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7.51 KB
- 文档页数:2
除颤仪操作流程正确设置除颤仪参数除颤仪是一种常见的急救设备,用于心脏骤停或心律失常的治疗。
正确设置除颤仪参数对于成功进行除颤操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除颤仪的操作流程以及正确设置除颤仪参数的步骤。
一、除颤仪操作流程除颤仪操作流程是指使用除颤仪治疗心脏骤停或心律失常时的一系列步骤。
下面是一般的除颤仪操作流程:1. 加电和准备:将除颤仪接通电源,并确保电源开关打开。
检查除颤仪的电池电量是否充足,必要时更换电池。
同时,确保除颤仪与患者的连接线和电极贴片处于良好的状态。
2. 确认患者安全:在给患者进行除颤操作之前,必须确保患者及周围人员的安全。
确认患者不与任何导电物体接触,并告知相关人员离开除颤区域。
3. 分析心律:将除颤仪的电极贴片与患者的胸部相连接,并按下除颤仪上的心律分析按钮。
除颤仪将会分析患者的心律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除颤。
4. 设置合适的除颤能量:根据除颤仪的建议或者医疗指南的建议,设置合适的除颤能量。
不同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不同的能量设置,因此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5. 执行除颤:在确认患者安全,并设置了合适的除颤能量之后,可以通知其他人员离开患者,按下除颤按钮进行除颤操作。
6. 持续心肺复苏:除颤后,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
7. 持续监测和治疗:在除颤后持续监测患者的心律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除颤操作或其他治疗手段。
二、正确设置除颤仪参数正确设置除颤仪参数是保证除颤操作成功的关键。
以下是设置除颤仪参数的步骤:1. 能量设置: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医疗指南的建议,设置合适的除颤能量。
常见的除颤能量有200焦耳、300焦耳和360焦耳等选项,选择合适的能量水平可以提高除颤成功率。
2. 心律分析:除颤仪可以根据患者的心律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除颤。
设置除颤仪的心律分析参数,包括心律分析算法的选择、分析时间的设定等。
3. 除颤模式: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当的除颤模式。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一、操作流程。
1. 穿戴防护装备,在操作除颤仪之前,操作人员需要穿戴好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确保操作安全。
2. 准备除颤仪,将除颤仪取出并放置在患者身边,确保操作人员和患者之间没有障碍物,以便进行操作。
3. 开启除颤仪,按下除颤仪的开关按钮,确保设备处于工作状态。
4. 贴上电极片,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胸部,确保电极片与皮肤完全贴合,避免出现空隙。
5. 分析心律,按下除颤仪上的分析按钮,让设备对患者的心律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相应处理。
6. 进行除颤,如果分析结果显示需要进行除颤,操作人员需要按下除颤按钮,确保周围人员远离患者,然后按照设备提示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除颤。
7. 监测患者状态,除颤完成后,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情况稳定。
二、考核标准。
1. 熟练掌握操作流程,操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包括穿戴防护装备、准备除颤仪、贴上电极片、分析心律、进行除颤等步骤,确保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准确地进行操作。
2. 熟悉设备功能,操作人员需要熟悉除颤仪的各项功能,包括开关按钮、分析按钮、除颤按钮等,确保能够正确操作设备,不出现误操作。
3. 安全意识,操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包括穿戴防护装备、确保患者和周围人员的安全,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4. 紧急处理能力,操作人员需要具备紧急处理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果断、有效地进行除颤操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5.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需要与医护人员、急救人员等进行有效的协作,确保整个救治过程顺利进行。
总结,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只有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并能够符合考核标准,才能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地使用除颤仪,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不断学习、训练,确保自己的操作技能达到标准,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除颤仪操作流程与考核标准熟练运用除颤仪的自动分析功能除颤仪是一种用于心脏复苏的紧急设备,它能够通过电击的方式纠正心律失常,恢复正常的心跳。
