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历史文化名城--淮阳城市发展调查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5.47 MB
- 文档页数:75
河南淮阳庙会文化活动考察调研报告专业名称装潢艺术设计班级 10级本科装潢2班学生姓名王康璐课题名称中国民间美术概论完成日期 2012年3月3日老师苏娟娟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二零一二年三月目录一、课题基本情况介绍二、调研情况介绍调研的内容和步骤考察时间规划三、设计定位:中国民间美术概论四、以淮阳旅行记为例里面内容的基本介绍:五、课题考察归纳总结1.课题存在的突出问题2.课题设计上应注意的问题六、主题思想定位七、参考文献导言对于南方的同学来说,河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的旅游城市比较广泛,而陌生则是因为我们不太了解北方各城市的民间艺术是怎么样存在的。
现在我们就走进河南淮阳,去看看它的城市特色和它串流至今的民间艺术,让我们去感受淮阳的热情招待吧。
一、课题基本介绍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亿万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文化艺术,是群体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它的产生和发展,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
它的内容与形式直接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才能。
二、调研情况介绍1、淮阳的庙会文化2、象征着平安吉祥的布老虎3、被誉为“远古时代的真图腾”、“活化石”、“现代的古文物”—泥泥狗考察时间规划:2012年3月1日考察地点:河南淮阳三、设计定位:中国民间美术概论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广博而统一的中华文化体系。
广大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美的理想追求,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辽阔的土地、多姿的地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长期处于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社会与部分原始经济社会的现实,使得中国民间美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
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自身的特点。
四、以淮阳旅行记为例里面内容的基本介绍庙会·印象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
河南地区文化介绍河南概况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河南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河南省地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地势西高东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构成;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
河南省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
截至2018年05月,河南省下辖17个省辖市,济源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市,85个县,52个市辖区。
河南是世界华人宗祖之根、华夏历史文明之源;是中国姓氏的发源地;位居天地之中,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从表层看,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神龙文化河南是中华神龙的故乡。
被称为三皇之首、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氏,在周口淮阳“以龙师而龙名”,创造的龙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中原地区多个部落的第一次大融合。
被称为五帝之首、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在统一黄河中下游流域各部落族之后,为凝聚各部落族的思想和精神,在郑州新郑也用龙作为新部落族的图腾,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就因此而来。
濮阳蚌龙距今6400多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和社会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
汉字文化黄帝时代商丘虞城人仓颉造字,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晚期的都城安阳殷墟,驻马店上蔡人李斯“书同文”、制定了规范的书写字体“小篆”,漯河人许慎编写了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规范化的”宋体”产生在北宋的都城开封,活字印刷术也发明于北宋的都城开封。
家乡淮阳小导游词(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导游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tour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家乡淮阳小导游词淮阳区古称陈州,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李杰说,“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阳,八千年看淮阳”。
《城市规划漫谈》论文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保护摘要: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建设性破坏的危害性,并结合河南省郑州市的经验探讨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来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并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郑州城市规划历史建筑保护正文:中国历史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陕西,五千年看陕西,八千年看河南。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相传伏羲女娲就是在中原一带奠定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基础,至今淮阳仍保存着规模底大的太昊陵。
被称为"中华第一大帝"的轩辕黄帝,据说就诞生在今天郑州的新郑市,并在这里建立都城。
从夏代到北宋,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这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 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
河南处于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全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河南自古就是各族人民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必经之地,是各族人民频繁活动和密切交往的场所,因此,古人称:"得中原者得天下"、"当取天下之是,河南在所必争"。
郑州,河南省省会,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
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多处,拥有黄帝故里、商城遗址、天地之中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
一•我爱的郑州我来自河南郑州荥阳市,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周边的一个县级市。
