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2002年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85.15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物理化学(甲)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3.可以使用无字典存储和编程功能的电子计算器。
下列一些基本常数供解题时参考:普朗克常数h = 6.626 × 10-34 J·S;玻兹曼常数k B = 1.381× 10-23 J·K-1;摩尔气体常数R = 8.314 J·mol-1·K-1;法拉第常数F = 96500 C·mol-1一、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1、气体的压力是在单位时间内撞击在单位表面上的分子所发生的动量的变化。
2、公式PVγ=常数,适用于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变化。
3、一定量的某实际气体,向真空中绝热膨胀以后,系统的P和V的乘积变小,温度降低,则此过程的ΔU < 0,ΔS > 0 。
4、将低沸点的A和高沸点的B两种纯液体组成液态完全互溶的气液平衡体系。
在一定温度下,将液体B加入体系中时,测得体系的压力增大,说明此系统具有最大正偏差。
5、水的三相点就是水的冰点。
6、溶剂服从拉乌尔定律、溶质服从亨利定律的溶液,称为理想稀溶液。
7、当反应A(s)→B(s)+D(g)达到化学平衡时,系统的自由度f = 3。
8、在合成氨反应中,惰性气体的存在不影响平衡常数,但影响平衡组成。
9、能量零点选择不同,则内能的值也不同。
10、无论是定位系统或非定位系统,最概然分布的公式是一样的。
11、对任一种有液接的浓差电池,加盐桥比不加盐桥的电动势大。
12、反应A + B = 2 C + 2 D 不可能是基元反应。
13、在同一温度下的同一基元反应,随着不同浓度单位,k (速率常数)有不同数值,从)exp()exp(RTH R S h T k k m r m r B θθ≠≠Δ−Δ=看,主要是因所取的标准态不同所引起的。
第六章相平衡1. 二元恒沸混合物的组成(A)固定 (B) 随温度而变 (C) 随压力而变 (D) 无法判断答案:C2. 一单相体系, 如果有3种物质混合组成, 它们不发生化学反应, 则描述该系统状态的独立变量数应为(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答案:B。
F=C-P+2=3-1+2=43.通常情况下,对于二组分物系能平衡共存的最多相为(A) 1 (B) 2 (C) 3 (D) 4答案:D。
F=2-P+2=4-P,F不能为负值,最小为零。
当F=0时P=4。
4.正常沸点时,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过程中(A) ΔS=0 (B) ΔG=0 (C) ΔH=0 (D) ΔU=0答案:B。
此为可逆过程故ΔG=0。
5. 以下各系统中属单相的是(A) 极细的斜方硫和单斜硫混合物 (B) 漂白粉(C) 大小不一的一堆单斜硫碎粒 (D) 墨汁答案:C。
6. NaCl(s), NaCl水溶液及水蒸汽平衡共存时, 系统的自由度(A) F=0 (B) F=1 (C) F=2 (D) F=3答案:B。
F=C-P+2,C=2,P=3,故F=2-3+2=1。
7. 如果只考虑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纯物质最多可共存的相有(A) P=1 (B) P=2 (C) P=3 (D) P=4答案:C。
F=C-P+2=1-P+2=3-P,当F最小为零时P=3。
7. 对于相律, 下面的陈述中正确的是(A) 相律不适用于有化学反应的多相系统(B) 影响相平衡的只有强度因素(C) 自由度为零意味着系统的状态不变(D) 平衡的各相中, 系统包含的每种物质都不缺少时相律才正确答案:B8. 关于三相点, 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纯物质和多组分系统均有三相点(B) 三相点就是三条两相平衡线的交点(C) 三相点的温度可随压力改变(D) 三相点是纯物质的三个相平衡共存时的温度和压力所决定的相点答案:D9. 用相律和Clapeyron•方程分析常压下水的相图所得出的下述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在每条曲线上, 自由度F=1(B) 在每个单相区, 自由度F=2(C) 在水的凝固点曲线上, ΔHm(相变)和ΔVm的正负号相反(D) 在水的沸点曲线上任一点, 压力随温度的变化率都小于零答案:D10. 二组分系统的最大自由度是(A) F=1 (B) F=2 (C) F=3 (D) F=4答案:C。
02物化考研试题1.下列四个偏微商中哪个不是化学势?(2分)(A) (¶U/¶n B)S, p, nc (B) (¶H/¶n B)S, p, nc(C) (¶F/¶n B)T, p, nc (D) (¶G/¶n B)T, p, nc2.用熵判据来判别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时,体系必须是( ),除了考虑( )的熵变外,还要考虑( )的熵变。
(2分)3.热力学函数与分子配分函数的关系式对于定域子体系和离定域子体系都相同的是( )。
(2分)(A) G, F, S (B) U, H, S (C) U, H, C v (D) H, G, C v4.玻尔兹曼分布定律表达式为( ),其适用条件为( )。
