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776.89 KB
- 文档页数:5
210HPV 感染及HPV 检测的临床意义王丽313000浙江湖州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doi :10.3969/j.issn.1007-614x.2011.31.202宫颈癌是较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50万,死亡例数约25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已居于女性癌症死亡率首位。
自从20世纪70年代Zur Hausen 等从宫颈癌标本中发现了HPV DNA 以来,人们在HPV 、HPV 相关疾病及HPV 预防性疫苗等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近年来宫颈癌发病出现年轻化趋势,这主要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增多有关。
因此,HPV 检测在临床发现、随访观察HPV 感染者有重要的意义。
HPV 感染HPV 是一种嗜黏膜和皮肤上皮的DNA 病毒,包括早期基因(E )区、晚期基因(L )区和长控制区(LCR )3部分。
目前已知的HPV 型别有120多种,其中约35种涉及生殖道感染,约20种与肿瘤相关。
根据与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联系将HPV 进行了分型,根据发生危险性高低分为低危型HPV 和高危型HPV 。
低危型HPV包括HPV6、11、42、43和44型,低危型HPV 感染可引起良性或低度宫颈细胞变化、生殖器疣和复发的呼吸道多发性乳头瘤病。
高危型HPV 包括HPVl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69、73、82型等,可导致低度宫颈细胞异常,高度宫颈细胞异常(癌症的前兆)和肛门生殖器癌。
在99%的宫颈癌中可检测到高危型HPV ,而全世界近70%的宫颈癌是由HPV16和18亚型导致的。
而不同地区感染的HPV 类型不同,HPV31、33型在欧洲最常见,HPV45型在非洲西部很常见,而HPV39、59型仅在美洲的中部和南部出现,HPV52、58型则在中国妇女中检出率较高。
研究发现,HPVl6、18、58、59型为鳞癌的常见类型,HPVl8型则为腺癌、腺鳞癌和小细胞癌的常见类型,HPVl6型在腺癌中所占的比例也较高。
两种液基细胞学结果及HPV分型检测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作用鲁筱莹;朱芳【摘要】回顾性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结果为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和非典型鳞状上皮不除外高度病变(ASC⁃H)2组病例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分型检测结果,比较这2种液基细胞学结果在诊断高级别宫颈病变中的作用。
结果显示:ASC⁃H组宫颈上皮内瘤变Ⅱ(CINⅡ)以上患病率显著低于HSIL,但高度提示宫颈高级别病变;HPV分型检测是对ASC⁃H高级别病变的有效预测;对于HPV16(+)的ASC⁃H、HSIL患者建议进行更积极的治疗。
【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267-269)【关键词】宫颈细胞学;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作者】鲁筱莹;朱芳【作者单位】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辽宁大连116033;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辽宁大连 116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74统计表明,多数宫颈癌发生于从未筛查过或筛查不足的女性[1]。
由于宫颈细胞学筛查的广泛应用,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明显下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首要病因。
在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筛查的结果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和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atypical sq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IS,ASC-H)均提示可能存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以上的病变。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HSIL、ASC-H病例的病理学诊断结果、HR-HPV感染率及型别,比较这2种液基细胞学结果在诊断高级别宫颈病变中的作用。
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规范化处理及随访2012年,美国病理学会(CAP )和美国阴道镜及子宫颈病理学会(ASCCP )联合发表了肛门下生殖道HPV相关鳞状细胞病变的命名标准化方案(The Lower Anoge nital Squamous Termi no logy Standardization Projec廿or HPV-Associated Lesions , LAST ), 推荐采用〃鳞状上皮内病变〃来命名,并且根据相关病变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将其分为两级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丄SIL )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 HSIL )。
2014 年,WHO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4版)中,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前病变中采用了这一命名方案。
子宫颈HSIL指的是:如果不治疗,该鳞状上皮内病变有明显进展为子宫颈浸润性癌的风险,包括:CIN2、CIN 3、中/ 重度游离鳞状上皮不典型性增生以及原位癌,属于子宫颈癌前病变范畴。
随着我国子宫颈癌筛查项目的不断推广和深入,作为子宫颈癌二级预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宫颈HSIL诊治已经成为业界持续关注热点。
我国二孩政策的开放,女性生育年龄推后等社会现象,则给子宫颈HSIL 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之而出现了较多的治疗不足和(或)过度治疗及手术所致的各种近期、远期并发症,并给后续的随访、妊娠、分娩安全带来较大隐患和风险。
