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3.35 MB
- 文档页数:77
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目前,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但职业病防治工作还十分严峻,这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极不相符,职业病危害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本文分析了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现状,提出了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全面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Abstract] At present,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have developed rapidly,but the work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is also very serious,which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level,occupational disease has become a major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problems in Chin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oblems,hope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Key words] Occupational disease;Supervision;Problem;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我國于2001年10月7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2年5月1日实施,之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规和职业卫生标准,这使得职业病的救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开创了职业病防治的新局面[1]。
我国职业病监管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河南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曾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该事件充分暴露了我国职业病鉴定防治体制的弊端。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职业病已成为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
我国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积数量、职业病人死亡数量和新发现病人的绝对数量均居世界首位,成为职业病危害最严重国家之一,而我国职业病的鉴定与防治工作却与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
所谓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工作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002年4月18日,卫生部、劳动保障部发布《职业病目录》,包括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等十大类115种。
我国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经历了3个阶段:从建国初期到1998年,职业卫生监管主要由劳动部门负责;1998年机构改革后,原劳动部承担的职业卫生监察职能划转至卫生行政部门;2003年,卫生部承担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等职能划转到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5年又明确将此项职能划归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能由卫生部门和安监部门共同承担。
我国职业病的现状及特点我国职业病的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
发病人数从20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
据有关部门粗步估算,我国现有1600万家企业存在着有毒有害的作业场所,受不同程度危害的职工总数超过2亿人,每年因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平均每年新发职业病人数高达2万,其中尘肺病发病数占80%,急、慢性中毒约占20%;现存累计患者67万余人,而实际病例远远高于报告数字。
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职业卫生中存在的问题也在与日俱增。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职业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职业病发病率的显著增加,为职业卫生工作带来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为此,有必要认真地思考一下我国职业卫生的现状和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职业病职业卫生劳保用具劳动者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劳动者、企业、甚至政府对职业卫生都疏于防范意识。
使得劳动者的健康受到了很大程度的伤害。
本文就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做出简单地概括和分析。
希望可以引起相关部门职业卫生的重视。
一、浅析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现状(一)职业病的概念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中的劳动者,因在工作中接触到粉尘,放射性物质,毒害物质等因素从而引发的疾病,将其成为职业病。
职业病不仅对劳动者健康危害巨大,由于职业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十分严重的。
为了劳动者的健康与经济的共同发展,我们必须要做好职业卫生工作,从职业病的防治着手,进而对劳动者的健康施以保护。
这将会一项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的艰巨任务。
(二)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现状新型职业病呈增加趋势。
工业进程地加快,随着一些新的工艺、技术地应用。
由于有机溶剂,稀有元素等有害物质导致的新型职业病正在增加,在职业病中所占的比率正在逐年增加。
曾有媒体用“职业病四成尘肺三成中毒”的标题来报道广东省的职业病。
可见,尘肺和中毒依然在职业病中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
据统计,我国涉及有毒有害的行业多达30多个,而企业则达到1600万家之多。
由于有毒有害企业的遍布,尘肺、中毒这样的职业病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
可见,目前职业卫生工作的现状是尘肺、中毒为高发病症,新型职业病呈上升趋势发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且危害人群量大;危害人群数量大,危害种类多,涉及行业广是职业病危害的重要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收益。
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防治意识不足:一些企业和个人对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导致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
2. 监管不力:一些地区的职业病防治监管机构存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一些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处理,职业病防治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3. 防治技术落后:一些地区的职业病防治技术相对落后,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和方法,无法有效控制职业病的传播和危害。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个人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2. 强化监管执法: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管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3. 推广先进技术:积极推广先进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和水平,有效控制职业病的传播和危害。
总之,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监管执法、推广先进技术等措施,不断提高防治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职业病防治所上半年工作中的其他问题及解决方案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职业群体不断扩大,职业病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
