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乐清民俗

乐清民俗

乐清民俗
乐清民俗

浅谈乐清民俗

————————————————————————————————作者:————————————————————————————————日期:

民俗学与生活论文

题目:浅谈乐清民俗

完成时间:2015 年 12 月 20 日

一、乐清简介

在温州的东南部的一隅有一个海湾,叫乐清湾,它的西岸就是我的家乡——乐清。

乐清市地处浙南丘陵地区沿海小平原,东至东海之乐清湾,与玉环县相望;东北至湖雾镇北面的羊角洞,与温岭市为界;南隔瓯江,与温州市区相望;西达北白象镇琯头西北的乌牛码道附近,与永嘉县接壤;北到智仁乡赵家辽村,与台州市相邻。

乐清市经济发达,是中国市场经济发育最早、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南部柳市地区是中国著名的低压电器之都,温台模式的发源地。北部雁荡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号称东南第一山,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获“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乐清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降水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长,光照适宜。

乐清本地绝大多数属古代福建移民。方言主要有四种,县西瓯语柳市话、县城瓯语乐清话(城关)、县东瓯语虹桥话、北部属于台州黄岩方言区,一般以清江为界。其中柳市话使用人口约五十万,通行于柳市平原和洞头县部分岛屿。因温州是瓯江流域最大城市,所以在外瓯语又被误统称为温州话。

二、乐清传统民俗

㈠节日习俗

乐清节日习俗与浙江各地习俗大同小异,这里我们简单地介绍几个重要的节日。

⒈除夕和春节

过年对乐清人来说大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了吧。从年关将近开始就有冬至吃汤圆、晒酱油肉和鳗鲞、捣年糕等。农历廿四以后,家家户户要祭灶、掸新、贴春联。廿九、三十晚上全家团聚,吃“分岁酒”,也就是年夜饭,然后长辈向晚辈分发压岁钱。

初一凌晨,每家每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

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新年的第一顿饭上要放上一些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初二初三开始探访亲友、去邻居家串门等。

但近年来,随着家庭结构地简单化和社会审美的变化,虽然向长辈叩拜行礼、穿大红新衣等习俗已经渐渐地弱化,但是大家对过年的期盼和对新一年的美好寄望还是不变的。

⒉元宵节

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迎灯是传统习俗,乐清各地有各式各样的灯样,大多模仿动物形象制成,主要的灯有:龙船灯、档龙、滚龙、鱼灯、马灯、长龙、走马灯、抬阁等。其中,档龙由一截截厚(俗称档身)薄(俗称档板)相间的狭长木料,以木雕戏曲人物的座柄为栓联结起来,屈伸自如。档的两头分别装有镂雕、浮雕和漆绘兼施的龙头龙尾。档板上装灯笼和旗杆,杆顶系三角小旗和铜铃。档身下装木柄,供人握持负行。凡山区都盛行“板凳龙”,以芙蓉最著名。板凳龙与档类似,但没有精致的雕刻。

另外鱼灯通常以十二盏组成一队,俗称“十二化龙”。鱼灯是依照江海中几种常见的鱼制成,纸糊篾骨,以彩色绘鳞,下装木柄,供握持负行或舞蹈。舞蹈所表演的是模仿鱼类个体和群体的各种泅水动作。这种灯散见于全县各地。除了上述几种灯外,还有蒲岐的闹琼花和蒲岐、下湾等地的舞狮、高跷等。

⒊三月初十集市

白石三月初十集市始于宋元,盛于清,史籍记载最先见于道光《乐清县志》;“白石市,在九都市。”九都即白石一带。会市期间,约五平方公里的市场上,布幔鳞次栉比,货摊纵横交错;赶市者铺天盖地,“张袂成阴,挥汗成雨”,吆喝声、喇叭声此起彼伏,构成一幅热闹非凡欣欣向荣现代的乡村农贸大画屏。每到农历三月初,白石集市就开始热闹起来,人山人海。

㈡特色饮食民俗

⒈素面

从古到今在南塘,乐清人们平常都有吃素面的习俗.素面富营养易消化,为群众喜爱食品,老人祝寿、生日、妇女生小孩时都以此为主食。由于该食品具有强身健体、防老抗衰等

功效,故又称“长寿面”。我市各县均有“素面”加工,乐清素面历史足有好几百年,素面的特征是细如银丝,洁白柔韧,口感好。外来亲朋好友来乐清走亲访友,主人一般都会煮碗素面给他们品尝。

乐清素面的用途颇广,如做月子吃姜糖面,伤风吃葱白面,生辰吃长寿面。此外,送月里羹、对周礼、祝十礼、祝寿礼以及供养佛等,所用都是此种面。一些有名气的手工素面都要提前好几个月预定,甚至有流传着八九月的素面质量最好,许多老顾客会早早地为自家要坐月子的媳妇定下素面。

⒉糯米饭

糯米饭也是温州的主食之一,尤其是作为早饭,但温州人对糯米饭的喜欢使得很多地方的糯米饭经营变成全天时。

糯米饭在温州的吃法可以说更为简单方便。糯米饭从蒸笼里出笼只要按照个人口味不同加料就好。一般分为两种:肉汤加油条,只要取适量油条末撒在糯米饭上,然后浇上事先熬着好的肉汤就可为大家奉上一晚地道的温州糯米饭了;还有一种吃法:直接在出笼的糯米饭撒上白糖,这种吃法对应了南方人好糖。这种吃法也是别有风味。糯米饭这两种极为简单的吃法表明了当地人的朴素,不失营养又简练快捷。

⒊番薯黄夹

番薯黄夹也称番薯皇夹,外形类似于蒸饺,由新鲜番薯及番薯粉制作而成,外皮软糯可口、金黄剔透,故得以此名。其发源于浙江省乐清市翁垟街道,一说发源于象阳镇(今柳市镇辖区)经百年传承发展,现已成为温州名小吃之一,与灯盏糕、油渣、鸭舌等齐名。

