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6
工程地勘工作总结
工程地勘工作是指在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项目前对地质、地貌等进行调查
和勘测的工作。
这项工作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高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程地勘工作,现在我来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
首先,我们在工程地勘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勘测现场,每个
人都尽职尽责,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确保了勘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克服了勘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其次,我们在工程地勘工作中注重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勘测过程中,
我们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也注重了数据的保密性,确保了勘测结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另外,我们在工程地勘工作中也积极采用了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
和质量。
我们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勘测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为工程项目提供勘测服务。
总的来说,我们在工程地勘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工程地勘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浅谈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和基本内容工程地质勘察是指为查明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程建设新一轮建设高潮的兴起,工程地质勘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浅谈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和基本内容,为各类工程建设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标签:工程地质勘察;目的;基本内容工程地质勘察作为工程建设项目选址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勘察手段,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测量、物探、钻探、试验等在仪器、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工程地质带来了一场真正的技术革命,工程地质勘察结果与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大幅度提高。
1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为保证工程建筑物自规划设计到施工和使用全过程达到安全、经济、合用的标准,使建筑物场地、结构、规模、类型与地质环境、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相互适应。
工程地质勘测过程是对客观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的认识过程。
由区域到场地,由地表到地下,由一般性调查到专门性问题的研究,由定性到定量评价的原则进行。
对在建工程的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2 决定勘察任务的因素2.1场地的复杂程度(1)简单场地:地形较平坦,地貌单一;地层结构简单,岩石和土的性质均一且压缩性变化不大;无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对地基基础无不良影响。
(2)中等复杂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地貌单元较多;地层种类较多且岩石和土的性质变化较大,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内基岩起伏较大;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地下水埋藏较浅,且对地基基础可能有不良影响。
(3)复杂场地: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多;地层种类较多且岩石和土的性质变化大,地基主要持力层内基岩起伏大;场地内有对震动敏感的地层;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下水埋藏较浅,且对地基基础有不良影响。
2.2对建筑场地地质条件的研究程度及当地建筑经验例如新地区,对建筑场地地质条件缺乏研究,没有经验,则勘察工作量大;反之,则工作量小。
浅谈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的若干问题中文摘要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以研究影响工程建筑的地质条件为动因的工作。
其中,工程地质条件的性质和特征在工程预测、项目开发、工程建筑等研究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工作顺利安全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对人身安全、工程安全、财物安全的有力保证。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行为规范、道德要求。
总结为十六个字,应用于社会人的工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目的在于规范社会人在职业工作中的行为。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需要严谨、认真,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多时候是对人身安全、工程安全、财物安全等诸多方面的一种重要保障。
在工程队地质勘察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身,充分利用专业技能对地质条件进行认真勘察并详细记录总结是工作中体现职业道德的体现。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职业道德引言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以研究影响工程建筑的地质条件为动因的工作。
工程建筑的地质条件,即与工程建筑相关的地质因素包括诸多方面,例如:地壳的成分和构造、土壤的形质、水文特征、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等。
以上诸多方面是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对象。
工程地质条件的性质和特征在工程预测、项目开发、工程建筑等研究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工作顺利安全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对人身安全、工程安全、财物安全的有力保证。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的基本工作工程地质勘察是勘察工程建筑物的地质条件的地质研究勘察工作。
工程地质工程所要勘察的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物理地质现象等方面。
在对工程地质条件认真有序地勘察后,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建筑设计的结构和建造特点,预测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因素作用的方式、特质和影响范围等等,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为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应该施与何样的防护措施、如何正常使用提供依据。
