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2010-2015国民统计年鉴
- 格式:xlsx
- 大小:34.13 KB
- 文档页数:2
2009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阳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10.03.10•【字号】•【施行日期】2010.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09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贵阳市统计局2010年3月10日)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经过奋力拼搏,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0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0.07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402.24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450.30亿元,增长14.5%。
三次产业结构为5.5:44.6:49.9,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7个百分点。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2832元,按年末汇率计算折合3344美元,比上年增长12.6%。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2.3%,食品类价格下降1.7%。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8.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1%。
房屋销售价格上涨3.6%。
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8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3%;蔬菜播种面积8.1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4.9%;烤烟播种面积1.10万公顷,比上年下降8.0%。
全年粮食产量64.11万吨,比上年增长1.5%。
其中夏粮产量11.02万吨,比上年增长4.8%;秋粮产量53.09万吨,比上年增长0.8%。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648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3953公顷。
2016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⑴贵阳市统计局 ? 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2017年4月14日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努力打造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创新型中心城市,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
一、综?? 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⑵315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7.14亿元,比上年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21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80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人均生产总值67771元,比上年增长10.1%。
全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3%、38.6%和57.1%。
与上年比,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2个和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
表1:2012-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比上年上涨2.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2%。
表2: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全年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上年上涨5.2%,二手房价格比上年上涨1.9%。
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6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4.0%;油菜籽播种面积3.8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7%;烤烟播种面积0.57公顷,比上年下降35.8%;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2.2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7%。
全年粮食产量44.19万吨,比上年减产2.6%。
其中,夏粮产量8.51万吨,比上年减产4.3%;秋粮产量35.67万吨,比上年减产2.2%。
表3:201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9.4%。
全年肉类总产量15.19万吨,比上年下降1.7%;禽蛋产量28721吨, 比上年增长13.3%;奶类产量55832吨,比上年增长13.0%;水产品产量9560吨,比上年下降6.5%。
2000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阳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01.03.14•【字号】•【施行日期】2001.03.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00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贵阳市统计局2001年3月14日)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抓住国家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加大改革与调整力度,努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完成了“九五”计划任务,胜利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
一、综合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3%,第二产业增长10.8%,第三产业增长12.0%。
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9.9:51.1:39.0调整为9.1:50.9:40.0。
一产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分别为0.14、6.71、3.7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九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比计划提高1.4个百分点,比“八五”年均增长高1.8个百分点。
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分别翻了2.84番和2.4番,提前五年和三年实现翻两番目标,全市基本实现小康。
在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存在;企业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消费品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增收缓慢;物价虽略有上升,但仍处于低位运行;居民收入的贫富差别有所扩大。
2010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2011年3月16日)2010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克服特大旱灾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为459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30.33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800.06亿元,增长16.6%,其中工业增加值1516.87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2163.58亿元,增长12.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21.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6.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5.2%。
图1 2006-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7%、39.2%和47.1%。
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4个和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
图2 2009及201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二、农 业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全年种植业实现增加值38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
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03.95万公顷(4559.25万亩),增长1.8%;油料种植面积52.91万公顷(793.65万亩),增长3.1%;蔬菜种植面积64.79万公顷(971.85万亩),增长4.7%。
年末,果园面积15.18万公顷(227.70万亩),比上年增长7.8%;茶园面积16.72万公顷(250.80万亩),增长26.5%。
主要农产品中,茶叶、中药材、蔬菜产量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24.8%、22.5%和11.6%。
