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苏州赋》课件 冀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4.28 MB
- 文档页数:31
2016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赋核心知识点八年级课堂上大家学习了很多语文课文,学习完这些课文中的知识点后大家要及时的进行回顾,这样才能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从而掌握好这些内容,下面为大家带来2016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赋核心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万物复苏,川流滋润。
然则三山岛畔,人类遗址逾万年;草鞋山中,水稻耕作六千轮①。
蚩尤先民,兵仗威厉无比;良渚文化,玉琮精美绝伦。
江南并非荆蛮,华夏有此文明。
溯自商周,泰伯来而勾吴立国;延及春秋,阖闾起而伍员建城。
相土尝水,原野竖起吴都;开天辟地,水陆并列城门②。
都邑之纲纪,王业之藩屏。
兵圣奇谋,胥溪通而胜战强楚;霸王举鼎,江东出而扫灭暴秦。
运河纵贯,江海联横。
阊门内外,五更市贾不绝;河塘左右,八方生机依存。
集散东西兮货积如山;供输南北兮帆樯似林。
富丽州雄,东南称此都会;郡守府治,有吴据此中心。
攘往熙来,尽为四远客商;栉比鳞次,均属百年店亨。
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苏湖一熟,禾泽苍生。
赋税尽出于此;贡物皆输于京。
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
今得沪宁线之利,占长三角之春。
东毗上海,都市豪气辐射;西邻无锡,太湖山水连襟;南会浙江,民营经济并起;北偕长江,世界贸易繁频。
天境开图,泼墨挥写明天更美;平畴立画,敷彩细绘现实皆真。
一体两翼③,宛若大鹏展翅;七区五市,犹如群虎跃腾。
时代高新产业,先后落户;世界五百诸强,竞相捷登。
矢志发展探索,敢为天下先行。
制造益重创造;革新更能创新。
苏式品牌畅销;特色行业振兴。
各项成就,国内佼佼领先;诸类称誉,国际频频颁临。
古城与新区齐昌兮;经济共文化同赢。
人文既荟萃,地杰更人灵。
季札挂剑,君子终究诚信;陆绩载石,孝子果然廉明④。
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陆机赋,高启诗,三言梦龙奇逸文⑤。
顾陆朱张,三国藉此鼎立;彭宋潘韩,清季所以扬名⑥。
宋垂两范,诗文传诵百世;明有四家,书画流韵至今⑦。
吴氏泰伯,天下第一世家;历代名贤,赞碑五百有盈⑧。
《苏州赋》学教案学习目标:1、适当介绍“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使学生对十年浩劫的情况有所了解。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章语言特色、修辞手法的使用。
学习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雷霆.万钧老趼.强.颜拙.政园时髦.佳肴.美点惊涛骇.浪把你认为还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字词整理下来:2、知识储备“赋”是什么意思呢?它有两种解释,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
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二是从《诗经》中概括出的赋、比、兴三种写法之一,是陈述铺陈的意思。
同学在读课文时注意理解它在这里的意思。
苏州在江苏的南部,是一座历史名城,以园林著称,据说圆明园就是从这里的园林设计中精选建成的。
3 、文化大革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时间是1966-1976整整十年。
苏州在此期间遭到毁坏。
4、请你找几幅苏州的风景图5、请你熟读课文理清线索本文是按照(引出)苏州------(介绍)苏州------对苏州的(礼赞)这样的顺序来写的,试着划分好文章的结构。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写景散文,重点不在描写上,而在(议论和抒发感情)上。
二、交流研讨(一)导入:(1分钟)民间早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
能和天堂对举的人间城市苏州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作家王蒙把我们带到了经历十年浩劫之后重又焕发青春光彩的苏州。
现在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交流预习导学(4分钟)字词由小组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挑重点检查;2、3部分可先找同学读一读,然后由课下搜集资料的小组进行补充;4、5由各小组展示交流。
)(三)朗读(10分钟)可以每小组选派一名朗读不错的同学进行接力朗读,朗读前教师从语速、语调、重读、感情、抑扬顿挫等方面加以指导,朗读后师生进行点评。
)(四)研讨重点,理解课文(20分钟)1、默读课文1---3段看文章是通过写什么引出苏州的?突出苏州什么特点?写法上有什么独特之处?(苏州以园林著称,园林是苏州的特色,通过写园林引出苏州。
苏州赋张瑞花学习目标掌握本课出现的“魅力”,“涵养”,“亵渎”等生字词。
分析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了解苏州城的变化,体会作者欣喜、激动的情感变化。
自学指导查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创作背景。
赋:一是我国古代的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的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
二是从【诗经】中概括出的赋、比、兴三种写法之一,是陈述铺叙的意思。
现代人写散文,以“赋”相称,往往两种意思兼而有之,【苏州赋】译文充分利用敷陈铺叙的手法,淋漓尽致的歌颂了苏州的变化及几年来取得的成就。
探究:①课文赞颂了苏州的哪些方面?②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
成果展示1. 走近作者:本文选自《中国散文珍藏本王蒙卷》,作者(王蒙),王蒙1953年创作了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2. 积累字词: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佳肴()亵渎()四大名旦熙熙攘攘洋溢范畴。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洗liàn()倾dǎo()流连忘fǎn()娇nân()hán养()大轰q ū()时3. 整体感知:作者以诗的语言表达了对苏州什么样的情感?对苏州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快速浏览课文:课文赞颂了苏州的哪些特点?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今日的太平盛景、深厚的文化积淀、园林艺术、苏绣、佳肴美点。
重点句子理解:①苏州更加苏州前一个“苏州”是名词,指苏州城,后一个“苏州”是动词,指更具有苏州的风格与品位。
②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诱惑”指苏州不同寻常的美丽,“挑战”指苏州令人吃惊的变化。
“补充”指苏州传统风情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③“我们终于能够平静下来保护苏州、复原苏州、欣赏苏州、爱恋苏州了”一句中的“保护”“复原”“欣赏”“爱恋”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不能,这几个动词有层层深入的意思,不是随意排列的。