因此,规范化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子宫颈HSIL的规范化处理1.1规范化处理方案文献表明子宫颈HSIL如果不予治疗,大约31 % ~ 50%患者可在30年内进展为癌,经常规治疗后,其癌变风险(子宫颈或阴道)降至0.7%。
目前无法从个体角度来判断某个HSIL 患者是否会进展,或者何时会进展为浸润性病变,且部分患者还可能已经存在隐匿性子宫颈癌,因此对于绝大多数HSIL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少数特殊情况或时期(如年轻或妊娠期妇女)可给予短期密切随访。
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联合阴道镜在筛查宫颈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探析构建发布时间:2023-03-02T11:29:06.64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月20期作者:张丽杨在明通讯作者[导读]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联合阴道镜在筛查宫颈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探析构建张丽杨在明通讯作者(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67)摘要:目的探讨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应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验(TCT)联合阴道镜的效果。
方法以患者同意为前提,随机采集1000例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来我院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疑似患者临床资料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验以及阴道镜检查,观察临床诊断结果。
结果 TCT(+)、HPV(+)患者有157例,占比65.96%;TCT (+)、HPV(-)患者有46例,占比19.32%;TCT(-)、HPV(+)患者有29例,占比12.84%;TCT(-)、HPV(-)患者有6例,占比2.52%。
病理诊断结果为CIN1及以上的患者共有121例,TCT检查阳性患者有108例、HPV阳性患者有101例,二者合并有10例,TCT阴性和(或)HPV阳性的患者有232例,占比97.47%,病理级别与TCT阳性和HPV阳性检出率成正比(P<0.05)。
结论从宫颈疾病发展至宫颈癌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患者接受早期筛查有助于控制癌症对身体的危害,而应用HPV检查联合TCT检查有效弥补了传统宫颈癌前期筛查的缺陷,精准度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HPV检查;TCT检查;阴道镜;宫颈癌前病变;应用价值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and cervical fluid-based thin-slice cytology (TCT) combined with colposcopy in the screening of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s. Methods On the premise of patient consent,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0 suspected patients with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s screen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2 were randomly collected for study. All patients underwent human papillomavirus examination, cervical fluid-based thin-layer cytology test and colposcopy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results. Results There were 157 patients (65.96%) with TCT (+) and HPV (+). There were 46 patients with TCT (+) and HPV (-), accounting for 19.32%. There were 29 patients with TCT (-) and HPV (+), accounting for 12.84%; There were 6 patients with TCT (-) and HPV (-), accounting for 2.52%. There were 121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CIN1 or above, 108 patients with positive TCT examination, 101 patients with positive HPV examination, and 10 patients with combination of the two, 232 patients with negative TCT and/or positive HPV, accounting for 97.47%. The pathological grade wa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positive rate of TCT and HPV (P < 0.05). Conclusions It takes a long time to develop from cervical disease to cervical cancer. Early screening of patients is helpful to control the harm of cancer to the body. The application of HPV examination combined with TCT examination effectively makes up for the defects of traditional cervical cancer pre-screening, with higher accuracy,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 HPV test; TCT examination; Colposcope; Precancerous lesion of cervical cancer; Application value 宫颈癌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数据显示,宫颈癌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患者癌症发病第2,病死率占全部恶性肿瘤人数的18.4%,是威胁女性健康主要病症,尤其是中年妇年,受饮食、环境以及社会压力等诸多因素影响,该病呈现出年轻化发展趋势,因此加强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势在必行【1】。