2012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3-07-04【部门】:计算处【阅读人数】: 22112012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⑴贵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牢牢把握“两加一推”的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抢抓国发2号文件及省委、省政府支持贵阳市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奋力争先,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加速、质量提升、环境优化、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创新突破的良好局面,为率先在全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⑵170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2.28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717.32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910.70亿元,增长14.1%。
三次产业结构为4.2﹕42.2﹕53.6。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增幅比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6%,增幅比上年下降7.6个百分点。
2012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0.0。
表1: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指标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6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指数 1.1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1.4 消费品价格指数 3.1 ⒈食品类 5.6 #粮食 3.8 肉禽及其制品 2.1蛋-0.7水产品9.1菜7.7干鲜瓜果-3.2液体乳及乳制品 5.9在外用膳食品9.6⒉烟酒及用品类 1.5⒊衣着类 4.5⒋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 3.1⒌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 2.9⒍交通和通迅类-2.0⒎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0.0⒏居住类0.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2.0二、农业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7.2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4%,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1.0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5.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5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6%,其中油菜籽播种面积3.9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7.6%;烤烟播种面积1.2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9.0%;蔬菜播种面积9.7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5%。
2016年贵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⑴贵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2017年4月14日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努力打造以大数据为引领得创新型中心城市,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⑵315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分产业瞧,第一产业增加值137、14亿元,比上年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21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80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人均生产总值67771元,比上年增长10、1%。
全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得比重分别为4、3%、38、6%与57、1%。
与上年比,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2个与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
表1:2012-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比上年上涨2、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2%。
表2: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全年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上年上涨5、2%,二手房价格比上年上涨1、9%。
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6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4、0%;油菜籽播种面积3、8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7%;烤烟播种面积0、57公顷,比上年下降35、8%;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2、2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7%。
全年粮食产量44、19万吨,比上年减产2、6%。
其中,夏粮产量8、51万吨,比上年减产4、3%;秋粮产量35、67万吨,比上年减产2、2%。
表3:201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指标绝对数(万吨)比上年增长(%)粮食作物产量44、19-2、6按夏秋粮分夏粮8、51-4、3秋粮35、67-2、2按类别分#稻谷17、81-2、4小麦0、93-7、9玉米16、37-0、4大豆0、806、6薯类8、13-6、2油料作物6、59-4、0 #油菜籽6、35-3、4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9、4%。
2015年贵州省各县市区生产总值GDP排名【Top88】雷山县2015年GDP总值23.53亿元雷山县以苗族为主,被誉之为苗族的民族文化中心。
2004年,雷山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评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2008年,雷山被评为“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和“中国苗族银饰之乡”称号。
【Top87】丹寨县2015年GDP总值23.7亿元丹寨是少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地,这里汇集了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贾、苗族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
【Top86】台江县2015年GDP总值25.24亿元台江县是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县,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
有“世界最长的节日”——祭祖节(也称“世界第一俗”,13年才过一次,每次过3年时间),有“世界最古老的情人节”——姊妹节(也称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有“世界唯一的独木龙舟节”——施洞龙舟节。
【Top85】麻江县2015年GDP总值26.53亿元麻江县素有“中国锌硒米之乡”的美称。
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有老山河峡谷景区、水落潭瀑布、斗蓬山景区、摆仰村等。
著名景点有下司古镇、青曼苗寨、卡乌苗乡。
麻江酸汤鱼曾获得过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精品菜肴暨美食文化展特金奖和中国名宴金鼎奖。
【Top84】施秉县2015年GDP总值30.84亿元施秉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西北部,是贵州东线旅游中心,系国务院批准的早期对外开放甲级县,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全国农村电气化县,省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
【Top83】三穗县2015年GDP总值34.83亿元三穗县为贵州省东出口之一,素有“黔东要塞”和“千里苗疆门户”之称,有"中国竹编之乡"之称。
1928年4月,因上年在款场发现一禾长出三穗,上报政府被认为是吉兆,所以“秋收丰稔,一禾三穗”,改名为三穗县。
【Top82】册亨县2015年GDP总值34.85亿元册亨原名布依语叫"郎卧",意为山坡的斜处,为现在的册阳乡驻地;后又根据该坡对门的高山"卜四",又名西帽良(汉语叫南屏山,俗称帽壳山)和下汾河的最大绿阴塘"泓堰"(修巧马公路时已填平)用两地的最后字音合称为"西堰",用汉语记作"册亨"。
2010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贵阳市统计局2011年3月10日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特大旱灾,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全省工业发展大会、省委省政府支持贵阳加快发展动员大会精神,攻坚克难,全力冲刺,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稳定投资增长为主线,着力改善民生,提高经济实力,全市经济总体呈现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2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7.10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456.95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607.76亿元,增长14.3%。
三次产业结构为5.1:40.7:54.2。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食品类价格上涨6.3%。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8%,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4%。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2%。