(2分)5.分子配分函数的定义为( ),其适用条件为( )。
(2分)6. CaCO3(s), CaO(s), BaCO3(s), BaO(s)及CO2(g)构成的一个平衡物系,其组分数为( )。
(2分)(A) 2 (B) 3 (C) 4 (D) 57.某地区的大气压为6.133´104Pa,如将下表中的四种固态物质在该地区加热,问那种物质将发生升华。
(2分)8.理想气体反应平衡常数K x与K c的关系是( )。
(2分)(A) K x = K c (RT)S n B (B) K x = K c P S n B(C) K x = K c (RT/P)-S n B (D) K x = K c (V/S n B)S n B9.在光的作用下, O2可转变为O3,当1mol O3生成时,吸收了3.01´1023个光子,则反应之总量子效率F为( )。
(2分)(A) F =1 (B) F =1.5 (C) F =2 (D) F =310.分别用反应物和生成物表示反应A + 3B = 2C的反应速率,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2分)11.在基元反应中,实验活化能E a的物理意义为( )。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固体物理一 某元素晶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其晶胞参数为a 1 )(21j i a a +=)(22k j a a +=)(23i k a a +=()k j i a a a a a a b -+∙=⨯∙⨯=214)(2321321ππ()k j i a a a a a a b ++-∙=⨯∙⨯=214)(2132132ππ()k j i aa a a a ab +-∙=⨯∙⨯=214)(2213213ππ该倒格子为体心立方布拉菲格子2 上述倒格子中最短的三个倒格矢为晶胞顶点到体心,立方体的边和面对角线。
长度k为a π423∙,aπ4,aπ42∙,由衍射条件:θsin 2k K =可得θ,其中k 为X 射线的波矢。
1) a akK λππλθ233242sin 1=∙==,aaλππλθ=∙∙=4221sin 2(消失)2) 几何结构因子 ()()]1[4122l k h n i jl k h n i h k l ef feF jj j ++∙+++==∑πμμμπ衍射线强度 ()⎥⎦⎤⎢⎣⎡+++∙=∙∝*l k h n fF F I h k l h k l h k l 2c o s 122π 相应立方体边的倒格矢(110)的衍射消失。
a aλππλθ2424sin 2=∙∙=' 所以,散射角最小的两个衍射峰的布拉格角为aλθ23sin 1=和aλθ2sin 2='3 固体能带理论是一个固体量子理论,他为阐明许多晶体的物性提供基础,成为固体电子理论的重要部分,晶体大小并不影响其晶格势场,所以不影响能带的基本情况4 一条能带允许有2倍原胞数目电子占据,原胞中电子数目为奇数,必有未填满的能带,相应的晶体具有金属导电性。
5 原因是银的费米面具有两个极值截面,所以会出现两个振荡周期。
二 对惰性元素晶体,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常采用勒纳-琼斯势()⎥⎥⎦⎤⎢⎢⎣⎡⎪⎭⎫ ⎝⎛-⎪⎭⎫ ⎝⎛=6124r r r u σσε其中σ和ε为待定常数,r 为两原子间的距离1 第一项的排斥作用力,当原子间电子云明显交迭时,产生强烈的排斥作用,它起源于泡利原理。
《物理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得分1评卷人、填空题(旬小题2分,共20分)l、状态函数可分为两类:其数值在系统中具有加和性的是,请举三个这类函数的例子;其数值取决于系统自身而与系统中物质数量无关的是,请举三个这类函数的例子。
2、写出Joul e-T homson系数的定义式:该气体经节流过程后,随压力降低,温度3、可逆热机的效率与两热源温度的关系是逆热机去牵引机车,机车的速度将会是。
若Joule-T homson系数大千O,则。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用可。
4、Zn与稀硫酸作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放出的热量进行比较,前者后者。
(填"<"、">"或"=")5、NH4C l(s)在真空容器中分解生成NH3(g)和HC I(g)达平衡,该系统的组分数为,相数为,自由度数为。
6、某分解反应为A(s)= 2B(g)+C(g) , 气体视为理想气体,其标准平衡常数K o与解离压力P 之间的关系是7、双变量体系的热力学基本公式:dU= PdV ; dG= VdP。
8、在200°C和25°C之间工作的卡诺热机,其效率为%。
9、纯物质混合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时,I:::.V 0, I:::. . H 0, I:::. S 0, I:::. Gmix mix mix mix 0。
(填“<“、">"或'=")是系是10、理想气体反应,标准平衡常数K汇与用分压表示的经验平衡常数K之间的关系;标准平衡常数K臼与用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经验平衡常数K之间的关。