⒋松糕

松糕是浙江温州市汉族传统名点,松软香甜,美味可口,闻名中华。大多数传统松糕是以糯米、红糖、肥肉为原料,配以红枣、核桃仁、桂花做馅。棕色的六棱形松糕刚出炊出来时冒着袅袅的热气,表面上有红枣和桂花的点缀,里有亮晶晶的肥肉和核桃的夹馅,香气扑鼻。松糕是温州地区订婚、结婚送给亲戚的伴手礼。大年二十五炊松糕,祈求来年高升。

㈢非物质文化遗产

⒈乐清细纹刻纸

乐清细纹刻纸发源于乐清民间剪纸的“龙船花”,至今已有700 多年的历史。大约在明末清初年间,乐清沿海一带农村在春节期间出现了一种别致的龙灯,后发展为一种“首饰龙”。艺人们以刻纸装饰在龙船上,这种刻纸被称为“龙船花”。评判龙船灯的标准水平,主要看龙船纸扎和细纹刻纸的精致情况。龙船灯在当地民间活动中的流行,不断推动着细纹刻纸的发展,刻纸的内容从单纯的几何图案发展到现在的花卉、鸟兽、戏曲人物、神话、山水等,刻工也越来越精细。艺高者能在一方寸的纸面上刻出 52 条细线,一幅碗口大小的细纹刻纸要10 多天才能刻成。构图一般以中间为主题,四周配以花纹。图案有正字形、人字格形、葵花形、冰梅形、菊花形等,采用粗、细和疏密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规整有序,带有节奏和对比韵律的美感。

古老的吴越民俗遗存、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和鲜明的商贸文化特色是构成瓯江流域民俗文化三要素,这种丰厚的民俗文化环境养育了许多大师级的民间艺人。已故著名艺人陈朝芬身怀绝技,被剪纸艺术界尊称为“中国第一刀”。由陈朝芬刻制,柯拯明设计的《九狮图》、《双鱼》是中国艺术界最为精细的刻纸代表怍,也是剪纸艺术品的绝唱之作。

⒉黄杨木雕

乐清黄杨木雕与青田石雕、东阳木雕一起, 被誉为“浙江三雕”。黄杨木雕又是一种立体圆雕艺术, 作品主题突出, 造型生动, 雕刻细腻,层次分明,在所有的木雕艺术中, 颇具独到之处。而且, 从事黄杨木雕制作的匠师们, 必须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他们既要能够把握传统技艺文化的内涵, 又要能够了解不同材料的制作技巧,巧妙、熟练地进行造物活动。经过他们的努力探索和创造, 使黄杨木雕作品更加绚丽多彩。随着社会的发展, 黄杨木雕技艺在不断地完善。但是, 无论环境或现代工具如何演变, 黄杨木雕的技法始终以手工雕刻为主要手段。这些技法, 极具民间的纯朴性, 更具自身的哲理性。

乐清黄杨木雕这一集文化艺术和物质生产于一体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工艺, 正以它惊人的创造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为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抒写着不朽的篇章。

⒊蓝夹缬

蓝夹缬技艺是汉族传统印染四缬技艺之一,流传于温州苍南、乐清、瑞安等地。蓝夹缬是以靛青为染料,用两片纹样对称的木板夹住丝或棉料染制出各种图案的织品,民间大多用

浙江省温州乐清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浙江省温州乐清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温州乐清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行深度剖析,从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温州乐清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温州乐清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解读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温州乐清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数据解读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温州乐清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温州乐清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 (1) 第二节温州乐清市财政总收入指标分析 (3) 一、温州乐清市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三、温州乐清市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 (3) 四、温州乐清市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温州乐清市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温州乐清市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温州乐清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析 (7) 一、温州乐清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温州乐清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温州乐清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温州乐清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9)

浅谈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913573157.html, 浅谈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张艳娟贾楠 来源:《大观》2015年第12期 摘要:中国有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因而产生了许多民间艺术,它们丰富多彩、内容多样,带着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从而展示了我们中国民间艺术的历史悠久和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随着大工业化时代的兴起,很多机械化的生产代替了原始手工化生产,一些传统的制作手法和传统艺术创作逐渐的流失。如何保护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是我们将要思考的问题。如今,在新时代的今天,如何保护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是我国传统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和文化特色,民族文化需要时间的洗礼和历史的发展,因此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非常珍贵的,我们不光要重视起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而且要发扬和传承我国的民间艺术文化。 关键词:传统艺术;传承与发展;民间艺术 我国是一个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具有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人类创造生活,贴近生活的历史产物,它包含着工匠们的智慧和各种手工艺创作的内在灵魂,体现了人们对艺术文化的热爱,具有强烈的生命活力。 民间艺术与原始艺术是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的,具有审美与实用性价值共存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艺术的种类也逐渐的增多,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逐渐渗入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比较有名的皮影、蜡染、蓝布印花、景泰蓝等民间艺术作品都依据人类的生活需求而创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增添生活的情趣,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当地民间特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中国民间艺术应该如何发展?如何传承中国的艺术文化?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认为可以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应加大地方政府对民间艺术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政府在民间艺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民间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重视。作为政府要想引导民间艺术的发展,必须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环境氛围,对于民间艺术的创造人,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并支持民间产业艺术文化的发展,例如可以通过设立奖项来调动创作者的积极性,或者开发民间艺术产品的产业链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加大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宣传力度。 文化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一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能够带动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发展,也可以作为提升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因此应发展具有城市自身特色的文化产业结构,形

