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的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446.00 KB
- 文档页数:7
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最早起源于美国。
有代表性的项目管理技术比如关键性途径方法(CPM)和项目评估和反思(PERT)技术,它们是两种分别独立发展起来的技术。
其中CPM是美国杜邦公司和兰德公司于1957年联合研究提出,它假设每项活动的作业时间是确定值,重点在于费用和成本的控制。
PERT出现是在1958年,由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和洛克希德航空公司在规划和研究在核潜艇上发射“北极星”导弹的计划中首先提出。
与CPM不同的是,PERT中作业时间是不确定的,是用概率的方法进行估计的估算值,另外它也并不十分关心项目费用和成本,重点在于时间控制,被主要应用于含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大规模开发研究项目。
随后两者有发展一致的趋势,常常被结合使用,以求得时间和费用的最佳控制。
20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还只是局限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但因为项目管理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项目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风靡全球。
国际上许多人开始对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其一是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另外是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
在过去的30多年中,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项目管理发展史研究专家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是美国最早的曼哈顿计划开始的名称.。
后由华罗庚教授50年代引进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叫统筹法和优选法)。
现在的台湾省叫项目专案。
项目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所谓四软是面向“人”四软是:风险,沟通,组织与人力资源四硬是面向“过程”四硬: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一集成:是对四软四硬的集成项目导向型教育方法:1、学生按项目团队的组织形式在课外做5个课程设计作业;2、每个学生的项目团队在课堂上报告其课程设计作业的结果;3、其他项目团队的同学提问然后由老师组织开展对案例和问题进行讨论;4、使用课程设计实例进行分析并指出错误和不足;5、由老师给出改正方法并指导学生修改和更新设计;6、不断循环上几步直至完成整个课程设计。
初中项目管理发展史故事
古老的项目管理:古代的许多文明都进行了项目管理。
例如,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使用了项目管理的许多元素。
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组织大量劳工,并协调各种资源来完成这个项目。
此外,罗马帝国在建设道路和桥梁时也运用了项目管理的方法。
工业革命时期的项目管理: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项目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制造商开始使用工作流程和时间表来管理复杂的生产过程。
项目管理逐渐成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项目管理:二战期间,项目管理得到了广泛应用。
交战国在战争中需要协调各种资源和计划。
项目管理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以应对战争中的各种挑战。
现代的项目管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项目管理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领域。
专业的项目管理软件和工具被开发出来,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更好地管理项目。
此外,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等组织也推动了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专业化。
敏捷项目管理:近年来,敏捷项目管理方法逐渐流行起来。
这种方法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以便更好地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
敏捷方法在软件开发和IT项目中特别受欢
迎,但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类型的项目。
一、古代项目管理实践早在古代,工程项目管理就已经存在。
如古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桥梁和神庙等,都展现了古代人们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智慧和经验。
当时的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依靠经验、技艺和手工操作,缺乏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二、现代项目管理兴起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难度逐渐增加。
在此背景下,现代项目管理应运而生。
1. 甘特图的发明(1910年代)美国工程师亨利·甘特发明了甘特图,为项目管理提供了直观的进度控制工具。
甘特图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现代项目管理的诞生。
2. 关键路径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的提出(20世纪50年代)关键路径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是两种重要的项目管理工具,分别由杜邦公司和美国海军提出。
它们帮助项目管理者在复杂的工程项目中确定关键路径,优化资源分配,提高项目成功率。
3. 项目管理协会的成立(1960年代)1965年,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在欧洲瑞士成立;1969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美国宾州成立。
这些协会致力于推广项目管理知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4. 项目管理知识的系统化(20世纪80年代)1984年,PMI推出严格的、以考试为依据的专家资质认证制度PMP。
随后,PMBOK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研究报告相继发布,为项目管理提供了系统化的知识框架。
5.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介入(1990年代)1997年,ISO以PMBOK为框架颁布ISO 10006项目管理质量标准。
这标志着项目管理在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化。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1. 项目管理软件的普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软件逐渐普及,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
2. 项目管理方法的创新如敏捷项目管理、精益项目管理等,强调项目适应性、灵活性和快速响应。
3. 项目管理领域的拓展工程项目管理不再局限于传统领域,已拓展至信息技术、金融、医疗等各个行业。
项目管理历史发展概要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最早起源于美国。
有代表性的项目管理技术比如关键性途径方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甘特图(Ganttchart)的提出,它们是两种分别独立发展起来的技术。
甘特图(Ganttchart)又叫横道图、条状图(Barchart)。
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发明的,以亨利·L·甘特先生的名字命名,他制定了一个完整地用条形图表进度的标志系统。
其中CPM是美国杜邦公司和兰德公司于1957年联合研究提出,它假设每项活动的作业时间是确定值,重点在于费用和成本的控制。
PERT出现是在1958年,由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和洛克希德航空公司在规划和研究在核潜艇上发射“北极星”导弹的计划中首先提出。
与CPM不同的是,PERT中作业时间是不确定的,是用概率的方法进行估计的估算值,另外它也并不十分关心项目费用和成本,重点在于时间控制,被主要应用于含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大规模开发研究项目。