得分1评卷人1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l、某气体的压缩因子z> 1, 表示该气体比理想气体( )(A)容易压缩(B)不易压缩(C)容易液化(D)不易液化2、关千气体的隙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体隙流速度与摩尔质量的平方根成正比CB)隙流定律可以用来求气体的摩尔质噩CC)利用隙流作用可以分离摩尔质量不同的气体CD)气体分子运动论是隙流定律的理论依据()3、系统从一个状态经不可逆过程到达另一状态,系统的�sc )(A)大千零(B)小千零CC)等千零(D)无法确定4、碳酸钠和水可以形成Na 2C03·H 20,Na 2C03·7H 20, N a 2C03·10H 20三种水合物,在101.3kPa 时该物系共存的相数最多为(A) 2 (B) 3 (C) 45、常压下-l0°C过冷水变成-l0°C 的冰,此过程的(A)�G <O ,�H>O (C)�G=O ,�H =O CB) Li G >O ,LiH >O (D) Li G <O ,LiH <O(D) 5 ()6、A、B 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 图上,有-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 =Q.7。
2002年高考天津理综化学试题和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纳米材料是指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B 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C 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过叶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D 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9.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CH4(g)+4O2(g)=2CO2(g)+4H2O(l)ΔH=+890kJ·mol-1B CH4(g)+2O2(g)=CO2(g)+2H2O(l)ΔH=+890kJ·mol-1C CH4(g)+4O2(g)=CO2(g)+2H2O(l)ΔH=-890kJ·mol-1D 1/2CH4(g)+O2(g)=1/2CO2(g)+H2O(l)ΔH=-890kJ·mol-1 10.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1.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cidity arede),AG的定义为AG=lg([H+]/[OH-])。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B 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C 在25℃时,岩溶液呈碱性,则pH>7,AG>0D 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12.常温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7,则此溶液中A[HCOO-]>[Na+] B [HCOO-]<[Na+]C [HCOO-]=[Na+]D 无法确定[HCOO-]与[Na+]的关系13.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前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A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14.用足量的CO还原32.0 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 g 沉淀,则该氧化物是A FeOB Fe2O3C CuOD Cu2O15.L–多巴是一种有机物,它可用于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其结构简式如右:这种药物的研制是基于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
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北京市联合命题物理化学试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一定温度下,氢气的标准摩尔燃烧含()g H H m c ,2∆也是 态水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2、从熵的统计意义判断下列过程体系的熵值是增大还是减小。
⑴苯乙燃聚合成聚苯乙燃 ;⑵气体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 ;⑶液态苯汽化为气态苯 。
3、三相点附近,气固平衡线的斜率()dT dp s /与气液平衡线的斜率()dT dP 1较大的是 ;摩尔相变焓绝对值较大的是 。
4、若O 2(g)理想气体,由20℃、0.1Mpa 压缩到20、2.5Mpa ,其化学势增加了 。
5、电池恒温恒压逆放电时,Gibbs 能的降低值与该电池所做的电功的电功的关系为 。
6、列举出两种热力学亚稳态(例如过饱和溶液),它们是 、 。
二、回答题(任选三题,每题10分,共30分)1、固态硫有两种不同晶型,即斜方硫、单斜硫。
问斜方硫、单斜硫、液态硫和气态硫四种聚休状态能稳定共存,为什么?2、对于反应→+bB aA 产物, 测得速率方程为:bB aA C kC r =,因此判断该反应是基元的反应。