浅谈天津民俗文化

谈天津民俗文化 摘要:天津民俗文化简言之就是市民文化,其受到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社会结构的影响。其特征表现在历史性、传承性、融合性、多样性等。典型代表有天津话和天津小吃等。 关键字:民俗文化天津市民融合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同时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反映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文化现象。那么天津民俗文化就是在天津地区的人民生活的物质、精神文化现象。 1.天津民俗文化的形成过程 1.1开埠以前的民俗文化初步形成时期 大直沽是天津城市早期聚落,所以有“现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元朝时期改直沽寨为海津镇,至此成为漕运转运中心。明建文二年,燕王朱棣在此南下打败了他的侄子惠帝做了永乐皇帝,在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在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于此同时天津开始筑城建卫,称天津卫。天津早期的居民是军人及其家属、还有周面的各省的农民、南方的商人,其成分复杂习惯各异,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风俗习惯。在语言特色、性格素质、饮食习惯、婚丧风俗中各具特色,核心特点就是一个“杂”字。 1.2开埠以后的民俗文化融合时期 近代天津开埠通商,为西方异质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天津都市中的碰撞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形成新的社会风尚。比如:电车、电车、电影院、舞厅、跑马场、饭店、西餐厅、新式邮政等等。表明近代天津民俗文化特性发生了变化,最深刻的是市民的民俗特征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西方的文明生活习惯和西方公共事业的管理也渐渐融入了天津的生活习惯中,西方的娱乐比如:马戏、赛马、魔术等丰富了天津的民俗娱乐形式。 1.3改革开放新民俗文化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天津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成效,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表现形式。首先是民俗的改变,按照中国传统习俗年节有很多讲究,比如:祭灶、扫尘、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祭祖。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认为虽然天津地区过年时期的习俗基本保留了下来,但仍有部分变化比如现代化的通信手段运用成为拜年的主要形式。而像祭祖等形式繁琐而且有封建意味的活动会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民俗的出现体现了天津民俗文化的时代感,比如天津市民重视教育,人们望子成龙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每当放学小学幼儿园的门口汇聚许多家长,学生父母在一起谈论学习情况,这成为一道新的民俗风景线。 2.天津民俗文化成因 2.1自然生态环境 影响天津民俗文化形成的因素有许多方面,首先离不开的是自然生态环境,河海交汇是天津城市发展的最大优势。渤海和海河是天津民俗文化的源泉(天津文化最初又称码头文化),它的变迁是民俗文化的基础。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形成了十年九涝的自然环境。如此频繁的水灾给天津造成许多灾难,这就是生态环境给天津民

乐清的民俗传统

乡土课教案 乐清的民俗传统 【教学目标】 1. 了解乐清民俗传统,感悟乡土情、爱国情。 2. 交流各自了解的其他乡土民俗。 【教学重难点】 1.师生、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借助对话引导学生了解民俗。 2.教师对相关知识适当 介绍,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讲:介绍乐清民俗传统1、乐清旧有的集市习俗一直沿袭至今,主要有:蒲歧 每年九月初一到初五: 大荆每旬三、六、九;虹桥每旬三初八;芙蓉每旬二初七:白石每年农历三月初十等。 2、在乐清,“除夕”俗称为“廿九黄昏”或”三十日黄昏”。为欢度这个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各种过年食品,如要捣制年糕,故又称年糕为“捣糕”。 在捣年糕之前,须择日掸扫住宅,俗称“掸新”或“换新”。除夕晚餐,先行祭祖,俗称“作除夕节”然.后以祭余的菜肴举行聚餐,俗称“吃分岁酒”。 3、端午节,即五月初五,俗称重五节,又称端阳节。以清江为界,这天所吃的主要 食品江北为“锡饼”,江南为粽子。端午节在乐成及柳市一带还有龙舟 竞渡的习俗,在乐清惯于把龙舟叫做水龙,不叫龙船.避免与元宵节的一种灯名相混淆。 4、乐清著名糕饼食品有白象公记香糕、大荆正记冻米糖、虹桥蔡日升绿豆糕、乐成内糖饼等。

5、乐清城乡灯会的表演项目有:南岳高跷,蒲歧抬阁、闹琼花、打千秋,石门狮子,高地滚龙,县东板凳龙,寺前首饰龙,苏吕档龙,鱼灯,河灯,马灯等。 6、乐清民歌很多,可分为: 山歌(如“对鸟”、”采茶调”、”抛歌”、)田歌(亦叫“田诗问”或”田诗”,如“长工叹”、”十“二月叹苦”等).渔歌(如“清江号子”、”钓“带鱼”、慎江号子”、)牧歌、儿歌五种。 7、乐清城乡流传的曲艺品种主要有“鼓词”、”道情”、”莲花”、“斗歌(”对口白)”、“打花鼓”、”双锤”、”卖技”等。 8、乐清民间舞蹈主要有: 四都大猫舞——迎王十朋容图时表演,以大鼓、大钗等打击乐器伴奏,配以仪仗及游行队伍,舞蹈动作较为单调,但气势宏大。 水涨烟筒舞——表现乞丐抓蛇,以”衣嘛汉”曲调伴舞。表演者手拿长柄烟筒,头戴瓜皮小帽.身穿长衫,一副邋遢相。因其曲调幽默,曾多次改编参加温州地区调演并获奖。 9、“做戏”是乐清固有的俗称。旧时,乐清凡庙宇、词堂大都建有戏台,并不定期进行表演,俗称”做戏”。当时的演出,按俗名可分为下列几种: 龙灯戏、洋山戏、稻秆塘戏、完谱戏、庙神寿诞戏。 第二讲: 乐清细纹刻纸 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东临乐清湾,南临瓯江。建县于东晋宁康二年,历史悠 1 久,人文荟萃,民间工艺源远流长,工艺美术品种繁多。其中,乐清细纹刻纸,堪称“中国一绝”。 古老的吴越民俗遗存、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和鲜明的商贸文化特色构成了瓯江流域民俗文化三要素。乐清细纹刻纸发源于乐清民间剪纸的“龙船花”,至今已有700 多