随后两者有发展一致的趋势,常常被结合使用,以求得时间和费用的最佳控制。
20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还只是局限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但因为项目管理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项目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风靡全球。
国际上许多人开始对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其一是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另外是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
在过去的30多年中,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项目管理发展史研究专家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
项目管理(ProjectManagementpm)是美国最早的曼哈顿计划开始的名称.。
后由华罗庚教授50年代引进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叫统筹法和优选法)。
台湾省叫项目专案。
发展在冷战的史普托尼克危机(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前,项目管理还没有用做一个独立的概念。
项目管理发展史项目管理通常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如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在四五十年代主要应用于国防和军工项目。
近代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5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CPM 和PERT 技术。
项目管理专家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80 年代之前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 年代之后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六十年代,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还只局限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如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项目。
因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风靡全球。
国际上许多人对于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逐渐形成了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即: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过去的30 多年中,他们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后面将详细介绍)。
60 年代初华罗庚教授将这种技术在中国普及推广,称作统筹方法,我们现在通常称为网络计划技术。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并成为支柱产业,项目的特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人员发现许多在制造业经济下建立的管理方法,到了信息经济时代已经不再适用。
制造业经济环境下,强调的是预测能力和重复性活动,管理的重点很大程度上在于制造过程的合理性和标准化。
而在信息经济环境里,事务的独特性取代了重复性过程,信息本身也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灵活性成了新秩序的代名词。
他们很快发现实行项目管理恰恰是实现灵活性的关键手段。
他们还发现项目管理在运作方式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内外资源,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于是纷纷采用这一管理模式,并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
经过长期探索总结,在发达国家中现代项目管理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和行业,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
用一句话来给一个学科体系下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在《项目管理知识指南》中的一段话来了解项目管理的轮廓:"项目管理就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有效的项目管理是指在规定用来实现具体目标和指标的时间内,对组织机构资源进行计划、引导和控制工作。
项目管理发展史一、引言项目管理是一种以目标导向的系统性方法,用于规划、执行和控制项目的活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项目管理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过去到现在,梳理项目管理的发展史,探讨其演变过程和主要特点。
二、古代项目管理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类似项目管理的方法来组织工程和建设项目。
例如,尼罗河的修筑和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建造都是大规模的工程项目,需要组织和协调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古代的项目管理者通常是君主、贵族或高级官员,他们负责制定计划、安排资源和监督工作的进展。
三、现代项目管理的起源现代项目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
当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层出不穷。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项目,工程师和管理学家开始研究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四、关键路径法和PERT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工程师们提出了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简称CPM)和项目评审和评估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简称PERT)。
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网络图的理论,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确定项目的关键路径和预测项目的进度。
五、项目管理学科的建立20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学科开始逐渐建立起来。
1969年,美国成立了第一个专门的项目管理学会——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简称PMI)。
该协会致力于推动项目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制定了项目管理的标准和方法,并颁发了国际认可的项目管理证书(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简称PMP)。
六、敏捷项目管理20世纪90年代,软件开发领域出现了一种全新的项目管理方法——敏捷项目管理(Agile Project Management)。
敏捷项目管理强调快速响应变化、团队合作和持续交付,适用于需求频繁变更的项目。
项⽬管理发展历史项⽬管理发展历史项⽬:project"项⽬"⼀词最早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汉语中出现(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援外项⽬).项⽬是指⼀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个明确的⽬标或⽬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
项⽬参数包括项⽬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
项⽬管理:project management是⼀个管理学分⽀的学科,指在项⽬活动中运⽤专门的知识、技能、⼯具和⽅法,使项⽬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
项⽬管理是对⼀些与成功地达成⼀系列⽬标相关的活动(譬如任务)的整体。
这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的活动的进展。