除颤仪操作流程的熟练掌握以及对除颤仪自动分析功能的运用是医务人员救治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介绍除颤仪操作流程以及考核标准,并强调对除颤仪自动分析功能的正确运用。
一、除颤仪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使用除颤仪之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除颤仪电源充足,并将其连接到患者。
- 检查电极贴片是否完好,贴片与患者皮肤之间不存在干燥或受污染的物质。
- 将除颤仪设置为正确的能量水平,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能量。
2. 病情评估在进行电击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和呼吸。
如果患者意识丧失且没有自主呼吸,则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 了解患者的基本病史,例如是否有心脏病、心律失常等情况。
3. 除颤操作根据除颤仪的特定型号和操作说明,操作人员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除颤操作:- 快速粘贴电极贴片在患者胸部。
一个电极贴片应贴在患者右上胸部,另一个应贴在患者左侧腋下。
- 确保操作人员和其他人员不接触患者,以避免误触电击按钮。
- 在除颤仪指示下,按下电击按钮进行电击。
4. 后续处理- 在电击之后,检查患者的反应。
如果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并有意识,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 如果患者没有恢复自主呼吸和意识,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继续使用除颤仪进行进一步的电击。
二、考核标准为了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除颤仪,以下是考核标准的要求:1. 熟练操作除颤仪,正确连接电极贴片,设置正确的电击能量。
2.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基本病史,能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除颤操作。
3. 在除颤操作中,保持镇定并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不误触电击按钮。
4. 了解除颤仪自动分析功能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解读除颤仪的指示信息。
5. 在电击之后,能够迅速评估患者的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 除颤仪操作流程
仪性能是否处于安全备用状态。
2块。
再次确认病人处于心脏指征状态,给病人平
卧于硬板床,其余人员不得接近病床。
调节除颤器能量至非同调节除颤器能量至所需读数并开始充电,首次充电至。
2块电极板分别置于右锁骨下胸骨右侧和心尖部,用力以减少肺容积和电阻,保证除
然后通过心电示波观察病人心律是否转为
操作后评估;病人是否复苏或心律失常是否纠正。
终末质量:仪器操作熟练,除颤准确、迅速、安全。
注意事项:
1、 如室颤为细颤,除颤前可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使之转为粗颤再行电除颤。
2、 电击时,任何人不得接触病人及病床,以免触电。
3、 进行心电图示波监视,观察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
1.除颤术操作评分标准。
除颤仪操作流程与考核标准除颤仪是一种用于心脏复苏的重要设备,在急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除颤仪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以便确保急救人员正确且有效地使用除颤仪,提高抢救成功率。
一、除颤仪操作流程1. 确保安全环境在使用除颤仪之前,首先要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确认患者与设备不会受到外部干扰。
如有必要,应将患者移至安全地点,远离水源、易燃物等。
2. 检查除颤仪状态在使用除颤仪之前,需要检查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包括电源、电极、导线等部分。
确保设备工作正常,电极粘贴牢固,导线无损坏。
3. 贴上电极将除颤仪的电极贴在患者身上,通常电极有两块,一块贴在患者右上胸部,另一块贴在患者左胸侧。
贴电极时要确保患者皮肤干燥清洁,电极与皮肤贴合紧密。
4. 分析心律将除颤仪开启后,按照仪器提示,进行心律分析。
分析结果会显示患者的心律是否需要除颤。
若分析结果为可除颤状态,则进入下一步操作;若分析结果为不可除颤状态,则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等其他急救措施。
