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s裂缝预测中建立模型及正演计算
- 格式:pptx
- 大小:542.27 KB
- 文档页数:4
裂缝模型说明1 裂缝模型介绍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中,常用的裂缝模型有以下几种:1,弥散(分布)裂缝模型;2,离散裂缝模型;3,断裂力学模型。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形式的模型。
那么,如何在种类繁多的开裂数学模型中选用合适的模型用于实际结构分析呢,这取决于有限元分析的对象以及需要得出哪些数据。
如果需要获得结构的荷载位移特性曲线,而不需要裂缝的实际分布图形及局部应力状况,那么,就可以选择所谓“弥散裂缝模型”。
如果研究的兴趣在于结构局部特性的细节,那么采用离散裂缝模型更为适合。
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问题,采用基于断裂力学原理的开裂模型也许更为方便。
弥散裂缝模型也被称为分布裂缝模型,其实质是将实际的混凝土裂缝“弥散”到整个单元中,将混凝土材料处理为各向异性树料,利用混凝土的材料本构模型来模拟裂缝的影响。
这样,当混凝土某一单元的应力超过了开裂应力,则只需将材料本构矩阵加以调整,无需改变单元形式或重新划分单元网格,易于有限元程序实现,因此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Baza等提出的钝带裂缝模型则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的弥散裂缝模型,通过引入裂缝带、断裂能等概念,使弥散裂缝模型和断裂力学相结合,减小了单元尺寸的影响。
现在的大型商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包里面基本都集成了弥散裂缝模型,用于模拟混凝土、岩石等材料的开裂。
离散裂缝模型是最早提出的模拟混凝土开裂的裂缝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将裂缝处理为单元边界,一旦出现裂缝就调整节点位置或增加新的节点,并重新划分单元网格,使裂缝处于单元边界与边界之间。
这样,由裂缝引起的非连续性可以很自然的得到描述,裂缝的位置、形状、宽度也可以得到较清晰的表达。
由于离散裂缝模型是使用单元边界来模拟裂缝,因此随着裂缝的发生和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单元网格。
这是—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机时,也是妨碍分离裂缝模型发展的主要原因。
对于一个有着大量裂缝的实际混凝土结构.用网格重划来逐个追踪裂缝几乎是不可能的。
利用成像数据计算裂缝参数在使用GeoFrame处理成像数据的BroView模块进行地层特征拾取时,用户可灵活选择原始数据,动态加强数据,静态加强数据,或经BorScale刻度后的成果数据进行拾取工作。
但由于裂缝孔隙度及裂缝张开度的计算是基于BorScale的计算结果,因此若要计算这些参数,需在BorScale计算的成果数据上进行。
具体方法如下:1.运行BorView模块刻度后的成果数据。
2.点击ImageView,将成像显示数据更换为BorScale刻度后的成果数据•双击成像数据图头,程序将弹出以下窗口:• 点击 FMS4 Data 按钮,在弹出窗口中选择相应的BorScale 计算结果。
如下图所示:3. 在显示BorScale 图像的窗口中图像的窗口中,,拾取裂缝倾角Conductive Fracture注意:这个例子是错误的这个例子是错误的,,我的培训数据上没有裂缝菜单条中,,选择Set Recompute Dip Set 弹出以下窗口, 点亮Conductive4. 在菜单条中点亮Recompute),点亮Fracture,给出Fracture Filling Resistivity 参数(泥浆滤液电阻率Rmf,按钮。
按钮。
然后点击OK 或Apply 按钮Traces 按钮Rmf裂缝参数计算裂缝参数5.计算•在菜单条中,选择File Save Session … , 弹出以下窗口:•选择Export Fracture Channels … , 弹出以下窗口,点亮Conductive Fracture, 输入相应参数数据,点击OK 或Apply 按钮, 即可计算出所需的裂缝参数曲线。
给出仪器的井眼覆盖率6. 保存裂缝参数•可以在BorView的信息栏中察看保存的裂缝参数•在DATA>Data Managers>General中显示裂缝参数曲线附件附件::裂缝参数说明FCAH (IN) :Cumulative Mean Hydraulic Aperture (from FV AH) in the uphole direction 沿井轴方向的累积的平均水动力沿井轴方向的累积的平均水动力宽度宽度FCAP(IN) :Cumulative Mean Aperture (from FVA )in the uphole direction 沿井轴方向的累积的平均宽度FCNB :Cumulative number of fractures in the uphole direction 沿井轴方向的累积的裂缝条数FVPA(V/V):Apparent Electrical Fracture Porosity_Ratio of the apparent area of fractures seen on the borehole wall over the area of borehole for a given window height 裂缝孔隙度裂缝孔隙度((为所见到的裂缝在1m 