④“苏州是永远。
比许多雷霆万钧的炮声更永远”这句话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对苏州的真挚热烈的赞美之情。
⑤文章使用大量排比、对偶,请你找出并体会表达效果。
《苏州赋》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的有关字词。
2、适当介绍与本文有关的“文化大革命”的背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文的主题。
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
4、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赋”的特点。
2、通过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文章的主题理解。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图片展示:民间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这里的“苏”就是苏州,一个能与天堂相媲美的地方该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家王蒙到那里去欣赏一番。
(板书题目)“赋”是什么意思呢?它有两种解释,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
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二是从《诗经》中概括出的赋、比、兴三种写法之一,是陈述铺陈的意思。
同学在读课文时注意理解它在这里的意思。
苏州在江苏的南部,是一座历史名城,以园林著称,据说圆明园就是从这里的园林设计中精选建成的。
2、学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引出苏州介绍苏州赞美苏州3、学生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小组交流)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这就是苏州。
2苏州,还是苏州吗?3苏州更加苏州!4苏州是永远的。
结合文章内容,思考这些句子的内涵和在文中的作用。
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这几句很好的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文章的感情线,把文章紧凑地串联在一起。
它包含了作者对苏州辉煌腾飞的喜悦与自豪,对苏州遭到毁灭与伤害的忧伤与愤慨。
齐读课文相关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补充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苏州遭到破坏的原因。
同时也明白遭到破坏和不仅是城市的容貌,还有人们的心灵。
5、文章写了苏州哪些方面,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回答。
教师归结:苏州的历史苏州的腾飞苏州的文化苏州的园林艺术苏州的刺绣和佳肴反问与排比阅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小组探讨文章的主题。
第8课《苏州赋》同步测试(冀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第一部分:1、给带点字注上拼音。
佳肴〔〕亵渎〔〕惊涛骇浪〔〕时髦〔〕移山倒海〔〕2、讲明以下词语的意思。
熙熙攘攘:滔滔不绝:惊涛骇浪:3、本文的作者,1953年他创作的长篇小讲是。
4、指出以下句子的修辞手法。
⑴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
〔〕⑵苏州的街道,宁静的幻梦。
〔〕⑶石径好吟诗,帆船应入画。
〔〕5、〝是塔是桥,是寺是河,是诗是画,是石径是帆船是假山。
〞这句话中的〝是诗是画〞能不能放在最后?什么缘故?6、〝她太小巧,太柔嫩,太文雅,她会使见过严酷的世界,手掌和心上都长着茧的人不忍去摸她碰她靠近她。
〞〝她〞指谁?如此写有什么作用?二、课内阅读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制造。
苏州的菜肴,明亮的欢乐。
苏州的歌曲,不设防的温柔。
苏州的园林,恬美的诗情。
苏州的街道,宁静的梦幻。
而苏州的企业和企业家,温雅的外表下包含着充满的聪慧动气,这一切差不多上如何发如何留存的?也如何样经历了那大起大落大嗡多灾多难的时代。
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
在我们的生活里,苏州式的古老、沉静、温柔差不多变得越来越生疏。
而大言欺世、大闹盗名、大轰趋时的〝反苏州〞却又太多了。
苏州更是一种文化历史现实以后的混合体。
苏州是一种珍爱,是一种爱护,关于一切美善,关于一切建设制造和生活本身的珍爱与爱护。
也是一种抵抗,是对一切恶的破坏的无声的抵抗。
尽管,恶也是一种时髦,而破坏又常常披上革命的或忽而又披上现代意识的虎皮。
我真快乐,七年以后,我有缘再访苏州。
我们终于能够安静下来,爱护苏州,复原苏州,观赏苏州,爱恋苏州了。
我们终于能珍重苏州的美,开始明白得不应该去做那些亵渎美毁灭美的情况。
在历史的惊涛骇浪和汹涌大潮当中,在一个又一个神圣的豪情与偏狂的争闹之中,在不断时髦转眼更替的巨轮与浪头之中,苏州保留下来了,苏州复原了,苏州在进展。
苏州是永久的。
比许多移山倒海的炮声更永久。
7、〝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制造。
河北省藁城市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8苏州赋学案冀教版【课题课前热身温故知新】(一)了解作者王蒙,当代作家、研究员。
1934年10月生于北平(现北京),祖籍河北南皮龙堂村。
文化部长、中共中央委员,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
文学创作以小说为主,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发表长篇小说7部,中、短、微型小说集10余部,古典文学研究3部,旧诗集一卷,新诗集二卷,并有英语、维吾尔语的译作。
王蒙19岁创作的处女作《青春万岁》至今一再再版,经久不衰。
《我的人生哲学》、《青狐》轰动一时,深得好评。
(二)了解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是有效资料显示现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城市,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的有关字词。
2、适当介绍与本文有关的“文化大革命”的背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文的主题。
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
4、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赋”的特点。
2、通过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文章的主题理解。
【指点迷津授之以渔】朗读—品读—感悟【涉及考点形成网络】【教学流程】一.未雨绸缪预习1、“赋”是什么意思呢?它有两种解释,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
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二是从《诗经》中概括出的赋、比、兴三种写法之一,是陈述铺叙的意思。
同学在读课文时注意理解它在这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