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工程经济评价(1)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38
灌溉管理技术经济评估指标及分析方法摘要为发挥好灌溉工程的效益问题,从灌溉管理技术的经济评估指标和评价分析方法2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灌溉管理技术;评估指标;分析方法1 灌溉管理技术经济评估指标1.1 田间灌溉用水管理指标一是定额灌水。
主要反映田间灌溉时,是否按计划或设计的灌水定额实施灌水,田间是否有水量损失和浪费[1-2]。
二是毛灌溉定额。
是指灌溉用水过程中,农田单位面积的年引用水量。
毛灌溉定额可按每种作物分别计算,也可按多种作物计算综合毛灌溉定额[3-4]。
1.2 灌溉工程状况评估指标一是田间工程配套率。
是指已配套完备的田间渠系实际控制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
田间工程配套率是衡量田间渠系配套及其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是田间工程设施完好率。
是指田间工程建筑物完好的座数或完好渠道的长度占田间工程建筑物总数或渠道总长度的比重。
对于田间渠系建筑物,完好是指整体安全,无较大损坏,各种建筑物能正常运用,各种闸门可正常地启、闭等。
对于田间渠道,完好是指无较大的坍塌,无严重淤积,能正常运行,并能达到设计的过水能力。
其是标志田间工程设施完好程度及其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1.3 灌溉面积及产量指标一是计划灌溉面积完成率。
为田间实际灌溉面积占当年计划灌溉面积的比重。
计划灌溉面积完成率,表征用水单位或田间工程实际灌水能力以及工程状况、农业生产配合与水土资源利用潜力状况。
二是单方水产量。
指农业灌区灌溉用水量中,1 m3用水量可生产的农作物产量,是衡量灌溉农业田间灌溉用水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灌溉管理水平指标。
1.4 灌溉效益指标一是单位水量灌溉效益。
指农业灌区每1 m3灌溉用水量所产生的农作物经济产量效益。
单位水量灌溉效益可反映田间用水的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
二是水费征收率。
指供水管理单位按当地规定的水费征收标准,应收的水费与实际征收的水费比率。
该指标反映了水利供水管理单位的经济收入水平和经济效益情况。
浅谈水利工程效益分析和经济评价【摘要】水利工程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改善农田灌溉、供水、防洪等功能,还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对水利工程的效益分析和经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从水利工程的意义、效益分析意义和经济评价的重要性入手,然后介绍了水利工程效益分析方法、影响因素、经济评价指标、评价模型和综合效益分析方法。
最后探讨了水利工程经济评价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提高水利工程效益的建议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效益分析、经济评价、方法、影响因素、指标、评价模型、综合分析、必要性、建议、发展方向1. 引言1.1 水利工程的意义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进行工程建设,包括河流整治、水库建设、灌溉工程等。
水利工程的意义在于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保障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地调节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解决干旱地区的灌溉问题,防止洪涝灾害,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水利工程还可以为城市供水、工业生产等提供稳定的水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水利工程的意义在于保障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是人类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对于解决当前和未来的水资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面临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情况下,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1.2 水利工程效益分析意义水利工程效益分析是评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资源配置:水利工程效益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全面了解项目的经济效益,有针对性地调整资源配置,确保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投资效益。
2. 评估项目可行性:通过对水利工程的效益分析,可以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盲目投资和资源浪费。
渠系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灌溉工程是由水源控制工程、灌溉渠道系统和排水渠道系统3部分组成,工程量一般都很大。
据估计,湖北省已完成的351个大、中、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的干渠设计,计土方共25360万m3,石方共4685万m3,建筑物混凝土352400m3,而支渠土石方系统工程量比干渠大2~3倍;江汉平原湖区排水渠系工程的工程量也是巨大的,仅四湖区域一个排水系统,干渠和主要支渠土方就有7100多万m3,初步计划流量在25~450m3/s的大中型排、灌、节制闸就有86座。
由此可看出,对渠道系统工程力求节省工程量的重要性。
已完成的111座大中型水库的设计灌溉面积有21106500亩。
如何设法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也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从已有的经验来看,灌溉渠道应该适当满足“大、快、便、省、固、综”6方面的要求。
“大”就是说引水量要大,控制的灌溉面积要大;“快”是指发挥效益要快,引水到田间及耕地要快;“便”就是指能够随时随地用水,管理水要便利;“省”是指基建投资省,灌溉成本省,管理养护费用省;“固”是指所兴建的渠道要稳固,不跨、不漏、不冲、不淤;“综”即指除灌溉效益外还要满足水能、航运等综合效益。