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县级市,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陈胜吴广与秦军争夺荥阳粮仓,吴广战死于荥阳;刘邦项羽在荥阳对峙,而后隔鸿沟设汉王城霸王城;刘关张三兄弟在荥阳虎牢关大战吕布;秦王李世民在荥阳大败窦建德降王世充;闯王李自成也在荥阳大海寺集合农民起义......区区荥阳尚且如此,更别提洛阳郑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了。
河南历史重要的古文化遗址1、南召猿人:发现于河南南阳南召县的古猿人化石,证明在大约五六十万年以前,河南就有人类居住。
2、许昌人:距今约1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于2007年在河南许昌被发现。
它的发现,通过与其它遗址配合,为中国人不是起源于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3、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年左右,位于河南舞阳,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类似文字的契刻符号等几项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轰动世界,被认为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个门槛”。
4、裴李岗文化:距今约8000年左右,因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5、太昊陵:距今约7000年,位于河南周口淮阳县,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华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于春秋,扩建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历代帝王51次御祭。
淮阳古称“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长眠之地,也是神农氏定都之地,被认为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是华夏族和东夷族共同的圣地。
6、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因发现于河南三门峡仰韶村而得名。
这是同时期影响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古文化,仰韶村的考古发掘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端。
7、黄帝故里:河南新郑是国内史学家公认的位居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和定都之地。
中国人从春秋起开始在新郑轩辕丘祭拜人文始祖黄帝,一直延续至今。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也因全世界华人的广泛认同而成为中华第一大典,在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8、二里头文化:距今约4000年,因发现于洛阳偃师二里头而得名,被学界认为是夏朝的都城。
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
9、郑州商城:位于今天郑州市区,是商朝早期比较重要的都城。
这是郑州成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阳殷墟:因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和甲骨文而轰动世界,堪称20世纪人类10大考古发现之首,殷墟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甲骨文是一种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种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的文字。
[单选题]1.河南省地下文物居全国第(江南博哥)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位。
A.一B.二C.三D.四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河南省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已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0万余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50余座,收藏各类文物140余万件,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
[单选题]2.西周初期,全国第一个公路网以()为中心。
A.西安B.安阳C.洛阳D.商丘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西周时期,全国开始形成较简单的公路网,当时以洛阳为中心,连接着东南西北各路。
[单选题]3.隋唐时期的洛阳城兴建于公元()年。
A.595B.600C.605D.610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隋唐洛阳城营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规模仅次于都城大兴城,唐代略有增建。
[单选题]4.元朝在河南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治所在()。
A.开封B.洛阳C.商丘D.南阳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公元1291年,元朝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这是河南称省之始,省会设在开封。
[单选题]5.《周易》的发源地是()。
A.开封B.商丘C.洛阳D.安阳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会处,是“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
[单选题]6.安阳殷墟出土的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B.龙虎尊C.司母戊大方鼎D.大盂鼎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殷墟位于安阳市西北,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商人在这里创造了以甲骨文、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化。
这里出土了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大方鼎(原称司母戊大方鼎)。
A项,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宁乡县。
B项,龙虎尊出土于安徽阜南县。
D项,大盂鼎在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眉县。
[单选题]7.商朝开国之初建都于()。
A.安阳B.商丘C.郑州D.洛阳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八大古都”之一,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隞都所在。
淮阳旅游发展策划书3篇篇一淮阳旅游发展策划书一、项目背景淮阳是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然而,目前淮阳的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旅游发展策划书,以促进淮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项目目标1. 提高淮阳旅游知名度: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将淮阳的旅游资源推向更广泛的市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2. 增加旅游收入:通过提高游客数量和消费水平,增加淮阳的旅游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加强对淮阳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淮阳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项目内容1. 旅游资源开发: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根据淮阳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如淮阳古城墙、太昊陵、龙湖等。