宫颈癌患者治疗后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了解宫颈癌患者治疗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及分布情况。
方法收集我院宫颈癌患者治疗后复诊的宫颈分泌物,采用导流杂交法检测宫颈上皮内hpv感染基因型。
结果 1216例检测标本中612例hpv阳性,感染率为50.39%;其中多重感染227例,占18.7%,单一感染385例,占31.7%单一亚型感染主要基因型为hpv16,其次为hpv18、hpv52、hpv31、hpv33等亚型。
结论宫颈癌患者治疗后hpv感染率仍较高,因此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为临床医生判断治疗效果、基因预后奠定了分子学指标基础,对预测残留或复发有重要价值。
同时,有利于患者随诊复检,给受检者最可靠的风险提示。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复诊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的迅速发展,病毒感染与肿瘤的关系受到广泛重视。
经过国内外学者近20年的研究[1,2],已经证明hpv感染是宫颈癌的直接病因。
宫颈癌亦成为目前唯一一种病因明确的可以早期预防和治愈的恶性肿瘤。
宫颈癌系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细胞及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的恶性肿瘤。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且发病率逐年增加。
近年的研究显示:几乎100%宫颈鳞状细胞癌和70%宫颈腺癌检出人乳头瘤病毒[3],故高危型hpv生殖道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致病因素。
本文通过我院1216例宫颈患者术后hpv感染情况分析,为患者定期随诊复检提供临床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我院妇瘤科治疗后来我院门诊第一次复诊的宫颈癌患者。
1.2 研究方法1.2.1 标本采集采用专用的hpv采样刷采集宫颈分泌物标本。
采样前48 h内不要做阴道冲洗,不要阴道用药,以专用细胞保存液保存标本。
采样的标本4℃冰箱保存,2周内检测。
1.2.2 hpv分型检测用凯普导流杂交技术及其配套试剂(潮州凯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提供)对21种hpv基因型进行分型检测。
两个地方。
挠骨下端3cm范围是超远端部位,也是血液供应较为丰富的松质骨,外伤后易发生骨折。
所以在不能选择腰椎和I关节时,挠骨下端3cm是理想选择。
股骨颈BMD是最好的、最能反应国人OP的状态指标。
BMD的检测过程及报告解读均可能出现误差:a)体表、体内的各种高密度物质,均可能导致假性密度增高。
尤其是体内的各种钙化、金属植入物、胃肠钗剂、退行性变等各种“伪影”容易被忽略,应引起高度重视。
b)腰椎、I部检查时要求定位准确,且可重复。
腰椎分析L1-4椎体,但扫描应该包括L5中部及T12中部*正常情况L1到L3的BMD值常增加,但L4"L3,各椎体T值在1SD内*如果出现异常BMD 情况,往往提示椎体退变、骨折、术后或转移肿瘤等异常,应放弃分析*I部BMD受股近端旋转角度和股骨颈感兴趣区(ROI)定位的影响,所以股骨旋转的重复性好坏对BMD的随访尤其重要*c)对不同人群应正确选择T值或Z值进行骨量评价*WHO诊断标准可以用于围绝经期妇女*Z值不能用于OP的诊断*应根据腰椎、全I和股骨颈最低T值进行诊断*一份报告应该仅有一个诊断,不能称腰椎骨质疏松,I关节骨量减少*亦不应该出现轻、中、重度等分级*“严重”OP的诊断是T值"-2.5并伴有脆性骨折*d)随访及疗效监测应比较BMD(g/cm2)值,而不是T值*而且只有超过最小有意义变化值(LSC),才能提示变化有意义*首选腰椎正位,精确性好,且对治疗反应大*如腰椎无法测量,选择全I,所以全腿内旋角度的重复性尤为重要*尽量强调同一仪器、同一人员测定、相同、应t*于骨量和增加一个缓慢的过程,临床观察随访BMD需要间隔一定的时间,否则不能发现有意义的变化*间隔时间=LSC/预计年变化率*糖皮质激素使用者由于复查间隔时间较长(!1年),出现了BMD值较大波动,增加了骨折的风险,是一个教训*综上所述,DXA的规范化培训和教育对BMD测量来说至关重要*可喜的是,经过严格的培训、教育和质控,2018年太原市中心医院骨密度室获得了由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颁发的“骨密度测量(DXA)质量控制合格认证”,相信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参考文献]$1%Bijlsma AY,Meskea CG,Westendorp RG,et al.Chronolo/y of A/e-related Disease Sefinitions:osteoporosis and sarcopenia$J%.Ayeiny Res Ree,2012,11(2):320-24.$2%SeacOo B,Paolino S,Casabella A,ei al. Osteoporosis iv the Elderly $J% .Aging Clin Exp R os,2013,25(1):27-29.$3%贺丽英,孙蕴,要文娟,等-2010-2016年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Mei分析$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12)&1590-1596.$4%Maddalozz o GF,Cardinai BJ,Snow CA.Concurreni Validity of the BOD POD and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o Techniquet forAssessing Boobody Composistion Iinyouny Women$J%.JAM Diet A s-toc,2002,102(11):1677.$5%杨定焯•骨密度测量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院临,2006,3(4)9-11.$6%杨定焯,尚家芸•骨密度测量中质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J%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3(2):95-97.本文编辑:王霞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患者术后高危型HPV转阴率的动态监测的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九八八医院,河南郑州450042)[摘要]!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级患者术后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R-HPV)转阴率动态监测的意义。