浅析东北民俗与艺术

浅析东北民俗与艺术 1、二人转的研究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二人转这项民间艺术,通过东北文艺工作者的整理在加工,已经上升到艺术的研究领域,但人们的研究只是出于一种表面的意向,如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分析艺术样式、研究表演程序、创作剧本等等。在很多文化人的眼力,二人转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是一种纯粹的俗的东西。作为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二人转无论是从文化还是民间艺术出发,充其量只能算是流行于民间的村谚俚语。这里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中国民间,存在着形式多样的民俗艺术,而作为东北民俗的二人转,却以如此原始、粗野、简单的形式而备受大众追捧呢?仅仅是因为我们欣赏群体的文化素质、水平偏低吗?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所散发的那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没被挖掘出来呢?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领域,二人转的研究,长期以来几乎是无人问津。 2、杨朴与《二人转与东北民俗》 杨朴先生,是从事文学批评课教学的高校中文系教授,有着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研究中,他渐渐对“二人转现象”这种身边的俗文学样式产生了浓郁的兴趣。通过近十年的课题研究,他的《二人转与东北民俗》一书问世。该书独辟蹊径、旁征博引,以50万字的篇幅,对二人转之谜进行了系统严密的论述,通过引用《金枝》里弗雷泽考察远古撅流仪式和民俗及神话的演变关系,利用这种原型批评方法,对二人转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对这种民间艺术样式进行重新定位,对二人转和东北民间文化之间的联系,通过有理有据的论述,理清了二者之间庞大的意义网络,为二人转的的研究,掀开了富有历史意义的一页。 3、二人转的文化根源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都有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想法,认为东北的文化根底普遍普遍偏低,而作为土俗艺术的东北民间二人转,更是没有什么文化内涵,入不了主流艺术。而在《二人转与东北民俗》一书中,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流俗看法,尽管从表面上看,二人转这种说唱娱乐形式盛行于今日东北农村的田间地头,但它却有着非常深远的文化根源,扎根于广袤的华夏文化的土壤中,有着深刻的思想情感因素和艺术魅力。杨朴通过对辽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资料进行分析,指出了二人转这种古老的民俗可追溯到五千年前,是一种民间的圣婚仪式和祭祀活动。它围绕着男女的性爱主题故事,通过一男一女搭配的那种热情奔放的的“舞” 和狂放不羁的“转”,无论从唱词还是表演上,都是对远古时代生殖崇拜的仪式衍伸、变体和置换。《二人转与东北民俗》从根本上挖掘了二人转最基本的模式,它的先源、作为整体民俗的象征意义。书中通过生动的例证和详实的考证,指出了二人转的丑旦构型,即是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又来源于民间的野人舞,主要表现了男欢女爱的主题思想,由神圣而又传统的“娱神”仪式,进一步演变为狂放通俗的“娱人”活动,和东北神话、民间传说、东北民歌有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渊源。 4、二人转的表演形式

浅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浅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摘要中国古代教育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其间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思想家,积累了十 分丰富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教育思想传统文化 正文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丰富多彩,流派众多,几乎每个时代的教育思想都有自己的时代特色。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还是一脉相传的,从中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 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 古人十分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如孔子把教育作为治好国家的三大条件之一:“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孔子认为,治理国家,除了使人口增加、百姓富足之外,还要加强对人民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强盛。孟子也十分强调教育在社会政治中的地位,明确提出“善政”不如“善教”的教育观点。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下》)孟子认为,好的政治靠的是法度,是用刑罚约束百姓,使之畏惧国君,不敢违背;而好的教化靠的是德性,是用仁德去感化百姓,使之爱戴国君,由衷向善。好的政治得到的只是百姓的财物,而好的教化得到的则是百姓的人心。所以,作为统治者,应该把“善教”当作自己追求的最高目标。”(《新书·大政下》)董仲舒继承了孟子的“善教”思想,他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告诫统治者要用教化作为防范百姓的“堤防”,这种说法显然带有一定的阶级性,但他认为教化的作用远远大于刑罚,这无疑是正确的。唐代的孔颖达从儒家传统的政治观出发,充分肯定了教育在营造社会良好道德风尚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欲教化其民,成其美俗,非学不可”。宋代的朱熹也十分重视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并从当时的教育实际出发,反复强调国家办教育应“以明人伦为本”,只有“教明于上”,才能“俗美于下”,“其遗风余韵,又将有以及于方来”。可见,朱熹已将重视教育的眼光投向了未来。 2. 强调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很早就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如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只是由于后天所受到的社会影响不同,才有了君子与小人、好人与坏人之分,所以,加强后天的教育,对于人的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人虽然天生就有仁义礼智四种

浅析裕固族民族民俗文物保护与发展

浅析裕固族民族民俗文物保护与发展 作者:普秀敏 来源:《丝绸之路》 2016年第8期 普秀敏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甘肃肃南 734400) [摘要]裕固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也是甘肃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遗留有 很多的民族民俗文物。肃南县民族博物馆承担着对裕固族民族民俗文物的保护传承工作,在裕 固族民族民俗文物的保护、研究、宣传、教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对裕固族民族 民俗文物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等加以浅述。 [关键词]裕固族;民族民俗文物;文物保护 甘肃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集聚区,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全县面积2.4万平方公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环境,形成了游牧文化 和农耕文化的交汇地。历史上,以裕固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在这里相互交流、融合、发展,创造 了独具特色、底蕴丰厚的民族文化。 裕固族源于古代的回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直到1954年自治县成立之时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为裕固族,意为富裕、巩固。由于历史原因,分布在不同地区的 裕固族,他们的语言、服饰、生活习惯等都有所不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是现在唯 一的一个以裕固族民族民俗展览为中心的博物馆。作为裕固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基地,承担起了 保护裕固族民族民俗文物的重任。 一、裕固族民族民俗文物保护基本情况 文物纷繁复杂,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内容集合,内容之间又有相互补充,相 互重叠交叉。关于民族文物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给出了如下描述:“它是反映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迹和遗物,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一 个民族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按照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解释,民族文物是我 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并存留的具有民族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价值的遗迹、遗物,是中华民族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肃南博物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协助下,通过征集、移交、捐赠、考古发掘、田野采集等多种途径,积极抢救了一大批民族文物、历史 文物和革命文物,现在馆藏文物已达3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3件,二级文物118件,三级 文物84件。少数民族文物1672件,整个馆藏文物品位较高。其中民族宗教文物、传统民族服饰、生产、生活用具、手工艺品等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尤其是馆藏的康熙皇帝赐给“裕固族大 头目”的龙袍,是由裕固族末代头人安官布什嘉于1958年交县政府后入藏的;馆藏元重修文殊寺碑,又名元太子碑,是元朝太子喃达失看到文殊寺破败不堪发愿重修文殊寺的记事碑刻。碑 正面阴刻的古回鹘文字尤为弥足珍贵。我们知道回鹘文字失传已久,关于回鹘文字的遗留更是 少之又少,至今为止发现的也只有六块回鹘文碑刻,所以这块碑至少说明在元代之前裕固族是 有文字的,更说明回鹘文是宋元时期河西地区的通用文字。 在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肃南县文博部门实地勘察各级各类文物点329处,其中国 家级文保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9处,县级文保单位90处,未定级的200多处。境内石窟寺、