职业道德体现在工程勘察的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在二十多年的勘探工作经历中,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显露出的若干问题也成为丰富职业生涯的一笔宝贵财富。
浅谈工程地质勘察的野外作业困难及解决措施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施工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为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提供了必要的地质信息和数据,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野外作业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就工程地质勘察的野外作业困难及解决措施进行浅谈。
一、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复杂是进行工程地质勘察野外作业的一大困难。
往往会遇到山地、河流、湖泊等复杂地形。
这些地形之间相互交错,地势险要,交通不便,给勘察人员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规划路线:在开始勘察之前,应事先制定好勘察路线和作业计划,合理规划路线,减少不必要的往返,以提高工作效率。
2.设立临时基地:在野外作业过程中,可以选择在适宜的位置设立临时基地,方便勘察人员的出行和生活。
3.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根据地形条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如摩托车、船只等,以应对复杂的地形。
二、气候恶劣气候因素是进行工程地质勘察野外作业的另一大困难。
如高温、低温、干旱、湿润等恶劣气候条件会对勘察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勘察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1.严格的防护措施: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穿着透气、防晒的衣物、戴帽子、涂抹防晒霜或冷链保温物品等。
2.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根据气候情况合理安排勘察作业时间,如避免中午高温时段作业。
在气候恶劣条件下,可以在清晨或者傍晚进行工作,以减少高温或寒冷对勘察人员的影响。
3.准备相应的工具和设备:为应对气候恶劣条件,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和设备,如雨具、保温衣物、风沙眼镜等,以确保勘察的顺利进行。
三、生活条件差工程地质勘察的野外作业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驻地作业,而野外作业区域常常位于偏远山区、沙漠等地,生活条件相对较差。
这给勘察人员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1.设立野外营地:在勘察区域附近设立野外营地,提供人员的休息、饮食等基本生活设施。
营地包括帐篷、餐厅、浴室、厕所等,可以为勘察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摘要:近几十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项基础建设项目如火如荼。
岩土工程勘察为设计及施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
本文结合工作经验,浅谈一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试验;原位测试近几十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项基础建设项目如火如荼,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有了“基建狂魔”的美誉。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岩土工程勘察为设计及施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
本人结合多年实际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经验,浅谈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前期准备工作㈠、现场踏勘接到建设单位勘察任务委托书后,勘察人员应会同甲方人员现场踏勘,并做初步地质测绘。
到现场后,一方面仔细观察拟建场地,一方面主动跟建设方了解工程概况。
勘察人员应仔细观察现场地形起伏,判断地貌类型,观察场地挖填方情况,观察有无建筑历史,是否存在旧基础,是否存在岩溶、崩塌、滑坡、泥石流、冲沟等不良地质作用,及黄土、软土、冻土、污染土等特殊土。
若现场有基岩裸露,应观测岩性并量测产状。
若场地周边有天然或人工露头,如采石场、路堑、泉、井等,应现场记录并描述。
㈡、收集资料收集周边工程勘察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了解地层分布,及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及特殊土分布。
应收集工程所在地多年水文地质资料,了解近些年水位变化幅度及历史最高水位、最低水位。
尤其是城市中,地下水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较为明显,水位变幅大。
㈢、对接设计接到勘察任务后,应让设计提供拟建建筑物基本情况表,明确建筑尺寸、高度、基础形式、荷载大小、基础埋深、场地整平标高等。
需要注意的是,要跟设计及建设方沟通,搞清拟建场地是先整平后开挖还是先开挖后整平,这关系到基坑开挖深度及其支护设计、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等。
岩土勘察工作者不可自己根据建筑概况粗略估算建筑荷载等参数,以免造成不必要错误。
㈣、明确勘察阶段勘察是逐步探索、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
浅谈工程地质勘察的野外作业困难及解决措施工程地质勘察是指对工程地质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以确定地质条件,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和技术支持的过程。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野外作业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野外作业可以获取地质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野外作业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困难,这些困难可能会影响勘察的进度和成果。
本文将浅谈工程地质勘察的野外作业困难及解决措施。
一、野外作业困难:1. 复杂的地形地貌: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往往需要面对复杂的地形地貌,如陡峭的山地、密林丛集的森林等。
这些地形地貌不仅给勘察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也增加了野外作业的难度和风险。
2. 恶劣的气候环境:野外作业往往需要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进行,如高温、寒冷、风暴、暴雨等。
这些恶劣的气候条件不仅对勘察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同时也会影响勘察作业的进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3. 野生动物和植物:在野外作业中,勘察人员往往需要面对野生动物的威胁,如毒蛇、野兽等。
密集的植被也可能阻碍勘察作业的正常进行。
这些因素都给野外作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风险。
4. 交通条件的限制:野外作业地点通常位于交通条件较为复杂或者受限的地区,如山区、沼泽地、沙漠等。
