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老年髋部骨折,怎么办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也日益增高。
老年人骨质疏松和身体机能下降是导致髋部骨折的主要原因,而这种骨折常常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那么,当老年人出现髋部骨折时该怎么办呢?本文将为您介绍相关知识和应对方法。
一、老年髋部骨折的自查症状1. 疼痛:髋部骨折最明显的症状之一是剧烈的疼痛感。
这种疼痛通常会在行走或坐立时加重,而在卧床休息时减轻。
2. 肿胀:髋部骨折还会导致肿胀和瘀伤。
如果骨折比较严重,肿胀和瘀伤可能会延伸到周围的组织。
3. 步态异常:髋部骨折还会导致步态异常。
患者可能会出现跛行、不能正常行走等问题。
4. 外展受限:髋部骨折还可能导致外展受限。
患者可能会感觉到髋部僵硬,不能像正常情况下那样外展腿部。
5. 髋部变形:在某些情况下,髋部骨折可能会导致髋部变形。
患者可能会感觉到髋部凹陷或凸起等异常情况。
二、老年突发髋部骨折的应急处置措施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当老年人突然出现剧烈疼痛、无法行走或步态异常等情况时,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让专业医护人员前来处理。
2. 保持安静: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应该让老年人保持安静,避免过度移动和搬动身体。
这有助于减轻疼痛和避免进一步损伤。
3. 用枕头垫住膝盖:如果老年人需要坐下或躺下,可以使用枕头垫住膝盖,以减轻髋部的压力。
4. 暂时不要给老年人喝水或食物:当老年人出现髋部骨折时,应该暂时避免给他们喝水或食物。
这是因为在入院评估如需急诊手术者,接受手术治疗前,患者需要空腹。
5. 尽可能保持髋部稳定:如果老年人需要移动或转移位置,应该尽可能保持髋部稳定。
可以使用毛毯或床单来抬起患者,而不是直接抓住患者的手臂或腿部。
三、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方式有哪些(一)开放性手术1. 手术过程:在开放性手术中,医生会进行切开髋部的手术,将骨头重新定位并使用髓内钉,钢板等固定骨头,或者行关节置换手术。
手术前,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或椎管麻醉。
2. 术后恢复:手术后,患者需要留院观察,并进行康复训练。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体会髋部骨折是老年常见的骨折损伤之一,据统计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6%[1],传统的治疗需长期卧床,易引起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老年人选择了手术治疗,原有的并发症减少,但术后局部的肿胀、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前多发。
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共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3例,其中行手术治疗者62例,现将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共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1.6岁。
股骨颈骨骨折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4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8例,全髋关节置换14例,切开复位钛板螺钉内固定15例,切开复位PFN钉内固定6例。
2.护理体会(1)术前护理a.心理准备密切注意患者情绪变化,倾听患者主诉,耐心认真地与患者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不良情绪会影响疾病恢复、积极手术可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
b.术前准备观察患者患肢肿胀程度、肢端血液循环情况、皮肤感觉和运动情况,完善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测定和肝肾功能、HIV抗体、髋部及胸部X线检查。
指导患者做踝泵锻炼和股四头肌舒缩训练及练习床上大小便。
(2)术后护理a.术后观察床边心电监护24-48h,记录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面色、意识、皮肤黏膜色泽,注意有无血容量不足的早期征象。
动态检查血常规,维持血红蛋白在90g /L以上。
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继续监测空腹血糖和三餐后血糖。
b.体位护理患者平卧位,足尖向上,患者下肢垫一软枕,防止患肢过度屈曲和伸直;患者两腿间放一梯形枕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避免内收外旋;髋关节置换术者予以重点护理,防止假体脱位。
c.引流管护理术后创口放置引流管。
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挤压方式从近端至远端。
高龄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体会目的总结高龄老年人髋部骨折治疗的临床经验及疗效。
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118例80岁以上老年人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118例患者中,股骨颈骨折48例,粗隆间骨折70例。
术前90例(76.3%)患者有合并症,主要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次之。
住院期间死亡4例,死因均为脑梗死,2例慢性支气管炎加重,诱发心力衰竭,经积极治疗后痊愈。
患者平均随访13个月,优良率91.2%。
结论高龄并不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手术禁忌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合适并且尽可能微创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对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好的作用。
标签:高龄;髋部骨折;禁忌证;微创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骨折疏松、意外摔倒导致髋部骨折发生的情况日渐增多,住院病历中高龄老年人的比例也在增高,其中,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最为常见,笔者总结了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118例80岁以上老年人患者的资料,并将在这期间自己的治疗骨折的疗效及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18例患者中,男28例、女90例,年龄80~97岁,其中,90岁以上11例。
致伤原因:行走时摔倒。
其中,股骨颈骨折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93例(Evans分型[1]:Ⅰa型20例,Ⅰb型35例,Ⅰc型24例,Ⅰd型9例,Ⅱ型5例),术前合并症:心功能不全7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6个月以上者3例),肺功能不全47例,糖尿病33例,脑血管疾病24例(陈旧性脑梗死6个月以上者2例,陈旧性脑出血6个月以上者2例,腔隙性脑梗死20例),其中,合并2种及2种以上内科疾病者15例。