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某气象反应()()()()g rR g hH g bB g aA +=+,在一带有活塞的气缸中进行,当温度恒定时,发现随着外压的增大,平衡转化率增大;当外压恒定时,发现随温度的升高,平衡转化率减小。
分析该反应边计量系数 (a+b)与(h+r)哪一项大?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阐明理由。
4、试推导证明,定温定压的化学反应(或相变化)的ΔS 与温度的关系为:()()()dTTi C v T S T S T T omni⎰∑+∆=∆2112v 为反应计量系数。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1、25℃时氯化铵在真空容器中按下式分解半建立平衡:()()()g HCl g NH s Cl NH +=34试计算25℃时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及NH 3的平衡分压。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物理化学一、选择题(共5题,10分)1.(2分)理想气体在恒定外压p 下,从10dm3膨胀到16dm3,同时吸热126J,计算此气体的△U.( )(A)-284J (B)842J (C)-482J (D)482J2.(2分)下列宏观过程:()(1)p ,273K下冰融化为水;(2)电流通过金属发热;(3)往车胎内打气(4)水在101325Pa,375K下蒸发可看作可逆过程的是:(A)(1),(4)(B)(2),(3)(C)(1),(3)(D)(2),(4)3.(2分)298K时两个级数相同的反应Ⅰ,Ⅱ,活化能EI =E∏,若速率常数k1=10k∏,则两反应之活化熵相差:( )(A)0.6J·K-1·mol-1(B)10 J·K-1·mol-1(C)19 J·K-1·mol-1(D)190 J·K-1·mol-14.(2分)有人在不同pH的条件下,测定出牛的血清蛋白在水溶液中的电泳速度,结果如下:()pH 4.20 4.56 5.20 5.65 6.30 7.00泳速/(μm2/s·V)0.50 0.18 -0.25 -0.65 -0.90 -1.25由实验数据可知:(A)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H>7.00 (B)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H<4.20(C)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H<7.00 (D)从上述实验数据不能确定等电点范围5.(2分)吸附理论主要用来描述:()(A)均相催化(B)多相催化(C)酸碱催化(D)酶催化二、填空题6.(2分)理想气体等温(T=300K)膨胀过程中从热源吸热600J,所做的功仅是变到相同终态时最大功的1/10,则体系的熵变△S = J·K-1。
7.(2分)在300K时,48.98dm3的理想气体从100kPa变到500KPa,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kJ.8.(2分)从微观角度面言,熵具有统计意义,它是体系的一种量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二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试题一、判断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一定量理想气体,从相同的始态出发,分别经(i )绝热可逆膨胀;(ii )绝热不可逆膨胀到的终态体积相同。
则(i )的终态温度比(ii )的终态温度低。
( )2. 催化剂既能加速反应,又能改变反应的r m G ∆。
( )3. 在一定温度下,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电导率m Λ均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 )4. 使用可充电的化学电池播放录音机时,电池对外输出的电压小于电池的电动势;而对电池充电时,外加电压要大于其电动势。
( )5. 100℃,101325 Pa 的H 2O(l )向真空膨胀为同温同压的水蒸气为不可逆过程,所以∆G <0。
( )6. 反应系统H 2(g)﹢12O 2(g)﹦H 2O(g)在温度为T 压力为p 时,定温定压反应的摩尔焓[变] r m H ∆为H 2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变] f m H ∆。
( )7. 由于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只是温度的函数,所以只要温度不变,已达成的化学平衡不可能移动。
( )8. 由于大分子溶液是真溶液,是均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所以无丁达尔效应。
( )9. 稀溶液的依数性是指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和渗透压的量值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数目(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性质无关。