职业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会给社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建立职业病防治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探讨职业病防治所上半年工作中的其他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职业病防治所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 缺乏专业人才职业病防治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但是,现实中由于人才短缺的问题,职业病防治所缺乏专业的从业人员,从而无法有效地开展工作。
2. 资金缺口大职业病防治所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检测和治疗,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然而,由于经费不足,职业病防治所的工作经常会因为资金问题而受到限制。
3. 缺乏先进的设备职业病防治所需要使用一些先进的设备来进行检测和治疗,但是,现实中由于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职业病防治所的设备往往过时,不能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
4. 局限于医疗手段职业病防治所的工作重点是预防和治疗职业病,尽管医疗手段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这种方式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因为不能从根本上避免职业病的发生。
二、职业病防治所上半年工作中的解决方案1. 加强人才建设职业病防治所应该加强人才建设,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职业病防治工作。
同时,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内部培训,使职业病防治所的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保障其工作质量。
2. 增加资金投入为了让职业病防治所的工作顺利开展,政府应该向职业病防治所适当增加资金投入,保障职业病防治所正常的运转和工作需要。
从长远来看,这可以使职业病防治所的服务更加专业化,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职业病。
3. 更新设备和技术职业病防治所应该更新设备和技术,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治疗设备,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同时,应该加强技术创新,推广符合国情和实际需要的技术,并使其成为职业病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
职业病防治现状与评价等问题探析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病防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了行分析,同时提出了改善以及优化性的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完善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职业病防治;现状;评价报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职业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随着工业生产需求的提升,我国内部有毒有害工作场所也在逐渐的增加,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中以粉尘、化学物质的影响最为突出,基于此,国家需要不断的加强治理的力度,将职业病危害进行有效的控制。
1目前职业病防治的具体情况及其存在的弊端1.1分布范围较广,危害较大根据上报的职业病病理资料显示,尘肺病的发病率占据8成,成为我国目前涉及范围最广的病症。
在该病症中,又以煤炭行业以及洗选业的发病率最高,该现象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状况。
1.2尘毒危害日渐严重尘毒危害大多出现在煤炭、化工以及有色金属等行业生产中,这也是提高职业病发病率的主要原因。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的显示,我国职业病的发病率正在呈上升趋势发展,其中以新增职业性尘肺病最为严重,占总体的8成左右,而一些急性或者慢性中毒的情况稍微有所缓解,但仍然有着严重的危害。
所以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力度是十分必要的。
1.3相关企业责任落实力度不足国家对职业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存在很多的弊端,进而影响职业病的防治效果,其具体内容体现在:(1)职业病预防措施不合理在建筑行业中,有近一半的企业并未按照具体的要求合理的设置和规划通风防尘装置;有4成以上的企业未配备个人防护设施。
(2)职业卫生管理缺乏标准性结合数据资料得出,有7成以上的企业并未设置相应的职业病危害公告栏、警示卡等内容,导致很多员工对职业病危害并不了解;另外还有4成左右的企业制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符合国家具体要求的标准,实施力度较差;还有一些企业对于有毒物品的标识不明确,增加了有毒气体的排放,影响人们的健康;除此之外,还有小部分的企业缺乏完善的劳务派遣人员的职业卫生管理内容。
一、职业健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 职业病防治工作不力当前,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监测手段不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不全,对职业病预防的宣传教育不到位等,导致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给职工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2. 职业危害因素排查不全面在一些企业中,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排查不够全面,缺乏整体性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导致职工长期暴露于各种有害因素中,增加了职工患病的风险。
3.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企业缺乏完善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对职工的健康保护措施不到位,工作环境和操作程序也未得到有效规范,这些都增加了职工患病的可能性。
二、应对措施1. 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包括加强监测手段、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加强职业病预防的宣传教育等措施,全面提升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水平。
2. 加强职业危害因素排查和评估企业要加强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排查和评估工作,制定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职工的职业病发病风险,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3. 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制定职业健康保护措施、规范工作环境和操作程序等,全面提升职工的健康保障水平。
4. 加强职业健康监督和管理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职业健康监督和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倒逼企业加强职业健康保护工作,确保职工的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5. 提升职业健康知识普及加强对职业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职工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病发病率。
6. 加强职业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对职业健康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职业健康管理和技术水平,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职业健康保护服务,全面提升职工的健康保障水平。
三、结语职业健康工作是企业发展和职工健康的重要保障,应对职业健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职工共同努力,共同加强职业健康工作,全面提升职工的健康保障水平。
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现状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摘要:职业卫生研究的是人类从事各种职业劳动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其中包括劳动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及防止职业性危害的对策。