发展历史现在通⾏的看法认为,项⽬管理是⼆战后的产物,主要是战后重建和冷战阶段为国防建设项⽬⽽创建的⼀种管理⽅法。
项⽬管理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之前被称为传统的项⽬管理阶段,80年代之后被称为现代项⽬管理阶段。
1. 传统项⽬管理发展阶段从四⼗年代中期到六⼗年代,项⽬管理主要是应⽤于发达国家的国防⼯程建设和⼯业/民⽤⼯程建设⽅⾯。
此时采⽤的传统项⽬管理⽅法主要是致⼒于项⽬的预算、规划和为达到项⽬⽬标⽽借⽤的⼀些⼀般运营管理的⽅法,在相对较⼩的范围内所开展的⼀种管理活动。
当时的项⽬经理仅仅被看作是⼀个具体执⾏者,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项给定的任务或⼯作,然后不断接受上级的指令,并根据指令去完成⾃⼰负责的项⽬。
从60年代起,国际上许多⼈对于项⽬管理产⽣了浓厚的兴趣。
随后建⽴的两⼤国际性项⽬管理协会,即:以欧洲国家为主的国际项⽬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IPMA)和以美洲国家为⾸的美国项⽬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以及各国相继成⽴的项⽬管理协会,为推动项⽬管理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旨在将有限的资源应用于特定项目,以实现项目目标。
它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从历史角度出发,简要介绍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项目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例如,埃及法老时期的金字塔建造就是一个巨大的项目管理成就。
“工程队长”负责监督、协调和管理大量工人,以确保金字塔的顺利建设。
然而,真正的现代项目管理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美国。
当时,美国政府开始对复杂的国防、航空和科技项目进行管理。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在早期的太空计划中,如阿波罗登月计划中,使用了项目管理技术。
这是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的起点。
20世纪70年代,项目管理的概念开始普及,并在商业界得到广泛应用。
那个时候,人们开始认识到对于复杂的商业项目来说,单纯的管理方法是无法满足需求的,需要一种更加系统化的方法。
因此,项目管理学科被逐渐建立起来,并在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和非盈利组织中得到广泛应用。
再进一步的发展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计划和实施大规模IT项目的需求,这进一步推动了项目管理的发展。
PMI(项目管理协会)成立于1969年,成为项目管理领域的权威机构,推动了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加剧,项目管理的重要性逐渐被广大企业所认识。
20世纪90年代以来,项目管理开始成为一个关键的职业领域,并成为许多公司的核心管理方法。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项目管理方法不断创新和演进。
例如,敏捷项目管理方法的出现,强调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灵活的团队合作。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项目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线项目管理工具的出现使得项目管理更加高效和便捷。
而且,虚拟团队的兴起也给项目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会。
总的来说,项目管理经历了从古代文明到现代制度化的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1篇一、引言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程项目管理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率、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回顾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二、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1. 古代工程项目管理在古代,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依靠经验积累和手工操作。
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等大型工程,都是通过世代相传的技艺和经验进行管理的。
这一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2. 近代工程项目管理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程项目管理逐渐走向科学化。
在这一阶段,工程项目管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管理理论的形成:19世纪末,美国工程师亨利·甘特(Henry Gantt)提出了甘特图,为项目管理提供了基本工具。
20世纪初,法国工程师亨利·福特(Henry Ford)创立了流水线生产方式,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2)项目管理方法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程师哈罗德·柯克帕特里克(Harold K. Kirkpatrick)提出了关键路径法(CPM),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提供了有效工具。
此后,网络计划技术(PERT)、项目管理软件等相继出现,丰富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
(3)项目管理组织的完善:20世纪50年代,美国成立了项目管理协会(PMI),标志着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形成。
此后,各国纷纷成立项目管理协会,推动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
3.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在继承和发展近代工程项目管理成果的基础上,呈现出以下特点:(1)项目管理理论的创新: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强调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理论的应用,形成了以项目全生命周期为研究对象的项目管理理论体系。
(2)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广泛采用项目管理软件、BIM技术等先进工具,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项目管理发展简史项目管理通常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如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事实上,项目管理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1) 古代其代表作如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供水渠这样不朽的伟大工程。
我国汴梁古城的复建也可称为成功项目管理的典型例子。
(2) 近代项目管理的萌芽在四五十年代主要应用于国防和军工项目。
美国把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任务作为一个项目来管理,命名“曼哈顿计划”。
美国退伍将军莱斯利·R·格罗夫斯(L.R.GROVES)后来写了一本会议录《现在可以说了》(Now it can be told: The story of the Manhattan Project),详细记载了这个项目的经过。
(3) 近代项目管理的成熟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关键路线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
项目管理的突破性成就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
1957年,美国的路易斯维化工厂,由于生产过程的要求,必须昼夜连续运行。
因此,每年都不得不安排一定的时间,停下生产线进行全面检修。
过去的检修时间一般为125小时。
后来,他们把检修流程精细分解,竟然发现,在整个检修过程中所经过的不同路线上的总时间是不一样的。
缩短最长路线上工序的工期,就能够缩短整个检修的时间。
他们经过反复优化,最后只用了78个小时就完成了检修,节省时间达到38%,当年产生效益达100多万美元。
这就是至今项目管理工作者还在应用的著名的时间管理技术"关键路径法",简称CPM。
就在这一方法发明一年后,美国海军开始研制北极星导弹。
这是一个军用项目,技术新,项目巨大,据说当时美国有三分之一的科学家都参与了这项工作。
管理如此庞大的尖端项目难度是可想而知了。
而当时的项目组织者想出了一个方法:为每个任务估计一个悲观的、一个乐观的和一个最可能情况下的工期,在关键路径法技术的基础上,用"三值加权"方法进行计划编排,最后竟然只用了4年的时间就完成了预定6年完成的项目,节省时间33%以上。