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规范化处理及随访2012年,美国病理学会(CAP)和美国阴道镜及子宫颈病理学会(ASCCP)联合发表了肛门下生殖道HPV相关鳞状细胞病变的命名标准化方案(The Lower Anogenital Squamous Terminology Standardization Projectfor HPV-Associated Lesions,LAST),推荐采用“鳞状上皮内病变”来命名,并且根据相关病变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将其分为两级: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
2014年,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4版)中,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前病变中采用了这一命名方案。
子宫颈HSIL指的是:如果不治疗,该鳞状上皮内病变有明显进展为子宫颈浸润性癌的风险,包括:CIN2、CIN 3、中/重度游离鳞状上皮不典型性增生以及原位癌,属于子宫颈癌前病变范畴。
随着我国子宫颈癌筛查项目的不断推广和深入,作为子宫颈癌二级预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宫颈HSIL诊治已经成为业界持续关注热点。
我国二孩政策的开放,女性生育年龄推后等社会现象,则给子宫颈HSIL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之而出现了较多的治疗不足和(或)过度治疗及手术所致的各种近期、远期并发症,并给后续的随访、妊娠、分娩安全带来较大隐患和风险。
因此,规范化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子宫颈HSIL的规范化处理1.1 规范化处理方案文献表明子宫颈HSIL如果不予治疗,大约31%~50%患者可在30年内进展为癌,经常规治疗后,其癌变风险(子宫颈或阴道)降至0.7%。
目前无法从个体角度来判断某个HSIL 患者是否会进展,或者何时会进展为浸润性病变,且部分患者还可能已经存在隐匿性子宫颈癌,因此对于绝大多数HSIL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少数特殊情况或时期(如年轻或妊娠期妇女)可给予短期密切随访。
关于开展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分型检测的意义
一、HPV基因分型检测的意义
1、HPV检测作为初筛手段可浓缩高风险人群,比通常采用的细胞学检测更有效。
2、对于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腺细胞(ASCUS/AGUS)和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HPV检测是一种有效的再分类方法。
3、用于手术后的追踪,确定是否将病灶清除干净;治疗后的随访。
提供给病人和医生丰富的临床信息。
4、可用于子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和癌症治疗的监测,区分患宫颈癌危险度。
5、通过对HPV基因分型检测,可以将不同HPV型别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研究引向深入。
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和发展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
目前已知的HPV基因型中,高危型HPV(如16、18、31、33、35等)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已成为宫颈病变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高危型HPV分型检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PCR技术对宫颈分泌物中的HPV DNA进行特异性扩增,并采用不同的探针对不同HPV基因型进行鉴定。
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嵌段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
通过检测高危型HPV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宫颈病变,及其所处的病变阶段,从而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
高危型HPV分型检测的优点在于其高度敏感和特异性,能够检测到低水平的HPV感染。
同时,该检测方法非常快速、简单、易于操作,不需要复杂的实验室设备,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在临床实际应用中,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已成为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对宫颈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预防、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同样,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也与HPV感染有关。
最新研究发现,高危型HPV(特别是HPV16型)是前列腺癌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因此,高危型HPV分型检测也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一种方法。
当然,高危型HPV分型检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该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到HPV感染的存在,不能用于对其它宫颈病变的病因判定。
其次,只有在HPV感染的情况下,检测结果才有参考价值,对于非HPV感染的宫颈病变,该检测方法无法进行诊断。