( )10. 鞍点是反应的最低能量途径上的最高点,但它不是势能面上的最高点,也不是势能面上的最低点。
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二、选择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 定温定压下,一定量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则系统和环境的熵变为:A. S ∆系> 0,S ∆环< 0B. S ∆系< 0,S ∆环> 0C. S ∆系< 0,S ∆环﹦0D. S ∆系> 0,S ∆环﹦0( )2. 一定量组成一定的均相系统,无非体积功且定温时,其吉布斯函数随压力的增大而: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 )3. 20℃时,相同浓度(均为0.005 mol·kg -1)的LaCl 3、CaCl 2和KCl 三种电解质水溶液,离子平均活度因子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LaCl 3>CaCl 2>KClB. LaCl 3>KCl>CaCl 2C. CaCl 2>LaCl 3>KClD. KCl>CaCl 2>LaCl 3( )4. Al(NO 3)3,Mg(NO 3)2和NaNO 3对AgI 水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 0.067 mol·dm -3,2.6 mol·dm -3和140 mol·dm -3,则该AgI 溶胶是:A. 正溶胶B. 胶粒呈电中性C. 负溶胶D. 无法确定( )5. 某平行反应含有主、副两个反应,主反应的产物为Y ,活化能为1E ;副反应产物为Z ,活化能为2E ,且1E >2E ,则升高温度:A. 对生成Y 有利B. 对生成Z 有利C. 无影响D. 无法确定( )6. 水平放置的粗细均匀的毛细玻璃管中有一段汞柱,当在玻璃管右端稍稍加热时,管中汞柱将:A. 向左移动B. 向右移动C. 不移动D. 无法确定( )7. 与分子运动空间有关的分子运动的配分函数是:A. 振动配分函数B. 转动配分函数C. 平动配分函数D. 前三个配分函数均与分子运动空间无关( )8. 温度T 下,氯仿(A )和丙酮(B )形成非理想液态混合物,此二组分系统气液平衡时,气相压力为29398 Pa ,蒸气中丙酮的摩尔分数y B ﹦0.818,而该温度下纯氯仿的饱和蒸气压A p *﹦29571 Pa ,则以纯氯仿为标准态时在液相中氯仿的活度为a A为:A.0.500B.0.994C. 0.818D. 0.181二、选择题1.(B)2.(A)3.(D)4.(C)5.(A)6.(B)7.(C)8.(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无限稀薄的KCl和LiCl混合溶液中,Cl-离子的迁移数为0.505,Li+的迁移数为0.40,则该溶液中K+离子的迁移数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二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试题一、判断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一定量理想气体,从相同的始态出发,分别经(i )绝热可逆膨胀;(ii )绝热不可逆膨胀到的终态体积相同。
则(i )的终态温度比(ii )的终态温度低。
( )2. 催化剂既能加速反应,又能改变反应的r m G ∆。
( )3. 在一定温度下,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电导率m Λ均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 )4. 使用可充电的化学电池播放录音机时,电池对外输出的电压小于电池的电动势;而对电池充电时,外加电压要大于其电动势。
( )5. 100℃,101325 Pa 的H 2O(l )向真空膨胀为同温同压的水蒸气为不可逆过程,所以∆G <0。
( )6. 反应系统H 2(g)﹢12O 2(g)﹦H 2O(g)在温度为T 压力为p 时,定温定压反应的摩尔焓[变] r m H ∆为H 2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变] f m H ∆。
( )7. 由于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只是温度的函数,所以只要温度不变,已达成的化学平衡不可能移动。
( )8. 由于大分子溶液是真溶液,是均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所以无丁达尔效应。
( )9. 稀溶液的依数性是指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和渗透压的量值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数目(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性质无关。
( )10. 鞍点是反应的最低能量途径上的最高点,但它不是势能面上的最高点,也不是势能面上的最低点。
