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沼气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_薛民琪
- 格式:pdf
- 大小:122.73 KB
- 文档页数:3
农作物秸秆沼气池的出料问题摘要: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难题,秸秆的沼气化利用既可以产生一种天然的燃料,秸秆沼渣也成为一种天然的生物质有机肥料,秸秆的沼气化利用是解决秸秆闲置资源的最佳途径之一。
由于秸秆沼渣中大量纤维质的存在,使得秸秆沼渣无法直接运用粪便类沼气池的抽吸料出料车进行出料,秸秆沼渣的出料成为秸秆沼气推广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关键词:农作物秸杆沼气池出料1前言2006年1月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同年11月12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林业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
2007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在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继续增加农村沼气建设的投入,支持有条件地方开展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建设,加快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人畜粪便、农村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
农业部《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在全国建成一批农业生物质能基地,初步实现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市场化”。
目前,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中有许多发展农村沼气的有关政策规定,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动各类沼气工程的建设,并且在不断地提高设计、生产工艺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
据农业部统计,中国粮食产量于2007年首次超过5亿吨,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10928亿斤,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48亿亩,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加。
农作物秸秆的产出也同步增加,据估算我国农作物秸秆年可收集资源量约为6.87亿吨,每年约有31.3%农作物秸秆闲置[1]。
虽然目前各地政府采取了发放补贴、禁止秸秆焚烧等政策,但在这些闲置资源没有有效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的状况下,效果还是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现实中秸秆被分期、夜晚焚烧,或弃于沟、渠、河道,对环境仍然产生严重污染。
秸秆沼气工程技术探索与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河北省青县新能源系统研发纯秸秆制取沼气技术历程的总结,重点阐述了利用纯秸秆采取中高温高浓度发酵工艺制取沼气工艺技术的发源、发展,通过实例对该工艺技术应用于实体工程中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秸秆沼气工程的运行成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同时对秸秆气化、户用沼气、天然气、煤炭与秸秆沼气等能源利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发展秸秆沼气工程的优势,指出了发展秸秆沼气的重大意义,同时提出了建设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这一研发应用实践和新技术对我国发展秸秆沼气工程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纯秸秆;中高温高浓度;沼气6 纯秸秆沼气工程优越于户用沼气、秸秆气化工程在我们地区,大型秸秆沼气工程与户用沼气、秸秆气化相比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
6.1户用沼气池的不足就户用沼气而言,户用沼气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不存在技术缺陷,但是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因素。
一是户用沼气物业服务体系滞后。
在全国上下大力发展户用沼气池的同时,我县户用沼气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因沼气物业服务体系相对滞后,影响到户用沼气池的使用效果,从而影响到农户建设沼气的积极性。
二是农村庭院较小。
青县地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村庄集中,村内户挨户房连房,除个别农村宅基地较宽松外,多数村户院落较小,不适宜户用沼气建设的发展。
