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建筑史讲义
- 格式:docx
- 大小:21.56 KB
- 文档页数:11
一·简释(20分)例1·《考工记》、《周礼》、《礼记》等古代典籍中的建筑制度例:(1)左祖右社:左边是祖屋,右边是社稷(2)面朝后市:前面是朝廷后面是市场(3)市朝一夫:市场和朝廷都是一百步乘一百步①以宫殿为主体的规划结构;择中、居高②礼制秩序: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前朝后寝③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④井田方格网系统式规划方法涂———道路一夫———100×100步2 1步约5-6尺(3)《考工记》:《考工记》是春秋末期齐国的手工业技术的官书。
其作者不详。
西汉年间,献王刘德因《周官》缺〈冬官〉一篇,就以此书补之。
至刘歆校订时,又将《周官》改为《周礼》,称为《周礼·考工记》。
《考工记》是先秦古籍中最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它记载了6门工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的30个工种的技术规则(缺两种)。
(4)国中九经九纬:皇城经向道路和纬向道路各九条(5)经涂九轨:涂指的是道路,皇城经向大道宽九轨道(6)明堂:明堂是中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建筑,用于朝会、祭祀、庆赏、习射、选士、教学等大典。
(7)辟雍:辟雍原为西周天子所设的大学。
《礼记·王制》有: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取其四面周水,圜如壁。
《新论》:王者始作圆池似璧形,实水其中,以环壅之,名曰辟雍。
言其上承天地,以班教令,流转王道,周而复始。
《白虎通·辟雍》:辟,璧也,象璧圆以法天也。
雍者,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
《月令记》:水环四周,言王者动作法天地,德广及四海,方此水也,名曰辟雍。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
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
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8)前朝后寝: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
中国建筑史要点讲义分析中国建筑史讲义郭江泳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基本内容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重要实例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平面,前堂后室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二、小结1。
建筑类型:A。
住宅、祭祀建筑(神庙、祭坛)、墓葬、窑址、城市2。
建筑结构:A。
木骨泥墙建筑B。
干阑式建筑3。
建筑材料:A。
土木为主B。
白灰抹面:白色含石灰的面层C。
土坯砖,夯土墙4.平面布局:A。
单体建筑复合平面:龙山文化“吕”字形,前堂后室B。
女神庙的多重空间沿轴线组织C。
建筑已经有了“群”的概念大青山祭坛遗址第二节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纪—前771)一、重要建筑实例: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商,郑州商城,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商,偃师商城,三重城,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商,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周,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周,湖北圻春干栏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二、小结1. 建筑类型:宫殿、宗庙、住宅、城市2. 建筑结构:土木混合结构体系3. 建筑技术:瓦,陶水管,斗拱,4. 空间观念:等级,中央与四方5. 空间组织方式:庭院、中轴线、夯土台基第三节春秋战国(前770-前221)—秦(前221-前206)—汉(前206-220)一、春秋战国至秦1.城市建设高潮2.高台建筑兴盛:秦咸阳宫3.大型工程多:秦始皇陵与长城4.技术进步:A.筒瓦和板瓦广泛使用,B.砖的出现C.铁制工具的使用D.金属构件的使用5。
《考工记》二、汉1。
中国近代建筑编辑中国近代建筑所指的时间范围就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为止。
中国在这个时期的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这就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的阶段。
1概述2发展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1919~1937)▪抗战爆发到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1937~1949)3建筑类型▪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4建筑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5建筑风格▪近代外来形式的建筑风格▪近代民族形式的建筑风格概述编辑中国近代建筑(13张)清王朝的闭关政策阻挡了西方建筑的传入。
一直到19世纪中叶,除了北京圆明园西洋楼、广州“十三夷馆”以及个别地方的教堂等少数西式建筑外,中国基本上没有接触西方近代建筑文化。
鸦片战争后,各种形式的西方建筑陆续出现在中国土地上,加速了中国建筑的变化。
中国近代建筑包含着新旧两大体系:旧建筑体系就是原有的传统建筑体系的延续,基本上沿袭着旧有的功能布局、技术体系与风格面貌,但受新建筑体系的影响也出现若干局部的变化。
新建筑体系包括从西方引进的与中国自身发展出来的新型建筑,具有近代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风格,其中即使就是引进的西方建筑,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中国特点。
从数量上说,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着优势。
广大的农村、集镇、中小城市以至大城市的旧城区,仍然以旧体系的建筑为主。
大量的民居与其她民间建筑基本上保持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传统品格与乡土特色,虽然局部地运用了近代的材料、结构与装饰。
从建筑的发展趋势来瞧,中国近代建筑的主流则就是新建筑体系。
发展阶段编辑中国近代建筑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中国近代建筑这就是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的阶段。
主要有两方面的新建筑活动。
一方面就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通商口岸租界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如领事馆、工部局、洋行、银行、住宅、饭店等,在内地也零星地出现了教堂建筑。
第15章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一、历史的格局现代中国建筑是指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二十世纪末这50年里的中国建筑。
在这期间,中国城镇、乡村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充满着域内文化和域外文化以及中国内部各种因素的冲撞和磨合,丰富了建筑活动的内容。
二、历史分期及各期建筑状况1.历史分期(1)自律时期(1949~1978年)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依靠自力更生完成建立国家工业基础的任务。
(2)开放时期(1979~1999年)这一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国家进入新的转型期。
2.自律时期的建筑发展(1)三年经济恢复阶段——百废初兴(1949~1952年)①建筑工程的管理1951年3月通过颁发立法性文件开始了对建筑工程的管理,贯彻中央用3年恢复经济、10年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
②建立政府的建筑部门和国营公司1952年4月,中共中央作出了“三反后必须建立政府的建筑部门和建立国营公司的决定”,5月,成立了中央设计公司,各地各部门的设计单位也陆续建立。
建筑设计方针于1952年8月在成立建筑工程部的会议上提出,这些原则影响了整个自律时期。
它包括:适用;坚固、安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
(2)第一个五年计划阶段——复兴与探索(1953~1958年)①概述这一阶段开始以国家计划、国家筹资、国家组织实施的类似于半军事化的组织形式将投资与建设转向第二产业,由农业经济向工业、农业混合经济转变。
建筑工程部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工业建筑设计上。
提出“国防第一,工业第二,普通建设第三,一般修缮第四”的国家建设基本方针。
②经验与教训a.学习苏联经验的得与失学习苏联为中国建筑事业确立全面的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但也滋养了僵化的教条主义,滋生了以政治尺度度量创作问题的简单化做法,对建筑创作尤具伤害的是,思想的窒息禁锢了建筑创作的原动力。
b.民族形式与国际式的纠葛政治上的统一与强大激发了知识分子和各级领导的爱国主义热情,脱离经济制约,学习苏联对民族的形式的推崇都推动了新一轮的历史主义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