌,∴=AD CE ,CD BE =,∴DE CE CD AD BE =−=−;(3)①当08t ≤<时,点M 在AC 上,点N 在BC 上,如图,此时2AM t =,3BN t =,16AC =,30CB =,则MC AC AM =−,NC BC BN =−,当MC NC =,即162303t t −=−,解得:14t =,不合题意;②当810t ≤<时,点M 在BC 上,点N 也在BC 上,此时相当于两点相遇,如图,∵MC NC =,点M 与点N 216303t t −=−,解得:9.2t =; ③当46103t ≤<时,点M 在BC 上,点N 在AC 上,如图,∵MC NC =,∴216330t t −=−,解得:14t =; ④当46233t ≤≤时,点N 停在点A 处,点M 在BC 上,如图,∵MC NC =,∴21616t −=,解得:16t =;综上所述:当9.2t =或14或16秒时,MPC ∆与NQC ∆全等.【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判断出ACD CBE ∆∆≌是解本题的关键,还用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2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0,5),B (12,0),在y 轴负半轴上取点E ,使OA =EO ,作∠CEF =∠AEB ,直线CO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D .(1)根据题意,可求得OE = ;(2)求证:△ADO ≌△ECO ;(3)动点P 从E 出发沿E ﹣O ﹣B 路线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到B 点处停止运动;动点Q 从B 出发沿B ﹣O ﹣E 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到E 点处停止运动.二者同时开始运动,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才能停止.在某时刻,作PM ⊥CD 于点M ,QN ⊥CD 于点N .问两动点运动多长时间△OPM 与△OQN 全等?【答案】(1)5;(2)见解析;(3)当两动点运动时间为72、174、10秒时,△OPM 与△OQN 全等 【解析】【分析】(1)根据OA=OE 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ASA 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解决问题.(2)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分三种情况讨论:当点P 、Q 分别在y 轴、x 轴上时;当点P 、Q 都在y 轴上时;当点P 在x 轴上,Q 在y 轴时若二者都没有提前停止,当点Q 提前停止时;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A (0,5),∴OE =OA =5,故答案为5.(2)如图1中,∵OE =OA ,OB ⊥AE ,∴BA =BE ,∴∠BAO =∠BEO ,∵∠CEF =∠AEB ,∴∠CEF =∠BAO ,∴∠CEO =∠DAO ,在△ADO 与△ECO 中,CE0DA0OA 0ECOE AOD ∠=∠ = ∠=∠, ∴△ADO ≌△ECO (ASA ).(2)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当PO =QO 时,易证△OPM ≌△OQN .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点P 、Q 分别在y 轴、x 轴上时PO =QO 得:5﹣t =12﹣3t ,解得t =72(秒), ②当点P 、Q 都在y 轴上时PO =QO 得:5﹣t =3t ﹣12,解得t =174(秒), ③当点P x 轴上,Q 在y 轴上时,若二者都没有提前停止,则PO =得:t ﹣5=3t ﹣12,解得t =72(秒)不合题意; 当点Q 运动到点E 提前停止时,有t ﹣5=5,解得t =10(秒), 综上所述:当两动点运动时间为72、174、10秒时,△OPM 与△OQN 全等. 【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在。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模拟试题(九)
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30分,每小题5分) 1.1996
1996
的十位上的数字是
( ) (A )1
(B )3
(C )5
(D )9
2.如果凸n 边形F (n ≥4)的所有对角线都相等,那么
( )
(A )F 是四边形
(B )F 是五边形
(C )F 是四边形或五边形
(D )F 是边相等或内角相等的多边形
3.已知a ,b ,c 为不全相等的实数,那么关于x 的方程x 2
+(a +b +c )x +(a 2
+b 2
+c 2
)=0
( )
(A )有两个负根 (B )有两个正根 (C )有两个同号实根 (D )无实根
4.使得正n 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整数度数的n 的个数是
( )
(A )16
(B )18
(C )20
(D )22
5.在{1,2,…,100}这100个整数中,任取k 个数,使得在这k 个数中,总有两个数字之和等于另两个不同的数字之和.那么,满足条件的最小的k 的取值是 ( ) (A )21
(B )24
(C )27
(D )30
6.如图,在△ABC 中,D 是边AC 上一点.下面四种情况中,△ABD ∽△ACB 不一定成立的情况是 ( )
(A )AD ·BC =AB ·BD (B )AB 2
=AD ·AC (C )∠ABD =∠ACB
(D )AB ·BC =AC ·BD
二、填空题(本题满分30分,每小题5分) 1.若360x
=3,360y
=5,则)1(32172y y
x ---=__________. 2.如图所示,□ABCD ,A 1B 1∥A 2B 2∥A 3B 3∥A 4B 4∥BC ,C 1D 1∥C 2D 2
∥AB ,把□ABCD 共划分成15个小平行四边形,若四边形
C 2A 4
D 1B 1面积为S 1,S □MNPQ =S 0,则S □ABCD =__________.
3.若x =2
1
-
x
41,1-2x +22x 2-23x 3+24x 4-…-21995x 1995
的值为____________.
4.在Rt △ABC 中,∠B =90º,AB =4,BC =2,D 为Rt △ABC 内任意一点,过D 分别作三角形三边的平行线EF 、MN 、PT ,设S 为△DEP 、△DMF 和△DNT 的面积之和,则S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5.如图,B 是半径为3的⊙O 的直径AC 上的一点,BC =2,以AB ,
BC 为直径作⊙O 1,⊙O 2,⊙P 分别与⊙O 1,⊙O 2,⊙O 相切,则
⊙P 的半径r 的长为__________.
6.已知半径分别为1和2的两个圆外切于点P .则点P 到两圆外公切线的距离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满分60分,每小题20分)
1.如图,O 是△ABC 内任意一点,直线AO ,BO ,CO 分别与三边相交于P ,Q ,R .若a >b >c ,求证:OP +OQ +OR <a .
A
B
C
D E
F
A A 1 A 2 A 3 A 4
A B
C
P
Q R
O
A
1 2
2.设方程x2+ax+1=b的两个根均是自然数,证明:a2+b2是合数.
3.在一个8
即棋子A号位,隔过一棋子B,跳入3B.所有棋子只有这一种走法,但可以向上,向左,向右跳动棋子.按以下要求设计一种初始状态:(1)走棋之前,前4行无棋子;
(2)经过一系列走步后,只有第一行剩一枚棋子;
(3)初始状态所用的棋子数最少.
请画出初始状态所用的棋子分布图,并做简要的走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