5. 准备除颤当确定患者需要除颤时,急救人员应确认周围人员已做好准备,并确保自己与患者没有直接接触,以免受到电击伤害。
此时,应按下“准备除颤”按钮,除颤仪会充电,为下一步除颤做准备。
6. 发送除颤在除颤仪充电完成后,急救人员需要确认患者与周围人员仍处于安全状态,通过口头或手势指示大家远离患者,然后按下“发送除颤”按钮,使除颤仪释放电击。
7. 继续心肺复苏除颤后,急救人员需要迅速进行心肺复苏。
按照BLS(基本生命支持)准则,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保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8. 多次循环操作如果患者仍没有恢复自主心脏跳动,急救人员应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操作,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为止。
二、考核标准为了确保急救人员能正确操作除颤仪,相关培训和考核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除颤仪操作考核标准:1. 设备准备与检查急救人员应能熟练检查除颤仪的状态,包括电源、电极、导线等部分。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正确连接电源和导联除颤仪是一种用于心脏电击复苏的救护设备,它可以在心脏骤停时通过电击恢复正常的心律。
正确连接电源和导联是操作除颤仪的首要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一、操作流程步骤1:准备工作在开始操作除颤仪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1. 确保除颤仪处于关闭状态,并放置在平坦的工作表面上。
2. 检查电源线,确保连接牢固且无损坏。
3. 确认电源插座的供电情况,确保正常供电。
4. 检查导联线,确保连接完好。
5. 拿起两块电极贴片,确保电极表面干净、无损坏。
步骤2:连接电源正确连接电源是操作除颤仪的第一步,确保其正常工作。
1. 将除颤仪的电源线插入墙上的电源插座。
2. 确保电源线连接稳固,没有松动或脱落。
3. 检查除颤仪的电源指示灯,确认其亮起,表示已正确连接电源。
步骤3:连接导联连接导联是操作除颤仪的下一步,它是将除颤仪与患者身上的电极贴片相连,以便进行电击复苏。
1. 将导联线连接至除颤仪的导联插孔。
2. 将电极贴片的连接线接触导联线上的插头。
3. 确保电极贴片与导联线连接牢固,没有松动或脱落。
4. 将电极贴片贴于患者的胸部,确保贴紧且牢固。
根据需要,可以贴在胸骨右侧或左侧。
步骤4:确认导联连接确认导联连接的正确性是操作除颤仪的最后一步,它可以确保电流正常传输到患者身上。
1. 仔细检查电极贴片与患者皮肤的接触情况,确保贴片没有脱落或移位。
2. 观察除颤仪屏幕上的导联指示,确保所有导联都显示正常。
3. 确认除颤仪上的电流指示灯,确保电流正常输出。
4. 确认屏幕上的心律监测图像,确保心脏信号正常显示。
二、考核标准除颤仪操作的正确性可以通过以下标准来进行考核。
1. 电源连接:操作者能够正确地连接除颤仪的电源线,并确认电源指示灯亮起。
2. 导联连接:操作者能够正确地连接除颤仪与电极贴片的导联线,并贴合正确的位置。
3. 导联确认:操作者能够仔细检查导联连接的准确性,并确认导联指示及电流输出正常。
除颤仪操作流程与考核标准准确识别心脏骤停并按下除颤键在紧急情况下,当一个人突然心脏停跳时,合理且迅速的操作除颤仪能够挽救人的生命。
因此,掌握除颤仪的操作流程以及准确识别心脏骤停的标准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除颤仪的操作流程与考核标准,以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心脏骤停的急救。
一、除颤仪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定周围环境的安全性。
b. 确认是否有其他人能够提供帮助并呼叫急救电话。
c.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
2. 确认心脏骤停a. 检查患者是否清醒无反应,没有呼吸或仅有异常呼吸。
b. 检查患者是否没有脉搏或脉搏微弱。
3. 请求获取除颤仪a. 请求他人在最短时间内获取除颤仪并将其带至现场。
4. 打开除颤仪并连接电极a. 打开除颤仪的盖子。
b. 将电极连接到除颤仪上并确保连接稳固。
5. 贴上电极a. 揭掉电极贴片上的保护膜。
b. 将电极贴片按照图示位置贴在患者胸前。
6. 操作除颤仪a. 启动除颤仪。
b. 按照仪器的提示,选择除颤能量。
c. 确保患者及旁观者的安全,按下除颤键。
7. 继续心肺复苏a. 如果患者没有恢复意识,没有呼吸或呼吸异常,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b. 根据现场情况,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或等待急救人员到达。
二、除颤仪操作考核标准1. 正确识别心脏骤停a. 能够判断患者是否没有意识且无反应。
b. 能够判断患者是否没有呼吸或仅有异常呼吸。
c. 能够判断患者是否没有脉搏或脉搏微弱。
2. 确保操作安全a. 能够确认周围环境的安全性。
b. 能够呼叫急救电话并请求他人提供帮助。
3. 正确操作除颤仪a. 能够正确打开除颤仪的盖子。
b. 能够正确进行电极的连接和贴片的操作。
c. 能够启动除颤仪并根据仪器的提示操作除颤能量调节和除颤键。
