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交通管理与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470.50 KB
- 文档页数:56
交通管理与控制1.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原则:分离原则,限速原则,疏导原则,节源原则,可持续原则,公平和以人为本原则。
2.2003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年4月30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3.道路交通事故黑点:在交通安全领域将某一时间内,发生事故数量或特征比其他地方明显突出的位置称之为交通事故黑点。
4.控制车速的方法:法规控制(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心理控制(斑马线,立体标线),工程控制(波状路面,颠簸路面)。
5.限速的依据:①对于因受条件限制,实施通视距离不能满足最小视距要求的路段,应按实际通视距离验算该路段的限制车速②在该设而不设或不便设超高的小弯道上,应按弯道的转弯半径演算可通过的安全行驶车速作为通过该弯道的限制车速③驾驶人视野与车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视野随行驶车速的增加而减小、注视点前移、形成隧洞视。
同时视距变长,被认景物模糊,视认能力减退,导致事故率上升。
6.单向交通:又称单行线,是指道路上的车辆只能按一个方向行驶的交通。
7.单向交通的种类:固定式,定时式,可逆性,车种性8.单向交通的优缺点?优点:①简化交叉口交通组织,提高通行能力②提高路段通行能力③降低交通事故④提高行车速度⑤其他优点(信号的协调联动控制,有助于解决停车问题)。
缺点:①增加了车辆绕道行驶的距离,增加附近道路上的交通量②给公共车辆乘客带来不便③容易导致迷路,特别是对不熟悉情况的外地驾驶员④增加了单向管制所需要的道路共用设施。
9.变向交通:又称“潮汐交通”,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变换某些车道上的行车方向或行车种类的交通。
10.变向交通的优缺点?优点:合理使用道路,充分提高道路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这对解决交通流方向和各种类型的交通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的矛盾都有较好的效果。
缺点:增加了交通管制的工作量和相应的设施,且要求驾驶人有较好的素质,注意力集中,特别是在过度地段。
《交通管理与控制》大学笔记第一章:导论一、交通管理与控制概述1. 定义: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一种综合性活动,它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对交通流进行有效的引导、调节和监督,以确保交通系统的高效、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2. 目的:- 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 保障行车和行人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 节省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 提升交通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3. 范畴:- 交通规划:长期和短期的交通系统规划。
- 交通设计:道路、交叉口、交通设施的设计。
- 交通组织:交通流线的规划和实施。
- 交通控制:信号控制、交通诱导、交通管制。
- 交通服务:信息服务、紧急救援、停车管理。
二、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发展历程1. 传统阶段:- 特点:主要依靠增加道路基础设施来满足交通需求。
- 不足:忽视了交通管理的有效性,导致道路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现代阶段:- 特点:开始重视交通系统的管理,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交通规划和控制。
- 成就:交通流量分配趋于合理,交通拥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3. 智能化阶段:- 特点:利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 趋势: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发展,如智能信号控制、车联网、自动驾驶等。
三、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本任务与目标1. 基本任务:- 分析交通需求,优化交通流结构。
- 制定交通政策和规划,指导交通建设和发展。
- 组织交通流,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 实施交通控制,保障交通秩序。
- 监测交通状况,及时处理交通事故和突发事件。
2. 目标:- 实现交通供需平衡,减少交通拥堵。
- 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降低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促进绿色出行。
- 提升交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四、交通管理与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1. 主要内容:- 交通规划:包括交通需求预测、网络规划、交通政策制定等。
- 交通设计:考虑道路线形、交叉口设计、交通标志和标线等。
《交通管理与控制》学习指南学习指南《交通管理与控制》主要讲述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综合运用交通工程学知识,探讨对现有的道路交通设施,如何科学地采取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的各种交通治理措施,来提高其交通效益与交通安全。
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出以下建议:1 《交通工程学》是本课程的基础,因此需要学生在学习之前扎实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
2 能结合交通管理理论进行路段或交叉口的调研考察,着重思考交通系统的运行机制,并尽量探讨在拥堵状态下系统失效的根本原因。
最终利用所学知识对交通运行状态进行评价。
3联系实际经验思考交叉口的布置形式、管理方式等,可以利用自身感受比较不同交叉口的优劣性。
4可以寻找生活中TSM与TDM的具体措施,查阅国内外先进经验后,总结并提炼TSM与TDM的相关思想与应用。
5在了解交通影响评价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后,结合书本的具体案例,熟悉交通影响评价的具体流程与路线。
6可参观实际生活中城市道路的交通标志标线,归纳总结后了解其分类与功能。
7可阅读国内外的交通控制的发展史,了解信号控制的设置条件。
可在城市某个具体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交通调查,探寻车流量与绿灯时间关系,对交通流数据简单处理,利用韦伯斯特法对单点信号控制进行优化设,提出合理的管理方案。
8经过实地调研后,可运用干道协调控制理论在城市某主干道上设置的信号灯进行绿波带的设计,提高其通行能力。