对浙江乐清市拍卖人力三轮车案件的分析

对浙江乐清市拍卖人力三轮车案件的分析 一、前言 被称为“我省行政许可第一案”的乐清部分三轮车夫状告政府部门案从2003年发生以来引来了各界人士的议论,对此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结合网络上的各种高见及自己的理解,我对这个案例稍加梳理,总结出如下内容。 二、基本案例 1999年,浙江省乐清市公安局分别和该市乐成镇、虹桥镇政府在召开联席会议后以会议纪要形式决定对150辆人力三轮车以拍卖营运牌照的形式进行拍卖,最终拍卖额最低的每辆2万多,高的超过4万。2003年7月7日,乐清市公安局和虹桥镇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收回虹桥镇辖区的拍卖、原夜市客运人力三轮车牌照的使用权的通告》,决定收回虹桥镇的所有新车牌照使用权的通告。2003年7月6日,乐清市公安局和乐成镇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收回乐成镇辖区的拍卖、原夜市客运人力三轮车牌照的使用权的通告》,宣布:“收回于1999年8月21日拍卖的为期四年的100辆客运人力三轮车的牌照、行驶证、所有权证以及车辆。限车主于8月1日17时之前将上述牌证及车辆送至交巡警大队非机动车辆管理所三轮车回收办公室。”逾期不交的,“所有牌证作废,并一律按照无牌人力三轮车取缔”。 2003年11月乐成镇、虹桥镇共计66位三轮车车主向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后于2004年1月15日公开审理,4月21日宣判:维持被告乐清市公安局、乐成镇政府、虹桥镇政府的行政行为! 三、问题提出 乐清市公安局、乐成镇政府、虹桥镇政府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四、问题分析 这个案例主要讲的是乐清市公安局分别和该市乐成镇、虹桥镇政府于1999年举行会议决定对该市的150辆人力三轮车以拍卖营运牌照的形式进行拍卖。时隔四年,该市公安局和虹桥镇政府决定收回拍卖出去的人力三轮车牌照。 在分析这个案例之前,我觉得有必要说明一个问题,在私法领域(如民法商法)有明确规定:只要法无明文禁止,那就是被允许的,而在公法领域(如刑法行政法)则是:只要法无明文规定,那就是不允许的。这就是说,公民可以做任何法律没有禁止的行为,但是行政机关所

浅谈中国民间艺术.doc论文.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 内容简介: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想要学好设计做出好的设计,就该都了解具有民族代表的文化,下来我会向大家介绍关于中国民间艺术相关知识。大概内容分为这样几大块,先大概谈谈民间美术,接着再聊聊民间美术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几类,最后着重介绍一下剪纸艺术。 民间美术是我国原始艺术的延续,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中,民间美术是非常重要的,它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实质。民间美术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以及对历史传统遣型的重新建构,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注重造型,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带有浓郁的民间气息,是人类劳动生活里最质朴的艺术体现。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民间美术是艺术与生活的最直接的触点,它以最粗糙,最原始,最朴素的方式从生活中诞生的。就它的现实功能来说,它是用以理解民族审美理解和普通群众的喜好的引导。 民间美术是千百年来集体意识和劳动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的结晶,民间美术是劳动群众和民间艺人,其中决大多数是在劳动之余创作的,主要为劳动者因此表现了他们的愿望、心理、信仰和生活观念。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自己欣赏、使用。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民间美术是在生活中发生、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文化表现形式,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始终无法摆脱创造者的群体意识、情感气质和习俗心理,它是为生活而创造的艺术。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这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去表达作者的某种观念,而是用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民间美术是最自由、最有生命的艺术,是没有雕琢、不做作,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古老的民族风俗的艺术。 正是民间美术是普通群众劳动结晶,所以民间美术就有大众性的特点,民间大众性,是指它的产生、消费和传播形式的外部特征。当然民间美术群众性特征也不排斥个人的因素,优秀的民间美术家及其代表会在民间美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的差异,文化的发展也就随着而千差万别,呈现出多类型、多

从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题:从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答: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传统,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传播,流淌 成一条长长的历史河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产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我们习惯于按时代或者朝代来进行划分,如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近代文学等等,不 同时代的文学作品都烙印着不同时代的特征,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学总 是与历史密不可分的,亦文亦史,亦史亦文,而中国古代文学沉淀至今,所产生的价 值便在于向后人展示中华民族在精神,思想,文化方面的积淀,同时也是在发扬高尚 的人格,渊博的精神,以及浩大的智慧。同时文学也是一个人一生的感悟记载,是人 类社会发生蜕变的基础,是人类思想得以进步的基石。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以儒、释、道三家学说为中心,开创出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不得不说,中国几千... 中华民族有着 自己独特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传统,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传播,流淌成一条长长的历史 河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产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我们习惯于按时代或者朝代来进行划分,如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近代文学等等,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都烙印 着不同时代的特征,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学总是与历史密不可分的,亦 文亦史,亦史亦文,而中国古代文学沉淀至今,所产生的价值便在于向后人展示中华 民族在精神,思想,文化方面的积淀,同时也是在发扬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精神,以 及浩大的智慧。同时文学也是一个人一生的感悟记载,是人类社会发生蜕变的基础, 是人类思想得以进步的基石。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以儒、释、道三家学说为中心,开创出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不得 不说,中国几千年历史以来,儒、释、道三家学说对中国历史的变衍起到了不可估量 的作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意识形态领域一直占据正统地位,一方面从思维角度束缚 了国人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在行为举措上规范了国人的动向。这不仅是价值的体现, 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谈到我国独特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传统,便不得不将其与西方的文学、文化进行比较, 必须承认的是,自“五四”以来,中国文化逐渐开始西式化转变。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 相互碰撞后必然的一个现象,从现实角度分析,中华文化在许多地方有着极大的局限性,或者说中华文化注重的是底蕴,在实现性上没有西方文化那般快速迅捷,在世界 性战争的爆发与民族压迫之下,中华文化的转型是一个不可阻遏的趋势,但中国传统 的文化仍然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从如今西方科学文化达到饱和后开始研究中华 文化便可看出。我以为中华文化去伪从简,便是一个“境”与“韵”,如同道德经中所云,“道可道,非常道。”中华文化所教授给人们的便是这样一种说不出来的意韵,是一种