4. 继续心肺复苏a. 能够根据现场情况判断是否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b. 能够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保持有效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通过掌握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和考核标准,我们能够在心脏骤停发生时迅速采取行动,为患者提供及时救助。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一、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a. 确认患者无意识并没有自主呼吸。
b. 确保患者皮肤干燥,无潮湿。
c. 确保患者没有穿戴任何金属物品。
2. 打开除颤仪。
a. 按下电源开关,等待除颤仪启动。
b. 确认除颤仪电源指示灯亮起。
3. 贴上电极片。
a. 拿出电极片,揭下保护膜。
b. 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右上方和左下方。
c. 确保电极片牢固贴合患者皮肤。
4. 分析心律。
a. 按下分析按钮,等待除颤仪分析心律。
b. 确认除颤仪显示出心律分析结果。
5. 发送电击。
a. 如果除颤仪提示需要电击,确认患者周围人员远离。
b. 按下电击按钮,确保患者没有接触任何金属物品。
c. 确认电击完成后,继续观察患者心律。
6. 结束操作。
a. 如果患者恢复心跳和呼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b. 关闭除颤仪电源,整理好设备和电极片。
二、考核标准。
1. 准备工作。
a. 熟练掌握确认患者无意识和自主呼吸的方法。
b. 熟练掌握确认患者皮肤干燥和无金属物品的方法。
2. 打开除颤仪。
a. 熟练掌握除颤仪的开机步骤和电源指示灯的状态。
3. 贴上电极片。
a. 熟练掌握电极片的贴合位置和方法。
b. 熟练掌握电极片的保护膜的处理方法。
4. 分析心律。
a. 熟练掌握分析按钮的操作和心律分析结果的确认。
5. 发送电击。
a. 熟练掌握电击前的安全确认和患者周围人员的疏散。
b. 熟练掌握电击按钮的操作和电击后的观察方法。
6. 结束操作。
a. 熟练掌握患者心跳和呼吸恢复后的及时通知医护人员的方法。
b. 熟练掌握除颤仪的关闭步骤和设备整理方法。
以上即为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希望每位操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除颤仪是用于心脏骤停患者进行电除颤的一种设备,是临床心血管急救的重要工具。
除颤仪的正确使用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务人员在操作除颤仪时必须认真负责,遵循严格的操作流程和考核标准。
一、操作流程1、准备除颤仪在使用除颤仪前,需要进行以下操作:(1)开机:按下电源键,等待除颤仪进行自检,并确保设备处于工作状态。
(2)设置能量等级: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状态,设置合适的能量等级。
一般情况下,初次电除颤的能量等级为120-200焦。
(3)连接除颤电极:将除颤电极连接到除颤仪上。
2、进行电除颤(1)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检查患者的呼吸、心率和意识等情况,确保患者处于麻醉状态。
(2)贴上除颤电极:将除颤电极粘贴在患者心脏部位,确保电极正确粘贴。
(3)设置除颤能量:根据患者的情况,设置合适的能量等级。
(4)进行除颤:按下除颤键,等待电击结束。
3、检查患者生命体征(1)观察患者呼吸:检查患者呼吸情况,如果发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检查患者心跳:检查患者心跳情况,如有需要,再进行电除颤。
二、考核标准1、操作规范性:操作除颤仪时,医务人员需遵循标准操作流程,如设置能量等级、贴上除颤电极等。
2、技术熟练度:医务人员需要掌握除颤仪的操作方法,熟悉除颤仪的相关参数,在操作除颤仪时需熟练掌握操作步骤。
3、注意安全问题:医务人员在操作时应注意安全问题,如避免触碰除颤电极、避免使用带有金属的设备等。
4、患者效果:除颤仪的正确使用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操作不当,可能影响患者成活率。
因此,医务人员在操作除颤仪时,应仔细检查所有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需要进行电除颤。
5、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需要能够迅速反应,并且正确操作除颤仪以拯救患者。
因此,医务人员应接受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增强应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
总之,正确使用除颤仪非常重要,必须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功能的考核标准,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正确记录电除颤记录除颤仪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骤停的医疗设备,它能够通过向心脏施加电击来重建正常的心律。
正确操作除颤仪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生还率。
本文将介绍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并提供考核标准,以确保正确记录电除颤记录。