三是发酵原料不足。
青县实行了畜牧养殖外迁,户用沼气池原料不足,村内不太适宜建设户沼气池。
四是经济发达地区不适宜发展户用沼气池。
因一家一户建沼气池后,每天都需要有人管护,不然就影响到使用效果。
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农民因打工或做生意,几乎没有时间进行管护,而且管护也非常麻烦,相对成本较高,与其建沼气池,不如买液化气或是用电了。
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或是山区还是比较适宜发展户用沼气。
6.2秸秆气化的缺陷秸秆气化装置产生的气体为秸秆气,也可以说是人工煤气。
秸秆气化发展多年来,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是秸秆气化存在本质的缺陷,因此制约了进一步发展空间。
秸秆沼气生产关键技术山西省介休市已连续6年实施了农村沼气项目,截止目前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已发展到28000余个。
该市在养殖业发达地区利用人畜粪便生产沼气模式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和普及,占到全市沼气池总数的70%,但是,由于纯种植业区畜禽粪便原料缺少,严重阻碍了沼气的发展。
为突破纯种植业区沼气发酵原料的瓶颈,探索农村沼气发展新途径、新模式,介休市2022年9月在洪山镇杨家庄村杨清兰家首次进行了玉米秸秆发酵生产沼气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22年4月,在绵山镇大靳村村委会主任宋玉龙家又进行玉米秸秆发酵生产沼气试验,在连福镇大许村张秀龙家进行小麦秸秆发酵生产沼气试验,在张兰镇东北里村的张丽森家进行杂草和青草发酵生产沼气试验,全部获得成功。
截至目前,介休市发展农村户用秸秆沼气已达6000个。
现将该市秸秆沼气生产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秸秆(含杂草,下同)处理并加入绿秸灵复合菌剂1个8米3沼气池,需牛、猪粪便1米3,干秸秆400千克或青草600千克,绿秸灵复合菌剂1袋(1千克),10千克左右碳酸氢铵,500千克左右接种物。
秸秆堆沤前需进行预处理和加入绿秸灵复合菌剂及碳酸氢铵。
①进行秸秆预处理。
首先,将秸秆铡成2~3厘米长的短节,对较粗的玉米秸秆需要用多功能机粉碎,小麦、大豆、稻草等秸秆因较细软采用粉碎机或铡草机切短即可。
然后,在堆沤前一天用清水将铡短的秸秆浇透润湿24小时左右,使其充分吸足水分。
②加入绿秸灵复合菌剂和碳酸氢铵。
将绿秸灵和碳酸氢铵混溶于水中,边搅拌边均匀泼在已润湿好的秸秆上。
绿秸灵是一种复合菌剂,由高效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及其他辅助功能菌组成,加入它们可充分提高秸秆降解速率,加快秸秆发酵,提高产气量,且物料表面不易结壳,是沼气秸秆发酵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原材料,对快速发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试验证明,加入这些菌剂可使沼气池初期产气时间提前8~10天。
添加适量的碳酸氢铵,目的是补充氮素使发酵原料营养均衡。
我国秸秆沼气预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发布时间:2021-07-28T10:31:12.76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作者:胡兴珏[导读] 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秸秆沼气预处理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讲解了国秸秆预处理应用现状,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杭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秸秆沼气预处理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讲解了国秸秆预处理应用现状,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字:秸秆;沼气;厌氧发酵;预处理1、前言我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其的利用率较低,发展秸秆沼气是能够有效提升到我国秸秆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到我国沼气事业的发展。
但由于其自身的性质问题,在发酵过程中存在了许多的问题,为此文章对我国秸秆沼气预处理技术展开了研究和探讨。
2、秸秆沼气预处理研究进展2.1、物理预处理机械加工,高压预处理,辐射预处理等物理条件改变生物质吸管的特点,所以建议使用随后的发酵方法作为物理预处理。
机械加工方法和蒸汽爆炸方法是机械破碎或磨削,可以降低原料的粒径,增加原料和微生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损坏原料的硬细胞壁和晶体管,更容易制造原料通过微生物入侵和分解,蒸汽爆破法是瞬时蒸汽、温度和压力,使纤维材料在没有蒸汽的情况下突然释放,使纤维被隔离、分散、部分剥离,撕裂原材料的裂缝是小纤维,就像悬浮纤维一样爆炸该方法对生物质秸秆的三段含量有很好的影响,张发现,经过厌氧发酵后,压碎秸秆的表观产气率比未经处理的秸秆提高了17%。
Clarcs还发现,粉碎后的秸秆可以提高沼气的产量,其产气量比未经粉碎的秸秆增加了近20%,但在实际应用中,粉碎预处理的效果非常有限,因此经常使用其化学制品和生物预处理的用途,作为预处理的化学预处理和生物预处理方法,提高了整体预处理效果,研究发现粉碎的治疗效果优于粉碎,因为粉碎的物料内部结构也受到压力的破坏。