这些地区的特殊交通条件可能会影响到勘察人员的出行和物资的运输,增加了野外作业的难度。
5. 数据采集的难度:在野外作业中,勘察人员需要进行地质样品的采集和测试,然而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采样点的分散性,使得数据采集的工作变得非常困难。
二、解决措施:1. 加强预防措施:面对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恶劣的气候环境,勘察人员需要在野外作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加强对工作环境的预防措施,如携带必要的防护装备、选择合适的作业时间段等。
2. 强化安全意识:对于野生动物和植物的威胁,勘察人员需要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预防和自救工作,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3. 制定规范的作业流程:为了解决数据采集的难度,勘察单位需要根据地质勘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和科学的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浅谈工程地质勘察的野外作业困难及解决措施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对地质环境进行综合研究,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和技术支持。
但是在进行野外作业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就工程地质勘察的野外作业困难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困难一:复杂的地质环境在进行野外勘察时,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
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千差万别,有的地区地形复杂,有的地区地质构造活跃,有的地区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这些都给勘察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有时候,地质环境复杂会导致难以找到适合的勘察点位,影响了勘察的深入和全面。
解决措施:1. 对地质环境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做好规划和设计。
2. 制定合理的勘察路线和区域划分,根据地质环境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勘察方法和技术手段。
3.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比如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航拍技术等,提高勘察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困难二:气候环境影响气候环境对野外作业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高温、寒冷、降雨、雪灾等极端天气会对野外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高寒地区、高温地区、高海拔地区等地方,更是困难重重。
解决措施:1. 根据不同气候环境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工程人员的安全。
2.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进行勘察。
3. 选用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勘察设备和工具,在保障勘察质量的减少气候对勘察工作的影响。
三、困难三:野生动植物和昆虫扰动在野外勘察中,会遇到许多野生动植物和昆虫的扰动,这些生物有时会对勘察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尤其是在丛林、山区、沙漠等环境中,野生动植物和昆虫更为活跃。
解决措施:1. 了解当地的生物种类和分布情况,做好保护工作,保持与野生动植物的距离。
2. 配备防护装备,减少昆虫叮咬和植物刺伤的发生。
3. 采取环境友好的方式,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
四、困难四:交通条件限制在进行野外勘察时,有时会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交通条件较为艰难,这会给勘察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
浅谈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意义摘要:由于地质工程勘察工作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同时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以及建设过程当中均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影响了工程设计及建设的质量,但现阶段地质工程勘察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及改善,只有不断提升地质工程勘察的工作质量,提升地址勘察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帮助企业人员意识到勘察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为施工建设及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次对于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价值进行研讨,找到有效提升地质工程勘察工作质量的策略,保证后续工程建设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地质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施工;分析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施工中的建设及设计中具有重要价值,只有对于地质工程勘察的质量进行有效保证,才能为建设工作提供准确信息,实现高质量的工程建设。
一.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在施工中的重要意义(一)前期选址勘察工作在施工中的必要性地质工程勘察选址工作对于后续顺利展开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前期的工程建设中,工程企业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对于当地的水质、土壤等信息进行详细的了解及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合理的施工方案设计,最大程度的减小工程建设工作的风险,为后续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中期选址勘察工作在施工中的必要性地质工程勘察为工程设计以及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需要通过地质工程勘察对于前期的勘察结果进行总结,合理的计划施工项目的种类及构造,将施工环节的难度降低,为施工设计师在进行合理的地质灾害及突发状况预防设计的提供帮助,减少施工成本并提升施工效率,保证工程建设工作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三)详细选址勘察工作在施工中的必要性施工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前必须进行选址勘察工作,只有进行详细的选址勘察,工程设计师才能够针对选址勘察结果进行规范科学的地质评价,工程设计师通过对于选址勘察工作人员给出的实际选址勘察数据,才能够针对数据进行选址灾害隐患防范方案设计,对于整体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及纠正,利用虚拟技术,对于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确保方案能够安全执行。