完善现有旅游景点:对现有的旅游景点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景点的品质和吸引力。
开发旅游线路: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开发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如历史文化游、自然风光游、民俗风情游等。
2. 旅游宣传推广:制定宣传策略:根据淮阳的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制定宣传策略,明确宣传目标和宣传重点。
选择宣传渠道:选择适合淮阳旅游宣传的渠道,如电视、报纸、网络、户外广告等。
制作宣传资料:制作高质量的宣传资料,如旅游宣传册、旅游地图、旅游视频等,向游客展示淮阳的旅游资源和特色。
3. 旅游服务提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淮阳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道路、交通、住宿、餐饮等,提高旅游服务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加强对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4. 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淮阳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如古城墙、太昊陵、龙湖等,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传承历史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如举办文化活动、开展文化旅游等,传承淮阳的历史文化,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淮阳的历史文化底蕴。
淮阳概况政区情况:淮阳县地处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腹心,西临川汇区、西华县,北依太康县、鹿邑县,东接郸城县、沈丘县,南邻项城市、商水县。
现有建制镇7个,乡11个,农场2个,总人口129万人,其中有回、满、壮等少数民族21个,总面积1320.7平方公里。
水陆交通:陆路有106、311两条国道,周商公路、漯双公路两条省道,宁洛、大广、周商三条高速公路在境内通过并开口,铁路有许郸、淮周两条地方铁路在县城交汇;水路有沙颖河航运直达淮河、长江。
18个乡镇都有公路相通,行政村村村通油路。
县城西距京广线90公里,东距京九线和北距陇海线各100公里,距新郑机场180公里,距省会郑州240公里,距市政府所在地周口25公里。
历史沿革: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历史上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历史长达6500年,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约公元前40世纪,太昊伏羲氏建都宛丘;约公元前30世纪,炎帝神农氏都于此,易名为陈;约公元前25世纪,建宛丘城(据考证为今平粮台古城址);西周初,周武王封舜后妫满(陈胡公)于陈,建陈国,筑陈城;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楚国迁都于陈,复筑陈城(今陈楚故城);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秦灭楚,置陈县;公元前209年,秦末陈胜农民起义军据陈称王,号“张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以陈在淮水之北地处要冲改陈为淮阳,建淮阳国封子友为淮阳王;公元596年,隋置陈州,改陈县为宛丘县;公元1119年,宋升陈州为淮宁府;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改淮宁为淮阳县;1947年3月建中共淮阳地委、淮阳专员公署;1965年国务院增设周口地区(2000年撤地设市),淮阳归属之至今。
文化旅游淮阳地处河南省第五大旅游景区——豫东平原旅游区中心,县城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全国寻根朝祖旅游线”、“孔子周游列国旅游线”必至景点之一,被河南省政府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被周口市政府定为“周(口)淮(阳)鹿(邑)”旅游热线中心。
洛阳古城文化调研报告范文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
本次调研以洛阳古城文化为主题,旨在了解洛阳古城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和保护状况,并提出相关改善建议。
一、历史背景洛阳古城位于河南省西部,建于东周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洛阳是古代中国的著名都城,历史上曾是东周、汉、魏、晋、北魏、后梁、后唐等朝代的首都。
洛阳古城曾经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文化特色1. 建筑风格:洛阳古城的建筑风格博大精深,包括了古代宫殿、寺庙、园林和民居等建筑形式。
其中最有名的是白马寺,该寺庙建于东汉时期,是佛教四大名刹之一,以其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2. 文化遗产:洛阳古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洛阳牡丹、洛阳方特、洛阳博物馆等。
洛阳牡丹是中国最早种植的牡丹品种,被誉为“国花”,每年的洛阳牡丹文化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洛阳方特是一个综合性的主题公园,以中原文化为主题,游客可以欣赏到大量的历史文化表演和展览。
洛阳博物馆则收藏了大量的古代文物,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洛阳历史文化的机会。
3. 艺术形式:洛阳古城的文化特色也表现在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上。
其中以洛阳剪纸最为有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阳剪纸以其精巧的工艺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
三、保护状况虽然洛阳古城的文化遗产众多,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发展的需求,部分文化遗产已经遭到了破坏或改造。
例如,古城墙和城门遗址的保护状况较差,仅存部分遗址,亟需加强保护措施。
此外,城内的古建筑和历史文物也面临着破损和丢失的风险。
在保护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加强保护力度。
四、改善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洛阳古城的文化遗产,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制定相关政策: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对洛阳古城的保护和管理。
明确责任、加大投入,提供充足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强对古建筑、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武王庙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武王庙位于中国河南省兰考县,是以纪念商朝的创始人武丁和武王为主的庙宇。
作为河南省的文化遗址,武王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为了进一步了解武王庙的历史和现状,本次调查对该庙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和相关资料的搜集。
2. 调查方法为了获得全面的信息,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和资料搜集等。