此外,高危型HPV分型检测的结果也会受到采样方式和分析方法的影响。
总之,高危型HPV分型检测是宫颈病变早期诊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可以提高宫颈癌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该检测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疾病,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
宫颈癌有较长的癌前病变期,对宫颈癌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中国家资源相对匮乏,全球超过85%的宫颈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在女性肿瘤中位列第七,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中国新发病例约13万,是仅次于乳腺癌引发妇女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
政府高度重视宫颈癌防控,广泛开展国家宫颈癌筛查项目。
SCC是唯一可以预防的恶性肿瘤,早期明确诊断及时积极预防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要注意定期检查早期防治宫颈癌,保护妇女生殖健康。
一、宫颈癌科普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与结直肠癌的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生活质量,发达国家宫颈癌疫苗普及使得发病率普遍偏低,85%新发病例在发展中国家,中国宫颈癌高发区包括湖北五峰等地。
在循证医学证据积累支持下,我国组织性宫颈癌筛查初具规模。
宫颈癌是病因明确可防治的恶性肿瘤,我国宫颈癌疫苗应用时间短,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子宫颈癌出现典型症状后通常为浸润癌,活组织病理检查可确诊,探索高效的宫颈癌筛查发方法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目前宫颈癌检查方法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与宫颈管活组织检查。
宫颈癌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有关,HPV病毒主要感染皮肤黏膜上皮,根据与宫颈癌关系分为高危型与低危型。
宫颈癌相关高危位因素包括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等,临床症状与病情早晚有关,Ib期以后最早出现症状包括阴道出血与排液,癌肿侵及间质内血管出现流血,通常外生型癌出血较早。
阴道排液最初量较少,癌组织破溃阴道可排出大量脓血性液体。
癌瘤侵犯盆腔结缔组织压迫膀胱时可出现尿频尿急边皮腹痛等症状。
原位癌宫颈外观无异常,宫颈浸润癌常见类型包括糜烂型,溃疡型等。
糜烂性宫颈癌环绕宫颈外口有较粗糙的颗粒状糜烂区,菜花型宫颈癌开始呈息肉样凸起逐渐形成菜花样新生物;溃疡型宫颈癌是外生型发展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凹陷性溃疡。
二、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宫颈癌是全球妇女常见恶性肿瘤,随着宫颈癌规范化诊疗与筛查工作推广,我国宫颈癌病死率大幅下降,但中西部地区病死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病年龄早于其他民族。
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常见类型之一,其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病因。
高危型HPV分型检测是一种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可对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高危型HPV包括至少15个分型,其中HPV16和18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型,而其他分型如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等亦与宫颈癌有关。
高危型HPV感染可引起宫颈细胞的异型增生和预癌病变,经过数年至十几年的潜伏期,可以发展为宫颈癌。
因此,早期检测和治疗预防宫颈癌的发生至关重要。
传统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主要为宫颈细胞学检查(Pap涂片),但其误检率较高。
而高危型HPV分型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宫颈上皮细胞中高危型HPV DNA的技术,具有高准确性和敏感性,且能提供不同HPV分型的信息,这有助于在筛查过程中对病变的类型、程度和严重性进行更加准确的评估。
除了作为宫颈癌筛查的工具外,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检测组织标本中的高危型HPV分型,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病变的类型和程度,并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此外,高危型HPV分型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判断病情进展风险和预后等。
总之,高危型HPV分型检测是一种高度准确、敏感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可提高宫颈癌早期筛查的准确度,并能为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应用中需要注意将其与宫颈细胞学检查、内镜和生物组织学检查等其他诊断手段相结合,从而制定更加全面科学的诊疗方案。