浅谈工程地质勘察的野外作业困难及解决措施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对地质环境和地质条件的认真勘察,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和基础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野外作业中,常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不仅会影响勘察工作的进展,还可能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我们有必要对工程地质勘察的野外作业困难及解决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野外作业困难1. 地形复杂:野外勘察作业常常需要进入山地、丛林、荒漠等地形较为复杂的区域,这些地形的复杂性会给勘察人员的行进带来很大的困难。
2. 自然环境恶劣:在野外作业中,勘察人员常常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比如高温、严寒、大风、暴雨等,这些环境条件会对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作业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
3. 交通条件差:许多野外勘察区域的交通条件较差,交通工具难以进入,需要徒步进入,给勘察工作带来不便和困难。
4. 通信和供电困难:在一些偏远的野外勘察区域,通信和供电条件很差,这就给勘察作业的组织和协调带来困难。
5. 野生动物威胁:在一些原始自然环境中,还会面临野生动物的威胁,这增加了对勘察人员的安全保障工作的难度。
二、解决措施1. 选择合适的作业时间和季节:对于地形复杂、自然环境恶劣的野外勘察区域,应当选择合适的作业时间和季节,避免恶劣天气对勘察工作的干扰。
2. 合理安排勘察路线和作业区域:在野外勘察作业中,应当合理规划勘察路线和作业区域,尽量选择平坦开阔的地段进行工作,避免因为地形复杂带来的额外困难。
3. 加强安全防范和保护措施:在野外作业中,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和保护措施,比如配备防晒、防寒、防风等设备,提前做好自然灾害的应对准备工作。
4. 提前做好通信和供电准备:对于通信和供电条件差的野外勘察区域,应当提前做好通信设备和照明设备的准备工作,确保勘察作业的顺利进行。
5. 合理利用科技手段和工具:在野外勘察作业中,可以合理利用GPS、遥感技术等科技手段和工具,提高勘察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浅谈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作用2身份证号码:******************摘要:在工程产业运行及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考虑到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实际项目建设中要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全面分析施工环境的特点,并通过基础地质技术的应用,为工程项目的施工及管理提供参考。
但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勘察会受到施工环境以及勘察技术的限制,若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处理,会影响地质基础勘察的整体质量。
因此,在岩土工程勘查中,施工单位要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细化基础地质技术运用方案,通过各项施工技术的规范实施,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地质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施工;作用1场地岩土构成及工程特征经钻探揭露,场地地层岩性自上而下有第四系素填土、粉土、侏罗系自流井群砂质泥岩、灰岩、泥岩,岩石为整合接触。
各岩土层特征如下:素填土:杂色,稍湿,结构松散,主要由粘土、碎石等组成,碎石粒径20mm~30mm,含量为5%~10%,其余为粘土,未经碾压,新近回填,密实度差,未固结。
粉土:黄褐色,湿,密实,土质较均匀,碎石颗粒较少,占总含量的10%,为下伏基岩母岩残屑,局部夹母岩风化岩块,残坡积成因。
侏罗系自流井群砂质泥岩:根据风化程度均分为两个岩体单元,砂质泥岩。
强风化砂质泥岩:紫红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芯成砂状、块状、短柱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遇水软化,呈强风化状态。
中风化砂质泥岩:紫红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芯成短柱状、柱状,遇水软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呈中风化状态,局部钻孔未揭穿。
中风化灰岩:灰—灰白色,薄—中厚层状,细—中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钻探岩芯呈碎块状、段柱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局部钻孔未揭穿,力学性质好。
中风化泥岩:灰绿色,中风化,灰绿色,泥质结构,遇水软化,岩体较完整,岩芯呈短柱状、柱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呈中风化状态,局部钻孔未揭穿。
浅谈工程地质勘察的野外作业困难及解决措施工程地质勘察作为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之一,对于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野外作业时,工程地质勘察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例如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讨论,探讨野外作业困难及解决措施。
一、地形复杂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野外作业时,地形复杂是一个常见的困难。
地形复杂会给勘察人员的行动带来困难,同时也会增加勘察工作的难度和风险。
解决措施:1. 针对地形复杂的区域,需要提前进行详细的地图测绘和勘察区域的分析,以便制定合理的勘察路线和方案。
2. 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例如无人机、地面激光扫描仪等设备,进行精细化的地形测绘和数据采集,以减少勘察人员的风险。
3. 对于特别险要的地形,可以考虑聘请专业的登山教练或探险队伍协助勘察工作。
二、气候恶劣野外作业中,气候恶劣是一个常见的困难。
气候恶劣不仅会影响勘察人员的健康和心理状态,还会对勘察设备和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措施:1. 在进行野外作业前,需要对气候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合理安排勘察的时间和工作计划。
2. 配备符合气候条件的防护装备,例如雨衣、雪地靴、防寒服等,以保障勘察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3. 在气候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暂时暂停野外作业,等待气候好转后再进行。
三、交通不便在一些偏远山区或沼泽地带进行野外作业时,交通不便是一个常见的困难。
交通不便不仅会增加野外作业的时间和成本,还会增加勘察人员的安全隐患。
解决措施:1. 针对交通不便的地区,需要提前进行详细的勘察道路规划和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例如越野车、直升机等,以确保勘察人员的安全和作业的顺利进行。
2. 若无法使用传统的交通工具,可以考虑徒步或者骑马等方式,但需要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和安全防范措施。
3. 在野外作业中,建立应急救援和通讯体系,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得到帮助和支援。
四、野外生活条件差在进行长时间的野外作业时,野外生活条件差也是一个常见的困难。
浅谈工程地质勘察的野外作业困难及解决措施工程地质勘察是指在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评价的一系列工作。