70%的患者体型偏瘦,其中,4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在与内科合作,积极调整内科疾病及身体状况后均给予了手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胫骨结节牵引或皮肤牵引,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明确并控制存在的内科疾病,与相关科室合作进行手术风险评估,制定适合不同患者的手术方案,在一般情况良好、可耐受手术的前提下,积极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并注重围术期治疗,预防感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预防内科疾病的加重,逐步指导术后功能锻炼。
老年髋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体会【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诊断;治疗体会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尤其是随着现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因走路不慎被他物绊倒或其他因素易引起髋部骨折,为此,如何正确诊断和科学治疗髋部骨折就成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
1.3诊断方法常规髋部经某线片检查,将患者骨折情况清晰显示出来,根据具体的类型、部位以及移位情况作出科学诊断,并且采用MRI检查患者横断面上的骨折程度以及移位情况。
1.4治疗方法术前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要例行全面的细致检查,包括体检和理化检查,要随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全面了解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肝肾功能等,高血压患者控制在22.5~12.5kPa以下,合并有肺内感染的患者需要采用抗生素。
术后也要应用抗生素,并在当日鼓励口才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4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双头加压钉固定,其中,有8例患者需要三根电弧焊接纹加压钉固定,34例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另外26例粗隆间骨折患者,13例例行动髋螺钉固定,10例股骨近端髓内固定,3例髋外侧角钢板固定。
2结果本组患者在病理学检查确诊为40例,另外的48例患者经CT扫描确诊;本组患者在治疗后,有8例引发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出现心功能衰竭,2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期随访5个月到-3年时间,共有50例患者,发现患者侧髋关节屈伸功能良好,大多数生活均可自理,活动时无痛,或者是伴有轻微疼痛症状,经过各项体征检查,基本上恢复了骨折前的症状。
3讨论老年人髋部骨折由于多数合并有内科系统疾病,随着目前发病率的增加,其诊断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而言,老年人髋部骨折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体征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影像学特征给予准确判断,特别是对于三维成像技术所显示的骨折立体形态,不仅有利于诊断,而且可以为手术进行作出指导。
另外,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患者健康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手术治疗,但是在术前要做好全面检查,以提高手术的性。
老年髋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髋部骨折属老年人群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基础原因是骨质疏松。
多属于脆性骨折。
随着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明显增多,髋部骨折发病率相应增高,传统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多给予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使老年患者的潜在疾病易诱发或加重,导致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
有学者统计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后1年内的病死率达到最高峰约为26%。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患者追求高生活的质量意识增强,积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明显降低了老年患者的病死率,提高了者的生存质量。
我院对3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标签:老年;髋部;骨折;诊断;治疗髋骨骨折是老年患者中极为常见的一种骨折,一直以来,对于髋骨骨折的治疗都是采用保守治疗,但是由于治疗时间长且并发症较多,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而近年来手术治疗髋骨骨折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果。
为了对老年性髋部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本文选取了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性髋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性髋骨患者36例,并随机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例。
治疗组男3例,女6例,年龄64~86岁,其中按骨折类型分: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例;按合并症类型分:脑血管疾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高血压3例,糖尿病1例。
对照组男3例,女6例,年龄62~85岁,其中按骨折类型分:股骨颈骨折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例;按合并症类型分:脑血管疾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高血压4例,糖尿病2例。
1.2方法对照组进行保守治疗,对患者采取丁字鞋制动、骨牵引以及皮牵引治疗1~3个月。
治疗组:进行手术治疗,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3例进行多根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4例进行多根钉内固定,余下进行人工全髋置换;而对于股骨粗隆骨折3例进行多根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1例进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2例进行动力髋骨固定。