首先,我们对武王庙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仔细观察了庙宇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包括庙门、殿堂和神像等。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了庙内的景观和修建历史等相关信息。
其次,我们进行了多个访谈。
我们采访了管理武王庙的工作人员,了解了庙宇的维护和管理情况。
我们还与一些游客进行了交流,听取他们对武王庙的评价和意见。
这些访谈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武王庙的直观印象和观点。
最后,我们还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和研究论文等。
这些资料提供了关于武王庙的更多详细信息和学术观点,为我们的调查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支持。
3. 调查结果根据实地考察、访谈和资料搜集的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关于武王庙的调查结果:3.1 建筑风格和布局武王庙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充满了古代建筑的特色。
庙门雄伟壮观,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色调,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庙内的殿堂和神像也都设计精美,彰显了武王庙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
庙宇的布局非常合理,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三个部分。
前殿是供奉武丁的地方,中殿是供奉武王的地方,后殿是主要的祭祀区域。
这种布局体现了对武丁和武王的尊崇和纪念。
3.2 祭祀活动和管理情况根据访谈的内容,我们了解到武王庙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庙会和祭祀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舞狮、舞龙、击鼓等民俗表演,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信徒。
同时,庙宇的管理情况良好,工作人员对庙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洁,确保了庙宇的整洁和安全。
3.3 游客评价和建议通过与游客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游客对武王庙的参观体验都非常满意。
他们赞赏庙宇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并表示会推荐给其他人参观。
平粮台古城遗址梁伟庞守忠代新建(周1:3市文物考古管理所,河南周口466000)文化艺术脯要]平粮台龙山文化聩址位于淮阳县城东南四公里的大朱庄西南角的平粮台台地上。
台地高出周围地面3"--5米,面积近百亩,呈正方形。
文献称其为“平粮黎’“贮粮台”。
1979年秋季至198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平粮台城址进行了发掘,取得十分重要的收获。
本文依据考古材料并结合历史文献,详细论述了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的规模形制丰富的文化内涵及重要的学术榆值。
鹾篷词】平粮台;古城遗址淮阳古称宛丘,又称“陈”。
陈地在上古时代正处在华夏、东夷、楚蛮三大部族文化交流的中,0地带,是道家学派刨始人老子的故里,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一起构成中华文化的主流,是中华姓氏起源地,从陈地走出的中华大姓构成了汉民族主体血脉,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对中华主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吉老文明的发祥之地之一。
一.平粮台古城遗址的发展由来1)傩阳县定§载:“宛丘在县东南。
”取名“宛丘”,说明这里是—块高地。
宛丘在今淮阳县城东南4公里处的大连乡大朱村南,今称。
平粮台”。
2)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曾说:“在五亿七千万年前至十九亿年震旦纪期间,中国境内绝大部分是海的情形下,就出现了大片的淮阳古陆。
”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先民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沃土。
3)198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平粮台遗址发掘证实,这里是一处属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遗址。
现已发现了四周的夯士城墙、门卫房、陶质排水管道、高台建筑及灰坑、墓葬等,凳出土了大批文物。
这座古城距今已有4500年历史,是我国发掘出的最古老的城堡之一。
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掘相印证,平粮台古城遗址即是被称为”太吴之墟”的古宛丘都城。
4) 1988年国务院公布平粮台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河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二、平粮台古城遗址的规模城址的平面为正方形,方向6度,面积5万多平方米。
现存城墙顶部宽8米~10米,下部宽约13米,高3米。
中国古代文物古蹟哪个省最多中国古代文物古蹟哪个省最多中国有8大古都,河南占了4个,分别为洛阳,开封,郑州,安阳,哪一个不是好几朝古都,有句话说得好,百年历史看北京,千年历史看西安,五千年历史看河南山西中国各省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119)河南(97)陕西(89)河北(86)浙江(72)四川(62)北京(60)江苏(53)湖北(52)山东(51)广东(48)福建(45)甘肃(42)新疆(41)内蒙古(36)安徽(36)辽宁(35)湖南(34)云南(32)西藏(27)江西(24)广西(22)贵州(19)吉林(18)上海(16)黑龙江(14)重庆(13)青海(11)宁夏(10)天津(8)海南(7)河南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地上文物陕西第一)所以说:知中原者知中华自1990年我国开始评选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以来,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已有24项名列其中,几乎每年都有一至两项考古发现入选,充分显示了河南文物大省的地位。
有着“中国历史天然博物馆”之称的河南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夏商到宋金时期,河南长期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有其四。
河南省文物部门不久前对全省文物资源进行的调查显示,其地下埋藏的文物数量居中国之首,馆藏文物高达140万件,将近占到全中国馆藏文物的十分之一,并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百处。
河南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是各类文物遗存最多的省份之一。
全省现存有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点30000余处。
全省现已查明的有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造像等不可移动文物3万余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各类可移动文物140多万件。
全省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即洛阳龙门石窟)、9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00余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8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20座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