一、操作流程1. 准备阶段在使用除颤仪之前,首先要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检查除颤仪的电源是否连接正常,并确认除颤仪的电量充足。
同时,还要检查电极贴片是否完整,电极线是否连接牢固。
如果电极贴片损坏或电极线松动,需要及时更换或调整。
2. 上机阶段将电极贴片粘贴在患者合适的位置上,通常分别粘贴在胸骨右缘和左锁骨中线上。
确保电极与皮肤充分接触,避免空气或其他物体阻隔。
然后,将除颤仪连接到电极线上,打开除颤仪电源。
3. 分析心律除颤仪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根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在分析过程中,需要保持患者的胸部和身体稳定,避免干扰除颤仪的正常工作。
当除颤仪发出指示时,需要按照指示进行相关操作。
4. 电击操作如果除颤仪建议进行电击治疗,就需要进行相应操作。
首先,确保患者及周围人员远离电源,避免触电危险。
然后,按下除颤按钮,使除颤仪释放电能进行电击。
在电击前,需要喊声“清除”来提醒周围人员远离。
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5. 后续处理电击后,除颤仪可能还会继续分析患者的心律,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根据指示进行后续处理,如心肺复苏等。
同时,及时记录电除颤记录,以供后续分析和参考。
二、考核标准为了确保除颤仪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除颤仪的操作流程有一定的考核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核标准:1. 设备准备考核检查操作人员是否能正确检查除颤仪的电源连接情况,是否能够判断除颤仪电量是否充足。
同时,也要考核其对电极贴片和电极线的检查和更换操作。
2. 电极贴片粘贴考核考核操作人员是否能够正确粘贴电极贴片,并确保电极与皮肤充分接触,避免空气或其他物体阻隔。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解析除颤仪是一种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的紧急救治设备,能够通过电击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
正确使用除颤仪至关重要,因此,操作流程和考核标准的解析对于操作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并分析相关的考核标准。
操作流程:1. 检查患者安全性在使用除颤仪之前,操作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
首先,确认患者处于无害的环境下,远离水源、易燃物等危险物品。
其次,应先询问患者、家属或目击者是否存在任何可能干扰电击操作的金属物品,如金属首饰、胸罩等。
2. 准备除颤仪将除颤仪放置在患者旁边,并保持机器与患者的电极接触良好。
同时,确保除颤仪的电源充足,电极贴片完好无损。
3. 连接患者至除颤仪将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除颤仪和患者的电极接触面连接。
一端插入除颤仪的电极插孔,另一端贴在患者胸部(右侧胸骨上方,左侧胸肋骨下缘)。
4. 设置合适参数根据患者的情况,设置合适的除颤能量参数。
对于成人患者,通常推荐起始能量为150-200焦耳(J)。
对于儿童患者,能量设置一般较低,通常为2焦耳/千克。
5. 清除患者在电击前,确保没有任何人与患者接触,包括患者旁边的医护人员。
大声呼喊“准备电击”,警示所有人远离患者。
6. 进行电击按下除颤器上的电击按钮,确保能量释放到患者身上。
操作人员应保持站立,并确保自己不与患者接触。
7. 观察患者反应在电击后,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果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和心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如果患者仍无反应,继续进行下一轮电击,并间隔时段进行检查。
考核标准解析:1. 安全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始终保持患者的安全,远离可能干扰电击操作的危险因素,并确保自身的安全。
此外,操作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除颤仪操作流程,不得有任何操作失误或疏忽。
2. 快速响应正确使用除颤仪是一项紧急操作,操作人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响应。
从检查患者安全到连接除颤仪,再到进行电击,整个过程需要尽快完成,确保患者获得及时的救治。
除颤仪的操作流程一、概述除颤仪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骤停的医疗设备,它可以通过电击的方式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除颤仪分为手动除颤仪和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两种类型,前者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后者可以由非专业人员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二、操作流程1.确认患者是否处于心脏骤停状态,即无呼吸、无脉搏、无反应。