以秸秆为原料规模化生产沼气关键技术与推广应用被丢弃在田间的秸秆化学预处理后的秸秆被送入发酵罐秸秆沼气生产与集中供气工程(山东)桔肝沼气生产与集中供气工程(北京)秸秆沼气生产关键技术实践证明,利用秸秆为原料生产沼气是实现秸秆高效、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
秸秆沼气生产关键技术秸秆沼气技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厌氧发酵技术。
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技术已被广泛地用于人畜粪便、食品废物与有机生活垃圾等的处理与能源化转化。
但是,由于秸秆的木质纤维素含量高、消化率低、产气量少,因此秸秆常作为人畜粪便厌氧发酵的配料使用,在以秸秆为主原料生产沼气方面的研究一直很少。
由于秸秆的物料特性与常规物料(如畜禽粪便)有明显的不一致,因此要投入实际生产,还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这些关键技术包含:简单、快速、高效的秸秆化学预处理技术。
秸秆的木质纤维素含量较高,不易被厌氧菌消化,厌氧发酵产气量低、经济效益差,这是导致秸秆不能够被大规模用于沼气生产的要紧原因。
解决的方法就是在厌氧发酵前,对秸秆进行物理、化学或者生物预处理,预先把秸秆转化成易于消化的“食料”,来提高秸秆的生物消化性能、产气率与经济性。
常温、固态氢氧化钠化学预处理技术,可使秸秆的产气量提高50%~120%以上,使秸秆的产气率超过牛粪的产气率。
固态化学预处理不产生任何废液,没有任何环境问题,在常温下进行,处理方法简单,处理成本低。
为以秸秆为原料规模化生产沼气提供了前提。
适合秸秆物料特性的高效厌氧发酵反应器。
秸秆的密度小、体积大、且不具有流淌性,无法连续进料、出料与进行连续的厌氧发酵。
因此,现有用于畜禽粪便生产沼气的反应器都无法直接用于秸秆的沼气生产。
针对秸秆的物料特性,创新性地设计出了秸秆厌氧发酵专用卧式反应器。
该反应器使用卧式布置,带有强化搅拌装置,可大大提高发酵料与微生物之间的传热、传质效果,显著提高发酵效率;使用批式厌氧消化,进料、出料完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秸秆发酵工艺及参数优化。
秸秆沼气预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前景作者:张自群来源:《山西农经》2015年第04期摘要:我国的种植业十分发达,农作物的秸秆资源非常丰富,种类繁多,但是对秸秆的利用率十分低下,发展秸秆沼气是可以提高秸秆的利用率的一种方式,但是在秸秆沼气生产中仍存在很多技术问题。
目前对秸秆沼气进行预处理是提高沼气的生产力的有效方式。
以及在我国沼气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对我国秸秆沼气处理情况做出总结,对未来发展确定了方向。
关键词:秸秆曰沼气曰预处理曰厌氧发酵文章编号:1004-7026(2015)04-0035-01中国图书分类号:S216.4文献标志码:A我国当前的沼气的原料主要是粪便,但是粪便的获取方式只有在养殖场中,生产原料限制比较大。
伴随着我国沼气工程的迅速发展,导致沼气生产原料的不足,而我国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异常丰富,大量的秸秆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利用,秸秆沼气的发展可以解决农作物秸秆的处理问题和沼气发展中原料不足的问题,实现秸秆沼气是当前秸秆生物气化预处理的发展趋势。
1秸秆沼气预处理研究进展1.1物理粉碎预处理物理处理方法主要是加压、加热、机械粉碎和超声波预处理等方式。
常见的机械粉碎方式有切碎、碾压碎、揉搓碎等。
将农作物秸秆变成较为短小的碎块可以有效的破坏植物的细胞壁结构,并且增大秸秆与酶和菌类与有机物的接触面积,使其容易发酵分解。
经研究发现粉碎后稻草的沼气生产率比未经处理的稻草的沼气生产率提高了17%。
同样也发现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粉碎后生产率比未经处理的农作物秸秆增加了20%。
1.2粉碎预处理和化学预处理的结合在实际中粉碎预处理的效果十分有限,所以粉碎预处理经常和化学预处理结合使用,来提高整体预处理的效率。
将粉碎后的秸秆用稀碱溶液进行预处理使其发生化学反应,用来打开半纤维素的脂键,使其中的部分木质素溶解,以增加生物发酵性能。
研究表明经NaOH化学处理的玉米秸秆沼气的生成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1.3粉碎预处理和生物法的结合生物法预处理使通过好氧微生物群对秸秆中的木质素进行分解,使秸秆得到更容易与厌氧发酵菌的利用和分解的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的成本低、易于操作、零污染,已经成为当前形势中秸秆沼气的预处理的主要研究方向。
不同作物秸秆发酵制取沼气研究摘要:以秸秆为原料产出沼气.就是通过作物秸秆适配人畜粪便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代谢,产出以含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
这项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缓解了农村能源供应短缺的现状,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对几种植物秸秆发酵制取沼气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植物秸秆沼气近年我国粮食产区田间焚烧秸秆,污染环境,威胁飞机起降,影响车辆行驶,已成为社会一大问题。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大研究各种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大量废弃秸秆导致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出路。