老年髋部骨折的护理体会(一)【摘要】回顾性分析96例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资料,总结老年髋部骨折的特点为伤前存在慢性疾病,伤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老年髋部骨折的特点总结出及时有效治疗并发症,把握手术时机,加强各系统的观察、护理、早期离床活动,是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髋部骨折;老年人;护理我科于2004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96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髋部骨折患者,其中手术89例,保守治疗7例;股骨颈骨折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4例,3例保守治疗患者中途放弃治疗,死亡2例,其余均康复出院。
1临床资料本组共96例,男32例,女64例,年龄65~92岁,平均72岁,96例中伤前并存病者91例(占96%左右);同时有多种并存病者(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肺部疾病、消化道溃疡等,同时并存其中2种以上者)59例(占60%左右)。
2护理2.1降低并发症老年患者随年龄的增长,机体各脏器功能减退,应变能力降低,修复能力衰减,骨折的老年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以往有称老年髋部骨折为“死亡骨折”。
本组91例存在并发症(约占96%)。
高龄患者入院后需做详细、全面的全身各系统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发症,进行全身综合调理使机体各重要器官功能接近正常,以提高手术耐受力,降低并发症。
2.2术前进行全身综合评定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及时有效治疗各种并发症,把握手术时机,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对术后护理也有指导意义。
患者术前健康综合评定,伤前生活自理能力最重要,若患者伤前能外出活动,生活自理,说明心肺功能较好,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耐受手术能力较强。
心血管疾病和肺功能不全也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老年髋部骨折后死亡原因多为心衰和肺炎,本组死亡2例,死于心衰、多器官功能衰竭。
健康状况好的,能顺利耐受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健康状况尚可者,术前适当调理,能顺利耐受手术,术后并发症稍有升高;身体状况较差者,均有2~3种并发症,有一定的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对该组患者术前必须治疗并存病,把握时机手术;全身状况差,平时极少户外活动,并存病达4种之多,应慎重手术。
外科:老年髋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路青林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山东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老年髋部骨折一般是指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颈骨折。
随着人体的衰老,骨组织出现萎缩,尤其是老年女性,随着绝经后激素水平的下降,钙质吸收明显降低。
病变早期出现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骨小梁消失、骨皮质变薄、皮质的内1/3转换成类松质样骨。
由于在骨萎缩的过程中有机质与无机质的比例减少,所以骨骼弹性与硬度均下降。
这种组织表现是老年人发生骨折的基础,同时也为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中,髋部骨折发生率最高,是对老年人生命威胁最大的骨折。
一、老年髋部骨折的常见病因据统计,90%的髋部骨折发生在50岁以上的患者,60岁以上者每增加5年,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将成倍增长。
粗隆间骨折的平均发生年龄较股骨骨折发生率高,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部骨折的病因可分为骨性因素与非骨性因素,骨性因素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此病可分为2个亚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非骨性因素主要与老年生理病理特征有关。
老年患者由于骨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如关节炎致关节活动受限、肌力下降及脊柱退变所致的肌张力改变,在身体稳定性出现异常时,保护性体位不能在瞬间完成,应力过度集中在髋部,引起骨折。
同时由基础疾病如高血压、脑萎缩、卒中、帕金森病、眼部疾患等引起的头晕、视听障碍、平衡力下降等,也是老年人跌倒发生骨折的常见原因。
二、老年髋部骨折的诊断(一)病史不同程度的外伤病史,老年人滑到、扭伤等较轻微暴力,因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都可造成髋部骨折,有些患者甚至没有明显的外伤病史。
(二)症状与体征髋部明显疼痛、肿胀,髋部皮下可见瘀血斑,大转子处压痛及叩击痛,下肢短缩、外旋、内收等畸形,股骨纵向叩击痛。
老年患者特别是患有脑血管疾病者,因基础性疾病的影响,骨折疼痛可能不甚明显,主诉不清,故严格的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非常必要。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的护理体会
老年患者是一群社会上比较脆弱的人群,各种慢性疾病会让他们经常面临病痛,甚至会出现骨折的情况。
如髋部骨折,若不及时正确护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甚至会有残疾的风险。
因此,要提高护理水平,加强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的护理,尤为重要。
为了给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的护理提供参考,我们在护理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护理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
髋部骨折患者一般有明显的疼痛症状,除外感受痛苦以外,也会发现患者皮肤潮红、温热,肿胀不通,甚至出现活动受限等情况,需要及时有效的观察,以便及时并正确地采取护理措施。
其次,要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控制疼痛,减少残疾风险,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等。
护理计划的内容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可以将各项护理活动分为急诊处理、药物管理、康复治疗、生活指导等几个部分,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形成一个完整的护理计划。
此外,要加强护理指导。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后,其身体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康复,应尽早地开展充足的护理指导,以有效的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例如教他们如何使用拐杖、轮椅和物理治疗、康复操等。
同时,还要加强康复指导,从生活习惯和饮食养生的角度,提醒患者注意保护自身,加强护理自身健康。
最后,要充分考虑家属的参与。
老年患者身患疾病时,家属是最
需要支持和关心的人群,护士需要开展家庭护理和护理教育,进行正确的护理指导,了解家属对护理的期望,加大家属的参与,使老年患者的护理更加有效。