如果有可能,先拨打急救电化120,并呼叫周围的人寻找AED。
2.打开AED电源开关,根据语音提示操作。
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的指定位置,一般为心胸右边贴一片,心胸下方贴一片。
将电极片插头插入主机。
3.AED会自动对患者的心律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除颤。
如果需要除颤,AED会提示充电,并要求周围的人远离患者,避免触碰患者或床单位。
4.AED充电完成后,会提示按下放电按钮。
按下放电按钮后,AED会向患者发送电流,试图恢复其心律。
在放电过程中,不要触碰患者或AED。
三、注意事项2.在使用AED时,应遵循语音提示操作,并保持冷静。
不要在AED分析或充电时触碰患者或AED;不要在AED放电时触碰患者或床单位;不要在A ED工作时移动或关闭AED。
四、常见问题1. AED是否会误判或误伤?答:AED是经过严格测试和验证的医疗设备,它只会在检测到需要除颤的心律时才会提示放电,并且会根据患者的体重和阻抗自动调节电流的强度。
因此,AED的误判或误伤的可能性非常低,使用AED的好处远远大于风险。
2. AED是否会影响其他医疗设备或受到其他信号的干扰?3. AED是否有使用期限或保质期?答:AED是一种耐用的医疗设备,它没有固定的使用期限或保质期。
但是,为了确保AE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定期对AED进行检查和维护,更换过期或损坏的电池、电极片等配件,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储存和运输AED。
附件:1. AED电极片示意图2. AED操作指南3. AED心律分析结果示例专属名词及注释:1. 除颤:一种通过电击的方式恢复心脏正常节律的医疗操作。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除颤仪是用来终止心脏骤停或严重心律失常的一种医疗设备。
以下是除颤仪的常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1. 准备阶段:- 确保使用环境安全,并通知医护人员做好人员保护措施。
- 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告知患者所需操作步骤,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2. 检查阶段:- 确认患者的病情和病史,是否存在不良反应。
- 检查除颤仪的电源是否充足,并是否连接电极。
- 确保患者的皮肤干燥和清洁,避免电击电极接触不良导致效果不好。
- 将电极粘贴在患者的合适位置,并确保电极贴紧皮肤。
3. 设置除颤仪参数:-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设置合适的能量水平,一般成人能量水平为150-200焦耳,儿童为50-150焦耳。
- 确保除颤仪已经开启自动分析功能,以便识别患者的心律失常,并能自动判断是否需要电击。
4. 电击阶段:- 在确认患者已经安全远离水源等危险物品后,按下“电击”按钮,使电流通过患者的心脏。
- 在电击之前,确保患者不与任何金属材料接触,以免造成电击伤害。
- 保持患者的周围环境安静,确保电击过程没有干扰。
- 在电击后,及时观察患者心律是否恢复正常,并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 操作考核标准:- 在操作除颤仪的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操作除颤仪,并正确设置参数。
- 要求医护人员能够快速判断患者的心律失常,并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设置合适的能量水平。
- 在电击操作中,要求医护人员能够清晰地指导患者和周围人员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 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能够保持冷静,并及时调整措施以应对突发状况。
- 要求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与团队成员紧密配合,确保协作顺畅。
总之,除颤仪的操作流程主要涉及准备、检查、设置参数和电击阶段。
医护人员在操作除颤仪时,必须同时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操作的准确性,合理设置参数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操作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具备冷静、熟练和有效的指导能力,并与团队成员配合,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
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电复律机也称除颤器,是实施电复律术的主体设备。
心脏直流电复律是用电能来治疗快速异位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有效方法。
除颤仪操作流程(一)目的纠正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