秸秆的处理与利用是我国农村面临的主要的资源环境问题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用途径。
农村沼气生产遇到原料供给瓶颈,需要开辟利用秸秆资源。
在农村沼气方面,目前全国已建成户用沼气池2200多万口,建成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2000多处,年产沼气70多亿m?。
计划2010年,全国建设户用沼气4000万户,到2015年达6000万户。
目前我国沼气生产主要利用的是畜禽粪便,但畜禽粪便无法、也不足以保证原料的供给和上述目标的实现。
因此积极开展替代原料的研究开发,是我国广大沼气工作者致力研究的课题。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发酵原料: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棉花秸秆均取自同一田间,将秸秆截成长度小于5cm的短段,再用药物粉碎机粉碎成粉末待用。
1.1.2接种物:接种物猪粪取自武汉某养猪场,除去其中的杂物后在实验室驯化及富集菌种。
猪粪的TS含量为13.86%,VS含量为73.32%,pH值为7.15。
1.1.3试验装置。
用橡皮塞封口的1L三角烧瓶作为反应器,在(37±1)oC的恒定温度下进行批次发酵,集气瓶容积为lL。
2.2方法2.2.1原料预处理:将原料表面的杂物去除,切碎。
2.2.2发酵液配制:试验组A:40g猪粪、120g水稻秸秆、840ml自来水,3ml浓氨水;试验组B:40g猪粪、120g玉米秸秆、840ml自来水、3ml浓氨水:试验组C:40g 猪粪、120g棉花秸秆、840ml自来水、3ml浓氨水:对照组a,b,c除没有加入3ml 浓氨水外,其余组分与对应的试验组组分相同。
农作物秸秆产沼气技术研究进展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农作物秸秆产沼气技术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化技术,逐渐受到广泛。
本文将简要介绍农作物秸秆产沼气技术的研究背景、技术原理、研究进展以及创新点与展望。
农作物秸秆产沼气技术是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沼气的技术。
该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作为农村能源的一种补充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作物秸秆产沼气技术在提高产气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发酵工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农作物秸秆产沼气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发酵,将其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料。
该技术的适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秸秆,如小麦、玉米、水稻等。
优点在于能够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需要妥善处理,同时发酵残渣的利用率还有待提高。
农作物秸秆产沼气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产气效率的提高,通过优化发酵工艺和选择合适的菌种,产沼气的产量和纯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其次是成本的降低,研究人员通过改进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方式,有效降低了农作物秸秆产沼气的生产成本;最后是环境影响的减小,通过对有害物质的妥善处理和合理利用,有效减少了农作物秸秆产沼气对环境的影响。
农作物秸秆产沼气技术的未来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应该加强政策支持,提高政府对农作物秸秆产沼气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需要加强技术研究,从发酵工艺、设备优化、残渣利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农作物秸秆产沼气技术的整体水平;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实现农作物秸秆产沼气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农作物秸秆产沼气技术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化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究和产业推广,为实现可持续能源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江苏沿海地域推行秸秆沼气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计谋陆胜龙倪圣亚薛民琪任彬摘要厌氧微生物直接对秸秆的降解消化能力较弱,用于沼气生产必需通过一个完整的原料预处置进程。