HPV分型检测在分流诊治ASCUS病例中的临床意义徐灵【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HPV DNA test in patients with TCT indicating ASCUS. Methods 211 women with TCT indicating ASCUS were enrolled from July 2011 to July 2012, following biopsy with colposcopy for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 ①211 cases of ASCUS, 108 were positive for HPV high-risk infection 102cases.②colposcopy results of 129 cases of cervical inflammation, cervical warts and CINI55 of cases, CINII-III26 cases of cervical squamous cellcarc inoma patients.③high-risk HPV-positive group, 35 cases of inflammation the cervical warts and CINI41 of cases the CINII and more severe lesions in 26 cases, the lesion detection rate of 65.7%, CINII and above lesion detection rate of 25.5%. Inflammation, cervical condyloma and CINI, CINII and more severe lesions in the HPV-negative group were 89 cases, 13 cases, 1 case, the lesion detection rate of 13.8%, CINII and above lesion detection rate of 0.92%. The lesion detec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2=58.192, P =0) and CINII and the above lesion detection rat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26.942). Low-risk HPV infection, inflammation, and only found one case of low-grade lesions. The use of high-risk HPV testing in patients with ASCUS, CIN and cervical cancer,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0.66 and a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0.86.④high-risk HPV16, 18 infected objects and other high-risk HPV infection in the lesion detection rat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difference (χ2=2.995, P=0.084)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INII and above lesion detection rat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χ2=12.237). Conclusions HPV-DNA test is of practical value in further screening patients with ASCUS following TCT, and HR-HPV infection strongly suggests biopsy in colposcopy in case of lesions in higher levels% 目的探讨HPV检测在分流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病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与Cervista检测在宫颈内皮病变中的诊断价值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和黏膜上的病毒,已知有多种亚型,其中高危型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癌因素之一。
宫颈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之一,严重威胁着妇女健康。
而子宫颈病变是宫颈癌的前期病变,及时发现和治疗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Cervista是一种HPV检测技术,可根据不同的HPV亚型进行分析和检测。
通过HPV分型与Cervista检测技术,可以准确诊断宫颈病变,并为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提供重要依据。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分型与Cervista检测在宫颈内皮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人乳头瘤病毒分型与Cervista检测在宫颈内皮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对宫颈内皮病变的影响,并评估Cervista检测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效果。
我们致力于寻找新的诊断方法和策略,提高宫颈内皮病变的早期诊断率和准确性,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辅助诊断工具,为患者提供更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为宫颈内皮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临床指导,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效果做出更大的贡献。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了2018年至2020年在我院就诊的宫颈内皮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
我们收集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病史等信息。
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了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和Cervista检测。
HPV分型采用了PCR技术,根据不同的HPV亚型进行分类分析。
Cervista检测则是通过核酸杂交技术,检测宫颈内皮组织中的HPV感染情况。
在数据分析方面,我们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我们使用了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运用卡方检验和双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HPV亚型和Cervista检测结果与宫颈内皮病变之间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