项目管理的历史由来及其发展趋势一、项目管理的历史发展1、古代项目管理的认识和实践项目开发和项目管理的实践从人们开始共同进行生产合作,进行社会化的生产活动之日起就开始了。
许多国际项目管理方面的学者都认为,项目管理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长城和埃及金字塔的建设项目,以及许多世界著名的古代工程项目。
这些工程项目规模宏大,存在的时间久远,并且经受了许多的自然和战争等方面的考验。
它们的存在证明了当初为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项目所开展的项目管理工作是十分成功的。
2、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现在通行的看法认为,近代项目管理是二战后的产物,主要是战后重建和冷战阶段为国防建设项目而创建的一种管理方法。
近代项目管理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前被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后被称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狭义的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1)传统项目管理阶段传统项目管理方法的创建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早在20世纪初,美国人享利·甘特就发明了棒图也叫甘特图的项目管理工具。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我们现在使用的多数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几乎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发出来的。
在项目传统管理阶段所采用的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是致力于项目的成本、工期和质量,同时借用一些日常运营管理的方法,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所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
(2)现代项目管理阶段及主要发展20世纪80年代之后项目管理进入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系统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大型建设工程以及高科技项目的研究与开发等项目管理新领域的出现,促使项目管理在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不断地发展和现代化,使得现代项目管理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进入现代项目管理阶段以后,人们建立起了项目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沟通管理等一系列的项目管理方面新的知识和方法,从而形成了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包括了项目成本、时间、质量、范围、沟通、采购、人力资源、风险和集成管理等九个方面。
项目管理的历史发展阶段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它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计划管理阶段、组织管理阶段、信息管理阶段和绩效管理阶段。
一、计划管理阶段计划管理阶段是项目管理的起始阶段,也是最初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项目管理主要关注的是项目的规划和计划制定。
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是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制定项目计划,并进行资源和时间的安排。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规划项目的目标、工作内容和任务分配,以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计划进行。
二、组织管理阶段组织管理阶段是在计划管理阶段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阶段,项目管理的重点是组织和协调项目团队的工作,确保项目按照计划和目标进行。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确保项目团队能够高效地合作,并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和冲突。
三、信息管理阶段信息管理阶段是在组织管理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项目管理的重点是收集、处理和传递项目信息,以支持项目的决策和执行。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项目团队能够及时获取和共享项目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四、绩效管理阶段绩效管理阶段是项目管理的最高阶段,也是最终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项目管理的重点是对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估和监控,以及对项目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档。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和监控机制,确保项目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和质量要求完成,并对项目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
以上是项目管理的历史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项目管理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项目管理将继续发展,为各行各业的项目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支持。
项目管理de 历时项目管理自古就有,比如万里长城,金字塔等。
1917年,亨利甘特发明了著名的甘特图,使项目经理按日历制作任务图表,用于日常工作安排, 直到今天还被广泛使用;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许多军事科研项目接踵而至,这些项目不但技术复杂,参与人员众多,而且时间非常紧迫,那时,人们才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地实行项目管理来实现既定的目标,“项目管理”这个词才开始被认识。
现代项目管理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军方为制造原子弹所设立的“曼哈顿计划”;项目管理的突破性成就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
1957年,美国路易斯维化工厂革新检修工作,把检修流程精细分解,凭经验估计出每个工作的时间,并按有向图建立起控制关系。
他们惊奇地发现,在整个检修过程中不同路径上的总时间是有差别的,其中存在着最长的路径。
通过反复压缩最长路径上的任务工期反复优化,最后只用了78个小时就完成了通常需要125小时完成的检修,节省时间达到38%,当年产生效益100多万美元。
这就是至今项目管理工作者还在应用的著名的时间管理技术CPM,即“关键路径法”。
好事经常成双。
就在这一方法发明一年后,美国海军开始研制北极星导弹。
这是一个军用项目,技术新,项目巨大,据说当时美国有三分之一的科学家都参与了这项工作。
管理如此庞大的尖端项目难度是可想而知了。
而当时的项目组织者想出了一个方法:为每个任务估计一个悲观的、一个乐观的和一个最可能情况下的工期,在关键路径法技术的基础上,用"三值加权"方法进行计划编排,最后竟然只用了4年的时间就完成了预定6年完成的项目,节省时间33%以上。
这就是著名的PERT,“计划评审技术”。
这也是项目管理学科的一大飞跃. 60年代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采用了网络计划技术使此耗资300亿美圆、2万家企业参加、40万人参与、700万个零部件的项目顺利完成。
这些技术的显著成果提醒人们,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在“项目管理”中还存在着可观的空间。
施工项目合同管理发展历史一、引言合同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项目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的利益。