秸秆不具有流动性,进出料困难,生产沼气需增加菌剂、氮素、揉切等多项技物支出,成为制约盐城市秸秆沼气进展的问题。
通过本钱测算和分析,重点提出了科学计划、实施沼气标准化并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包括联户供气工程、自研菌剂、引进新型反映器)等计谋,为指导江苏省沿海地域秸秆沼气技术更大范围的推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关键词秸秆;沼气技术;存在问题;计谋;江苏沿海地域秸秆经揉切、加菌剂拌制、堆沤后入池厌氧发酵制取沼气在技术上已全面成熟,是目前最为有效并已取得非凡实绩的成功技术,自推行以来,有效地解决了秸秆的沼气化利用。
但在实践推行中,也慢慢暴露出本钱增加、技术普及不全面、后续治理脱节等不足,在盐城市的部份地域乃至全然无法顺利继续推行应用该技术。
针对进展秸秆沼气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计谋,为秸秆沼气进一步推行提供参考。
1进展秸秆沼气的特点秸秆沼气的原料普遍、充沛,水稻、小麦、油菜、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秸秆及棉花壳、花生壳等都行;产气率高,新池启动能缩短3 d的时刻,一次装料可知足3~5口之家半年的生活用气需求,降低了劳动强度。
操作工艺简单,本钱低廉,而且产沼气后的沼渣还能够作庄稼肥料,可谓一举多得。
通过对农作物秸秆沼气发酵与直接利用效益比较,得出沼气发酵与直接燃烧比较,提高了能量的转换和利用效率,秸秆沼气发酵比直接燃烧能量利用效率提高~倍。
沼肥还田使农作物秸秆中的营养元素取得充分利用,减少了化肥的利用量,改善了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状况。
长期施用沼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全氮量%、密度g/cm3、孔隙度55%,与施用无机肥的土壤相较,有机质、全氮、孔隙度别离增加%、%、%,密度那么下降g/cm3。
另外,常年施用沼肥的土壤中,土壤酶活性增强,土壤理化性状改善。
我国的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以秸秆为基质,研究开发新的沼气技术和秸秆能源化技术,对于促进沼气技术创新和沼气的可持续推广应用,提高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秸秆沼气技术研究取得的进展为研究开发新的沼气技术和秸秆能源化技术,开辟沼气可持续推广应用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组织技术人员成立了新型秸秆沼气技术研究课题组。
课题组以直接利用秸秆为原料制取沼气,作为新的沼气技术和秸秆资源利用技术研究的主攻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研制出新型秸秆沼气技术。
经盐城、淮安、扬州、南通等地区示范应用,均取得成功。
该技术主要有以下3个部分的内容。
1.1菌种的筛选和提纯复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秸秆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成复杂的晶体结构,在自然状态下难以被微生物分解成为可利用的沼气。
秸秆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沼气发酵,存在启动慢、产气率低、浮渣结壳严重等问题,因此,秸秆不宜直接作为沼气发酵原料。
要使秸秆成为理想的沼气发酵原料,首先必须通过特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大分子逐步分解成可被利用的小分子。
因此,从自然界筛选出对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有分解功能和使用价值的微生物是前提条件。
通过对若干材料中含有的微生物进行采样培养、筛选、微生物活力测定、纯度保持等,终于筛选出了稳定性好、生长势高、酶活力强的菌种———“沼气1号”。
1.2菌种的工厂化生产技术菌种的工厂化生产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沼气1号”菌种的快速繁殖,按照严格的质量标准生产出足够数量的“沼气1号”菌种,以满足规模化发展沼气的需要。
按照“沼气1号”菌种生物学特征特性,建立了菌种原种供应、菌种培养和扩繁、原料营养与灭菌、接种、发酵及其生长环境控制、干燥、制成品等工厂化生产菌种的工艺流程及其技术体系。
1.3秸秆发酵制取沼气技术在按照《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GB/T4750—2002),建造8m3的户用沼气池的基础上,制取沼气需要经过物理处理、一次发酵、二次发酵等3个阶段的技术环节。
(1)物理处理。
将秸秆铡至细碎颗粒,每一个8m3户用沼气池需铡碎秸秆约400kg。
(2)一次发酵(秸秆好气发酵)。
将400kg秸秆用水湿润后与1kg的“沼气1号”菌种搅拌均匀,堆制发酵。
发酵时间:夏季约3d,冬季约7d。
(3)二次发酵(沼气厌气接力发酵)。
秸秆经堆制发酵后成为优良的沼气发酵原料,进入沼气池中,加水并封闭,在“沼气1号”菌种和接种物的复合作用下,在沼气池中经厌氧发酵后即可源源不断地产出秸秆沼气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薛民琪1,任彬1,陆胜龙2(1.盐城市沿海野生生物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2;2.盐城市农业环境监测站,江苏盐城224002)摘要:研制出新型秸秆沼气技术,即以秸秆为基质,经微生物发酵后制取沼气。