9可以对SCATS与SCOOT系统对比分析,并可建立一个小型路网进行模拟区域协调优化,并进行对比。
10学会运用相关专业软件解决问题,例如vissim、synchro等,对路段与交叉口的交通状态进行仿真测试,并可修改参数进行比选分析。
11了解高速公路的管理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手段,以及匝道管理的办法。
12可以从智能交通的架构及系统成分入手,了解ITS在交通控制方面的应用。
13在学习过程中,多联系《交通规划》,《交通设计》,《道路工程》里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与理论的理解交通管理的理念,联系实践中的具体措施,结合专业软件的运用,深入掌握相关方法与应用。
交通管理与控制1、交通管理/控制: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治理“的一个统称。
2、相位方案:在一个信号周期内,安排若干种控制状态,并合理安排这些控制状态的显示次序。
3、绿信比:在信号控制系统中,各个信号的绿信比是根据各个交叉口各向交通量的流量比来确定的,因此各个系统中,各个交叉口信号的绿信比不一定相同。
4、感应控制:通过车辆检测器测定到达进口道的交通需求,使信号显示时间适应测得交通需求的一种控制方式。
5、相对时差:指相邻两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之间的时间之差。
6、绝对时差:指各个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相似于某一个标准信号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的时间之差。
7、交通系统管理:把汽车、公共交通、出租汽车、行人和自行车看成一个整体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多个组成部分。
8、突起路标:固定于路面上起标线作用的突起标记块,是在高速公路或其他道路上用来标记中心线、车道分界线、边缘线;也可用来标记弯道、进出口匝道、导流标线、道路变窄、路面障碍物等危险路段。
9、停车诱导系统:又称停车引导系统,是交通信息显示板、无线通信设备等方式向驾驶人提供停车场的位置、使用状况、诱导线路、停车场周边交通管理和交通拥堵状况的服务系统。
10、交通管理分类:交通行政管理、交通执法管理、交通运行管理11、交通法规内容:对人的管理、对路的管理、对车的管理、对环境的管理。
12、安全教育主要内容:技术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
13、车辆牌证:包括必须安设在车辆上规定位置的车辆号牌(硬照)与车辆行驶证(软照)。
14、道路交通安全违法处罚:警告、罚款、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拘留。
15、道路交通标志:主标志(1)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2)辅助标志16、警告标志: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形状为顶角朝上的等边三角形。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介绍一、课程简介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交通流理论和交通控制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本课程将介绍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以及相关技术,帮助学生掌握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内容1. 交通流理论交通流是交通系统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本课程将介绍交通流的基本特性、流量的测量方法、流量-密度-速度关系等内容。
学生将了解交通流的基本模型,如流量-密度模型、速度-密度模型等,并学会应用这些模型进行交通流量预测和交通管理决策。
2. 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号控制是交通管理与控制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课程将介绍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学生将学习交通信号控制的设计原则、交通信号机的工作原理、交通信号配时方案设计等内容。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仿真实验,学生将掌握交通信号控制的技术和策略,提高交通信号控制的效果。
3. 交通管理与规划交通管理与规划是交通工程领域的重要内容。
本课程将介绍交通管理与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学生将学习交通管理的组织原则和方法,如交通事故管理、交通拥堵管理等;同时也将学习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交通需求预测、交通网络设计等。
通过实际案例研究和模拟分析,学生将掌握交通管理与规划的技能,为实际交通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4. 交通模拟与仿真交通模拟与仿真是交通管理与控制领域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将介绍交通模拟与仿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学生将学习交通模型的建立与验证方法,如微观交通流模型、宏观交通流模型等;同时也将学习交通仿真软件的使用和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学生将掌握交通模拟与仿真的技能,为交通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仿真等教学方法相结合。
通过理论讲解,学生将了解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交通问题;通过实验仿真,学生将掌握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技术和方法。
名词解释1.交通需求管理(TDM):交通需求管理是引导人们采取科学的交通行为,理智地使用道路交通设施的有限资源。
简言之,交通需求管理主要管理的是:人们理性地使用汽车,而不是人们是否拥有汽车。
2.视距三角形:为了提高无控制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它通过绘制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保证在交叉口前,驾驶员对横向道路两侧的可通视范围,它是全无控交叉口设计和设置的基本依据,必须注意,“视距线”应画在最易发生冲突的车道上。
在双向交通的道路交叉口,对从左侧进入交叉口车辆的视距线,应画在最靠近行人道的车道上;而对于从右侧进入交叉口的车辆,则应取最靠近路中线的车道。
在视距三角形内不得有高于1.2米妨碍视线的物体。
3.绝对时差:绝对时差是指各个信号的绿灯或终点相对于某一个标准信号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终点的时间之差。
4.绿信比:绿信比是一个信号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长与周期时长之比,一般用λ= Ge/C表示。
5.通过带:在时-距图上,各个信号交叉口绿灯时间始端连线与终端连线中最窄的一组平行斜线所标定的时间范围称为通过带。