浅谈中国民俗文化研究论文.doc

浅谈中国民俗文化研究论文 民俗文化论文篇一:《浅析民俗文化环境的构建》 摘要:民俗文化环境创建,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生动、真实的学习平台和空间,让民俗发挥其浓厚的文化价值,增进了孩子们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民俗文化;环境 我县是冀东文艺三枝花的发源地,素有评剧故里之称。蕴涵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因此,我们首先尝试以民俗文化为依托,构建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让孩子每天在自然的环境中时刻备受民俗文化的气息熏陶。 1.背景墙设计融入民俗元素。我们提取民俗文化中蕴涵的传统元素,在户外环境中加以运用和表现,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以剪纸为例,将墙面以回形纹剪纸纹样为二方连续图案,连续地出现在墙壁的上下两侧,中间设计一幅幅民间游戏剪纸,如舞龙、秧歌、抖空竹、跳绳、踢毽子等,让孩子们感受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强健人的体魄,还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美的享受。 2.楼道构建民俗长廊。我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了解、欣赏、学习冀东文艺三枝花,我们在一楼的楼道内,把评剧、皮影、大鼓的创始人、发展史、道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及制作材料、著名桥段等,均以图片注释的形式详细说明,以此增强孩子对家乡民俗艺术的了解与认知,也让孩子们以家乡的文化而自豪。 3.班级再现民俗个性美。班级以传统的节日、饮食文化为主题的环境创设,再现了民俗个性美。传统节日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应该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人情。我们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展现班级的主题文化特色,并将系列主题活动以互动墙饰的形式保存下来。民俗文化环境创建,为孩子们提供

乐清市行政区划

乐清市行政区划终审方案 9个中心镇.8个街道办事处 大荆:大荆+湖雾+双峰+镇安+智仁 仙溪:仙溪+龙西+福溪 雁荡:雁荡; 清江:清江+南塘 芙蓉:芙蓉+雁湖+岭底 虹桥:虹桥+蒲岐+南岳 淡溪:淡溪+四都 柳市:柳市+黄华+象阳+七里港 乐清区域调整为“九乡镇八街道”,具体如下:九乡镇分别为,1、大荆镇。 2、仙溪镇。 3、雁荡镇。 4、芙蓉镇。 5、清江镇。 6、虹桥镇。 7、淡溪镇。 8、柳市镇。 9、北白象镇。八街道分别为,1、天成街道。2、石帆街道。3、翁洋街道。4、城北街道。5、白石街道。6。城南街道.7。城东街道.8。 乐成镇面积98.59平方千米,人口14.86万人。镇政府驻双雁路,邮编:325600。 辖11个社区(北城、沐箫、银潭、乐湖、丹霞、民丰、东城、乐怡、西城、南城、云浦)、1个居民区(盐盆)、 68个行政村(八金田、上敖、林场、水塘山、北门、金溪、中心、银溪、仓桥、东门、西门、南门、黄村、岩前、湖上岙、潘家垟、孔坦、万岙、水深、马车河、县浦、宋湖、盖竹、石马北、石马捕捞队、南岸捕捞队、石马南、南岸、前山、界岱、支岙、市岭、上米岙、后所、蛎灰窑、半沙、东山南、南草垟、坝头、百岱、白沙、牛鼻洞、珠垟、黄良、上叶、梅湾、包山、天场、北沙角、土墩塘、龙山头、新塘、石龙、云岭、新下塘、盐盆、东山、上段、樟北、后埭头、柏树巷、盐盆捕捞队、樟南、山根、吴岙、田垟、杨岙、盛岙)。 柳市镇面积49.88平方千米,人口10.00万人。镇政府驻柳青南路188号,邮编:325604。 辖6个社区(西垟、东风、翔金垟、上园、长虹、三里)、 77个行政村(方斗岩、朝阳、垟心、后西垟、前西垟、吕庄、后街、翔金垟、上园、东风、前街、长虹、上峰、长丰、象山、西潭头、上池、木山后、浃西、浃东、长春、社头、西凰屿、东凰屿、东仁宕、峡门、西西、新光、刘宅、张瞿、西东、上游、苏岙、苏吕、南吕岙、横带桥西岸、横带桥东岸、黄七甲、上来桥、林宅、三里、塘沿周、马仁桥、后西、新民、前西、东村、西仁宕、薛宅、捕捞新村、尚宅、长道坦、前垟洞、店后、山弄、沙后、戴西、戴东、隔篱、沙东、沙西、前窑、前州、岙底、岙外、旭光、荷岙、上五宅、西宋、湖东、湖西、丁桥、智广、杨宅、蟾东、仙垟、蟾西)。 磐石镇面积11.86平方千米,人口1.66万人。镇政府驻镇前路1号,邮编:325602。 辖1个居民区(磐石)、 15个行政村(河北、磐南、河南、磐西、磐东、重石、油车、西新城、东社、西社、芝湾、西横河、东横河、沿河、陡门)。 北白象镇面积63.62平方千米,人口9.92万人。镇政府驻象南西路39号,邮编:325603。 辖3个居民区(象东、象南、象北)、 94个行政村(白象、岭门、塘下、鹤浃、旺林、前西漳、后西漳、西刘宅、赖宅、后岸、中西漳、白塔王、东巉头、西巉头、南巉头、沙门樟湾、前岸、前程、河深、车头、商量桥、万南、东斜、西斜、赵家硐、下庠、涂岙、万茗、车岙、水塔头、西垟、张家湾、塘上、马路角、桥下、前星、南岙、金炉、蒋家桥、洪渡桥、黄庄、乐东、城田、项岙、印屿、炉岙、坂塘、下安、高西、瑞里、陈家桥、新皇岙、新桥、高中、高东、赵岙、岭西、白鹭屿、楼桥、双庙、沈岙、后潘垟、硐桥、前黄、前潘垟、琯头、后