以上就是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护理的体会,希望能够帮助护士们更好地提高护理水平,更好地帮助老年患者康复。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许多老年患者都会患上髋部骨折,本科的学习和实习中,我曾有过为这些老年患者护理的体会。
首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情况通常比较复杂,除了由髋部骨折引起的疼痛外,还需要考虑其他病症,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气喘和心血管疾病。
因此,在关注患者髋部骨折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其他病症的治疗情况,为他们提供综合的护理。
其次,老年人的骨质脆弱,护理时应注意轻柔。
一般来说,髋部骨折的护理主要分为外科治疗和物理治疗,外科护理一般是利用外科手术来实现骨头结扎固定,物理护理则是利用康复治疗项目,比如常见的针灸、推拿、膝内固定、膝外固定等,来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和预防及减轻骨折及附着物的活动受限。
再次,在髋部骨折护理过程中,要控制患者的疼痛,以利于护理和推进恢复。
感觉性疼痛,可使用非镇痛类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穿心莲清热片等。
还有一些持续性疼痛,可使用抗炎镇痛类的处方药,如硫酸布洛芬片等。
同时,还应该在护理中提供心理护理,比如适当的谈话慰藉等,以减轻病人的精神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最后,保持清洁卫生,应给予老年患者充足的清洁护理,注意保持患处清洁,以免受到感染,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就是我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的体会。
只有把护理作为一种全面的护理,即综合护理、病理护理和心理护理,才能达到最佳
的护理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和痊愈。
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进展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反思老年髋部骨折(hip fracture)是指髋臼或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趋势。
临床治疗的进展主要包括手术技术的改进、术后康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
首先,手术技术的改进为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髋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内固定术。
但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某些问题,例如手术切口较大、创伤较大、手术时间长等。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短管腔镜手术、螺钉内固定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等新的手术方法逐渐被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
这些新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等优点,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患者的需求。
其次,术后康复的重要性被逐渐重视。
老年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只是治疗的起点,术后的康复是恢复功能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目前,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的术后恢复中,包括物理治疗、功能锻炼、步态训练等。
通过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目前在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和改进。
首先,老年髋部骨折的术前评估和风险评估不够充分。
老年患者的整体情况较为复杂,术前评估应该包括骨密度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合并疾病的评估等。
同时,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和疾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术后的护理和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老年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不仅需要一流的手术技术,还需要术后的全方位管理和护理。
包括术后疼痛管理、抗感染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对于一些高龄、合并疾病较多的患者,还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式走计划和社会支持。
总的来说,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通过进一步加强术前评估和风险评估、完善术后护理和康复管理,可以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0例老年髋部骨折临床治疗体会谭㊀毅作者单位:641500四川乐至,乐至县人民医院作者简介:谭毅(1970-08-06),男,四川省资阳市,工作单位:乐至县人民医院,学历:本科,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方面医学知识.ʌ摘要ɔ目的㊀分析探讨老年髋部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㊀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将之分为等份的两组,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采用非手术治疗方式的一组为对照组,而采用手术治疗的一组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㊀采取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并且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㊀对于无手术禁忌症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取良好的手术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ʌ关键词ɔ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体会ʌ中图分类号ɔS 852.35㊀㊀㊀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B ㊀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4-5511(2018)02-0654-01㊀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自御能力下降以及骨质疏松,从而老年群体中多发髋部骨折疾病,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临床上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一般有保守的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而经过相关研究显示,手术治疗能够帮助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日康复.