(二)操作流程准备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心电图波形、检测电极连接情况患者准备:平卧,松解衣领,暴露胸部,取下义齿,去除金属饰物及导电物用物准备:除颤仪(带电极板)、导电糊、心电监测导联线、接线板(必要时)、急救药品除颤确认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开机,选择非同步除颤方式同时取下两个电极板,确认电极板与除颤仪连接均匀涂擦导电糊选择能量成人单相:200J→300J→360J双相:150J→150J→200J儿童:2~4J/Kg充电:按充电键或按电极板上的充电按钮,至屏幕显示充电完成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底部,即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即左腋中线第5肋间除颤电击:胸骨电极板上的病人接触指示器显示接触良好,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除颤电击”按钮,进行除颤观察心电图变化,如原有心律失常持续出现,立即重复上述步骤,再次除颤。
呼吸、心律、血压电极板接触部位的皮肤情况整理操作完毕,关机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监测心率、心律、血压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清洁擦拭除颤仪洗手,记录(三)注意事项1、必须在患者无知觉时进行除颤。
2、涂擦导电糊时,避免两个电极板相互摩擦涂擦导电糊,涂擦应均匀,防止灼伤皮肤。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在皮肤表面形成放电通路,防止灼伤皮肤。
4、安有永久性起搏器或ICD的患者,电极板放置位置应避开起搏器或ICD植入部位至少10cm。
5、除颤时,操作者及周围人员不要接触患者或接触连接患者的物品,尤其金属物品。
6、除颤仪默认的除颤方式为非同步除颤,需同步除颤时按SYNCON/OFF键,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除颤仪的使用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项目技术标准要求评价标准分值扣分理由扣分实得分仪表仪表端庄,服装整洁一项不符合扣0.5分5分操作前准备用物:治疗车上放除颤器,抽屉内备导电糊、纱布,另备抢救用物、听诊器。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缺一件扣1分,一件不符合要求扣0.5分。
10分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心电图状况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5分操作步骤1.简单向病人家属说明病情及除颤事宜,征得家属同意。
未向病人解释扣2分,未征得病人同意扣3分5分2.迅速检查除颤仪,开机—连线正确—电极板完好—电量充足。
未检查病人扣2分。
5分3.使病人去枕平卧木板床,检查并去除金属及导电物质,暴露胸部。
患者放置不当扣2分;5分4.迅速定位,擦干除颤部位皮肤。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3分5.时间不超过30秒。
超过30秒不得分2分6.电极板涂导电胶,涂匀。
未涂导电糊扣2分,2分7.选择非同步除颤模式。
模式选择不正确扣2分。
3分8.选择除颤能量,双相波200J能量设置不符合要求扣5 5分9.将电极板安放于除颤位置,与皮肤紧密接触(两电极板不得歪斜)。
电极板位置放置不正确扣3分。
5分10.充电,显示屏显示充电完成,并发出蜂鸣声,左手柄指示灯亮。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手法不正确扣5分。
5分11.嘱周围人员离开床周,再次观察心电示波,确定除颤。
未嘱咐周围人离开此项不得分,为观察扣2分5分12.两手紧压电极板于胸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立即观察心电示波。
电极板离开胸壁扣2分,未观察扣2分,每次不符合要求扣2分。
10分13.除颤成功,恢复自主心律,移开电极板,连续监护(除颤不成功可再次除颤)。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5分14.擦净病人皮肤,整理衣被。
未擦净病人皮肤扣2分,动作不轻柔扣2分。
5分15.关机,清洁电极板,电极板正确回位,整理用物。
未擦净电极板扣1分,未置除颤器于备用状态扣5分5分整体评价1.全程操作熟练,动作规范。
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00分)
科室:姓名:日期:时间分:操作分:总得分:
注意事项:
1. 必须在患者无知觉时进行除颤。
2. 涂擦导电糊时,避免两个电极板相互摩擦涂擦导电糊,涂擦应均匀,防止灼伤皮肤。
3.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在皮肤表面形成放电通路,防止灼伤皮肤。
4. 安有永久性起搏器或ICD的患者,电极板放置位置应避开起搏器或ICD植入部位至少10cm。
5. 除颤时,操作者及周围人员不要接触患者或接触连接患者的物品,尤其金属物品。
6. 除颤仪默认的除颤方式为非同步除颤,需同步除颤时按SYNC ON/OFF键,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7. 除颤仪用后应保持清洁,擦掉电极板上的导电湖,防止生锈影响除颤功能。
8. 保持除颤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其性能,及时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