野外作业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勘察人员亲自踏上实地,进行地质勘察、取样和监测等工作。
野外作业常常面临诸多困难,如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气候恶劣等,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谈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地形复杂是工程地质野外作业常遇到的困难之一。
地形复杂使得勘察人员的工作难以进行,无法直接观测和取样,更加繁琐耗时。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影像、激光雷达等,对复杂的地形进行测绘和模拟,以获取准确的地形数据。
勘察人员还可以利用无人机等机器人设备进行实地勘察,实现精确探测和取样。
交通不便也是工程地质野外作业的常见困难之一。
有些工程地点位于偏远山区或河流附近,交通不便且道路状况较差。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顺利进行野外作业,勘察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如越野车、摩托艇等。
还可以利用大型设备,如直升机、船只等,进行快速到达和搜集数据的野外行动。
合理规划行程和细致组织工作也是解决交通不便问题的关键。
气候恶劣也是工程地质野外作业的困难之一。
气候条件不佳,如高温、低温、湿度大等,不仅对勘察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还会对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数据采集造成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以下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勘察人员应做好充足的身体准备,增强体力和耐力,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合理规划作业时间,利用天气状况较好的时机进行作业,避免气候的不利影响。
在野外作业中应重视环境监测和应急救援系统的建设,确保勘察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工程地质野外作业面临的困难有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和气候恶劣等,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精确测绘和模拟,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进行快速到达,加强身体准备和合理规划作业时间,以及建设环境监测和应急救援系统等。
只有克服这些困难,才能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工程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信息。
浅谈土木工程地质勘测
摘要: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做好设计和施工的前提,是建筑程序中极重要的环节。
必须先勘察、再设计、再施工。
否则后续的工作将是盲目的、不安全的,势必造成巨大的浪费。
关键词:土木工程;地质;勘测
中图分类号:U442.2 文献标识码:A从事工程建设必须先了解拟建场地的自然环境,区域和场地的稳定性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在工程荷载作用下及工程活动条件下的稳定性、强度及变形规律。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就是以各种手段和途径了解、掌握上述各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对拟建场地做出综合评价,提出对策及方案建议,作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依据。
1 工程勘察的目的任务
工程勘察是指运用工程地质理论和各种勘察、测试技术手段和方法,为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地质问题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其成果资料是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的重要依据。
工程勘察的目的或任务就是根据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场地的岩土性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场地与周围相关地区内的(岩土工程)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参数,预测或查明有关的(岩土工程)工程地质问题,以便使工程建设与工程地质环境相互适应。
这样既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稳定、经济合理、运行正常,又尽可能地避免因兴建工程而恶化工程地质环境、引起地质灾害,达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工程地质环境的目的。
浅谈工程建设中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摘要:地质勘察作为工程建设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以及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部门对于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基于此,本文从工程建设中地质勘察基本内容及要求入手,对工程建设中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及相关要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地质勘察;工程建设;重要性;分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勘察在工程准备阶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不仅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数据依据,还可以有效的保证后续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及质量,因此,地质勘察一直都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点。
如何对地质勘察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行正确的认知,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升工程在建设中的整体质量,也被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所重视。
1、工程地质勘察概述1.1、工程地质勘察基本内容对于工程而言,在其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环境类型不同,使得其地质环境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样一来,就需要建设单位对待建工程进行地质勘察。
对于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而言,其基本内容为:搜集研究区域地质、地形地貌、遥感照片、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已有资料,以及工程经验和已有的勘察报告等;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地质勘探;岩土测试;资料整理和编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2、工程地质勘察基本要求对于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而言,在其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基本要求如下:查明工程范围内的环境条件;地基土的分布情况及其特征;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对场地岩土进行分析、评价;地质类型确定;根据地质类型判断其对于工程建设的具体影响等等[1],为工程设计提供所需岩土工程地质资料。