井壁上的视开口面积除以1m 井段中FMI 图像的覆盖面积图像的覆盖面积,,相当于相当于((裂缝长度*裂缝宽度裂缝宽度))/井壁面积FV AH(IN) :Hydraulic Electrical Fracture Aperture_Cube root of the cube of the fracture trace aperture summed over a given window height裂缝水动力宽度裂缝水动力宽度,,是对每个裂缝宽度立方相加再开立方是对每个裂缝宽度立方相加再开立方,,受小裂缝影响大响大,,会降低平均数FV A(IN):Electrical Fracture Aperture_Mean value of fracture trace aperture averaged over a given window height裂缝宽度, 是简单平均是简单平均,,把所有宽度相加后再平均FVTL(1/FT):Areal Trace Length_Cumulated fracture trace length seen per unit area of borehole wall within a given window height 裂缝长度裂缝长度,,每平方米井壁里面的裂缝长度每平方米井壁里面的裂缝长度,,是裂缝长度之和FVDA(1/FT):Apparent Fractuer Density_Number of fracture per feet within a given window height裂缝发育密度裂缝发育密度,,沿井轴方向计算出的每米有多少条裂缝FVDC(1/FT):Corrected Fracture Density_Apparent Fracture Density (FVDA) 校正以后的裂缝发育密度校正以后的裂缝发育密度,,指沿裂缝的垂向法线方向每米有多少条裂缝。
阐述裂缝预测技术0引言20世纪60年代,我国陆续在松辽盆地、四川盆地、吐哈盆地等多个地区发现工业性裂缝油气藏,这些油气藏储量巨大,有着很大的开发潜力,有的单井日初产可达上百吨。
该类油气藏的大量发现,使之作为一种新的油气藏类型,成为今后重要的一个勘探新领域,也成为新增油气储量的重要来源。
这种裂缝型油气藏有多种类型,目前常见的有致密砂岩裂缝型、泥岩裂缝型、碳酸盐岩裂缝型、变质岩裂缝型和火山岩裂缝型等。
油气藏的构造裂缝不仅是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也是形成油气藏的主要动力学诱因,但裂缝型油气藏具有储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严重、低渗透、储集空间复杂多变等特点,加大了裂缝性油气藏的勘探技术方法识别和评价难度。
对于储层评价的前提条件是对裂缝发育带的准确预测,这对识别裂缝型油气藏具有重要作用,开展裂缝预测评价技术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裂缝的测井技术方法评价通过测井技术资料分析进行裂缝评价,开展裂缝型油气藏的识别,是当前油气藏勘探工作中广泛采用的方法。
油气藏中裂缝的存在,会使勘探中常规测井曲线等资料出现异常响应,产生一些数据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分析就可识别裂缝的相关特征。
具体裂缝预测评价时,通过获取的岩心资料标定不同地层结构的测井响应,对测井曲线上的不同响应特征进行分析,计算每种测井响应形成的模糊概率,从而对裂缝发育段的具体情况用不同响应的联合模糊概率来进行预测和评价。
裂缝的长宽度、产状、密度、泥浆侵入深度、充填性状及地层流体类型等多种因素,决定了裂缝发育段在电阻率曲线上的特征。
低角度裂缝会使曲线形状尖锐,深浅侧向读数降低,显示准“负差异”现象;垂直裂缝及高角度裂缝会使深浅侧向之间相对增大,显示准“正差异”现象。
当滑行波沿岩石骨架传播时,裂缝的存在会导致纵波首波出现变化,时差变大;当裂缝出现进一步发育时,变化会出现更大的变化,首波能量会出现严重衰减,从而引起周波跳跃。
密度补偿曲线能够体现地层密度的不同变化,从而反映裂缝造成井壁不规则的程度。
恒泰艾普软件培训系列教材RockPhysics Modeling & Azimuth A VO裂缝预测—岩石物理模拟及地震波正演模拟恒泰艾普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目录一、 模块功能二、 原理和方法三、 参数和使用说明四、 应用关键和应用技巧一、模块功能利用地质资料、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和岩石物理测试数据,根据岩石物理理论建立关键井的裂隙储层地质模型和岩石物理模型,利用地震波模拟技术,模拟裂缝储层地震波的各向异性的地震响应,并分析由裂缝引起的地震属性(振幅、频率、相位、速度、旅行时、瞬时参数等)随偏移距和方位角的变化特征,利用该项技术可分析研究区地下裂缝产生的地震响应特征,确定可用于解决研究区地下裂缝的地震属性。
二、原理和方法(一) 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井中横波速度反演Kuster-Toks oz 在1974年基于地震波散射理论,考虑矿物介质弹性性质,体积百分比和形状的影响,确定地震波在双相介质中传播时岩石的等效弹性模量。
在1995年,Xu-White 结合Gassmann 方程和Kuster-Toks z 模型及差分等效介质理论(DEM),提出了一种利用孔隙度和泥质含量估算泥质砂岩总波和横波速度的方法—Xu-White 模型,该方法同时也考虑了岩石基质性质,孔隙度及孔隙形状,孔隙饱含流体性质的影响。