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二、选择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 定温定压下,一定量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则系统和环境的熵变为:A. S ∆系> 0,S ∆环< 0B. S ∆系< 0,S ∆环> 0C. S ∆系< 0,S ∆环﹦0D. S ∆系> 0,S ∆环﹦0( )2. 一定量组成一定的均相系统,无非体积功且定温时,其吉布斯函数随压力的增大而: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 )3. 20℃时,相同浓度(均为0.005 mol·kg -1)的LaCl 3、CaCl 2和KCl 三种电解质水溶液,离子平均活度因子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LaCl 3>CaCl 2>KClB. LaCl 3>KCl>CaCl 2C. CaCl 2>LaCl 3>KClD. KCl>CaCl 2>LaCl 3( )4. Al(NO 3)3,Mg(NO 3)2和NaNO 3对AgI 水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 0.067 mol·dm -3,2.6 mol·dm -3和140 mol·dm -3,则该AgI 溶胶是:A. 正溶胶B. 胶粒呈电中性C. 负溶胶D. 无法确定( )5. 某平行反应含有主、副两个反应,主反应的产物为Y ,活化能为1E ;副反应产物为Z ,活化能为2E ,且1E >2E ,则升高温度:A. 对生成Y 有利B. 对生成Z 有利C. 无影响D. 无法确定( )6. 水平放置的粗细均匀的毛细玻璃管中有一段汞柱,当在玻璃管右端稍稍加热时,管中汞柱将:A. 向左移动B. 向右移动C. 不移动D. 无法确定( )7. 与分子运动空间有关的分子运动的配分函数是:A. 振动配分函数B. 转动配分函数C. 平动配分函数D. 前三个配分函数均与分子运动空间无关( )8. 温度T 下,氯仿(A )和丙酮(B )形成非理想液态混合物,此二组分系统气液平衡时,气相压力为29398 Pa ,蒸气中丙酮的摩尔分数y B ﹦0.818,而该温度下纯氯仿的饱和蒸气压A p *﹦29571 Pa ,则以纯氯仿为标准态时在液相中氯仿的活度为a A为:A.0.500B.0.994C. 0.818D. 0.181二、选择题1.(B)2.(A)3.(D)4.(C)5.(A)6.(B)7.(C)8.(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无限稀薄的KCl和LiCl混合溶液中,Cl-离子的迁移数为0.505,Li+的迁移数为0.40,则该溶液中K+离子的迁移数为。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分析化学(B)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24分)1.在滴定分析中,对其化学反应:A.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B.反应必须有颜色变化C.滴定剂与被测物必须是1:1反应 D.滴定剂必须是基准物2.实验室中使用铂坩埚时,要尽量避免使用:A.热氢氟酸 B.浓热高氯酸C.浓热硫磷混 D.碳酸钠熔融3.消除分析方法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增大试样称量质量 B.用两组测量数据对照C.增加测定次数 D.进行仪器校准4.在以下各类滴定中,当滴定剂与被滴物质均增大10倍时,滴定突跃范围增大最多的是:A.NaOH滴定HAc B.EDTA滴定Ca2+C.K2Cr2O7滴定Fe2+ D.AgNO3滴定CI-5.从溶液中沉淀A12O3·nH2O时,应该:A.在较稀溶液中进行沉淀 B.加入大量电解质C.沉淀完成后陈化一段时间 D.沉淀时不能搅拌6.在pH为10.0的氨性溶液中,己知αZn(NH3)=104.7,αZn(OH)=102.4,αY(H)=100.5。
在此条件下,lg K’ZnY 为(己知lg K ZnY=16.5) A.8.9 B.11.8 C.14.3 D.11.37.对配位反应中的条件稳定常数,正确的叙述是:A.条件稳定常数是实验条件下的实际稳定常数B.酸效应系数并不总是使条件稳定常数减小C.所有的副反应均使条件稳定常数减小D.条件稳定常数与配位滴定突跃无关8.在Mohr法中用标准CI-测定Ag+时不适合用直接滴定法,是由于A.AgCl的溶解度太大B.AgCl强烈吸附Ag+C.Ag2CrO4转化为AgCI的速度太慢D.Ag+离子容易水解9.在氧化还原滴定中用K2Cr2O7标定Na2S2O3时,如果接近终点时加入Na2S2O3溶液速度较快,将会使标出Na2S2O3溶液浓度:A.偏高 B.准确 C.视使用的指示剂而定 D.偏低。
LA物理师命题时间: 2002年 5月1:单个质子所带电荷若以库仑表示,则为选项:A. 1.60219⨯10-17B. 1.60219⨯10-18C. 1.60219⨯10-19D. 1.60219⨯10-20E. 1.60219⨯10-212:下列关于原子序数的论述中,哪一条是错误的选项:A. 表示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B. 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多少C. 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多少D. 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的多少E. 表示原子核电荷核数的多少3:在原子壳层模型中,主量子数n=3,轨道量子数l=2的壳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每壳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同时满足2(2L+1),但L<=n-1。