我国当前的职业卫生问题相当突出,全国急性中毒事故与职业病现患病人数尚居高不下,亟待从法制、卫体制、监管等途径加强和改善职业生工作。
关键词:职业卫生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一.职业卫生及我国职业卫生现状概述1.职业卫生的概念职业卫生研究的是人类从事各种职业劳动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其中包括劳动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及防止职业性危害的对策。
只有创造合理的劳动工作条件,才能使所有从事劳动的人员在体格、精神、社会适应等方面都保持健康。
只有防止职业病和与职业有关的疾病,才能降低病伤缺勤,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职业卫生实际上是指对各种工作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损害或疾病的预防。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劳动者在不良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下工作时,由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某些因素。
例如石粉过筛时产生的粉尘:油漆工在刷漆或喷漆时散发出来的苯、甲苯、二甲苯或其他有机溶剂;放射科医师在透视或摄片过程中接触到的X射线等,都称之为职业性有害因素,也叫生产性有害因素。
2.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历史成就1.研制和颁布了一系列职业卫生有关标准与法规从1954年第一次全国工业卫生会议开始,50多年来,中央及各省市人民政府先后颁发近500份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对解决防尘防毒、职业病待遇、劳动卫生管理、各种职业病的防治技术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
50年代,国家规定14种职业病,1987年,卫生部颁文规定我国职业病为九大类102种。
2.建立了全国网络型专业机构和人才队伍自1951年5月鞍山钢铁公司成立全国第一个劳动卫生研究所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大型企业系统已相继成立起集防、治、研于一体的近300个职业病防治院(所),各省、地、县2000多个防疫站成立了劳动卫生科,大多数省、地级医院成立了职业病科。
我国职业病防治的现状研究及对策我国职业病防治的现状研究及对策工程塑料拖链【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病发病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年新增职业病患者1.5万人左右,其中尘肺病占了很大的比例。
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我国职业病的发病形势、存在的问题、原因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国职业病的现状,进而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病防治对策一、职业病防治的现状(一)职业病的发病形势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
近十年来,我国职业病发病的情况呈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是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
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职业危害分布广,接触人群多,发病居高不下。
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
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据研究数据得出,平均每例尘肺病人每年经济损失约为3.41万元,每年因尘肺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140多亿元,新增尘肺病例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约达6亿元。
估计我国每年因职业病、工伤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
因劳工标准(工资+劳动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反倾销造成的出口贸易损失更难估计。
1/4页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
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大。
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二、职业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不落实。
区域治理调查与发现浅谈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永山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5摘要:钢铁企业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如何防治是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本文就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职业病防治;问题;对策现代化的钢铁工业包括多个工艺流程,各流程都有相应的运行系统,在这些系统中会产生一系列职业病危害因素。
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强(浓)度高,接触人数多,危害后果严重。
一、浅谈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钢铁企业原辅料运输生产,根据项目生产情况和工人实际巡检和操作情况,确立检测项目和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进行定点检测,再结合接触时间计算相应的职业接触水平。
工作场所有害物理因素主要为高温和噪声。
高温岗位4个,测定点4个,其中焙烧作业区一辅料岗的高温接触时间为4h,湿球黑球指数(WBGT)测定值为32.5℃,超过GBZ2.2-2007中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高温作业分级为中度危害。
噪声岗位6个,测定点13个,其中3个噪声岗位的8h等效声级(LEX,8h)超过GBZ2.2-2007中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调查中化学毒物主要为一氧化碳,共测定4个点(3个岗位),各岗位的一氧化碳的CTWA和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均符合GBZ2.1-2007中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合格率100%,有毒作业分级均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
粉尘种类主要包括石灰石粉尘、煤尘和其他粉尘。
粉尘测定点71个(27个粉尘岗位),其中12个粉尘岗位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的要求,超标率为44%。
有关钢铁公司高炉炉前作业工人在高炉达到满负荷生产要求。
高炉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水平超标可能会导致铅中毒。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高温及噪声,同时也对该企业的通风、工作场所照明等设施进行了检测。
在生产正常运转情况下,工作场所空气中生产性粉尘的浓度未超标;照度值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职业病防治的现状与思考【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当前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加大对党政领导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党政领导法律知识和重大职业危害项目的把关审批工作;加强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能力建设;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理力度,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职业病防治现状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实施以来,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卫生行政(卫生监督)部门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积极对用人单位开展法律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深入企业监督检查指导,职业病防治工作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令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1、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1.1 卫生监督执法机构人员少,没有监督执法经费,缺少交通工具、缺乏职业病现场快速监测和执法取证工具。
就广西防城港市卫生监督所而言,作为地市级的卫生监督所总职工仅为29个编制,上级借用、调动3人,除了所领导、办公室、财务、司机外,业务科室只有16名工作人员(其中有护士2人)。
负责职业卫生的监督科室有5个人,但还要兼管医疗市场、传染病防治、消毒产品等的监督执法。