这6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应该综合考虑。
为了正确处理好6个方面的关系,首先必须做好渠道系统的布置规划;其次做好干渠和支渠的线路选择;再者做好渠道和建筑物的设计;最后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在做渠道系统布置和渠线选择的时候,应该有不同的方案,进行比选,综合考虑,选取最佳方案。
首先是渠道线路的选择,一个灌区的渠道线路定得是否合理对工程量的影响是巨大的。
武汉市黄陂区夏家寺水库东干渠原定线路长52km,设计土石方120万m3。
经过复勘改线,在不减少控制灌溉面积的条件下,渠道缩短到只有23km,土石方减少到76万m3。
改定线路比原定线路节省土石方量近58%,同时里程缩短,渠道比降加大,引水到田的时间缩短了3/4左右。
农田水利灌区渠系工程项目效益及经济评价分析1.1效益分析1.1.1社会效益本项目实施后,将有效地解决渠道渗漏严重和亩均灌溉用水量大而引起的灌溉面积逐年减少的问题,从而确保了灌区工程的运行安全,增大了灌溉水利用系数,减少了亩均灌溉用水量,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3万吨,项目区受益人口2.38 万人,受益农民年人均增收29681元,达到了增加灌溉面积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同时,有了充足的水源,灌区的灌溉条件有了可靠的保证,可以促进灌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保证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的情况下,积极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作物的种植,增加灌区农民的收入,改善和提高灌区农民的生活水平,繁荣灌区经济,这对调动灌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灌区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发挥资源效益,推动灌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将起积极的作用。
因此,本工程建设社会效益显著。
1.1.2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可改善灌区灌溉面积0.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35万亩,亩产粮食增加IOokg, 按市场粮食价格1.90元∕kg计算,项目区有效灌溉面积1.95 万亩,年经济效益增加370.50万元。
1.1.3生态效益本工程项目实施后,渠道断面规整,渠内水流顺畅,渠内的杂物、垃圾淤积和死水面积将显著减少,对渠道环境起到美化作用,对提高灌区水源的水质、保障灌区人民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减少渠道水量的渗漏损失,可防止耕地沼泽化,对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保持土壤和水环境平衡具有明显的作用。
项目的实施可减少水资源浪费,增加灌溉面积,灌溉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这对灌区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产生积极的影响,原来的旱地、荒地将开发成水田、蔗园,有利于灌区环境的绿化和水土保持,从而促进灌区的生态繁衍进入良性循环。
同时,灌溉条件的改善使灌区的土壤水分含量充足,原来荒坡荒地的植被得到改善,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灌区内的小气候,利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 灌区的生态环境将不断得到改善,这表明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效益明显。
灌区灌溉管理现状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评价1. 灌区灌溉管理的经济效益评价灌区灌溉管理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农业产量和效益的提升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为作物提供足够的水分,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良好的灌溉管理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利润。
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调节灌溉量和灌溉时间,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灌溉成本,进一步增加农田的经济效益。
1.2. 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通过精确测定农田的水需求,并根据作物的生长特性和需水量进行合理调配,可以减少耗水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通过灌溉水源的多样化,如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可以提高耕地的水肥利用效率,进一步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3. 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灌溉管理的改进和升级可以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
通过灌区灌溉管理的整合和规范化,可以实现农田的集约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和资金效益。
此外,灌区灌溉管理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合作和整合,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价值提升,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进一步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