这要注意选项:A. 18B. 3C. 2D. 10E. 64:在原子壳层模型中,主量子数n=3,轨道量子数l=3的壳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此时n=L,与L<=n-1矛盾,故次题D选项:A. 18B. 3C. 9D. 无此壳层E. 145: 1摩尔任何元素的物质包含多少个原子选项:A. 6.022⨯1023B. 6.022⨯1024C. 6.022⨯1025D. 6.022⨯1026E. 6.022⨯10276:当元素的原子序数大于一定数值时元素都是不稳定的,这个值是原子序数小于82的元素至少存在一种稳定核素,而大于82的都不稳定,会自发的放出α粒子或自发裂变成铅(82)的稳定同位素选项:A. 82B. 28C. 40D. 88E. 2067:给出下列哪种射线不是放射性核素发出的选项:A. α射线B. β射线C. X射线(机器产生)D. 正电子E. 中子8:下述论述中,哪一个不是β衰变选项:A.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β-粒子(电子)B.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β+粒子(正电子)C. K壳层的电子俘获D. M壳层的电子俘获(各层电子俘获)E. 光电子发射9:关于内转换机制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项:A.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放出γ射线击出外层电子B.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退激时放出电子C.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的β衰变D.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把能量转移给轨道电子使其发射出原子来E.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放出γ射线击出轨道电子10:后装治疗机的192Ir放射源的安装初始强度为10居里,若当强度低于2.5居里时停止使用,则最长的更换时间为2个半衰期半衰期74天;钴的是5.27年,能量为1.17和1.33MV选项:A. 3个月B. 4个月C. 5个月D. 6个月E. 7个月11:如下哪种粒子或射线可引起原子间接电离不带电粒子引起原子间接电离选项:A. 电子B. 质子C. α粒子D. 重离子E. X(γ)光子12:在放射治疗中所应用的电子束能量范围内,电子在组织中损失能量的首要方式为选项:A. 与组织中原子核外电子发生多次非弹性碰撞逐渐损失能量B. 与组织中原子核发生多次非弹性碰撞逐渐损失能量C. 与组织中原子核发生多次弹性碰撞逐渐损失能量D. 与组织中自由电子发生湮灭辐射一次损失全部能量E. 与组织中原子核发生核反应损失全部能量13:碰撞损失是描述下列哪一物理过程的能量损失选项:A. 带电粒子与原子核发生核反应B. 带电粒子与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C. 带电粒子与原子核发生非弹性碰撞D. 带电粒子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E. 带电粒子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弹性碰撞14:辐射损失是描述下列哪一物理过程的能量损失选项:A. 带电粒子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弹性碰撞B. 带电粒子与原子核发生非弹性碰撞C. 带电粒子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D. 带电粒子与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E. 带电粒子与原子核发生核反应15:带电粒子与重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时,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选项:A. 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发生变化B. 相互作用可以是库仑是核力相相互作用也可以互作用C. 相互作用过程中原子核不激发不辐射光子D. 带电粒子能量低时弹性散射截面大E. 碰撞后绝大部分能量由原子核获得F. 碰撞后绝大部分能量由散射粒子带走16:对一定能量的特定带电粒子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其电离损失在哪一阶段最大选项:A. 相互作用的初始阶段B. 带电粒子损失一定能量之后C. 能量接近耗尽时D. 不同带电粒子有不同行为E. 整个相互作用过程中电离损失不变17: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的电离损失用下述哪个物理量表示选项:A. 线性碰撞阻止本领B. 单位质量厚度的就是质量碰撞阻止本领(改了)C. 线性辐射阻止本领D. 质量辐射阻止本领E. 