6.交通系统管理(TSM):交通系统管理是把汽车、公共交通、出租汽车、行人和自行车等看成为一个整体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运营、管理和服务政策来协调这些个别的组成部分,使这个系统在整体上取得最大交通效益。
7.路边存车:在道路沿侧石车行道上的机动车停存,或人行道边的自行车停存。
路边存车管理的目的是使道路在“行车”及“存车”两方面能够得到最佳的使用。
8.相对时差:相对时差是指相邻两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者终点之间的时间之差。
相对时差等于两信号绝对时差之差。
9.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把区域内的全部交通信号的监控,作为一个指挥控制中心管理下的一套整体的控制系统,是单点信号、干线信号系统和网络信号系统的综合控制系统。
10. 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介绍一、课程概述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交通管理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内容包括交通流理论、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模拟与优化等,涵盖了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1. 理解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交通流理论的基本方法和模型;2. 掌握交通信号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能够设计和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方案;3. 熟悉交通模拟与优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交通模拟和优化分析;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在交通管理与控制领域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1. 交通流理论交通流理论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础,主要研究交通流的特性、交通流量的测量和估算、交通流的分析和预测等。
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交通流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交通流的特性和规律,掌握交通流量的测量和估算方法,能够进行交通流的分析和预测。
2. 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号控制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信号灯的控制来调节交叉口的交通流量,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案,掌握交通信号控制的设计和优化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案。
3. 交通模拟与优化交通模拟与优化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工具,主要通过建立交通模型和进行仿真分析来评估和优化交通系统的性能。
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交通模拟与优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交通模型的建立和参数设置,掌握交通仿真软件的使用,能够进行交通模拟和优化分析,提出合理的交通管理和控制策略。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除了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将通过案例分析、实验实践、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引入相关软件和工具,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交通管理与控制问题。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笔记绪论一、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概念和目的1. 概念交通管理与控制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交通流进行有效的组织、指挥、监督和调控,以实现交通安全、顺畅、高效的一种系统性工作。
它涉及到交通规划、法规制定、行政管理、秩序维护、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
2. 目的(1)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交通管理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优化交通流,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减少拥堵。
(3)减少交通拥堵: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和管理,降低拥堵频率和程度。
(4)保护环境:通过交通管理减少车辆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二、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内容和原则1. 内容(1)交通规划:包括交通发展战略、交通网络布局、交通设施规划、交通需求预测等。
(2)交通法规:涉及交通法规的制定、修订、执行和监督,包括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等。
(3)交通行政管理:包括交通政策的制定、交通宣传教育、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等。
(4)交通秩序管理:维护交通秩序,包括交通信号控制、交通组织、交通疏导等。
(5)交通运行管理:涉及行车管理、慢行交通管理、停车管理等日常运行管理。
(6)优先通行管理:实施公交优先、紧急车辆优先等措施,提高特定交通流的通行效率。
(7)交通系统管理与交通需求管理:通过交通系统优化和需求管理,实现交通供需平衡。
(8)特殊事件交通管理:针对节假日、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下的交通管理。
(9)交通拥挤管理:通过多种手段缓解和预防交通拥堵。
(10)交通信号控制:设计和优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2. 原则(1)科学性:基于交通工程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科学理论进行交通管理。
(2)系统性:将交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协调各组成部分,实现最优运行。
(3)预见性:根据交通发展趋势,提前规划和管理,避免问题的发生。
(4)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策略,应对不同交通问题。
(5)公正性:确保交通法规的公平执行,保障各方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