这种模型根据孔隙扁率大小(描述孔隙形状的变量)将泥质砂岩中的孔隙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砂颗粒之间的孔隙,具有较大的孔隙扁率,一种是纯泥矿物之间的孔隙,具有较小的孔隙扁率,Xu-White 假设这些孔隙是均匀分布在这两种矿物颗粒之间的,而且孔隙既可是完全饱和,也可以是部分饱和。
&&o &&Xu 和White 首先利用Kuster-Toks z 模型求取岩石骨架弹性模量, 公式(1,2,3,4):o&& ()4113matrix matrixd K A K Aμ+=−()()()1982162matrix matrix d matrixmatrix matrix B K B K μμμμ++=−+()(),13334Nfl matrix l iijj l s cmatrix matrix K K A T K φαμ=−⎛⎞=⎜⎟+⎝⎠∑()()()()(),1425343N fl matrix iijj l ijijl s c matrix matrix T B T K μμαφαμ=−⎛⎞=−⎜⎟+⎝⎠∑通过求取岩石骨架弹性模量,再结合Gassmann 方程估算纵波和横波速度。
Petrel裂缝分析与裂缝建模技术-工程课件-精心整理Petrel 裂缝分析与裂缝建模技术Petrel 裂缝分析与裂缝建模技术1.裂缝型油气藏分布及裂缝认识方法1)低渗油藏的主要特点2)裂缝认识方法:通常我们容易在岩心描述数据中获得厘米级的裂缝数据,在地震断层数据中获得公里级的裂缝数据,在露头数据中获得米级、十米级的裂缝数据。
2.裂缝建模理论基础3.裂缝建模理论难点4.Petrel软件裂缝建模1)裂缝强度曲线生成2)裂缝古构造挠曲度分析3)裂缝与断层距离分析4)开发动态对裂缝发育的认识5)裂缝发育方向分析6)裂缝强度属性模拟7)裂缝强度约束下的DFN模拟8)模型粗化5. 影响裂缝发育的地质因素很多,各种因素互相作用,使裂缝分布难以预测。
一般从三个角度来进行,一是针对构造应力场和曲率,二是用统计地质学预测井间裂缝分布,三是充分利用地震资料预测裂缝的空间分布。
裂缝性储层地质建模技术1、裂缝表征参数描述1)裂缝的倾角频率分布图2)裂缝的间距分布图3)裂缝的方位分布图2、裂缝的测井识别3、裂缝的空间分布预测1)构造恢复法2)有限元法3)光弹模拟实验裂缝建模软件ReFract简介1、目前有哪些裂缝建模技术1)地质力学模拟(Geomechanical Modeling)模拟过程极为复杂。
主要依据是构造恢复。
过分简化了裂缝成因,只考虑构造变形,而忽视了岩性分布、岩石物性、和其他复杂地质现象对裂缝发育的影响。
2)离散裂缝网络(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FN)对裂缝的模拟采用离散的方法。
非常依赖井中成像数据。
可以较精确的模拟近井位置的裂缝分布,对远离井位的裂缝描述精度较差。
只能使用地质与地震属性的二维分布图来制约裂缝模型的生成。
因此,只适合有大量成像井的区域,而不适合少井的勘探区域。
3)连续裂缝分布模型(Continuous Fracture Models,CFM)与传统地质建模相同的三维空间网格。
混凝土路面裂缝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混凝土路面作为公路路面的主要材料,其质量和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公路的安全和经济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通负荷的增加,混凝土路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是裂缝。
因此,预测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出现和发展趋势,对于公路养护和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混凝土路面裂缝的特点、裂缝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裂缝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混凝土路面裂缝的特点混凝土路面裂缝是指混凝土路面表面或内部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裂缝,其特点如下:1.裂缝形态多样: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形态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裂缝、龟裂等多种形式。
2.裂缝位置不定: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位置通常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通负荷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裂缝严重程度不同: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严重程度不同,有些只是浅浅的裂缝,而有些则是深入混凝土路面下层的严重裂缝。
4.裂缝形成原因复杂: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形成原因包括材料自身的性质、设计和施工的质量、环境因素以及交通负荷等多种因素。