传能线密度18:如下哪一种射线(或粒子)的射线质是用射程表征中低能X线用HVL表示,放射性核素为如钴-60γ射线,高能X线用辐射质指数I表示,如TPR20/TPR10或PDD20/PDD10选项:A. 200KV X射线B. 400KV X射线C. 6MV X射线D. 10MV X射线E. 电子线19: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概率(截面)用巴恩表示,1巴恩等于多少平方厘米选项:A. 10-12B. 10-16C. 10-19D. 10-24E. 10-28M220:线性衰减系数(u=δn)是用来描述选项:A.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的能量损失份额B.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厚度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概率C.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发生相互作用几率D.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质量厚度的能量损失份额E.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其强度衰减一半时的物质厚度F. 也表示光子束穿过靶物质时在单位厚度上入射光子数减少的百分数21:质量衰减系数是用来描述选项:A.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厚度的能量损失份额B.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厚度的相互作用几率C.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质量厚度的能量损失份额D.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 单位质量厚度的相互作用几率E.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强度衰减一半时的物质厚度22:线性能量转移系数是用来描述选项:A.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的能量损失份额B.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的能量损失份额C.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的相互作用几率D.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质量厚度的能量损失份额E.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质量厚度的相互作用几率23:质量能量转移系数是用来描述选项:A.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的能量损失份额B.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的能量损失份额C.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的相互作用几率D.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质量厚度的能量损失份额E.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质量厚度的相互作用几率24:质能吸收系数是用来描述选项:A.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的能量损失份额B.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质量厚度的能量损失C.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质量厚度被物质吸收的能量份额D.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被物质吸收的能量份额E.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质量被物质吸收的能量份额25: X(γ)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服从指数衰减规律必须符合的条件是选项:A. 窄束B. 宽束C. 平行宽束D. 平行宽束和单一能量E. 平行窄束和单一能量26:下述哪个物理量不是用来描述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选项:A. 截面B. 线性衰减系数C. 半价层D. 平均自由程E. 实际射程(带电粒子)27:带电粒子和X(γ)射线在与物质相互作用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下列对这些不同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选项:A. X(γ)射线不直接引起电离和激发B. 带电粒子在物质中有一定的射程, X(γ)射线没有C. X(γ)射线的射线质用射程表示,带电粒子的射线质用半价层表示D. 带电粒子通过多次相互作用逐渐损失能量E. X(γ)射线穿过物质厚度是指数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