因此,本文选取了我院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具体报告如下.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将之分为等份的两组,手术治疗的为观察组,非手术治疗的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32例,28例,患者年龄最小为65岁,最大为85岁,平均年龄为(73.5ʃ5.3)岁,对照组患者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33例和27例,年龄最小为66岁,最大为86岁,平均年龄为(73.7ʃ5.1)岁.两组患者均符合老年髋部骨折判断标准,同时排除了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和肾功能严重障碍患者,两组在年龄等资料上相差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㊀方法㊀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骨牵引或者皮牵引,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骨折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主要内容为对患者的骨折患肢采取外展位牵引制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方式,并在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如,踝关节伸展活动等,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使用期间应注意预防各项并发症[1].1.3㊀观察指标㊀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临床疗效判定方法为:患者的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各项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如果部分恢复,各项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则为有效,如果以上指标均无改善,生活需要帮助则为无效.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1.4㊀统计系处理㊀采用统计软件S P S S 19.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组间差异采用x 2检验,如果P <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果2.1㊀两组总有效率对比㊀经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显效和有效人数之和多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数据见表1.表1㊀两组总有效率对比(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603325296.7%对照组6017232066.7%2.2㊀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㊀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下静脉血栓3例,骨折不愈合1例,肺部感染2例,褥疮2例,总共8例,发生率为13.3%,对照组发生下静脉血栓6例,骨折不愈合7例,肺部感染5例,褥疮4例,总共22例,发生率为36.7%.两组差异显著,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㊀讨论我国近些年来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剧,导致我国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老年髋部骨折多因为老年人身体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下降,很多患者发生髋部骨折后很难治愈,严重者会因此死亡.临床上对于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需要患者长时间卧床,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加上老年患者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导致死亡.而手术治疗后,患者可以进行适当活动,避免因为长期卧床导致各种并发症,从而提升患者的短期生存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更多的社会效益[2].和其他部位骨折相比,髋部骨折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㊁致残率和病死率,而且治疗费用较高.临床骨科医师对髋部骨折十分重视.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如果患者没有明显手术禁忌,应最好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骨折情况选择具体方案,比如,粗隆间骨折则选用内固定,而股骨颈骨折应选择空心钉固定方法,等等.另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多存在很多基础病,因此,在手术前,应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评估,再确定具体的手术方案.其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最佳的手术时机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研究均认为尽早手术不仅可以降低病死率,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总的来说,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在其住院48小时内完成手术治疗[3].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手术治疗方式,在手术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经过确定患者骨折类型之后,才制定手术方案并进行手术,而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式.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6.7%,而对照组只有66.7%,两组差异显著,说明手术治疗方式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症状改善,并且,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人数较少,说明,手术治疗方式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其无手术禁忌时,手术治疗方式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参考文献[1]㊀严缘园.综合性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㊁髋关节运动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5):138-139.[2]㊀周武,高飞,米博斌,刘国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辅助治疗进展[J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7,3(05):317-320.[3]㊀刘雅克,王洪,朱鸣镝,陆跃,徐华,陶然,周振宇.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再骨折的随访研究[J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7,3(04):205-209.456。