施工项目合同管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本文主要关注的是近现代施工项目合同管理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施工项目合同管理的发展历史:合同的起源和发展、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施工项目合同管理的主要发展阶段、我国施工项目合同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二、合同的起源和发展1. 合同的起源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它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当时的人们为了完成一些共同的任务,就需要通过协议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 合同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合同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合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也不断完善。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合同主要是以口头协议和简单书面形式存在,合同管理较为简单。
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合同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合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三、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合同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项目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的利益。
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通过合同管理,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项目按照预定的目标顺利进行。
(2)降低项目风险:通过合同管理,合理分配风险,降低项目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3)提高企业信誉:通过合同管理,履行合同义务,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2. 合同管理的必要性合同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要求:合同管理是法律要求的基本义务,不履行合同管理义务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企业利益:合同管理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社会信用体系:合同管理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管理的完善有利于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四、施工项目合同管理的主要发展阶段1. 传统合同管理阶段传统合同管理阶段主要是指20世纪末以前,施工项目合同管理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合同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较为简单,主要依靠书面合同和口头协议。
浅谈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向知识经济的到来,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企业必须以项目为中心,提高自身参与竞争的能力。
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已经为企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扩展形式,21世纪企业的生产与运作将更多的采用以项目为主的发展模式。
本文对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对当前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向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一、中国悠久的项目史与项目管理的产生(1)中国悠久的项目史项目作为国民经济及企业发展的基本元素,一直在人类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实际上,自从有组织的人类活动出现到当今,人类就一直执行着各种规模的“项目”。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历史上有许多举世曙目的项目,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长城进行的修筑、战国时期李冰父子设计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北宋真宗年间皇城修复的“丁渭工程”、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故宫等等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运作大型复杂项目的范例,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项目都堪称是极其复杂的大型项目。
对于这些项目的管理,如果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要取得成功也是非常困难的。
(2)项目管理的产生有项目,就有项目管理问题。
因此西方人提出,人类最早的项目管理是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当时人们完成项目的主要想法是完成任务,这就是潜意识的项目管理。
但是,直到本世纪初,项目管理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计划和方法,没有科学的管理手段,没有明确的操作技术标准。
因而,对项目的管理还只是凭个别人的经验、智慧和直觉,依靠个别人的才能和天赋,根本谈不上科学性。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需要新式武器、探测需要雷达设备等,这些从未做过的项目接踵而至,不但技术复杂,参与的人员众多,时间又非常紧迫,经费上也有很大的限制,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地实行项目管理来实现既定的目标。
“项目管理”这个词就是从这时才开始被认识的。
随着现代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高,涉及专业越来越广泛,项目内部关系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运作好一个项目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对项目进行管理的模式,并逐步发展成为主要的管理手段之一。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一、引言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在中国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现状、挑战和前景。
二、历史回顾
中国的项目管理起步较晚,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引入和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际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管理工具。
三、发展现状
1. 企业应用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建立自己的项目管理体系,并通过培训和认证提升内部项目管理水平。
2. 政府推动
政府也在鼓励和支持项目管理的应用,例如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都需要项目管理的支持。
四、挑战与问题
1. 文化差异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与西方项目管理的理念
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 人才短缺
在中国,优秀的项目管理人才相对稀缺,专业人才培养和流动性
问题仍待解决。
五、未来展望
尽管存在挑战,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加剧,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必将继续提升。
未来,中国的项目管理
行业将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和成熟,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增强提供重要支撑。
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逐步完善阶段,尽管还存在不少挑战,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
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加剧,项目管理将在中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希望未来中国的项目管理行业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