二、裂缝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裂缝预测模型是指根据混凝土路面的特点和裂缝形成原因,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出现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裂缝预测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于统计学方法的裂缝预测模型基于统计学方法的裂缝预测模型是通过对大量的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来预测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出现和发展趋势。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实测数据,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裂缝的发生情况。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只能针对特定的路面情况进行预测,而且建模过程较为复杂。
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裂缝预测模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裂缝预测模型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对混凝土路面的裂缝进行预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自适应地调整预测模型的参数,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路面情况。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建模过程较为复杂。
FRS fractureFRgeoMech参考手册E&P Tech, Inc.FRS fractureFRgeoMech 版本 3.0参考手册地质力学裂缝预测E&P Tech, Inc.4800 Sugar Grove BlvdSuite 607Stafford, TX 77477, U.S.A.Phone: +1 (281)2775901Fax: +1 (281)2775902support@目录概述 (1)1. File (2)2. Edit (5)3. View (7)4. StressModel (9)5. Discontinuity (12)6. Utility (15)概述FRgeoMech是裂缝储层描述软件(FRS)的模块之一。
它包括两种方法:地质力学建模和不连续性分析。
在地质力学建模方面,它建立与裂缝分布相关的构造模型。
输出的应变和应力能够帮助用户研究控制裂缝方向和密度分布的构造。
地质力学接近地质,所以地质岩层的纵波速度Vp,横波速度Vs和岩石密度和地层厚度都能够作为输入数据输入到网格中,或者使用它们的平均值(忽略岩性的各向异性)。
在不连续性分析中,使用二维和三维地震数据检测断层和子断层。
不连续分析由地质数据约束。
FRgeoMech给用户提供了一套使用构造不连续性、岩性和地层厚度等数据检测和解释与断裂指示相关的空间构造的工具。
启动FRgeoMech可以双击主控面板中的图标(图1),或在命令窗口中键入”mech”,然后按回车键。
FRgeoMech主窗口显示在图2中,主要菜单有File, Edit, Display, StressModel, Discontinuity和 Utility。
图 1图 21. FileFile – Load Stress Data图1-1功能:加载构造建模中输出的各种变量,如曲率,应变,应力和应力方向等,把它们显示在窗口中。
所有的曲率,应变和应力都可以作为背景。
弹性位移建模工具—FaultED操作手册GTS Energy Services Inc.2009年11月目录总论弹性位移建模工具——FaultED第一节 FaultED –方法学第二节使用FaultED第三节创建一个模拟情景的流程第四节创建/修改一个观察网格的流程第五节模拟断层面板的流程第六节生成弹性模型的流程第七节生成ED属性的流程第八节输出断层面属性的流程第九节逻辑过滤器第十节属性范围过滤器第十一节在FaultED建模中使用列表编辑器第十二节研究实例——北海Gullfaks 油田总论弹性位移建模工具——FaultED在启动FaultED 模块之前,必须完成所有通常的框架建模任务,即必须完成断层解释和相交建模,没有把它们包含在FaultED建模中。
必须建立所有断层及其框架模型,并计算断层的断距。
TrapTester中的FaultED模块允许对用户定义的观察到的网格进行正演(或反演),产生一个变形面,匹配已有的地震面和模拟ED属性,在体积编辑器中用矢量表示或者用彩色图面表示。
允许你:(1)评价应变和应力矢量;(2)通过规格化的最大哥伦布剪切应力密度因子预测断层密度;(3)在3D中预测裂缝的方向;(4)预测裂缝模式-剪切或张性。
第一节 FaultED –方法学总论裂缝对流体流动的影响现在已经开始被考虑在蜂窝油藏模型和油藏模拟中。
断层和裂缝网络评价的关键是定义一个完整的裂缝网络,如空间分布、方位和裂缝类型或模式。
充分确定整个断层和裂缝网络的困难妨碍了对断层和裂缝对流体流动影响的评价。
可以从地震和井数据中提取断层和裂缝总体信息,但难以确定整个储层断层和裂缝的空间特征。
没有考虑或许已经发挥重要控制作用的断层滑动分布情况;在建立一个全样本地下地震断层模型时忽略了岩石力学作用。
断裂构造建模弹性断层理论应用的最新成果已经被TrapTester成功地实现,根据地震确定的断层形态和累计滑动的知识,可以预测地震可分辨断层周围岩石体内的应变和应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