老年髋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2012年期间收治的6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并进行科学总结和评价。
结果:本组患者在病理学检查确诊为40例,另外的48例患者经ct扫描确诊;本组患者在治疗后,有8例引发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出现心功能衰竭,2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期随访5个月到-3年时间,共有50例患者,发现患者侧髋关节屈伸功能良好,大多数生活均可自理,活动时无痛,或者是伴有轻微疼痛症状,经过各项体征检查,基本上恢复了骨折前的症状。
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由于多数合并有内科系统疾病,通过对患者的准确诊断和科学治疗,有利于患者手术风险的降低,同时,手术方法的选择也是患者治愈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诊断;治疗体会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尤其是随着现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因走路不慎被他物绊倒或其他因素易引起髋部骨折,为此,如何正确诊断和科学治疗髋部骨折就成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髋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本组68例患者中,42例患者为股骨颈骨折,26例为股骨粗隆间骨
折。
患者年龄在60-85岁,平均年龄72岁,男45例,女23例。
患者骨折原因:16例患者由于行路时跌倒,18例患者由于被车撞伤,34例患者由于上下楼和上下车跌倒而导致骨折。
另外,本组68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中,俣并有其他脏器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帕金森综合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等疾病。
本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研究方法以我院在2011-2012年期间收治的6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并进行科学总结和评价。
1.3诊断方法常规髋部经x线片检查,将患者骨折情况清晰显示出来,根据具体的类型、部位以及移位情况作出科学诊断,并且采用mri检查患者横断面上的骨折程度以及移位情况。
1.4治疗方法术前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要例行全面的细致检查,包括体检和理化检查,要随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全面了解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肝肾功能等,高血压患者控制在2
2.5~12.5kpa以下,合并有肺内感染的患者需要采用抗生素。
术后也要应用抗生素,并在当日鼓励口才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4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双头加压钉固定,其中,有8例患者需要三根电弧焊接纹加压钉固定,34例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另外26例粗隆间骨折患者,13例例行动髋螺钉固定,10例股骨近端髓内固定,3例髋外侧角钢板固定。
1.5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0.05。
2结果
本组患者在病理学检查确诊为40例,另外的48例患者经ct扫描确诊;本组患者在治疗后,有8例引发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出现心功能衰竭,2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期随访5个月到-3年时间,共有50例患者,发现患者侧髋关节屈伸功能良好,大多数生活均可自理,活动时无痛,或者是伴有轻微疼痛症状,经过各项体征检查,基本上恢复了骨折前的症状。
3讨论
老年人髋部骨折由于多数合并有内科系统疾病,随着目前发病率的增加,其诊断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而言,老年人髋部骨折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体征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影像学特征给予准确判断,特别是对于三维成像技术所显示的骨折立体形态,不仅有利于诊断,而且可以为手术进行作出指导。
另外,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患者健康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手术治疗,但是在术前要做好全面检查,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总之,通过对患者的准确诊断和科学治疗,有利于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手术风险的降低,同时,手术方法的选择也是患者治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原高成. 老年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j]. 基层医学论
坛,2012,s1:8-9.
[2] 满荣位,王斌雄. 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体会[j]. 甘肃医药,2013,02:125-126.
[3] 刘克敏,崔志刚,刘四海,唐涛,王安庆,崔寿昌.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精神障碍[a]. 中国康协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the professional rehabilitation committee of disabled limbs & trunk of china)、《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第18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中国康协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the professional rehabilitation committee of disabled limbs & trunk of china)、《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2013,04:616-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