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亲核取代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372.00 KB
- 文档页数:50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摘要亲核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类重要的反应,饱和碳原⼦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可按S N1和S N2两种不同历程进⾏。
亲核取代反应的两种历程,在反应中同时存在,相互竞争。
对同⼀反应物来说,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反应速率是不同的;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反应物的活性也不同。
本⽂讨论了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并总结了某些规律。
关键词亲核取代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是⼀类重要的反应。
由于这类反应可⽤于各种官能团的转变以及碳碳键的形成,因此在有机合成中具有⼴泛⽤途。
本⽂将以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为例,讨论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即亲核取代反应的反应活性。
⼤量研究表明,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与反应物的结构(包括烃基和离去基团的结构)、亲核试剂的亲核性和溶剂的性质等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
1反应物的结构1.1烃基的结构烃基的影响体现在两个⽅⾯,⼀个是电⼦效应,另⼀个是空间(⽴体)效应。
⼀般来说,烃基的电⼦效应对S N1反应的影响更⼤,烃基的空间效应对S N2反应的影响更显著。
1.1.1在S N2反应中,烃基的空间效应影响占主导地位,α—碳或β—碳上⽀链增加,阻碍了亲核试剂从离去基团的背⾯进攻,且会造成过渡态拥挤程度增加,降低了过渡态的稳定性,使反应速率明显下降。
例如,不同的烷基发⽣S N2反应的平均相对速度如下:R-CH3-CH3CH2-(CH3)2CH-相对速度30 1 2.5?10-2卤代烃按S N2机理进⾏的活性次序是:烯丙型、苄基型、甲基卤代烷>伯>仲>叔>⼄烯型、芳卤、桥头卤代烷在烯丙卤、苄卤的S N2反应中,当亲核试剂进攻α-碳原⼦时,其反应过渡态应该有p轨道的重叠,旁边的碳碳双键能帮助它分散电荷,起稳定作⽤。
在⼄烯型、芳卤的S N2反应中,因其分⼦中存在着p-π共轭,使碳卤键键长缩短,键能增加,卤原⼦不易离去。
桥头卤代烷因桥环的⽴体障碍,亲核试剂不能从背⾯进攻α-碳原⼦,故不易发⽣S N2反应。
亲核取代和亲电取代机理亲核取代和亲电取代是有机化学中两种常见的取代反应机理。
它们分别指的是通过亲核试剂和亲电试剂进行的取代反应。
亲核取代是指以亲核试剂作为反应物,亲核试剂中的亲核原子攻击原有化合物的电子,将其替代出来的反应。
亲核试剂通常是带有孤对电子或具有亲电子云的化合物,如氢氧根离子(OH-)、氯离子(Cl-)等。
在亲核取代反应中,亲核试剂攻击原有化合物中具有较高反电子密度的原子,如卤素原子、烷基碳原子等。
亲核取代反应中,亲核试剂中的亲核原子与原有化合物中的原子形成新的化学键,使原有化合物中的原子被替代掉。
这种反应机理常见于醇的酯化反应、卤代烃的取代反应等。
亲电取代是指以亲电试剂作为反应物,亲电试剂中的亲电子云攻击原有化合物的电子,将其替代出来的反应。
亲电试剂通常是带有正电荷或具有亲电子云的化合物,如卤代烃、酸酐等。
在亲电取代反应中,亲电试剂中的亲电子云与原有化合物中的原子形成新的化学键,使原有化合物中的原子被替代掉。
亲电取代反应中,亲电试剂中的正电荷或亲电子云攻击原有化合物中的电子密度较高的原子,如孤对电子、芳环上的π电子等。
这种反应机理常见于卤代烃的取代反应、酯的水解反应等。
亲核取代和亲电取代机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
首先,在反应物的选择上,亲核取代需要选择具有亲核性的试剂,而亲电取代需要选择具有亲电性的试剂。
其次,在反应过程中,亲核取代是通过亲核试剂攻击原有化合物中的电子实现的,而亲电取代是通过亲电试剂攻击原有化合物中的电子实现的。
此外,在反应速率上,亲电取代的速率通常较快,而亲核取代的速率较慢。
另外,反应的产物也有所不同,亲核取代反应通常会产生亲核试剂中的原子或基团替代原有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基团,而亲电取代反应通常会产生亲电试剂中的原子或基团替代原有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基团。
总结起来,亲核取代和亲电取代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取代反应机理。
亲核取代通过亲核试剂攻击原有化合物中的电子,亲电取代通过亲电试剂攻击原有化合物中的电子。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亲电加成和亲核取代反应在有机化学中,亲电加成和亲核取代反应是两种常见的反应机理。
它们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能够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
本文将对亲电加成和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和常见的反应方程式进行总结。
亲电加成反应是指通过亲电试剂攻击有机化合物中的亲电性较强的部分,从而形成共价键和新的化合物。
亲电试剂可以是正离子或中性分子,常见的有卤代烷、氯化亚砜、硫酮等。
亲电加成反应的机理通常包括四个步骤:1. 亲电试剂进攻:亲电试剂通过正电荷或δ+部分攻击有机分子的亲电性较强的部分;2. 形成共价键:亲电攻击后形成新的化学键,生成中间体;3. 步骤二反应完成:通过负离子或中性分子的攻击,使得步骤二生成的中间体去离子,生成产物;4. 氢离子回收:再生负离子或中性分子的离子,进行下一轮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常常以杂环化合物的形式出现,例如:环氧化酮的开环反应、环胺的开环反应等。
下面是几个亲电加成反应的常见例子:1. 环氧化酮的开环反应:[图1]2. 氨的亲电加成反应:[图2]3.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图3]亲核取代反应是指通过亲核试剂攻击有机分子中较强亲核性的部分,从而发生反应。
亲核试剂可以是负离子或中性分子,常见的有水、氨、醇等。
亲核取代反应通常包括三个步骤:1. 亲核试剂进攻:亲核试剂通过负离子或δ-部分攻击有机分子的亲核性较强部分;2. 形成新的化学键:亲核攻击后,在反应物中形成新的共价键;3. 步骤二反应完成:通过离子或中性分子的离去,生成产物。
亲核取代反应的常见反应方程式有醇的取代反应、酯的加水反应等。
下面是几个亲核取代反应的常见例子:1. 醇的取代反应:[图4]2. 酯的加水反应:[图5]3. 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图6]亲电加成和亲核取代反应是大学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反应机制,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反应需要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条件,合理设计反应方程式,才能获得所需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