浅谈民间剪纸艺术的民俗文化

论文关键词:民俗文化剪纸艺术 论文摘要: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剪纸艺术的兴盛源自民间老百姓对美的追求,源于生活的需要。论述剪纸的民俗文化及其产生和根植于爱的审美活动,阐明剪纸的应用、造型观念和美学内涵,详尽分析剪纸艺术的符号及其作品的文化内涵。 剪纸艺术是中国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态,大多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表意创造。剪纸存在于劳动人民生活、生产中,从而体现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虽然它的材料——纸的发明只有两千年的历史,但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却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的价值也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剪纸艺术本身,不仅美化生活、装点人生,在一年四季的各种节庆及人生礼仪中,负载着百姓对蓬勃生命的热烈寄托,已积淀成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 一、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民间剪纸是附和民间习俗必不可少的一项艺术活动,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礼记·月令》中就有记载入冬以后要祭祖宗,还要祭祀门、户、溜、灶、行五位家神,这些灵位的装饰更新,正是后来门神、窗花、挂笺、顶棚花及灶台花的最早雏形。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东方朔传·岁时节》中说: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阴则灾。八日之中,尤以人日为重,又称“人胜节”,是民间人际交往互相问候的节日,“人日”剪赠“华胜”,表示亲朋好友之间的祝福。据传,汉武帝对死去的李夫人思念不已,求方士招魂。等到晚上,汉武帝坐于床榻,方士制作出李夫人的剪影,并摇晃灯光,隔帐观之,尤如李夫人,这种剪纸招魂的习俗历久不衰,其意义已经扩展有了更多的含义。民俗内涵大致包括吉庆纳福,驱邪避灾,追求繁衍等意义。 (一)生命与繁衍的主题 生命与繁衍是宇宙万物一切生物的本能,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也是人类的基本文化意识。实际上繁衍意识也是生命意识,繁衍是生命的无限延续,要达到人类的永生,只有繁衍,即子孙延续,万世不殆。由原始社会文化到民间剪纸中,植物的观物取象表现在以多子的瓜果蔬菜象征繁衍人类万物的宇宙母体上,最早出现的葫芦、南瓜、葡萄、梨、白菜都是母体多子的繁衍符号。 阴阳相合是人类表现的繁衍造型观,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原哲学宇宙观。婚俗中寓意子孙繁衍的阴阳相交的“阴阳鱼”“鱼咬莲”“莲里生子”剪纸。鱼是多子象征的神祗动物,以鱼喻多子,以双鱼喻阴阳相交子孙繁衍。 “喜娃娃”被贴在陕北结婚洞房窑窗中心,抓髻娃娃双手抱双鱼的大幅红、绿圆形团花,陕北叫“转花”,喻环天旋转生生不息,窑窗下部中央是三十六个格窗,中央四格贴上一个大幅的图腾动物剪纸或虎或羊或鹿,四角四格是角花,其他每个方格贴上“扣碗、对鱼、鱼戏莲、鱼唆莲、莲里生娃、老鼠吃南瓜、松鼠吃葡萄、猴石桃、兔吃白菜、金鸡探莲花等五颜六色的窗花剪纸,组成斗方形态的”三十六格窗云子,在这里以老鼠、松鼠、兔儿、金鸡喻男性;以莲花、南瓜、葡萄、白菜、桃喻女子;以动物与植物的合一,喻男女相交多子。 (二)自然物象、神灵的崇拜 在宗教领域中发生了自然崇拜和关于人格化的神圣以及关于人主宰的模糊概念。因此我们一方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原始人类中包含着大量的愚昧观念和迷信行为;另一方面,要明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浅析复习进程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浅 析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浅析 ——中国传统建筑思想 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留下了贯穿史今的重笔,它既是我华夏文明的一例例见证,又是我们先祖勤劳与智慧的体现。从原始社会的山顶洞,到“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秦阿房宫,从大汉四百年的长安未央宫,一直再到明清的紫禁城,还有今日看不到的抑或是史书上也找不到的那千万座宏伟建筑,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在千年的智慧的结晶与沉淀中,我国的传统建筑形成了特有的建筑思想。 从建筑的文化本质而言建筑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他以自己独有的形式揭示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出世原则。既能够反映出时代特征又具有浓厚的民族烙印。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建筑是一种物质化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哲学,而我国的传统建筑思想是以和谐思想与风水学为最主要思想,来体现民族精神与哲学的。 “天人合一”这一和谐思想,贯穿了中国哲学并影响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因此在中国的建筑中也带有浓厚的追求天地人三者和谐为一的“天人合一”意识。然而这种“天人合一”的建筑意识在具体的建筑过程中又和具体的儒释道文化结合起来。因此,儒释道具体的“天人合一”观念才对中国的建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具体的建筑过程中儒释道三家的天人合一观念有着具体区别:儒家将自己主导的伦教纲常思想融人到建筑理念当中,尤其是在宗庙的建筑中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限制;佛教则是将自己的教义融人到佛教建筑之中;道家将自己的返璞归真的自然意识融人到建筑理念当中,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建立的建筑意在追求天(自