2. 灌区灌溉管理的社会影响评价灌区灌溉管理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提供就业机会灌区灌溉管理的改进和升级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在灌区灌溉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农业技术人员、水利工程师、灌溉设施维修人员等相关专业人员的参与。
这些就业机会的提供可以帮助农村群众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2. 促进农村社会建设灌区灌溉管理的改进和升级可以促进农村社会建设。
通过为农村地区提供可靠的灌溉水源,可以增加农村群众的农田收入,改善农村经济条件。
同时,通过改善灌溉设施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益,使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和福利。
灌溉工程经济评价通过对某灌溉水库工程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得出:经济内部收益率(IRR)大于依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中规定的,并结合具体情况,根据社会折现值i=12%,得出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符合社会折现率要求的社会盈余且各项经济指标均优于国家规定的基准值。
说明该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一、工程概况为了缓解某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拟在某河上游修建一大型水库,水库开发目标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
防洪库容亿m3,兴利库容亿m3。
总库容合计亿m3。
灌区开发前主要种植中稻和小麦,一年两熟。
二、评价依据及主要参数和条件1.评价依据《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工程经济学》李南第三版2.基本数据及参数根据所给材料,附课程设计三、国民经济评价1.固定资产调整计算根据《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做如下调整:建筑工程不计列计划利润机电、金结安装工程不计列贷款利息其它费用不计列三税税金则根据水库及灌区工程概算投资成果表得如下:建筑工程投资=17608-880=16728万元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投资=1486-133=1353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2426-194=2232万元临时工程投资=748万元 水库淹没处理补偿费=万元 其他费用=506-182=324万元 基本预备费=2454万元主要投入物按概算价格与按影子价格计算的差价: 钢材:1071×()=万元 水泥:16958×=万元调整后的静态总投资=16728+1353+2232+748++324+万元 调整后的动态总投资=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静态投资+动态投资=+=万元表1 固定资产分年投资使用计划表 单位:万元 固定资产总值(万元) 年序1 2 3 4 5 6 合计投资比例 %% % % % % 100%投资额(万元)2.固定资产的折旧费计算 年折旧率=46%41 ×100%=%(其中预计净残值率用4%)(SL72-94规范) 表2 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 单位:万元 年份 项目 年折旧率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第7年 固定资产%折旧费 净值到计算期末可回收的固定资产余值=万元 3.灌溉效益计算灌溉面积投产后产生灌溉效益,根据给定的灌区试验站的灌溉效益试验资料,小麦、水稻在不同灌溉水平及农业技术水平条件下的产量附表和小麦、水稻有无项目条件下亩产附表对比如下:水稻灌溉效益 水稻增产值为亩 水稻影子价格=(120×)÷(1+6%)=元/t 水稻每亩影子价格=亩×元/t=225元/亩 小麦的灌溉效益 小麦增产值为亩 小麦影子价格=145××(1+6%)+=元/t 小麦每亩影子价格=亩×元/t=303元/亩因为没有给出灌溉比例,一年两熟,灌溉效益以一熟为小麦,一熟为水稻计算,第7~46年的投产面积相同,年效益为40万亩×单位每亩效益。
农村水利工程经济分析方法农村水利工程是指为农村地区的农田灌溉、排灌、水稻田和鱼塘等提供水源的各种工程设施。
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农村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出发,探讨农村水利工程的经济分析方法。
农村水利工程的经济分析方法一般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收期分析和财务分析等。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一、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指对农村水利工程进行投资收益的分析,主要通过比较工程建设的成本与工程建设所带来的收益来判断工程的经济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1. 投资成本评估。
对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投资进行评估,包括资金投入、人力投入、材料投入等成本,并对这些成本进行综合评估。
2. 收益效益评估。
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后所带来的增产效益、节约成本效益、改善生产条件效益等进行评估,以及对这些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3. 成本与效益的比较。
将投资成本与收益效益进行比较,从而评估农村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着眼于整个工程周期内的成本与收益情况,能够客观地评估工程的经济效益。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能够得出农村水利工程是否值得建设的结论,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的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投资回收期分析投资回收期分析是指通过计算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的投资回收时间,从而评估工程的投资回报情况。