选育出高效活性菌种“沼气1号”,研制出菌种的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和秸秆好气-沼气接力发酵技术(二次发酵法),建立了秸秆沼气的产业化技术体系。
关键词:秸秆沼气;“沼气1号”;菌种;产业化文章编号:1005-4944(2009)06-0034-0234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年第6期沼气。
秸秆经过“沼气1号”菌种发酵后,产气效率高,每立方米池容每日可产沼气0.15m3;产气持续时间长,一次投料可连续产气180d;沼气燃烧的热值大,热流量可达10048.32kJ·h-1。
这些指标均达到国家户用沼气的有关标准,使秸秆沼气成为理想的生活用能。
2秸秆沼气对沼气技术和秸秆资源利用技术的效应分析2.1秸秆沼气使沼气技术的开发应用有了新突破畜禽粪便和秸秆是农牧业生产中产生的二类农业资源,但两者在沼气技术的开发利用方面却有很大差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畜禽粪便资源在沼气技术的开发利用上十分广泛并取得巨大成效,沼气技术的开发应用形成了以畜禽养殖业为基础的格局。
对秸秆进行沼气技术的开发应用一直处于探索之中。
秸秆沼气技术的研制,克服了长期以来秸秆不能作为主要发酵原料的难题,使秸秆资源作为沼气能源加以开发利用变为现实,开拓了沼气技术开发应用的崭新空间。
2.2秸秆沼气创立了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新工艺目前正在研究和应用的秸秆能源化技术,主要有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秸秆直接燃烧发电技术、秸秆致密成型及炭化技术等。
如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采用生物质高温热解气化技术,使秸秆在缺氧状态下进行不充分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等可燃气体,再将燃气进行冷却、除杂、去焦处理,送进储气柜,然后经过管网输给农户作为生活用能。
这些技术的共同之处都是通过复杂的机械设备将秸秆转化为能源,其不足之处显而易见,即设备投资多、技术要求高、产气成本高、用能覆盖面小,在农村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如秸秆气化存在供气管网、焦油清除、系统负荷率低等问题;秸秆致密成型设备的关键部件寿命短,影响生产能力,加之能量利用率只有40%左右,其技术成熟度还有待提高;秸秆直燃供电存在锅炉腐蚀、结焦等问题。
秸秆沼气作为一种新的秸秆能源化技术,采用了新的能源化机理及工艺,即按照微生物发酵原理,实现秸秆的能源化利用。
获得的沼气品质好,成本低廉,工艺简便易行,便于群众掌握,易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2.3秸秆沼气建立了秸秆资源循环利用的新模式秸秆沼气遵循微生物发酵原理,建立了新的以秸秆为中心的物质能量的循环系统。
秸秆中的各类物质经微生物分解,形成了新的不同用途的物质,如碳、氢元素合成为甲烷等可燃性气体,是高品质的清洁能源。
秸秆中蕴藏的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生物能,通过沼气这种可燃气体被释放出来。
秸秆中的氮、磷、钾等元素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再合成新的活性物质,使沼渣、沼液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再进入新的物质能量循环系统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3对秸秆沼气技术应用的展望3.1秸秆沼气有利于缓解能源紧缺危机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由于世界性的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紧缺危机的加剧及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很多国家都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惜投入巨资,研究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所占份额,以减轻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和秸秆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每年产生约7亿t秸秆,约3亿t可作为能源加以开发与利用,秸秆燃烧值约为标准煤的50%,据此测算,折合标准煤约1.5亿t。
建1座8m3的户用秸秆沼气池,1年可转化秸秆1t,建设1万座户用秸秆沼气池,每年即可转化1万t秸秆,折合标准煤0.5万t。
在当前煤、电、液化气等不断向农村普及的情况下,加快发展秸秆沼气,对于减轻农村地区对煤、电、液化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和依赖,缓解我国的能源消费压力,意义重大。
而且,沼气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可再生性、成本低廉、对环境污染小、热值高等优点。
3.2秸秆沼气有利于农村沼气的可持续推广应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畜禽养殖业呈现出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场(户)集中,农民的居住方式由分散向集中居住区集中的新趋势,而以分散养殖户为依托的畜禽养殖业呈下降趋势,导致面广量大的分散农户面临着沼气发酵原料短缺的新情况。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研制出不受畜禽养殖制约、直接利用秸秆生产沼气的新技(下转第38页)35Agro-Environment&Development术,为沼气在广大农村沼气的可持续推广应用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秸秆沼气充分利用秸秆资源丰富和发布广泛的特点,为农村沼气广泛普及和应用提供了可能。