然)人合一境界,因此道家对于中国建筑最大的影响主要是在园林方面,然而这种思想和今天在郊区建立远离大都市喧嚣的郊区别墅有着很大的相同之处。然而在民间的建筑中又有着自己的主导思想,通俗的讲民间建筑有着浓厚的风水意识,用较为专业的术语则是堪舆之术。长期以来我们都把这种思想看作封建迷信,然而在堪舆之术里面涵盖着浓厚的天人合一意识,甚至可以认为堪舆之术的本质就是通过一些行为和建筑来实现天人合一。 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由于受到儒道佛“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历来主张顺应自然,从未有过如西方视建筑为永恒,不朽,纪念物的思想,当然也就谈不上与自然抗衡了。在古代先民眼中,建筑也如同其他日用品一般,需要不断更新,进行新陈代谢,要与自然保持和谐。 中国建筑不欲以自然和人工来竟久存,而是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这一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的布局和形象特征。中国建筑以群体取胜,注重虚实结合,以内收的凹曲线与依附大地,横向铺开的形象特征表达出与自然相适应,相协调的艺术观念。 房屋的设计也尽量体现与自然相同的思想。由于木结构框架系统的优点,使墙不承受上部结构的压力,就可以任意开窗,特别是在南方,通向庭院的一边,常常开满一排落地长窗,一打开,室内外空间便完全流通在一起。在传统庭院中,主要建筑多用廊子相绕,廊实际上是室内建筑空间与室外自然空间的一个过度,是中国建筑与自然保持和谐的一个中介和桥梁。 我国古建筑的外部造型,也尽量表现出与自然协调的意念。他不象西方建筑那样是实体一块的庞然大物,而是有虚有实,轮廓柔和,曲线丰富,在稳重中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台基除了对木结构的防水,防腐功能之外,可以增

浅谈中国民俗文化研究论文

浅谈中国民俗文化研究论文 摘要:民俗文化环境创建,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生动、真实的学习平台和空间,让民俗发挥其浓厚的文化价值,增进了孩子们对民 俗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民俗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俗文化;建筑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建筑的趋同化也越来越严重。小城镇建设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旅游、乡村旅游 对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而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建筑会提升地区 品牌效应,为地区旅游、建筑旅游、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积极 影响。本文,笔者从民俗文化建筑的概念出发,对民俗旅游建筑的 特征与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目前在民俗文化建筑中应遵循的 设计和规划方向,以期对从事民俗文化建筑的设计和规划的同业人 员有所帮助。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目前在我国小城镇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的趋同化十分严重,导致城市建 设缺乏个性,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不明显。建筑不仅是居住的场所,还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多种要素的综合体,具有明 显的地域性特征,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是民俗文化和活动的载体。我国地域宽广,民族众多,文化多样,为了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在城镇规划中,应该重视对民俗建筑的保护,使民族特色得到创新 与开发。若民俗文化建筑规划实施地好,会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发展当地旅游业、第三产业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对带动经济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俗文化建筑概述

通常认为,民俗文化建筑是一种吸纳传统建筑及相关文化特征元素,采用相应的建筑材料和技术的特殊建筑类型,除满足旅游观赏 的功能外,更多的是以满足游客吃、住、娱、购等各种要素功能需 求为目标。民族文化建筑地大量建筑使用于民俗景区、主题公园、 民俗风情村寨、宾馆、工艺街等民俗型旅游场所地;山水风光等其他 类型景区的休憩、卫厕等附属建筑设施也常常采用这种风格。 城市建筑作为一种城市语言,是不同地域性的城市标志,是被展示出来的城市历史,代表城市精神的古建筑被拆毁,城市文化也在 随之流失。建筑的创作离开了历史和文化,就无从谈起,成为无源 之水;城市市区了古建筑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建筑是城市文化的 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综合型民俗文化表现形式,只有城 市建筑保持其历史传统风格的延续,才能使原有的城市形象和城市 性格得到传承。但是,快速的城市化破坏了老城区和老民宅,切断 了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方盒子建筑和新、奇、怪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建筑,也就 失去了城市的文化,在中国的广大土地上,若建筑不再有地域特色,大江南北全是相同的建筑,将是十分可怕的景象。中国古代的民俗 建筑具有亲民性,城市院落的空间尺度被人们所认同,但是现今, 由于人口的增加,这种空间尺度的亲切感在消失,城市的原有特色 和文脉传承也逐渐消失。如,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以中国传统特色而 驰名中外,可是与十五年前的王府井再也找不到过去的记忆;北京的 四合院、上海的弄堂、重庆的吊脚楼如今已经成为稀罕物。人们在 现代高楼大厦生出自豪感的同时,不免又增添了一种生存的窒息感。 二、民俗文化建筑的特征与要素 1.民俗文化建筑的特征。无论是传统的民俗建筑还是现代建筑,只要具有独特之处,就能吸引游客;只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就具有一 定程度的旅游开发价值。有些民俗文化建筑正在向着既具有传统文 化特征又满足旅游建筑功能的转化,成熟的民俗文化旅游建筑应具 有以下的特征。

我的家乡虹桥镇

我的家乡虹桥镇 虹桥,一座山海相依的千年古镇,一颗秉钟灵毓秀之气而成的东海明珠。地处国家级风景区北雁荡山南麓,东濒乐清湾深水良港,南接甬台温高速公路,西南距温州机场60公里。全镇面积57平方公里,辖6个办事处,59个行政村,8个居民区,总人口98700人。 虹桥镇是“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之一,以“敢为天下先”闻名四方。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殷实、能商惠工的虹桥人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率先发展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率先进行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企业制度创新,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股份合作制为特色、商品市场为依托的多元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率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子。 几年来,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7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5元,财政税收收入3.23亿元,外贸出口总额9.2亿元,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位居浙江省百强乡镇第36位,温州市30强镇第6位,是省文明镇、中心镇、体育强镇,温州市现代化示范试点、教育强镇。

虹桥镇现有工业企业2000余家(其中股份制企业431家),工业门类齐全,除拥有电子、塑料、机械、食品、仪表、服装等六大主导工业外,近年来又出现了摩托车整机、节日灯、衡器、汽配等新兴产业,2005年工业总产值77.2 亿元。电子元件为支柱行业,占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是全国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虹桥镇现有城东、城南、西城和仙洋、溪西五个工业园区,占地46万平 方米,这五个工业园区已成为设备齐全、服务配套、管理有序的经济增长功能区。 虹桥境内平畴沃野,水网交错,素有“浙南粮仓 ”之称。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的效益农业得 到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农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例已经达到40%。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粮食自给工程列入省建设项目。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和规模经营的发展,使农业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粮食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虹丰粮油集团公司被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之一。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东街村被评为浙江省奔小康示范村,溪西村被评为省旧村改造示范村,上陶村等10个村进入乐清50强村前列。 虹桥镇现拥有18个专业市场,贸易触角遍及全省各地。近几年注重“名牌”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虹桥商贸城、综合市场、木材市场、农贸市场等专业市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