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按风格
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知人论世
李煜(937—978),原名从嘉, 字重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 君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 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 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写作背景
【解析】 对比
A.词是兴于唐代,盛于宋代的文学样式。词的句子大多长短不齐,故又 称“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永遇乐”、“念奴娇”、“虞美人”等。题 目要依据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B.词按照篇幅长短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词的一段叫阕或片。 C.宋词在风格上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苏轼、 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 D.《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唐末李后主的绝笔词,其中“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传世名句。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 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过着 “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三年后,李煜四十 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 》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 怒宋太宗(赵光义),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 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作品风格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阅读思考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尊严全无,自由 丧失。春花秋月般美好的日子对他来说就是煎熬,非但激 发不起生之欢乐,反而让其触景生悲,使其产生度日如年 之痛感,所以他觉得日子太漫长了,希望时间的步伐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