投资回收期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1. 投资回收期计算。
通过计算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的投资回收时间,从而评估工程的投资回报情况。
2. 投资回收期评价。
对工程的投资回收期进行评价,以判断工程的投资回报情况。
三、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指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后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财务费用、资金投入、资金收益等方面的分析。
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1. 财务费用分析。
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后的财务费用进行分析,包括资金投入、资金支出等方面的财务情况。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1.1 水利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中的费用和效益应尽可能用货币表示;不能用货币表示的,应用其他定量指标表示;确实难以定量的,可定性描述。
1.2 水利建设项目的费用应计算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水利建设项目的效益应分析计算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计算项目费用和效益时,应防止遗漏和避免重复。
1.3 属于国民经济内部转移的税金、计划利润、国内借款利息以及各种补贴等,均不应计入项目的费用或效益。
1.4 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投入物和产出物应都使用影子价格。
在不影响评价结论的前提下,也可只对其价值在费用或效益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部分采用影子价格,其余的可采用财务价格。
主要投入物和主要产出物的影子价格应根据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进行计算。
非主要投入物和非主要产出物的影子价格可采用国家发布的中规定的影子价格。
1.5 进行水利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时,应采用国家规定的12%的社会折现率。
对属于或兼有社会公益性质的水利建设项目,可同时采用12%和7%的社会折现率进行评价,供项目决策参考。
2 费用计算2.1 项目费用。
水利建设项目的费用应包括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和年运行费。
2.2 固定资产投资。
2.2.1 固定资产投资应包括水利建设项目达到设计规模所需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以各种方式投入的主体工程和相应配套工程的全部建设费用。
2.2.2 大型水利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投资应按本规范附录D进行编制。
中型水利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投资应按本规范附录E进行计算。
不属特殊重要的大型水利建设项目,如受条件限制难以采用附录D的方法进行投资编制时,也可按附录E进行计算。
按附录E计算项目主体工程投资时,应增加工程设计概算中未计入的间接费用。
2.2.3 配套工程投资可采用典型设计的扩大指标或参照类似工程估算。
对所用指标应认真分析其合理性和可靠性。
2.2.4 水利建设项目投入物的影子价格,应分为以下三类分别计算: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进口或出口的外贸货物;不影响国家进口或出口的非外贸货物;劳动力和土地等特殊投入物。
灌区经济评价分析摘要:分析项目年运行费和经济效益,进行国民经济评价;计算运行成本和总成本费用,测算工程成本水价,分析灌区用水户的可承受能力。
综合考虑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水价现状等因素,推荐灌区运行水价为0.39元/m3,灌区工程为公益性的水利工程,工程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
关键词:水价;可承受能力;资金筹措1 工程概况某灌区开发任务为农业灌溉和城乡供水,并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创造条件。
灌区灌溉供水范围包括两个县市。
灌区设计灌溉面积60.0万亩,其中改善灌溉面积39.0万亩,恢复灌溉面积7.7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3.3万亩。
灌区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和改扩建水库4座、新建和改建灌溉输水骨干渠道/管道144.7km、新建乡镇供水管道29.3km、新建泵站4座、配套田间工程40万亩。
工程建成后,与灌区已有工程联合调度,至设计水平年2035年灌区总供水量36637万m3,骨干工程末端总供水量32200万m3。
灌区水源点与骨干工程末端水量见表1。
表1 灌区水源点与骨干工程末端供水量单位:万m32 财务费用估算2.1 固定资产投资根据概算投资估算成果,灌区新建工程固定资产投资为344810万元,其中灌区骨干工程总投资299856万元,田间配套工程总投资44954万元。
经统计,灌区已建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按127896万元计算。
2.2 年运行费灌区工程(包括已建和新建工程)年运行费包括工程维护费、管理费、抽水电费、水资源费。
(1)新建工程年运行费1)工程维护费:包括修理费、材料费、燃料即动力费等与工程修理维护有关的成本费用。
按固定资产原值(扣除占地淹没补偿费用)1.05%计取,为2582万元;2)管理费:包括职工薪酬、其他费用等与工程管理有关的费用。
按固定资产原值(扣除占地淹没补偿费用)0.6%计取,为1475万元;3)抽水电费:年抽水用电1616.2万kW.h,抽水主要用于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生活抽水电费按现状电费0.44元/kW?h计取,农业灌溉抽水电费按现状电费0.28元/kW?h计取,年抽水电费为461万元;4)水资源费:按相关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规定:农业灌溉供水不收取水资源费,生活供水以取水量为计算基数按0.15元/m3计取,生活总供水量109万m3,水资源费为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