财政只支付人员工资(一些地方的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工资还是50-70%,甚至为自收自支单位性质),极少或没有任何执法业务经费。
卫生监督机构想尽办法想做好相关职业病防治的宣传、监督、指导和执法工作,但由于人员少,没有执法业务经费,只能应付式地开展一些工作,无法深入开展相关工作和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1.2 企业对职业病防治认识不足,没有积极主动做好职业病相关防治工作。
尽管卫生监督部门每年举办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学习和传达国家相关法律和职业病防治知识,经常深入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监督和指导,提出整改意见书,限期要求企业对职工进行培训和开展相关防治工作。
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目前我国职业病人群众逐渐增多,形势日益恶化,有不断扩散的趋势,因此职业病防治形势异常严峻。
虽然我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进行职业病的防治,但防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监管不到位,预防机制不够完善,职业病诊断能力有待提高等。
本文首先对我国职业病防治的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标签:职业病;防治;现状;建议0 引言近年来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一些职业问题,人们对职业健康需求越来越高,职业病指的是劳动者在工作中因有毒、有害物质等引发的疾病。
目前我国职业卫生工作不能很好匹配社会发展的速度,导致职业病危害形势的严峻愈加严重。
据调查显示,疑似职业病人群占用人单位职业人员的0.58%,因此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1 我国职业病防治的现状(1)用人单位对职业病防治不重视,社会重视不足。
我国一些用人单位只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落实不到位,忽视了对单位的安全设备的设立;没有意识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检查;防治监管不够到位,危害了劳动者的健康利益。
虽然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防治工作至今没有受到社会广泛人民的关注,相关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治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导致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
(2)防治部门监管不到位,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
虽然我国已建立职业病防治法,但是职业病防治相关的监督部门职责不明确,很多防治与实施都是由卫生行政部负责,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缺乏统一的协调性,职能交接进展较慢,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至今仍未完善,导致我国对职业病的预防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职业病防治的进程。
另外我国的职业病危害人群具有典型的群体性,90% 以上的职业病患者都是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采矿业等。
探究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公众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各界对健康保健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再加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职业病防治工作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开始思考如何优化职业病防治工作。
鉴于此,本文先是阐述了现阶段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又详细研究了如何优化职业病防治工作,仅供相关人员进行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对策略1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监管部门力度不够《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订后,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交接工作逐步完善,我国职业卫生监督力度也明显增强,但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监管力量(如监管手段、监管队伍以及监管经验和素质)还处在建设阶段,各方面仍然比较薄弱,再加上当地经济发展的因素,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监管力度仍然不足,对违反《防治法》的行为打击力度不强,对违法企业和企业主的威慑力不够。
近年来,获得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的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职业卫生服务数量不断增长,更多地满足了企业的服务需求,但是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对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力不够,一些服务机构在检测时自行降低服务标准,或是减少关键检测及检测项目,迎合企业意愿,降低收费标准,使检测结果与实际不符,扰乱了职业卫生服务市场,使出具第三方检测结果的专业机构处于不利地位,更使一些规模较小、学科影响力较弱的基层职业病防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1.2职业病源头防控机制尚未完善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可能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提交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报告中必须提及建设单位对该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以及可能对劳动者造成的影响给予评估,并以此来确定危害类别和采取相对防护措施,而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收到报告后1个月内做出审核决定,并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建设单位。
除卫生行政部门外,其他部门不得在未提交报告或报告未通过审核时直接批准项目建设[1]。
我国职业病监管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河南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曾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该事件充分暴露了我国职业病鉴定防治体制的弊端。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职业病已成为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
我国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积数量、职业病人死亡数量和新发现病人的绝对数量均居世界首位,成为职业病危害最严重国家之一,而我国职业病的鉴定与防治工作却与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
所谓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工作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002年4月18日,卫生部、劳动保障部发布《职业病目录》,包括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等十大类115种。
我国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经历了3个阶段:从建国初期到1998年,职业卫生监管主要由劳动部门负责;1998年机构改革后,原劳动部承担的职业卫生监察职能划转至卫生行政部门;2003年,卫生部承担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等职能划转到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5年又明确将此项职能划归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能由卫生部门和安监部门共同承担。
我国职业病的现状及特点我国职业病的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
发病人数从20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
据有关部门粗步估算,我国现有1600万家企业存在着有毒有害的作业场所,受不同程度危害的职工总数超过2亿人,每年因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平均每年新发职业病人数高达2万,其中尘肺病发病数占80%,急、慢性中毒约占20%;现存累计患者67万余人,而实际病例远远高于报告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