只有严格按照地质勘察基本要求开展相应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对工程地质条件作出正确的评价,为确定保证工程建筑物的稳定与正常使用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2、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重要性分析2.1、有利于保证工程施工建设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勘察工作对于保证工程施工建设的高效有序运行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浅谈工程地质勘察及存在的问题作者:王文明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1期摘要: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为基础设计及施工提供可靠的岩土工程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地面以下地层的分布、强度、地下水的深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方案的选择。
本文就工程地质勘察的几个主要内容及问题作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问题Abstract: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aims to identify, analyze, evaluate the condition of construction sites, the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geo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the founda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reliable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on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to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and the type of foundation, the foundation form, construction and adverse geologic actions prevention suggestions. Below ground strata distribution, intensity, depth of groundwater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selection of engineering scheme.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several main contents and problems are studied.Key words: engineering geology survey; problem;中图分类号:P25引言: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运用钻探、井探、槽探、坑探、动探、物探和触探等勘查手段和方法,对拟建工程的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浅谈工程地质勘察的野外作业困难及解决措施工程地质勘察是土木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为了确保工程地质设计的安全性、科学性而进行的。
而野外作业是工程地质勘察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野外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种种困难,影响野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是极为必要的。
一、野外作业中存在的困难1.地形地貌的复杂性:野外勘察常常要在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中开展,如:河流、山岭等,勘察人员往往要面对陡峭的悬崖峭壁、荆棘密集的山林以及河流湖泊的跋涉。
2.气候变幻:野外勘察的时间期限较长,所经历的气候条件也较多,如:酷暑寒冷、风雨雷电、冰雪寒冷等,对野外勘察人员也造成了较大的困扰,而对设备和器材的损坏也难以避免。
3.交通和通讯的不便:勘察作业通常在偏远地区进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经常存在无通讯、无电源、无饮用水等情况,给野外勘察人员带来诸多困难。
4.采样/取样的硬度:野外作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采集样本进行分析,但由于地层类型,多样化的物质导致取样非常困难。
二、困难的解决措施1.充分准备:为了在野外作业时减小不利于工作或自身的因素,应事先充分准备,比如预先准备好必须的器材和药品、工具、防护措施等,尽可能的减弱野外环境对勘察人员构成的影响。
2.成立小组:为了有效地开展野外工作,可以成立小组,由工程地质勘察领导成员带队,采用分工合作的方法来实现任务的完成,充分发挥各个成员的专业优势,避免因为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浪费时间和资源。
3.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技术手段在野外作业中得以广泛应用,如使用GPS定位系统实现导航、无人机/遥控设备完成地面调查、岩石探伤仪、钻探機等,大大提高了勘察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减少了勘察人员的风险。
4.协调配合:野外作业需要耐心的沟通和合作,必要的交流和协调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野外勘察人员应该互相配合,相互帮助,在工作中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减少野外勘察中的不必要的困难。
5.科学制订工作计划:在野外勘察前应制订有效的工作计划,明确勘察的内容、路线、时间等,以便在野外勘察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时间,充分利用野外条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浅谈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了分析探讨,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工程地质勘察是运用工程地质理论和各种勘察测试技术手段和方法,为解决工程建设中地质问题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先行工作,其成果资料是工程项目决策、设计和施工等的重要依据。
是为了获取建筑场地及其有关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原始材料和工程地质论证,为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以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和地质条件,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而以坑探、钻探、触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和方法,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1 工程测量
勘察的野外测量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放孔位:根据业主提供的场地附近的已知大地坐标点,按照勘察纲要的布孔图,现场放出勘探孔位,并作好标记。
如果孔位与布孔图不一致,则要把实际孔位作好记录。
平面位置允许偏差0.25 m。
1.2 测孔口标高:勘探施工完毕,根据业主提供的高程基准点量测每个勘探孔的孔口标高。
高程允许偏差5 cm。
1.3 测周围环境:量测拟建建筑轮廓线距周围已有建筑、管道、道路边线等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