3.3秸秆沼气有利于减少秸秆资源过剩导致的环境污染近年来,由于秸秆过剩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每到夏收、秋收季节,秸秆常常被抛入河、沟、道、塘或露天焚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秸秆资源,还严重污染了大气、水体,恶化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人居环境,导致航空、公路、河道等交通等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造成人为的生态灾难。
因此,应对秸秆过剩问题,加大秸秆资源化利用力度已势在必行。
资料表明,每利用1万t秸秆替代煤炭,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4万t,二氧化硫排放量100t,烟尘排放量100t,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秸秆沼气在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减轻秸秆过剩导致的环境污染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1]万晓红.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分析及新途径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3):39-42.[2]农业部.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十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江苏省发改委,农林厅.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R].2009.作者简介:薛民琪(1965—),男,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收稿日期:2009-09-30机制研究,制定补偿政策,本着“污染者负责,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实行“谁收益,谁投资,谁破坏,谁恢复”,大大调动了群众进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生态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通州区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8年,通州区GDP实现212.88亿元,比2007年增长1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却下降8%,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连续3年完成北京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目标,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COD)455t。
2008年北运河跨省出界断面COD 达到“十一五”北京市出界河流水质要求。
通州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区”、北京市唯一的“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实现了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王献溥,于顺利,汤大友.北京市延庆县生态建设的成就和展望[J].北京农业,2009(2):55-60.[2]王献溥,于顺利.论生态发展文明时代的形成、发展、基本特点和要求[J].北京农业,2008(21):66-70.[3]杨朝飞.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具有跨世纪意义的生态示范区[C]//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文件汇编.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7:4-29.[4]李爱贞.建设生态示范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13(4):20-22.[5]张壬午.论生态示范区建设与生态农业产业化[J].农村生态环境,2000,16(2):31-34,52.[6]胥树凡.推进生态工业发展,建立循环经济模式[J].中国环保产业,2001(12):22-23.作者简介:赵起越(1968—),女,北京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与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09-09-27(上接第35页)!!!!!!!!!!!!!!!!!!!!!!!!!!!!!!!!!!!!!!!!!!!!!!! 38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年第6期。