房屋销售价格上涨8.2%。
表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指标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 2.9食品 6.3烟酒及用品 2.5衣着-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2.3交通和通迅-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2.2居住 2.6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8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蔬菜播种面积8.6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9%;烤烟播种面积1.1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1%。
全年粮食产量63.05万吨,减产1.6%。
其中夏粮产量8.87万吨,减产19.5%;秋粮产量54.18万吨,增产2.1%。
表2: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898公顷,比上年增长34.3%。
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423公顷,比上年增长11.9%。
油茶籽产量164.30吨,比上年增长12.5%;核桃产量270.80吨,比上年增长80.5%;茶叶产量2384吨,比上年增长36.2%。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贵阳统计年
鉴》编辑发行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筑府办发[2011]196号
【发布部门】贵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1.12.06
【实施日期】2011.12.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贵阳统计年鉴》编辑发行工作的通知
(筑府办发〔2011〕196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区、金阳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贵阳统计年鉴》是贵阳市人民政府委托市统计局主办,在全国正式出版发行的集统计资料、广告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工具书。
年鉴收录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同时采集了省内外相关资料做参考,信息量大、权威性高,是一本认识、了解、研究贵阳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为做好2011年《贵阳统计年鉴》的编辑发行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贵阳统计年鉴》采用的指
1 / 1。
贵阳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贵阳市统计局2011年5月17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
在贵阳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2]为4324561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718449人[3]相比,十年共增加606112人,增长16.3%,年平均递增1.52%。
二、人口自然变动根据普查登记结果,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全市常住人口中的出生人口为 47835人、出生率为11.11‰,死亡人口为19295人、死亡率为4.48‰,自然增长人口为28540人、自然增长率为6.63‰。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出生率下降了3.76个千分点、死亡率下降1.59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2.17个千分点。
三、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359278户,家庭户人口为398669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3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24人减少0.31 人。
四、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226730人,占51.49%;女性人口为2097831人,占48.51%。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10.84下降为106.14。
五、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42747人,占17.17%;15-64岁人口为3239483人,占74.91 %;65岁及以上人口为342331人,占7.92 %。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7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8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4个百分点。
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日期:2005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贵阳市统计局2006年3月10日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阳市时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市建设,实现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协调、稳定发展,“十五”预期目标顺利完成,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25.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85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249.39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241.38亿元,增长13.9%。
人均GDP达到14934元,按年末汇率折算,约合1851美元。
“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超出“十五”预期目标0.8个百分点,高于“九五”年均增幅1.4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9.0:48.8:42.2变化为2005年的6.6:47.5:45.9,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2.4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7个百分点。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服务价格上涨0.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9%。
2005年各类价格比上年变动幅度指标全市(%)⒈居民消费价格0.7食品 2.3烟酒及用品-0.1衣着-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0.2交通和通讯-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居住 5.8⒉工业品出厂价格 5.4⒊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7.9“十五”期间,我市消费价格指数变动幅度不大,波动控制在预期调控目标之内。
贵阳的消费特点:物价高(相对于其消费水平),而且舍得花钱,好面子,注重眼下的享受,今朝有酒今朝醉。
相对于其不出众的收入水平,其消费水平非常高。
超前消费理念明显,消费能力强。
是整个贵州省的消费中心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公布“贵阳城镇居民2010年生活水平状况”。
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37.91%,同比下降3.05%,但食品消费仍在消费性支出占最主要位置。
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公布“贵阳城镇居民2010年生活水平状况”。
数据显示,贵阳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及消费同步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16597.28元,比上年同期的15040.66元增长10.35%;人均消费性支出12939.8元,比上年同期的11518.81元增长12.34%。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7.24%、9.17%。
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增长11.3%,实际增长7.8%。
2008年,贵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累计上涨7.0%,与2000年比上涨17%。
当年的CPI涨幅比全国36个大中城市平均水平5.7%高出1.3%,排在第六位。
2009年11月份,贵阳市与居民消费价格密切相关的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7%,在八大类消费价格中涨幅位居第二。
2009年,贵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040.66元,实际增长11.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518.81元,实际增长12.21%,消费性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
贵阳餐饮业要么档次太低,要么有点档次,但价格畸高,缺乏中端消费。
贵州物价水平绝对值较高,而物价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居民购买力水平和生活水平。
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数据,贵州很大一部分生活资料的物价水平高于周边省份,尤其是食品和居住价格,更是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
贵阳市民消费观念新、消费能力强。
整个贵州省的消费中心。
国庆节期间,记者巧遇5位来贵阳旅游的天津客人,他们对合群路夜市印象深刻:晚上12点了,街上还满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